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熱門】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模板錦集7篇

【熱門】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模板錦集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7W 次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熱門】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模板錦集7篇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嘗試將6以內的物體按數量歸類,並用數字表示物體的數量。

2.繼續學習正確目測6以內的數羣。

3.樂意主動的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和結果。

活動準備

教具:分類底版,6以內的實物卡片,相應數量的數卡

學具:聰明的玩家(分類底版,6以內的各種實物卡片,相應數(點)卡等)

給一樣多的發花(不同排列形式的實物操作卡,雪花片)

一樣多的放一起(6以內不同排列形式的實物卡片)

教學具圖片

活動過程

一、遊戲導入

瞭解遊戲玩法。

1.出示分層式分類底版,各種球類實物卡。

教師:超市裏有許多的球,讓我們看看有哪些球呢?它們各是幾個?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引導幼兒用目測的方法數數,並能說一說自己數的方法。

2.師幼共同討論整理“分層貨架”的規則:一樣多的球放在一起

3.幼兒示範分球,師幼共同讀一讀,檢查分得對不對。

4.出示3—5的數卡,

教師:誰願意來幫助球兒們找到運貨的小推車呢?

幼兒討論得出:每層貨架上放的'球兒數量是幾,就擺上數字幾的卡片,把數卡放在每層貨架的最後空格處。

二、小組操作活動。

1.介紹各組活動

有重點的介紹“聰明的玩家”的規則

2.小組活動與規則。

(1)聰明的玩家

能將6以內的等量實物放在一起,併爲各底版空格處擺上相應的數(點)卡

(2)給一樣多的發花

能用目測的方法進行6以內實物的等量判斷。

(3)一樣多的放一起

能用目測接數的方法快速辨認實物卡上的數量。

3.教師重點觀察指導“聰明的玩家”的活動。

三、活動評價

1.再出示房屋底版和小動物的實物卡片,幼兒完整的演示一次操作過程。

2.引導幼兒知道:x數字的屋裏放的全都是數量是x的小動物,數量是x的小動物都可以用數字x來表示等。

中班數學:鈕釦分類

活動名稱:中班數學:鈕釦分類

活動目標:

1、能按照一個以上的共同特徵給鈕釦分類,會記錄分類結果。2、複習點數6以內數量的技能。3、樂於參與操作活動,感受發現的快樂。活動準備:大記錄紙一張;幼兒人手一份鈕釦、二個盤子、一張記錄紙、鉛筆;投影設備。

活動過程:

一、導入:觀察老師衣服上的鈕釦,數數有幾粒。二、觀察多樣的鈕釦。1、師:小朋友,這些都是什麼呀?(鈕釦)數數一共有幾粒?這些鈕釦是什麼樣的?(幼兒相互交流)2、師:這些鈕釦看上去不一樣,但他們也有一些相同的特點。請你說說這些鈕釦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3、師:這些鈕釦擠在一起,多難受呀,請小朋友按鈕釦上的一個相同特點把鈕釦分成兩份,還要在記錄紙上寫下來。4、觀察記錄紙,說說標記的意思,討論記錄方法。5、請一個幼兒表演分類方法並記錄。6、鼓勵幼兒嘗試用多種方法分類與記錄。教師巡迴指導。7、請個別幼兒展示記錄結果,表演並講述分類方法。三、鈕釦拼畫。1、師:鈕釦除了可以扣住衣物,還可以拼成漂亮的圖畫呢。你能用鈕釦拼出什麼呢?請你數數你拼了幾粒鈕釦。2、展示幼兒拼畫作品,個別幼兒講述,其餘互相欣賞。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按圖形的兩個特徵標記分類並正確記錄其數量。

2、培養幼兒用語言講述操作結果的習慣。

活動準備

1、圖形拼圖一幅,標記卡、數字卡若干,各種圖形若干。

2、數字印章,印泥、操作用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集體教學活動。

1、學習用兩個特徵標記記錄圖形。

(1)出示圖形一。

師:圖上有什麼?(房子、小橋、蝴蝶)

師:用什麼圖形拼搭成的?(長方形、三角形)

師:每個三角形都一樣嗎?什麼地方不一樣?

(2)出示圖二(顏色標記、形狀標記、大小標記)

師:用哪些標記來表示大三角形?小三角形?

師:用哪些標記來表示紅三角形?黃三角形?

幼兒先相互討論、交流。

教師小結。

(3)按照標記記錄。

師:這兒這麼多的圖形,每種圖形各有幾個呢?請幼兒報數字老師記錄。

(4)小結。

請幼兒一起說說這幅圖裏面有幾個什麼樣的圖形?

二、幼兒操作活動。

1、分類遊戲。

(幼兒分別取自己的圖形卡片)看一看,說一說,你的圖形是什麼顏色的什麼形狀的。

看教師出示標記圖,圖形特徵與標記相符的幼兒,舉起卡片站起來。送圖形回家,要求圖形必須符合門牌號。

2、記數活動看圖按標記記錄。

學習記錄後,說說這幅圖裏有幾個什麼樣的'圖形。

三、活動評價。

請個別幼兒上來說說你們是怎麼做的,討論做的是否正確。

反思

此次活動,以“幼兒的發展爲本”精心設計,抓住幼兒好動的天性,巧妙地創設數學王國這一情境。在活動中,提高幼兒主動參與性在動手操作中體會和掌握知識,使兒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而教師則是幼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感受數字的豐富變化,激發幼兒對數字的興趣。

2.體驗數字給生活帶來的方便與有趣。

二活動準備

1.動畫片:有趣的數字。

2.圖片:在圖畫裏找數字。

3.教具:電話。

三活動過程

一、看圖找數字

1.小朋友,這是一幅很有趣的圖畫,仔細看看,在這幅圖畫裏,你能找到什麼?

2.幼兒觀察後,在圖畫裏找出數字。

二、感知數字的豐富變化。

1.情景表演

教師接聽電話:喂,您好,你找東東呀,東東沒有來幼兒園,你給東東打電話吧….

2.教師:怎樣才能聯繫到東東呢?給東東打電話,你需要知道什麼?

(電話號碼)

電話號碼是用什麼組成的?(數字)

3.說電話號碼

(1)教師:誰知道自己家的電話號碼是多少?爸爸、媽媽的電話號碼是多少?

(2)思考:爲什麼電話號碼是不一樣的?

討論後得出:數字的排列順序不同。

三、交流有關電話方面的知識

1.分別請幼兒 自己知道的電話號碼。

瞭解電話號碼是多位數的。

2.你們知道的電話是幾位數的?

(請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講述)

小結:固定電話是8位數的,手機是11位數的,常用的較特殊的電話是3位數的。

四、動畫片,激發幼兒對數字的興趣

1、教師:請小朋友看一個動畫片:你最喜歡的'數字是什麼?

2、請幼兒說一說自己喜歡的數字。

五、給小動物編電話號碼

1、有許多小動物家還沒有電話,你們用喜歡的數字來幫它們編個電話號碼吧。

提示:可以用貼數字的方法,也可以用筆寫。

2、提示幼兒是否每個數字都用了,數一數,

你編的電話是幾位數的。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4

學習:

=、≠,知道它們的意義。

準備:

1.貼絨圖片6幅:

1)4個圓,平均排成兩行,上下對齊。

2)4個圓,一行1個,另1行3個。

3)3個圓,排成“品”字形,注意:以上3幅圖中的圓一樣大。

4)金魚3條。

5)金魚2條,排成一行。

6)金魚2條,排成一列。注意:以上3幅圖中的金魚一樣大。

2.數卡1―6,=、≠號每個幼兒2套。

活動與指導:

1.出示圖片1和2,讓幼兒說出圖上各有幾個圓?(4個)它們一樣多嗎?(一樣多)告訴幼兒,我們把一樣多叫相等。讓幼兒跟着說:它們相等。怎樣表示相等呢?把等號放在兩幅圖之間。教幼兒認識等號:兩條線一樣長,兩條線之間的.距離一樣寬。

2.把圖2和等號拿掉,換上圖3。讓幼兒說出兩張圖上的圓數,它們相等嗎? (不相等)我們用不等號表示兩邊不一樣,教師邊說邊放上不等號,教幼兒認識不等號:等號上畫一條斜槓。

3.用同樣的方法演示講解圖4、5、6。

4.發給幼兒數卡和符號。教師報數字,幼兒舉符號。

5.教師報一數字和符號(並出示)讓幼兒舉出另一數卡。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認識半圓和橢圓,能從許多圖形中找出這兩種圖形,並能點數其數量。

2.能從活動中體驗圓與半圓、橢圓之間的異同,拼出自己感興趣的物體。

3.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圓,半圓,橢圓,數量若干(每種同類圖形的大小,顏色有區別,如有紅圓,綠圓,大圓小圓等)。

2.用幾種圖形拼成的金魚、熊貓等。

3.操作材料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認識半圓和橢圓,區分他們與圓的不同。

1.認識半圓,並與圓做比較。

(出示圓)這是什麼?圓寶寶會變魔術,看看他變成了什麼?半圓和圓有什麼不一樣?

2.認識橢圓並與圓做比較。

圓寶寶又要變了,現在又變成了什麼?

(出示橢圓)誰知道這個圖形叫什麼?橢圓和圓有什麼不同?

二、遊戲:看誰拿的'對。

遊戲:每個幼兒手拿一個圓形(圓、半圓或橢圓)。

例如:教師說圓寶寶,手拿圓形的小朋友把手舉高並大聲說我是圓形。

三、在拼貼的圖形中找出半圓和橢圓,並用電子錶現其數量。

1.出示拼貼好的金魚,讓幼兒找一找哪裏是半圓和橢圓,並能數出他的圓、半圓和橢圓的數量,並用數字來表示。

2.出示拼貼好的熊貓,讓幼兒找一找哪裏是半圓哪裏是橢圓形,並能數出他的圓、半圓和橢圓的數量,並用數字來表示。

四、幼兒操作,展示幼兒作品。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認識寬窄,在比較中區分寬窄,會運用感官比較兩個以上物體的寬窄。

2、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知道物體特徵的`相對性和可變形。

活動準備

1、各種寬窄不同的紙板若干

2、活動室置放寬窄不同的物體。

活動過程

一、小客人“皮皮”導入

1.出示各種紙板,引導幼兒觀察並發現紙板的不同。

2.介紹活動材料,提出操作要求。

二、遊戲:幫助小客人

1、啓發幼兒用不同方法比較寬窄。

2、引導幼兒按意願分組比較各自的紙板,交流比較結果。

幼兒會用正確方法比較物體的寬窄。

三、遊戲:小小修路工

幼兒同寬窄不同的紙板拼搭各種路,並比較寬窄。

四、遊戲:超級變變變(課件)

1、幼兒按指令出示自己手中寬、窄不同的紙板。

2、幼兒按要求出示後,再相互比較寬窄。

(瞭解寬窄的相對性和可變性)。

幼兒知道物體特徵的相對性和可變性。

五、遊戲:找找看

尋找教室中寬窄不同的物體。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學習用目測和重疊的方法區別物體的的大小,並進行正逆排序。

2、能將3個物體按大小差異進行正逆排序。

3、體驗正逆排序的樂趣。

活動準備

禮物包(每種禮物3個)“小商店”活動區、布娃娃。

活動過程

一、組織幼兒觀看“娃娃家做客”,引導幼兒嘗試比較3組物體的大小。

師:小朋友,看到娃娃家裏有幾個娃娃?你知道哪個娃娃大,哪個娃娃小嗎?

幼:黃色的大,粉紅色的.小。

師:請小朋友給娃娃排排隊,從小到大給它們排排隊;然後再從大到小給它們排排隊。

二、運用各種形式,進一步感知大小排序。

1、遊戲“給娃娃送禮物”練習大小排序。

師:娃娃想玩汽車,現在請小朋友把大汽車送給大娃娃,小汽車送給小娃娃玩。鼓勵幼兒用語言表達自己的做法。

2、出示禮物包,引導幼兒練習操作大小排序。

組織幼兒觀察禮物包中的禮物,比較它們的大小並進行排序。然後相互交流排序的方法和結果。會用目測和重疊法比較物體的大小,並進行排序。

引導幼兒根據禮物的大小爲家人分配禮物。如:最大的送爸爸,小的送自己,不大不小的送媽媽。

3、遊戲“小商店”嘗試江個大小不同的物體進行正逆排序。

鼓勵幼兒到“小商店”爲家人挑選一件禮物。比較出3件禮物中最大的和最小的,並按從大到小進行正逆排序。說出結果。如:爸爸的手套是最大的,媽媽不大也不小,自己的手套最小。

三、鼓勵幼兒回家與家人一起將3個物體進行排序,鞏固所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