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童年》有感合集15篇

讀《童年》有感合集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6W 次

讀《童年》有感合集15篇

讀《童年》有感合集15篇

讀完一本書以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童年》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童年》有感1

在我的記憶裏,童年,應是無比幸福、快樂、無憂無慮的,讀完了但在高爾基所着的自傳體小說《童年》之後,我對於童年又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童年,是我們成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磨鍊我們意志的重要過程。

《童年》主人公阿廖沙,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來到了外祖父家,外祖父是一個小染坊的主人,由於染坊瀕臨破產,他的性情逐漸變得暴躁、乖戾、貪婪、自私,經常爲了一點小事就毆打親人。在外祖父家,他目睹了兩個爲了分家而不顧兄弟情分的舅舅,認識了一羣勾心鬥角的親戚。其中,樂觀善良的孤兒“小茨岡”和阿廖沙建立了真摯的友誼,他每次都用胳膊擋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儘管身體會被抽得紅腫,但他還是義無返顧的護着阿廖沙。令人唏噓的是,如此強壯的他,後來卻被可憎的兩個舅舅害死了……在這麼黑暗的家庭裏,有一個勤勞、堅強、善良的外祖母。她有着一顆寬大的胸懷,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阿廖沙孤獨又敏感的心靈,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潛移默化地教他做一個不向醜惡現象屈膝的人。在外祖母的教導下,阿廖沙逐漸變得堅韌不拔,愛與恨在他幼小的心靈裏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俗話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在阿廖沙這段不平凡的童年裏,我看到了一個樂觀,自信的男孩,而正是這段不平凡的經歷,使它成爲了一位傑出的作家。

讀完了這本書,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跟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生活和他卻有着天壤之別。阿廖沙小小年紀就經歷了喪父喪母的悲慘事,走上社會,獨自謀生;而我們整天生活在蜜罐裏,被甜水泡着,有着無窮無盡的親人的寵愛,真是捧在手裏怕摔了,含在嘴裏怕化了,我們是多麼快樂啊!阿廖沙十一歲就爲了生活努力打拼,接受着殘酷社會的重重考驗;而我們不用考慮每天的衣食住行,只用享受親人所帶來的一切甜蜜,我們是多麼天真啊!阿廖沙生活在一個令人窒息的充滿可怕景象的狹小天地裏,而我們生活在紅燈綠酒的繁華都市裏,我們是多麼幸福啊!而我們卻從不知足,總想奢求更多的關愛,跟阿廖沙相比,我們又是多麼可悲啊!想到這裏,我的心裏油然而生了一種慚愧、內疚之情,我們應該悔過曾經的奢侈,不再只懂得享福,而應該像阿廖沙一樣,獨自創出一番天地,當然,拼搏的本錢是無窮無盡的知識,所以,我們要掌握一切時間,豐富自己,充實自己,像阿廖沙一樣成爲一個不平凡的人!

讀《童年》有感2

在這個寒假裏,我讀了著名前蘇聯俄羅斯作家高爾基寫的三部自傳體小說之一《童年》。

這部小說描寫了作家童年時代的生活經歷,反映了小主人公阿廖沙在父親去世以後,隨母親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過的歲月。

首 先我覺得小主人公是一個非常可憐的孩子,他自幼喪父,又在十一歲喪母,外祖父也破了產,他只好走上社會,獨立謀生。

其次,我覺得阿廖沙是一個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的孩子,也就是說對自由生活的熱烈追求。在本書第七卷中寫到了小主人公常常受到整條街上孩子們的痛打,通常是鼻子被打出了血,嘴脣也被打破,臉上到處是青一塊、紫一塊的,渾身都是土。外祖父下了禁令不許他再跑到街上去了。如果大街上靜悄悄的,大街對他就不那麼有吸引力了,可是一聽到孩子們快樂的喧嚷聲,他就顧不得外祖父的禁令,從院子裏溜出去了。可見,阿廖沙也是一個比較貪玩的孩子,我還可以再舉一個例子。在本書的最後,作者寫道:從開學的第一天起,學校就引起他的厭惡,因爲教師和神甫都不喜歡他,後來神甫讓他退學,不過這並不使他傷心,他離開了學校,一直到放學之前都在鎮上的幾條骯髒的街上閒逛,細細地察看鎮上的喧鬧的生活。儘管如此,但作者又是一個知錯就改、善於聽取別人意見的人。後來學校來了一個叫赫裏桑夫的主教,他認真地跟小主人公交談了一番,使他十分激動,所以也就表現得比水還要安穩,比小草還要順從。

從這個被真實記述下來的歷程中,我們可以看出少年時代的高爾基對自由的熱烈追求。

讀《童年》有感3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看了童年這本書,我們穿過遙遠的時空,和阿廖沙一起經歷他的’童年‘,在我心中五味夾雜,爲他的經歷感到心酸與無奈。爲人與人之間那可惡的惡作劇和殘酷的行爲感到憤怒,也爲自己生活在這個新的時代而感到慶幸與幸福。

整個童年生阿廖沙的記憶中,彷彿是一個被踩的童話。他所棲身的外祖父假的染坊,是一片充滿着可怕的景象的狹小天地,瀰漫着人與人之間的炙熱的仇恨之霧。家庭內部,伶俐之間,街頭巷尾出現的種種殘酷行爲,幾乎達到了瘋狂的地步。如打賭叫一個店夥在倆個小時吃掉十磅火腿,一直讓他吃的臉色發青,一羣肥胖的買賣人卻在一旁圍觀鬨笑。麪包房的工人竟要拿秤砣去毆打鬧風潮的學生們。但是,在【童年】中,我們也看到了俄羅斯人美好的天性,如阿廖沙的外祖母阿酷琳娜這位慈愛的老人,

一深切的愛心金領着阿廖沙進了艱難而有趣的生活,培養了他許多優良品格。

在讀童年的時候 ,我最敬佩阿廖沙的品格,尤其是他那鍥而不捨的精神,在艱苦的環境中不斷奮進,勤奮的品格,多思的習慣,不斷積累知識的慾望,絕不向惡勢力低頭的高貴人格,積極從周圍大量平凡的人物實踐中發現美的價值,吸取精神的養分的努力……阿廖沙的這些可貴的品質都值得我們學習,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寧願用每個星期被人痛打一頓爲代價來換取上大學的幸福,但這一願望始終沒能實現。但所有這一切都阻擋不了阿廖沙追求知識的熱情。想想我自己,有明鏡的教室,有上學的權力誨人不倦的老師,良好的教學設備……生活在這樣一個美好的時代,和阿廖沙比起來是那麼的幸福!那麼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呢,爭取成爲祖國的棟樑之才呢?

像阿廖沙一樣,成長吧!

讀《童年》有感4

《童年》是高爾基的三部自傳體小說之一,主要描寫阿廖沙童年、少年和青年生活的同時,也反映了阿廖沙的生活狀態。

這本書寫的主要內容是:阿廖沙因爲很早就去世了,他隨寄居在外祖父,外祖父對他很不好,總是對他充滿了敵意。不過,幸運的是他遇到了一位慈祥的外祖母。在外祖母的幫助下,阿廖沙成爲了一個、機智的人,最後他去了人間。

我覺得阿廖沙在這種下也堅強勇敢地克服種種困難,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

其實在我們生活中,也不乏這樣的例子。就拿我上次自己走夜路回家來說吧,那天放學後我在校門口站着卻沒看到那熟悉的身影和慈祥的。突然,我想起昨天媽媽叫我要自己走夜路回家。我站在原地想了一會兒,就朝着家的方向慢慢走去了。我走着走着,腦子就開始胡思亂想了:這裏會不會有人販子把我給拐走啊?會不會有人跟蹤我啊?會不會有殺人犯?會不會頓時我的心裏害怕極了,於是加快了腳步,再次心想:我必須堅強勇敢起來!就這樣慢慢地走進了小區終於到家了!我地撲進了媽媽那的懷抱。

這充分說明了:當不能輕易地,要堅強勇敢地面對它。

《童年》這本書告訴了我們,只要堅強勇敢地面對困難,一定能的克服它。

讀《童年》有感5

童年,是五彩繽紛的圖畫,是和諧歡快的樂曲。童年像水一般沁人心脾;像糖果一樣香甜;像玩具一樣歡快。但在高爾基的細細傾訴中,我清楚地瞭解到阿廖莎的童年,是烏雲密佈的世界;是哀鳴婉轉的曲子。我不能不爲之動容,不能不爲之感嘆。我心中涌起了陣陣波濤,久久不能平靜。

我一頁一頁的翻着《童年》,阿廖莎的童年一幕幕浮現在我眼前:小小的年紀就失去了父親,被迫到外祖父家生活。比起他我們是多麼幸福!每天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聽老師講課;回家有美味佳餚等着;天冷了,父母給你換上棉衣;天熱了,父母給你換上襯衫。但是我們卻不懂得珍惜,不珍惜父母的愛心呵護,還對父母大呼小叫。

我無奈地嘆着氣,接着往下看。阿廖莎在外祖父家過的更悲慘。舅父們爲了家產爭得面紅耳赤,打得頭破血流。“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接着往下看。“天哪!”外祖父竟然毒打他,就因爲他染壞了一匹布。唯一能給他帶來一絲溫暖和陽光的是外祖母。她慈祥善良、聰明能幹、熱愛生活。對誰都很忍讓,有着博大的胸懷。她像炎炎沙漠中的一股清泉;她像黑沉沉的夜幕中一顆燦爛的明星。

最後,阿廖莎的父母去世了,他過上了清貧卻很快樂的街頭流浪生活,走向了他的人生之旅。

輕輕合上這本書,我沉思良久。如此黑暗的社會,又似乎蘊含着光明。如此悲慘的童年,又似乎有歡樂。我被外祖母寬廣的胸襟所感動,她猶如一位天使。我爲阿廖莎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質所傾倒,他猶如一朵出水芙蓉。我覺得《童年》猶如生活的寫照 ,一頁頁都能激起心中的陣陣漣漪。讀《童年》,憶童年,思童年,給我留下的是一串串感嘆號與省略

讀《童年》有感6

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童年,不管它是快樂的還是令人厭煩的,它都使我們一生難以 忘懷。童年反映了我們兒時的喜怒哀樂,我想這麼些個喜怒哀樂早已在幼小、純潔的心靈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高爾基的童年又是怎樣令人忘懷,令人感嘆的呢?

《童年》是高爾基自傳體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描寫的是阿廖沙幼小時從三歲到十歲這段時間的生活。阿廖沙的童年十分艱辛,幼年時期父親就去世了,不得不令他感到孤獨寂寞,也不得不讓人產生憐憫之情。幸好阿廖沙的外祖母非常疼愛他並且經常講述優美故事來給他受到教育。可他也親眼目睹了兩個舅舅爲奪家產而產生爭吵打架,明爭暗鬥以及在生活瑣事 上表現出來的自私、貪婪。這種生活的善與惡早已在他的心靈上留下了印記。

十一歲阿廖沙就走向了社會,開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但這一切並沒有影響到他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嚮往,他依然在艱苦的環境中苦苦追求自己的理想。艱難困苦的條件下使他意志更加堅強 。

童年是每個人漫漫人生的開端。平常的人和事物都影響兒童。如果受到好的影響,那麼會使人一生受用,反之,則會讓人喪失目標、困惑。這好像一個人做某件事情,如果開頭都把握不好,那麼後面又怎麼會很好繼續下去呢?

阿廖沙寄住在外祖母家時又接觸了一種小市民的社會生活,而這個階層的人的所作所爲令人不堪,甚至令人感到厭惡。然而,阿廖沙單純的心靈並未受這些消極態度的同化,始終保持着自己高尚的思想。阿廖沙的童年就是如此。讓人不由得在同情他的同時產生一種敬佩之情。

童年屬於你也同樣屬於我。當我們在內心感到空曠時,回想一下童年時的自己,它會淨化你的靈魂,讓你發出 無限感慨! 當你不滿足於你現在的生活時,想想阿廖沙的童年,他會告訴你應該怎樣對待生活。

讀《童年》有感7

每個人都有五彩繽紛的童年,我的童年是和小夥伴歡聲笑語走過,留下的是那甜甜的笑,是那永不磨滅的趣事。在我看來,覺得每個人都應該有美好的童年,雖然理想很豐滿,但是現實卻很骨感,就是有那麼些一些不幸的孩子有着悲慘的童年,小高爾基就是其中的一位。

高爾基的父親在他很小時就去逝了,他在外祖父家:尼日尼一諾弗哥羅德城飽受欺辱。他有一個貪婪,專橫,殘暴的外祖父。常將他抽暈過去,常將他的外祖母打得頭破血流。他的母親由於不堪忍受這種生活,便丟下他而離開這個家庭。

小高爾基吃不飽,穿不暖,還要捱打、受欺辱……悲慘的一幕又一幕,讓我不由得想到了我們現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式的生活,真是天壤之別啊!假如我們生活在那個時期又會怎麼樣?會認爲那根本不是人生活的時代?

之後,高爾基離開了外祖父家,獨自一人踏上社會。他曾在許多地方打過雜,在這期間高爾基飽受欺辱,但他還是熬了過來。是堅強、不屈服於困難的精神與信念一直支撐着。

讀了這本書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我十分敬佩高爾基,他童年生活是那麼悲慘,親人接二連三地死去,他卻能夠頑強地生活下去,在同情他的同時,我清醒地認識到高爾基童年生活的時代正是社會走向衰敗的時候,在這個衰敗的社會,大多數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勞動人民,他們的生活水平都很低,高爾基當時的家庭生活情況和悲慘的童年只不過是這些千千萬萬窮苦家庭的一個縮影,有着痛苦童年的孩子何止高爾基一個人啊!是沒落的國家,是無情的社會造成了高爾基悲慘的童年,但他能在這樣的苦難下不懈追求,成長爲“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導師”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因此,我們更應該珍惜眼前幸福美好和諧的生活。讓我們抓住時間的每分每秒,去學習,去努力的學習,千萬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擁有如此美好的童年生活,面對如此優越的學習環境,我們再不好好學習,何有臉面見父母呢?

對於生活中的種種困難與不幸,我們絕不可等待,要想着如何去戰勝,而唯一的辦法就是靠自己,憑藉自己的智慧與力量,去戰勝人生道路上的一切惡魔。那麼,即將迎接你的一定是個美好的明天,甚至是光輝的未來,爲了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的美好幸福,去吧,使出自己全身的力量,去向命運挑戰吧!

讀《童年》有感8

對於我來說,童年是無憂無慮的、五彩繽紛的。但高爾基的童年卻是悲慘的、不堪回首的。當我把整本書讀完後,蓋上書的那一刻,我陷入了沉思。

高爾基三歲喪父,迫不得已來到了外祖父家,此時外祖父的善良之心已被金錢所矇蔽,變得兇惡、貪婪、殘忍,高爾基時常被他外祖父打得遍體鱗傷。我每當看到這樣的情節時,我都爲他有這樣一個外祖父感到悲傷。與高爾基生活在一起的,還有兩個視錢如命的舅舅,他們很外祖父一樣,爲了錢甚至不顧親情。

生活在這樣的世界中,高爾基無疑是痛苦的。但又是什麼,讓高爾基擁有善良、正義、愛心與勇敢呢?是善良的外祖母。高爾基憑着一顆善良的心,在外祖母愛的感染下,就像蓮花一般,潔白、正直、善良,出淤泥而不染。高爾基在任何艱難困苦的環境中都不會喪失生的勇氣,是因爲他外祖母的愛引導了他。愛,是生命永不凋零的'力量的源泉。

我們的童年與高爾基的童年相比,我們當然是幸福的,我們天天受到父母的呵護,猶如生活在蜜罐裏。對於這樣優越的生活條件,我們要倍感珍惜,要像高爾基的外祖母一樣,要懷着一顆善良的、感恩的心看待這個世界。我們更加要好好學習,奮發圖強,不辜負父母的精心栽培。我們要向高爾基學習,學習他在艱苦環境中堅強生活的精神,在學習上,我們該迎難而上,在困難面前,更應該有昂揚的鬥志。

讀完《童年》後,在每一次遇到困難與挫折時,《童年》中阿廖沙堅強的身影就浮現在我的腦海裏,的確,扛得住風雨洗禮的人,纔是真正強大的人。我們是祖國的希望,就不該做命運的懦夫,要堅強起來,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讀《童年》有感9

這本書講述了小孩阿廖沙三歲到十歲這段時期的生活狀態,他在幼年時期就失去的父親,勤勞善良的母親因無法養活他,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家度過童年。

高爾基只上過三年學,十一歲就走向社會,開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他當過學徒、搬運工、守夜人、麪包工等。他從小飽受痛苦的煎熬,受盡外祖父與兩個舅舅的,幸好還有慈祥善良,聰明能的外祖母,把他教育成一個正直勇敢,充滿愛心的孩子。還有淳樸的小茨岡,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裏,獻身於科學的知識分子“好事情”……在高爾基的童年中,我還知道得當時俄國腐朽的社會制度,黑暗現實和自私、愚昧的小市民氣息。與高爾基有着同樣經歷的人有很多,在我們的身邊就會有一個,先不說他們那些不普遍的,就說說生活在貧困山區的兒童,他們家境貧窮,好的還有好心人資助讀書,不好的從小就要擔起整個家,供弟弟妹妹讀書,每天起早貪黑,跋山涉水去學習、去工作,回到家還要做飯,自理。說實話,只要我們每個人捐獻一份愛心,即使不多,也可以幫助很多困難的人。

當我提到這些事的時候,我想很多同齡人都會說,如果我生活在當時那些惡劣的環境時,我也一定會自立自強,尋求到生存的方法。但是,又有誰會了解到當中的艱辛、悲苦呢?當我讀完高爾基的童年時,相比之下,我才發現原來我就是那隻在蜜罐中長大的蜜蜂,從小就不用對生活擔憂,長輩會給你採蜜,而我唯一要做的就是好好的吃完這些我自以爲已經吃厭了的父母的呵護。與貧困山區的夥伴相比,我們又是那麼的幸福,我們現在有這麼好的教育,又有父母、長輩在身後作我們的精神支柱,給我們前進的動力。只要我們腳踏實地,就一定能在衆人面前脫穎而出。

最後,我還想說一句,童年已經過去了,我們可以回味,但我們不要老是想着以前,應該要放眼未來,向着目標,往更遠的地方前進,創造出更加美好的前途。

讀《童年》有感10

暑假期間,媽媽和我去書店買書,書店裏的書真是玲琅滿目、樣樣俱全啊!關於什麼樣的書都有……我邊走邊看,看見很多和我一樣大的同學手裏都拿了同一本書叫《童年》,看到這種情景我義無反顧的從千萬本書中選中了它!

剛到家,我立刻打開書,進入他的世界,在他的世界裏,那時他才三歲,父親就死了,母親把他放在外祖父家,他一直跟着外祖父和外祖母一起生活。因爲母親的回來,兩個舅舅以爲母親要嫁妝,所以,鬧着要分家。因爲父親的死,母親也住了進來,給這個本不富裕的家增加了份不小的負擔。在家裏外祖父的脾氣非常不好,外祖母因爲一句話曾遭到外祖父的*打,我趁機想報復外祖父,把他心愛的聖像剪了,因爲聖像是外祖父的另一天命。母親因爲家庭的負擔不久就改嫁了,和馬克西莫夫結了婚,離開了他。經過幾年的艱苦生活,糧食的急缺,外公把外婆趕出了家,也讓他去人間要飯……

在他的世界裏如此痛苦和艱難,但卻使他養成了不向醜惡現象屈膝的性格,而現在的我們更應該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快樂的度過每一天!

讀《童年》有感11

每個人的童年都是五彩斑斕的,都有自己值得回憶、值得珍惜的美好時光。對我來說,童年是我最珍貴的寶藏。但是,我讀了高爾基的《童年》後,才知道並不是每個人的童年都是幸福的、快樂的。小說中的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就是在一個瀰漫着殘暴和仇恨的家庭裏度過的,幼小的阿廖沙過早地體會到了人世間的痛苦。

經過查找資料瞭解到,《童年》中的主人阿廖沙就是作者高爾基童年時的縮影,高爾基早年喪父後,隨母親投奔外祖父,在外祖父家度過了童年歲月,書中的阿廖沙也有同樣的經歷。在年幼的阿繆沙眼裏,成人的世界是那樣的醜陋與無情。父親感染霍亂而死,母親在父親遺體旁生下小弟弟,可惜小弟弟纔剛出生就夭折了,從此阿廖沙的童年裏便很少有快樂了。在外祖父家裏,舅舅們整日爲了家產爭吵鬥毆,愚弄弱智,家裏強壯的男性欺侮毆打女兒,毒打兒童。幸好在這個家裏,小阿廖沙始終能得到外祖母的疼愛,受到外祖母故事的薰陶,他如一盞明燈,在阿廖沙暗淡的童年歲月裏閃耀着母性的光輝,帶給小阿廖沙一生的愛和感激。

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現在很多小孩,甚至都不明白什麼是捱打,因爲我們的父母把我們當作掌上明珠,捧在手裏怕掉了,含在嘴裏怕化了。根本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當然,現在的家庭也很少發生爲爭奪家產而打架鬥毆之類,貪婪兇狠的事情。

時代在不斷進步,人們卻越來越變得懦弱了,遇到挫折就想要退縮,逃避或者走捷徑,現在的父母花上錢供我們上學,有的人卻每天連書都不摸一下。我們應用成績來回報父母,不要辜負父母的苦心。

讀《童年》有感12

假期裏媽媽推薦我讀了一本書《童年》,讀完這本書我感觸很深,之後我又讀了一遍,深深的感受到了高爾基的童年生活多麼悽苦,感受到了他對真理的追求,感受到了他在惡劣環境中不斷前行的勇氣以及堅強的意志。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可憐的高爾基3歲喪父,跟着母親來到了外祖父家裏。從此,黑暗的生活便降臨到高爾基的頭上。外祖父的脾氣十分的暴躁,經常毆打外祖母和高爾基,有時候竟然打得他失去知覺。讀到這兒,我彷彿感受到了高爾基那撕心裂肺的痛苦,彷彿聽到一個遍體鱗傷的小男孩在喊救命,彷彿看到一個弱不禁風的小男孩蜷縮在角落裏偷偷的哭泣,我的心也跟着砰砰的亂跳。還好有善良、和藹的外祖母,讓他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中給他一絲的安慰並鼓勵他不要自暴自棄。在這個家裏,他還認識了很多親戚,其中包括兩個自私、貪得無厭的的舅舅,還有兩個都叫薩拉的表哥。樸實、深愛着高爾基的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擋住外祖父的鞭子,儘管會被抽得紅腫,但強壯的他,後來卻在幫二舅雅科夫擡十字架時給活活壓死了,高爾基每天都在這種謾罵,侮辱、毆打中度過,多麼悲慘的童年啊!

我最佩服高爾基的是在這樣地獄般的環境中依然能磨鍊出堅強,勇敢、樂觀的好品質。而不斷的求知的願望使他最後能成爲一個大作家。跟高爾基相比,我們的童年,是多麼的美好,多麼燦爛,有疼愛我的父母,有享受不盡的美食,有漂亮的衣服,還有寬敞的教室可以讀書,每天都是無憂無慮的。我們在這種天堂般的環境中還不努力學習,不爲自己的理想而奮鬥,那我們又對得起誰呢?

有句古話說的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句話是很有一定道理的,但是我們更應該學習高爾基這種“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學習他無論處在什麼樣的惡劣環境中,都能勇敢的面對,都能有樂觀的精神,都能堅持自己的理想,使自己最終成爲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讀《童年》有感13

這個假期,我讀了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童年》,它深深地吸引了我。高爾基出生在一個貧窮的木工家庭,在殘暴的沙皇統治時期,他吃盡了苦頭,幼年不幸喪父,受盡外祖父的虐待。然而就在這樣可怕的環境中,善良慈祥的外祖母如一盞明燈,照亮高爾基孤獨的人生,使他在黑暗中獲得生活的勇氣和信心。我一遍遍地閱讀,從書中真真切切地明白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一個充滿童真、快樂與幸福的童年。

外婆的童年 苦中有澀

假期裏,我終於可以去臨安的外婆家住上幾天。像往常一樣,吃過晚飯,我們就在房前的空地上乘涼聊天。

聊着聊着,我好奇地問外婆:“外婆,你小時候的生活是什麼樣的呀!”不料,外婆聽了我的話長長地嘆了一口氣。原來外婆出生在60年代,那正是我們新中國最艱難的時期。外婆說到小時候的事,印象最深的就是一個字餓。那時村裏過的是集體生活,雖然家家戶戶到按人頭分到了口糧,可這糧食根本不夠一家人吃飽肚子的。家裏的大人因爲要下地幹活掙工分,還能吃上一碗乾飯,小孩子就只能喝粥,有時把番薯、野菜當飯吃。有幾年遇上自然災害,外婆說她還吃過穀糠。後來,太外婆生病躺牀上了,10歲的外婆只能放下她心愛的書本,拿起柴刀去當了放牛娃,開始爲家裏掙工分賺錢了。從此,外婆白天不管颳風下雨都上山放牛、砍柴,回到家還沒歇上一口氣,就開始幹起家務活,燒飯、洗衣、做鞋、補衣。村裏的大人們說起外婆這個小傢伙,都會豎起大拇指誇她真能幹。10歲的外婆就這樣還沒好好享受她的童年生活,就已經用她稚嫩的肩膀頂起了半個家。

媽媽的童年 又酸又甜

媽媽的童年生活我早就耳熟能詳,要知道在我上幼兒園時,這些事情就已經被她天天當睡前故事講了一遍又一遍。

在媽媽的故事裏,她既沒有好玩的玩具,也沒有好吃的零食,可她卻擁有一羣親密的小夥伴。每天,村子裏的孩子放學回家,一丟下書包就滿村子的呼朋喚友。不管男孩女孩,衝出家門就往田野裏跑,開始一天最盼望的遊戲時間。沒玩具,自己做:幾根細竹竿一綁,糊上撿來的舊報紙,自制的風箏完成了。大家扯着風箏在田野裏狂奔,沒人在意風箏能不能飛上天,玩得開心就好。沒有零食吃,自己找:別人田裏的番薯挖了去燒烤,路邊滿地的嫩草莖和新葉芽揪了就敢往嘴裏塞,頗有當年神農氏勇嘗百草的架勢。用老媽的話說,只要是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水裏遊的,凡是抓得到的都是他們的玩具。別看每個孩子在大人眼皮底下老老實實的,一轉身去了田地裏簡直個個都是混世魔王附體。說實話,媽媽小時候生活條件不算好,可媽媽的童年生活卻精彩的讓我羨慕不已。

我的童年 甜甜蜜蜜

作爲出生在二十一世紀的00後一代,我的童年生活無疑是幸福和快樂的。新中國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建設,現在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越來越好。

我剛一出生,就成了全家人的小寶貝,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都圍着我一個人轉。我簡直就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公主”生活。你只要一走進我的房間裏,就能看到大大的書架上擺滿媽媽精心給我挑選的各種童書,角落裏堆着滿滿幾箱由爸爸給我張羅的心儀玩具。說真的,從小到大,只要是我想吃的、想玩的,爸爸媽媽總是儘可能地滿足我的願望。平時週末一有空閒,爸媽還會約上三五好友來一場說走就走的短途旅行。進入小學後,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了。我不僅在學校裏學習到豐富的文化知識,還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體育節、藝術節、讀書節等活動,鍛鍊了自己的能力。我想全校老師這麼用心良苦的組織各種形式的活動,就是爲了我們都能健康成長,都能有一個幸福難忘的金色童年。

和高爾基相比,和外婆相比,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

讀《童年》有感14

馬克西姆.高爾基的《童年》舉世聞名,童年讀後感400字。主人公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爾基本人,高爾基借阿廖沙這個人物來描述自己的童年。

阿廖沙從小就善良,特別是在外祖母的哺育下,生成了一顆善惡分明、是非分明、能愛能恨的靈魂。他勤於學習,刻苦耐勞,艱苦的生活使他鍛鍊成長爲一個意志剛強、有理想有作爲的人。他性格中最重要的東西是:對知識的渴望,對美好未來的憧憬。生活的困苦並沒有使他退卻,他堅信黑暗終將過去,未來將會一片光明。

阿廖沙幼年時期父親就去世了,跟着母親和外祖母,來到了外祖父的一個小染坊。從此,黑暗的生活降臨到阿廖沙的頭上。外祖父的脾氣十分的暴躁,經常打外祖母和阿廖沙,使他幼小的心靈出現了陰影。

後來阿廖沙又結識了知心朋友小茨岡,兩人無話不談,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可是,好景不常,可憐的小茨岡就被兩個兇狠的舅舅給害死了。他就這樣失去了好友。雅科夫和米哈伊爾是魔鬼,歐打自己的老婆,還天天鬧着要分家產,兄弟之間一點也不團結。兩個兒子薩沙也被教壞,處處捉弄阿廖沙。此後,阿廖沙又認識了木匠“好事情”,成了好友,結果被外祖父趕走。阿廖沙得了個繼父,十分兇,常打人。幾年後,最疼愛他的外婆死了,母親也死了,他就被外祖父趕出門靠撿垃圾爲生。有人說:“環境可以造就一個人,也可以毀滅一個人。”就是這樣的環境造就了高爾基,成就了高爾基。

外祖父卡什林性情暴躁、乖戾、貪婪、自私;倆個舅舅米哈伊爾和雅科夫也是粗野、自私的市儈。只有善良、和藹的外祖母讓他生活在這種環境下有一絲絲的安慰。

我喜歡文中的外祖母,她似乎有種特殊的親和力。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也潛移默化地教他做一個不向醜惡現象屈膝的人。而且她是那麼愛她的子女。即使是米哈伊爾和雅科夫這兩個大壞蛋,她也並沒有請求外祖父怎樣嚴厲得處罰他們。面對外祖父毫無人情的打罵,她也是一忍再忍。

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每天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中,聽着老師講課;回家有大魚大肉等着你品嚐;你想要什麼,就給你什麼;如果有人欺負你,大人會毫不猶豫地狠狠地教訓那個人一番。除此之外,我們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間的勾心鬥角,爲爭奪財產而打架鬥毆之類貪婪、兇狠的事情。更不會發生殘忍的把某個無辜的人無端地折磨致死這類想都沒想過的“恐怖事件”。 如此比較,我們的童年和阿廖沙有着天壤之別。我們是多麼幸福呀!但擁有着這些,我們並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

讀過《童年》之後,我們應該珍惜如今美滿、幸福的生活。我們要努力學習,千萬別身在福中不知福。

讀《童年》有感15

“美麗的畫卷”,“最快樂的時光”……這些語句常用作形容童年。童年是無憂無慮,天真純潔的象徵,可對於“阿廖沙”,或許只能用“痛苦”來形容。

“阿廖沙”是高爾基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之一《童年》的主人公,即高爾基。《童年》描寫了沙皇統治時期,“阿廖沙”在外祖父家生活的經歷。在這個家中、有愛財、殘暴、吝嗇、貪婪的外祖父、有自私、蠻橫的舅舅,有家中染坊的各種工人。也有聰明、善良的外祖母,熱愛科學的“好事情”。“阿廖沙”就在這樣一個黑暗卻不乏光明的環境下,“阿廖沙”成長起來。

和“阿廖沙”的童年生活比較,我們的童年就似僅在蜜罐中一般甜蜜而值得回味。“阿廖沙”的童年辛酸、悲慘、充滿苦難。雖然身處童年時代,卻沒有享受到童年應得的東西。當我們還在父母的懷抱時,像小馬般自由嬉戲時,“阿廖沙”已嚐盡人間疾苦。

是誰讓他在如此困苦的環境中堅強成長?是“阿廖沙”慈愛的外祖母。高爾基曾寫道“在她沒有來之前,我彷彿是躲在黑暗中睡覺,但她一出現,就把我叫醒,把我領到光明的地方……”外祖母就像迷途得人手中的指南針一樣,爲“阿廖沙”指明方向。

去郊外旅遊時,經常會有這樣一個風景:在巨石下——沒有陽光照耀的地方,一朵或幾朵小小的花兒正悄悄地開放着。這一直令我費解,當我讀《童年》後,我恍然大悟。即使沒有光照,只要點點餘光就足以讓花兒綻放。那點僅有的光亮不正是外祖母嗎?她用無私的愛照亮了“阿廖沙”的生活,她是偉大的。

閱讀《童年》讓我受益匪淺,閱讀讓我收穫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