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範文彙總七篇

精選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範文彙總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9W 次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範文彙總七篇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1

設計理念:

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人都把他們當成“小皇帝”“小公主”只要他們開口,大人們想盡辦法給予滿足。這樣就使得孩子們養成了一些不好的壞脾氣。如:小氣、自私等。就如故事中的小貓,他的漂亮房子是通過大家的幫忙而蓋成的。作爲房子的主人應該熱情地招待給他幫助的好朋友,而不是怕朋友們把自己的房子弄髒。更何況他的朋友們都是非常懂禮貌的。知道小貓怕他們弄髒房子,他們特地準備了新的、乾淨的鞋子。可小貓還是那麼得小氣、自私,還要朋友們洗乾淨了腳,光着腳才能進他的房子。所以到後來,誰也再沒到小貓家做過客,誰也不願再找小花貓玩,每天和小貓做伴的,只有他的那座新房子。

設計意圖:

一、通過看課件,並講述課件的內容,使幼兒知道小貓的新房子是通過大家的努力而蓋成的。

二、教師講故事,通過提問讓幼兒瞭解小動物想到小貓家做客而小貓爲什麼不讓小動物到自己家來玩的整個過程。體驗小貓從開始的開心到後來孤單單一個人的心情變化。

三、通過對小貓行爲的討論,使孩子們懂得我們不能像小貓那樣小氣、自私、不懂得感恩。我們要學做一個熱情、大方的孩子。

四、通過情景表演,使幼兒學做一個有禮貌的客人、學做一個熱情招待朋友的小主人。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的內容,感受小貓從開始有很多的朋友到後來孤單單一個人的過程及小貓的情感變化。

2、通過故事讓幼兒懂得在生活中我們不能小氣、自私,要做到和朋友團結友愛,互相幫助,這樣我們纔會有更多的好朋友。

3、通過情景表演使幼兒學會做一個有禮貌地客人和熱情招待朋友小主人。

活動準備:

課件、圖片、情景表演所需的道具

活動過程:

一、大家一起蓋房子

1、(出示小貓的新房子)小朋友你們看!這座房子漂亮嗎?你們猜這是誰的新房子?(幼兒通過看新房子的外觀猜出是小貓的新房子)

2、小貓有很多好朋友,他蓋新房的時候,大家都來幫忙,你們看!他們是誰呢?

3、幼兒看課件。

提問:1、誰小貓蓋房子了?(大象、山羊、小狗、小熊、小公雞)

2、大象幫小貓幹什麼了?(運木頭)

3、山羊和小花狗在幹什麼?(把圓木鋸成一樣厚的木板)

4、小熊、小公雞幫了什麼忙?(用木板釘成了一座漂亮的小房子)

5、漂亮的房子終於蓋好了,可大家都累得怎麼樣?(滿頭大汗、衣服溼透了)。

6、看到這麼漂亮的新房子和自己的好朋友,小貓開心嗎?

7、小貓的新房子是大家共同努力蓋成的`,如果你是小貓的話,你會怎麼做?(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想法)

二、小動物們來做客

小貓會怎麼做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教師講故事小花貓在牆上貼了一層奶白色壁紙開始到最後。

1、好朋友想到小貓家做客,小貓是怎麼樣說的?(不行,不行,現在正下雨,你們會把新房子弄髒的。)

2、過了幾天,天沒有下雨,小動物要到小貓家做客,小貓又是怎麼說的?(不行,不行,你們沒看見天正在颳風,你們來會把新房子弄髒的)

3、後來小貓請小動物來他家做客了嗎?(請了)那爲什麼小動物都不願進小貓的家玩?

4、現在這隻小貓快樂嗎?

三、小氣的小花貓

1、你喜歡故事中的小貓嗎?爲什麼?

2、你們覺得這是一隻怎樣的小貓?(小氣、自私、不懂感恩的小貓)

3、如果你的好朋友想到你家來玩,你會怎麼說?怎麼做?

四、情景表演《做客》

幼兒通過表演學做一個有禮貌的客人、學做一個熱情招待朋友的小主人。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有趣的活動中讓孩子掌握一些緩解、轉移不良情緒的方法。

2.培養幼兒豁達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1.“消氣吧”場景佈置。

2.消氣棒三個,蹦蹦牀一個。

3.動物圖3個:小狐狸河馬小豬。

4.小朋友扮演小老鼠兩隻。

活動過程

一、引出主題

(鞭炮聲)這是什麼聲音?有什麼高興事?小狐狸那開張了,“消氣吧。”(介紹“消氣吧”)這是一家讓生氣的人很快消氣而變得快樂的地方,是一個特別的地方。

二、討論主題

1.出示河馬

①第一天開張小河馬來了,它心裏怎樣,你從哪兒看出來的?

②原來河馬參加棒球賽,賽場上被球打得鼻青臉腫,輸給了對方。

③小朋友想辦法幫他消氣;看小狐狸想什麼辦法? (請小朋友用消氣棒實踐)

2.出示小豬

①小豬怎麼了?他的身材長的怎麼樣?它爲什麼氣呼呼的`? (小豬太胖穿衣服不好看)

②小狐狸會想什麼辦法幫小豬減肥?

③請小朋友實踐蹦蹦牀

3.幫小老鼠消氣

①“吱吱”誰來了?(兩隻小老鼠表演)

②快幫小老鼠快樂起來吧。

三、歸納主題

1.大家都說:“消氣吧”好,它好在哪?

2.你們平時遇到過生氣的事嗎?你用什麼方法消氣而變得快樂?

3.小結:生氣並不是一件壞事,人人都有生氣的時候,如果你有不高興的事生氣了,可以哭一哭、叫一叫、不再生氣,也可以把生氣的事告訴老師、小朋友、爸爸媽媽,他們會勸你安慰你,你的心裏會好受些,你還可以吃點東西、玩玩玩具、看看電視。如果別人惹你生氣,你就要想想別人對你好的時候,這樣就會原諒別人,就會消氣,變得快樂,身體也就會更健康了。如果你經常生氣又不消氣,就會影響你的身體健康。

延伸活動

家長和孩子共同商討消氣的方法,貼在展板上。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激發幼兒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體驗自制玩具的樂趣。

2、知道塑料袋的基本特徵及用途。

3、鼓勵幼兒根據塑料袋的外形。用誇張的形式表現出人物或動物的頭部特徵。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5、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活動準備:

1、各種形狀的塑料袋、剪刀、即時貼、皺紋紙、雙面膠。

2、勘兒能比較準確地畫出常見動物及人物的頭部特徵,會熟練運用剪刀。

3、活動室周圍張貼人物和常見動物的圖片及裝飾過的塑料袋。

活動過程:

1、談話活動

(1)教師出示幼兒帶來的塑料袋,請幼兒說一說:塑料袋從哪裏來?你們用過的塑料袋是怎麼處理的?

(2)引導幼兒認識各種各樣的塑料袋,說出形狀、顏色,並瞭解塑料袋的用途及特徵。(較輕,不易腐蝕)

2、觀看錄像請幼兒觀看環境污染的錄像、並分組討論:用過的塑料袋該如何處理?如何減少塑料袋對環境的污染?

3、製作活動

(1)欣賞老師製作的`塑料袋娃娃,說一說:娃娃是用什麼做的?怎麼做成的?引導幼兒觀察老師製作時充分考慮了袋子的大小、形狀,以及提手的形狀和位置等。

(2)幼兒自制塑料袋娃娃。教師鼓勵幼兒用即時貼、皺紋紙等材料誇張地表現五官、髮型等。

(3)交流作品,請幼兒說說製作的是什麼,是怎麼做成的。

4、戶外遊戲教師引導幼兒將自制的娃娃用繩子繫上,手拿繩子跑起來,藉助風讓娃娃飛起來。

教學反思:

從執教的情況來看,我覺得自己在課堂上的組織語言還有待加強,如何讓孩子對你的提問或是小結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後的教學中需要關注的一個重要方面。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情節,感受小蝸牛善良、愛朋友的美好情感。

2、圍繞故事主題大膽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3、學習製作微笑卡片,體驗關心別人的同時自己也能得到快樂。

4、樂於與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發兩人合作表演的興趣。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準備

1、PPT課件

2、微笑的.表情圖

3、卡片、彩筆

4、《歌聲與微笑》的音樂

活動過程

1、出示微笑的表情圖,引導幼兒觀察:

(1)小朋友,請你觀察一下,圖上的表情是什麼樣子的?那你們看到這個微笑,心裏感覺怎麼樣?(高興、快樂、舒服、愉悅、開心)原來微笑還能帶給別人快樂,森林裏的小動物們都想把快樂帶給別人,你們想知道他們都是用什麼辦法給別人帶來快樂的嗎?

2、引導幼兒分段欣賞並理解故事。

(1)講述第一幅圖,提問:森林裏有哪些小動物?他們在做什麼?小蝸牛的心裏爲什麼着急?

(2)講述第二幅圖,提問:小兔子是怎樣誇小蝸牛的?如果你是小兔子,你會怎樣誇獎它?

(3)講述第三四幅圖,提問:小蝸牛爲朋友們做了一件什麼樣的事情?小蝸牛把微笑送給了誰?森林裏的小動物收到小蝸牛的信,心裏感覺怎樣?

3、教師完整講述故事。

提問:故事的名字叫什麼?爲什麼小蝸牛會想到把微笑送給大家?大家喜歡小蝸牛的微笑嗎?爲什麼他們都認爲小蝸牛了不起?鼓勵幼兒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師小結:原來微笑能給人帶去快樂,小蝸牛雖然能力不大,但它有一顆愛心,爲了讓自己的朋友快樂一點,它把微笑送給了大家,給大家帶去了快樂,所以大家都覺得它很了不起。

4、體驗微笑。

引導幼兒討論:你們覺得小蝸牛的微笑美嗎?你們會不會微笑?請小朋友學學小蝸牛的微笑並說說想把微笑送給誰?

(例如:我把微笑送給媽媽,讓她快樂;我把微笑送給生病的小夥伴,讓他身體快點好起來)5、結束活動:傳遞微笑。

教師提供材料鼓勵幼兒在音樂《歌聲與微笑》的伴隨下製作微笑卡片,然後將微笑卡片送給周圍的人。

活動延伸

把微笑傳遞給家人、朋友及周圍的人,讓大家體驗快樂!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嘗試用自己的身體動作表示數字字形。

2、培養幼兒願意與同伴合作、體驗完成任務的樂趣。

3、通過學習製作名片,爲幼兒創造交往的機會,提高交往能力。

二、活動準備

1、課前收集不同的名片,讓幼兒欣賞各種名片,瞭解它們的用處及圖案。

2、請家長教幼兒學會正確書寫自己的名字及家中的電話號碼。

3、各色卡紙、水彩筆,1―10數字卡片。

三、活動過程

(一)、集中活動

1、教師出示1―10數字,幼兒說出上面是什麼數字。

提問:你知道自己的電話號碼嗎?

你好朋友的電話號碼是多少?

2、教師啓發幼兒把自己的身體當成數字變一變

蘇鑫磊:用兩手的大拇指和食指連起來表示數字

吳磊:用食指當成筆寫數字

謝越:將身體下蹲抱成一團表示數字

陳昕怡:將一手臂平伸或彎腰表示數字

劉鬱:四肢併攏立正或躺着表示數字

3、玩“我是數字變、變、變”遊戲

教師要求幼兒自由組合多人合作,把身體變成數字表現出來。

闕子龍:坐在地上,林澤龍小朋友躺在他的腿上組合成數字4。

有許多幼兒搭成火車,有的手拉手還有的躺着連接起來組合成數字

陳露:將身體下後腰,吳鑫傑小朋友站在她旁邊組合成數字6。

4、玩“麥當勞”遊戲

教師說一個數字,幼兒背對觀衆用自己身體上的麥當勞(臀部)寫數字。例如:教師說數字4,幼兒背對觀衆腳尖踮起,用麥當勞(臀部)先左右,後踮起下蹲,寫出數字4的`字形。也可請一名幼兒用麥當勞寫數字,請全班幼兒猜出數字

(二)、分組活動

一組:玩“麥當勞拔號碼”遊戲

幼兒自由組合,用自己的麥當勞表現自己或好朋友的電話號碼,讓同伴猜號碼。例如:一名幼兒用麥當勞(臀部)寫自己的電話號碼:2884551,其他二位幼兒猜出電話號碼,猜對後,給對方一個鼓勵。(擁抱一下)

二組、製作名片

1、欣賞名片

提問:名片上有什麼?名片有什麼用處?

2、討論:你想設計什麼形狀的名片?想一想,怎樣使名片更好看?

3、幼兒設計製作名片,教師巡迴指導。

a、提醒幼兒寫清自己的姓名,家中的電話號碼。

b、製作完的名片可以進行裝飾。

章志楷:用手指印畫在紙上,用水彩筆塗上各色的手指頭,最後在手心裏寫上自己的姓名與電話。

陳璐:她愛吃蘋果就把名片做成蘋果形狀。

子龍:把名片做成奧特曼形狀。

希明:將名片做成心形。

謝越;把名片做成數碼寶貝形狀。

4、幼兒之間相互介紹,互贈名片,並說一句祝福語

(三)、延伸活動

1、課餘時間,鼓勵幼兒製作名片送給朋友。

2、利用名片玩角色遊戲。

教師分析及活動反思

1、整個活動營造了一個寬鬆、自然、愉快的學習環境,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很高,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在活動中幼兒語言交流特別多,不斷地與他人互動,形成了良好的師幼互動,互相學習的氣氛。

2、讓幼兒玩中學,學中玩,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特別是遊戲“我是數字變變變”“麥當勞”“麥當勞拔號碼”等,讓幼兒自由組合,幼兒用自己的身體變數字,用自己的麥當勞(臀部)寫數字,趣味性較強,幼兒玩得很投入,很開心,同時發展了幼兒想象力。

3、讓幼兒自由設計名片,發展了幼兒的創造力,幼兒設計的形狀真是多種多樣,讓我十分驚喜。有水果形、月亮形、心形、小鳥形、蝴蝶形、花朵形、葫蘆形、手指形、星星形、還有一些動畫人物有奧特曼、數碼寶貝、皮卡丘,形狀十分可愛,幼兒也很喜歡打電話這種交往聯絡方式,通過此活動,促進了幼兒的交往能力,讓幼兒在合作中體驗成功的喜悅,也使我更深刻地感到幼小銜接的重要性。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6

活動設計

我們種植園的小麥在孩子們的照料下成熟啦!孩子們雖然身處農村,但參加農事勞動機會卻非常少。爲了讓他們感受、體會一下勞動過程,品嚐到豐收的'喜悅,我們爲本次活動作了的準備。

活動目標

1、知道小麥是糧食作物,小麥可以加工成麪粉。

2、認識用於收割小麥的勞動工具:鐮刀、連桿、篩子等。

3、體驗勞動的快樂,教育幼兒要珍惜勞動成果、愛惜糧食。

活動準備

鐮刀、剪刀、竹籃、連桿、小筐等。

活動過程

1、觀察小麥的生長情況,學說:金燦燦的麥穗。

2、認識勞動工具:鐮刀

3、觀察老師和保育員收割小麥過程,並作模仿動作。

4、打麥穗

認識勞動工具――連桿

組織幼兒觀察炊事員爺爺打連桿,幼兒學習用連桿打麥穗。

討論:還可以用什麼辦法將麥子從麥秸裏分離出來。(風揚、用電風扇吹、用篩子篩等。)

5、麥子的用途

(1)收藏部分麥穗、麥秸用於製作。

(2)將收穫的小麥送到糧店換成麪粉。(家園合作:有條件的家庭可帶幼兒觀察小麥加工成麪粉的過程)

(3)將麪粉部分投入“巧麪館”用於遊戲、製作面製品。

(4)大部分麪粉送到廚房,請炊事員做成面製品:麪條、餃子等食用、品嚐。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7

【班級】大班

【活動要求】

1.讓幼兒在認識圓的基礎上,通過做做、玩玩,讓幼兒知道圓形的物體會滾動。

2.知道用輪子能省力。

3.發展幼兒的發散性思維

【活動準備】

1.室外:

(1)裝有圓形輪胎的小三輪車、四輪車、小推車;

(2)裝有除圓形以外的各種形狀輪胎的小三輪車、四輪車、小推車。

2.室內:各種形狀的小積木,幼兒人手一套;裝有書籍的箱子一隻,圓形的輪子兩個,小推車一輛,大積木一塊,每組一隻盒子(裝有橡皮泥、硬卡紙、彩色紙、剪刀、牙籤、膠水、蠟筆)。

【活動過程】

一、第一次嘗試:滾動圓形和其他形狀構成的物體

在室外供給幼兒裝有圓形輪胎的`小三輪車、四輪車、小推車以及裝着除圓形以外的各種形狀輪胎的小三輪車、四輪車、小推車。教師:“這裏有許多車子,我們一起來玩一玩、想一想,哪些車子的輪子會滾動?”

二、第二次嘗試:圓形的東西會滾動

1.在室內供給每位幼兒各種形狀的積木玩。

①你們的桌子上有什麼形狀的積木?

②請你推動各種積木,你發現了什麼?

③爲什麼圓形的積木輕輕一推會滾,而梯形、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等的積木不會滾動呢?

小結:圓形的東西會滾動,因爲它沒有角。

2.圓形輪子會滾動。

師:“人是很聰明的,人們利用圓形的東西會滾動的道理,製造出許多圓形東西,你們見過嗎?”

出示圓形輪子問:

①“這是什麼?它是什麼形狀的?”(圓形)

②“輕輕推它會怎樣?”(會滾動)

三、瞭解輪子的功用(第一次嘗試:利用圓形輪做事,又快又省力)

1.請兩名幼兒把一箱書從A處搬到B處,問:“你們搬得動嗎?”(搬不動)

2.教師在箱子下,放置了4只萬向輪,再請兩名幼兒推動。問:“現在能搬動嗎?爲什麼?”

3.請兩名幼兒分別將兩堆大積木從A處運到B處,一名幼兒用小推車搬,另一名幼兒用手搬,看一看,誰運得又快又省力?

師小結:使用輪子做事,又快又省力。

4.瞭解輪子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

師問:“除了這些輪子外,你們在幼兒園和家裏還看到過哪些地方有輪子?”(幼兒自由回答:汽車、飛機、火車有輪子,掛窗簾的軌道有滑輪,升國旗的旗杆上有滑輪,沙發下也有輪子等等)

四、幼兒自己動手製作輪子

1.教師向幼兒介紹手工盤裏材料,請幼兒給汽車的車廂製作輪子(教師事先給幼兒每人準備一隻盒子做車廂,並先在車廂下部打好穿牙籤的洞),幼兒把兩根牙籤穿入洞內。

2.讓幼兒利用硬紙、橡皮泥等材料做成輪子裝在牙籤上,即成一輛汽車,然後,拿着自制的小車到室外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