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者讀後感9篇

讀者讀後感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7W 次

讀者讀後感9篇

讀者讀後感9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者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者讀後感1

一位畫家,爲坐在馬路邊正在乞討的一位乞丐畫了一幅臉部素描。起初,乞丐並沒有認出紙上那個神態自信、倨傲不羈的人就是自己。當畫家向他指明後,他顯然十分震驚。半晌之後,他語氣堅定地告訴畫家:“如果這就是您眼中的那個人,那他就一定是將來的我。”果然,若干年後,再次出現的他已經獲得了事業上的成功。

這是《讀者》刊登的一則短小精悍的小故事。述說了這樣一個發人深省的人生哲理:自信,可以讓人生更加精彩!

人生的旅途上,本來就佈滿了荊棘,能否抵達理想的高地,就看你有沒有勇氣穿越過去。而這勇氣的組成因素中,最爲關鍵的當然是非自信莫屬了。你儘可以先別想着前面的路有多麼難走,而要相信:我一定能走過去!然後鼓足勇氣,大步向前;而不要紅着臉,靦腆地自言自語:“我……我不行。”

一個已經很有事業的,或者有着成就的人,往往不會輸給別人,而恰恰輸給自己的內心。

信心,並不一定要是別人給予的,自己的潛能可能藏在心的深處,很難觸及,很難說服自己擺脫那個讓自己禁錮的囚籠,有的時候,給自己鼓舞,能行的,就算要拼搏的時間長一點,就算是要更努力,但是,最終的目的都能達到,沒有太晚,沒有不可能,只有,要不要,能不能,有沒有信心,讓自己成功。

退縮不是面對問題的正確方式,有勇氣的人才會是一個成功的人。正如同

如果你不去做生活的主人,那你只會成爲自卑的僕人!將在懊惱與嫉妒中消逝自己的青春。相信自己,闊步走進荊棘叢吧!當你傷痕累累地走出來時,溫暖的陽光將會灑滿你的全身,每一個毛孔都將感受到金色的喜悅。只有經歷過苦難的人才會懂得:信心對於成功是多麼重要。所以,請大聲告訴自己:“我——能行!”

成功這個終點,鋪向這個終點的道路興許是彎彎曲曲的,曲折不平,或許,可以不費力。但是,關鍵就在這個起點,你真的有勇氣走向這個重點麼?對於那個未知,鼓起勇氣,就算是會艱辛,會困難,也要走下去。相信自己,能行,那就能行。

生活,是個迷宮,會碰撞,也許努力了過後又會回到那個原點,但是,如果寸步不移,就一定不會成功,在失敗中取得經驗,一步步留下的不是別的,而是豐厚不會丟失的經驗。如果有信心,有勇氣,成功的開拓者並不都是那些富二代。更多的是那些有膽識的,會把握時機的人。

丹尼斯·威特勒曾說過:“成功者的態度包含衆多的成份。但是,最重要的是具有自信心。”朋友,請高高舉起信心這盞明燈,它將引導你在漆黑的夜裏找到光明的前途。

就如彩虹下那顆心,自信,光明。

讀者讀後感2

《再寄小讀者》這篇課文是現代作家——冰心奶奶給全國少年兒童的。對於冰心奶奶,我早已慕名了,我在《少年文藝》,《優秀信件》中都見到冰心奶奶的名字和作品,我爲自己能在課文中再次見到冰心奶奶的作品而感到十分高興,所以也看得十分仔細。

看了課文,我學到了好多怎樣寫作文的知識。 冰心奶奶寫這封信,許多地方都含而不露。比如信的第一段,冰心奶奶仔細詢問了我們的暑假生活,運用了許多個問號。我自學時,還以爲冰心奶奶是關心我們,後來,上課時老師講才明白,原來,冰心奶奶通過問我們去哪些有趣的地方,。參加了哪些有意義的活動......解決了寫作文時無話可說的問題。我們有時候寫作文時,會覺得沒什麼可寫了,都不值得提一提。可現在冰心奶奶卻告訴了我們這麼多寫作文的內容,啊!原來奧妙在這兒呀!

我有時候寫日記,也會像冰心奶奶所說的一樣,用一些“好看極了”,“十分高興”,等模糊的詞語輕輕帶過,冰心奶奶真神,她好像料到似的,用一件事例——兩個孩子一同遊了公園後寫的日記的對比,說明了要寫一件事,不能輕輕帶過,要用具體的事例來寫。比如遊動物園,可以寫天氣,遊人,動物的動作,形態和皮毛,羽毛的顏色,也可以寫遊人所說的話,寫作文要生動具體,活靈活現,條理清楚。做到了這幾點,人們讀了你的文章,就會有一種“入其境,見其人,聞其聲”的感覺。

冰心奶奶還在信內通過一個愛學習的好孩子是怎樣學習的,告訴我們要學習好,作文好,必須要在老師講課的時候專心聽講,筆記也要記好,不要寫錯別字。而且老師介紹給我們的兒童刊物,也要認真仔細的閱讀,最好把書裏優美,生動的詞句都摘記在一個小本子上,寫作文時,就可以拿出來參考:這個句子在文章裏用得到嗎?這個詞語文章裏用得到嗎?要是文章的意思和句子差不多,就可以把句子寫在作文上。不過,你光有許多好詞句積攢着,不會運用,也是枉然。所以,你不僅要有許多優美的句子,還要會靈活運用。

冰心奶奶還在信中告訴我們,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一定要先學好語文,作文,閱讀才能得到明顯提高。我們的課文內容都很好,我們要抓緊學習時間,好好記筆記。冰心奶奶還鼓勵我們說只要刻苦學習,一定能趕上那位愛學習的好學生。

“到了你能夠很好地掌握語言文字這個工具的時候,你將會感到無限的歡樂。”對於這一點,我是有深刻體會的。寫好作文後,便“自我欣賞”,“自我檢查”,有時候,讀到好笑的地方,我竟會笑出聲來。

那位愛學習的好學生,寫作文生動具體.活靈活現,一篇作文一字就是千把字。我一定要向他學習!

讀者讀後感3

今天,我細細品讀了冰心奶奶寫的《寄小讀者》這本書,我才知道冰心奶奶多麼喜歡小朋友。

冰心奶奶原名謝婉瑩,出生於一個愛國的海軍軍官家庭,1999年去世,享年99歲,人稱百歲“世紀老人”。

母愛、童真、親情,是冰心奶奶小說的主打;清新婉麗、以情感人,是冰心奶奶散文的主要特點。《寄小讀者》分爲三大類,小說、小詩、散文。其中描寫母愛的一篇文章,我特別感動,那就是《紙船》這首詩,詩人格外思念母親,思念母親的感情,說自己在海上不肯妄棄一張紙,留着它摺疊紙船,從舟上運到海里,紙船去向不明,但詩人仍然不灰心地每一天都疊着,當然白紙船是不可能流到母親懷抱,但她仍然祈求着自己含着淚疊成的紙船,能夠載着她的愛和因遠離母親而產生的悲哀情懷,進入母親夢境。

冰心奶奶描寫她兒時幼稚的歡樂和天真的淚水,盡情歌頌母愛、童真,大自然和祖國。

冰心奶奶以童心未泯的孩子口氣寫的,通過疊紙船,寄託對母親的思念。用兒童單純地心靈,單一希望包容了孩子對母親最深厚的情感。

我喜歡這首詩,因爲很多書上寫的都是母親對孩子的感情,但她卻是寫孩子對母親的感情。在5.12汶川大地震,有位母親爲了讓幾個月大的一個孩子活下來,她雙腿跪地,雙手與身子爲孩子撐起了一塊空間,孩子得救了,母親卻永遠的離開了他。母親用無聲的形體表達方式表達了偉大的母愛,平凡真摯的表達了愛,催人淚下。

我們與母親感情應是很好的,母親爲我們付出,我們也應該回報。騰訊有一條消息,一個植物人媽媽生下孩子,孩子兩歲後用嘴嚼碎食物喂媽媽,多麼感人,我熱淚盈眶。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們一定要愛自己的母親,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

冰心奶奶爲我們創造了一個充滿愛的天地,讓我們受益匪淺啊!

讀了這本書以後,對我最大的啓迪是母愛的偉大,我一定要更愛自己的媽媽,媽媽每天爲我們做可口的飯菜,洗髒衣服,365天從不間斷,而我們有時還覺得很煩,現在,我讀了這首詩,覺得自己太不懂事,一點也不體諒媽媽,一點也不懂得感恩。我們要學會愛,學會感恩,懂得感恩,纔有一顆感恩的心,擁有了感恩的心,才擁有最高尚的品質。我一定要像冰心奶奶那樣讀各種各樣的'書,因爲在各種書中,會了解到不同的知識,從而豐富我的視野,擴展我的知識面。

讀者讀後感4

同學給我推薦了一本德國本哈德。施林克的中文譯本《朗讀者》。讀完這本書的感受,用一個簡練而準確的詞來形容就是“掩卷沉思”。就像看完一場好電影,走出影院,心仍停留在銀幕上的某個場景,又或者聽完一張唱片,關掉機器,依然餘音繚繞一樣。合上《朗讀者》就是這種感覺。我並未能像書的結尾說到那樣——每一個讀者都會把它一夜讀完,畢竟書中涉及的歷史、道德、情慾、倫理等問題很複雜,讓人陷入深沉的思考難以自拔。

故事講述一個十五歲的中學生米夏因爲偶然的原因愛上了三十六歲的漢娜。對於米夏而言,他在漢娜身上發現了一個突然令自己成熟而自信的世界,而漢娜也因爲有了米夏的朗讀而安靜且散發着柔和的光輝。但是,漢娜不久卻突然不辭而別。等到再見到漢娜,米夏已是在法庭實習的法學系大學生,而漢娜卻是嫌犯之一。漢娜的罪名是在納粹時期當過看守,在一次空襲中造成了大批猶太人死亡。(戰爭開始時漢娜曾在西門子任職,本來還有提升的機會,漢娜卻令人驚訝地辭職當了納粹的看守。)在審訊中,別人把當年遭空襲後起草文件的事推在漢娜身上,她卻出人意料地承攬了下來,結果被判終身監禁。

在知道了漢娜越來越多的事情後,米夏發現了漢娜一生最大的祕密:漢娜不識字!正是爲了掩蓋這一點,漢娜屢屢放棄前程,幾年前離開米夏也是爲此。但是在法庭上和衆人面前,米夏並沒有作出任何透露,也沒有替漢娜辯護。出於對漢娜的維護,還是對自己的維護呢?我不能理解。

漢娜的身影一直索繞在米夏心裏甚至貫穿於米夏的一生,婚姻失敗的米夏在漢娜入獄八年後,開始重新爲漢娜朗讀名著,並把錄音帶寄給漢娜。這給獄中艱難生存的漢娜帶來了希望,漢娜憑着錄音,並從圖書館借到這些書籍,然後逐字逐句同她聽到的內容進行對照,那臺錄音機也爲此就要一會兒向前轉,一會兒向後倒,一會兒暫停,因爲反覆退進使錄音機壞過無數次。漢娜竟漸漸學會了讀寫,且開始滿懷希望給米夏寫信。收到了漢娜寫來的信,內心充滿喜悅安慰,但內在柔弱猶豫的米夏卻始終沒有給她回信。

漢娜可以出獄了,由於沒有別的親人,獄警聯繫了米夏,他們這才見了尷尬的一面。米夏發現漢娜明顯老了,幾乎不知道如何面對她。而就在米夏去接漢娜出獄的當天凌晨,漢娜自殺了。

這部小說,看後給人一種啓迪性,那就是讓人性的認知和對社會的思考,來洗滌你的靈魂。

讀者讀後感5

每當閒着隨手翻閱,細讀,總會無數個靈光一現的瞬間。於是,對於親情,對於人生,對於生活,在那一個個一瞬間,都會有種種新的理解。它像長者,指引年輕人走好人生的旅途;它像哲學家,在侃侃而談中給人以啓迪,讓人從中得到些許人生感悟 。在物慾橫流的當今社會,它像一股清泉,淨化着人們的心靈,它讓你引發對大自然、對社會以及對人生的思考。讓你懂得去關注親情、珍惜友情。那一篇篇睿智的文章,給你鼓勵 ,看那一些漫畫或幽默故事,讓你開心,啓迪心靈,給人以愛心、正義、睿智、純真的引導和薰陶,使我們充滿了一顆感恩 的心。

在《讀者》中,我讀了畢淑敏《錢的極點》上面說我們現在是站在錢的極點上,但我們很快就會離開它,人們在新一輪物質需要滿足之後回過頭來仍然需要皈依精神,精神是人類最大的財富,在沒有金錢之前,人類就有了精神求索,也許有一天人們會不在追求金錢,但是,人類的精神將永存。

《你的需要其實很簡單》虛懷謙仔細想一想,其實我們需要的真的很少很少,自由的閱讀、思考、寫作,把文明的繁瑣盡數剝去,如果一個人信心十足地朝着他的夢想走去,並且努力照着他想象中的方式過活,便能達成他的目標,他的內心和周圍會建立起新的,()更具普遍性、更不受限制的法則,或者舊的法則會增益開闊,使他置身於生命的更高的秩序裏。他的生活愈簡單化,宇宙的定律就變得愈,孤獨不再是孤獨,困境不再是困境,柔弱不再是柔弱。財富大多隻是身外之物,是對自由之身的一種拖累與妨礙,預保自由之身,就應該最大限度地遠離物質誘惑,家財萬貫,一日不過三餐,廣廈萬間,夜眠不過三尺。欲壑難平,把慾望轉移到精神性的東西上去,靜靜看一會書。

每一瞬間,那真、善、美,在我的心底裏昇華成了一輪明月,一盞香茗。《讀者》它就有一種神奇的、潛移默化的力量。在與《讀者》交往久了的過程中,我發現:是它讓我體會到“送人玫瑰,手留餘香”的精神力量;同時,它也像一位熱心的鄰居,爲我端來暖暖的紅茶,鼓勵我:“上帝關上了一扇門,同時也會打開一扇窗。”打開《讀者》,我真的有一種遠離了浮躁和喧囂世界的感覺,到了陶翁筆下的世外桃源,這裏有的是一片淨土、陽光和乾淨的空氣,它成了我舒展心境時的去處,僅小小一篇文章就足夠美好和使我快樂。

《讀者》是本感人至深的雜誌,也是給人深刻教訓的雜誌。朗讀者電影觀後感《讀者》的讀者做一名讀者

讀者讀後感6

文化饗宴、綜藝清流、喚醒文學……一前一後,兩個有關讀書的電視節目在熒屏和朋友圈同時攪起了一股熱潮,那些難得一見、堪稱殊榮的標籤也隨即貼在了節目的名字上,這是對節目製作者的褒揚,也是對當下收視環境的批判。

不可否認,《見字如面》《朗讀者》的成功,是多種因素交疊之後產生的聚光:既有依然需要明星名人的光環效應,也有相對剋制、不以煽情爆料爲看點的製作理念;既有對人生價值、人生情感的挖掘,也有對紙上文字的重塑和重新演繹。

這些成功的因素也再一次證明文學不朽,文字不朽。無論穿越怎樣的時間空間,無論歷經怎樣的社會變遷,那些或久遠、或晚近的文字還是會和心靈很近,滋潤人心,溫暖生命。

然而,觀賞追光下的電視讀書節目,讚譽其爲清流的同時,至少還有幾個需要強調的背景。

一是清流也未能免俗。

真人秀節目大行其道,各類綜藝花活輪番上演,觀衆已經審美疲勞,厭倦之情溢於言表。所謂綜藝清流正是相對於這些“濁流”而言的。

在一圈低級趣味、過度娛樂化甚至低估觀衆智商、大量抄襲複製的綜藝節目的反襯下,傳遞日漸缺失的溫情和責任感的電視讀書節目自然鶴立雞羣,贏得了觀衆的認可。

不過,清流也未能免俗,名人依然是看點,深廣的舞臺、絢爛的燈光依然不可或缺。

二是電視讀書對閱讀的重啓,究竟有多大的作用。

顯而易見,《見字如面》《朗讀者》這種節目的核心內容,是傳統電視讀書節目爲適應時代需求的嬗變,是對讀書的重啓,是一種文字在其他平臺上的再生。

可是,正如現代媒介批判經典《娛樂至死》一書的作者尼爾·波茲曼所說,影像要求造成視覺衝擊,要求有更多的畫面。或者說,電視這種媒介的天然屬性,本身就很難給人以完整的理性思考,只能是一種碎片化的,感官衝擊強烈的敘事。

比如,《見字如面》也好,《朗讀者》也罷,都在——讀,這種讀,是有聲音的讀,是有情感的讀,也是有選擇的讀,選擇語速、選擇重音、選擇聲調,等等。這是節目的亮點,可能也是和正常讀書最大的不同。

比如,電視節目節奏的推進是線性的,而讀書則是可以跳躍的,甚至是可以停駐的、反覆的、迴旋的。比如讀信,我不知道怎樣的聲音可以讀出“意映卿卿如晤”,怎樣的心情才能讀出“少卿足下”,我不知道“醒來覺得甚是愛你”應該怎麼表達,“我的良心就是你”應該怎麼尋找重音。可是我知道,在閱讀這些文字的時候,每個人的體驗可能都不一樣。

讀者讀後感7

前天,我仔細讀了冰心奶奶的《再寄小讀者》這篇文章,收益匪淺。

冰心奶奶在《再寄小讀者》這篇文章裏,着重告訴我們如何提高寫作能力,勉勵我們認真學好語這門基礎課,要廣泛地閱讀,不斷地練筆,掌握語言文字這一工具。

說實在的,我初學作文時碰到不少困難,正如冰心奶奶所說:“無話可說,有話寫不出來,有話可說,卻寫不生動。”作文沒有豐富的內容,像記流水帳,乾巴巴的,缺乏真情實感。冰心奶奶說:“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學好語文,才能讀書看報,才能寫信寫日記寫好文章。”怎樣才能學好語文呢?我認爲:首先,上課要專心聽講,善於鑽研,勤于思考,記好筆記,做好作業。其次,多閱讀有益的書籍,積累好知識。社會生活是浩瀚的海洋,是作文取之不盡的源泉,但一個人即使有三頭六臂,也難做到事事躬行,人的知識百分之八十以上還是要從書籍報刊中間接獲取。

宋代朱熹的《觀書有感》寫道:“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他把讀書比作寫作的源頭活水,雖不全面,但可見讀書的重要。閱讀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一環。應創造條件多讀書。比如選訂一份好的報刊;多閱讀一些課外閱讀書籍。無論是觀察生活,還是閱讀,都要用個“小本本”,把所蒐集的材料記下來,把優美的詞句摘錄下來。記,就是積累、就是儲存。在積累材料的同時,還要掌握語言表達規律。對於那些好文章,就要認真閱讀,在讀的過程中學語言、學思維,在頭腦中積累材料、積累知識,在多讀中求理解、在多讀中學表達。眼睛看、心裏想,口中念,從讀書中積蓄詞語,揣摩寫作方法,開拓思路。正如古人所云:“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再說,一邊讀,一邊品嚐、玩味,就會越來越深刻地體會到其中的語言美、形象美,從而產生喜愛好文章的情趣,增強積蓄知識的熱情。再次,仔細觀察。觀察對寫作尤其重要,是跨進寫作大門的第一道臺階,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有着取之不勁用之不完的材料,通過參觀、訪問、興趣小組、社會實踐、課外閱讀等活動,放開五官,感受生活,開拓視野,廣開思路,增長見識,養成勤於練習的習慣。我這樣做了,還真見效,我的習作在習作苗圃裏泛起了一片新綠,有5篇作文在《優秀學作文選》、《語文週刊》、《新作文》等報刊上發表。

我堅信,只要堅持不懈練習寫作,寫作水平就會不斷提高。

讀者讀後感8

不知道大家還喜歡看《讀者》沒有,早上一邊看今年最新一期第9期的讀者>>,在第18和25頁,看到兩位讓我感動的男女。現在來到公司,可以上網,就寫篇讀後感吧,先介紹兩位俊男美女:

第18頁的男士,是一位60歲左右的外國擦鞋匠,他15歲開始擦鞋,偶然的一次機會,知道有個免費醫療服務的募捐後,第一次就把所有的7000美元捐給醫院,後來院長讓人帶他看了一次免費醫療服務所救助的小孩後,後面的幾十年裏,他把除了生活費外的所有擦鞋收入,全部捐到醫院的免費醫療服務中去…他說,”我沒有全部見過被救助的孩子,但我愛他們,他們都是我的兒女…”

第25頁的女士,是一位已經去世的普通老婦人,她年輕的時候,國家經歷戰爭後,她父母和丈夫都不在了,她成了沒親人沒工作的孤兒,也是偶然聽到哪裏有10美元可以認養一位孤兒,聽了很心動,後來找到一份清潔工的工作,湊足錢開始認養第一個小孩。後來陸續認養了很多孤兒,因爲孤兒來自不同國家,她就到夜校努力學習各種語言,好給她的兒女們寫信。。。她自己後來因爲懂得七國以上的外語,從清潔工升到總裁助理…她年老的時候,兒女們給她在一個天氣象她家鄉的一個地方買了別墅…她去世之後,來自各國的一千多名她的後代參加了她的葬禮,成爲那個城市的奇觀…人們從她的日記和兒女們的陳述,才瞭解到關於她的一生。她的兒女們說,她是他們的天使…

今天看完讀者>>上的兩篇文章,想起了自己和身邊的親戚朋友,想想社會上現在的風氣,絕大多數的人,都在追求更多的財富,希望可以財政自由,希望擁有更舒適的衣食住行,沒錢想有錢,有錢想買房買車旅遊等,種種心思,爲的都是自私的個人享受。而象讀者中的擦鞋匠和老婦人和我國的叢飛他們,也許是讓好多的人都覺得是傻人了…

中國人也好,外國人也好,在生的也好,已經去世的也好,人心,都是一樣的,都有自私和無私的一面,看的只是一生到最後,能做到怎樣的自私和無私的區別而已…

活着的時候,爲衆多原本陌生,甚至到最後都沒見過面的”外人”付出愛心,對待他們象自己的兒女一樣,關心幫助,爲兒女們付出一生的收入,付出一生的精力和愛意,直至老死…這樣的活着,纔是不枉人生啊!

讀者讀後感9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指導和伴隨每個人一生成長指南,隨着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各種媒體的產生,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走出校門後,逐步沉湎於網絡及各種名目的信息中,而忽視了對書籍中知識的再學習,不可否認,在當今高度發達的信息時代,網絡的傳播更能使人開拓視野,掌握各種機遇,但是作爲擁有幾千年燦爛文化的中華民族來講,任何一種產物都代替不了一種東西—— 就是書。古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更印證了從古至今書籍對人類進步的巨大作用,一個人不是完成學業後便遠離了書籍,而是應該把書作爲終身不離的朋友,只有這樣,才能拓寬眼界,增長知識,更新觀念,與時俱進。

由於妻子是小學教師,教的課程又是語文,因此對涉及文學的書籍比較感興趣。書架牀頭擺放的許多都是文學雜誌,例如《讀者》、《黃河文學》、《芙蓉》等,特別是《讀者》出版傳媒有限公司出版發行的《讀者》一書,着實引發了我對讀書的興趣,這本書內容涵蓋古今中外,版面包括文苑、人生、生活、文明、悅讀、點滴及互動、藝術等版面。有普通人記述的小小說,有名家的評論,有真實的歷史記述,有現實生活的有感而發等等。同時輔以散文、詩歌及攝影等作品,可以說,是一部全方位的作品。不同版面向人們展示不同的視野及相同的認識。大到對皇帝及總統的評述,小到街面、鄰里間及電梯裏發生的市井小事,折射出歷史的真實和人性的多面,同時又用不同的手法弘揚了主旋律,激發了正能量。從20xx 年——20xx 年中,我每期必讀,獲益頗豐,以小見大,從一些小事知道許多大的道理,掌握了不少耐人尋味的人生哲理,。正如20xx 年第一期卷首語所說“我們身處急劇變化的世界,在時代匆匆的腳步中,心靈空間不覺要被壓縮分配給紛呈的選擇,懷疑和評判佔據了更多的輿論空間,許多美好的事物和感覺便隨之疏離,快速革新的技術爲閱讀帶來越來越豐富的形式體驗。《讀者》也順應潮流,利用媒體新技術爲雜誌匯入更多新的活力。但在精神家園中,《讀者》更願成爲一座明亮的燈塔,守望、梳理、傳播那些容易被遺忘,卻值得被沉澱的信念和價值觀,希望這座燈塔能提醒所有匆匆的步履,在浮躁的社會中,精神不能盲從、靈魂不能走失、信念要有堅守。哪怕周圍的世界再複雜,我們也要保護好內心的善良和溫暖。”

以上的表達深刻反映了《讀者》編輯集體對社會的責任及對廣大讀者寄予的希望。衷心希望更多的書友能騰出時間來認識《讀者》,熟悉《讀者》,從而喜歡《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