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談談對後進生的工作》有感

讀《談談對後進生的工作》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4W 次

很早的時候,我就讀了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但是那時還很年輕,無法完全悟出其中真諦。後來,隨着教育經驗的增長和教育實踐的積累,我又好好讀過幾遍。在這個寒假裏,我又重溫了《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這本書,好像一泓清澈的流水,滋潤我們乾涸的心田;這本書,如同一縷溫暖的陽光,趕走我們心中的陰霾;這本書,彷彿一座明亮的燈塔,照亮我們前進的方向……

讀《談談對後進生的工作》有感

這本書歷經時間的檢驗,至今仍然閃爍着誘人的光環。特別是書中的許多建議,對當下的我們的教學改革和教學實踐有着積極的引導作用。尤其是當我一遍又一遍地品茗第六條建議時,我感嘆不已,讚歎由心生,同時也在沉思着這本書帶給我的驚喜和收穫。把自己的實際工作經驗結合大師的第6條建議,從中總結出以往在“後進生”工作中的點點滴滴,並得到了一些啓示。

  一、瞭解後進特點 剖析“後進”原因

在我十幾年的教師生涯中,所教的每一個班級裏面總會存在一些學習相對落後的學生,其變差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種:

(一)家庭因素:“每個後進生的背後都有一個後進的家長”。這是我們每個班級中存在的共性。我們學校的孩子生源,既有本地戶口的子女,又有新莞人子女。作爲新莞人,家長能夠在這個城市裏打拼,大多文化素質較高,注重給孩子良好的家庭薰陶教育;而部分本地戶口的家長對孩子的學習重視不夠,只在物質上無限供給,忙於掙錢的他們對孩子的學習不聞不問;還有的家長由於工作繁忙,把孩子完全託付給學校,對孩子學習很少過問;個別兒童由於是單親家庭,家長因各種原因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這些孩子都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學生自身因素:分析這些後進生的“後進”的自身原因,可以將他們分成不願學習和不會學習兩類。

1、不願學習的學生。通常都是那些雖然頭腦反應靈活,但上課注意力很難集中起來。貪玩,平時不認真完成作業的孩子,對於這樣的學生,老師始終不願放棄他們,總在他們身上花費更多的精力。請家長、佈置懲罰性的作業、做思想工作等等方法都用盡。可是往往收效甚微,有時甚至起到負面反應,差生始終步入不了優秀的行列。

2、不會學習的學生。則是指書中所提到的“那些很艱難、很緩慢地感知、理解和識記所學的教材的學生。”“他們理解和記住教材所花的時間,要比大多數的普通學生多2、3倍;頭一天學過的東西,第二天就忘了”,“一樣東西還沒弄懂,另一樣東西又該學習了;剛剛學會了這一樣,另一樣就已經忘記了。”對於這類學生,我們通常都是採取反覆抄寫,反覆背誦,強制要求死記硬背的方法,但是都以失敗而告終。

  二、竭盡所能力轉化“後進生”

面對班級裏的後進生,我們一般採取的就是補課這一手段,經常給這些孩子開小竈,做習題,可是付出得越多反而得到的越少。

記得自己曾帶過的一個名叫龍的學生,爲他的學習我可是費勁了心思。在學校,我總是見縫插針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給他補課,如課間、上課前、放學後,甚至我還制定了較爲詳細的補差計劃,調動周圍的優秀學生幫他補課,降低對他的要求:別的學生要求必須背誦的課文,他只要讀通順、流利;別的學生寫文章要求字數,對他則不作字數要求。我對他說:你的基礎知識比較薄弱,就不要讀書了,還是“專心致志”學會教科書,先把課本上的知識學會算了。可是每次考試,他的成績總是穩居後三名,以至於各種考試語文經常不及格,我不禁扼腕嘆息:這樣的學生真是無可救藥!

我百思不得其解:對於這種很艱難、很緩慢地感知、理解和識記所學東西的所謂的“後進生”,我已經盡所能減輕他們的學習壓力,盡力把他們的腦力勞動的範圍壓縮到最低限度,儘量讓他們只完成課本要求的,不去讀那些課外書以免分心。可是換來的是“差生更差”。這真應了蘇霍姆林斯基在《談談對“後進生”的工作》一文中說:“對後進生的工作是最難啃的骨頭之一。”

  三、找準開啓“後進生”心靈鑰匙

激發“後進生”覺醒的心靈鑰匙到底是什麼呢?就在我“山窮水盡疑無路”時,《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讓我突然驚醒,書中有這麼一句話“對這些兒童來說,把學習僅僅侷限於背誦必修的教材是特別有害的,——這種做法會使他們養成死記硬背的習慣,變得更加遲鈍。”我恍然大悟,原來這麼多年來我一直在兢兢業業地“毀”人不倦。

蘇霍姆林斯基在他不斷的教學實踐總結出轉化後進時“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擴大他們的閱讀範圍”,也就是說讓這些所謂的“後進生”儘可能地多讀些書。這也在告訴我們要想有效地轉化後進生就要給“每一個‘後進生’挑選一些供他們閱讀的書籍和文章,這些書刊最好是用最鮮明、最有趣、最引人入勝的形式來揭示各種概念、概括和科學定義的含義的。”這樣能使“這些兒童的頭腦裏產生儘可能多的關於周圍世界各種事物和現象的疑問,讓他們帶着這些疑問來詢問我”。蘇霍姆林斯基認爲這是對他們進行智育的十分重要的條件。

除此之外,他還說了“在後進生所讀的書籍裏,在他從周圍世界裏所遇到的事物中,應當經常發現某些使他感到驚奇和讚歎的東西”,並指出“用驚奇、讚歎可以治療大腦兩半球神經細胞的萎縮、惰性和虛弱,正像用體育鍛煉可以治療肌肉的萎縮一樣。現在還很難說明,當兒童面前出現某種使他驚奇和讚歎的東西時,他的頭腦裏究竟發生着什麼變化。但是,千百次的觀察使我們得出結論:在兒童感到驚奇、讚歎的時刻,好像有某種強有力的刺激在發生作用,喚醒着大腦,迫使它加強工作。”蘇霍姆林斯基把自己研究得出的理論運用在他的實際教學中,在文章中他特別列舉出他對他的學生費佳的轉化過程,併成功運用這種方法幫助費佳完成後進生的轉化並激發他的創造性思維,“後來成了一名高度熟練的專家——機牀調整技師。”

蘇霍姆林斯基最後還說了多閱讀能激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思考,而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書籍和由書籍激發起來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記硬背(這是使人智慧遲鈍的大敵)的最強有力的手段”,這樣“學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圍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東西越多,他對知識的感受性就越敏銳,而你,當教師的人,工作起來就越容易了。”

通過閱讀來改變後進生,這不僅是蘇霍姆林斯基給我們的寶貴建議,也是我們在教學工作中用來幫助後進生的最有效的法寶。

  四、激發“後進生”覺醒進步

有了這條建議的指引,我找着了打開後進生心靈的鑰匙。在我的日常教學中,我着手用閱讀激發後進生的覺醒。

結合蘇翁的理論,我試着專門針對這些後進生,推薦適合的書籍讓他們閱讀。有一年接手一年級後,經過進班後觀察發現,有位叫小陳的孩子屬於那種對知識聽不進,學不會的類型,上課基本上處於“一切與我無關”的狀態,對學習沒有興趣。我也和他家長聊過,家長心裏也很着急,我們共同制訂了一些目標和計劃,不要求他上課聽懂多少,作業完成怎麼樣,先閱讀一些生動有趣的童話,就這樣讀了一段時間,我問他:“你喜歡讀書嗎?”他說:“喜歡”,我說:“你喜歡它們什麼?”他說:“這些書的故事非常有趣,我還認識了好多字呢,……”聽他滔滔不絕給我講這些,我瞭解到這些書徹底激發他們的興趣,於是趁機告訴他:“這些故事裏面都蘊含着知識。”我的目的最終讓他的注意力回到學習中來。就這樣,他走出閱讀的第一步,對書本充滿興趣。尤其是他能在課前“自我展示”環節中講出生動有趣的故事並獲得大家熱烈掌聲時,我從他的臉上看到了自信。 從此課堂上能夠專心聽講,而且多數知識都能聽懂了,還能積極回答問題,作業完成起來也輕鬆多了。像這樣的後進生還有很多,大都通過一個學期的閱讀,對學習產生了興趣並有了學習的動力,能和其它同學一樣聽懂課,並高質量地完成作業了。

看到閱讀讓孩子們找到自信的源泉,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沐浴在閱讀中逐漸覺醒。我心中已將“閱讀”牢牢紮根,並充分認識到了閱讀對於教學生多麼重要。“後進生”尤其要閱讀,閱讀是打開孩子智育發展的金鑰匙。我們不能再無休止地讓學生讀讀背背,抄抄寫寫,做無效的機械重複,要讓他們從這些習題中解放出來,愛上閱讀,享受閱讀,讓閱讀激發覺醒,讓他們在閱讀的海洋中進步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