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中班教案

(精選)幼兒園中班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3W 次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幼兒園中班教案

幼兒園中班教案1

一、活動背景及理論依據

常言道:秋風掃落葉,簌簌無情,可我和孩子們看到的卻是春風掃落葉,翩翩起舞。金黃的黃桷樹葉隨風舞動,飄然下落,把大半個操場的一角鋪成金黃一片。大自然的美景吸引了孩子們的眼球,他們紛紛跑到黃桷樹下,自然地和樹葉玩起了遊戲。此時,作爲老師的我是按原計劃開展戶外體育活動還是尊重孩子的選擇,讓孩子們和樹葉玩遊戲呢?我想起《綱要》中所提到的:幼兒園教育要寓於生活和遊戲中,現在大自然把這麼美好的情景融入孩子的生活中,這難道不是很好的教育契機嗎?於是我設計和生成了此次體育活動——《和樹葉玩遊戲》。

二、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練習掌握雙腳跳、投擲等動作的要領。

2、在參與各種玩樹葉的遊戲中發展幼兒跳躍能力、投擲能力、及身體協調能力。

3、體驗自由創造、想象多樣玩樹葉的樂趣,並能用語言完整表述各自創造的玩法。

4、重點:在和樹葉玩遊戲的過程中鍛鍊幼兒的跳躍能力、投擲能力及身體協調能力。

5、難點:能大膽的用完整、清晰的語句表述自己創造的樹葉玩法。

三、活動準備

幼兒園地面的落葉,幼兒已有的種植經驗。

四、活動過程

(一)嘗試玩樹葉的多種方法,激發幼兒創造力。

老師:看到這麼多漂亮的`、金黃的樹葉,你想怎麼玩?

幼兒:可以這樣玩。幼兒自主地玩着樹葉。

幼兒創造的玩法有:

1、幼兒:雙腳跳起來拋樹葉:下雪了,結婚撒花了,生日快樂等遊戲!(玩拋樹葉的遊戲)

教師:下雪的時候雪可是從天上落下來的,所以一定要把樹葉拋得高高的喲。撒禮花的時候有的人個子也很高,一定要跳起來把樹葉再拋出去喲。我們來比賽一下,看誰拋得高吧。(幼兒聽完我的話趕緊跳起來高高跳起來拋,在鼓勵中幼兒雙腳跳起來同時拋樹葉,發展幼兒的跳躍能力。)

2、幼兒:樹葉變成飛機,孩子們把飛機使勁扔出去然後追着飛機跑。(玩開飛機的遊戲)

教師:飛機飛起來了,看誰的飛機飛得最遠。他的飛機飛得好遠,他是怎麼做的呢?飛機飛回來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要撞機喲,撞機可是很危險的事情喲。(教師示範或者引導幼兒觀察投擲的規範動作,引導幼兒用正確的方法投擲小“飛機”。發展幼兒投擲能力,同時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敏性)

3、幼兒:一片兩片三片……(玩數樹葉的遊戲)

教師:這麼多的樹葉,你數清楚了嗎,你是怎麼數的?(引導幼兒按羣計數。)

小結:興趣是的老師,孩子們在自由的環境中創造力無限的爆發,真不錯!

(二)分享交流玩法,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1、教師提問:誰願意把你的玩法分享一下!注意要把話說得清楚,讓別人能聽懂喲。

幼兒:我把樹葉拋起來,玩下雪的遊戲。

幼兒:我把樹葉當成飛機,和它一起飛起來。

幼兒:我在玩數樹葉的遊戲。

幼兒:我把樹葉當成牀,可以躺在上面休息。(大家爭相表述。)

(教師着重引導幼兒把自己的想法表達清楚,指導幼兒用合適的詞語表述。)

2、師:剛剛小朋友們分享的方法,你有玩過嗎?試一試。除了剛纔的這些玩法,還可以怎麼玩?我們再玩一次吧。

幼兒:他們又一次開心的玩了起來。

小結:“倘若你有一種玩法,我也有一種玩法,彼此交流,那麼,我們每個人就有兩種玩法了。”孩子們通過集體分享交流之後,都嘗試着玩沒有玩過的方法,還碰撞出更多的玩法呢:有的小朋友把樹葉當成傘來遮陽,有的把樹葉當成食物“吃”起來……

五、活動目標:

1、探究樹葉的多種玩法,體驗玩樹葉的快樂。

2、用滾動身體的方法使自己身上粘滿樹葉,提高身體的協調性。

3、培養勇於面對困難的精神。

六、活動準備:

1、讓每位幼兒穿容易吸附樹葉的毛衣或針織衣物。

2、收集各種樹葉(或找一塊有許多樹葉的草地)。

3、軟墊搭成的斜坡。

七、活動過程:

一、熱身活動

1、師:隊員們,今天天氣這麼好,跟着隊長去探險吧!

2、(播放音樂)出發前讓我們穿戴好裝備:一起來戴上小黃帽(頭部運動),穿上小外套(肩部運動),戴好手套(手部運動),穿好褲子(下肢運動),立正!

二、樹葉遊戲

1、設置情境,提出問題。

師:探險之前有一個任務考驗你們,誰能在1分鐘時間內,用身體粘上樹葉來保護自己,不被敵人發現。

2、自由探索,初步體驗,教師小結。

3再次嘗試,引出重點。(引導幼兒嘗試用各種辦法使身上粘滿樹葉。)

⊙請部分幼兒介紹自己的玩法。

⊙重點介紹側身滾。

⊙教師示範講解側身滾動作要領:滾的過程中,雙手雙腳併攏伸直,肚子、臀部要輪番貼牢地面,並儘量不偏離前行方向。

⊙幼兒嘗試側身滾。(教師指導,提醒幼兒保持適宜的間距,避免碰撞。)

⊙教師點評。

三、男女大比拼

1、師:現在我們朝下一關出發。看,你發現了什麼?對,這是一個小山坡,我們要從山頂側身滾到山下,你們有信心嗎?

2、請一幼兒示範,並強調重點:側身滾動作要標準,滾到山下需要馬上站起來,到一旁休息。

3、男女分隊,嘗試高處側身滾下來。

4、教師點評。

四、結束部分

1、師:你們今天玩得開心嗎?今天我們和樹葉寶寶一起做遊戲,還學會了側身滾這個本領。下次我們再去探險吧!

2、幼兒在音樂聲中做放鬆運動。

幼兒園中班教案2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撕紙粘貼活動的興趣。

2.通過撕紙培養幼兒手指靈活性。

3.練習使用粘貼材料,學習撕紙和粘貼的技能。

活動準備

1.小兔子玩具一個

2.紅、綠色彩紙,膠水若干。

3.“小兔子的家”展示板 一個。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談話:送給小兔的禮物。

教師:小兔子明天要過生日了,希望我們班的小朋友去參加它的生日宴會。

2.提問:我們送給小兔什麼禮物呢?

(教師鼓勵幼兒大膽發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展開

1.教師出示範畫請幼兒欣賞。

(引導幼兒說一說紅蘿蔔的顏色、形狀是什麼樣的)

2.教師提問,引起幼兒製作的興趣。

教師:你們知道這些漂亮的紅蘿蔔是怎麼做出來的嗎?

3.出示操作材料,教師示範紅蘿蔔的製作方法。

(重點強調撕紙和粘貼的'技巧)

教師:先將紅色和綠色的彩紙撕成小碎片,然後將膠水輕輕地塗在小碎片的反面,

最後將小碎片的粘貼在紅蘿蔔上,一根紅蘿蔔就做好了。

4.幼兒動手製作,教師巡迴指導。

對製作有困難的幼兒進行指導,提醒幼兒塗抹膠水要適度。

三、結束:

遊戲:給小兔送禮物

引導幼兒將作品佈置在展板上互相欣賞講評。

(教師引導幼兒從撕紙和粘貼是否均勻方面進行評價)。

幼兒園中班教案3

活動目標:

1、嘗試用滾印、添畫的方法,製作蔬菜印染。

2、在操作的活動中,充分運用多種感官感知蔬菜的特點。

活動準備:

各種蔬菜,剪刀、圖畫紙、水粉顏料等。

活動過程:

1、引發幼兒觀察蔬菜的興趣。

指導語:看看桌上都有什麼啊?請小朋友們拿幾樣看看、玩一玩、聞一聞、摸一摸,比較它們的顏色、形狀和大小,然後相互說說,你發現什麼?

2、嘗試製作蔬菜印染。

指導語:我們都知道蔬菜有根、莖、葉、果實,有各種不同顏色和有趣的形狀,下面我們就用它們做蔬菜印染。

(1)請幼兒動手試一試、做一做。用自己喜歡的蔬菜做印章,印出美麗的`圖案。

(2)印染完了自由的發揮想象豐富畫面。

(3)鼓勵幼兒發現、交流自己所印的圖案是用蔬菜的哪部分做出來的,印出的圖案相同嗎?引導幼兒觀察把蔬菜的根、莖、果實切、剪以後形狀的變化。

3、展示作品和評價。自己欣賞作品,同伴之間相互評價說說哪些地方漂亮,爲什麼?

幼兒園中班教案4

活動目標

1、有興趣嘗試“滾動的寶寶”的運動遊戲。

2、體驗合作玩的快樂。

3、培養合作意識。

4、讓幼兒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表現自己。

5、幼兒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話進行交流。

重點難點

引導幼兒在玩耍中體會到樂趣,從而樹立合作意識。

活動準備

席子、塑料檯布自制成的滾筒若干。

活動過程

一、教師介紹運動內容,激發興趣。

二、幼兒嘗試運動。

1、這些用席子、塑料檯布自制成的.滾筒可以怎麼玩?

2、怎樣玩才能使席子、塑料檯布自制成的滾筒向前移動?(幼兒討論)

3、幼兒自選器械嘗試運動,幼兒在嘗試運動過程中,教師進行觀察,並進行適時引導。

三、幼兒展示交流。

1、幼兒集中,請部分幼兒將自己的玩法進行展示與交流。

2、教師和幼兒共同進行評價。

3、教師進行提示:

(1)除了用身體趴着將滾筒向前進行滾動外,我們還可以怎麼樣將其向前滾動?

(2)合作玩怎樣玩?

四、幼兒再次進行運動。

幼兒再次進行運動時,教師觀察幼兒是否有新的玩法產生。

教學反思

因爲 活動準備充分,過程安排合理,並且採取了幼兒與環境材料、幼兒同伴以及教師的互動的方式,使幼兒在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得到自主發展,實現了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進幼兒最大限度的發展的目的。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教師和幼兒配和合較好,教師能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幼兒也能較好地在教室的指導和啓發下盡情的玩。同時,家長也積極進行了較好的評價。這節活動可不僅使師生之間增強了瞭解,而且得到了家長的認可,爲以後教育教學活動的更好開展開了一個好頭。如果再讓我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一定會讓更多的孩子參與到活動中來,讓他們真正體會到集體活動的魅力,從而更加熱愛校園,熱愛學校生活。

幼兒園中班教案5

中班社會教案《冬天的快樂》含反思適用於中班的社會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不怕冷,堅持鍛鍊身體,培養幼兒堅持的意志,觀察體驗冬季的季節特點,並運用相應的形容詞進行描述,體驗明顯的季節特徵,快來看看幼兒園中班社會《冬天的快樂》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設計背景

冬天大雪紛飛,打雪仗,堆雪人,這些奇妙的景色,有趣的戶外活動,會引起幼兒極大的好奇和興趣,我們正是利用這神奇的自然現象作爲引球,開展以冬天爲主題的活動。用各種形式激發幼兒各方面能力,並鍛鍊他們的意志,陶冶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活動目標

1、觀察體驗冬季的季節特點,並運用相應的形容詞進行描述。

2、教育幼兒不怕冷,堅持鍛鍊身體,培養幼兒堅持的意志。

3、體驗明顯的季節特徵。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體驗冬季的特點。

難點:運用形容詞描述冬天。

活動準備

《冬之歌》磁帶、錄音機、手套

活動過程

教師帶着小朋友們在幼兒園操場散步。

一、導入“小朋友們一年四季當中最喜歡哪個季節?”

1、現在是什麼季節來到了?

2、你是怎麼知道的啊?

二、用形容詞來形容冬天的特點

1、怎麼形容冬天呢?

2、學習“寒冬臘月”“天寒地凍”等形容詞。

三、冬天鍛鍊身體棒

1、看周圍的動植物談談自己的發現

師:爲什麼周圍的動植物們都不怕冷啊?你們也想這樣嗎?

2、自由討論

幼兒討論中,教師認真傾聽,提示一下冬天要多做運動。這樣身體才能長得棒。

四、欣賞《冬之歌》

1、幼兒在隨着音樂的節奏動一動小身子。

2、跟着老師邊唱歌,邊玩遊戲。

教學反思

“冬天的快樂”這一主題活動雖然結束了,但給了我許多啓發和反思,我從孩子身上得到了很多,學到了許多,每一個活動只要有了孩子們的積極參與,都是那麼有趣、生動,孩子們天真、可愛、求知的眼神促使我每一個活動都要認真對待,絲毫不敢怠慢,運用智慧,創造性地上好每節課是我們的職責。

本文擴展閱讀:冬天,又稱冬季。北半球一年當中最寒冷的季節,其他的爲春、夏、秋。天文學上認爲是從12月至2月,中國習慣指立冬到立春的三個月時間,也指農曆"十、十一、十二"三個月。

第三篇:幼兒園中班主題優秀教案《快樂的豆寶寶》及教學反思[範文模版]

《中班主題優秀教案《快樂的豆寶寶》含反思》這是優秀的中班主題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對您的學習工作中帶來幫助!

活動目標

1、嘗試用身體動作表現豆子從豆莢中蹦出來的樣子。

2、能在同伴面前大膽地表現自己,感受音樂表演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觀察豆子從豆莢中蹦出來的動態,豐富經驗。

2、課件和電教設備。

3、故事《豆寶寶》。

4、在活動室的場地上粘貼四個豆莢的形象(黃色的輪廓,裏面有若干個豆豆,分別是7粒黃豆、8粒紅豆、9粒黑豆、10粒綠豆,豆豆上分別標有數字)。

5、音樂《豆莢曲》(《幽默曲》和《彈簧協奏曲》)。

活動過程

1、提問激發幼兒興趣:小朋友,你知道豆豆是怎麼從豆莢裏出來的?

2、觀看課件《豆莢裂開的過程》。

3、講故事《豆寶寶》。引導幼兒想象自己變成豆寶寶,在媽媽的肚子裏……蹦出來……滾到地上……一系列動作。播放音樂。

4、嘗試表現豆子從豆莢中蹦出來的動態。

(1)提問:豆子是怎樣從豆莢裏出來的?"屈;老師。教,案網出處"學習詞:蹦。請幼兒發揮想象,用動作表現豆子從豆莢中蹦出來的動態。

(2)看課件,引導幼兒相互交流自己創編的動作。

(3)介紹四個大豆莢,引導幼兒觀察:這是什麼豆寶寶的家?數數這個家裏可以住幾個豆寶寶?請幼兒自選喜歡的豆莢住進去。

(4)鼓勵幼兒大膽表現自己創編的動作。

(5)啓發幼兒合作表現豆子們蹦出來的連續動作。

看課件,引導幼兒觀察豆莢裂開時,豆子們連續蹦出來的動態。

聽指揮,教師隨樂說數字,“豆子”依次從豆莢中連續蹦出來。

(6)交換,再次遊戲。

教學反思

幼兒在活動中興趣濃厚,主動參與活動,不僅鞏固了點數和認識顏色,而且提高了身體的協調能力,同時在合作遊戲的過程中體驗了成功的快樂。在規則意識方面部分幼兒還有待提升。

幼兒園中班教案6

在實際生活中幼兒亂放物品的現象屢見不鮮,通過故事引導幼兒養成做事認真、有條理的良好生活習慣是非常有效的。良好的生活行爲習慣對孩子們來說不僅是小學階段而且是一生都需要具有的。在大班幼兒即將升入小學之際,爲了使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儘快適應小學的生活,進行本次活動,引導幼兒從中領悟正確的行爲要求――做事有條理才能快又好。由於幼兒用書中圖畫較多,不方便閱讀,我就在網上搜索了相關的三幅圖片,每幅圖片中都有醒目的時種。大班幼兒已認識了時種,他們在觀察時種能一下子被吸引。當出示幻燈片,提問:“這是什麼時間?你怎麼知道的?莎莎在幹什麼?這時媽媽說什麼了?莎莎又是怎樣做的?媽媽爲什麼又叫她?誰來說說莎莎現在應該怎樣做?”讓幼兒觀察圖中的文字時,幼兒認識其中的張、的、莎。對慌字幼兒還不認識,我沒有立即告訴幼兒,給幼兒留一個迷。在觀察和認識時間時,幼兒說出是六點半,再討論莎莎此時應該做什麼,而莎莎又是怎麼做的?幼兒能清楚地表達出來。

第兩幅圖出示時,問幼兒:“莎莎起牀了在幹什麼?一開始她就找到了嗎?爲什麼?她的襪子在哪裏?莎莎找到了襪子又在找什麼?在哪找到的,莎莎是怎樣找的?”在這裏,我讓幼兒模仿了莎莎的動作及媽媽着急的語氣,讓幼兒體驗到了莎莎的慌張和媽媽的生氣。接下來讓幼兒想像:“莎莎慌慌張張的穿好了襪子和鞋,她準備好要上學去了嗎?爲什麼?那莎莎的書包應該什麼時候整理?”“整理好書包,現在莎莎可以上學去了嗎?她還有什麼沒準備?媽媽是怎麼說的?爲什麼沒有時間吃早飯?”“莎莎帶上早飯和媽媽出門了,她還有什麼事情沒做?莎莎到了學校會怎麼樣?小學生能遲到嗎?爲什麼?”然後告訴幼兒,剛纔我們講的是一個故事,問幼兒故事的名稱。因爲有了前面的鋪墊,幼兒不加思索地說出故事的名稱:《慌慌張張的莎莎》.

再讓幼兒討論:晚上莎莎脫下來的襪子和鞋都放在哪裏?爲什麼要那樣放?她爲什麼花了那麼長時間才找到呢?如果你是莎莎,你會怎麼做?最後師幼共同小結:每天睡覺前應該把第二天需要的東西都整理好、準備好,需要的時候一找就能找到。

最後一環節也是本次活動的重點: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續編故事。提問:誰來告訴莎莎,以後應該怎麼做,上學時纔不會慌慌張張呢?幼兒很快得出以後莎莎要把自己的物品都提前備好、整理好,她就不還會東翻西找,慌慌張張嗎?那她會是一個什麼樣的莎莎?

接下來讓幼兒和我一起邊做動作邊講述變得做事有條理的莎莎。幼兒邊講述邊表演動作,活動也帶給以後的生活經驗:養成做事認真、有條理的良好生活習慣。同時有個幼兒還表達出了媽媽快樂的心情,媽媽高興地抱了抱莎莎。真的感謝孩子的`天真爛漫。讓活動在孩子們的擁抱中得到昇華。

總之,本節次活動利用了多種形式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參與活動,充分體現出幼兒的主體性。通過課件及視頻儀運用,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同時加深幼兒對故事的理解。採用跟進式提問,充分激活幼兒的思維,環環緊扣,層層遞進,使幼兒充分理解故事內容。創設情境,提升幼兒的已有經驗讓幼兒對整理書包、衣物進行討論:這些東西應該什麼時候整理纔不會慌慌張張?爲下一步的續編做了一個自然的過渡。

最後的續編是一個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的小結,老師給幼兒提供一個開放的空間,放手讓幼兒大膽講述的莎莎是怎樣做事情的,同時讓幼兒明確了方向,知道今後我上學要怎樣做,怎樣整理自己的物品。

幼兒園中班教案7

活動目標:

1、瞭解涼鞋的基本結構、特徵。

2、學習運用工具在泥板上刻畫出各種形狀的鞋底,並用各種方法裝飾涼鞋、鞋面。

3、能在活動中充分想象、大膽創作。

4、體驗想象創造各種圖像的快樂。

5、能呈現自己的作品,並能欣賞別人的作品。

活動準備:

1、課件:涼鞋圖片多幅。

2、組織幼兒觀察涼鞋的構成,並佈置“涼鞋城”場景。

3、陶泥人手一份,操作工具若干。

活動過程:

1、師幼共同在“涼鞋城”參觀鞋展。

(1)教師:這些鞋子是在什麼季節穿的?它們是什麼樣子的?請你和旁邊的小夥伴說說。 (幼兒自由觀察、講述)

(2)教師:你看到了什麼鞋?它是什麼樣子的?

這個環節既有同伴間的自由交流,也有集體交流。教師注重引導幼兒細緻觀察,通過觀察、交流能夠很好地積累有關涼鞋的經驗,以便紮起接下來的設計、製作過程中有效借鑑。

2、出示課件,引導幼兒欣賞不同的涼鞋。

(1)播放第一張課件。 (媽媽的涼鞋)

教師: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些涼鞋。看看,這會是誰穿的?它是什麼樣子的?

(2)播放第二張課件。 (爸爸的涼鞋)

教師:這又是誰的鞋?它是什麼樣的?

(3)依次播放第三、四張課件,引導幼兒觀察女童涼鞋、男童涼鞋的特徵。

(4)教師小結:你們觀察得真仔細!我們發現媽媽的涼鞋是窄窄的、長長的,鞋面有細細的帶子,還有漂亮的珠片呢!爸爸的鞋是寬寬的'、肥肥的,鞋面非常簡單;小朋友的鞋是小小的、非常可愛,還有許多有趣的裝飾呢!

中班幼兒對用泥板做鞋子比較陌生,而欣賞、示範活動對幼兒直接的感官經驗有一定的引導作用。

3、師幼共同探討涼鞋的製作方法。

(1)教師:今天請大家來做小鞋匠,用陶泥製作涼鞋。你準備爲誰做?怎樣做呢? (請個別幼兒回答)

(2)教師小結制作涼鞋的方法。

4、教師交代製作要求,幼兒創作。

5、展示作品,評價總結。

(1)涼鞋展覽,幼兒相互參觀自制的涼鞋。

(2)引導幼兒互評:你喜歡哪一雙鞋?爲什麼?

幼兒園中班教案8

活動目標

1.欣賞松樹顏色、形狀,感受冬天松樹的美。

2.嘗試用多種方法表現松樹的特徵,並用小雪花裝飾背景。

3.大膽嘗試繪畫,並用對稱的方法進行裝飾。

4.能呈現自己的作品,並能欣賞別人的作品。

活動準備

大、中、小不一的綠色正方形

綠色長方形若干張、黑色的細長方形若干

淡、深綠油畫棒、白色油畫棒若干

剪刀、固體膠若干、記號筆

藍色彩紙幼兒人手一張

松樹課件、黑色KT版製作的冬天的場景

活動過程

1.導入

師:選現在是什麼季節?冬天裏有什麼?冬天除了雪花很美,還有哪些樹也很美?(聖誕樹)

師:聖誕樹也叫松樹。松樹是什麼形狀的?上面的三角形和下面的三角形一樣嗎?

師:今天松樹也來到了我們班,它想參加一個冬天的舞會,想請小朋友們幫它打扮的美一點。

2.欣賞圖片

圖一

師:這是什麼?

師:松樹看上去像什麼?(三角形)三角形的松樹還像什麼?

師:這些松樹一樣嗎?哪裏不一樣?(有的大,有的小,有的近,有的遠)

師:天空中下起了大雪,松樹會變成什麼樣呢?

圖二

師:松樹穿上了白白的衣服,給你的感覺怎麼樣?

3.欣賞教師的範畫

師:我帶了一些松樹的照片,看看它們是怎麼打扮的?

範畫一:提供同樣大的正方形,對摺成三角形後,進行層次組合拼貼成松樹

師:你知道這張用了什麼方法嗎?這些三角形一樣大嗎?松樹的上面和下面一樣大嗎?怎麼辦呢?(最上面是一個三角形,中間是兩個,下面是三個,最後拼貼成三角形的松樹)

範畫二:畫好大小不一的松樹,然後用白色的蠟筆沿着松樹畫一圈,用小雪花裝飾。

師:這幅用了什麼方法?先畫什麼?再畫什麼?(先用白色蠟筆把松樹畫下來,再用綠色蠟筆塗滿)

範畫三:提供不同大小的正方形紙,對摺成三角形後拼貼成松樹

師:這幅用了什麼方法?這些三角形一樣嗎?像什麼?

範畫四:長方形的紙,對摺後,用記號筆沿着折起的地方開始繪畫,邊畫邊說:

師:你猜這幅用了什麼方法?一起檢測一下你的猜測吧!(教師邊示範,邊講述:記號筆寶寶可勇敢了,這麼冷的天它還是想到戶戶滑滑梯,看它怎麼滑的.:從上面往下滑,慢慢的,呀,有點冷,休息一會吧,再繼續滑遠一點,又冷了,再休息一會會,繼續滑,滑的遠一點哦。呀,它聽到媽媽在叫它回家吃飯呢,蠟筆寶寶趕緊走回家。)

師:剪刀寶寶真調皮,它也想滑滑梯,快看,它是怎麼滑的?

4.介紹操作材料,幼兒分組操作

5.講評

師:你最喜歡那片松樹呢?

調整與反思:

1.教師示範新的操作方法時繪畫的工作由原來的“記號筆”調整爲“白蠟筆”,既清晰,又符合主題。

2. 課件中的圖片比較多,可以直接選兩張特徵明顯,具有代表性的。

3. 導入環節不夠自然,創設故事的情境導入,會更生動。

4. 四種操作方法選其三。其中“用相等的三角形拼貼松樹”,難度較大,更適合中班年齡段幼兒的認知。

5. 在欣賞課件、繪畫的過程中添加柔美的背景音樂

幼兒園中班教案9

活動目標:

1.欣賞、理解、學念兒歌《傘》。

2.瞭解傘的形狀、用途、構造。

3.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4.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活動準備:

各種傘

活動過程:

1.欣賞和理解兒歌《傘》

教師朗誦兒歌。

蘑菇娃娃(荷花姑娘)的傘是什麼?馬路上什麼時候開滿五顏六色的傘?

幼兒學念兒歌《傘》。

2.討論:傘教師出示準備好的傘,請幼兒觀察並說說傘是什麼形狀,有哪些部分?請幼兒找找形狀像傘的東西(蘑菇、涼亭等)。

教師小結傘的外形和結構:傘是由柄、傘布、支撐傘布的金屬條組成的。

你覺得傘有什麼用?你會用傘做什麼?

教師小結傘的用途:傘可以遮風、遮雨、遮陽光,保護我們,下雨的時候應該打傘,太陽很大的時候也可以打傘。

兒歌:《傘》

樹林裏,蘑菇娃娃,撐着胖胖的傘;池塘裏,荷花姑娘,撐着綠綠的傘;下雨啦,馬路上,開滿五顏六色的.傘。

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學會了思考和解決問題,他們遇到問題積極用各種方法去解決,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活動中我們讓幼兒先觀察後動手,這樣孩子的觀察意識增強了。在活動不斷深入的同時,孩子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有了明顯提高。

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我們充分地利用了家長資源,家長們的配合帶給我們很大的信心。家長也通過活動認識到他們的參與價值。

活動中我力圖讓環境成爲幼兒的老師。將幼兒帶來的各種傘和圖片佈置在教室中,讓幼兒瞭解傘的款式、種類;提供各種材料讓幼兒製作,他們無時不與環境互動,環境成爲默默無聞的老師。但我也發現,在整個活動中幼兒探索問題的深度不夠,在探索大自然中的傘時,孩子們對蘑菇感興趣,而我沒有抓住這個機會深入研究。這些是我以後的主題活動中應注意的。

幼兒園中班教案10

教案的基本內容

1、教案的編制主要按課時進行,可以一個教學內容(單元)或一次課(2-3學時)編制一個教案。

2、根據幼兒年齡和接受能力,在設計教案時要考慮到年齡段,來設計內容。

3、教案設計要有自己的風格,幼兒具有極強的探索欲,可以根據他們的這一特點,利用道具、遊戲、引導、手工等步步引入課程。

4、教案編制基本格式

教學章節或主題

授課時間:月日第周星期第節授課班級:

活動目標、要求:(教學目標一般說應包含知識教學、能力發展和思想教育三方面內容,教學要求是指識記、理解、簡單應用、綜合應用等層次)

活動重點、難點:教學重點,是爲了達到確定的教學目的而必須着重講解和分析的內容;教學難點,是就學生的接受情況而言的,學生經過自學還不能理解或理解有困難的地方,即可確定爲教學難點。

活動準備:是指我們在上課的過程中都要用到什麼,以及在課前需要準備什麼等。在這裏面有材料準備、環境準備、經驗準備、知識準備。

活動過程:(體現教學步驟,包括時間分配和教學內容教學進程)

這一部分是授課的重點,因課程和不同的教師教法各異。應包括教學內容的詳細安排、教學方法的具體運用等環節。這一部分的編寫要做到教學步驟、內容綱要和教法設計相結合,不僅便於教師自己課堂教學,也便於別人(甚至外行)亦能通過閱讀教案而瞭解到教師在課堂上的.主要活動情況和本堂課講授的內容要點。

活動延伸:(佈置手工或與家長的互動等)

(活動評價):教師可以自己做教學過程中的感想及啓發總結,便於個人的存檔及提升。

幼兒園中班教案11

活動目標:

1、懂得只要有愛心,不管能力大小都可以幫助別人。

2、培養幼兒從小學會尊重他人,願意給別人帶去快樂。

3、培養幼兒一定的審美觀。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掛圖,幼兒活動教材第一冊11-13頁。

經驗準備:教師豐富的表情表演。

活動過程:

一、由教師表演各種表情,讓幼兒說出其表情的名稱。

1、教師表演各種表情。

老師給你們表演一個節目,節目的名字叫表情家族。在老師表演完後,你們要說出老師都表演了什麼表情?然後你們跟着老師一起做你們所說的表情。

2、提問,引出微笑的話題,。

剛纔老師表演了那麼多的表情,你們認爲老師表演所有的表情當中哪一個表情最好看?你們最喜歡老師的那個表情呢?爲什麼呢?那麼老師每天都把微笑送給你們,有一個小動物也跟老師一樣都把自己的微笑送給了小動物們,我們來聽一聽是誰?

二、教師有表情的講述故事。

故事講完後提問:

1、是誰把微笑送給了別人啊?(小蝸牛)剛開始的時候小蝸牛很着急,爲什麼呢?小鳥、大象和小鳥都爲朋友做了什麼呀?朋友們感到怎麼樣呢?小蝸牛也想幫助別人,可他好像不知道自己能幫助別人做什麼,你們來幫他們想一想他能幫助別人做什麼呢?(引導幼兒討論)

2、原來小蝸牛可以幫助別人做那麼多的事情,故事裏小蝸牛做了什麼事情啊?(他把自己的微笑送給了小動物們)他的朋友們感覺怎麼樣呢?小蝸牛爲什麼會想到把微笑送給朋友們啊?他是怎麼樣送的呢?

3、你們的微笑美不美呢?那你們想不想把自己的而美麗的微笑送給別人呢?你們想怎麼樣送呢?森林裏的朋友們都認爲小蝸牛很了不起,我認爲你們也很了不起。因爲你們把快樂都送給了別人。

三、小結活動。

小蝸牛他長得小不小,你們認爲他的力量大不大?(引導幼兒感知小蝸牛的渺小)可是爲什麼朋友們還是認爲他很了不起呢?(引導幼兒說出他很喜歡幫助別人)小朋友們你們的個子高不高,你們的力量大嗎?可是你們能不能幫助別人呢?(引導幼兒明白自己雖小可是還是可以幫助別人做很多的事情。)

四、結合生活場景引導幼兒學會幫助別人,並知道如何去幫助別人。

問:公交車上人狠多,突然來了一位老奶奶,你剛好坐在老奶奶的身旁你會怎麼做呢?

活動反思:

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在比較以自我爲中心,都比較欠缺怎樣給別人送去微笑。所以我覺得上這節課很有必要,通過這個活動,讓幼兒體會到朋友之間的友愛之情。根據我班幼兒在情感及認知方面的特點,即中班幼兒理解水平有限,對理解隱含在故事中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難,所以讓幼兒充分感受小蝸牛的助人之心和與朋友的友愛之情,體驗爲朋友做事的快樂尤爲重要。教師有感情地講故事,不出示任何教具,依據幼兒的無意注意佔主要地位,有意注意還不穩定的特點,爲了避免分散幼兒注意力,影響幼兒對故事內容的感知,所以,只運用豐富的表情、優美的背景音樂來表現故事,講完後,提問簡單的問題:(1)故事的名稱;(2)有那些角色;(3)小蝸牛做了一件什麼事?在第二環節中我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並層層遞進逐步得出故事的含義:小蝸牛雖然能力很小,只會爬,但它有一顆愛心,它想到了要讓自己的朋友快樂一點,它把微笑送給了大家,給大家帶去了快樂,所以大家都覺得它很了不起。這個環節其實重在揭示思想內涵,進行情感教育,我將它貫穿到整個故事的情節中,它是解決重點,突破活動難點最關鍵的一個環節。不足的是幼兒的傾聽習慣不好,有小朋友在講故事的時候,其他的`小朋友聽的不認真,接下來我們要注重培養幼兒的傾聽習慣。

就《微笑》活動,根據幼兒的認知水平、實際情況和教材自身的特點,我採用了直觀演示法、討論法、講述法和提問法。

1直觀演示法:運用直觀、形象的教具進行表演示範,引導幼兒理解作品內容。活動中主要運用多媒體課件,將整個故事製作成形象直觀的動畫,既可以完整欣賞,又能分段播放,通過觀賞課件引導幼兒瞭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內容。

2講述法:通過生動形象地講述,能激發幼兒的情感共識,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幫助幼兒樹立簡單的是非觀念達到教育目的。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事物的形象特點,並能較好的集中幼兒的注意力,爲提高教學效果和突破重、難點做準備。

3討論法:在活動中,我將討論法結合在講述故事過程中。如:請小朋友而共同討論:小蝸牛爲什麼不快樂?

4提問法:提問是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事物,要求幼兒再現已掌握的知識,啓發幼兒積極思維的手段。在提問問題時,針對不同能力層次的幼兒,比較容易的問題可讓水平比較差的幼兒回答,需要幼兒描述的問題就請能力較強的幼兒回答,像總結、歸納性的問題請能力最強的幼兒來回答,使每個幼兒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在社會活動中我經常用以下模式:

欣賞模式:引導幼兒學會理解作品內涵,鑑別作品的美及分析評價文學作品,使幼兒獲得美的享受,喚起美的情感,陶冶美的情操。在活動過程中,通過教師生動形象的講述,引導幼兒來體驗幫助別人的那種心情,感受作品的語言美,從而突破難點。

發現模式:教師提供適於幼兒進行發現活動的教材,使他們通過自己的探索、嘗試過程,發現知識。在活動中,請幼兒回憶、討論故事中人物的對話,通過提問和幼兒討論,引導幼兒自己得出結論,充分體現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講述模式:主要教會幼兒能準確地回答問題,恰當地說明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活動中,我採用多種形式的提問,爲幼兒提供講述的空間,啓發幼兒用宏亮的聲音、完整的語言進行講述,並且注意爲每名幼兒創設講述的機會。

幼兒園中班教案12

活動目標:

1、通過探究活動,初步瞭解知了的身體構造和生活習性,激發幼兒進一步探索的慾望。

2、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見解,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

3、初步瞭解知了的小常識。

4、培養觀察,比較能力。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教師自制關於知了的《是誰咬死了果樹》童話PPT課件,知了標本(每組一個),知了的圖片。

經驗準備:家長與幼兒課前一起上尋找與知了有關的圖片,並幫助幼兒簡單瞭解一些知了的身體構造和生活習性等知識。

活動過程:

一、 師幼談話,引出問題

1、師:小朋友們在哪裏見過知了?知了長什麼樣子?

2、出示知了標本。“你們知道知了的身體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嗎?它有什麼特點呢”

(給幼兒自我展示的平臺,然後出示相關圖片,告訴幼兒知了的.身體是由頭、胸和腹組成的,最大的特點就是一對透明的翅膀,尖尖的細管是它的嘴,會發出“知了、知了”的叫聲)

二、 觀看《是誰咬死了果樹》課件,引導幼兒進一步瞭解知了

1、請幼兒觀看課件

師:小朋友們,剛纔我們看了這個童話,你知道是誰最終害死了果樹呢?爲什麼呢?

(引導幼兒說出因爲知了吸取了樹根的汁液)

師:小朋友們很聰明,知了在吸取汁液的時候就會發出“知了、知了”的叫聲。所以它是害蟲還是益蟲呢?(害蟲)

師:那爲什麼有的知了會叫,有的不會叫呢?

2、再次出示雌知了和雄知了的圖片,進一步進行比較

師:我們一一看,它們一樣嗎?

(不一樣,有的肚子上有兩個半圓,有的沒有。)

師:這個半圓叫發聲器。有發聲器的才能叫,是雄知了;沒有的是雄知了,不會叫。

(在自由探討的過程中,教師始終是孩子的支持者與引導着,通過開放式的提問使幼兒在主動探索的過程中,對知了的特徵及生活習慣有進一步的瞭解。)

活動延伸:

可組織幼兒製作相關工具,去戶外粘知了,通過實際行動進一步增加對知了的瞭解。

小百科:蟬屬不完全變態(不完全變態發育)類昆蟲,由卵、幼蟲(若蟲),經過一次蛻皮,不經過蛹的時期而變爲成蟲。幼蟲生活在地下吸食植物的根,成蟲吃植物的汁液。

幼兒園中班教案13

設計意圖

本活動意圖創設一個愉悅、輕鬆的環境,讓幼兒在摺紙中感受,引導幼兒學會合作,大膽表達,暢所欲言,共享成功拓展幼兒的思維,豐富幼兒的想象,同時使幼兒體驗成功的快樂。

1,學做小風車,訓練幼兒手指動作的協調性

2,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增強集體感它把幼兒緊密地聯繫到了一起,使每個孩子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現在提倡探索式教學,讓幼兒自己從觀察,操作中探索一些知識而不是我們教給他一些知識,根據這些我設計了這一節活動,讓孩子們通過自己的觀察探索推出風車的製作方法,讓孩子在玩的同時初步探索風車,這樣就有機的把藝術,健康,科學領域都結合到了一起,它能很好地發展幼兒的自然觀察智能,空間智能,肢體運動智能,人際交往智能.

活動目標:

2.引導幼兒通過動手操作,發現風車的製作方法,學會製作風車

3.培養幼兒主動學習的興趣,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張彩紙

2.風車製作方法示意圖

3.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興趣。

教師出示一張圖片讓幼兒猜是什麼季節教師說上面都畫了什麼上面有小女孩白雲太陽花朵小草還有什麼啊?然後讓給幼兒補充幼兒回答還有風車你們喜歡風車嗎這麼好玩的大風車,小朋友想不想自己做一個呢?這些啊是風車的步驟今天老師叫你們折風車拿起桌上的

彩紙

二、老師教幼兒操作

風車製作方法示意圖

1)把正方形的紙對摺變成長方形

2)把兩條邊對着中間的'線折折成長方形問:小朋友像什麼回答:門風扇

3)上下兩條邊對摺變成正方形現在我們的大正方形變成了小正方形

4)把正方形打開上下兩條邊向中間的線對摺打開

5)長方形的一條邊向上折折到第一條線再打開向反方向折打開

6)上邊一條線向中間折折成小房子的形狀下邊同上

7)把兩邊分開折

教師再教一遍

然後指導能力較弱的幼兒,與他們一起製作,給他們講使每個孩子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2.學習小風車折法。

師:小朋友都學會了折風車,折得又整齊又漂亮!

(評析:這一環節有助於幼兒養成看圖示摺紙的習慣,提高了幼兒的精細動作能力,進一步激發了幼兒對摺紙的興趣。這一環節充分利用了摺紙作品本身所蘊含的教育意味,從不同的角度觸動原有固化的摺紙意象習慣,持續激發幼兒思維想象與操作嘗試。)

活動評價

總結評價結束活動請大家一起來評一評你認爲哪個風車最漂亮。交流活動的目的是達到“引導幼兒欣賞藝術作品,培養幼兒表現美和創造美的情趣”的教育要求。給幼兒提供主動探究、合作學習的自主發展空間。

幼兒園中班教案14

活動目標:

1、 嘗試用肢體動作大膽表現小豬的各種動作。

2、 在情景感受小豬的可愛形象,體驗模仿的樂趣。

3、 探索、發現生活中豬的多樣性及特徵。

4、 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豬的樂趣。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小豬活動視頻、農場裏背景圖、音樂、裝扮飾物

經驗準備:幼兒會唱《在農場裏》,有模仿小動物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在農場裏

1、呈現媒體情境“在農場”

——寶貝們,我們來到了哪裏?(播放“在農場裏”的伴奏)

2、歌表演:在農場裏

——農場裏有許多可愛的.動物朋友,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學一學(師幼一同進行歌表演)。

:農場裏真熱鬧!小動物們相親相愛在一起好開心。

二、可愛的小豬

1、小豬來了(教師用簡單道具裝扮成小豬)

——農場裏又來了位可愛的動物朋友,是誰?你們怎麼看出來的?

(1)欣賞音樂

——讓我們一起來聽段音樂,猜一猜小豬可能在幹什麼?

(2)結合視頻欣賞、感受小豬的可愛形象

——除了你們說的小豬在睡覺、在吃飯……小豬還在幹什麼?(一起做遊戲、扇扇大耳朵、扭扭短尾巴、在鍛鍊等)

2、模仿小豬

(1)幼兒隨樂自由模仿、表現小豬的可愛形象,教師觀察。

(2)個別演示、集體模仿(挑選較典型、形象的動作,教師作適度提升)

重點關注:動作的多樣性、創造性,如:小豬睡覺(扇耳朵、搖尾巴等),問:還可以怎麼表現?

(提示:教師在動作設計時可設計成一個系列或是用情境來貫穿,如:睡覺——升個懶腰起牀——走路、練本領——和朋友一起玩等,這樣更有力於幼兒表達表現)

三、小豬的舞會

1、幼兒裝扮成小豬(各自挑選喜歡的飾物裝扮)

——過幾天呀,農場裏要舉辦化妝舞會,豬媽媽也收到了邀請函,邀請我的小豬寶貝們一起參加,快快打扮起來吧。

2、小豬練本領(隨樂完整模仿、表現小豬的各種動作)

——教師觀察、提示小豬們可以學學朋友的動作。

3、小豬來表演(來到舞臺上完整表演1-2遍)

——寶貝們,演出開始啦!

——一起爲小豬的精彩表演鼓掌喝彩。

小百科:豬,雜食類哺乳動物。身體肥壯,四肢短小,鼻子口吻較長,體肥肢短,性溫馴,適應力強,繁殖快。有黑、白、醬紅或黑白花等色。

幼兒園中班教案15

一、活動目標

1、理解水是流動的、透明的的特性,感知水是無色無味的。

2、瞭解水的用途,知道節約用水,嘗試水是會變化的。

重點:感受水是透明的、無色無味、會流動的特性。

難點:感受水是透明的。

二、活動準備

牛奶、水各一杯、每張桌子上放一盆水、一盆玩的小物品、各種調料、顏料、肥皂水、開水、冰塊等。

三、活動過程

1、通過玩水,感受水的特性。

(1)、教師講述:小朋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麼?(出示一瓶水、一瓶牛奶),請小朋友說說。通過看一看、聞一聞、嘗一嘗,感知水的特點(水是沒有顏色、沒有味道的,牛奶是白色的'、有味的)。

(2)、教師:小朋友,你們想玩水嗎?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盆有趣的東西,請你們放幾樣東西到水裏,仔細觀察一下,這些小東西在水裏能看得清嗎?我們再放幾樣小東西到牛奶裏看看,是否能看得清,教師小結:水是透明的。(牛奶是有色、不透明的)

2、通過實驗感知水是會流動的

教師:剛纔我們發現了水的祕密,原來它是無色無味、透明的,現在我們再來玩一玩水,你還會發現什麼?

(1)、灌水遊戲:給每組準備了一個雪碧瓶、杯子,請小組長來比賽,老師提出要求:用一隻杯子把水灌到瓶裏,看誰先把水灌滿?

(2)、抓水比賽:我們再來玩一個遊戲,名字叫抓水比賽,用手抓水,看能否抓到水?爲什麼抓不到水?(揭示水是會流動的)

3、通過討論瞭解水的用途。

師生共同討論水的用途,教師小結:如果沒有水,我們人類和動植物就會怎樣?(人類和動物就不能生存、植物就會枯死)現在地球上的水越來越少了,因此我們要節約用水。

4、遷移活動:

教師:“今天,我們小朋友瞭解水的特點,知道水是無色無味、透明的,是會流動的。老師帶來了二杯水,現在請小朋友來嘗一嘗。”

教師出示二杯水讓幼兒品嚐(一杯糖水、一杯鹽水),請幼兒說出水有了什麼變化(變甜了、變鹹了),教師提供給幼兒一些物品,讓他們嘗試使水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