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推薦】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彙總8篇

【推薦】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彙總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8W 次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8篇,歡迎大家分享。

【推薦】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彙總8篇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

2、鍛鍊幼兒的數數能力!

3、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鍊他們的個人能力。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幼兒認識數字“八、九、十、拍、伸、手指!

2、 讓幼兒學會讀兒歌

活動準備

掛圖、字卡、小紅花

活動過程:

一:基本部分:穩定幼兒情緒,讓幼兒能集中精神

二:教師出示掛圖: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麼啊?(引起幼兒注意了)他們在幹什麼?他們的動作有是什麼?(讓幼兒分別說出他們的動作)

三:教師領讀,然後教幼兒分段讀!

四:讓幼兒自己讀一次並把動作表示出來!

五:在幼兒會讀的情況下教幼兒認字“八、九、十、拍、伸、手指

六:結束部分:給在課堂上表現好的,認識數字多的小朋友給予獎勵!

教學反思

本節課幼兒基本認識數字,對兒歌很熟悉都能讀出來,但有些小朋友不是很認真,希望下節課改正,我想再上一節課會更棒!

小百科:數字分好幾種,阿拉伯數字是最普遍的'一種。阿拉伯數字並不是阿拉伯人發明的而是印度人發明的,實際應該列爲印度語言,只是先傳播到阿拉伯,然後傳向世界的,所以稱之爲“阿拉伯數字”。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用根據圖形的大小、顏色、形狀特徵選標記。

2、通過觀察、比較、判斷圖形之間的相同和不同特徵。

活動準備:

1、黃色小蘑菇、紅色大蘑菇、黃色和紅色標記、大小標記若干

2、各種顏色、各種大小、不同形狀的圖形若干。

3、標記卡若干

活動過程:

一、比較蘑菇的大小和顏色

師:(出示紅、黃蘑菇)小朋友看這是什麼?這兩個蘑菇有什麼不同?(大小、顏色不一樣)

師:用什麼辦法可以把不一樣的地方記錄下來?(標記)

師:(出示標記)小朋友你們還認識這些標記嗎?現在請小朋友來給蘑菇送標記,一邊送一邊說什麼顏色的蘑菇我送你什麼顏色的標記。

二、比較大的紅色的圓形卡片和小的黃色的正方形

師:(出示大的紅色的圓形卡片和小的黃色的正方形)小朋友看,老師還給你們帶來了什麼?他們有什麼不同?(大小、顏色、形狀不一樣)

師:現在請小朋友也來給這兩個圖形寶寶送標記,一邊送一邊說一句好聽的話?

三、看圖形找標記卡

師:(出示各種形狀、大小、顏色不一的圖形)小朋友,你們看這些圖形寶寶一樣嗎?你們認識它們嗎?他們有什麼不同?

師:老師給每個小朋友發一個圖形寶寶,請4個小朋友一組,去找老師給你們準備的'和你們圖形相應的標記卡做朋友。

師:小朋友找好了把他們貼在黑板上介紹你找的是什麼?

四、師總結:

這個長方形寶寶找到了大的藍的長方形標記卡做朋友``````

五、找朋友遊戲

師:小朋友真聰明!幫圖形寶寶們都找到了朋友。現在我們也來玩一玩找朋友遊戲。老師給你們發圖形和標記卡,如果你拿到的是圖形就去找和你相應的標記卡做朋友,如果你拿到的是標記卡就去找圖形寶寶做朋友。

師:現在我們帶着你的朋友一起去玩吧!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初步感知5以內數與數之間多一少一的關係。

2.發展比較、概括能力。

教學準備:

動物頭飾:貓、狗、豬、熊、兔子;黑板畫;點子卡片每人一套。

教學過程:

1.導入活動:拍手遊戲,用動作感知數的實際意義,如看點子卡片拍手,邊拍手邊數數,最後說出點數。幼兒還可根據點子的數量模仿拍幾下皮球的動作,邊拍邊數,並說出總數。

2.小動物去商店買氣球,它們都買幾隻呀?(請幼兒扮演商店售貨員,幼兒戴頭飾扮演小動物買氣球。5以內數字自由說)

在黑板上擺出來小動物買的氣球,讓小朋友數,“每個動物各有幾個氣球?

看顏色,說一說,幾裏面有幾個1?

3.看黑板畫,數一數,小動物一樣多嗎?誰多,誰少?怎樣才能一樣多?(添畫少的小動物,觀察誰比誰多1?誰比誰少1?教師講完,幼兒動手畫)

4.運用聽覺感知數,比比誰的'耳朵靈。如老師請個別幼兒學動物叫聲(數量是5以內),其他幼兒回答:“是哪種小動物的叫聲?共叫了幾聲?”

5.遊戲《乒乓球》結束活動。

課下延伸:

點子卡片練習,添畫小動物。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能運用添去的方式得到相應的數字,進一步感知數字7的數量。

2、樂於參與操作活動,感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圖片:小貓圖片一張,小鴨子、小魚、小老鼠圖片若干。

2、小圓片若干

活動重難點:能運用添去的方式得到相應的數量,進一步感知數字7的實際意義。

活動過程

一、引出活動,複習1—6的數量,感知數量7。

“今天是貓媽媽的生日,我要送媽媽禮物,送什麼好呢?媽媽最喜歡吃魚了,我帶你們去釣魚吧!看我們來到哪裏啦?”(小河)

1、觀察小河邊的景色:幼兒發現有相同數量(數量7)的樹、花、草。請幼兒說出名稱和數量。

2、這些東西都是7樣,那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呢?

3、數字7還可以表示什麼?

二、小貓釣魚,運用添去的方式感知數字7。

“小鴨子游累了想吃魚,我們看看來了幾隻小鴨子(6只小鴨)?有幾條小魚?(少於6)”

1、 小鴨子和小魚哪個多?

2、 一隻小鴨吃一條魚,那小鴨子能吃飽嗎?那有什麼好辦法?(添上**小魚)

3、 這時,又游來了一隻小鴨子,現在哪個多?要讓他們數量一樣多,有什麼好辦法?(添上一條小魚)

4、小貓釣魚

“呀,魚要被小鴨子吃光了,我要快點釣魚了。”“哇,小魚上鉤了,看看我釣了幾條魚?”

(1)觀察小魚,知道釣到的小魚數量。

(2)把釣到的'小魚裝入魚筐(知道要按7添上小魚)(魚框上有數字7)。

三、貓捉老鼠

“真高興,釣了這麼多,回家咯。咦,誰的聲音?(老鼠)家裏有許多的老鼠,請你們幫忙抓老鼠,好嗎?可是,你們看看這隻老鼠身上的點都太多了,怎樣才能把他們變成7呢?”(把抓到的老鼠按數量7將身上的點劃去)。

個別幼兒操作:根據數量添上或劃去身上點,並裝入筐。

四、禮物——花,複習4—7數量的感知

“我送給貓媽媽的禮物有了,那你們的禮物準備好了嗎?”“爲了謝謝你們幫我抓老鼠,我給你們準備了一些花,可是花瓣要你們自己做。一定要按上面的數字貼。”(數量爲4—7)

1、幼兒製作,並相互檢查花瓣的數量。

2、請幼兒把禮物給小貓看看,檢查幼兒的操作結果。

五、活動延伸:送禮物

“讓我們一起把禮物送給我們的好媽媽。”

設計思路:

正確感知7是幼兒園中班數學教學內容之一,這一活動重點和難點在於教師不僅要幫助幼兒認識7 這個數,而且要引導幼兒逐步能夠不受物體大小和排列形式影響,正確感知和判斷7的數量,也就說教師要引導幼兒逐步理解數字與數量的關係。將數學知識展現在幼兒感興趣的卡通人物身上,使幼兒在活動過程中,更加積極投入,同時感受到相關的內容。

設計意圖

1、通過創設情節,讓幼兒產生活動的興趣。

2、觀察、感知相關的數與數量的關係。

3、讓幼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把活動的主導性留給幼兒,讓幼兒成爲活動的主體。

4、將活動內容穿插在遊戲中,讓幼兒在遊戲中得到相關的知識經驗。

5、通過自己動手製作,將“添上”“劃去”有機結合。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5

準備材料:

1、有殼的花生、糖果、紅棗若干粒(分別放在三個盤子裏)。

2、形式排列卡三張:紙製卡片,繪有按一定規律排列的花生、糖果、紅棗及表示排列方向的箭頭。

3、牙籤若干

直接目的:嘗試用三種不同種類的食物按一定數量進行有規律地排列。

間接目的:

1、觀察能力的培養

2、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3、遷移能力的培養

活動提示:

1、將教具端放到卷毯上,請幼兒說出食物名稱。

2、出示形式卡第一張,請幼兒回答:“箭頭表示什麼?”(從箭尾到箭頭表示一個方向。)

3、形式卡上按“糖、花生、棗”的順序連續重複排列三組,教師用牙籤將形式圖劃分爲三小節(牙籤放在棗與糖之間)。

4、請幼兒觀察並引導幼兒討論:

他們被分成了幾組?

每組有哪三種食物?

每組中誰在前?誰在後?誰在中間?

三組排列完全相同嗎?

5、請幼兒跟着老師將形式排列卡的'內容點讀兩遍,注意每讀完一小節後要稍作停頓。鼓勵幼兒記住圖形排列規律。

6、請幼兒將實物與圖形從左往右對應,並按原有規律繼續排列。

7、排列完畢,老師與幼兒一起點讀並確認排列結果,如發現錯誤要及時調整。

8、分別出示第二張、第三張形式排列卡,引導幼兒獨立完成操作。

9、教具歸位時要注意從左往右有秩序地整理,可一組一組地收。

錯誤訂正:

1、形式排列卡及表示排列方向的箭頭。

2、教師的引導及幫助。

延伸變化:

1、學習將物體按組內數量遞增的規律重複排列。

2、學習將物體按組內數量遞減的規律重複排列。

3、學習將一個物體按數量遞增、另一個物體按數量遞減的規律同時排列。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學習10的形成與數數》

幼兒園中班教案

活動目標

1.通過觀看課件進行自主學習,激起幼兒的學習興趣。

2.培養幼兒運用知識遷移解決問題的能力。

3.啓發幼兒用類推法學習10的形成,理解10 的實際意義。

活動準備

1.課件幻燈片兩張

2.數字卡片1--10每人一套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圖形分類活動,培養幼兒感知集合的興趣。

2.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分類能力。

3.能根據三角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的不同特徵,不受圖形大小的影響進行分類。

活動準備

1.課件:樂趣卡—3-55各種各樣的形狀,3-47各種各樣的'形狀,3-59規律

2.幼兒人手一個小筐,裝有不同顏色、大小不同的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放形各5個。

教學具圖片

教學具圖片

教學具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出示樂趣卡:3-55各種各樣的形狀

請幼兒認知,紅色圓形、黃色三角形、綠色正方形、藍色長方形。

二、展開

1.遊戲:形狀連線

出示樂趣卡:3-47各種各樣的形狀

練習:我們周圍有各種各樣的形狀,請趕快把名字好形狀連線吧。

禮物—正方形

三角尺—三角形

西瓜—圓形

2.遊戲:聽令取圖

對顏色相同、形狀不同的圖形進行分類。

方法:教師發出指令,幼兒根據指令從小筐子裏拿出圖形。

教師指令:

請小朋友拿出3個綠色的圖形

請小朋友拿出4個紅色的圖形

(每次拼擺後幼兒互相檢查,教師評定 ,然後幼兒把圖形送回小筐,教師重新發出指令)

3.遊戲:聽指令塗色

樂趣卡:3-59規律

老師發出指令後幼兒塗色。

教師指令:

請小朋友爲正方形塗色

請小朋友長方形塗色

(每次畫完後幼兒互相檢查,教師評定,然後教師重新發出指令),

4.操作活動:拼拼擺擺

方法:幼兒用圖形拼擺物體,並互相說說擺出的物體名稱叫什麼,用了哪些圖形?

三、活動評價

表揚鼓勵積極參與活動,對學習嘗試興趣的幼兒。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7

活動設計

1、中班上學期對幼兒數學圖形發展的要求是:進一步認識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梯形的特點,發現圖形之間的關係。幼兒經過小班對圖形的初步學習後,中班逐漸對圖形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2、《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爲幼兒的探究活動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支持、鼓勵他們大膽提出問題,發表不同意見,尊重他人的觀點。豐富的可操作性的材料,爲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活動活動的條件。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習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3、在區域活動和日常遊戲中,孩子們喜歡用不同的圖形組合,拼湊出新的圖形和造型。本節課着重於用同樣大小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試一試、拼一拼。怎樣讓它變得有趣呢?於是便以孩子最喜愛的動畫故事爲情境,設計了由易到難、層層遞進,由集中到發散的闖關遊戲。孩子們可以通過一輪又一輪的闖關,激發興趣。通過獲得小紅旗作爲獎勵,體驗到成功帶來的成就感,更能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目標

1、嘗試用等腰直角三角形拼出長方形、正方形、大三角形和梯形。

2、通過試一試、拼一拼理解部分與整體的關係。

3、在闖關活動中體驗成就感,感受拼圖活動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1、教具:磁性三角形若干,闖關圖一份,同樣大小的三角形12個。

2、學具:同樣大小的三角形若干,小旗若干(上有牙籤),每人一塊底板。

經驗準備:

1、瞭解闖關遊戲的含義,玩過闖關遊戲。

2、認識並瞭解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梯形、菱形等的特點。

3、在區域及其他遊戲活動中嘗試用兩個三角形拼出另一種圖形或用三個及以上的三角形拼出不同的造型。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引發興趣。

師:你們知道嗎?昨天晚上美羊羊又被灰太狼抓走了,她感到特別傷心。

喜洋洋:小朋友,你們願意幫我一起闖關救出美羊羊嗎?”

二、層層深入,拼圖闖關

1、師:灰太狼到底給我們設置了什麼樣的障礙呢?我們一起看一看。請看第一關!(出示第一關闖關圖)

①觀察第一關闖關圖,瞭解拼圖要求。

這是什麼圖形?有幾個三角形?這三個三角形拼成了什麼圖形?原來灰太狼要小朋友用三個三角形拼成一個梯形。你們能完成任務嗎?

②根據圖示闖關拼圖。

③交流拼圖方法:先用兩個三角形一樣長的邊放在一起靠靠攏,拼成一個正方形,邊上再加上一個小梯子,就拼成了梯形。

2、第二關灰太狼又給我們出了什麼難題呢?(出示第二關闖關圖)

①瞭解第三關闖關要求。是什麼圖形?有幾個三角形?灰太狼要讓小朋友用4個三角形拼成一個新的圖形。每個小朋友要完成三種不同的拼法纔算闖關成功哦!開始吧!

②自主完成闖關拼圖。

③交流:你拼成了什麼圖形?是怎麼拼的?:四個三角形可以拼成長方形、正方形、大三角形、梯形、平行四邊形。

④沒有完成三種拼法的小朋友再試一試哦!

3、第三關是不是更難了呢?爲自己加加油吧!(出示闖關圖)

①這是什麼圖形?是由幾個小三角形拼成的?數一數呢?灰太狼要小朋友用8個小三角形拼成一個大三角形!

②嘗試闖關拼圖。

③交流展示:你拼成了什麼圖形?

三、活動結束,。

師:小朋友你們的小手可真巧!用三角形拼成了各種各樣的圖形,順利打敗了灰太狼,救出了美洋洋,灰太狼說:“我一定會回來的!”爲自己鼓鼓掌吧!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標記記錄圖形的兩個特徵(大小、形狀或顏色)

2.觀察、比較圖形之間的不同特徵,並能語言表述。

活動準備:

教具:數字1-9的卡片各一張;不同顏色、形狀、大小屋頂的房子圖片一張;標記卡片若干張(大小、形狀、顏色標記)

學具:幼兒人手1-2份操作材料;顏色、大小、形狀標記若干;膠水;幼兒人手一把標有顏色、形狀標記的紙製鑰匙;在場地上畫好各種形狀、各種顏色的圖形若干。

活動過程:

一、集體活動

1、玩遊戲“開火車”

序:今天,小兔子要請我們班的小朋友去它的新家做客呢,我們開火車去好嗎?準備好了,火車就要開了哦。

師:嘿、嘿,我的火車就要開

幼:幾點開

師:(出示數字卡片)你們看

幼:(看數字)X點開

教師帶領幼兒先集體開展遊戲,再分小組遊戲,最後請個別幼兒遊戲。

2、看圖形做標記

(1)教師出示有不同形狀的`屋頂圖片

師:我們的火車終於開到小兔住的小區門口了。可是這麼多房子,我們怎牀拍苤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哪塊木板厚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哪塊木板厚

有益的學習經驗:

認識物體的厚薄,感知厚薄的相對性。

準備:

1.長寬相同,厚薄明顯不同的木板3塊。

2.長寬相同,厚薄不同的積塑每個幼兒3塊。

活動與指導:

1.同時出示兩塊較薄的木塊,讓幼兒各種角度觀察木板尺寸的相同與不同之處,最後把兩塊木板並放在講臺上,請幼兒說出它們的不同。在他們說出一塊木板“高些”,一塊木板“矮些”後,告訴幼兒:小朋友的眼光不錯,已經把它們的區別找出來了。不過,由於它們都太矮,所以我們不用高矮,而用厚薄來區分它們。分別在板子上作標記1和2讓幼兒說出2號板子厚些,1號板子薄些。

2.拿出另一塊板子標記爲3號,與2號板子比較,啓發幼兒說出:3號木板厚些,2號木板薄些;把3塊木板兩兩相比後,引導幼兒說出3號木板最厚,2號板子薄些,1號板子最薄。

3.把木板按從薄到厚的規律排序。

4.發積塑給幼兒,讓幼兒區分它們的厚薄並按厚薄排序。

5.按教師指令,舉出相應的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