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紹興名人故事》有感範例

讀《紹興名人故事》有感範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W 次

讀《紹興名人故事》有感

讀《紹興名人故事》有感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紹興名人故事》有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紹興名人故事》有感1

翻開《紹興名人故事》之序頁,一段優美的文字進入了我的視線——紹興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巍巍稽山,泱泱鑑水,註定了這是一方物華天寶、鍾靈毓秀的好地方。幾千年來,在這裏誕生了一批又一批的志士仁人、英雄豪傑。有飽受磨難的聖人虞舜,有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治水英雄大禹,有臥薪嚐膽的越王勾踐……這些故事有些是我以前知道的,但更多的是我第一次讀到的。在這本書中,我知道了我們紹興曾出現過那麼多的名人,而從他們的故事中也讓我懂得了許多深刻的道理。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不讀書,寧願死》這篇文章,主要講述的是馬寅初爲讀書而抗爭的故事。馬寅初的父親是位酒坊老闆,他看到兒子天資聰穎,就希望他早日繼承家業,多讀書反而無用。但馬寅初卻有更大的理想和抱負,不願只做一隻井底蛙。每次父子倆談論這件事意見不合後,脾氣暴烈的父親總會鞭打馬寅初。而馬寅初終因受不了不能讀書的事實而跳河自殺,幸得父親好友相救又支付他的所有讀書費用,他才如願考入了天津北洋大學,之後,去美國留學,最終成爲著名的經濟學家。

讀完了這則故事,半晌,我都無法言語。馬寅初讀書意願之強烈深深地震憾了我,也令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讓我對學習的目的與意義有了新的理解,也引發我重新去審視自己的學習觀。馬寅初不能讀書寧可去死。而我呢?爸爸媽媽辛辛苦苦工作來的錢全用在了我身上,興趣班、零食、玩具、名牌衣服……可我還不領情,覺得這是我應該得到和享受的。就像對於讀興趣班,我認爲父母是在扼殺我的精力和童年,卻不體諒父母的良苦用心。學習上也是三心二意,對於老師和父母反覆指出的缺點——不抓緊時間、動作慢,也是“這隻耳朵進那隻耳朵出”,或者聽的時候覺得慚愧,有道理,卻從未真正想過如何從根本上改正這個缺點,讓自己更進一步!

對比馬寅初,我羞愧難當,恨不得有道地縫能讓自己鑽進去,對自己的一些情緒與做法產生了深深自責。有許多次,興趣班我都不想上,特別是冬天,覺得起牀既冷又麻煩,還不如躲在被窩裏既暖和又舒服。究其原因,是我根本沒有一顆渴望獲得知識的心。富足的生活讓我安逸,更讓我懈怠。我吃穿不愁,更得壟望蜀,追求名牌,一切都因虛榮心在作怪!同時,父母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也讓我產生一種爲老師學爲父母學的心態,而不是自覺主動地投入,失去了學習的樂趣與動力!

讀了這個令人深思的故事,不光給了我學習的動力,更催我奮進,給我激勵。也讓我感到自己是多麼幸福,能出生在這個尊重知識的年代,一切以知識爲上,以知識爲重。我更慶幸能出生在紹興這片肥沃的土壤上,身邊曾出現過如此多的名人賢達,他們的行動感染着我,他們的精神滋養着我。我能感覺到他們期待的目光正熱切地注視着這塊土地,注視着他們的子子孫孫,怎樣把家鄉建設的更美好!

請相信我們,紹興這個古老的城市在我們的手中,必將煥發出更強烈更迷人的光彩。而我們這一代,會在紹興名人精神的激勵下更健康、快樂地成長。

讀《紹興名人故事》有感2

我,一隻書蠹,徜徉在《紹興名人故事》裏兩個月,體驗名人的生活,感悟人生的真諦,心底海濤澎湃,找到了生活學習的密碼。

在這萬分精彩的兩個月裏,我住在被 保衛的“大善寺”裏,《賣篩求讀》、《萬里尋寶》,食用着朱自清的 “精神食糧”,在情感上發生了“核裂變”,勇敢地《拿起鞭炮嚇洋人》。

我被勾踐的《臥薪嚐膽》感動了,也從王充的《看白書》中知道了讀書的重要性,還了解了鑑湖馬臻的英雄事蹟,非常欣賞經享頤《忠良不嫌多》的心態,敬佩王羲之的字練到了《入木三分》的地步……

《不讀書,寧願死》的馬寅初,《鐵窗修學》中的張秋人,《學到終身》的竺可楨,《賣衣解難》的鄭弘,乘上《特別列車》的王一飛,《值得黃包車拉我》的夏沔尊,都深深地感動了我,我的情感猶如鳳凰涅槃,《死而復生》。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醫愚。讀《紹興名人故事》更是如此。縱覽全書,心裏烙下最深地是一個“苦”字。可是哪一個名人怕吃苦?而我們都是一羣“小皇帝”、“小公主”,生活在一個蜜罐裏,從沒吃過苦,從沒有經歷風雨錘鍊。我覺得我們得好好練好自己的生存能力,磨練自己的意志,不然如何面對今後生活中的挫折呢?

這時,心底的一顆星升起,緊接着又來好多顆,每一顆,都代表着一個名人。星星落在了地上,變成了導航燈,引導着我成長的道路。他們又如一顆顆鋪石路,鋪成了一條平坦的星光大道!

讀《紹興名人故事》有感3

我手中拿着這本充滿着書香味的.《紹興名人故事》,翻開它,就像走進了先賢們的心靈世界,閱讀它,就像與先賢對話,它能使我洞察人生,豐富閱歷,磨練心志。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八十三位名人的八十八個故事,品讀這些故事,如同品嚐着醇香的紹興老酒,讓人備感愜意。我不僅被故事中的生動而又動人的情節所吸引了,也深深地爲故事中透出來的名人的非凡精神和人格所折服,所激奮。

最讓我感動的是智永和尚的故事。智永很小的時候就做了和尚,學寫書法,他閉門苦練堅持了幾十年,光是寫壞的毛筆整整裝了五大籮筐。冬天,智永早早地起牀練字,一雙手凍得又紅又腫。炎熱的夏天,他又在閣樓上大汗淋漓地苦練書法。由於智永的認真刻苦,他的字越來越有長進,許多人都來拜訪他,人永欣寺的門檻都被踏壞了。讀到這裏,我內心覺得很羞愧,是啊,我也在學書法,可有時常常要找理由偷懶,有時寫字好像是爲了完成任務,總是草草了事。我們現在的條件比起那時來好多了。可是,我總不能像他那樣勤學苦練,想到這兒,我不禁滿臉羞澀,暗下決心也要像智永和尚那樣勤練書法,無論嚴寒酷暑,從不間斷,用心去領悟每一件事的內涵。

有“學界泰斗,人世楷模”之稱的蔡元培,雖然家裏貧窮,但這不能改變小元培好學的志向。他經常去親戚家的私塾館中拼讀,他從小尊師勤學,養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讀書時十分專心。一次樓下失火了,而正在樓上讀書的他卻一點也沒有發覺,直到家裏人把他拉下樓去。還有一次,蔡元培夜裏讀書,蚊子特別多,他邊打邊趕,影響讀書的效果,無奈之下,他找來一隻罈子,把自己的兩條腿伸進去,壇口再捂上報紙,這樣蚊子就不會再來打擾他了,這事成了鄰里間流傳的勤學佳話。蔡元培在這麼艱苦的條件下都能有所成就,我就更應該發奮學習,博覽羣書,在學習的道路上,不畏艱辛,勇往直前,立言立德,用自己的知識服務於社會。

八十三位名人,擎起了紹興歷史和文化的豐碑,八十八個故事,彰顯着先賢的精神風範。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境界。小故事,大道理,如同一抹雲彩,恰似生活與人生的美好;如同一縷陽光,釋放着生命與智慧的光芒。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學習名人精神,弘揚名人精神,讓名人精神鼓勵我們健康地快樂地成長,讓名人成爲我們奮力前行的精神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