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7篇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3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7篇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1

一、活動背景:

小班幼兒喜歡遊戲,在玩中潛移默化地滲透活動內容,他們樂於參與,樂於嘗試。如果教師按照有關美術繪畫的要求,生硬地讓幼兒學習繪畫技能,就會使幼兒的繪畫作品失去其稚拙的情趣和獨特的魅力。針對小班幼兒的這些特點,我把孩子喜聞樂見的遊戲和內容整合成《花小豬》的活動。

本活動的設計把情感和技能緊密結合,在遊戲的環境中融入實物與顏色匹配的練習,以“找東西吃”爲線索,串聯成由“感受——體驗——參與表現”的藝術活動,以使幼兒自然、快樂、大膽地打扮“花小豬”,激發參與藝術活動的激情。

二、過程實錄:

(一)活動目標:

1、學習將實物與顏色匹配進行塗色,增進幼兒對色彩的興趣。

2、大膽作畫,發展幼兒豐富的想象力。

(二)活動準備:

蔬菜實物若干:番茄、黃瓜、土豆

花小豬手飾、音樂磁帶、彩色油畫棒、

小貓、小狗的畫紙人手一張

將地毯在室內鋪成一條彎曲的小路,放上蔬菜實物,實物旁邊放些彩色油畫棒(小石子)

(三)活動過程:

1、導入情景,激發興趣。

師:豬寶寶一家快快樂樂地生活在山上,有一天,豬媽媽對小豬說:“孩子們,你們長大了,要自己去找東西吃。”(師手上套豬的手飾)小豬說:“我去,我去!”小豬就

高高興興地上了路,到山下去找東西吃。(師幼隨音樂走上小路)

2、教師邊講述故事邊示範

(1)觀察實物,理解實物與顏色的匹配。

師:小豬走呀走呀,呀!小豬看見了什麼?(實物番茄)它高興極了,可是它又擔心起來了:哎呀,我可是壞記性,老是記不住事情,怎麼辦呢?它看到地上有許多無顏六色的小石子,馬上想到了一個好辦法:我用小石子來做個記號吧!它就用紅色的小石子在身上做了一個記號。(師示範用油畫棒塗色)

(2)繼續感受實物與顏色的關係。

師:小豬繼續往前走,它又看見了什麼呢?(實物黃瓜)

幼:黃瓜。

師:小豬這次選了什麼顏色的小石子來做記號呢?爲什麼?

幼A:綠顏色。

幼B:因爲黃瓜是綠顏色的,所以選了綠顏色的小石子。

(3) 師:小小豬走着走着,咦?它發現了什麼呀!(實物土豆)

幼:土豆。

師:我們一起來幫小小豬做記號吧!選什麼顏色的小石子呢?

(評析:讓幼兒一起做標記,起到了突出活動難點的作用,加深了對實物與顏色匹配的理解。)

師:小小豬一路上找到了許多好吃的東西,變成了一隻漂亮的小花豬,豬媽媽高興地連聲說:“你真聰明!真能幹!”

3、在遊戲情景中作畫。

(1) 師:小小豬的好朋友小小貓、小小狗它們也找到了許多好吃的東西,我們一起來幫助小小貓、小小狗做記號吧!(放音樂,幼兒按意願選擇畫紙)

(2) 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給予鼓勵。

(評析:有的孩子畫了許多顏色的圓圈,教師引導孩子欣賞,並讓孩子表達用意,孩子的想象力就得到了擴展。)

4、活動的拓展和結束。

(1)引導幼兒介紹、欣賞畫面。

師:你的小小貓(小小狗)找到了什麼東西?你給小小貓(小小狗)做了什麼記號?

(3) 分享食物。

師:小朋友幫助小小豬的朋友們找到了這麼多好吃的,小小豬也很高興,它請小朋友們一起去吃好東西,我們一起去吧!

(評析:孩子們在歡快的音樂聲中分享食物,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讓幼兒體驗了成功的喜悅。)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2

設計思路:

《雞寶寶的護蛋行動》這節活動是針對小班幼兒設計的,小班幼兒的手指不夠靈活、小肌肉羣不夠發達,動手能力比較弱。所以通過設計這次活動,鍛鍊幼兒手指靈活等能力的發展,而且讓孩子在快樂遊戲中掌握並認識橢圓形、直線(長、短)的區別。打破以往美術教學的模式,讓孩子在地上大膽的畫,大膽的撕,給幼兒充分的空間展示發揮自己,使幼兒能快樂參與並主動去認識學習,培養幼兒綜合能力的提高。

活動目標

1、讓孩子在快樂遊戲中掌握並認識橢圓形、直線(長、短)的區別。

2、給幼兒充分的空間展示發揮自己,使幼兒能快樂參與並主動去認識學習,培養幼兒綜合能力的提高。

教學重點、難點

1、認識橢圓形、直線(長、短)的區別,學會畫曲線和直線。

2、用撕紙的方法鍛鍊幼兒手指靈活等能力的發展。

活動準備

小雞頭飾(與幼兒人數相等)、大灰狼頭飾(1個)、小雞的“家”、雞蛋(1個)、彩色粉筆若干、黑板刷、各種顏色的彩紙。進場音樂、錄音機。

活動過程

1、幼兒隨音樂入場,找到一個位置坐好。

2、出示一個雞蛋,引起幼兒注意力。

(1)媽媽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禮物,是什麼呀?你喜歡吃雞蛋嗎?吃雞蛋有什麼好處?

(2)雞蛋是什麼形狀的?(幼兒觀察、討論)

(3)現在媽媽只有一個雞蛋,不夠送給小朋友們,怎麼辦呢?我們一起來畫很多很多雞蛋送給好朋友好不好?

3、 塗塗畫畫、撕撕。

(1)老師示範畫雞蛋,幼兒觀察後學畫雞蛋。

(2)大灰狼把雞蛋全都吃光了,怎麼辦呢?

(3)師幼一起先畫護欄(短的護欄),再畫雞蛋。

(4)大灰狼又把雞蛋都吃光了,爲什麼呀?我們該怎麼辦?

(5)加固護欄,再畫護欄(長的護欄)。

(6)我們除了能畫出雞蛋以外,還可以用什麼辦法變出雞蛋來呢?(出示各種彩紙,引導幼兒用彩紙撕出各種顏色的雞蛋)。

4、大灰狼又來了,可是它再也進不來了,大家歡呼!雞寶寶們回家休息啦。(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這節小班美術活動是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來設計的,小班幼兒的手指不夠靈活、小肌肉羣不夠發達,動手能力比較弱。所以通過設計這次活動,鍛鍊幼兒手指靈活等能力的發展,而且讓孩子在快樂遊戲中掌握並認識橢圓形、直線(長、短)的區別。。在活動中,幼兒的興趣很濃,首先是老師和幼兒都戴着頭飾,在設計的情景中孩子們一下子就進入了角色,在引入的時候老師就已經把孩子們的注意力都吸引了過來,整個過程以“護蛋行動”爲主線,通過有趣的遊戲情節激起幼兒的興趣,在遊戲中打破以往美術教學的模式,讓孩子在地上大膽的畫,大膽的撕,給幼兒充分的空間展示發揮自己,使幼兒能快樂參與並主動去認識學習,培養幼兒綜合能力的提高。

本節教學活動不足的地方就是老師對幼兒的不夠,應該在每一個幼兒作畫的過程中給予更多具體的。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會畫折線、波浪線以及螺旋波浪線等幾種曲線。

2.提高手的控制能力,進一步提高對繪畫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日常生活中帶領幼兒觀察過螃蟹、金魚、蜜蜂等小動物的活動,特別是爬、遊、飛時的動態。

2.幼兒每人一盒蠟筆、畫紙(畫有螃蟹、金魚和蜜蜂)。

3.電腦製成的動畫(螃蟹、金魚及蜜蜂的動態及留下的痕跡)配上兒歌。

活動過程:

1.用電腦、電視放 出動畫:“快樂的小動物”,引起幼兒繪畫的`興趣。

提問:“有哪些小動物來和我們做朋友的?”“它們是怎麼來的?”

2.“小蜜蜂,來跳舞。圓圈舞呀真—漂—亮!”

“小螃蟹,力氣大,東爬西爬找—朋—友!”

3.出示畫有小動物的畫紙,引導幼兒畫出多種曲線,教師巡迴指導。

4.欣賞作品、評價:

請幼兒說一說:哪個小動物最快樂,是一折一折的、一彎彎的或是一個圓圈一個圓圈的在跳舞。

延伸活動:

還可以引導幼兒觀察各種動物,如兔子、蛇等的動態,學習各種曲線的畫法。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常見的顏色,說出它們的名稱。

2、嘗試在“娃娃家”中運用繪畫材料進行遊戲,豐富遊戲內容。

3、積極的參與烤麪包,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4、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1、在黃、綠、藍、玫紅、白等水粉顏料內調入少許漿糊,盛在小罐裏,每個小罐內放一把小勺

2、用稍厚的白紙剪成兩片連在一起的“切片面包”

3、餐巾紙盒做成的“麪包烤箱”若干

4、各色彩紙若干,淡黃色油畫棒若干

活動過程:

一、分辨顏色名稱

聯繫自己生活經驗,想象各種常見的果醬顏色,如黃色爲色拉醬、綠色爲獼猴桃醬、白色爲奶油、藍色爲藍莓醬、玫紅色爲山楂醬、大紅色爲草莓醬、橙色爲橘子醬等

二、操作過程

1、將兩片“麪包”打開,“麪包”上塗抹果醬:任選一、兩種顏料,用小勺舀少許,四散地放在麪包上塗抹,,再加上少許白色後,把兩片面包合攏。

2、烤“麪包”:用黃色油畫棒在“麪包”外面隨意塗色,邊塗邊說“烤麪包,烤麪包,麪包烤得香噴噴”

3、夾“麪包”:將“麪包”打開會發現顏色已調和成美麗的淺色花紋,然後撕些彩紙想象成蔬菜、魚、肉夾進“麪包”內。

三、我做爸爸,我做媽媽,抱抱娃娃一起吃“麪包”

教學反思:

週三進行了第一次活動,由於人數較少,時間持續了15分鐘左右,雖然幼兒的參與度很高,興趣也很濃厚,但我還是發現了不少問題:

首先開始部分我還是太着急,急於過渡到下一部分講解環節,因此,幼兒沒有充分地圍繞各種顏色的果醬討論,每一種顏色的果醬也只講了一種水果醬的名稱,其實,完全可以放輕鬆一些,讓孩子多講一些果醬的名稱,擴散思維做得還不夠;問題與迴應的方式可以再多樣化一些,如:“是嗎?紅顏色果醬是不是隻有蘋果醬呢?”“綠色的果醬除了西瓜皮醬,還會是什麼醬呢?”“白色的是什麼醬呀?”……

其次在講解示範的環節中,我的思路還有些混亂,沒有將“塗抹果醬”的過程講清楚,結果造成幼兒操作時使用不當,“漿糊”要麼太多漏出來,要麼太少擠在角落裏;其實可以通過形象的兒歌進行講解:“舀上一點點,倒在麪包上,輕輕抹一抹,果醬到處有,合上小麪包,輕輕按一按,打開瞧一瞧,哇!顏色真好看。”

在示範講解時出現一個亮點,可以在後一次活動中加以借鑑,就是孩子生成的語言——“果醬不能塗很多,否則太甜了吃了要蛀牙的。”這樣就形象生動的解決了塗抹漿糊“量”上的指導問題。

用餐巾紙盒做成的“麪包烤箱”可以事先放在桌上,上面還可以粘貼一些“按鈕”“開關”等,更具真實性,可以讓孩子一邊操作一邊自由模仿“烤麪包”的動作,滿足想象。 提供的黃色蠟筆太硬,不適合小年齡孩子,在後一次活動中改換成油畫棒,可以減少操作難度,效果也好一些。等到幼兒塗抹得差不多了,再介紹“撕貼夾心”的方法,這樣,幼兒比較容易接受,比剛開始一股腦兒講完要好,更適合小班孩子邊做邊想的心理特點。

小百科:麪包也寫作麪包,一種用五穀(一般是麥類)磨粉製作並加熱而製成的食品。以小麥粉爲主要原料,以酵母、雞蛋、油脂、糖、鹽等爲輔料,加水調製成麪糰,經過分割、成形、醒發、焙烤、冷卻等過程加工而成的焙烤食品。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畫不同方向的曲線,及繪畫技巧。

2、能積極作畫、大膽想象,並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

3、感受色彩的美麗,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教學用具:塑料玩具蛇、彈簧小兔等玩具;各種曲線條。

2、繪畫材料:油畫棒人手一盒,白紙人手一張。

活動重點:體驗油畫棒的繪畫技巧。

活動難點:學習畫不同方向的曲線。

活動過程:

1.魔術"變變變"導入,激發幼兒的興趣。

⑴出示魔術箱,講述魔術箱可神奇了,它能變出好多東西,小朋友猜一猜能變什麼呢?

⑵請小朋友閉上眼睛,跟老師一起說:變變變,看老師變出什麼了(小花蛇),我們和小花蛇打個招呼吧:"小花蛇好", 小朋友好⑶你們知道小花蛇是怎麼跳舞的呢?

幼:扭來扭去跳的。

師:它跳舞的時候身體是怎麼動的?(鼓勵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示。)師:原來它在跳扭扭舞呢!我們也來學一學!(用身體模仿)⑷師:小花蛇是怎麼跳扭扭舞的?它一會兒怎麼樣扭,一會兒又怎麼樣扭?我們用小手也來橫着豎着扭扭看。我們的小手指也來跳一跳。 (老師明確的提出了要求:從手臂的模仿--手指的模仿,從橫着扭動--豎着扭動,使幼兒從不同方向感受了不同的曲線,加深了他們對曲線的認識,爲進入下一個環節作了很好的鋪墊。)2.曲線。

(1)小朋友跳得真好看,聽!(老師做傾聽狀)誰在講話,原來是這裏的油畫棒,它們也想跳扭扭舞!我們歡迎油畫棒給大家跳一個!(拍手歡迎)(2)教師拿起綠色的油畫棒在紙上畫豎曲線,一邊畫一邊說:"我來豎着扭一扭"。

師:綠油畫棒也來跳扭扭舞了,它是怎樣跳的?

幼:豎着跳扭扭舞的。

師:它豎着跳的扭扭舞像什麼?

幼:像高山、像小草等 。(幼兒邊回答)師拿起藍色的油畫棒(3) 在紙上畫橫曲線,一邊畫一邊說:"我來橫着扭一扭"。

師:什麼顏色的油畫棒來跳舞了?

幼:藍色的。

師:它是怎麼跳扭扭舞的?

幼:橫着跳扭扭舞的。

師:它橫着跳的扭扭舞像什麼?

幼:像藍天,像水等。 (幼兒回答)3.展思維:在生活中,你們還見過哪些曲線?(彈簧小兔、綵帶……)4.出要求,幼兒繪畫,教師巡視。

(1)師:這些油畫棒跳得真漂亮,後面還有許多油畫棒也想來跳一跳了,我們請它們也來跳吧。

(2)看!這裏有白紙,有油畫棒。等會兒,你想請哪個油畫棒跳舞就拿着紙去找它,讓它在你的紙上跳,好嗎?跳的時候想一想,它是怎麼跳的?它跳的扭扭舞像什麼?

(3)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5.示幼兒作品,交流點評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6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小娃娃泥塑

有益的學習經驗:

運用揉、捏、接、插的技能,製作不同動態的人。

 準備:

泥塑材料及火柴棍。

 活動與指導:

1、請幼兒看老師用塑泥和火柴棍製作各種動態的小朋友,引起幼兒製作的興趣。

2、請幼兒用塑泥和火柴棍試試看,看看誰能做出可愛的小娃娃。指導中要求幼兒分泥時注意頭和身體的比例。用火柴棍當四肢,可以選用各種色彩不同的泥進行製作。

3、將幼兒作品展示出來。

 建議:

爲兒童安全,可將火柴棍事先用水泡過,把火柴頭的藥物洗掉再用。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樂意製作笑臉餅乾,體驗手工製作的樂趣。

2.在生活中,願意將食物與大家分享,感受其中的樂趣。

3.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活動準備

1.發好的麪糰,葡萄乾、花生、藍莓幹、腰果等乾果。

2.烤箱,做好的笑臉餅乾一塊,磨具,保鮮膜等。

3.PPT課件。

4.請有烘焙經驗的2-3名家長來幼兒園。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1)跟隨錄像《智慧樹》裏的《餅乾歌》邊唱邊跳。

“餅乾餅乾圓圓,我最喜歡吃餅乾。”

“餅乾餅乾甜甜,我會自己做餅乾。”

“揉一揉,團一團,啪——啪——啪——”

“餅乾餅乾,圓又圓,”

“餅乾餅乾圓圓,放進熱熱的烤箱。”

“餅乾餅乾甜甜,滴答滴答轉轉轉。”

“搓一搓,捏一捏,啪——啪——啪——”

“餅乾餅乾,扁又扁,扁又扁。”

小朋友你們好!歡迎大家來到“寶貝廚房”。你們喜歡吃餅乾嗎?你們吃過一些什麼形狀的餅乾呢?

(2)出示做好的笑臉餅乾一塊,請幼兒欣賞並向幼兒介紹。

2.製作笑臉餅乾。

(1)播放PPT,請有烘焙經驗的家長向幼兒介紹餅乾的製作方法、步驟及注意事項。

教師在家長的幫助下進行示範:先把麪糰“揉一揉,團一團”,團成麪糰形,然後把麪糰放在鋪有保鮮膜的桌子上“壓一壓”,壓得扁扁的。取一個喜歡的模具在麪糰上按壓,取出對應形狀的麪糰然後選擇自己喜歡的乾果在麪糰上拼擺出眼睛、鼻子、嘴巴等,這樣一塊笑臉餅乾就做好了。

(2)教師幫助幼兒把做好的笑臉餅乾整齊地擺到烤盤裏,請家長幫助小朋友進行烤制。

(3)讓幼兒想一想笑臉餅乾除了有圓形,還可以有什麼形狀?引導幼兒繼續製作不同形狀的笑臉餅乾。

3.總結分享。

(1)餅乾欣賞,教師引導幼兒欣賞自己及小夥伴們製作的餅乾,說一說它是什麼樣子的,怎麼做出來的?

(2)分享時刻:教師引導幼兒一起品嚐餅乾,將自己製作的餅乾分給好朋友、老師們等,體驗分享、成功的樂趣。

(3)幼兒在教師的幫助下嘗試收拾活動材料及衛生。

4.活動延伸。

讓幼兒回家繼續與爸爸媽媽一起製作笑臉餅乾,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要多笑一笑,做一個愛笑的好孩子。

教學反思:

作爲教師要善於發現幼兒的不同特點,給予每一位幼兒以激勵性的評價,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東西,給予積極的肯定,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到手工活動的樂趣,從而增強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