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母親的恩情》有感3篇

讀《母親的恩情》有感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3W 次

爲什麼要把母親的慈愛比作太陽的光輝,把小草比作像孟郊一樣的天下兒女,他們有什麼共同之處?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讀《母親的恩情》有感3篇,喜歡的過來一起分享吧。

讀《母親的恩情》有感3篇

  讀《母親的恩情》有感一

前兩天我再次閱讀了《母親的恩情》這篇文章,對我感受頗深。這篇文章主要講述的是母親對孩子的關愛。這不禁讓我想起唐朝著名詩人孟郊的詩——“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有一次,孟郊要出遠門了,在前一天晚上,母親到了深夜還在油燈下一針一線的幫着孟郊縫補衣裳。孟郊撫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視着那細又密的針腳,感受到母親無私的愛,爲人子女如何回報得了!偉大的母愛讓孟效銘記在心,因此在50歲那年,他寫出了《遊子吟》這首著名的詩詞。

是啊,媽媽對兒女的關愛總是溫暖而又無私的。我也有一位偉大而又不平凡的媽媽,她總是給了我最無私的愛。我是一位非常愛跳舞的女孩,有一次在跳舞中一不小心把腿摔骨折了,需要住院治療,而我爸爸平時工作很忙沒有時間照顧我,只有媽媽陪我在醫院裏度過了那段令人難忘的時光。南京的夏天是非常的炎熱,加上我的腿又被打上厚厚的石膏,年幼的我整日整夜哭個不停。媽媽爲了哄我,抱着我樓上樓下的走,手腕都被石膏磨出老繭了,體重整整減了10斤。正是親愛的媽媽對我無私的關愛讓我能堅強起來,能夠忍受生理的疼痛,早日站起來。終於我又可以重新站起來,跳着我最喜歡的舞蹈,這時我心裏對媽媽充滿着愛和感激。

媽媽,謝謝你,是你給了我美好的生命;您用辛勞換來了我的茁壯成長。今年的母親節,我默默地許了個願——願我最最親愛的媽媽幸福安康,永遠漂亮!

正如歌詞裏唱的一樣:“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作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謝命運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媽媽,我愛你!

我知道,只有努力學習,成爲一個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我才能回報媽媽的恩情!

  讀《母親的恩情》有感二

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學習了課文《母親的恩情》、《沉香救母》和《木蘭從軍》。尤其是《母親的恩情》中孟郊寫的《遊子吟》對我的觸動很大。

在我的眼中,媽媽就象陀螺一樣每天忙個不停。早上六點多,媽媽就起牀爲我準備早餐。等我洗漱完吃早飯,她才忙着洗漱。將我一送到學校,她又急匆匆的去上班。下雨了,媽媽會請假回來接我。一到家裏,她又忙着燒晚飯、洗碗涮鍋、輔導我作業。因爲我拖拉的壞毛病,有時一陪就是十一、二點。可我卻動不動就讓她生氣。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母親的恩情是報答不完的,我以後要努力改掉壞毛病,好好學習,不讓媽媽擔心,做個媽媽面前的好孩子、老師眼中的好學生。

  讀《母親的恩情》有感三

《母親的恩情》又是一篇“文包詩”的課文。課文以講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自然地引出了古詩《遊子吟》,並提供了相關的背景知識,展現了創作本詩的具體情境。有助於學生理解古詩,體會詩人熱愛母親,不忘母恩的思想感情。課前,我發現很多孩子對文中的古詩已經很熟悉了。如何根據“文”與“詩”之間的內在聯繫引領學生進入課文描繪的情境,使學生與作者孟郊產生情感的共鳴,是我們教學的重要任務。

課堂激動學生的是情,打動學生的是情,震撼學生的還是情。不過,學生積極的情感活動並不是可以自發而深刻地進行的,必須得以有效地強化才能得以充分開啓。語文是感性的,是一種文化的解讀,需要我們引領學生在文中潛心涵詠,感悟文本的人文性。課文語言樸實,意境純美,不管是“文”還是“詩”,處處都洋溢着母愛的光輝和遊子的感恩之情。教學時,應注意“詩”“文”有機結合。指導學生讀好1—3自然段便能使他們較好地借文悟詩了。學習第一自然段,可以藉助課文插圖重點指導學生讀好“夜深了,母親還在油燈下一針針一線線地縫着”這一句,並引導學生想象當時的情景,聯繫這一自然段最後一句話中的省略號,讓學生說說母親還會想些什麼?通過情景想象,讓學生體會母親爲了兒子不辭勞苦以及對將要外出的兒子十分不捨的情感。教學第二自然段,可結合插圖所描繪的情境進行角色扮演。老師扮演母親,學生扮演孟郊。用對話的形式再現文本語言,進一步體會母親對兒子的萬般惦念與不捨。這裏可讓學生在感情朗讀的基礎上說說當孟郊聽着母親臨別的囑咐,看到“母親頭上又多了幾跟白髮”,他的心裏會想些什麼?他又會對母親說些什麼?學完一、二自然段,可讓學生讀讀《遊子吟》,說說這兩個自然段描寫了哪幾句詩的情景。讓學生在文中找一找與各句詩相對的句子,然後“詩”、“文”對照朗讀,在朗讀中體會“詩”、“文”中表現出的情意。第三自然段是課文情感的高潮部分,情景交融。有道是:“一切景語皆情語”,這一自然段對於景的描寫,正是爲了突出作者心中的情。看着陽光下生機勃勃的小草,孟郊觸景生情,不由得聯想到了母親對自己的關懷。教學時,應引導學生抓住“撫摸”、“注視”、“心裏想”等詞語之間的內在聯繫,指導學生體會“春天裏太陽的光輝”的比喻,從而讓他們體會詩人對“母親的慈愛”感受之深切。這樣,學生理解最後一個自然段中“母親的恩情孟郊永遠銘記在心”一句也就非常容易了。此時,也可讓學生用《遊子吟》中的詩句說說這一自然段的意思。讓學生在深情朗讀中感受到語言的形象性、生動性,同時也讓他們獲得美的體驗和情感的薰陶。

語文教師作爲學生語文學習活動的主導者,在教學中還應積極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在推波助瀾中點燃學生的情感之火,讓學生逐步走進語言材料感人的精神內核,促使學生形成最佳的情緒狀態,情不自禁地走入文本中,和文本進行心靈的碰撞,情感的交流,進而促進理解和感悟,提升語文素養。

學習了這篇課文,可讓學生聯繫平時的生活,想想媽媽爲你做的一件件事情,挑一件印象深刻的說給大家聽聽。讓學生在講述自己故事的過程中進一步加強情感體驗,實現語言與情感的同構共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想:有了濃郁的感情積澱,學生才能很好地進入文本意境,引發情感共鳴。而我們的課堂也纔會變得有聲有色,充滿情感,趣味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