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3W 次

《巴黎聖母院》是法國19世紀着名作家雨果的代表作,作者用對比的手法刻畫了一羣性格鮮明生動、極富藝術感染力的人物形象,下面爲大家分享巴黎聖母院的讀後感,一起來看看吧!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1

夢裏芳華亂,這個寒假,我讀了名著《巴黎聖母院》,它是法國大作家維克多雨果先生寫的。雖然不能很清晰的讀透它的內涵,但是我暗暗地,明白她的用意。

這個故事敘述了:吉卜賽女郎愛斯美拉達自幼失去雙親。成人之後來到法國巴黎,靠賣藝爲生。在這遇上長得非常醜的卡莫西多。卡莫西多自幼也是失去了雙親,被副教主克洛德收養,一直生活在聖母院裏。克洛德貪戀愛斯美達的美貌,起了歹心,想用死刑逼迫愛斯美拉達屈服於他,做他的妻子。但愛斯美達卻不肯就範。在臨要行刑的最後一刻,愛斯美拉達找到了她的生母——城裏的麻袋瘋女,但她卻逃不過悲慘命運,被吊死了,她的母親因悲傷過度也死了,而卡莫西多把收養他的副教主克洛德從教堂的最頂處推下去後,自己也跳樓自殺了。

這個故事是十分悲傷的,故事裏的主要人物全部都死去了。體現了15世紀末,當時的法國人民對宗教信仰的不敬與誤解,以至大學生,教士和乞丐們都非常混亂。打着“天主教”的名義,到處欺壓百姓,殺害無辜,不學無術,使當時的百姓們痛苦不堪。迷信風氣的日益加重,可惡的吉卜賽人無情地搶走孩子……整個社會陷入混亂不堪的狀態。

但是書中的主人翁愛斯美拉達和卡莫西多,卻讓我感到一絲溫暖,一絲希望。雖然表面上他們看起來好像都不善良,甚至看起來有一些邪惡,但實際上他們都非常的善良,純潔,只是當時的社會環境是邪惡,混亂的,所以對於他們兩個人來說,力量是極其卑微的。正是因爲他們倆的存大,帶給我無比的震憾。

讀完了這本書,我仍然意猶未盡,它讓我如身臨其境一般,感受到了當時法國社會的黑暗與混亂,但同時也讓我明白了,只要心存善良,即使在黑暗的時代也會散發光芒,而最終因這個光芒而戰勝邪惡,驅趕黑暗。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2

外貌是一層面紗,它常常用來遮蔽許多缺點。我們常以外貌定義一個人的美與醜,心靈也如此。美麗與醜陋只不過是瞬間的事,雨果的《巴黎聖母院》就表現了這一主題。

雨果在序言中寫到,他在巴黎聖母院的兩座鐘樓之一的暗角牆壁上,發現一個手刻的希臘詞“ΑΝΑΓΚΗ”,這個幾百年前刻下的“命運”的詞。

十五年前,蘭斯的香花歌樂女那不滿一歲的漂亮女兒阿涅絲被埃及女人偷走,只給她留下了一隻繡鞋和一個醜陋不堪的約三歲大的男童,只會哭,不會說話。第二天,種種跡象表明她的女兒被這些埃及人吃了,第三天,香花歌樂女就消失了。十五年後,香花歌樂女不知何時住進了河灘廣場對面的“老鼠洞”,成了與社會隔絕、人人敬而遠之的“麻袋女”。阿涅絲和埃及人一起流浪到了巴黎,現在叫埃斯梅拉達。她每天在河灘廣場上跳舞,賺取生活所需。她美如天仙下凡,曼妙的舞姿和她的寵物山羊的表演總博得衆人喝彩,其中卻夾雜着從老鼠洞裏傳來的麻袋女的大聲咒罵,發泄她對埃及人的食女之恨。最後才發現她們是母女,終於在老鼠洞的窗前相認,但沒過多久,埃斯梅拉達就被奉皇命而來的士兵捉住,麻袋女在與士兵的爭執中被推倒在地死了。隨即,埃斯梅拉達被實施了絞刑。這種種描繪讓人不得不感嘆,這就是命運啊!

讀完這本書,讓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卡西莫多的不幸,在漫長的時間裏,他的世界只有克洛德與大鐘,內心封閉抑鬱。但是在遇到埃斯梅拉達後,從此擁有了對未來生活的憧憬和幻想,在面臨親情和愛情的選擇時,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維護正義,我們可以深深的感悟到:其形雖惡,而心術善,無害爲君子也。一個人的相貌無論如何醜陋,但是內心一定會有閃光點。

女主人公埃斯梅拉達是雨果筆下集真、善、美於一體的完美的藝術形象。她像無盡黑夜中唯一的光芒,照亮了一小片天地,照亮了卡西莫多的心,卡西莫多愛上了她,但最後,他也爲愛人獻出了自己的生命,這束光同樣還點燃了副主教克洛德的情慾,在屢次未得手後,他內心的黑暗被放大,他決定,熄滅那光明。

在那可怕的過程中,各式各樣的人物,展盡人性中的種種醜惡與齷齪,有至死不渝的愛——愛斯梅拉達,偉大的愛——卡西莫多,毛骨悚然的愛——克洛德,不是愛的愛——弗比斯。作者通過這樣的描寫表現了人性的泯滅,封建專制主義社會的黑暗,突出了作品的反封建的主題。

在故事的最後,光明終究是被無盡的黑暗吞噬了,敲鐘人卡西莫多,含着淚,帶着笑,義無反顧地走向死亡,像飛蛾般去追求光明。我想,他的心或許像一潭水,在天邊,一無雜質,正是這面湖水的純淨,世間繁華下的一切,露出了他們的本質。

那束光的散去,令黑暗散去了嗎?自然沒有,但它確確實實使那黑暗淡去了。正是無數光明的黯淡甚至是散去,才換來了更加光明的黑暗,也許一切終究是黑暗的,但我們從中可以看見光明的影子,重影幢幢,於是終究,有了希望。希望是火種,它可以洗滌黑暗,直到,等來一個光明的世界。

近200年的漫長時光洗去鉛華,留下的,終究是一部如此史詩,極端的美醜對照,絕對的崇高和邪惡的對立,在當下,依舊震撼人心,世界或許早沒有書中那般無光,但還需要更多美麗的心靈,而非美麗的外表去照亮它。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3

迎着瑟瑟秋風,踏着一片片槐樹葉,沿着彎彎小路,我沉痛地苦悶地默默地走着。涉獵雨果的《巴黎聖母院》,當那位身穿白色衣裙的天使在絞死臺上香銷玉殞時,我的心碎了。愛絲美拉達,一位美麗純真的女孩。

你能想象一隻美豔絕倫的蝴蝶飄落於喧囂的城市中嗎?

你能想象一張白晢無瑕的綢子掉進在烏黑的泥坑裏嗎?

風溫柔地撩撥着希望的火花,落葉起舞,搭建成一座承載着神話的樓梯。我,小心翼翼地往前邁步。狼嚎的哭叫聲在耳邊響過,梯,彷彿剎那間斷了。而我,則掉落在無底的黑暗洞穴內,不斷下降,不斷下降……

那是來自內心的吶喊,是對美的逝去的同情與遺憾,更是對未來的美的嚮往與呼喚……惆悵還是惆悵,嘆息依然嘆息。悄悄地走過這蜿蜒的山路。光,開始閃爍了,照在了我那涕泗滂沱的臉上。晴朗的天空像一匹柔美光滑的藍色綢緞。我,循着光的痕跡,走過去,走過去……

頓時,心,豁然開朗。

在樹林的盡頭,那蜿蜒於樹旁的小溪,彷彿一條透明的玉帶,纏纏綿綿,戲弄着小魚、水草和那光滑的鵝卵石。水清清的,淺淺的,挪動腳尖,溪底那柔軟的沙石輕擾着我的小腳丫,輕輕蕩起了幾圈淡淡的漣漪。

心中,無故涌起了一陣陣感慨。同樣的清麗,同樣的秀美。嫵媚的愛絲美拉達,眼睛湖水般的明亮,氣質玫瑰般優雅。她是大自然中傑出的作品。可是,這朵花,卻凋零了。

逝去的已逝去了,我們又是否應化悲憤爲行動呢?

你記得嗎?陽春三月之際,青松吮吸着春天賜予的甘露,在微風的吹拂下,在陽光的沐浴下,茁壯成長。路邊的花,不嬌豔,卻很美—一種樸素、淡雅的美,淡淡的香味,似有似無;翡翠般狹長的綠葉上幾顆渾圓、碩大的露珠,明晃晃的,閃着晶瑩的光。

你記得了嗎?滿塘的荷葉亭亭玉立,像碧玉盆子,美豔而別緻。秋雲遮蔽着夏日之時,富於詩意的松鼠好象對這種天氣生了氣,忽然搖動樹頂,樹林裏就象響起了輕柔的颯颯聲……

可,現在呢?

在那隱隱約約的遠處,阡陌交通繁華如初。但,在它們的背後,卻並不是所謂的蓓蕾滿枝,馥郁芬芳。枯枝敗葉無奈地耷拉着身子,昔日嬌豔的百花黯然失色,它們所迎接的,則是那一股股催人嘔吐的廢氣……

柳樹木然呆立,婀娜已失,微風輕拂,片片枯葉顫然飄落,葉上的水珠,悽然而下,掉落於樹腳處的電鋸上。爾後,響起了一陣陣慘絕人寰的電鋸聲……

我,不敢再想下去了。

人類這麼做,與書中殘殺陷害愛絲美拉達的角色又有何分別呢?大自然又有什麼錯呢?心,開始被恐懼的枷鎖緊緊地勒住了。面前的這溪這魚,這石,好象要轉瞬即逝了。我,彷彿走進了一個不屬於我的世界……

我緊緊地握住那本世紀巨着,刻不容緩地跑出了樹林,回到了我所居住的地方。路,依然寬敞;人羣,依然絡繹不斷。但,我激動的心情,卻久久無法平伏下來。因爲,我知道,愛絲美拉達寄託了希望於我—一個平凡中學生的身上……

悄悄地,把那本書放在我的牀前。我相信,在那遙遠的一方,愛絲美拉達將會獲得重生,繼續地爲你、爲我,不斷地舞蹈,不斷地歌唱那永恆的神話……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4

要進去的人,先把希望留在門外。——但丁

《巴黎聖母院》說的是一個女人和四個男人的故事,這個女人叫艾絲美拉達,那四個男人是副主教克洛德、敲鐘人卡西莫多、衛隊長弗比斯和詩人格蘭古瓦。

艾絲美拉達是個天使,年輕漂亮,天真善良,人見人愛。卡西莫多外表醜陋而內心善良,弗比斯外表光鮮而內心卑劣,克洛德是個僞君子,而格蘭古瓦是個庸人。

艾絲美拉達爲了救格蘭古瓦一命而假裝與其結婚,其實並不愛他。克洛德派卡西莫多綁架艾絲美拉達卻被弗比斯無意中救下,從此艾絲美拉達愛上了弗比斯。弗比斯在和艾絲美拉達約會時被暗中跟蹤的克洛德刺殺,艾絲美拉達被誣爲殺人犯。卡西莫多從刑場救下艾絲美拉達到巴黎聖母院尋求宗教避難。無賴漢衝擊巴黎聖母院想救下艾絲美拉達卻遭到不明真相的卡西莫多的頑強抵抗。克洛德誘騙格蘭古瓦趁亂劫出艾絲美拉達欲行非禮遭拒憤然告發。艾絲美拉達被弗比斯等人抓住施以絞刑(弗比斯並非抓人者但艾絲美拉達卻因他而暴露,他雖非劊子手卻沒伸手援救)。卡西莫多把克洛德推下巴黎聖母院的高塔。弗比斯成婚了。卡西莫多也成婚了。格蘭古瓦領走了艾絲美拉達的山羊嘉利。

克洛德深愛着艾絲美拉達,但這與他副主教的身份不符,他的愛表現爲殘忍的自虐和瘋狂的嫉妒。先是嫉妒格蘭古瓦和艾絲美拉達的婚姻,再是嫉妒弗比斯獲得她的芳心,最後是嫉妒卡西莫多做她的保護人。他的表白,集中表現在第八卷第四章和第十一卷第一章。他的刺殺弗比斯,是一隻狼要吃掉另一隻狼,然而卻要羔羊去綁縛刑場,彷彿羔羊死了,就能消除他的食慾一樣。可憐的艾絲美拉達,成了《復活》裏的瑪絲洛娃,成了《白癡》裏的納斯塔霞。

無賴漢衝擊巴黎聖母院,也不全是爲了救下艾絲美拉達,還衝着裏面的金銀財寶,就像希臘攻打特洛伊並不是單純爲了搶回海倫一樣。克洛德的弟弟就參加了這次動亂,他當無賴漢是出於對僞君子哥哥的背叛,當然,他在哥哥被摔成肉泥之前,就被卡西莫多撕成了碎片。

其實,克洛德的弟弟本不是無賴漢。正如其實,艾絲美拉達也不是埃及人。

弗比斯成婚了,和百合花,當然,僅限於肉體。卡西莫多也成婚了,和艾絲美拉達,當然,僅限於靈魂。

格蘭古瓦、克洛德、弗比斯愛艾絲美拉達,都是愛她的肉體(卡西莫多當然也愛她的肉體,但更多的是報答罐水之恩),艾絲美拉達愛弗比斯,也只是迷戀他的皮囊。都說“美麗的肉體那麼多,可愛的靈魂卻稀少”,可愛的靈魂有誰稀罕呢?都說“始於顏值,陷於才華,忠於人品”,但又有多少人輸在起跑線上!道理很簡單:德才兼備,我爲什麼要找個“缺德”的?才貌雙全,我爲什麼要找個無貌的?盡善矣,爲什麼就不能找個盡善盡美的?選美先得走秀,博士還得面試呢!

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位好姑娘,我願變成只小羊,守在她身旁。格蘭古瓦堅持創作竟然小有所成,應該也會有他的婚姻吧,他或許還會偶爾想起艾絲美拉達,但不知嘉利會不會被擺上婚宴的餐桌。庸人自有庸人的幸福,就像弗比斯。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5

暮春的天氣,泛着些慵懶,尤其在這樣的夜晚,燈火悽迷,你和一盞燈都不說話,選擇沉默——這樣的氛圍或多或少讓人有點懨懨欲睡的感覺。如果此時耳畔突然響起了鐘聲,沉鬱而渾厚的,一絲不苟地剝開夜色,來叩問你的靈魂,你又會想到些什麼?我在黑夜裏想象,用顫抖的手指撥開重重迷霧,穿過濃重的夜色,抵達十五世紀的巴黎。矗立在我眼前的是座巨大的哥特式建築,高高的塔樓刺進蒼穹。匍匐在巨人的腳下,我不過是一隻卑微的螞蟻。她就是舉世聞名的巴黎聖母院,一首龐大的宏偉的石頭的交響樂。

——雨果《巴黎聖母院》

前不久的新聞頭條停止了更替,穩居第一位的事件轟動了世界,巴黎聖母院的這一場大火,燒去了無法用價值衡量的古蹟。隔着亞歐大陸瀰漫而來的煙燻味,我注視到了書架上位居首選欄中那一排略帶灰塵的漢字,《巴黎聖母院》,我翻開它,走進了雨果的唯美世界。

這是一個被時代注入悲傷的故事。作者維克多.雨果是十九世紀法國文壇最閃亮的明星,他是偉大的劇作家、小說家,也是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旗手與領袖。這本書突顯了“美醜對比”,書中人物與事件,源於現實,但也被大大誇大與強化了。整個小說就是一幅絢麗而奇異的畫面,形成尖銳的、難以置信的美與醜的對比。河水永恆地嗚咽,清風無休無止地嘆息,悲劇曾留的記錄在不經意中打開。

美麗善良的少女愛斯梅拉達,殘忍虛僞的聖母院副教主克洛德弗羅洛和外表醜陋、內心崇高的敲鐘人卡西莫多。愛斯梅拉達是巴黎流浪人的寵兒,靠街頭賣藝爲生。她天真、純潔,富於同情心,樂於助人。因爲不忍心看着一個無辜者被處死,她當衆接受詩人甘果瓦做自己的丈夫(私下做假夫妻),以保住他的性命。當她看見卡西莫多在烈日下受鞭刑,口渴得聲嘶力竭地呼喊時,她不計較卡西莫多曾經傷害過她,毅然將水送到她的嘴邊。這樣一個心地高貴的女孩,竟會被教會法庭污篾爲“女巫”、“殺人犯”而處以絞刑!愛斯梅拉達是美與善的化身,她心靈美,外在美,卻遭如此厄難,不禁讓我們油然而生一種對封建教會和王權的強烈憤恨!

另外兩個人物形象對比更是生動。偶爾在網上見到了一個對弗羅洛和卡西莫多的比喻,頗有文采,將兩人說成聖母院塔鐘上的兩根指針,一個順時,展現人性的美與善,一個逆時,象徵深藏內心的惡毒與陰暗。兩人同爲聖母信下教徒,都倚護在教堂之下,但卻反映出人性兩種截然不同的本態。正好象一個是水晶花瓶,十分漂亮,但有裂縫,裏面的水已經全部漏光;一個是陶製花瓶,粗糙平凡,但保留着滿滿的水。或許,註定了美與醜的交融才能讓這個世界變得激烈、慷慨,驚心動魄。

美的魅力就是如此,就是讓我們震撼。雨果就是靠他浪漫的文筆,觸動讀者去洗刷心靈的污垢,讓美麗的花朵綻放心靈之中。這部小說正因爲激發了人性中的美好,幾個世紀以來一直散發着奇異的光彩與無窮的力量。

如果世上真的有一部小說可以如此鮮明地把浪漫主義色彩融入現實世界,那就是《巴黎聖母院》了。它不僅是一部悲劇,同時也是一部探討人性的偉大著作。爲什麼卡西莫多奇醜無比卻善良純真,肯爲所愛的人獻出一切?爲什麼克洛德教主原本向善,十年的清心寡慾卻因愛斯梅拉達的出現毀於一旦,以至做下傷天害理之事?爲什麼愛斯梅拉達對無情的衛隊長始終癡情不改,直到生命盡頭?爲什麼卡西莫多對收養自己的主教在最後一刻下了狠手?這一切的問題,都能從《巴黎聖母院》裏找到答案。

社會是個大舞臺,演繹着人生的悲歡,而《巴黎聖母院》則是一面鏡子,折射出社會深層次下人性的內涵。無論美還是醜,都是人性的一部分,任何時候,美可能會變成醜,而醜也可能變成美。正因如此,我們應該永遠擁有一顆充滿愛與寬容的心靈,不可須臾有失。也許這正是雨果在《巴黎聖母院》中想要告訴我們的。

這無價的精神文明永遠刻在了世界人民的腦海中,但象徵文明的遺蹟卻因事故慘遭焚燬!事發後,傳聞有人在瀰漫的黑煙浮現的那一刻,在塔頂若隱若現的火光中,見到有一個巨大、莊嚴的身影,伴着火光,象徵着愛與和平,彷彿坐擁了整座聖母院,整個巴黎。人們說那是耶酥現世,不忍看到聖母院被毀,降臨人間,落下眼淚,終使巴黎聖母院大部得救。對於真主降世,我心留所念,更是誠心禱告。但我深信,在災難降臨的那一刻,一定還有一位文化先賢的幽靈在某一個角落,注視着自己深愛一生的聖地遭焚,而深深哀痛,默默流淚。傷痛之餘,令人欣慰的是善良的人們在第一時間紛紛捐款,瞬即達七億歐元,政府表態立即動工,儘快修復巴黎聖母院!

合上封頁,擡頭已是黃昏,鼻頭的煙燻味已經散盡,屋內一片寂靜,只有耳邊陣陣傳來聖母院塔頂的鐘鳴。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6

《巴黎聖母院》的作者是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的代表作,在小說中,作者描述了愛斯梅拉達、卡西莫多和克洛德等幾個主要人物命運間的糾結、衝突、毀滅,講述了一個發生在15世紀法國巴黎的富於傳奇色彩的悲劇性故事,充分展示了作者的浪漫主義。這裏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反映了當時的巴黎,同時鞭撻了醜惡,歌頌了善良。

《巴黎聖母院》的情節始終圍繞三個人展開:善良美麗的少女愛斯梅拉達,殘忍虛僞的聖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和外表醜陋、內心純潔的敲鐘人卡西莫多。

愛斯梅拉達靠街頭賣藝爲生。她天真純潔,富於同情心,樂於救助人。因爲不忍心看見一個無辜者被處死,她接受詩人格蘭古瓦做自己名義上的丈夫,以保全他的生命;看見卡西莫多在烈日下受鞭刑,只有她會同情憐憫,把水送到因口渴而呼喊的敲鐘人的脣邊。這樣一個心地高貴的女孩,竟被教會、法庭誣衊爲“女巫”、“殺人犯”,並被判處絞刑。作者把這個人物塑造成美與善的化身,讓她心靈的美與外在的美完全統一,以引起讀者對她的無限同情,從而產生對封建教會及王權的強烈憤恨。

至於副主教克洛德和敲鐘人卡西莫多,這是兩個完全相反的形象。克洛德披着神職人員的神聖光環,內心卻因衝突無法自拔,直至靈魂扭曲、充滿了邪惡的毀滅欲,最終毀滅了愛斯梅拉達,也毀滅了自己。而卡西莫多,這個駝背、獨眼、又聾又跛的畸形人,外貌奇醜無比,嚴重的殘疾使他一來到世界上便遭到了先是親人,繼而是整個社會的遺棄。然而外貌醜陋的他卻有着一顆美麗純潔的心靈,他以純真的愛情守護着愛斯梅拉達,試圖使她遠離一切傷害。可在強大的社會偏見和邪惡勢力面前,個人的力量實在微不足道,強悍的卡西莫多,最後也只有選擇徇情這一悲劇結局。

這篇小說不僅從人道主義揭露了當時黑暗社會的本質,更告訴我們很多深刻的人生道理:一個人的外表並不決定一切,內心才扮演着比外表更重要的角色,心靈的純潔真誠纔是我們一生需要具備的。衡量一個人也要從他的內在品質出發,不能以貌取人。因爲醜陋的外表下,可能藏着一顆火熱純真的心靈;英俊美麗的面容下,也可能深埋了齷齪可恥、卑鄙扭曲的人心。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7

《巴黎聖母院》,一部解讀真善美的經典著作,相信很多人對它都不陌生,閱讀了這部著作,我們感觸頗深。在平靜的閱讀之中,我被美與醜、愛與善良一波三折的情節深深吸引。在作者娓娓道來的故事裏,我讀出了愛,讀出了美,讀出了善良,讀出了生命的真諦。從這本書中,我得到了指引,也引發了對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本書作者維克多雨果,法國浪漫主義作家,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也是法國文學史上資產階級民主作家。他一生寫過多部詩歌、小說、劇本、各種散文和文藝評論及政論文章,是法國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巴黎聖母院》是雨果先生比較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它創作於巴黎宗教勢力黑暗、封建制度殘酷的一段歷史時期,長期遭受壓迫的廣大人民羣衆開始反抗,與黑暗勢力進行英勇鬥爭,並最終取得勝利。雨果通過《巴黎聖母院》一書,反映了封建統治可怕的黑暗,也反映了15世紀巴黎的生活實況。

《巴黎聖母院》通過對一些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的具體描繪,塑造了外醜心善的卡西莫多、美麗善良的艾斯美拉達、表裏不一的克洛德等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小說中奇醜無比的卡西莫多被神父克洛德收養,做敲鐘人。一切的故事是在克洛德遇到艾斯美拉達並對她的美貌着迷開始。克洛德讓卡西莫多搶奪她,搶奪時艾斯美拉達被騎兵隊長菲比斯救走,她也因此愛上了菲比斯。菲比斯把卡西莫多抓住並進行一番鞭打,善良的艾斯美拉達不計前嫌給卡西莫多送水,也因此,卡西莫多對艾斯美拉達也泛起了情感上的漣漪。後來,克洛德因嫉妒憤恨傷了菲比斯並嫁禍給艾斯美拉達,將其上絞刑架,卡西莫多將其救走並藏於巴黎聖母院。羣衆想要救艾斯美拉達衝入教堂誤與卡西莫多進行了激烈的戰鬥,而艾斯美拉達卻被克洛德所殺。最後卡西莫多一怒之下將克洛德從樓頂摔下……故事結尾,人們在一處隱祕的山洞裏,看到了一對相擁的骷髏,其中男人的骨骼很奇怪。兩者死亡時間不相同。可以斷定是男人生前獨自來到這死亡的……

或許卡西莫多最後是幸福的,至少,他終於擁有他愛的人。

雨果通過這部作品展現的不是一個簡單的故事,他深刻地揭示了在那樣的一個社會中人類內心深處的一些活動。每個人都渴望得到美好的事物,爲了心中那上帝的福祉一樣的美好,他們拼盡了全身的力氣去接近它,得到它。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一個遵循其原則的美好的態度,一顆善良的心也是必不可少的條件。人是一個天使和魔鬼的綜合體,社會更是不會讓每一個人都享受公平的、平等的待遇,這就會導致內心的不平衡,繼而步入天堂或是墮入地獄。見到美麗動人的艾斯美達拉,克洛德和卡西莫多都失了魄,她美麗得像一個墜入凡間的天使,善良而美好。愛而不得,克洛德選擇了魔鬼,他將自己內心的醜惡、自私展露在艾斯美達拉麪前,他墜入了地獄,甚至想要殺了艾斯美達拉。而卡西莫多不一樣,他愛她,所以在她身邊默默保護她,卡莫西多選擇了“天使”,他的愛是對艾斯美達拉無私地奉獻他所擁有的一切,哪怕是生命。這種推向極端的美醜對照,鮮明又突出,將作者想要傳遞的情感展現得淋漓盡致。這也許正是這部世界名著的魅力所在。光鮮亮麗的副教主背地裏卻是地獄魔鬼一般的瘋狂,最醜陋的、最低賤的卡奇莫多確用盡了生命與這個黑暗的社會反抗到底。

徒有一副君子似的高貴外邊,內心卻黑暗無比,有時候我們不能只靠一個人的外表定義這個人的內心,你所看到的都不過是表象罷了,真正值得我們欣賞的應該是一顆難得的美好的心。

愛是如果貧窮潦倒我願意都奉獻;愛是如果山崩海嘯來臨,我會把你抱在身體裏;愛是無法拆散,白頭偕老也不嫌煩;愛是北極不斷變幻的極光,浪漫又閃耀。正如我們所知,《巴黎聖母院》是一個講述什麼是愛和反映社會中人性部分,我們有權利去愛他人,但更重要的是我們以何種方式去愛。讓人幸福的是愛,讓人可悲的也可能是愛,當慾望焚燒了心智,愛沒有讓世界變成粉色,卻讓天空灰暗。所以,愛不是自以爲是的付出,讓你愛的人快樂、滿足更重要,不應該一昧地佔有,自私地搶奪,更應該真正爲他人設身處地去想,站在他人角度上理解什麼是愛。如果讓愛太沉重和壓抑,反而是對愛的人的傷害。

除了愛,本書還揭露了社會現實中美與醜的矛盾問題,外表醜的人,內在心靈也許是善良寬容的,外表美的,卻有可能內心無比醜陋。《巴黎聖母院》通過人物刻畫讓我們有了美與醜的碰撞感受,美與醜的融合讓我知道平凡、粗糙不代表醜,內心是否純潔,纔是評判一個人美醜的標準。雨果先生在矛盾中寫下了《巴黎聖母院》黑暗之處,深刻地揭示愛、美與醜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