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模板集錦10篇

【精選】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模板集錦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7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10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選】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模板集錦10篇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對幼兒進行愛心教育(愛家庭,愛父母,愛同伴,愛動植物等),讓幼兒從小具有同情心、愛心。

2、告訴幼兒,世界上還有許多孤兒需要大家的關心和幫助。

重難點分析

重點:創設寬鬆的心理氛圍,通過加深對故事的理解,使幼兒明白世界上有許多的孤兒需要大家的關心和幫助。

難點:如何對幼兒進行愛心教育,使幼兒從小具有同情心、愛心。

活動準備

故事〈好心的雞媽媽〉、玩具烏龜、小蛇、幾個蛋、磁帶《泥娃娃》。

活動過程

( 一)活動導入

小朋友們,有一天,小烏龜、小蛇都成了雞媽媽的孩子,你們想知道是怎麼一回事嗎?

(二)活動展開

1、教師邊出示實物邊講述故事

2、教師提問:

1)雞媽媽在哪發現了許多蛋並把它們帶回了家?

2)雞媽媽的寶寶有誰呀?

3)雞媽媽爲什麼把蛋寶寶都帶回了家?

4)雞媽媽這樣做對不對?

教師小結:這是一隻好心的雞媽媽,它見這些蛋沒人要,所以雞媽媽就把它們撿了回來,還把它們孵了出來。同樣的,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也有一些無父無母的孩子,很可憐,有的那是因爲父母都生病死了,有的是因爲父母見他們有病就拋棄了他們。所以這就需要一些像雞媽媽一樣的好心人來幫助和關心他們,我們也可以。

3、情景表演:教師表演自編的歌曲《泥娃娃》,讓幼兒欣賞。

教師小結:歌曲中的泥娃娃很可憐,我們小朋友們都很幸福,都有爸爸媽媽疼愛,那我們也應該愛自己的爸爸媽媽,愛每一個有生命的東西,比如說愛護動植物、我們和小夥伴友好相處,愛護小夥伴,等等,我們從小要做一個有愛心的.好孩子。

活動結束

教師帶幼兒到種植園地、飼養角參觀,並告誡他們要從周圍的點點滴滴中做起,做個有愛心的好孩子。

延伸活動

家園滲透,父母應該注重孩子愛心的培養,最好能夠給他們樹立榜樣,讓孩子在實踐中體驗怎樣有愛心、獻愛心,做好記錄,培養他們良好的品質。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中國的古典建築與其他國家的經典建築,初步瞭解中外建築的風格與特點,並進行簡單的比較。

2、在集體中大膽的表達自己的發現,並耐心傾聽別人的意見。

3、在欣賞過程中,對各式各樣的建築物感興趣。

4、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5、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通過欣賞中國的古典建築與其他國家的經典建築,初步瞭解中外建築的風格與特點。

2、難點:通過收集各種建築圖片,豐富對中外建築特徵的認識,並用語言大膽地講述自己的感受。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掛圖

2、各種建築圖片

活動過程:

一、出示掛圖,引導幼兒欣賞。

1、你們知道這些圖片上是什麼麼?

2、你最喜歡哪一個建築?你看到這些建築有什麼感覺?

二、請幼兒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建築,進行欣賞。

1、看圖說說:圖片上建築是什麼樣子的?像什麼?上面有什麼樣的圖案?

2、你最喜歡這個建築的什麼地方?爲什麼?

3、教師小結:這裏的建築有的高高大大的像巨人,像連起來的大山;有的小小的,很美麗……

三、比較與欣賞中國的古典建築和國外的經典建築。

1、那你們猜一猜這些建築哪些是我們中國的?哪些是外國的?爲什麼?

2、與幼兒討論:你們同意誰的猜測?不同意誰的猜測?爲什麼?

3、教師小結,重點介紹古建築的特點:中國古典建築以木材、磚瓦爲主要建築材料,以木結構結構爲主要的結構方式;平面佈局具有一種簡明的組織規律;造型優美;裝飾豐富多彩;特別注意跟周圍自然環境的協調。

四、欣賞具有代表性的中外建築,感知交流不同風格的建築藝術。

活動反思:

面對這個繪畫內容,我們首先想到的是避免教師傳統的講解示範,而是更多的發揮孩子自己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因此,在《我是建築師》的課堂上,我們沒有對孩子進行面對面的示範繪畫。我們用ppt先讓孩子認識了許多造型各異的房子,讓他們從中獲取靈感,然後讓大家來講一講自己的.想法和設想,最後進行自己的創造。

我們發現ppt對孩子的啓發不是很夠,雖然裏面圖片很多,房子的造型的很多,但是我們只侷限在對外形的認識上,沒有讓孩子對房屋外表的基本構造進行認識。因此,呈現出來孩子們有很多的想法,但是卻脫離了房屋本身的使用意義上,很多孩子房屋的造型都很特別,但是出現了沒有門、沒有窗的問題。而且很多孩子沒有空間的概念,畫出來的房子都是飄在半空。

於是,我們下午就對課進行了修改。先用一條爲“未來小區”設計有特色的房子爲引題,並將ppt的圖片進行了精減,着重選取了幾張在外形上有特色但是也能保持圖基本構造的圖片,而且在觀看圖片時,教師會有意識的引導幼兒認識這些房屋的窗戶和門都設置在什麼位置。同時,我們製作了一個“未來小區”的迷你圖,在幼兒完成作品後,將房子剪下黏貼在自己覺得合適的位置上,這樣就解決了孩子們房屋的空間關係,並且讓大家的作品有了一個整體的呈現,也利於最後環節的講評和相互的欣賞。

當然,我們也發現了修改後的教案並不是完美的,小小的瑕疵還是存在,比如我們在作畫時可以給幼兒提供勾線筆,讓他們來先勾畫房子的外輪廓,這樣的畫,幼兒做平呈現出來的線條會更清晰。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瞭解一些弱勢人羣的需要,並知道幫助他們。

2.初步瞭解手語,知道手語的作用。

活動準備:

課件、音樂《幸福拍手歌》、圖片一套、視頻《千手觀音》

活動過程:

一、看錄像,引入活動

1.播放第一組圖片,讓幼兒觀看。

引入:小朋友隨音樂(幸福拍手歌)進入活動室

師:小朋友,看你們這麼高興、這麼快活,多幸福呀!可是你們知不知道在我們的身邊還生活着這樣一羣人:他們可能永遠都看不見花兒的笑容,聽不到鳥兒的歌聲,還有的手沒有了、腳沒有了,他們的學習、生活都很艱難。今天老師就請小朋友來觀看這樣的一組畫面。小朋友們,仔細觀看(幼兒觀看第一組殘疾人的生活畫面)。

師:小朋友,你們都看到了什麼?

教師小結:剛纔我們大家看到的是一組肢殘人的生活畫面。肢殘人是沒有手和腳,只能座在輪椅上的,那我們再來看一組殘疾人的生活畫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教師打開盲人的生活畫面)

2.播放第二組圖片,讓幼兒觀看

師:剛纔我們看的這一組是什麼人的生活畫面(幼兒回答)

師:爲什麼是盲人呢?誰先來說?(幼兒回答)

教師小結:對了,眼睛看不見,走路依靠一根棍子的是盲人,那還有嘴巴不會說話,而且耳朵也聽不到任何聲音的又是什麼人呢?(幼兒回答)恩,小朋友說的真好

師:小朋友,看見了這些殘疾人,你們心裏有什麼樣的感受呢?

師:是啊,我們在座的每個小朋友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可你們想一想,這些殘疾人和我們健康人相比,在生活中都會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呢?

二、瞭解殘疾人的生活,激發關愛殘疾人的情感。(出示視頻一個)

觀看後提問: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殘疾人該怎麼幫助他們?幼兒自由答。

三、用手語關愛聾啞人

1.引出手語

師:小朋友想的真周到,你們真是有愛心的孩子,想了這麼多辦法去幫助他們。那如果你們要去幫助那些聾啞人的時候,應該用什麼方式與他們交流呢?

師:對,因爲她聽不到、也說不出來,只好用手做動作和別人溝通,這就是聾啞人說話的.語言,叫做手語。

2.學習簡單手語

師:小朋友,你們能看懂手語嗎?老師做做看,你們來猜猜。(教師做幾個手語,如你、你好、我、我愛你、謝謝、爸爸、媽媽等)

師:現在讓我們小朋友也來學一學吧!(幼兒跟着老師學手語)

師:孩子們,你們學會了一些簡單的手語動作,以後遇到聾啞人的時候,就可以用學來的手語來與他們對話了。

四、欣賞《千手觀音》

小結:你們真是有愛心的好孩子,有了你們的幫助,這些殘疾人就不會太傷心了,通過努力與別人的幫助,好多殘疾人還參加了我們的春節晚會:

1.《千手觀音》的圖片

師:她們都是聾啞人,什麼都聽不到,但她們卻跳得非常好,她們真棒。

2.錄像《千手觀音》

五、《感恩的心》,學習殘疾人堅強勇敢、克服困難的精神。

小結:他們得到了許多人的幫助纔有了今天的精彩,他們堅強與克服困難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們感謝大家,給大家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手語歌《感恩的心》讓我們帶着一顆感恩的心來感謝大家,感謝天下所有的好心人。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瞭解棉花製品及其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2.觀察棉花,瞭解棉花的特徵。

活動準備:

1.收集各種棉花製品,創設棉織品商店,棉桃。

2.棉花生長各階段圖片,農民在棉田勞動的場景錄象。

活動過程:

一、導入:欣賞童謠《棉花》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首好聽的童謠,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好了,這首童謠的名字叫什麼啊?"(棉花)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過棉花嗎?(看過)

師:今天老師就帶領我們小朋友走進棉花的世界。

二、認識棉花。

1.觀察棉桃。

(1)認識棉桃師:"看,這是什麼,我請一個小朋友上來摸一摸。"

師:"看一看,摸一摸,有什麼感覺?"

師:"哦,外面硬硬的殼,裏面是白白的,這個呀就是棉桃,棉花寶寶就在棉桃裏面。"

(2)將棉花捻成線師:"老師要把棉花寶寶拿出來,小朋友再來看一看這個棉花,我請小朋友來摸一摸,看看什麼感覺?"

師:"小朋友說棉花白白的,軟軟的,真舒服,裏面還有硬硬的黑黑的小小的籽。"

師:"老師告訴你們,棉花寶寶還會變魔術呢,看,慢慢的,她變成了一條棉線。"(老師邊演示邊說)"真神奇,我請小朋友來試一試。"

小結:棉花白白的,軟軟的,它裏面的纖維很長,所以我們能把它捻成長長的棉線,棉花裏面還有硬硬的黑黑的小小的棉籽。

2.觀察整株棉花。

師:"認識了棉花,那老師問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棉花生長在什麼地方嗎?"

師:"哦,那我們來看看是不是呢?"(出示棉花圖片)

師:"棉花長在一種小小的.植物上,這種植物叫棉株。棉株像棵小樹,莖杆上長着小枝,小枝上長葉,先結棉鈴,後開花,花謝後結棉桃,棉桃成熟裂開,吐出一朵朵雪白的棉花。"(配以圖片講解)

三、瞭解棉花的用途。

(1)棉花有什麼作用師:"你知道棉花有什麼作用嗎?和小夥伴討論一下。"總結:棉花全身都是寶!棉絮軋掉棉籽後就變得又輕又軟,可以做棉衣、棉被,還可以紡紗織布。棉籽可榨油,棉籽餅可做飼料和肥料。棉花杆可以造紙、當燃料,棉花根可以做藥。看來棉花對於我們的日常生活真的很重要。"

(2)請小朋友說說我們的生活中哪些東西也是棉花做的?

四、瞭解農民伯伯是怎麼種棉花的,知道農民伯伯很能幹,體驗農民伯伯勞動的辛苦。

師:"棉花的作用這麼大,你知道棉花是誰種出來的嗎?"(農民伯伯)師:"種棉花也是需要技術的,那麼聰明的農民伯伯是怎麼種棉花的呢?我們接下來就看一段關於種棉花的故事。"總結:

"春天的時候,農民伯伯把棉籽種在地裏,當長出小棉株後,就要不斷的鬆土、施肥、除蟲。小棉株長大後,還要整枝,去掉多餘的枝葉,使棉桃結的又大又多。到了秋天,纔可以收穫。農民伯伯種棉花可真不容易!"

活動結束: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新朋友棉花寶寶,回去後小朋友們找一找家裏還有什麼東西也是棉花寶寶變成的。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 學念兒歌,能用好聽的聲音有表情地朗誦兒歌。

▲ 通過保護花瓶,來加深對瓷器易碎特性的體驗。

▲ 在用花瓶插花養花的操作過程中,體驗生活的美好。

活動準備

▲ 參觀瓷藝室,欣賞各種各樣的花瓶;瞭解花瓶的用途。

▲ 幼兒已有觀察教師用花瓶養花的經驗。

▲ 每人實物花瓶一隻,鮮花一枝,手工枝葉一枝,裝好水的`礦泉水瓶一隻。

活動過程

▲ 小朋友們當老師。

——教師出示一束鮮花:“快過年了,我想在家養些鮮花讓自己的新年更美麗,心情更愉快,把它放在什麼地方養呢?”

——“小朋友能教教我怎麼用花瓶養花的嗎?”。

▲ 老師學的真認真。

——教師根據兒歌的內容和養花的步驟,邊向幼兒請教邊將鮮花養在花瓶之中,以此幼兒理解兒歌,爲學習朗誦做鋪墊。

——教師故意失手,讓幼兒觀察花瓶險些打碎,引發幼兒討論:瓷器的花瓶很容易摔破,我們要怎樣拿,怎樣做,纔不會把它們摔破呢?

——“我明白了,用花瓶養花的方法是這樣的,小朋友聽一聽,我說的對不對?”教師將兒歌完整地朗誦一遍。

▲ 小小花匠忙又忙。

——教師與幼兒一起一邊用花瓶插花、養花,一邊朗誦兒歌。

——引導幼兒用手工枝葉裝飾自己的花藝作品。

▲ 放在哪裏最漂亮。

——引導幼兒把自己的花藝作品作爲新年禮物,送給其他班的老師和小朋友,爲他們送去美麗的新年祝福。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樂意與同伴及他人交往,體驗交往的樂趣。

2、製作名片,以簡單的圖畫或文字符號的形式給朋友寫信,學習初步的交往技能。

活動準備:

1、收集不同的名片、各色卡紙、彩色水筆等。

2、準備學習包《健康/社會·我會交朋友》

活動過程:

1、導入:

欣賞名片,激發幼兒製作"名片"的興趣。

2、活動開始:

引導幼兒說說名片上有什麼,名片有什麼用處。比較不同名片的圖案或標記,瞭解它們所代表的含義。

討論:名片上主要應有哪些內容?(照片、姓名、屬相、生日、地址、電話、愛好、特長等)鼓勵幼兒儘可能多地提出設想。

3、製作名片:

啓發幼兒思考:你想設計怎樣的名片?

幼兒進行設計製作活動,鼓勵幼兒設計出與衆不同的名片來。

幼兒互相介紹自己的名片,比較自己與別人的.不同。

統計活動。屬相有幾種?每月過生日的小朋友有幾人?有相同愛好的小朋友有幾人?

4、活動結束:

與好朋友交換名片。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認識書包的結構和作用,區別書包的異同點,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思維能力。

2、能用清楚、連貫的語言,大膽表達自己的認識,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及認真傾聽的習慣。

3、敢於想象,大膽表現,發展幼兒創造力。

4、激發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5、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1、書包每人一個。

2、智、彩筆,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1、提問導入課題。

小朋友們馬上要上小學了,小學生每天上學必須帶什麼?

2、發現書包的不同特點。

(1)提問引發思考: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書包,你們的書包都是一樣的嗎?有什麼不同?

(2)分組討論:互相觀察、議論,發現書包的不同之處。

(3)集中交流:首先請一名幼兒代表小組發言,說說本組發現的書包不同之處,再請小朋友補充自己的發現。

(4)引導幼兒歸納書包在形狀、結構、顏色、圖案等方面的不同點。

3、發現書包的共同特點。

(1)提問引發思考:你們的書包有這麼多不同的地方,有沒有相同的地方呢?

(2)分組討論:互相觀察、思考、議論,發現書包的共同特點。

4、收拾整理書包讓幼兒學習整理書包。

活動反思:

捕捉到了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小學生的書包,並以此爲出發點,讓學生了解小學生書包內的物品,從而爲小學生活做好準備。

本次活動環節,將每個問題設計更加嚴謹,先讓幼兒猜謎語導入活動的主題,進而引入:“小學生要背書包上學?書包裏應該裝些什麼呢?”從而自然過渡過第二個環節(對各種學習用品經驗交流分享),在兒歌的學習中緊扣活動內容的`問題,讓學生更有效地進行學習,避免了一問一答的單調提問。

活動動靜搭配,調動積極性與主動性:活動中,老師提供給每個學生相應的操作機會,從談話(表達對學習用品的認識)——與同伴分享自己所帶來的學習用品——學習兒歌——表演兒歌——畫書包,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能夠與兒歌進行完整全方位的接觸。

存在不足之處:

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朗誦兒歌時,能夠注重提醒學生對兒歌的情感處理,但是對於兒歌、詩歌類的朗誦方式還需提高,完整但過於平淡。

調整策略:

對於詩歌朗誦的情感處理,應在日後的每個語言教學中,首先給學生營造良好的語言氛圍,老師有了朗誦的激情,才能更好地帶動參與到活動中。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通過嘗試用手親自做事情,體驗做事的成功與自豪,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瞭解自己的手和爸爸媽媽以及其他成年人手的不同本領,知道手很能幹。

3.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4.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重、難點

1、重點:幼兒嘗試用手親自做事情,體驗做事的成功與自豪。

2、難點:在動手嘗試過程中,清楚的用語言表達出手部的觸覺及其他感覺。

活動準備

1.PPT課件(大人手的本領)。

2.神祕箱(不透明紙箱),裏面裝有各種不同觸感的物品,如:沙包、熱雞蛋、石頭、饅頭等。

3.自制場景:邋遢大王的家。(場景:桌子上面擺滿了零亂的學習用品,地上灑滿了玩具,鞋子亂丟,牀上的.被子沒疊,衣服散落一牀。)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導入:手指遊戲——小手小手變變變。教師示範幾種手型,幼兒通過想象,大膽做出各種手型。

二、基本部分

1.手摸神祕箱:幼兒將手伸進放滿東西的神祕箱,在眼睛不能看的情況下,只用手感覺物體的形狀、軟、硬、冷、熱等,從而判斷出是什麼物體。

(1)教師介紹規則。

(2)幼兒嘗試操作,說出物體名稱,並清楚的表達出摸着這個物體的手感等。

(3)每位幼兒依次操作。

小結:小朋友的小手真厲害,能摸出神祕箱裏這麼多東西。

2.創設情境,引出邋遢大王亂糟糟的家,請幼兒幫忙。

(1)教師創設情境,請幼兒說說看到邋遢大王的家後有什麼感覺?應該怎麼幫助他?

(2)請幼兒說哪裏需要整理,並動手去整理。(被子亂,玩具散在地上,文具擺放不整齊,鞋子亂扔,椅子沒有放在桌子底下)

(3)幼兒整理好後,再次說一說現在看着邋遢大王的家有什麼感覺。

(4)教師延伸至幼兒生活,在生活中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向邋遢大王學。

小結:小朋友的小手真能幹,能幫助邋遢大王把房間整理的這麼整齊。不過不能向他學習,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房間自己整理,學習用品也要自己收放整齊。

3.瞭解成年人手的不同本領。

(1)播放PPT,幼兒瞭解成人手的各種本領。

小結:以後小朋友要多多向大人學習,讓自己的小手變得更加靈巧。

三、結束部分

師:“小手小手變變變,變成小鳥,飛出去做遊戲嘍。”

教師帶領幼兒走出教室。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以“幼兒的手”爲切入點,在施教過程中,主要採用了音樂導入法、觀察發現法、遊戲鞏固法、感知操作法。活動開始,孩子們在輕鬆的音樂中,對手有感性認識,產生活動興趣。然後通過觀察,孩子們自己發現手上有什麼,有幾個手指,並進行手指和手的比較。手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並與孩子們共同搭建認識的平臺。

小百科:能幹,指有能力會做事。如:這些電工真能幹。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9

"地球"是本教案的主要話題,今天生育網編輯特意整理了

"保護地球"

這篇大班社會教案來分享"社會活動,教案,地球"等相關知識,希望能對幼兒園老師,家長有所幫助,謝謝。

活動目標:

1、使幼兒瞭解環境污染的危害及主要原因。

2、教育幼兒要從我做起,注意保護環境,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1、大圖片兩幅(美麗的家園圖和被污染的家園圖)2、小貓的信一封;空白的地球圖四張;勾畫筆人手一支。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1、小朋友,你們知道嗎,現在在我們周圍有一種非常可怕的病毒,是什麼?

2、小貓也不幸染上了"病毒",它被送進了醫院,正在接受治療。它給我們小朋友寄來了一封信。

二、教師念"小貓的`信"(附後),同時出示兩張大圖片。

三、討論:小貓的家園環境的變化1、小貓的家原來是怎麼樣的?(青青的山,藍藍的天,綠油油的草地,魚蝦肥又壯,空氣新鮮.......)。

2、後來又怎麼樣了?(天空灰濛濛,河水又髒又臭,還漂着油和死魚,河邊堆滿了垃圾,空氣也不新鮮了.......)。

3、小貓的家爲什麼會變成這樣呢?(工廠的污水排在河裏,空氣中的黑煙,機器產生....)。

4、環境的變化對小貓有什麼影響?(小貓睡不好覺,也吃不到新鮮魚,呼吸不到新鮮空氣,病毒滋長了)。

5、我們是喜歡怎樣的小貓家呢?爲什麼?

四、讓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環境展開討論,使幼兒知道環境污染會給人類和動植物帶來很大的災難,從而教育幼兒要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

1、環境的污染給小貓帶來了很大痛苦,在我們的生活中,你是喜歡怎樣的環境呢?爲什麼?你不喜歡怎樣的環境?爲什麼?

2、你還知道污染的環境會帶來哪些災難?

3、那麼,怎樣纔會有新鮮的空氣,美麗的風景,優美的環境呢?我們小朋友可以做些什麼?

(如:地上有果皮、紙屑時怎麼辦?在綠化帶上玩時,看見有人在搞破壞該怎麼辦?.....)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通過故事內容,理解"合作"的意義,知道生活中處處有合作。

2、在遊戲中積極參與協商、分工,提高與同伴合作的能力,體驗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已經聽過《南瓜湯》這個故事。

2、物質準備:故事《南瓜湯》圖片、視頻、紙杯、雪花片。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理解合作的意義

1、出示圖片1,引導幼兒回憶故事內容。

師:之前我們一起聽了《南瓜湯》的故事,你們還記得嗎?

2、出示圖片2,理解合作的含義。

師:松鼠、鴨子和貓這三個好朋友,他們都做了哪些事情呢?

:原來南瓜湯之所以好喝,是因爲這三個好朋友合作完成的。

3、觀看視頻,小動物是怎樣合作的。

:小動物們通過合作,齊心協力,就能夠戰勝強大的敵人。

4、聯繫生活,說說自己有過哪些合作經驗。

:有些事情,一個人做很難,幾個人或很多人一起合作就變得輕鬆了。

二、紙杯遊戲,實踐操作,初步體驗合作

要求:人手一個紙杯,六人一組合作將杯子壘成一個金字塔。

師:你覺得這個金字塔裏面哪個杯子是不需要的?

:這六個杯子就代表了合作團隊中的每一個人,在合作中每個人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三、故事延續,經驗梳理,合作中的出現矛盾怎麼辦

要點:合作中出現矛盾時,引導幼兒通過協商、分工提高合作能力。

1、出示圖片3,三個好朋友怎麼了?爲什麼爭吵?

2、說一說你有什麼好辦法能夠幫助他們解決矛盾。

:原來好朋友在合作中也會遇到矛盾,我們可以通過溝通,商量來解決。

四、搭建花園,經驗提升,體驗協商、分工合作的快樂

要求:請6個小朋友一組分工合作搭建花園。

1、出示建築圖紙,引導幼兒仔細觀察。

2、引導幼兒分工明確,在規定的時間完成任務。

3、每組請一位小朋友介紹他們是怎樣分工合作的。

:老師發現在剛纔的'合作中你們會商量、會分工,真不錯,給自己一點掌聲。

五、小朋友,你們發現了嗎?在我們平時生活中、遊戲中,有許多的事情是需要合作的,合作可以把本來複雜的事情變的簡單,合作也可以讓事情做的又快又好,只要大家同心協力,互相合作,什麼事都難不倒我們 ,合作力量大,你們說對嗎?好,那接下來我們一起回到班級裏看一看,說不定正好有一些事情正在等着我們合作完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