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讀後感

《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4W 次

《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作者是海姆.吉諾特,一位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也是兒童心理學家。顧名思義,這本書主要談老師怎樣與自己的學生,進行有效地言語溝通,以便更好地教學。

《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讀後感

該書全書分12個章節,從“老師的自白”開始,由一羣剛剛執教不久的年輕老師的說詞開始。一部分人都灰心喪氣,想放棄老師這個職業,他們內心充滿了不滿,失望,沮喪和壓力,認爲這是個“失望的主題”。一部分人是想繼續做老師,卻萌發出不願爲學生操心的心理,他們認爲,得過且過,沒什麼大事發生就很好了。一部分人對教學抱有很大的希望,信心和實踐的勇氣,他們主張改革教育制度,也許無可厚非,但是,“在教育制度改變之前,我們作爲老師應該做些什麼呢?”再想一想,“我今天能做些什麼來改善我的課堂呢?”這纔是重點。

第二章節“最佳師表”中說到:“真正的老師不相信訓話的力量,他們從不對孩子們講大道理,他們不讓孩子們有罪惡感,也不要求孩子們做出什麼保證。他們不對教室裏的日常小事追根究底,也不對孩子的過去和遙遠的未來憂心憂心忡忡。他們只着手處理現在的事。對他們來說,最重要的是此時此地有一個沮喪的孩子需要幫助。”看到這裏,我深受啓發。聯想到以往自己教學過程中的一言一行,反省的同時意識到,是時候作出某種改變了,不能將訓話作爲一個必要的手段,不能想當然地對學生灌輸大堆大道理,不能讓學生認爲自己做錯了就不是好孩子了,也不能將學生作出保證的行爲當成是改過的憑證。想起以前自己,偶爾也會將一件小事誇張化,以爲可以殺雞警猴,誰知成了反效果,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學生只會暫時的收斂一些不好的行爲,過後不久便會遺忘,那麼,這種懲戒性的手段已經證明不是最好的方法。關鍵在於,老師是否能夠主動地瞭解當事人的狀況,並親自給予同感和安慰。如此下去,學生纔不會繼續無理取鬧。在這裏,我瞭解到,孩子們需要的是什麼。正如書中所說那樣,“他們需要得到他人的認可,尊重,喜歡和信任,他人的鼓勵,支持,加油和風趣,還需要自己去開拓,實驗才能取得成就。”其中,還談到一個核心的事實:“學習的過程不僅總是現在時的,而且總是個別的具體的。”這與我們通常所說的“因教施材”有點類似。聯合時間上的處理,就顯得更全面和有效果。

在第五章節,作者提出了一個有益表揚的基本原則:“描述而不評價,敘述而不作判斷。我們應該讓孩子自己做出對自己的評價。”這句總結性的話讓我意識到,有時我們會忘卻教書的本質區別。誰都知道,作爲老師,不光要傳授書本上的知識,還要教會學生對生活中的每件事作出判別。正如記憶英語單詞一樣,強迫學生短時間內背一些單詞很容易,但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知道怎樣有效地去記單詞。當作者指出:“評價式的表揚是有害的,讚賞式的表揚是有益的。”我百思不得其解。一直都認爲表揚只有一種,現在知道表揚有兩種。通俗來說,可以分爲直接表揚和間接表揚。很多人都認爲,直接表揚小孩不好嗎?如果將表揚比喻成藥物,我們就能馬上明白,藥物可以讓病人獲得暫時的舒服感覺,但也會造成病人長久以來的依靠。表揚也是同理,若它成爲孩子心靈上的依賴,孩子便會靠他人來決定自己的慾望和確立自我的價值。

在第六章節的“常規管理”中,我瞭解到,替代責罰的辦法有很多,學生犯了錯,老師不一定非要大發雷霆處罰學生才行,也可以避開事端,或者引開話題,提倡用最短的時間去平息矛盾。我們需要避免造成孩子的怨恨,應努力激發孩子的自尊。關於“家庭作業”在第八章節中有說到,這也是每個老師經常頭疼的一個老問題。幾乎每個班在語數英這三科上欠交家庭作業的現象,彷彿無法根除。看到書中所提的要點,我突然明白自己以前某些過失造成的原因。“如果父母不干涉孩子的日常家庭作業的話,生活會變得簡單得多。家庭作業應當是孩子與老師之間的事務。如果父母過分熱心地干預孩子的作業和成績問題,孩子反而會十分反感並且成績下降。”反省過後,我知道,以後遇到關於家庭作業的問題,應該怎樣去更好地處理了。這本書令我受益非淺,讓我察覺以往教學過程中許多的不足,使我清晰地認識到,改善教學有很多有用又有效的方法,只是看你有沒有耐心,或者責任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