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必備】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彙總5篇

【必備】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彙總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3W 次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彙總5篇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1

設計大和小

【活動目標】

1、學會目測有明顯大小差異的物體,懂得物體的大小是通過比較來認識的。

2、通過遊戲使

幼兒

初步體會到由大到小和由小到大之間的轉變,初步發展幼兒的多向思維。

3、激發幼兒探索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幼兒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硬紙魚20條(有大小差別)、釣魚竿若干、用大積木圍搭成一個“池塘”。

2、吹泡泡用具:裝有肥皂水的塑料瓶人手一份,吸管(單孔、多孔、粗細不一)數量多於幼兒人數,氣球若干。

3、可變大或變小的食物若干種,如餅乾、水果、青菜、木耳乾等。

4、照相機、大白紙和畫筆,幼兒自帶小時候的照片和近照。

【活動過程】

遊戲一:釣魚

1、每次請一名幼兒來釣魚,要求釣“池塘”中所有魚中最大的一條和最小的一條。魚釣上來後,分別放在大魚筐和小魚筐裏。

2、嘗試:請幼兒自由地釣魚,仍舊要求釣最大的和最小的魚。

遊戲二:超級比一比。

1、請幼兒將手放在眼睛前當望遠鏡,大家一起來找找教室裏的“大”和“小”。

2、將幼兒分成兩組,玩超級比一比的遊戲比比誰的鞋子最大?誰的頭最大?誰的.嘴巴張得最大?誰的手最大?誰穿的衣服最大?……

遊戲三:大人和小人

1、

教師

講述故事《大人國小人國》。

2、照片分享:小時候的我……(小手小腳,坐在推車裏,不會自己穿衣褲和穿鞋襪、吃飯。)

3、提問:如果有一天你變大了,你是什麼樣的?(個子高了,胖了,力氣大了,穿大鞋,跑得很快,可以做許多的事情,上學等。)

4、啓發幼兒運用想像力隨意表現身體某部位的變化。將幼兒表現的身體輪廓印

香在紙上。(可將胳膊伸長,兩腳分開來表示大人;用蹲下,胳膊、腿、腳收緊或綣起來的動作來表示小孩。)

遊戲四:吹氣球

1、引導幼兒想一想:有哪些能夠變大和變小的物體?

(游泳圈、氣球、蹦蹦牀、摺疊牀、扇子、被子、雨傘。)

2、幼兒嘗試讓氣球變大的方法。

(1)請幾名幼兒用口將氣球吹大。

(2)用口吹難度太大,可以用氣筒打氣。

3、思考用什麼方法讓氣球變小。

(1)用自己的身體部位(用手戳破、用腳踩爆、用屁股壓破)。

(2)藉助外力的方法(用針刺破、用錘子或磚頭砸破、用釘子戳破)

(3)將綁緊氣球的繩子解開,直接放氣。

4、幼兒自由地到戶外玩氣球。

遊戲五:食物變變變

1、大家圍坐在桌前,觀察餅乾、水果、青菜、火腿、幹木耳、麪粉等食物。

2、提問:怎樣使食物變大、變小?:

(吃一吃、炒一炒、切一切、剁一剁、摘斷、真空包裝、曬乾、浸泡、油煎。)

3、分享食物,把好吃的東西變小、變沒有。

【活動延伸】

1、繼續收集如望遠鏡、放大鏡、充氣椅、蹦蹦牀、吹泡泡等材料,讓幼兒主動探索以進一步加深對大和小變化的認識。

2、展示如蝴蝶的成長變化過程等各種動物的成長資料(書、圖片、錄音故事),幫助幼兒初步理解“長大”的概念。

3、充分挖掘一些潛在的、隱性的遊戲。如從“拔河”可瞭解力氣的大和小、從“獨木橋”可比較膽子的大和小、從“大雨和小雨”可體驗到聲音的大小。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遊戲中能給蘋果手口一致點數,並能按顏色、大小分類擺放。

2、能用語言表達出蘋果的特徵,用身體語言表達出大和小。

3、在遊戲中能禮貌待人,學會分享。

活動準備:

1、大的紅蘋果15個 ,小的紅蘋果15個; 大的綠蘋果15個,小的綠蘋果15個大的紅籮筐1個,小的紅籮筐1個。

2、大的綠籮筐1個;小的綠籮筐1個。

3、小刺蝟的頭飾1個。

活動過程:

1、導入部分

T: 我是程老師,小朋友們好!今天我來跟你們一起做遊戲好不好啊。但是我有一個好朋友也想跟你們一起玩,好不好啊?我請你猜猜他是誰?他的身體小小的,背上都是刺。是誰啊?(小刺蝟)。我們鼓鼓掌歡迎歡迎。

2、摘蘋果

T: 馬上就要過冬了,小刺蝟要準備過冬的食物了。我們前面有個蘋果園,我們一起幫小刺蝟摘蘋果,你們願意嗎?”

3、數蘋果

T: 我摘了很多蘋果!我們一起來數一數吧!先數我摘的蘋果。看看我是怎麼數的(一個一個放在椅子上數,示範手口一致點數)一共摘了4個蘋果。你們也來數數看。待會小刺蝟會來問你的。(老師個別指導)

T: 請你告訴別的小朋友,你摘了幾個蘋果。(請幾位幼兒上來數數看。)

T: 現在再來數數我摘的蘋果。數的時候我們要用到我們的手指寶寶,我們把我們摘的蘋果放在椅子下面。(把蘋果貼在黑板上)

4、 區分蘋果的種類並分類擺放

T: 那你們看看這四個蘋果長的哪裏不一樣嗎?(引導幼兒說顏色和形狀不一樣)原來這兩個是紅蘋果。這兩個是綠蘋果。那這兩個紅蘋果有什麼不一樣嗎?一個是大大的`,一個是小小的。(拿出大大的紅蘋果)那這個蘋果的名字叫“大大的紅蘋果”(用身體語言來表示大大的。)(同樣出示另外三個蘋果,把四個蘋果放在手上。)

T: 我們把摘到的蘋果放在籮筐裏送給小刺蝟吧。我們來看看這些籮筐是什麼樣子的。(有大大的紅籮筐,小小的紅籮筐,大大的綠籮筐,小小的綠籮筐)

T: (出示大大的紅蘋果)那這個蘋果該放在哪裏呢?(請幼兒上來放蘋果,同樣出示另外三個蘋果,讓幼兒來放放看。)你們真聰明!那我請小朋友把你們的蘋果來放一放。(先請一個小朋友來放,然後再請小朋友來放)

T: 我請四個小朋友來檢查一下,小朋友放的對不對?

5、 結束活動

T: 有了這麼多的蘋果,小刺蝟不愁冬天沒的吃了,他真開心,他說“我們一起唱首歌吧!”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在材料的幫助下初步感知有規律排序。

2.喜歡參加排序遊戲,感受規律排序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木頭原色夾子、衣架若干(根據幼兒人數決定),紅色、綠色衣服和襪子的小卡片若干。

2.在兩張大紙上分別畫兩件“釦子按規律貼了一半的大衣”,兩件衣服的扣子排序規律分別是“ABAB、AABB”式。

3.對照卡:三組按照顏色排好規律(AABAAB、AABBAABB、ABBABB)的對照卡,另外再準備一個規律是“AAAB”的卡,供遊戲時使用。

活動過程

一、複習手口一致點數

1.遊戲“摘星星”。教師將夾子夾在自己身上,請小朋友跳起來摘“媽媽”身上的“星星”。(兒歌:小星星,亮晶晶,好像無數的小眼睛,我要把它摘下來,把它當我的小眼睛。)

2.引導幼兒數數自己摘了幾顆星星。(複習手口一致點數)

二、發現規律

1.教師將紅色、綠色的衣服卡片,按照“ABAB”的規律在一個衣架上夾好,引導幼兒觀察媽媽是怎麼晾曬衣服的,根據顏色特徵,發現規律。

2.教師總結:媽媽是按照一個紅色、一個綠色的規律來晾曬的。

三、按規律續排

出示兩件大衣的掛圖,師:媽媽洗了兩件衣服,上面有漂亮的扣子,可媽媽在洗衣服時不小心洗掉了一些釦子,我們一起補上去吧,我們該補什麼顏色的扣子呢?看看前面釦子的排序規律就知道了。(幼兒尋找釦子排序的規律,並按照規律將下面缺失的扣子補齊。)

四、分組排序遊戲

引導幼兒根據對照卡上圓點排序的規律來晾曬衣服。

師:媽媽今天還洗了很多的衣服,它們想排着隊出去曬太陽呢,我們一起來幫忙吧!可我們該用什麼規律晾曬衣服呢?對照卡會告訴我們的。

A組:曬小衣服

教師準備紅、綠兩種顏色的小衣服,幼兒按照對照卡“AABAAB”的規律將小衣服夾在衣架上。

B組:曬襪子

教師準備紅、綠兩種顏色的.襪子,根據襪子需要一雙一雙(兩隻)一起曬的生活常識,請幼兒按照“AABBAABB”的規律將襪子夾在衣架上,參照對照卡驗證。

C組:曬小衣服和襪子

教師將紅色的衣服和綠色的襪子放在一起,啓發幼兒可以按照一件衣服、一雙襪子(ABBABB)的規律將衣服、襪子夾在衣架上,參照對照卡驗證。

難點:幼兒能夠排除物品種類的干擾,用顏色排序。

五、請幼兒將晾曬好的衣服掛起來,與同伴一起欣賞

六、遊戲“跳房子”

師:小釦子和大家一起玩遊戲了,我們看看它現在的排序規律——三個紅色、一個綠色,紅色的雙腳跳,綠色的單腳跳。小朋友跟着老師一起跳起來吧!

活動反思

小班孩子對排序比較感興趣,但是排序是有一定難度的,他們需要經過較長時間的模仿、練習,才能對“找規律,接着排”建立感性認識。本次活動是幼兒第一次接觸排序,所以我重點是讓孩子學會尋找規律、發現規律,然後模仿着有規律地排序。

1.語言提煉幫助幼兒理解規律。我示範的規律是比較簡單的,幼兒比較容易發現,但他們的回答還是五花八門,我就幫助他們用比較規範的語言進行總結:一個紅色、一個綠色交替的規律。這樣既可以幫助幼兒正確地排下去,也可以幫助他們在遇到新的排序規律時,能夠快速、正確地發現規律。在“給大衣補上釦子”的環節,幼兒尋找規律之後,我再一次總結前面釦子的排序規律。

2.“邊說邊排”幫助幼兒理清思路。小班幼兒在排序時雖能對差異明顯的物體產生較深的印象,但常常缺乏貫徹規律的能力,往往前一個排得正確,後一個就出錯了。因此,我要求幼兒邊說邊排,這樣做的好處在於:語言的加入有助於幼兒形成清晰的思路,增強行動的目的性。

3.分層分組幫助全體幼兒實現發展。孩子之間存在個體差異,爲了能夠顧及到每一位幼兒,我在設計活動時,採取了分組分層的策略。如第二次分組動手操作,提供了三組材料,難度逐步加深,讓能力不同的孩子選擇適當的材料完成任務。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以自身及客體爲中心,認識和區分前後。

2、通過活動使幼兒形成初步的空間概念,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3、學習正確使用方位詞:前、後。能用方位詞正確完整地表述,並讀準字音。

活動準備

1.課件-認識前後

2.玩具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小朋友們,大家好!我是多拉A夢,很高興見到你們。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和學習一下“前、後和上、下”吧!

二、通過課件,引導幼兒學習方位詞。

1、玩遊戲

大森林中,大雄、靜香、小胖、小強在一起玩遊戲,他們準備要進行一場跑步比賽。

比賽開始了!

(1)小朋友們,請注意觀察,看看誰跑的最快,在最前面,誰跑的最慢,在最後面。

(2)小朋友們,你們說說:誰跑的最快,在最前面,誰跑的最慢,在最後面。

三、引導幼兒學習正確使用方位詞。

教師:你們看!一羣小動物要排隊上山啦!

(1)小兔子的前面有哪幾只小動物呢?

(2)看看大馬的'前面是誰?大馬的後面是誰呢?

四、理解和運用方位詞。

看看圖片上的小動物,你還知道什麼呢?

進一步幫助幼兒理解“前、後|的方位詞。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名稱:

看朋友

活動目標:

1、在遊戲的情景中感知排序的規律,並嘗試按AB、ABC、ABB的規律排序。

2、讓幼兒數活動中學着仔細觀察和傾聽。

3、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4、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遊戲,培養思維的逆反性。

活動準備:

PPT、操作材料(紅、綠、藍雪花片若干)、四種不同排列的小路圖片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1、你們聽過《小老鼠奇奇的》的故事嗎?他是誰?

2、今天小兔又要到小老鼠奇奇家做客了,他請小朋友跟他一起去,因爲小兔忘了小老鼠奇奇家該走那條路了,請小朋友幫幫他。

二、找路——感知ABC的排序規律。

1、小兔來到了樹林裏,看見前面有好多條小路,看這裏一共有幾條路?(四條)

2、應該走那條路才能到小老鼠奇奇的家呢?每條路都有顏色的,記得小

老鼠奇奇說:“走一條顏色有規律的路才能找到他的家,到底哪一條路有規律呢?有什麼樣的'規律呢?(紅色、藍色、白色)按這樣的順序,反覆出現,就形成了規律。(第二條路對的)(ABCABC)

3、蘑菇排隊——感知AAB的排序規律。

小兔繼續往前走,它來到草地上看見什麼?蘑菇是怎樣排隊?他們有規

律嗎?它們排列的規律是什麼呢?小兔請你們猜猜兩個蘑菇後面是什麼顏色的蘑菇,接着應該是缺了那隻顏色的蘑菇?(AABAAB)小兔踩了一隻蘑菇把它當禮物送給小老鼠奇奇。

4、走過小橋——感知ABB的排序規律。

小兔子走呀走,過了橋就要到奇奇家可是這座橋能過嗎,爲什麼?小兔仔細一看,地上放着兩塊木板,只要把兩塊木板放到有規律的橋上就能通過啦,我們幫小兔找找這兩塊板應該放那裏?(ABCABC、ABBABB)

三、嘗試排序規律

1、嘗試按AB、ABC、ABB的規律排序

小老鼠奇奇家到了,奇奇說:“春天到了,我要請朋友們來我家做客,要在門前鋪一條特別的小路別人才能找到我家。今天請小兔和小四班的小朋友一起來幫忙。

小老鼠奇奇爲你們準備了不同的小路的圖片,但每條小路都是有規律的,請小朋友仔細看看小路怎麼鋪,有的小朋友是選兩種顏色的路面,有的是選三種顏色的路面,然後一定要按規律來排列,朋友們才能找到奇奇的家。

2、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觀察幼兒有規律排序的情況

四、分享交流

看看誰的小路最特別,它有什麼規律。

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相對於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爲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展,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爲幼兒創設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境,爲幼兒創設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使幼兒能獨立的操作材料,並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的自主性,選擇性,獨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通過一系列的遊戲活動,達到了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