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教案彙編(4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彙編(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8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大班教案彙編(4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初步懂得要讓身體長得好,必須吸收全面的營養。

2、知道吃早餐的重要性,養成不挑食的飲食習慣。

3、知道人體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

4、瞭解吃飯對身體健康的影響,能按時吃飯,不挑食。

5、初步瞭解健康的小常識。

活動準備

1、各種早餐食物圖片。

2、圖片三幅:怎樣吃最有營養。

活動過程

1、今天你們都吃早餐了嗎?吃的什麼呢?

2、觀察圖片,說說三個小朋友家裏吃的.早餐

(1)小明家:牛奶、雞蛋、包子。

(2)小紅家:兩個雞蛋。

(3)小方家:稀飯、餅乾。

3、比一比,誰家的早餐吃得合理。

(1)早餐要吃得有營養還要能吃飽,看看誰家做到了?

(2)小紅家早餐還缺什麼?什麼東西可以少一點?

(3)小方家早餐還還缺什麼?

(4)早餐最好怎樣搭配?

教師小結:早餐使我們一天中最重要的,爲了讓我們更健康,我們要吃合理的、健康的早餐。

4、瞭解早餐的重要性

(1)爲什麼要吃早餐?(早餐的營養能保證幼兒一上午有充足的能量和良好的精神狀態投入活動)

(2)不吃早餐會怎麼樣?

教師小結:每天要按時起牀,如果上小學了,要吃完早點後才上學,不吃早點就上學容易得胃病,影響身體健康。

延伸活動

1、將合理的早餐圖片貼到後面展角上,供小朋友們觀看。

2、讓兒童回去後和爸爸媽媽一起研究出合理的健康的早餐,並做到每天吃完健康的早餐再上學。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第一部分: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給我們提供了四幅不按順序排列的圖片,內容分別是(依次出示圖片)“小老鼠看到別人坐船、在船上吃西瓜皮、坐在西瓜船上、發現半塊西瓜皮”,這四幅圖片讓幼兒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任意排列並創造性地講述,然後續編故事結尾。通過“排”、“講”、“編”發展孩子的觀察、理解、想象、推理、判斷及語言表達能力。本課內容生動、活潑、有趣,告訴孩子一個做事情前要考慮好後果,注意安全的道理。

排圖講述是一種創造性的講述。在小、中班及大班前期已經多次進行過描述性講述和主題性講述等語言活動的學習,根據省編教材的安排,中班下學期也已經進行過排圖講述訓練,內容是《西瓜船》,到大班,幼兒已經有了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因此,在此基礎上運用孩子前期的思維發展基礎和生活經驗,在大班進行排圖講述活動,是對幼兒各方面素質發展的鞏固和深化,無論從孩子的情感、態度、能力的培養,還是在智力發展、知識建構方面都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

(二)活動目標

根據孩子已有的能力實際、知識水平和《綱要》及教材要求,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目標:培養幼兒主動參與集體活動,激發幼兒大膽想象、表達的興趣,以及積極與同伴交流合作的品質。教育孩子做事情前要考慮好結果,注意安全。

2、能力目標:通過學習,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初步的判斷、推理及語言表達能力。

3、知識目標:鼓勵幼兒能按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排列圖片,並完整、連貫地講述,能根據情節發展創造性地續編故事結尾。

(三)活動重點

孩子對排圖講述較爲陌生,根據《綱要》要求和孩子的認知實際,我確定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幼兒按自己理解和想象的事件發展順序,排列並講述圖片內容。

老師要引導孩子理解一個完整的故事要有時間、地點、人物、發展變化等要素,以此方法來解決重點,既不限制孩子,也教給孩子編故事的方法,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知識基礎。

(四)活動難點

由於大班孩子的抽象思維能力處於低級發展階段,同時在續編故事結尾時又沒有直觀形象支持,因此需要孩子發揮已有的生活知識經驗和想象、創造能力來完成,所以我確定本課難點是引導幼兒創造性地續編故事結尾。

第二部分:教法、學法

(一)教法:

爲了有效地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我採用“觀察分析、討論交流”、“環境創設”的教學方法。

排列圖片順序必須在觀察的基礎上,透徹地理解圖片的內容,經過自己的分析判斷來完成,所以我採用“觀察分析法”;講述的過程是幼兒創造性地運用語言,發展語言表達能力的過程,需要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老師、同伴間的積極交流,充分解放幼兒的大腦和嘴巴,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積極地應答、評價,所以我採用“討論交流法”和 “環境創設法”; 排圖講述是在幼兒直觀形象思維的基礎上進行的,而續編故事結尾則要靠幼兒的抽象思維能力來完成,所以師生間、幼兒間的相互啓發、相互補充、相互交流是完成這個創造過程的關鍵,所以續編故事結尾也需要“討論交流”的方法來完成。

對於活動中生成的課程,老師要提取精華,對有教育價值的抓住時機,進行教育。

(二)學法:

《大綱》裏說:“語言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所以幼兒語言的發展在於使每一個幼兒都有“說”的機會,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能吸引幼兒在體驗的過程中主動建構知識體系,所以採用了“小組討論法”、“興趣導學法”,讓幼兒在學習過程中“全體活動——全面活動——全程活動——主動活動”,提高學習能力。

活動準備是:大圖片四幅、每人一套小圖片、拼圖板、實物投影儀、手絹小老鼠等。

之所以選擇圖片教具,是因爲圖片可以根據教學需要靈活地進行排列。

第三部分:

教學過程

師生的雙邊活動堅持“以幼兒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原則,注重幼兒學習知識的“過程化、經驗化及主動性建構”,通過孩子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來解決問題。老師做到講得“少”一點,“引” 得巧一點,讓孩子學得“精”一點,“活”一點,領悟得“深”一點,“透”一點。

根據本課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設計了以下教學程序:

第一環節:

利用互動遊戲《捉老鼠》導入新課,激發興趣(2分鐘)

導入部分是這樣設計的':

1、創設環境,作好準備:課前先在教室地上藏好幾隻手絹小老鼠,將四張大圖片分別放在教室的四張桌子上。

2、進行遊戲,激發興趣:活動一開始,出示手絹老鼠說:“這是什麼?小老鼠怎麼跑了?”然後和幼兒一起尋找,“這裏一隻,這裏一隻,還有一隻跑到哪裏去了呢?快坐下,到你的桌子上找一找。”小朋友自由選擇,分成4組,坐下觀察各自桌上的大圖片。

設計此環節的依據在於:由遊戲導入新課,能激發學習興趣,有效地吸引幼兒,引起孩子的有意注意,並且巧妙而迅速地將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觀察圖片中去。

第二環節:

觀察分析、討論交流,啓發幼兒在理解的基礎上自主排圖並講述(18分鐘)

步驟一(8分鐘):

觀察分析,理解各自桌上的圖片內容老師的過渡語是:“仔細看一看自己桌上的圖片,互相講一講,圖片上有什麼?小老鼠是在什麼地方?什麼時間?在幹什麼?”

先進行小組觀察、討論交流:引導幼兒在小組內互相商量、交流,共同講述圖片內容。

再進行個體與集體間的交流:每組派一名代表給大家講一講本組圖片的內容。各組代表講時,老師把四幅圖片任意貼在黑板上。

最後是師生交流活動:老師進一步引導幼兒理解圖片內容:“小老鼠看別人划船心裏也想劃,用了一個什麼詞?” “哪一幅最能表現小老鼠貪吃?”在引導觀察“坐在西瓜船裏”那幅圖片時,提問 “小老鼠會覺得怎樣?你從哪裏看出來的?”“他會說些什麼?”等等,引導細緻入微地觀察小老鼠的表情、嘴巴、鬍子、手勢等,並積極地描述,最後,將小老鼠的情緒、表情、動作、語言等特徵統合起來,大膽模仿說:“哈哈,我真開心!”“我真愉快!”等等,在孩子感到疲勞時,再一次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習興趣,體驗到小老鼠愉快的情感,滿足了孩子好動、好模仿的天性。

設計此步驟的目的是:

1、充分觀察、理解圖片內容,爲下面的排圖講述奠定了基礎。

2、培養幼兒認真傾聽的習慣和交流合作的品質。

3、豐富詞彙:羨慕、神氣

4、點燃了幼兒進一步思維的火花,使幼兒在最近發展區內“跳一跳、夠得着”,充分體現老師是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角色作用。

步驟二(8分鐘):

討論交流,自主排圖,進行講述每位幼兒一套圖片,引導他們觀察與思考圖片內容並講述,這是幼兒自我建構知識的過程。這一部分是本課的重點,要引導孩子明確:圖片排列的精妙之處就在於它的順序不是唯一的,不同的順序有不同的情節發展,意味着一個不同的故事,要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把每一幅圖片都試試作爲第一幅來排,看看有幾種排法。通過教材進一步分析,我發現多種排法,如:

一種排法是:小老鼠看見別人划船很羨慕——發現西瓜皮——坐上西瓜船——啃西瓜皮。

另一種排法是:小老鼠先看見西瓜皮——高興地坐在西瓜船上——啃破西瓜皮,瓜皮船沉入水中——被划船的人救起送到岸上後,小老鼠跟他們說:“再見”。

再一種排法是:小老鼠坐在西瓜船上很開心——啃瓜皮船沉入水中——被划船的人救起送到岸上,說再見——又發現半個西瓜皮。

還有一種排法是:小老鼠啃破瓜皮船,瓜皮船沉入水中——跟救他的人說再見——又找到半個西瓜皮——高興地坐在瓜皮船上。等等。

老師的過渡語是:“把這四幅圖片排列起來,就是講了一個《貪吃的小老鼠》的故事,請小朋友看一看你桌上的小圖片,排一排,看誰的排法和大家不一樣,編故事時要注意說清楚故事裏有誰、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發生了什麼事情,有什麼變化等,然後編一個好聽的故事,講給你小組的小朋友聽。”

在小組討論交流的過程中,老師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排列圖片,排出不同的順序,講出情節不同的故事,並講給小組的小朋友聽。儘可能讓幼兒各抒己見,互相交流。教師要注意個別差異,注意啓發引導個別幼兒理解、講述,做到心中有數,宏觀調控。

教師在觀察、傾聽孩子講述的基礎上,選擇不同排列方式的、有進步的、表達能力強的幼兒在全體面前講述,組織個體與集體的交流,起到借鑑、共享的作用。

教師在傾聽孩子講述的基礎上,選擇孩子沒有想到的一種情節發展順序講給幼兒聽,從而巧妙而科學有效地提供範例講述,以便開闊孩子的思路,同時起到榜樣、示範作用。

設計此步驟的目的是:

1、這樣的設計改變了傳統的機械灌輸的教學方法,讓孩子主動探索、合作交流,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了孩子,體現了正確的幼兒觀、知識觀。也改變了以往那種一個範例講到底的傳統示範方法,科學的範例提供真正起到了啓迪幼兒思維的作用。

2、讓幼兒透徹地理解了教材內容,學會思考、學會分析、學會學習。

3、幼兒在玩圖片、說圖片的過程中,感到生動、活潑、有趣,有利於激發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形成良好的情感體驗,解決本課重點的同時讓孩子掌握了學習的正確方法。

第三環節:

啓發幼兒大膽想象,創造性地續編故事結尾,並完整、連貫地講述故事。(10分鐘)

要使幼兒明確:不同的排列方式,有不同的結尾;每一種排列方式也可以編成多種有趣的結尾。要讓幼兒大膽想象,合作交流,將思維拓展開來,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編出合理的故事情節。

老師的過渡語是:“我們講了這麼多有趣的故事,小老鼠後來怎麼樣了?又發生了什麼事情?請小朋友想一想,然後講給你小組的小朋友聽。”

在小組討論交流的過程中, 首先提出問題,但不急於讓幼兒回答,而是留給孩子充分思考的時間,讓他們在小組內相互討論、相互啓發、相互補充,將零散的生活經驗、思維靈感系統化。在幼兒合作研究的同時,老師參與到孩子中,支持、鼓勵孩子的各種想法,瞭解他們的個體差異,引導沉默的孩子說話,鼓勵人人動口,參與討論,運用啓發性的語言引導他們動腦筋、用老師教給的方法,去編出不同的故事結尾,如:“由於小老鼠貪吃將會發生什麼事情?小鳥、小魚、小朋友是怎麼做的?”等。對幼兒創編的不同結尾類型作到心中有數。

再組織個體與集體交流: 請編出不同類型的、有代表性的幼兒向全體幼兒展示講述,大家借鑑、分享創造成果。

在師生交流過程中,引導幼兒思考:“小老鼠爲什麼會掉進河裏?”“你想對小老鼠說些什麼?” 體會“貪吃”的意思,教育孩子做事情前要考慮好後果,不能像小老鼠那樣,要注意安全。

設計此環節的目的是:

1、在生生、師生間充分的互動中,通過互相交流和啓發性語言的運用,引導幼兒續編多種多樣的故事結尾,解決本課難點。

2、爲每一個幼兒提供討論交流,相互學習的機會。全面完成本課教育目標。

第四環節:創設環境,延伸活動

1、把圖片放在語言活動區內,以備幼兒繼續觀察、講述。

2、準備畫紙、畫筆,讓幼兒將續編的故事結尾畫下來,和原來的四幅圖片裝訂成冊,進行完整講述。

設計此環節的目的是:

1、是爲了繼續擴展本課的外延,因爲下課不是學習的結束,而是進一步探索的開始。

2、創設發展語言的環境,讓每一個幼兒有充分的觀察、講述的時間和機會。

3、用各種形式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

四、教學特色

1、從情感態度、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等多角度體現了《綱要》的精神。

2、注意將老師的“教”轉爲孩子的“學”,將培養孩子的能力貫穿活動始末。

3、課上課下相結合,充分利用集體教學和語言環境創設兩種形式,最大限度地爲每一個幼兒創造理解和表達的時間和機會。

4、讓孩子學會研究性學習,爲終身教育奠定基礎。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時間與孩子們的一日生活息息相關,孩子們又將進入小學,此時對鐘錶的認識非常重要。所以我選擇了這個活動。關於認識鐘錶方面,這是我們第一次活動,因此我將知識性目標定位在初步瞭解鐘錶表面結構,認識時針和分針。認識整點和半點。情感態度的目標定位在喜歡參與遊戲,願意互幫互助,團隊合作。在活動過程中,遊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同時又最符合孩子們學習的方式,因此我創設了5個遊戲來貫穿整節活動,猜謎遊戲、它們缺了什麼?幾點了?撥撥樂、老狼老狼幾點了?

活動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最直觀、有趣、簡單的幫助孩子們梳理已有經驗同時生成新的經驗。在活動的最後,爲了讓孩子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複習同時將所學遷移到生活中,我給孩子們留一個小任務。根據自己的作息時間製作時間表。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鐘錶表面的結構,認識時針和分針。

2.喜歡參與遊戲,認識整點和半點。

3.願意互幫互助,團隊合作。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認識時針和分針,認識整點。

活動難點:認識半點。

活動準備

PPT、好玩的數學軟件、鐘錶學具、場地。

活動過程

一.謎語遊戲導入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謎語,猜猜是什麼吧。

謎 語

弟弟長,哥哥短,

兩人賽跑大家看,

弟弟跑了十二圈

哥哥一圈才跑完。(鐘錶)

二、遊戲《找不同》

瞭解鐘錶的表面結構,是由數字、指針組成。

師:10秒鐘的時間請你觀察左右兩幅圖片,找出不同的.部分。

1、少數字(隨機)

2、少指針(時針、分針)

三、認識整點、半點

師:請你仔細觀察這兩塊鐘錶。它們顯示的時間是幾點?

師:它們的時間不同,但哪裏相同呢?

小結:在整點的時候,分針永遠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點整。(以此類推:認識半點)。

四、遊戲《搶時間》

規則:教師出示鐘表盤,請小朋友提問現在是幾點,教師說出時間幼兒快速將鐘表盤上的時間撥正。

五、遊戲:時間爭霸賽

規則:

1.5人爲一組

2. 聽指令,按照指令將鐘表盤調出相對應的時間。

六、結束

教師小結:鐘錶可以告訴我們現在是幾點了,通過看鐘表我們知道現在就要做什麼事情了。時間離開我們就不會回來了。所以我們一定要珍惜時間。

活動反思

通過本次活動,孩子們對鐘錶有了更深的認識。本次活動教師以遊戲貫穿始終,教學內容由淺入深,遵循循序漸進原則,以幼兒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爲手段。使幼兒操作精確,給孩子準確的概念。在觀察和實際操作的遊戲中認識鐘錶的表面結構以及整點和半點。同時又將活動遊戲化,讓幼兒在玩中學將原本枯燥的活動變爲趣味性十足。

此活動能緊扣目標,提供不同的內容設計。例如“認識整點、半點”環節中,根據目標提供了鐘表盤,通過讓幼兒觀察來說出鐘錶的表面結構。“時間爭霸賽”環節在遊戲中鞏固整點、半點,這樣既可以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又可用不同的形式來鞏固幼兒學習的知識,在開心快樂的氛圍中收貨了知識。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玩沙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之一,玩沙可以讓幼兒感到快樂,玩沙可以讓幼兒盡情地發揮想象去創造,玩沙可以讓幼兒自主地嘗試、體驗,在不知不覺中感知沙的特性。選擇沙作爲幼兒科學探究的內容,讓幼兒用各種輔助物創造性地與同伴合作玩沙,嘗試在沙堆上築沙堡,用沙子種植物、養動物,初步學習製作玩沙工具,不僅可以豐富幼兒對沙的瞭解,更可以使幼兒感受到玩沙的樂趣。

一、環境與材料

1。供幼兒玩沙用的玩沙區(沙地、沙池或沙盆即可)。

2。師生共同建設“種養園地”,在園地中種植仙人掌、仙人柱、仙人球等喜沙植物,用沙子進行種子發芽的實驗;在沙箱中養螞蟻,在沙盆中養螃蟹、沙龜等。

3。玩沙的工具:小棍,小鏟、小桶、小瓶、模子等。

4。安全剪刀,廢舊材料:塑料瓶、易拉罐、瓶蓋等。

5。各種小玩具。

6。實驗用品:透明玻璃杯、污水、沙子等。不同直徑的管子。時鐘或手錶等。

7。製作沙畫的材料:顏料、繪有圖案的底板、漿糊或膠水、細沙等。

8。製作沙包的材料:布、沙子、針線等。

9。製作沙漏的材料:帶蓋的塑料瓶若干、幹沙等。

二、觀察與指導

1。開展分組活動,讓幼兒自選活動,允許幼兒在小組間流動活動。

第1組:玩沙

(1)讓幼兒在沙地裏自由玩沙,可以引導幼兒光着腳丫在沙子上走一走,跳一跳,看沙面上留下了什麼?用手抓一抓,捏一捏沙,試試幹沙能捏成球嗎?藉助各種玩具玩沙,用玩具或模子扣一扣沙,看看能做出什麼形狀。讓幼兒在玩中感知沙的柔軟與鬆散等特徵,體驗玩沙的樂趣。

(2)讓幼兒在沙子裏噴水或把水倒入沙中,比一比干沙和溼沙有什麼不同?想一想溼沙可以怎麼玩?探索幹沙、溼沙、粗沙、細沙的多種玩法。

(3)讓幼兒用小棍或手指在沙面上寫寫畫畫。在沙地上印上自己的腳印和手印,想象單一的或組合的手印或腳印象什麼?

(4)利用工具和一些材料與同伴合作玩沙,嘗試在沙池裏創造性地表現各種造型,如築長城、建城堡、挖地洞、建公園……,比比看,誰的最牢固?誰的最漂亮?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教師觀察幼兒玩沙的'創意,鼓勵和表揚幼兒的創造性玩法。

第2組:沙中尋寶

將小玩具埋在沙裏,讓幼兒在規定時間內進行競賽,看誰從沙子裏找出的玩具多。

第3組:篩沙

給幼兒提供篩子、紗網,讓幼兒用篩子、紗網等篩沙子,引導幼兒觀察並報告自己的發現。

第4組:小實驗

(1)用沙子淨水。探索用沙過濾水,瞭解沙可以淨化的作用,教師可讓幼兒在一杯混濁的泥水中,倒進一些沙子,過一會再觀察,水有什麼變化。

(2)流沙。讓幼兒嘗試讓沙流過不同直徑的管子,比較等量的沙流過每一個管子的時間的多少。

第5組:看螞蟻鑽沙

讓幼兒觀察螞蟻鑽沙的情況,邊觀察邊交流。

第6組:小製作

(1)利用廢物製作玩沙工具,如在塑料瓶了上紮上小孔,把幹沙裝進去抖動瓶子玩沙等。

(2)製作沙包。

(3)製作沙畫,指導幼兒用顏料染各色沙,在底板上按圖案抹漿糊或膠水,灑上相應的色沙製作成沙畫,體驗創造的樂趣。

(4)製作漏沙瓶,在瓶蓋鑽大小不同的孔。比較兩個大小一樣、瓶蓋開已不一樣大的漏沙瓶,同時流沙,哪瓶中的沙礫先流完。感知孔的多少、大小與沙礫流出的快慢關係。

2、注意觀察幼兒的玩沙過程,提醒幼兒不要把沙子弄到自己或別人的眼睛裏。提醒幼兒玩沙後主動洗手,拍打身上的沙粒,收拾好玩具與沙池。

三、家園同步

1。若有條件,可帶領幼兒到沙裏、沙灘上玩沙,鼓勵和表揚幼兒的創意。

2。家長可帶領幼兒參觀沙場、建築工地等,進一步瞭解沙的用途。

3。在家裏,家長可指導幼兒在沙盆中用綠豆或黃豆進行發豆芽實驗,並用發出的豆芽做菜。

《好玩的沙》評析

“沙”是一種傳統的、經濟的,而且幼兒又十分喜歡的活動材料。本活動着力於充分挖掘和利用“沙”來讓幼兒積累多方面的經驗,促進幼兒多方面的發展――在這裏我們想說:“傳統的”、“便宜的”不一定就不好――只要我們善於挖掘和利用,它們照樣很好地促進幼兒的發展。本活動設計注意對“沙”這一教育資源的教育功能和發展功能的充分挖掘,注意在教育活動開展的“家園結合”,注意幼兒與“沙”的交互作用,因而更能引起幼兒的興趣,幼兒的學習也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