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鴻門宴》初中讀後感1350字

《鴻門宴》初中讀後感135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9W 次

寫了一篇《枉爲小人》,主要是針對學生不會寫讀後感,有意強化感與引與述與評與析相關,但不同,從所感的內容上看,部分也是閱歷性的話,學生寫不出很自然。文章似乎別有懷抱,可以一讀,但整體沒有深度。還不是天天新的水平。

《鴻門宴》初中讀後感1350字

於是再讀,三讀。覺得讀書不僅用眼,更要用心。可以說要用所有的感官。比如朱自清寫《荷塘月色》那淡淡的幽香,需要我們用嗅覺去體味。其中作爲《史記》中名篇的《鴻門宴》,也可以用嗅覺去讀。

駐紮軍隊就駐紮軍隊吧,古書上常常說“軍”。說:您這樣做不好吧,如果是我,我是不這樣做的。偏偏說“竊爲大王不取也。”一嗅就是老古老古的事兒,所以用嗅覺最適合讀不尋常的文字,像古文,像外文,一個古裏古氣,一個洋裏洋氣,古色古香,需要用嗅覺去嗅。

一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因爲古,所以還能感覺到暗。長夜的味道也能嗅。夜裏能生鬼,所以說鬼見生人要躲避,因爲有生人氣。現在叫活力。這篇文章因爲古,也有此地鬼氣。劉邦呀,項羽呀,現在不都成了鬼了嗎,廣義地說,《史記》也是《錄鬼簿》,裏面的所有人都成了鬼。曹無傷使人給項羽傳話,想必是暗中行事,暗之暗者也,就像今天的爆炸事件當事人一定不想讓你我知道他們的行事。范增給項羽示意,沒有直接說話,而是用所佩玉向人示意,也是明中之暗。現在叫暗號。項伯“夜馳之沛公軍”,一個夜字出這是黑暗中的勾當,一派夜幕遮掩了一切醜陋與背叛。人爲什麼爲有勝有敗,原來其中有陰謀詭計呵。陰謀之所以成功就在於陰。陰就是暗,所以鬼氣沖天,陰氣騰騰。中國歷史原來就是陰謀的歷史呵。

人爲什麼怕鬼,就在於鬼在暗處。讀《鴻門宴》次數多了,就會感到害怕,鬼氣裏還有一種氣,叫殺氣。項羽是誰?在新安坑秦卒四十萬,部隊一個個都凶神惡煞的,以一當十,是個殺人不眨眼的主兒。他說“爲擊破沛公軍”,那可不是玩笑,是要接近於“伏屍百萬血流成河”的“天子一怒”。這個殺人的大計,范增在旁只是加油,古話叫:“急擊勿失”。殺人還不能錯過機會。所以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既然是娛樂,也充滿殺氣。也是范增的陰謀詭計之一。殺人是高招。是范增作爲謀士實現自己理想的必要途徑,所以項羽爲人不忍,讓他即氣沖天,拔劍無處使,就碎玉斗。漢語有個詞,叫殺人不見血。《鴻門宴》就是殺人不見血的一場戲。項伯殺人,只是提到,血已經化成碧了吧,鴻門宴上,殺人不成。樊噲就說“人爲刀俎,我爲魚肉”,那裏的人命果然就像魚肉一樣。魯迅先生說中國歷史是人吃人的歷史,我都不敢細細考證,而柏楊說是殺人的歷史,其實意思是一樣的,魚肉可不是殺了吃的麼?刀下鬼與口中食幾乎是一樣的。

這種殺氣最突出的要數樊噲了。他是殺狗出身,殺人無數,也毫不畏懼。所以有闖帳一節,好像是義正辭嚴,其實是壯士一怒。眼看就要流血了,但項羽還很欣賞他,所以終於還是不見血。

殺氣不等於血,正如恐懼並不是死,而是死之可能正在臨近。最後沛公逃了出來,回到了自己的軍中,那裏才真正出現殺人,不過太史公筆下也很輕鬆,叫“立誅殺曹無傷”。死即死耳,如此而已。幾個小小的人物的鮮血,甚至於沒有勝味,沒有顏色。但用鼻子讀書,還是能嗅到殺氣的。

由此再想想中國人,主體民族即是漢族。漢族之漢源於劉邦封爲漢王,建立漢朝。大漢民族,哪一年沒有殺人的事,哪個英雄不是殺人多才成功的。江山代有英雄出,各殺生民若干個。如此而已。

鬼氣,殺氣,最後感覺鈍化了,只剩下一聲嘆氣。是爲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