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範文5篇

【精選】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範文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2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範文5篇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1

活動背景:

《大老虎啊嗚》這篇文學作品,說的是大老虎看到肥肥的小豬想要吃掉它,但是,小豬卻能根據季節的變化,通過更換不同色彩的衣服和大老虎玩起了捉迷藏,因此,笨笨的大老虎總是無法找到小豬作爲故事的主線。故事情節生動有趣,可以使幼兒在閱讀活動中感覺小豬對付大大老虎的聰明,以及四季大自然顏色的神奇變化等,此外,因爲故事中重複的語言比較多,也有利於幼兒的學習與仿編。在準備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注重把故事的一個側重點:根據季節的色彩來更換衣服作爲活動設計與開展的關鍵,並從中滲透喜歡小豬和森林中動物的情感。

活動目標:

1、體驗有趣的故事帶來的快樂。

2、初步瞭解四個季節的特徵。

3、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並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4、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各色皺紙若干等、ppt。

活動過程:

一、出示畫面,引出故事。

1、森林裏有座木頭房子,裏面住着誰?(放ppt呈現小豬)在ppt 開始的時候,注意要強調木頭房子,讓孩子通過觀察發現房子裏的小豬,使活動一開始能吸引孩子。

2、有幾隻小豬啊?"出自:大;考。吧"它們長得怎樣?(三隻小胖豬)

3、(ppt呈現大老虎)小豬被誰發現了?小豬胖胖的形象十分可愛,大老虎憨憨的形象十分逗人,孩子們初開始就發現了其中的樂趣。

4、大老虎的表情是什麼樣子?流口水,它看到肥肥胖胖的小豬會怎樣?(想吃掉它,啊嗚……把小豬吃到肚子裏)對呀,大老虎看到小豬,饞得口水都流下來了,它遠遠地躲在一邊說:“嘿嘿……這麼多小豬,好鮮美、好好吃哦。”大老虎的回答需要教師用不同的語氣來模仿,如果可能甚至使用一些肢體的語言動作,讓幼兒感受到故事中大老虎的有趣。大老虎在故事中雖是“反面”角色,但是故事中對大老虎憨態可掬的描述:“嘿嘿……這麼多的小豬啊,好好吃哦!”“咦,小豬呢?小豬在哪裏呢?”等等,使它表現出些許可愛。

5哎呀!大老虎想幹嗎?小豬知道大老虎來了麼?小豬怎麼知道大老虎來的呀?是誰告訴小豬的?(是呀,森林裏的小動物都看到大老虎想吃小豬,都告訴小豬了。)此處突現的是森林裏小動物的友情,可以投射到孩子的生活:我們是好朋友呀,朋友有難,大家都要幫忙。

6、小豬會想什麼辦法來對付大老虎呢?(打大老虎、打110……)我們來聽聽故事裏是怎麼說的。

二、分段講講議議,理解故事。

1。出示第一幅圖,請幼兒說一說這是什麼季節?春天到了,山坡綠了,樹葉綠了,三隻小豬穿上綠色的衣服。大老虎啊嗚找不到小豬。大老虎啊嗚爲什麼找不到它們?(引導幼兒由色彩產生對小豬的衣服與自然界植物之間的聯繫——都是綠色)是啊,小豬穿上了衣服。大老虎躲在樹下遠遠看過去,以爲小豬是綠色的……什麼呀?(草地和綠色的大樹)嗨!大老虎只能摸着肚子,灰溜溜地回家了。猜一猜大老虎阿烏找不到小豬會說什麼?

2、春天過去了,什麼季節到了?夏天,小豬會穿什麼衣服呢?小豬和你們想的一樣嗎?小豬爲什麼要穿花衣服呢?大老虎以爲它們是什麼呀?(小花小草)大老虎來了嗎?在哪裏?(躲在花叢裏)“我的肥肥的小豬,我一定要找到你。”這次大老虎找到小豬了沒有?爲什麼?嗨!找來找去,我的眼睛都酸了,還是回家睡個覺休息休息,等夏天過了再來,我一定要吃掉你們三個!大老虎怎麼樣了?它還會來麼?什麼時候來?(秋天)是麼?我們繼續往下看。把故事的初始情節,變成老師交代在先,從而爲孩子提供一個經驗的平臺,爲後面故事的續編打好基礎。

3。觀看ppt:啊呀,這是什麼季節?你怎麼知道的?(夏天以後就是秋天,樹葉都黃了、果子都熟了……)對啊,秋天到了,唉,秋天的時候,小豬會想什麼辦法讓大老虎吃不到自己呢?猜猜,這回大老虎會抓到三隻小豬麼?小豬穿起了生梨、蘋果、桃子黃燦燦、紅彤彤的衣服,大老虎果然沒有發現它們喲!哈哈!大老虎啊嗚看到都是金黃色的一片,眼睛都刺痛了!我還是快點溜吧。發散的時候,注意讓孩子一定要體現秋天水果的特徵:比如紅紅的蘋果,多問問:什麼顏色的蘋果呀?生梨是什麼顏色呢?

4。樹葉都掉光了,呼呼呼,什麼聲音呀?最冷的是什麼季節到了?小豬穿什麼衣服才能不會讓大老虎發現呢?師:以豬媽媽的口氣:小豬們,趕快去穿上衣服吧。(幼兒自然進入情景,成爲小豬,穿上白色衣服)大老虎又來找小豬了。怎麼這裏都是白茫茫的一片啊!小豬在哪裏啊!小豬,你在哪裏啊!看來這次我又失敗了……豬媽媽回來嘍,孩子們,大老虎走嘍!大老虎真的.很可愛,雖然總是被小豬逗得“七葷八素”,但一直在執着地尋找食物,當教師以媽媽的口吻來號召孩子們的時候,孩子們馬上就能遷移到“自己是小豬”的角色體驗,可見前面的鋪墊是如何的重要。此外,在講故事過程中直接讓幼兒融入情境中,進行部分故事的扮演,也能吸引孩子的參與積極性,並引導他們運用故事中獲得的即時經驗加以表現,在情感、語言與動作表現上都有所體驗。

5。我的孩子們,你們一個都沒有被大老虎找到,你們想了什麼辦法呢?(引導幼兒回憶故事情節,體會小豬辦法的巧妙與小豬的聰明)哦!我們勝利嘍,小豬,我們一起回家把故事聽完吧。

三、完整講述故事。

1、交代故事名稱:今天故事的名字就叫。

2、完整欣賞故事。提問:大老虎問大家:爲什麼一年四季我總也找不到小豬呢?你們知道嗎?能不能告訴大老虎呢?讓幼兒用告訴大老虎的方式表達小豬的聰明辦法,既能對故事有整體的把握,又能使幼兒產生積極主動的情感體驗。因此,孩子們的反映很是積極。

四、遷移經驗,在遊戲中進行故事表演小豬很聰明哦,你們想不想學小豬啊?春天到了,大老虎啊嗚來了,小豬怎麼保護自己不讓大老虎發現呢?在故事氛圍中,在遊戲的情境中,孩子扮演小豬,老師扮演老虎,進行角色的扮演遊戲。孩子在追逐中體驗故事,在扮演中表現故事。其語言、思維、動作、情感都有所提升。

五、提出問題,引申迴歸聰明的小豬會想辦法和大老虎捉迷藏,如果是小朋友被壞人盯上了,該怎麼做呢?此提問作爲引申活動,可引發孩子迴歸生活,聯想思維。教師在提出問題之後,應在日常活動中,適時組織幼兒交流,以更好地拓展孩子的經驗。

中班的文學活動,應更關注孩子自身的體驗,點到即止。有時教師可直接把關鍵的經驗交代給他們,這樣就比較容易讓孩子搭建知識經驗平臺,爲孩子的後續發展提供來源和基礎。如果一味讓孩子猜猜、說說說,進行深層次的探索,容易把故事的原有的意味削弱而影響效果。所以,挖掘還是要考慮孩子的年齡特點。附故事:大老虎啊嗚森林裏有幢木頭房子,裏面住着三隻小胖豬。看見了小胖豬,大老虎啊嗚饞得口水都流下來了:“我要把它們全部吃掉。啊嗚……”森林裏的小動物把大老虎的事情告訴了三隻小豬,三隻小豬想:我們一定要想辦法對付它。春天,山坡綠了,樹葉綠了,三隻小豬穿上綠色的衣服。大老虎啊嗚找不到小豬。夏天到了,山坡上開滿了花,樹上也……開滿了花,三隻小豬穿上了……花衣服,大老虎啊嗚找不到小豬。秋天到了,山坡上一片金黃黃、紅彤彤,小豬穿上了紅紅的蘋果、櫻桃、石榴、黃黃的生梨、橘子衣服。大老虎啊嗚找不到小豬。冬天到了,山坡上……白茫茫的,小豬穿上了白色的衣服,大老虎啊嗚找不到小豬。大老虎問大家:爲什麼一年四季我總也找不到小豬呢?

教學反思:

教學過程中,幼兒積極配合,認真嘗試,在自主練習裏獲取了經驗,又在集體練習裏感受到了快樂和喜悅,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教學目標也得到了圓滿的完成。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主要內容,感受詩歌裏動物的有趣。

2、引導幼兒想象詩歌展示的畫面,培養幼兒對詩歌的興趣。

3、教育幼兒要有正確的姿勢。

活動準備:

1、小花貓、螃蟹、小白鵝、蝦、鳥、烏鴉圖片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出示相應圖品引出課題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1、出示小花貓、螃蟹、小白鵝、蝦、鳥、烏鴉圖片,引起幼兒興趣,小朋友看它們是誰呀?你喜歡它們嗎?爲什麼?

2、老師來表演(走路,坐姿的不正確的樣子)。小朋友看到老師剛纔的樣子,好不好?怎樣纔是好樣的`?

二、學習兒歌

1、老師這有一首好聽的兒歌,兒歌的名字叫《學好樣》,仔細聽老師念一遍,老師示範有表情地朗誦兒歌。

2、提問:兒歌的名字叫什麼?兒歌裏說了什麼?你喜歡誰?爲什麼?

3、老師再次有表情地朗誦地一遍兒歌,邊根據兒歌內容出示相關動物圖片。

4、老師根據兒歌內容提問:

(1)走路爲什麼要學小花貓?不學小螃蟹?

(2)坐着爲什麼要學小白鵝?不學大青蝦坐的樣子?

(3)爲什麼唱歌要學百靈鳥?小烏鴉唱歌好聽嗎?

5、幼兒學念兒歌:跟念--幼兒集體念--師幼對念兒歌--分男女念兒歌6、幼兒邊念兒歌邊自由表演兒歌內容。

三、結束部分。

1、評價幼兒上課情況。

2、複習兒歌《吹泡泡》,要求幼兒有表情地念兒歌。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在閱讀中按順序觀察畫面,理解蜻蜓的生長過程與主要特徵。

重點難點:

按照一定順序講述或模仿蜻蜓的生長過程。

活動準備:

1、組圖:《蜻蜓飛》。

2、幼兒用書:《蜻蜓飛》。

3、蜻蜓簡介。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討論蜻蜓生活的地點和習性,瞭解他們的已有經驗。

1、我們常常在哪裏能看到蜻蜓。

2、蜻蜓長什麼樣子的?它和螞蟻有什麼相同之處了?

3、你知道蜻蜓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二、出示掛圖,和幼兒一起對蜻蜓的生長過程進行觀察和討論。

1、蜻蜓的寶寶是怎樣生出來的?

2、在圖與圖之間有什麼?

3、最後一幅圖上爲什麼有兩隻?

三、教師運用表示時間先後的連接詞:“剛開始、接着、最後”幫助幼兒梳理蜻蜓的'生長過程。

四、再和幼兒一起玩遊戲“五連拍”。將幼兒分成五人一組,按照蜻蜓生長過程逐一用動作模仿:幼兒進行模仿時,教師提醒他們動作要貼近該時期蜻蜓寶寶的特點,並區別於其他時期的蜻蜓寶寶。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瞭解故事中小豬通過模仿改變自己的多種嘗試,感受故事情節的趣味。

2、發揮想象,大膽講述小豬變形的有趣經歷,進行合作給故事情節排序。

3、理解做自己,最幸福的道理。

 二、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手指操音樂:雞蛋咕嚕嚕(引導幼兒積極參與講述和良好的傾聽);《小豬變形記》ppt;各個情節圖片

2、經驗準備:幼兒對各種動物的外形特點有一定的瞭解。

教學重點:理解故事情節以及內容、瞭解故事含義

 教學難點:知道每個人擁有自己的特點,學會欣賞自己。

 三、活動過程:

(一)、調整課堂秩序,激趣導入

1、小朋友們,請把你們乾淨的小手伸出來,我們一起來做你們最愛的手指操《雞蛋咕嚕嚕》

2、今天我們的課堂上來了一位小客人,讓我們猜猜他是誰,請大家聽謎語:

嘴長耳朵大,一條小尾巴,光吃不勞動,飽了就睡下。(打一動物:小豬)

3、出示封面,你在封面上看到了什麼?有什麼奇怪的地方?(小豬有翅膀;字變形了………)這幾個變形的字你們認識嗎?這是這本書的題目叫"小豬變形記"。

(二)、閱讀欣賞故事

(1)引導幼兒觀察:你們猜小豬在幹什麼?你猜它心裏在想什麼?請你學學小豬無聊的樣子。

(2) 小豬碰到了誰?長頸鹿在幹什麼?小豬心裏會怎麼想?

(3)小豬踩着高蹺是要學誰啊?它爲什麼要學長頸鹿呢?現在的心情怎麼樣?

(4)小豬現在像長頸鹿一樣高了,心裏很開心,它迫不及待地出門了,在路上它碰到了斑馬。它會跟斑馬說什麼呢?斑馬又會怎麼說?

(5)小豬怎麼了?你覺得小豬適合做長頸鹿嗎?沒關係,小豬又有了好主意。它回家拿了刷子和黑色、白色的顏料,它想幹什麼呢?

(6)小豬斑馬又遇到了誰?大象在幹什麼呢?小豬會對大象說什麼?大象會怎麼回答它?又會做什麼呢?

(7)大象說完,嘩啦!就用水把小豬的斑馬紋衝得一乾二淨,小豬很生氣,可它又有了好主意,猜一猜這次它想變誰?爲什麼小豬會想變大象?

(8)它會怎麼變大象?

(9)大膽想象小豬的變形經歷

(1)如果小豬變大象失敗,它還會想變成誰呢?爲什麼?它會怎麼變呢?請你猜一猜。

(2)我們的想法可真多呀,小豬到底又變成了誰呢?我們一起去尋找答案吧,請大家認真的看。(幼兒閱讀ppt餘下變形部分)

(三)、閱讀後的小遊戲:

小豬成功了嗎?它都變成了誰?是怎麼變的?老師這兒有小豬每次變形的圖片,請你們在桌面上把它們按先後順序排好隊,老師等會看看哪組是天才記憶家。

(四)、回顧故事,教師總結

(1)原來小豬學了這麼多動物,先是給自己做了一對高蹺變成長勁鹿,緊接着被給自己塗上黑白色的顏料變身斑馬,鼻子上繫上塑料管,耳朵上掛上大樹葉變成大象,又在腳上綁了兩個彈簧變成袋鼠,接着又用貝殼和羽毛把自己變成了鸚鵡,小朋友們檢查一下自己的順序對了嗎?(教師對排序排對了的.幼兒進行鼓勵)小豬去模仿這麼多動物都沒有成功。

(2)你們想知道小豬最後怎麼樣了嗎?我們一起來看看故事的結局。

(3)哇,原來可憐的小豬掉到泥塘裏去了,小豬躺在泥塘裏心裏會想什麼呢?你有什麼話想要對小豬說的嗎?

(4)明白道理:做自己最幸福

(5)小豬爲什麼又做回了自己?

(6)小結:"小豬他一心要改變自己的外形去模仿別人,想從中獲得快樂,可是不管他再怎麼模仿,別人都說不像,到最後他才發現做自己是最快樂的。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特別的地方,學別人是很累的,做自己纔是最快樂、最幸福的,希望小朋友們都最幸福的自己。"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5

幼兒行爲基礎:中班幼兒年齡小,心理髮育尚未成熟,自我控制能力還很差。有的幼兒常常因爲爭奪一個玩具或是被別人不小心碰一下,就理不饒人,甚至動手打人。因此,經常有幼兒來告狀:“某某打我”,“某某搶我的玩具”……

《小熊讓路》是一個以相互謙讓爲主題的故事,通過活動使幼兒意識到友愛和謙讓是一種值得歌頌的美麗行爲,從而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模仿願望,明白相互謙讓的道理。

教學的重點、難點:

(1)重點是讓幼兒理解故事的內容,知道相互關愛,相互謙讓的道理。

(2)難點是理解大獅子是用什麼辦法讓小熊覺得難爲情。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的內容,能看圖講述故事。

2、學習理解動詞:跳、淌、爬。

3、培養幼兒相互關愛、相互謙讓的良好品德。

活動準備:

背景圖一幅,小動物圖片若干

活動流程:

出示小熊,引起幼兒的興趣→教師講述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的內容→情感教育→引導幼兒看圖自己講述故事

活動過程

1、出示小熊圖,引起幼兒的興趣。

今天來了一位小客人,你們覺得它是隻什麼樣的熊?到底是隻什麼樣的熊呢?我們一起來聽故事《小熊讓路》。

2、教師講述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的內容。

(1)師講述故事的前半部分(講到獅子點了點頭),讓幼兒初步感知小熊的霸道:故事裏有誰?

(2)師:到底是隻什麼樣的熊?故事裏發生了一件什麼事情?

(3)師講述故事的後半部分,設問:“大獅子到底會想一個什麼辦法呢?一起來聽一聽。”

(4)講故事的後半部分。

(5)大獅子想的是什麼辦法?小熊爲什麼這次沒有讓大獅子讓路?

(15)師:小熊爲什麼會臉紅?

(16)師:小熊後來變的怎麼樣了?

3、情感教育。

(1)師:如果你是這隻小熊,你碰到這些小動物你會怎麼做?

(2)師:你喜歡故事中的小熊嗎?爲什麼?

(3)師:請你幫助這個故事取一個好聽的`名字。

(4)師:學了這個故事後,你應怎樣對待你的朋友?

(4)師總結:我們要做個相互關愛,相互謙讓的好孩子

4、引導幼兒看圖講述故事。

胖胖的小熊、大眼睛的熊、睡懶覺的熊。

幼:小動物在一起玩的故事。

幼:故事裏有小熊、小兔、小羊、小猴、大獅子……

幼:故事裏講了小熊不給小兔、小羊、小猴讓路,後來大獅子想辦法讓小熊讓路了。

幼:小東西,快給我讓路。

幼:小熊很壞。

小兔從路旁的草叢中爬了過去。幼:小羊一聲不響地從路邊的水溝中蹚了過去。

幼:小猴很遠就爬到了路旁的小樹上

幼:小兔、小羊和小猴,一起去找大獅子,請大獅子來治小熊。

幼:大獅子的辦法好的。

幼:大獅子走到小熊跟前,站在路邊說:“小熊,你先過去吧!”

幼:小熊看見大獅子走過來.心想:這可不得了,我得趕快讓路,它站在小路旁,請大獅子先走。。

活動總結

興趣是幼兒最好的老師。只有在幼兒感興趣的情況下,他們纔會學的輕鬆、學的愉快。一開始我出示一小熊圖,引起幼兒的興趣,讓幼兒觀察並提問:它是隻什麼樣的熊?然後再用設問法提問:上面會發生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

另外,我發現在活動中創設設問的情境,能充分發揮幼兒自己的見解,並能加深幼兒對故事的理解和思考。比如:故事中講到小兔、小羊、小猴請大獅子幫忙,大獅子笑了笑,點了點頭。教師就可以問幼兒:你猜大獅子會想一個什麼辦法?這就會激發幼兒的想象,並對故事產生強烈的興趣。

附故事:小熊讓路

小熊長得胖胖的,力氣很大很大。

小熊在路上走,前面來了小兔。它站在路中間,大聲說:”小東西,快給我讓路!”

小兔怕小熊,只好從路旁的草叢中爬了過去。

不一會兒,小羊從前面走來。

小熊又往路中間一站:“小傢伙,快給我讓路!”

小羊害怕了,它一聲不響地從路邊的水溝中蹚了過去。

小猴呢,它更害怕小熊,很遠就爬到了路旁的小樹上。

小熊多得意:“哼,我的力氣大,誰都怕我!”

小兔、小羊和小猴,一起去找大獅子,請大獅子來治小熊。

大獅子笑了笑,點了點頭。

大獅子走在前面,小兔、小羊和小猴跟在後面。

小熊看見大獅子走過來.心想:這可不得了,我得趕快讓路,它站在小路旁,請大獅子先走。

大獅子走到小熊跟前,站在路邊說:“小熊,你先過去吧!”

小兔、小羊和小猴聽了,都愣住啦:大獅子也怕小熊啊!

小熊低着頭,不好意思地從大獅子身邊走過去……

打着以後,小熊看見小兔、小羊、小猴來了,馬上站在路旁,讓它們先過。

這下,小兔、小羊、小猴明白了,大家都說:“大獅子真有辦法,小熊變得有禮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