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再議林黛玉》讀後感範文

《再議林黛玉》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5W 次

今天很多人對黛、釵的評價,會是黛玉多病、多心、多疑、小心眼、尖酸刻薄等等,而寶釵則顯得知書達理、善解人意、心胸開闊些。如果覺得健康性感的更好,那麼寶釵最合適,這和黛玉無緣。讓很多人喜歡上黛玉的原因,是她代表了一種作詩的性格;而寶釵是做人的性格,這個比較好理解。

《再議林黛玉》讀後感範文

我們今天常講“會做人”這三個字,在職場裏其實就是情商高,這其實很具體,很現實,也是生活中大家喜歡的優點。但是,在文藝作品中,會做人只能算是特點了,雖然有好的一面,卻顯得太俗,寶釵就是這樣。作詩的性格則相反,它只要意境、浪漫、唯美和理想,同時不失率真。它對世俗的美德會不屑一顧。

在書的第二十回裏,史湘雲當面對林黛玉說:“你敢挑寶姐姐的不是,就算你是好的,我不如你,她怎麼不及你呢?”林黛玉聽了當時就“冷笑”道:“我當是誰,原來是她,我哪裏敢挑她呢。”後來還是衆人勸解開來。黛玉的冷笑很說明問題,她根本看不上寶釵會做人的俗氣。而衆人來勸解,說明他們境界和黛玉不在一個層次上;在整個賈府裏,能夠懂得黛玉的只有寶玉一個人。黛玉是作詩,寶釵是做人。黛玉有靈性,寶釵有美德。

在現實生活中,光是作詩的性格,不見容於世,這一點沒有疑問。但是,世界上不能缺少黛玉這樣以生命作詩的人,否則一個社會是庸俗的社會,一個國家是庸俗的國家。林黛玉雖然年紀輕輕就死了,但是她這種以生命作詩的精神在一代代年輕人的心裏生根發芽,我們的生活中才有了浪漫二字。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林黛玉不曾死,因爲她化作雨神,沁潤到每一個少男少女心裏。作詩的性格在文明進程中的作用不容小視。如果我們往前追溯歷史,可以看到正因爲我們這個民族多少還有點作詩的性格,纔有屈原、李白、李商隱這樣的人。而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也不乏像林黛玉這樣以生命作詩的人,像貝多芬、托爾斯泰、梵高、海明威等人。在西方的詩人中,雪萊、拜倫和濟慈以命作詩,而歌德活得太實在。

我們的社會,有時太講究功利,太講究做人,縱有金山銀山給你,也是乏味無趣的。我被很多企業家羣給拉了進去,雖然不發言,但是可以看到大家在做什麼。讓我感到很絕望的,就是那些羣大部分時候只在做兩件事,生日發紅包和公司有了好消息時發紅包。當精英們都變得只會做人之後,社會就沒有了靈性。

社會的上層如此,中層和底層也是如此。在互聯網上,不乏把自己標榜成“左派”的鍵盤俠們。而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出現了一大批真正的左派,他們是以生命寫詩的人,像羅曼·羅蘭、茨威格、海明威、喬治·奧威爾、白求恩、羅伯特·卡帕,他們在爲自己的理想甚至是幻想燃燒生命,其中不少人放棄掉一切,在西班牙內戰時跑去保衛馬德里。甚至還有人認爲,硅谷的成功,主要靠這種林黛玉式的理想主義叛逆行爲。所不同的是,林黛玉得到了一個悲劇結局,而硅谷很多創業者們成功了。今天很多鍵盤俠們,腦子裏想的不過是有房有車的生活,所抱怨的,不過是自己還沒有那兩樣東西,這些人多少有點玷污了左派二字。

俞敏洪校長不止一次地發出感嘆,北大和清華培養了太多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我們的社會上有太多的薛寶釵,太少的林黛玉了。雖然智能時代會到來,人有兩個上帝賦予的特殊天賦,這是機器所無法取代的;一個是藝術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一個是夢想和浪漫的情懷。古人類學家一直想搞清楚爲什麼我們的祖先現代智人在和各種人種的競爭中最終勝出,目前比較確定的答案是,我們的祖先是唯一具有夢想能力的物種。這個天賦傳到了林黛玉的身上,也傳到了我們每一個人的身上,我們必須要用好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