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必備】幼兒園優秀教案範文合集六篇

【必備】幼兒園優秀教案範文合集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7W 次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優秀教案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必備】幼兒園優秀教案範文合集六篇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瞭解棉花製品及其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2.觀察棉花,瞭解棉花的特徵。

3.教幼兒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態度。

4.樂意大膽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大家。

活動準備:

1.收集各種棉花製品,創設棉織品商店,棉桃。

2.棉花生長各階段圖片,農民在棉田勞動的場景錄象。

活動過程:

一、導入:欣賞童謠《棉花》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首好聽的童謠,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好了,這首童謠的名字叫什麼啊?"(棉花)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過棉花嗎?(看過)

師:今天老師就帶領我們小朋友走進棉花的世界。

二、認識棉花。

1.觀察棉桃。

(1)認識棉桃師:"看,這是什麼,我請一個小朋友上來摸一摸。"

師:"看一看,摸一摸,有什麼感覺?"

師:"哦,外面硬硬的殼,裏面是白白的,這個呀就是棉桃,棉花寶寶就在棉桃裏面。"

(2)將棉花捻成線師:"老師要把棉花寶寶拿出來,小朋友再來看一看這個棉花,我請小朋友來摸一摸,看看什麼感覺?"

師:"小朋友說棉花白白的,軟軟的,真舒服,裏面還有硬硬的黑黑的小小的籽。"

師:"老師告訴你們,棉花寶寶還會變魔術呢,看,慢慢的,她變成了一條棉線。"(老師邊演示邊說)"真神奇,我請小朋友來試一試。"

小結:棉花白白的,軟軟的,它裏面的纖維很長,所以我們能把它捻成長長的棉線,棉花裏面還有硬硬的黑黑的小小的棉籽。

2.觀察整株棉花。

師:"認識了棉花,那老師問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棉花生長在什麼地方嗎?"

師:"哦,那我們來看看是不是呢?"(出示棉花圖片)

師:"棉花長在一種小小的植物上,這種植物叫棉株。棉株像棵小樹,莖杆上長着小枝,小枝上長葉,先結棉鈴,後開花,花謝後結棉桃,棉桃成熟裂開,吐出一朵朵雪白的棉花。"(配以圖片講解)

三、瞭解棉花的用途。

(1)棉花有什麼作用師:"你知道棉花有什麼作用嗎?和小夥伴討論一下。"總結:棉花全身都是寶!棉絮軋掉棉籽後就變得又輕又軟,可以做棉衣、棉被,還可以紡紗織布。棉籽可榨油,棉籽餅可做飼料和肥料。棉花杆可以造紙、當燃料,棉花根可以做藥。看來棉花對於我們的日常生活真的很重要。"

(2)請小朋友說說我們的生活中哪些東西也是棉花做的?

四、瞭解農民伯伯是怎麼種棉花的,知道農民伯伯很能幹,體驗農民伯伯勞動的辛苦。

師:"棉花的作用這麼大,你知道棉花是誰種出來的嗎?"(農民伯伯)師:"種棉花也是需要技術的,那麼聰明的農民伯伯是怎麼種棉花的呢?我們接下來就看一段關於種棉花的故事。"總結:

"春天的時候,農民伯伯把棉籽種在地裏,當長出小棉株後,就要不斷的鬆土、施肥、除蟲。小棉株長大後,還要整枝,去掉多餘的枝葉,使棉桃結的又大又多。到了秋天,纔可以收穫。農民伯伯種棉花可真不容易!"

活動結束: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新朋友棉花寶寶,回去後小朋友們找一找家裏還有什麼東西也是棉花寶寶變成的。

教學反思:

小小班的幼兒注意力時間短,精細動作有待發展,思維以直覺行動爲主,意志力,自控力差。針對他們的這些特點,我認爲美術活動重在調動他們的興趣,讓他們喜歡參與,願意大膽嘗試。現在正是隆冬時節今年冬天已下過兩場大雪了,幼兒們喜歡雪,願意親近雪,對白白的雪花充滿了嚮往,對雪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因此我選擇“下雪了”這一題材。小小班的幼兒小手肌肉還不發達,正確握筆對於他們太難,於是我選擇了用棉籤點畫來發展幼兒的手眼協調,小手肌肉,爲他們今後握筆打好基礎。養成幼兒良好的作畫習慣是小小班美術活動的重中之重,在活動中我也有意去提醒幼兒。

在活動中爲了調動幼兒興趣,喚起幼兒對雪的認知和情感我播放了一段《下雪了》視頻,放完後從孩子對雪有說不完的話可看出它起到了作用,孩子們講述着上次下雪誰帶着他玩雪,怎麼玩雪……一時導致我要說的話沒辦法往下說。

孩子們知道雪的顏色,雪是冰冰的,但問到“飄到手心的雪花怎麼不見了?”難住了幼兒,我告訴他們:“原來冰冰的雪花遇到暖暖的手會化成水。”幼兒們對雪的認知得到了發展。爲他們下次玩雪有了一個探索的方向,美術活動與科學活動有了滲透。

在進行示範時我放慢了速度、語速,幼兒們看到了,聽到了,請上來的兩位幼兒都做到了“蘸一蘸、刮一刮、點點點”,也出現了一點小狀況,我及時進行了指導。幼兒們的作畫過程中我也不斷的指導、引導,並引導幼兒說一說:“你的雪花飄到了哪兒?”以發展幼兒的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在發現幼兒棉籤上的棉花散開、變大不利於點雪花後,我及時給予更換,幫助、支持他們的探索活動正常進行。

小朋友在作畫的過程中有的告訴我:“看,我的雪花飄到房子裏了。”有的說:“看,我的雪花飄到門口了。”……當別人都交了畫離開後,王姝凡還一個人認真的在點畫雪花,我說:“交了吧,還想畫呢?”他說:“嗯,還想畫呢!”從幼兒的表現中和作品中可看出目標是基本達成了,活動效果還是不錯的。

不足之處:

1、《下雪了》視頻播放時間有點長,導入應簡短有效。

2、範畫太小,根據小小班幼兒年齡特點應該大一點。

3、本想在作畫前提醒幼兒挽起袖子,注意乾淨整潔,卻沒說。

4、在有一名幼兒完成作畫後,沒有給他交代任務,忽略了他。應該讓他在給地面點畫上厚厚的雪,或坐在作品前欣賞,給他點任務。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認識靜電現象,知道摩擦起電的原理。

2、激發好奇心和科學探索的慾望。

二、活動準備

彩色紙屑若干;梳子每幼兒一把;塑料玩具每幼兒一件;氣球若干;塑料繩若干;輕快音樂一段;蝴蝶指偶;場地:彩色的草地。

三、活動過程

1、邀請小朋友做理髮店遊戲,發給每個娃娃一把塑料梳子。全體幼兒有感情的表演歌曲理髮店,理髮店正式開業了。

2、小洋娃娃要求理髮,請一名幼兒和老師一起給小洋娃娃理髮。引導小朋友發現:頭髮飛(飄、立)起來了;教師給一個小朋友理髮,引導小朋友發現:頭髮飛起來了。幼兒遊戲,給自己梳頭,給同伴理髮,看看能發現什麼。教師適當指導、提示、鼓勵。

幼一:你們快來看,我幫緣緣梳頭,她的頭髮變成這個樣子了。

幼二:我也是,我也是,怎麼會跟着梳子,不好梳。

幼三:頭髮吸在梳子上,這個梳子不好。我家裏的不是這樣的。

角色遊戲理髮店一向是小朋友感興趣的,所以用這個遊戲引出,幼兒在玩的過程中自己去發現問題,自己去解決問題,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3、教師示範用塑料盒、塑料玩具摩擦後粘住彩色紙條。並獎勵每個小理髮師一件塑料玩具,到草地上去玩。

4、草地上,幼兒用塑料玩具、梳子在衣服上搓一搓,然後靠近地上的彩色紙屑,鼓勵孩子大膽說出自己的發現。幼兒在活動室中五六個小朋友一起,使勁在衣服上、頭髮上來回摩擦,去吸地上的彩色紙屑,並熱烈地討論着,張錦元好勝心強,一邊吸一邊對同伴說:我肯定吸的比你們多,不信你們看。結果一比,人家的還要多,他就拼命在身上擦,再去吸了比。許中奇邊吸邊自言自語地說:真奇怪,怎麼會吸得住呢?又不是磁鐵。

5、蝴蝶飛到草地上(出示指偶),跟着輕快的音樂,與小朋友翩翩起舞。啓發孩子思考:爲什麼會出現剛纔的現象?教師解釋這一現象:梳子在頭髮上摩擦、玩具在衣服上摩擦產生了靜電,所以,頭髮會立起來、紙屑會粘上來。啓發孩子思考,鼓勵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觀察、發現靜電現象。孩子們在操作的過程中發現了問題,產生了強烈的探索和求知慾望,特別是許中奇小朋友好象一下明白了爲什麼不是磁鐵但是也能吸物體這個道理。摩擦產生靜電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中有了初步的概念。

6、氣球娃娃來看你。師:有客人來看小朋友了,是氣球娃娃,我們歡迎!將氣球在毛衣上摩擦一陣以後,靠近幼兒的臉頰,幼兒的頭髮就會被吸引,氣球可能會粘在幼兒臉上,教師就說:氣球娃娃喜歡你,它親親你呢;將兩個氣球用線捆住,然後將氣球分別在毛衣上摩擦,再將兩個氣球提在手裏,氣球會分開來,就象兩個氣球之間生氣了一樣,氣球還會貼到手上懸着。和孩子一起分析、總結:這也是靜電現象。

7、好玩的章魚(蒲公英、菊、裙子)。教師和孩子每人拿一打結的塑料繩,用手捏緊抹幾下(或在衣服上搓幾下),放開繩子,請幼兒觀察塑料繩四面散開的現象,象章魚一樣。讓孩子試試能不能粘到衣服或牆上。請幼兒帶着章魚到室外去玩,看看章魚能不能粘到別的地方。活動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結束。活動反思通過這次活動小朋友們認識了靜電現象,初步感知了摩擦起電的原理。但是孩子們在探索中發現了一個問題:只要將塑料玩具在衣服或頭髮上磨擦或用手不停地與塑料物品磨擦,就能將紙屑吸起來,課間活動時,他們興致不減,拿起手中的玩具在身上摩擦,然後去吸紙,他們認爲任何東西磨擦後都能將紙吸起來。對此,我沒有急於否定,而是在活動區中投放了一些鐵質小棒、不鏽鋼蓋子、積木、玻璃杯等材料,讓孩子們通過實驗操作,自己去發現問題。

當孩子們發現不是所有東西磨擦後都有吸力時,我又及時向孩子們講解了有關靜電的知識,解開了孩子們心中的疑團。接着,我又投放了不同大小、質地的紙屑,如縐紙、蠟光紙、硬紙板、塑料紙等,並設置問題:你能通過磨擦將這些紙吸起來嗎?引導幼兒進一步感知靜電現象與物體質地的關係。由此可見,在科學教育活動中,我們提供各種觀察、操作、實驗的機會,引導幼兒注意身邊的科學現象,支持、鼓勵幼兒多觀察、多發現、多質疑,爲幼兒獨立進行科學探究打下基礎。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正確感知3以內的數量,並按點卡匹配相應的實物。

2、能用簡單的語言表達活動的過程和結果,體驗活動的快樂。

3、使幼兒懂得歌曲的詼諧幽默之處。

4、藉助圖譜、動作、遊戲情景理解記憶歌詞並學唱歌曲。

活動準備:

1、音樂《鈴兒響叮噹》

2、紅色和綠色蘋果,蘋果券,上面印有不同數量的圓點。

3、小橋,小水溝,紅綠籃子各2個。

活動過程:

(一)提問導入教師:今天老師接到一個電話,蘋果園裏的老婆婆說昨晚颳了大風,蘋果樹上的蘋果都被大風颳下來了,請我們幫忙撿蘋果,你願意幫幫老婆婆嗎?

教師:我們出發吧,瞧,前面有一座小橋,我們過小橋時候要小心哦。這裏還有一條小水溝呢,我們一起跨過去。

(二)撿蘋果,正確感知3以內的數量。

1、走進“果園”,幼兒分散撿蘋果,老師參與幼兒活動。

教師:蘋果園到了,瞧,蘋果掉了一地,我們把蘋果一個一個撿起來夾在衣服上,好嗎?

教師:哈哈,你們都變成了蘋果樹啦!我們一起來唱《蘋果》歌吧!

2、感知蘋果的數量。

教師:你的樹上結了幾個蘋果?

教師:誰的樹上也是3個蘋果的請上來,我們一起來數一數。

教師:請樹上結了2個蘋果的小朋友站起來給大家看一看。

教師:請你去找一找還有誰的樹上也是1個蘋果的。

(三)送蘋果,按顏色特徵分類。

教師:現在蘋果寶寶該回家啦,我們把蘋果送回去吧!看,那裏有什麼顏色的籃子?

教師:紅蘋果寶寶應該送到什麼顏色的籃子裏去?綠蘋果呢?

教師:送蘋果寶寶回家的時候要說一句好聽的話,紅蘋果我送你回紅顏色的家,綠蘋果我送你回綠顏色的家。誰先來試一試?

教師:我們來檢查一下小朋友送得對不對?

(四)送禮物,按點卡匹配相應的實物。

教師:老婆婆說,小朋友幫他撿回了這麼多蘋果,她要謝謝小朋友,這是她送給小朋友的蘋果券,券上面有幾個點,你就可以拿幾個蘋果。拿完後請小朋友說說你的蘋果券上有幾個點,拿了幾個蘋果。

教師:你的蘋果券上有幾個點?

教師:小朋友都拿到蘋果了,嘗一嘗蘋果的味道怎麼樣。

(五)結束活動教師:今天小朋友幫老婆婆做了這麼多事情,開心嗎?我們也累了,和老婆婆再見,我們回家休息休息吧。(幼兒隨音樂原路返回。)活動延伸:

數學區:在區域活動中練習顏色分類、按數取物等活動。

活動反思

數學來源與現實,存在於現實,並且應用與現實,數學過程應該是幫助幼兒把現實問題轉化爲數學問題的.過程。教育活動的內容選擇應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使幼兒知道環境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懂得保護環境要從自身做起。

2、發現生活中一些資源能再利用,知道要節約資源,避免浪費。

3、培養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環境與材料:

1、廢舊物品(紙盒、蛋殼、易拉罐等)製作的工藝品、玩具、用具。

2、教學掛圖《環保棋》。

一次備課:

1、瞭解生活中資源再利用的情況出示用廢舊物品製作的工藝品、玩具等,引導幼兒觀察、思考。

提問:這些東西是用什麼做的?還能用這些材料製作成什麼。

2、引導幼兒討論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麼處理廢舊物品?

你知道節約資源有哪些好辦法?如:看到水龍頭流水時趕緊關上,不浪費水;不亂扔垃圾;請媽媽買菜使用菜籃而不用塑料袋等。

3、玩《環保棋》

引導幼兒觀看畫冊《環保棋》,說說哪些行爲是正確的,哪些行爲是錯誤的。

幼兒兩人一組玩《環保棋》。

活動玩法:

幼兒擲色子,按照所擲數字和要求向前走,先到者爲勝。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體驗味覺,增加味覺經驗。

2.品嚐酸、甜、苦、辣、鹹的不同味道。

3.學習相關漢字。

4.理解故事內容,記清主要情節,初步學習人物的簡單對話。

5.通過傾聽教師對圖書書面語言的朗讀,提升依據畫面展開想象並用較豐富的語彙進行表述的能力。

二、活動準備

1.故事《酸、甜、苦、辣、鹹》以及表示酸、甜、苦、辣的表情圖。

2.將檸檬水、糖水、苦瓜汁、薑茶以及鹽水的水杯佈置在五個區域,每種口味的水旁邊各放一盤切成小塊的饅頭,插上牙籤。

3.酸、甜、苦、辣、鹹漢字卡若干

三、活動過程

1.教師講述《酸、甜、苦、辣、鹹》的故事,學習相關漢字。

2.邀請幼兒當大廚,試着找一找酸、甜、苦、辣、鹹5個朋友在哪裏

(1)幼兒各自選擇一個水杯用牙籤取一塊小饅頭,蘸一蘸水杯中的水,嚐嚐是什麼味道。

(2)說說你剛纔嚐到了什麼味道?並指出相應的漢字。

3.出示表情圖,請自願的幼兒根據自己品嚐味道時的感受把漢字與相對應的表情連線。

四、延伸活動

製作特殊味道的面:在五個碗內各放入燙好的麪條,然後分別在碗內各放一勺鹽、糖、芥末粉和檸檬汁,另一碗保持原味,拌好後讓幼兒品嚐。

故事:酸甜苦辣鹹

酸酸、甜甜、苦苦、辣辣、鹹鹹是5個好朋友。他們感情好極了,白天一起玩耍,晚上一起睡覺,形影不離。他們最喜歡玩捉迷藏的遊戲有時候躲在大樹上,有時候躲在石頭後面,玩得不亦樂乎。有一天,酸酸突發奇想:“嗯,太無聊了,辣辣老是躲在大樹上,鹹鹹老是喜歡躲在石頭後面,一下子就找到了,太沒意思啦!我們改個玩法吧!”

苦苦最怕動腦筋了,他苦着一張臉說:“這種事情別找我。”甜甜開心的笑着說:“我有個好主意,我們找嘰哩呱啦來,然後施展我們的隱身術,讓他找不着我們。”大家一聽都說:“嗯,好主意。”嘰哩呱啦來了,他趴在牆上數着:“一、二、三,躲好了嗎?”“好了!”聲音模糊的傳來。

嘰哩呱啦找找大樹上,找找石頭後,一個也沒有,最後他發現地上有5盆水,“哦,隱身術!這招騙得了別人,可騙不了我!”於是他嚐嚐每盆水的味道,說:“這是酸酸,這是甜甜,這是苦苦,這是辣辣,這是鹹鹹,太好了,我一下子就抓到你們了!”

活動反思

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特別是口語發展的重要時期。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應爲幼兒創設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並能得到積極迴應。幼兒的語言學習應在生活情境和閱讀活動中引導幼兒自然而然地產生對文字的興趣。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習表現山坡上的小樹林。

2、在欣賞中感知樹林中樹的不同形態及表現手法。

3、願意大膽嘗試,體驗創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寫生過實物的樹,樹林作品圖片多幅。

2、欣賞圖片多幅。

3、幼兒作業紙、護衣人手一份。

4、各色水粉顏料,大、小號的水粉筆,洗筆筒、抹布若干。

【活動過程】

1、欣賞風景照片。

(1)欣賞不同樹冠的大樹。

師: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一些樹的照片,一起來看看,它們的樹冠是什麼樣的呢?像什麼?

(2)欣賞山坡上的樹的圖片。

①師:這幅照片上有什麼?(山坡、樹林)

②師:山坡上有很多樹,這些樹看起來有哪些不一樣的呢?爲什麼不是每棵樹都看得很清楚呢?

(3)探索小樹林的表現方法。

師:如果請你來畫上坡上的一片小樹林,你的山坡是什麼樣子的呢?你會怎麼表現許多棵樹?離我們近一些的樹,你會怎麼表現?離得遠一些的樹,你又會怎麼表現呢?

2、欣賞之前幼兒的寫生作品:樹林。

師:老師還帶來了幾幅小朋友畫的山坡上的樹林,看看他們是怎樣表現小樹林的。

3、幼兒創作,教師指導。

4、集體欣賞、評價。

師:你喜歡哪幅畫?爲什麼?

【活動建議】

☆活動廷伸:在欣賞四季樹林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嘗試用水粉表現樹林的四季特徵。

☆區角活動

①語言區:認識木、林、森,知道它們的含義,並嘗試區分。

②美術區:收集秋天各種不同形狀的大樹落葉,根據葉子的形狀進行拼貼活動。

☆環境創設:佈置春夏秋冬四季的樹林圖片,供幼兒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