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教案《太陽和月亮》(精選8篇)

幼兒園教案《太陽和月亮》(精選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2W 次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教案《太陽和月亮》(精選8篇),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教案《太陽和月亮》(精選8篇)

幼兒園教案《太陽和月亮》 篇1

目標:

1.感受詩歌所營造的藝術氛圍。

2.體驗“熱鬧”與“安靜”對比形成的意境,學習有表情地朗誦詩歌。

準備:

兩段不同風格的音樂,兩幅不同意境的背景圖,與詩歌內容相關的小圖片。

過程:

1.遊戲:爲太陽公公、月亮阿姨找朋友

(1)每個人都有好朋友,小雞和小鴨是好朋友,小花和小草是好朋友,太陽公公和月亮阿姨也想找好朋友。太陽公公說:“我喜歡熱鬧。”月亮阿姨說:“我喜歡安靜。”誰是它們的好朋友呢?請小朋友幫忙找一找。

(2)提供橙色背景紙和黑色背景紙,分別彈奏兩段不同風格(歡快跳躍、舒緩輕柔)的音樂,教師隨音樂提示幼兒“太陽公公出來了”“月亮阿姨出來了”,鼓勵幼兒把小圖片(與兒歌內容有關的玩耍中的小動物、睡夢中的小景物等)送到不同的背景紙上。

(3)師幼一起觀察兩組圖片,說說太陽公公(月亮阿姨)的好朋友是誰,爲什麼說它們是太陽公公(月亮阿姨)的好朋友。(引導幼兒說出:太陽公公出來了,天亮了,小動物們都醒過來了,都到外面來玩了;月亮阿姨出來了,天黑了,小花小草都睡着了。)

2.利用圖示學習詩歌

(1)這些小圖片中藏着一首好聽的詩歌,請小朋友們仔細聽詩歌裏說到了誰,把他們從小圖片中找出來,按順序排排隊。(教師用兩種不同的音色、語調示範朗誦:太陽出來了,小兔醒來了,小狗醒來了,白天真熱鬧。月亮出來了,小花睡着了,小草睡着了,夜晚靜悄悄。)

(2)教師隨鋼琴伴奏朗誦詩歌,請幼兒跟着朗誦,並檢查小圖片是否排對,除去多餘的小圖片。

(3)提問:爲什麼說白天真熱鬧?(太陽出來了,小動物們都醒來了,大家在一起玩,白天真熱鬧。)夜晚是怎樣的?(月亮出來了,小花小草都睡着了,到處都很安靜,夜晚靜悄悄。)

(4)我們一起念念這首好聽的詩歌。

(5)有幾張小圖片藏起來了,你們還能把這首詩歌念出來嗎?

3.學習創編詩歌

(1)(出示兩幅不同的小圖片)你們能把它們編進詩歌裏嗎?(請幼兒排列兩幅小圖片,然後根據圖示念一念。)

(2)請幼兒找找躲起來的其他小圖片(與前面不同的圖片),排一排,念一念。

(3)幼兒一起念一念新編的兒歌,教師鋼琴伴奏。

4.遊戲:和太陽公公、月亮阿姨一起玩

(1)你們願意和太陽公公、月亮阿姨一起玩嗎?請你們聽仔細:誰出來了?你們可以怎樣玩?

(2)交替播放兩段不同風格的音樂,鼓勵幼兒聽音樂做動作,最後隨表示“太陽出來“的音樂到外面玩。

幼兒園教案《太陽和月亮》 篇2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及其描繪的畫面,感受白天的熱鬧和的夜晚寧靜,嘗試用合適的音調朗誦兒歌。

2.體驗聽音樂遊戲的快樂。

3.在初步掌握兒歌結構的基礎上,嘗試替換兒歌中的部分內容進行仿編兒歌。

活動準備:

1.兩段不同風格的音樂

2.兩幅不同意境的背景圖

3.與兒歌內容相關的小圖片

活動過程:

一、出示白天、黑夜的背景圖,導入活動。

師:“今天,老師爲小朋友準備了兩幅漂亮的圖片,小朋友看,這是什麼時候?這又是什麼時候?

幼:白天、夜晚

師:“白天太陽出來了,夜晚月亮出來了。“

二、出示不同動態的動物卡片,讓幼兒根據對白天和夜晚的已有經驗,匹配相應的動物卡片。

師:“小朋友看,小動物們也來了,大家拍手歡迎,小朋友這些小動物在幹什麼?(有的在睡覺,有的不睡覺)你想把它送到哪一幅圖片上呢?

請一位幼兒上來送,並問問爲什麼要這樣送?(白天小動物們玩遊戲,晚上要睡覺。)

三、利用圖片內容,學習兒歌

1.欣賞兒歌一遍

師:“小動物們白天遊戲,晚上睡覺還能編成一首好聽的兒歌呢!想聽嗎?”

提問:兒歌名字叫什麼?

太陽出來了,小動物們在幹什麼?(引導並學習幼兒兒歌中的話小狗汪汪叫、小兔蹦蹦跳、小鳥渣渣叫)

“白天是怎麼樣的?”(學習“熱鬧”)

“月亮出來了,小動物們又在幹什麼?“

幼:小狗睡着了,小兔睡着了,小鳥睡着了。

“小動物們都睡着了,一點兒聲音也沒有,到處怎麼樣?”

(學習“靜悄悄”)

2.幼兒看這圖示念兒歌一遍

師:“這次我們看着圖片一起來念一下。”(表揚念得好的幼兒)

3.引導幼兒用合適的音調和動作朗誦兒歌

師:“小朋友想想太陽出來了,小動物們醒來了都在跳呀、叫呀,我們可以用什麼聲音來念?

幼:高興、響亮

師:“好的,我們就用響亮的聲音來念唸吧!”

(幼兒唸白天部分的兒歌)

師:“月亮出來了小動物們睡着了,這時,我們用什麼聲音來念呢?

幼:輕輕的、慢慢的

師:“好的,那我們也來試試吧!

(幼兒用輕輕地、慢慢地聲音念黑夜部分的兒歌。)

四、彈奏不同風格的音樂,讓幼兒對比“熱鬧”與“寧靜”,鼓勵幼兒聽音樂做動作。

1.欣賞兩段音樂

師:“老師還爲小朋友準備了兩段好聽的音樂呢?想不想聽?(想)那好,你們一定要聽聽哪一段是音樂是太陽出來了,哪一段音樂是月亮出來了?

幼:第一段太陽出來了,第二段月亮出來了

師:“我們跟着音樂來表演一下兒歌裏的小動物吧。劉老師想扮演兒歌裏的小狗,我聽到歡快的音樂會汪汪叫、聽到寧靜的音樂會怎樣呢?

幼:睡覺

師:“小朋友想扮演兒歌裏的誰呢?想想看,想好了嗎?想好了,我們就跟着音樂表演兒歌裏的小動物吧!”

五、學習創編詩歌

師:“小狗、小兔、小鳥白天出來唱呀、跳呀做遊戲,晚上要睡覺,還有哪些小動物也是這樣的呢?(幼兒回答一個動物,老師用簡筆畫的方式畫出來)

師:“我們把你們想到的小動物一起編進兒歌裏去吧!”(教師帶領幼兒看着簡筆畫朗誦一遍仿編的兒歌)

師:“下次我們還可以把更多的小動物編到兒歌裏面去呢!”

六、結束部分

師:現在是什麼時候,白天還是晚上?(白天)那我們也到外面去做做遊戲吧?

活動反思:

《太陽和月亮》是一首淺顯、易懂的兒歌,比較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在這次的教學活動中,我爲幼兒營造了一個自由、寬鬆的學習氛圍,以白天、黑夜兩種不同意境的背景圖同時出現來形成強烈的對比而導入活動,迅速引起幼兒的注意,並激發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在學習兒歌的過程中,我採取了集體、個別朗誦、自主選擇角色和配樂朗誦等形式,讓幼兒在歡快愉悅的氣氛下,主動地學習兒歌、表演兒歌,使這次的語言活動成爲了一個非常有生命力的活動。同時,在幫助幼兒學習用不同的音調朗誦兒歌時,我採取了朗誦和音樂相結合的方法,引導幼兒在歡快和緩慢地音樂聲中自主地調節,控制朗誦的語調、語速,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兒歌所表達的兩種意境。

當然,在執教的過程中如果我能更好地把握教學的節奏,使各個環節銜接得更緊湊一點,那樣將會有更多的時間留給孩子,發揮想象力進行創編,相信孩子的思維會更活躍,他們的表達能力和創造力會有進更進一步的提高。

幼兒園教案《太陽和月亮》 篇3

活動名稱:

詩歌——太陽和月亮

設計意圖:

《太陽和月亮》是主題“白天和黑夜”中的一個素材點,根據小班幼兒直覺行動思維的年齡特點,根據幼兒的生活經驗,我將原有的詩歌進行了改編,將詩歌中的植物全部改爲了動物。

小班孩子喜歡琅琅上口的,於是,我試圖通過讓幼兒對的欣賞和簡單的創編,在滿足孩子喜歡有節奏的語言的同時,讓孩子體會文學作品的情趣。

教案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區分白天和黑夜。

2、在初步掌握詩歌結構的基礎上,啓發幼兒根據已有的經驗進行創編。

教案准備:

太陽、月亮、小鳥、小兔、小朋友圖片

教案過程:

一、導入,引起興趣:

1、今天,老師請來了兩位客人,看看是誰呀?(太陽和月亮)

2、太陽是什麼時候出來的?月亮是什麼時候出來的呢?

3、過渡:太陽和月亮帶來了一首好聽的詩歌,名字就叫《太陽和月亮》,想聽嗎?仔細聽聽,詩歌裏有誰/

二、感知理解,學習詩歌

(一)第一次欣賞:(不出示任何教具)

1、你聽到詩歌裏有誰呀?

過渡:聽聽詩歌裏還有誰?他們怎麼樣了

(二)第二次欣賞:(邊出示教具邊朗誦)

幼兒園教案《太陽和月亮》 篇4

活動目標:

1、向幼兒介紹太空有許多星球,他們都是朋友,如:太陽、月亮是地球的好友。

2、激發幼兒探索宇宙奧祕的願望。

3、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於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4、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地球儀一個,手電筒一隻,放大鏡一面,黑色紙片一張。

2、宇宙圖片一張。

重點難點:

1、讓幼兒知道太陽和月亮是地球的好朋友。

2、知道地球、太陽、月亮之間運轉的形式:月亮圍繞地球轉,地球圍繞太陽轉,它們一直都不離開。

活動流程:

出示宇宙圖介紹介紹延伸

引起興趣-->太陽-->月亮-->活動

活動過程:

一、出示宇宙圖,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問:

1、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在神祕的太空中有什麼?(幼兒這樣回答)[教師出示宇宙圖]

2、在太空中有那麼多的星球,他們之中誰是地球的好朋友呢?爲什麼?

小結:月亮離地球最近,一直圍繞着地球轉,地球又圍繞着太陽轉,它們一直都不離開。

二、介紹太陽

1、實驗一:晝夜之分

師問:

1、地球圍繞太陽轉一圈,你知道要多長時間?(一年)

2、你知道爲什麼會有白天和黑夜之分?(教師運用地球儀和手電筒進行實驗操作)

小結:地球在圍繞太陽轉動是,自己也在自轉,地球轉向太陽的一面是白天,背向太陽的一面是黑夜。

2、實驗二:利用太陽光使紙燃燒,介紹同樣的作用。

師問:

1、太陽是一個燃燒的巨大火球,溫暖的陽光能使地契上的動物、植物得以生存,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利用太陽光做那些事情嗎?(太陽竈;太陽船;太陽能電池可用於手錶、計算機內;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還可用來發電……)

2、我們現在就一起來做一個實驗,瞧瞧太陽光的威力吧!(在太陽光下利用放大鏡演示紙片燃燒)

三、介紹月亮

師問:月亮也是地球的好朋友,它圍繞着地球不停地轉,晚上,我們可以看到皎潔的月亮,那麼月亮他本身回發光嗎?

(月亮本身不會發光,它像一面鏡子一樣反射太陽的光。)

四、延伸活動

師:在廣闊的宇宙中還有許多星球,你能說出它們的名字嗎?(金星、水星、木星……)它們隱藏着許多我們不知道的祕密,等待着我們小朋友長大了去探索。

教學反思:

這節課是觀察和實驗相結合的一堂課。通過觀察一些精彩的太陽圖片來討論認識太陽,這些圖片都來源於互聯網,正是利用了豐富的網絡資源才讓這一目標得以實現。由此可以看出信息科技爲教學帶來了很大幫助,可是它也不是唯一的教學手段,自然教學中的實驗它是無法取代的。只有將信息科技與實驗很好的整合在一起,才能讓課堂教學更生動、更有趣。

幼兒園教案《太陽和月亮》 篇5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詩歌內容,嘗試有感情地誦讀

2、引導幼兒感受詩歌中“靜悄悄”與“熱鬧”的氛圍,體驗詩歌帶來的不同意境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詩歌內容,可以理解和感受“熱鬧”與“靜悄悄”難點:讓幼兒嘗試用不同的語氣來朗誦

活動準備

1、兩段不同風格的音樂《森林狂想曲》《搖籃曲》

2、圖片若干(太陽、月亮、小花、小鳥、小兔)

活動過程

(一)《白天夜晚》遊戲開場:

師:白天太陽出來了,小朋友們可以自由活動,但是當晚上月亮出來了,小朋友們就要安安靜靜的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小耳朵仔細聽...

(二)談話導入,引起興趣

1、師:今天有兩位客人來到我們班裏,你們仔細看一看是誰啊?(出示太陽和月亮的圖片)我們和它們打個招呼吧,小朋友們可真有禮貌

提問:什麼時候可以看見太陽?(白天)月亮什麼時候出來?(晚上)

(三)完整欣賞詩歌

1、幼兒欣賞詩歌

師:今天,太陽公公和月亮婆婆還帶來了一首好聽的兒歌,你們仔細聽,名字叫《太陽和月亮》(教師有感情朗讀播放音樂)

2、教師提問,引出兒歌內容

師:這首兒歌好聽嗎?名字誰還記得?(教師點名回答)你們在兒歌裏都聽到了誰啊?(小花,小鳥,小兔)太陽出來了,誰醒來了?(小花,小鳥,小兔出示白天圖片,讓幼兒用完整的話說)月亮出來了,夜晚靜悄悄的,在剛纔的兒歌裏誰睡着了?(小花,小鳥,小兔出示夜晚圖片)

(四)幼兒和教師一起朗誦

師:現在小朋友們一起根據圖譜完整的說一遍

師:剛剛太陽出來的時候和月亮出來的時候,念兒歌的聲音有什麼不一樣?(大,小)因爲白天,小朋友們都來幼兒園玩遊戲很熱鬧所以聲音可以大一些.....晚上要睡覺了,所以要靜悄悄的,聲音要輕輕的,我們現在用熱鬧和靜悄悄的聲音看着圖譜再來說一遍兒歌。(鞏固幼兒對詩歌的理解與記憶)

(五)讓幼兒表演詩歌

師:現在我們站起來一起加上優美的動作看着圖譜說一遍吧,小朋友準備好了嗎?(師幼共同完整地用動作來表演、朗誦詩歌)

(六)活動延伸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一看現在窗戶外面是太陽升起來了還是月亮升起來了呢?太陽升起來啦,我們一起出去看看還有誰醒來了!

活動總結

1.重點突出,孩子們可以理解“熱鬧”與“靜悄悄”的不同氛圍

2.小班的孩子們都很機靈,在課前沒有任何鋪墊的情況下,活動中也可以掌握兒歌重難點

3.提前熟悉孩子們,所以孩子們可以熟悉老師並根據活動內容玩的很開心

4.孩子如果可以理解兒歌內容,可以讓孩子們嘗試創編,在今後的教學中要鍛鍊觀察孩子的理解能力,根據掌握能力加大或減小難度

5.教師示範第一遍如若幼兒沒有回答上來,可以再重複一遍,加深印象

幼兒園教案《太陽和月亮》 篇6

提圖片有講究

在遊戲“找朋友”環節中,教師提供了過多的與詩歌內容無關的圖片,容易分散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對色彩鮮豔、形態可愛的動物形象產生興趣,從而無法體驗“熱鬧”與“安靜”的意境,對小班教案《太陽和月亮》的更多建議。由此,我認爲這個環節提供的圖片應與兒歌內容完全匹配,爲第二個環節利用圖片理解兒歌打好基礎。

在“創編詩歌”這一環節,教師可提供較多的詩歌內容以外的圖片,讓每個幼兒選出自己喜歡的圖片,排一排、說一說,感受創編的樂趣。

讓幼兒親身感受

在第一環節第二部分中,教師提供橙色背景紙和黑色背景紙,隨音樂提示幼兒“太陽公公出來了”“月亮阿姨出來了”,鼓勵幼兒將小圖片送到不同的背景紙上。在這裏,教師的提示剝奪了幼兒的感受和體驗,幼兒無需傾聽音樂,只要根據教師的提示,將圖片貼到相應的背景紙上即可。所以,我覺得教師應充分挖掘、利用“兩段不同風格的音樂”的價值,引導幼兒親身感受,並自主選擇匹配對象,在這一過程中完整地感受詩歌的意境。

關於活動準備

可以將詩歌內容製作成有背景音樂的動態的課件,這樣更能吸引幼兒,更能幫助幼兒輕鬆表達,幼教之友《對小班教案《太陽和月亮》的更多建議》。課件中一個畫面可分成左右兩部分,左邊爲橙色,呈現白天太陽下小動物活動的場景;右邊爲黑色,上有月亮以及小花、小草睡覺的場景。播放白天“熱鬧”的場景時配以歡快明朗的音樂,播放夜晚“靜悄悄”的場景時配以搖籃曲風格的音樂。

原方案中讓兩種顏色的背景紙和兩段不同風格的音樂同時出現。看似給了幼兒多種感官的刺激,實則會使他們無所適從。小班幼兒對顏色的辨別以及對音樂風格的判斷能力還比較弱,所以多方面的刺激並不能幫助幼兒很好地理解詩歌。建議將背景以及音樂隱藏於課件中,讓幼兒在傾聽、欣賞中感受詩歌中“熱鬧”與“安靜”的不同。

簡潔與準確

我覺得有些活動太複雜反而達不到很好的效果。如活動開始環節,教師設計了一大段引導語,這就不符合小班幼兒注意力不易集中的特點。另外將原詩句“太陽出來了。小狗醒來了”演變成“小狗是太陽的好朋友”,有點牽強,不太合適。不如直接抽出“太陽”“小狗”的圖片.並提問:“誰出來了?誰醒來了……”這樣直奔主題,既簡潔明瞭,又能讓幼兒充分表達。

在活動前半部分,教師一直強調“太陽公公出來了”“月亮阿姨出來了”,而詩句是“太陽出來了”“月亮出來了”。由於小班幼兒容易混淆,所以教師應儘量用詩歌裏的詞語和句式來表達,以給幼兒正確的第一印象。

注重體驗

原方案雖利用遊戲、音樂、圖示來表現作品的熱鬧與安靜,但各環節之間缺少連貫性與遞進性。幼兒基本都處於靜態的感受中,沒有自身動態的參與和體驗,所以對該作品的理解只停留在內容上,不可能產生意境體驗上的共鳴。我覺得教師可創設簡單場景,把用圖片做遊戲環節和跟隨音樂進行動作表現的環節結合起來,利用多種手段讓幼兒充分感受詩歌中熱鬧和安靜對比所產生的意境美。

幼兒園教案《太陽和月亮》 篇7

活動目標:

⒈感受詩歌內容,學習說“……醒來了”“……睡着了”

⒉區分兩段音樂不同的性質,體驗詩歌所表現的“熱鬧”和“靜悄悄”

3.願意跟隨音樂做相應的動作,大膽表現自己

活動重點:

引導幼兒學習詩歌《太陽和月亮》,並完整朗誦詩歌

活動難點:

引導幼兒感知白天熱鬧的氛圍以及夜晚靜悄悄的氛圍,能區分白天和夜晚不同性質的.音樂

活動準備;

1.PPT課件2.音樂:《搖啊搖》、《森林狂想曲》

活動過程:

一、導入:出示太陽的圖片(播放第一張PPT)

師:今天呀,我們班不僅來了客人老師,還來了小客人呢,是誰呀?(太陽公公)我們跟太陽公公打個招呼吧!

師:寶貝們,你們知道太陽出來的時候是白天還是夜晚嗎?(播放第二張PPT)是的呀!是白天!白天啊,太陽出來了,小朋友們醒來了,很開心,那還有誰也會醒來呢?誰來說說看?(幼兒自由回答)除了...還有誰會醒來呢?

二、幼兒整體理解並學習詩歌內容

(一)理解並學習詩歌第一段內容

1.繼續播放第二張PPT,出示小花、小鳥、小兔的圖片

師:哇!是誰醒來啦?(小花)是的,小花醒來了(教師做小花的動作)小鳥也醒來了(教師做小鳥的動作)小兔醒來了!(教師做小兔的動作)——多請幾位幼兒起來回答。

師:是的呀!太陽出來了,小花醒來了,小鳥醒來了,小兔醒來了,白天真熱鬧!

(1)請個別幼兒起來說一說,師:誰也可以跟我一樣來用好聽的話說一說的?——幼兒可以全部回答出來的時候

(2)還有誰也醒來啦?教師用手指着沒有被說到的圖片,引導幼兒說一說。——幼兒沒有全部說出來的時候。

2.播放第三張PPT(課件)引到幼兒集體念一念

師:我們一起來把這些好聽的話說給太陽公公聽!好嗎?教師邊做動作邊帶領幼兒唸詩歌(師幼共同唸詩歌)(兩遍以上)連接話:我發現xx聲音真好聽,我們也來學她,用好聽的聲音再來說一說。(或者:如果可以更大聲、用更好聽的聲音來說出來,那就更棒了!我們一起來試試看吧!)

(二)理解並學習詩歌第二段內容

師:你們好厲害呀!看到你們這麼厲害啊。還有一個小客人也忍不住要出來和我們玩遊戲啦!哇!是誰呀?播放第四張PPT(月亮)哎!月亮出來是什麼時候呀?(夜晚)那夜晚你們會做什麼事情呢?(睡覺)是的呀!夜晚要睡覺,你們看!月亮出來了,誰睡着了呀?(播放第五張PPT)

(1)師:誰會用好聽的話也來說一說的呢?(引導幼兒看着圖片學說xx睡着了)誰還想來試試看?請個別幼兒起來說一說“xx睡着了”

(2)師:真的諾!月亮出來了,小花睡着了,小鳥睡着了,小兔睡着了,夜晚靜悄悄。

師:誰也可以這樣連起來說說看的?請個別幼兒連起來念一念

(3)師:我們一起來念給月亮姐姐聽吧!(師幼共同唸詩歌第二段)連接話:如果可以用更大聲,更好聽的聲音來念一念,月亮姐姐肯定會更加高興的!我們一起來試試看吧!(播放錄音以及PPT)

(三)完整欣賞並朗誦詩歌

(1)放錄音,幼兒完整欣賞詩歌

師:你們都好棒呀!能把這些好聽的話都說出來了呢!時老師啊,也很厲害的!我把剛剛說那些好聽的話編成了一首好聽的詩歌呢!,我們一起來聽聽看!如果你已經會了呢,你也可以跟着時老師一起輕輕地說一說。(播放第六張PPT,播放錄音)

(2)引導幼兒與教師一起完整朗誦詩歌

師:我聽到已經有寶寶可以跟着時老師一起輕輕地念出來了,那現在我們用最好聽的聲音來念出來吧!

(3)再次完整朗誦詩歌

師:這首詩歌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呢!叫《太陽和月亮》,我們一起說說看!現在,我們再加上漂亮的動作來跟着時老師一起念一唸吧!要加上名字哦!(師幼共同看PPT朗誦詩歌)

三、感受音樂的性質,體驗白天的熱鬧和黑夜的靜悄悄。(播放第八、第九張PPT)

(一)播放歡快的音樂,引導幼兒感受白天熱鬧

師:兩位小客人來的時候還給我們帶來了好聽的音樂呢!聽聽看,你覺得這是誰帶來的音樂?(太陽)是的呀!太陽公公帶來的音樂聽上去真快樂呀!那聽到這麼快樂的音樂你想做什麼事情呢?(唱歌跳舞)那我們一起來把!(師幼共同跟着音樂跳跳,動動)

(二)播放優美的音樂,引導幼兒感受夜晚靜悄悄

師:聽!什麼聲音呀?這是誰帶來的音樂呀?(是月亮婆婆帶來的)真的呀!月亮婆婆帶來的音樂真優美,就像搖籃曲,聽着就想睡覺。那我們就聽着這優美的音樂美美的睡一覺吧!

四、結束

師:好啦!寶貝們醒來啦!你們有沒有做個美夢呀!

幼兒回答:

1.(有)那下次時老師再帶更好聽的音樂來給我們寶寶聽,好嗎?

2.(沒有)沒有關係,等會午睡的時候時老師再放給你們聽,肯定可以做個美美的夢的,好嗎?

幼兒園教案《太陽和月亮》 篇8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畫面內容,體驗詩歌所展示的“白天真熱鬧,夜晚靜悄悄”。

2.幼兒學習短句“XX醒來了,XX睡着了。”

3.要求幼兒在理解的基礎上,嘗試依照詩歌的結構,根據個人的經驗,想象伭出新的詩句。

4.通過閱讀小圖、上下圖的對比觀察,瞭解故事的情節,通過一組圖片排序,瞭解故事情節的發生和發展,培養細緻觀察和較完整表述能力。

5.藉助圖文並茂,以圖爲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興趣。

活動準備

1.夜晚的場景佈置,貼絨圖片:太陽、小鳥、小樹、小朋友、月亮、小草、小花等。

2.各種動物、植物頭飾若干。

3.熱鬧的音樂和安靜的音樂。

4.錄音詩歌用詩歌的配樂。

活動過程

1.導入部分

(1)把幼兒帶入一種創設好的情景中,幼兒安靜地“睡覺”。

(2)出示一個太陽向小朋友問好,老師問:“天亮了,看看誰出來了?”

2.基本部分

(1)詩歌的學習

A逐一出示白天的事物,問:“太陽出來了,誰醒來了?還有誰醒來了?”(先出示一隻小鳥,幼兒學說:“太陽出來了,小鳥醒來了。”在出示前讓幼兒發揮一下想象力,再出示確定內容。)

B老師朗讀第一段詩歌,幼兒跟念

(2)出示夜晚的圖片

A提問:“月亮出來了,誰睡着了?還有誰睡着了?”(這裏採用個別回答與集體回答的方法,提醒幼兒說完整話。在這裏,圖片一下出現,讓幼兒立刻講述。)

B“月亮出來了,XX睡着了。”問:“月亮出來了,還有誰會睡着?”

C欣賞一遍整體詩歌的配樂朗誦。

D幼兒跟着配樂朗誦。

(3)遊戲仿編詩歌《太陽與月亮》(分組活動)請兩名幼兒分別扮演太陽與月亮,其他幼兒各自戴上頭飾與太陽、月亮做遊戲。

A放一段熱鬧的音樂,太陽出來,幼兒說:“太陽出來,XX醒來了。”

B放一段寧靜的音樂,月亮出來,幼兒說:“月亮出來,XX睡着了。”(每個幼兒都參與,第個幼兒都要說出自己所戴頭飾的名字,把它編入詩歌中去。)

3.結束部分

(1)教師小結“夜晚靜悄悄,白天真熱鬧。”“它們都睡着了,請小朋友輕輕地放下它們,我們離開這兒。”

(2)幼兒自然離開,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教學過程中,幼兒積極配合,認真嘗試,在自主練習裏獲取了經驗,又在集體練習裏感受到了快樂和喜悅,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教學目標也得到了圓滿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