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傅雷家書》優秀讀後感800字(通用10篇)

《傅雷家書》優秀讀後感800字(通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8W 次

《傅雷家書》優秀讀後感800字(通用10篇)

《傅雷家書》優秀讀後感800字(通用10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傅雷家書》優秀讀後感(通用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傅雷家書》優秀讀後感1

說實在,沒這本書我目前還真不知道傅雷是誰,彷彿傅雷就應該和他的家書綁定在一起似的,曾國藩除了家書人我還是知道一些的,傅雷的話,還真的是“寫家書的傅雷”這個印象。

以前聽說這本書的時候,版本不同,最無語的就是書中時有時無的英文單詞,心裏不滿道這個人怎麼愛賣弄自己的學識,特別是當他聽聞兒子的好消息時連說了幾個“wonderful”真是讓我聯想到圍城裏一個也愛說英文的老先生。

不過這次買的版本英文是有註釋的,於是讀起來也並不只是不滿和無語了。

家書從1954年到1966年,正是傅聰準備出國留學波蘭參加比賽到傅雷夫婦憤而棄世。傅雷對孩子的家教很嚴格,而且他有句話,真理第一……愛情第二(中間忘了),這是在傅聰有女友時寫的。先不說愛情第二,一九五三年正月,就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哪一首最重要的問題,傅聰與父親爭論激烈,傅雷認爲兒子太狂妄,”纔看過多少書!“,傅雷堅持己見,導致雙方嚴重衝突。在傅雷勃然大怒的情況下,倔強的傅聰毅然離家出走,住在父親好友毛楚恩家一月餘。後因傅雷姑父去世,父親覺得人生在世何其短促,父子何必如此認真,感慨萬千,遂讓傅敏陪同母親接傅聰回家,雙方纔和解。

這次事件讓我深深感受到傅雷家風果然不同,離家出走的理由都和藝術有極大的關係。

書中一些傅雷有關彈鋼琴的評價,從字面上可以看出鋼琴家琴藝的精湛,但是,普通人的話,真的能聽出什麼音色,技巧,“真正的蕭邦“嗎,看來這只是內行人的共鳴。這些靠聽覺的東西用文字寫出來還真是更能理解一點。

在傅聰有了女友後,傅雷又開始給兩人寫起了信,並教育兒子要好好“培養“彌拉,因爲作爲藝術家的妻子是有些不同的。這麼關心兩個青年人的初步生活,體現了他的責任感。後來,彌拉雖然沒達到傅雷理想,還是挺合格的。

總感覺傅雷的教育方式對培養藝術家來說是很有用的,而且他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爲藝術家,因此讓傅聰斷斷續續上了幾年小學,主要在家督教。不知道這樣的方式在今天還能不能實行。

  《傅雷家書》優秀讀後感2

其實,每個父親對他的孩子都疼愛有加,但是,並不是每個父親在疼愛的同時,卻不忘對其進行音樂、美術、哲學、歷史、文學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教育。

而傅雷先生就是一位這般偉大的父親,他的每一句話都深深的打動着我的心。

他教育兒子說:“我始終認爲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人”,沒成爲藝術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貢獻。一個純粹投身藝術的人,他除了藝術和個人的人格,已別無所求!”

而所謂“人”對傅雷先生來說,不僅僅是一個口號或願望。它大到人類對世界的貢獻,小到對事業的嚴謹,甚至於對兒子的言行舉止的教育也離不開“人”一字。它不僅在信中如此寫,在生活中他也實際做到了,並且把這思想、理念傳給下一代。

對他兒子說:“我高興的是我又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成朋友,世界上有什麼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比的?”

幸福對他來說莫過於此,與兒子成爲知己、朋友。父子之間沒有隔閡,沒有溝壑。因爲他從不以一個高高在上的父親或教育家出現在兒子面前,而是以一位朋友的身份對他說出自己的建議和他商議。他無拘無束,心裏怎麼想,筆就怎麼寫,正因爲這樣,《傅雷家書》如山間潺潺清溪,如碧空中舒捲的白雲,如海上自由翱翔的海鷗,如無暇的白璧,如透明的結晶體。感情是那樣的純真、摯樸,沒有半點虛僞。

他謙虛誠懇地說:“我與兒子相處中,學會了忍耐,學到了說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感情昇華。”

他真誠深情地對兒子說:“心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不經歷尖銳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

傅雷先生也像我們的父親,他的話也深深地烙在我們的心中,如何做人,如何交友,如何學習。

一封封書信,在表達濃濃親情的字裏行間,映照出美好的人際關係、高尚的生活準則、優良的行爲操守,與道德傳統,濃濃的愛國熱情。

可憐天下父母心,其實每一位父親、母親也是這樣深愛着我們,教導着我們。聽見他們的嘮叨,其實是我們的福氣呀!”

這本《傅雷家書》真的教會了我很多。

  《傅雷家書》優秀讀後感3

常言道:可憐天下父母心。兒女離家在外,有哪對父母不牽腸掛肚呢?《傅雷家書》這本書充分證明了這句話。這本書彙集了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和夫人寫給遠在海外的兒子傅聰的186封書信,是一本充滿着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

傅雷對待兒子就像一個慈愛的朋友,他的教子之道是我最爲欣賞的。愛子本是人之常情,但傅雷對兒子的愛卻不是普通的脈脈溫情,而是一直把人品和藝術教育放在第一位,並體現在對兒子生活細節的關注中。比如:傅雷交代兒子圍巾和大衣要一同放在衣櫃裏,不穿大衣時,也要除去圍巾;飯桌上,兩手不拿刀叉時,也要平放在桌上;演出結束出臺謝幕時,面部表情要溫和,不要太嚴肅……這些傅雷對兒子細節的教導,讓我感動,他是一個多麼細心的父親啊!傅聰從事音樂專業,傅雷對於兒子的專業成長尤爲關注,但他沒有去強加要求,而是談自己的體會心得,和兒子做平等親切的交流探討,這樣的教育,傅聰怎能不優秀。

我常想:傅聰能有這樣一個父親,是多麼的幸運。傅雷像一個朋友,溫和體貼,熾熱真誠,耿直坦率,智慧睿智的朋友。而我的爸爸他好像從來都沒有和我有過這樣的交流,他在我眼裏只是一個負責生我養我的父親,尤其是近些年,父親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因此我對父愛的印象是模糊的。通過讀這些家書,讓我也憶起父親對我的那種愛,也許普天之下父愛都是統一的。小時候我喜歡跳舞,爸爸經常陪我一起跳舞,每次跳舞都很快樂,雖然滿頭大汗,但是和爸爸待在一起的時光真的讓我很享受。爸爸很和藹,也曾經把我捧在手心裏,是一位妥妥的“女兒奴”,只是這些年隨着我的長大和生活的壓力,他不得不外出謀生,爲我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這何嘗不是換一種方式在愛我。也許相比傅雷,我的爸爸並沒有他那麼的有文化,有很明確的教育理念,但他一直都在以他的方式愛着我,他的愛雖然表現得不是很明顯,但卻一直在靜靜地包圍着我!

讀着傅雷筆下的純純人生語,感嘆於兩輩人之間那悠悠親子情。我想,我已經長大了,也更應該懂得理解父母,做一個知道感恩的人!

  《傅雷家書》優秀讀後感4

看《傅雷家書》,收穫很多,廣大家庭裏,很少有他們這樣的經歷。如果人的一生都可以像傅聰一樣,可以去追求自己所愛,可以不用擔心其他的雜事,可以專注於自己的興趣,那是有多幸運。

《傅雷家書》是傅雷夫婦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間寫給傅聰和兒媳彌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編輯而成。這是一部很好的藝術學徒修養作品,也是一部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傅雷對兒子的教育,關心,是如此地深厚,是許多父母所不能及。即使兒子遠在千里之外,正在準備一場極爲重要的音樂演出,而他卻好像在對待即將赴考的孩子一樣,殷切的關注着他的每一個舉動,設身處地的預想他要在去的路上會遇到的各種可能的情景,並替他設計好應該如何去應對,傅雷在這兒所透露出來的,不僅僅是他高深的藝術造詣,更是他作爲一個父親對兒子應有的關愛。他自己沒有從事過音樂實踐,但他對於一位音樂家在藝術生活中所遭到的心靈的歷程,體會得多麼細緻,多麼深刻。

信中的內容除了生活瑣事外,更多的是談論藝術與人生,傅雷在給兒子灌輸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讓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他告訴兒子,人應該爲了善,爲了榮譽,爲了公理而善,而不是爲了懼怕永恆的懲罰,也不是爲了求取永恆的福祉,中華民族是文明世界中真正樂觀的民族。

除此以外,他還用着自己的經歷,教導着兒子,在婚姻問題上指導兒子,如何和彌拉如何相處,如何處理問題,如何對待矛盾,如何對待文藝。雖然兒子已經成家,他還是事事提醒,事事操心。是父親,是朋友,是指路人,是支持者!

傅雷在收到家書的時候,一方面爲兒子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驕傲,真心的爲兒子感到高興,另一方面,也不忘告誡兒子,不要被勝利而衝昏了頭腦,要兒子不管在什麼時候,都要保持一顆赤子之心。他一直強調的,便是這顆赤子之心!

或許我沒有能做到如此的細緻,知識豐富,有藝術情操的父母,但我的父母,也是一樣的關心,愛護我,不過是用另一種方式,不同於藝術的方式。我相信每位父母都有着自己的教育方式,我相信,他們都是儘自己所能,傾其所有,只爲兒女。

  《傅雷家書》優秀讀後感5

這是一本沉甸甸的書,並不是正因它厚重,而是因爲它裏面包含的都是愛。它就是《傅雷家書》,一本關於愛的書。

沒讀過《傅雷家書》之前,我以爲只不過是一封又一封枯燥無味的家信罷了,爲什麼要編成一本書來讓我們閱讀呢,可是,當我認認真真地讀完這本書後,我完全消掉了我這個認爲枯燥無味的想法,這本書竟給我帶來了無數啓示,從中我感受到更多的是父愛!

說起父愛,他是不同於母愛的,他沒有優柔綿長,他更像的是一杯溫開水,雖然平淡無奇,可又能讓你渾身溫暖,倍感熱血。

這本書主要是傅雷在書信中告訴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搞藝術,以及如何對待生活等問題。他教兒子要做一個謙虛謹慎的人,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在生活上,傅雷也對兒子積極的引導。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而且他敢於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

家書中,傅雷不忘時刻教誨兒子,沒有一絲的'溺愛,既教他爲人處世的道理,也常像朋友一樣與兒子閒談,與他交流音樂、文學、藝術等等,扮演着一半父親、一半益友的角色,他無疑是兒子的良師益友。

《傅雷家書》給我們瞭解過去的歷史,開啓了一扇不大卻能看清一切的窗戶,很好的爲我們保存了那個年代珍貴的記憶,正因爲有它的存在,纔將中華民族優秀道德清楚明瞭的闡釋出來,它不僅僅是傅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我們立生行事的準則。

說到這裏,我不禁想到我的父親,在現實中又何嘗不是這樣,他雖然不是像傅雷那樣的偉人,但是他給我的愛卻並不比傅雷給傅聰的愛要少。他事事爲我着想,爲我考慮,他給的愛是永遠不能與任何人相比較的。他雖然不能講出許許多多爲人處世的大道理來,但是,他的教育方式和處事態度也是非常好的。

書中有這樣一句話令我記憶猶新,“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當我們面對成功時,要坦然謙虛,面對失敗時,要積極進取,人生本就是一曲跌宕起伏的音樂,這些高潮和低潮構成了精彩的人生,坦然面對,才能真正幸福。這句話給了我深深的啓迪,我一定會永遠銘記。

  《傅雷家書》優秀讀後感6

《傅雷家書》以父親與兒子之間通信的方式,讓我們體味到父親的教子之道,感受傅聰走向鋼琴家一路的酸甜苦辣。從中,我們應該感悟什麼?學點什麼呢?

我的心情,隨着開篇的第一句話就沉重了下來,兒子的出國深造,讓父子之情難分難捨。在文中,有這麼一句話:";跟着你痛苦的童年一起過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藝術的壯年。";這真的是出自一位人過中年的父親之口,這真的是出自一輩子活在自信,嚴厲模範下的傅雷之口嗎?這是一種委婉的道歉,更是一種深刻的懺悔。

有人認爲家書是最爲真切的文字,它從不對外發表,一切的言語是那麼自然率真,但當中無不包含父母對子女的愛。小到生活瑣事,大到做人道理,父母渴望已經年老的自己能爲子女付出多一些,讓子女的成長之路少一些絆腳石。傅雷就是這樣的一位父親,他的信中,少不了對兒子生活的噓寒問暖,卻比母子對話多了一種深層次的默契探討。

在生活上,他教給兒子外國的禮節,指導兒子的爲人處世;在事業上,他爲兒子蒐集資料,一起研究音樂藝術,他們是一對父子,卻更勝似一對朋友。

在兒子跌入人生低谷的時,他以激情的語言喚起兒子的自信;在兒子演出成功時,他以平實的話語說服了兒子的躁動。他爲兒子所付出的,遠遠勝過自己。

撇開親情不談,傅雷的藝術造詣更是讓人歎爲觀止,他對樂曲的獨特見解,證實了一點:在文字上有成就的人,在藝術方面也同樣有建樹。正是因爲此,他們父子的通信,不僅僅是一封封家書,更是對中國音樂教育的偉大貢獻,這一封封家書,猶如一杯杯清茶,淡淡清香縈繞心中。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我的父親。他嚴厲、冷淡、沉默。但是,在他的眼裏,有一份專屬於我的柔情,在他的嘴角,有爲我笑過的甜蜜,在他冷漠的背後,有一種以他獨特方式默默爲我付出的行動。

合上這本文學著作,我獲得雙倍的感動。傅雷的良苦用心,他那份默默的無私的愛,感動了我,也讓我讀懂了父親對我的愛。如果有這麼一個機會,我一定也要與父親通通家書,向他表明我的敬畏,訴說我的情思,希望這一切還爲時不晚吧!

  《傅雷家書》優秀讀後感7

每個父母都無比牽掛自己的孩子。無論孩子身處何方,他們的身上都會牽繫着父母的心。書的作者傅雷用筆將這父母心書寫在紙上,讓愛化爲家書,一封封寄向遠方的兒子傅聰。

傅雷於1945年1月18日晚寫了寄給留洋的兒子傅聰的第一封信。整封信由月臺上的離別勾起了對兒子童年的回憶。從兒子倔強出走到父親的懺悔,無不體現出父親的懊悔。我想:即便是如此深沉的父愛,在某一天的某一時刻,也會一股腦兒的全部涌出來。誤解了兒子,可能是因爲礙於面子,不便說出自己的後悔;也可能因爲內心的固執,所以故意掩飾,裝出一副嚴厲的樣子可是,當兒子走了,在火車上笑吟吟地向父親揮手的兒子去了相隔萬里的異國他鄉,父親也就不再掩飾,或是再也擺不出以往嚴厲的面孔,將後悔隨着離別傷感的淚水一起涌出。

此後的幾十封信中,角角落落無不體現着父親對兒子無微不至的愛。父親買兒子每一場演出的唱片,父親知道兒子這幾天會有哪些安排,將來你預備談什麼近代作家,望早安排早些來信。我也可以供給材料。,我認爲回國一行連同演奏,至少要花兩個月。而你還要等波蘭的零星音樂會結束之後方能動身。這樣前前後後要廢掉三個多月此外,父親從兒子的來信中瞭解兒子的心情,並在回信中給予幫助我相信我一定會做到不太落伍,不至於惹你麻煩。父親理解兒子,所以不絮叨那些瑣碎的家常,小心翼翼地和兒子做朋友。

書中沒有附上傅聰的回信,但是從傅雷的信中可以看出,兒子是非常信任父親的。從對藝術的批判到對困難的苦惱,傅聰一定都寫到了回信中。隻身異國他鄉,傅聰將自己的內心寫在了回信中。生活中除了練習演出,便是等回信了。不一樣的環境,不一樣的人,不一樣的生活這時在祖國的父母便成了兒子的精神慰藉。

書信在父子的手中來回穿梭着,這一邊父親簡述着家庭瑣事,那一邊兒子敘述着自身經歷。書信長了,是父親對兒子不忘的叮嚀與自己對一些遭遇的敘述;書信短了,是父親對兒子遲遲不來的信的期盼和對兒子的擔憂。

可無奈的是,這桃花潭水都深不及的父子情,草草一封書信怎能代替?傅雷的信似乎是帶殼的果實,剝開了,便是一顆盼兒,憂兒的父親的心。

世界上最真誠,最令人感動的愛就在這一封封家書中了

  《傅雷家書》優秀讀後感8

《傅雷家書》不僅僅僅是書信,還是傅雷和傅聰交流藝術的平臺,處處可見深厚的藝術功底。在一篇篇清新的文筆中,我們還能夠感受到父子之間的濃濃親情,即使相隔萬里,依然不減。

家書中最常見到的,還是關於音樂的資料。父子倆時常在家書中暢談自己對音樂的見解,對音樂作品的感悟,對藝術家的評論。傅聰曾獲得第五屆肖邦鋼琴比賽第三名,是有名的鋼琴家,受過國內外知名音樂家的讚譽。這些功勞與他嚴厲的父親是密不可分的。

傅雷對小時候的傅聰嚴加管教。那時是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在四周被日本侵略者包圍的上海孤城,連大氣中都瀰漫着一種罪惡的毒氛。傅雷先生不讓孩子去街頭遊

玩,他把孩子關在家裏,培養他的音樂和文化。他還十分注意孩子的言行舉止和生活習慣,他要求孩子生活儉樸,學習認真,每一天都要監督傅聰不停地連上幾個小時

的琴。但是傅雷並不是死板的教育。有一次傅聰正練着琴,突然來了靈感,彈着彈着就跑到自己的調上了。父親察覺到異常,便走下樓來。傅聰嚇得趕忙回到譜子上

去。但這次,傅雷不僅僅沒有責備傅聰,反而叫他彈自己創作的曲子,父子倆一齊研究,並將剛纔的曲子命名爲《春天》。

傅聰長大後遠出家門出國留學、演出,傅雷的家書也一向陪伴着他。傅聰在外艱苦奮鬥時,家書便是他唯一的慰藉。9年9月3日凌晨,傅雷夫婦戴着沉重的精神鐐銬,離開了這個世界。兩個多月後,當傅聰從一位法國朋友那裏得知噩耗後,頓時天旋地轉,熱淚縱橫。

人愛其子,勝於一切。傅雷對孩子所灌注心血,全部融入到一封封家信中。傅聰在異國他鄉漂流的生活中,從父親的這些書信中汲取了信念與精神。使他在海外孤兒

似的處境裏,彷彿父母仍在他身邊給他教導、鼓勵和鞭策,使他擁有更多的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艱難險阻,走自己正當的道路。他拒絕與祖國敵對的國家

的邀請,從不做有損於祖國尊嚴的言行。這種熱愛祖國的精神,與傅雷在萬里之外給他殷切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分不開的。

傅聰在藝術上的造詣,離不開父親傅雷苦心孤詣的教誨。傅雷已去,家書仍留。傅雷家書給我們帶來的愛與精神,永久影響着下一代。

  《傅雷家書》優秀讀後感9

數十年過眼煙雲之後,當我們翻開這本《傅雷家書》,指尖觸摸到散發着墨香的鉛字,品讀那一句句關切的叮嚀時,眼前彷彿出現了傅雷挑燈夜書、伏案寫作的背影,仍能感受到傅雷寫下一封封信箋的思念和兒子傅聰閱讀這一段段文字的感動。

這一百多封家書,不僅僅是信札,亦是傅雷深沉如山的拳拳父愛。兒子小有成就,他歡喜自豪;兒子遭受挫折,他滿懷憂慮;兒子驕傲自滿,他諄諄教誨……

於兒子傅聰而言,傅雷首先是一位父親,然後是一位朋友,最後纔是一名學者。作爲父親,傅雷教育兒子爲人處世的守則;作爲朋友,他關心兒子的日常起居、感情生活;作爲學者,他與兒子探討音樂上的專業問題。毫無疑問,傅雷是一位嚴格的父親,知心的朋友,淵博的學者。

這令我想起我的父親。如果說我家像一個戲臺,母親總是唱紅臉,父親卻總是唱白臉。曾幾何時,我厭煩甚至怨恨過他,因爲他是如此的“不近人情”。

還記得去年的第一次期中考試,是我進入初中以來第一次重要的大考。我懵懵懂懂地進了考場,懵懵懂懂地考了年級第八,明知道沒有付出努力只是運氣原因,卻依然居功自傲,向父親報喜。我原料想,父親會高興地誇獎我,不料,父親卻面無表情,只是冷靜地囑咐我,不要驕傲、繼續努力。然而我沉浸在衆人的鮮花與掌聲中,全然將這句良言警句丟在腦後,變得更加鬆懈。

第二次大考——期末考試,在父親的意料之中,我跌到了年級二十五名。對我來說,彷彿天塌地陷。鮮花與掌聲遠去,我獨自品嚐苦果。這時我纔想起父親的警醒,後悔不已。父親並未安慰我,而是嚴肅地與我分析失利的原因。在父親的引導中,我從一味的失望悲傷中醒過來,着手於查漏補缺、加倍努力,最終在第三次、第四次考試中重回巔峯。

當我佇立於山巔,衆生仰望,父親是那個沉默的人;當我跌落入深谷,衆生踐踏,父親是那個拉我一把的人。

在教育方面,父親與傅雷一樣,嚴格而理性,用嚴厲掩飾自己的溫情,用理性遮掩住期盼,直到孩子踏上成功之巔。

父愛拳拳似海深。我慶幸在成長路上閱讀了《傅雷家書》,是它讓我理解了父愛,理解了父親。

  《傅雷家書》優秀讀後感10

衆所周知,《傅雷家書》是一本充滿了父愛的教育範本。所以在假期裏,我認真的拜讀了這本書,真的被這186篇感人肺腑的書信所打動!

有很多人說傅雷是一個很嚴格的父親,確實,在他和傅聰兩年間的書信來往中,不難看出這一點。他對兒子有着不容置喙的愛,但在書信來往中,他始終把對傅聰的道德和藝術的指導放在了第一位,而把舔犢之情放在了第二位!

傅雷說,他給兒子寫的信有多種作用:一、討論藝術;二、激發青年人的感想;三、訓練傅聰的文筆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實的“鏡子”。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兩人書信中的內容,除了生活瑣事之外,更多的是談論藝術與人生,灌輸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讓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着你,也不知道爲什麼。”這句話就出自於《傅雷家書》,從這句話可以清楚地看出,傅雷和天下所有的父母親一樣,深愛着自己的孩子,當孩子遠在海外,心都被牽絆着。

“以演奏而論,我覺得大體很好,一氣呵成,精神飽滿,細膩的地方非常細膩,音色變化的確很多。我們聽了都很高興,很感動。好孩子,我真該誇獎你幾句纔好。”這樣的一句話,展現了傅雷對兒子傅聰的教育方法,他不會像一些父母那樣只是批評,而是會給予適時的鼓勵,給孩子自信以及指明奮鬥的方向!

“在公共團體中,趕任務而妨礙正常學習是免不了的,這一點我早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堅定的意志和立場,向領導婉轉而有力的去爭取。否則出國的準備又能做到多少呢?——特別是樂力方面,我一直放心不下。從今以後,處處都要靠你個人的毅力、信念與意志——實踐的意志。”這些話則充分體現出了傅雷對兒子嚴厲的一面,他希望他能夠成長起來,學會面對,學會處理問題,這是他教育方式中很有特色的一點!

《傅雷家書》記錄着傅家父子兩人兩年間的交流。仔細閱讀這本書,你會發現不一樣的親情世界,理解不懂得的人情世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