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優)幼兒園大班教案3篇

(優)幼兒園大班教案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4W 次

作爲一名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優)幼兒園大班教案3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10米往返跑,發展快速跑的能力。

2、練習變向追逐跑,發展身體的靈活性和協調性。

3、培養幼兒健康活潑的性格。

4、培養幼兒的自信心,正確對待輸贏,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活動準備

1、蘋果、梨、橘子等水果卡片若干,高低不等懸掛在繩子上。

2、小框子4個,害蟲頭飾1個,地墊4~5快。

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熱身準備。

以“果實豐收了,去果園摘果子”爲遊戲情境,帶領幼兒模仿開汽車、上坡、下坡、鑽山洞等熱身活動。

2、玩遊戲“摘果子”,學習10米往返跑。

(1)教師向幼兒介紹遊戲的玩法:小朋友秋天到了,果園裏的果子都熟了,我們去摘果子吧,我們去摘果子的時候,要快速跑過去,摘到果子後,再快速跑回來。

(2)示範、講解10米往返跑的動作要領:要看清果子的.位置,直線快跑,摘到果子後迅速折身跑回。

(3)幼兒站成四隊,依次嘗試、練習,教師發出信號後,幼兒迅速跑到果園摘一個果子跑回來,把果子放到小筐裏,可請動作正確、速度快的幼兒進行示範。

(4)分組進行比賽,看哪隊先摘完果子。

3、玩遊戲“七星瓢蟲捉害蟲”,練習變向追逐跑。

請幼兒扮演七星瓢蟲,一起說:“七星瓢蟲本領大,見了害蟲捉住它。”教師帶上害蟲頭飾說“害蟲來了”,並變換不同的方向快跑,幼兒追逐“害蟲”。重複玩遊戲2~3次。

提醒幼兒追逐跑時注意躲閃,避免碰撞。可增加“害蟲”數量,提高遊戲的趣味和難度。

4、教師、幼兒圍坐在地墊上,揉揉、捶捶小腿和大腿,躺下來伸伸懶腰,放鬆身體。數數摘到的果子有多少,分類放到小筐子裏。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內容:戲說臉譜

重點領域:藝術

相關領域:語言

活動目標:

1、在熟悉樂曲的旋律的基礎上,學唱京劇《戲說臉譜》

2、通過京劇臉譜熟悉歌詞內容,學習根據不同的臉譜角色,表現人物的不同的性格特徵。

3、知道京劇是我國的國粹,逐步喜愛京劇的藝術。

活動準備:

1、有欣賞過京劇表演。

2、製作好的京劇臉譜:紅臉:黃臉:花臉:白臉:黑臉,磁帶。

重難點能根據樂曲旋律的提示進行哼唱,並創編相應的動作。

知道京劇是我國的國粹,有進一步探索京劇的慾望。

活動過程

一、傾聽音樂《戲說臉譜》,激發幼兒興趣。

1、教師“今天我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曲,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2、教師“你聽到了什麼?你最喜歡哪一句?”

二、再次欣賞一遍,幼兒根據音樂進行哼唱。

1、逐句聽歌詞,同時出示與歌詞相對應的圖片,講述討論歌詞的內容。

2、逐句練習唱腔和唱調。

3、完整的進行演唱京劇〈戲說臉譜〉

三、探索根據不同的角色適當的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徵。

1、向幼兒一一介紹不同的'人物的性格特徵,嘗試用合適的表情和動作進行表現。

2、請個別幼兒進行表演。

四.進行表演,增強幼兒的興趣。

1、分角色扮演京劇演員和觀衆,被選爲觀衆的幼兒進行表演,其他幼兒則是觀衆。觀衆在“演員唱完後在句末叫“好”!

2、角色互換,繼續進行表演。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一、 設計理念:

通過爲幼兒創設寬鬆的環境,提供豐富的操作材料,引導幼兒思考問題,激發幼兒探索的熱情。以此活動讓幼兒感受到“水對於生命來說是很寶貴的,任何有生命的人和物都離不開水,”“水能藏在許多地方(水的存在形式是多種多樣的)”等科學常識;活動中鼓勵幼兒大膽提出問題,發表不同意見,學習尊重別人的觀點與經驗;活動中儘量創造條件,讓每一個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體驗發現的樂趣與成功的喜悅。

 二、教材分析:

此活動是在我班已開展了一系列有關水、水果、蔬菜等活動的前提下進行的。幼兒對水、水果、蔬菜的常識已有一定的瞭解,並且對這些活動有着很高的探究積極性。活動由故事設疑、激發探索興趣,引出課題――幼、師共同進行探究活動――師、幼共同總結三個環節組成。在教學方法上採用講故事引起幼兒思考,討論“有時吃水果爲什麼也能解渴?”導入課題――怎樣找到藏在植物體內的水?引導幼兒對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想到的方法進行聯想或設想,讓幼兒動腦、動手,師、幼共同嘗試從植物中取出水,親歷整個探究過程,並共同討論、交流、總結。在一系列活動中獲得更多探究問題的方法和信息,來培養幼兒探索的積極性與創造性。

 三、教學目標:

1、 知道人和動植物都離不開水。

2、 樂意參與科學探究活動,能用自己設想的方法去尋找藏在植物體內的水。

3、 能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觀點、經驗,並能認真聽取別人的想法,學習尊重他人。

4、 樂意與同伴交流、交換自己的方法和工具,培養團結互助、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四、教學重難點:

1、重點:利用多種方法或工具尋找植物體內的水(引導幼兒交流、交換取水的方法和工具)。

2、難點:有序地取放物體;清楚、連貫地描述探索的過程。

 五、教學準備:

1、工具:榨汁機(1臺)。

小木板(2個),小木棍(2根),盤子與杯子、勺子各6個(以上物品均消毒),鹽和糖各半杯,小塑料袋兩個,以上物品全部裝在一個小籃中,用紗布蓋好,每桌一份。

2、材料:蘿蔔、萵筍、西紅柿、梨、橘子、菜葉若干,洗淨,裝於小籃中,用紗布蓋好,每桌一份。籃底墊塑料布,預防汁水滴漏。蘿蔔、萵筍、西紅柿、梨切小塊,便於幼兒操作。

 六、教學過程:

1、故事設疑,激發探索興趣,引出探究的課題。

(1)師:小猴和小兔到樹林裏玩,玩得可高興了。不一會兒,小兔說:“不玩了,我的口渴了。”小熊說:“那我們去喝水吧!”小兔說:“行。”可是找遍了整個樹林,都沒有找到一滴水,小兔非常着急。小猴看了看四周,發現了一棵果樹,樹上結滿了果子,小猴眼睛一亮說:“我有一個好辦法了,你猜猜是什麼辦法?”小兔明白了,指着樹林旁邊的菜地,笑着說:“我也有辦法了。大二班的小朋友,請你們猜一猜,我們想的什麼辦法呢?”

幼:“吃果子。”“吃菜。”

師:爲什麼吃了果子(蔬菜)口不渴呢?

幼:“因爲果子裏有水 。”“蔬菜裏也有水。”

師:你怎麼知道果子(蔬菜)裏有水?

幼:“梨子裏有水,我吃過。”“番茄裏有水,把番茄切碎,放了糖,水就出來了。”

(2)師:小猴說:“小朋友說得真好,果子、蔬菜、小草等植物裏都藏有水,吃了都可以解渴。你們都知道,水呀對於你們人類、我們動物、還有植物的生長都太重要了,我們大家都離不開水。對了,小朋友們都知道植物體內藏有水,你們想把植物體內的水找出來嗎?”

幼:“想。”

2、引導幼兒討論並嘗試從植物體內取水的方法。

(1)師:誰來說一說你想到的辦法呢?

幼:“用手使勁捏。”“用木板壓。”“用榨汁機擠水。”

(2) 師:小朋友想出來的辦法真多。小猴知道大一班的小朋友都很聰明,特地給大家準備了一些禮物,讓大家來做一個實驗,――從植物身上找到水。請組長把紗布輕輕揭開,大家仔細看看,說說籃子裏有些什麼?

幼:“有梨、番茄、橘子、蘿蔔、菜葉。”

師:另一個籃子裏有些什麼呢?

幼:“小木板、小木棍、盤子、杯子和勺子。”

(3) 師:這些都是你們可以選擇的工具。小朋友先拿一種你想找水的水果或蔬菜,取一個盤子放好,然後再拿你想用的工具,在盤子裏開始取水。取出的水可以裝在杯子裏。最後,將取水用過了的盤子、渣子和工具都收拾在裝有塑料紙的籃子裏。注意:取放東西要輕,不要爭搶。

(4) 幼兒操作,教師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對有困難的幼兒給以引導,如:“用點力試試看。”“換個工具試試吧。”給能力強的幼兒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你還能想出不一樣的方法嗎?”“你能幫一下朋友嗎?”同時引導幼兒用清楚連貫的語言,給同伴或客人老師講述自己取水的方法;鼓勵幼兒嘗試與同組幼兒不同的方法取水,或與同伴交換操作工具與材料,嘗試更多的操作方法。

(5) 師:小猴也送了一件禮物給老師(出示電動榨汁機)。這是一臺榨汁機,小猴請老師用它從水果裏榨水給大二班聰明的小朋友們喝(幼兒觀察老師操作,老師邊操作邊告訴用電器要注意安全。)。

3、總結、結束探究活動。

老師同幼兒一起總結。師:剛纔老師同小朋友們一起用了許多方法從植物體內擠出了水。我們每天吃水果和蔬菜,既能補充我們身體生長和活動所需的水分,也能得到我們需要的.營養。所以,小朋友每天應多吃水果和蔬菜。在活動中,有許多小朋友積極開動腦筋,想出了許多好辦法;還有的小朋友還幫助別的小朋友,和他一起擠水。我們要向他們學習。另外,小猴知道我們大二班小朋友這麼聰明、能幹,要送一件獎品送給全班的小朋友,你們想不想知道是什麼呢?

幼:“想。”

師:“想知道是什麼,就跟我來。”

 活動延伸:

師:這兒是小猴送的禮物――兩支鮮花。我們將這兩支花插在兩個瓶子裏,其中一個瓶子有水,一個沒有水,讓我們看一下幾天後,會有什麼變化呢?(讓幼兒體會到水對植物的重要性)。

 活動自評:

1、 此活動能根據大班幼兒的認知特點,重在培養幼兒對常見事物、現象的興趣和初步的探索慾望。

2、 我在活動中,能夠較好地把握活動的重難點、關鍵點,充分考慮了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實際發展水平,引導幼兒 運用語言、動作等表達自己的發現,符合幼兒最近發展區的需要。

3、 在活動中,、努力創設了寬鬆自由的探究氛圍,促使幼兒能自主地在與材料的互動中建構經驗,激發幼兒探索的慾望,體驗探究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