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有關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範文集合十篇

有關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範文集合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3W 次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範文集合十篇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圖形分家”的操作活動,繼續讓幼兒學習按圖形片的顏色或形狀或大小等特徵進行多次分類的方法。

2、發展幼兒觀察比較、積極思維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3、體驗數學集體遊戲的快樂。

4、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重點與難點:

用語言進行多維的命名。

活動準備:

教師:大轉盤一個,圖形操作材料一套。

幼兒:人手一份圖形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初次嘗試遊戲“圖形寶寶分家”

1、觀察分類材料:看看盤子裏有些什麼?(有許多圖形寶寶)師:今天老師要和你們來玩一個“分家家”的遊戲。

2、交代遊戲名稱與規則:師:圖形的家在哪裏?(處示盤子)分成幾家?(兩家)師:分的時候有要求,把相同的寶寶放一家,等一會兒把老師給你的圖形寶寶分完,分好了取個名字記在心裏,待會兒告訴老師。

3、幼兒操作“給圖形寶寶分家”。

4、討論:你們是怎麼分的?(請幾位幼兒走上來,師幫其操作結果貼出來)和他一樣的有沒有?小結:分家家,可以根據圖形的顏色來分成兩家,可以根據形狀分成兩家,還可以根據大小分成兩家。你們還想再試一次嗎?

(二)再次嘗試:

1、要求:等一會兒分家家的時候要求不一樣了,再取兩個好聽的名字,要和現在的名字不一樣。

2、幼兒操作提示:第一次怎麼分的,第二次要分的不一樣。

3、討論:第一次怎麼分的,第二次怎麼分的?(請1-2名幼兒)請幼兒和旁邊的幼兒相互講講自己分的結果。

(三)提高嘗試:遊戲“大轉盤”師:老師這裏還有很多好看的`圖形。(師分盤子)請你們用小眼睛看,誰的小眼睛亮?看看這些圖形一樣嗎?(不一樣),哪裏不一樣?(形狀、顏色、大小)

1、師:老師要和你們玩大轉盤的遊戲,我們要和電視裏的叔叔阿姨一樣看標記拿獎品,轉盤上的針指向哪個圖形,就請你拿一個和它一樣的。我們先來試試:“快樂大轉盤,大家一起玩。”看看,請你拿什麼樣的圖形呀?(幼兒集體進行3-4次)

2、進行比賽:看誰拿得又快又對?

3、增加難度:看看這個轉盤和剛纔有什麼不一樣?(大小)哪些大,哪些小?拿好了舉在手裏

4、比賽:四個人一個隊,小羊、小兔、小猴、小熊,哪一個隊的小朋友都拿得又快又對,老師送你一朵小紅花。(還要幫隊裏的其他小朋友一起檢查一下,有沒有拿錯的)反覆嘗試4-5遍。

活動結束:

師:今天我們玩了圖形寶寶分家的遊戲和大轉盤的遊戲,你們還想玩嗎?(告訴幼兒以後再玩)。評析:活動過程中,教師思路清晰,很有條理,這對於一位新教師是難能可貴的。第一個遊戲建議教師在材料的提供上應給幼兒再多幾份,讓孩子能保留操作痕跡,同時便於幼兒比較後找出新的分類方法,也便於教師幫助幼兒總結歸納幾種不同的方法。第二個遊戲“快樂大轉盤”,在幼兒對圖形一個特徵有明顯感知的基礎上,教師及時取出另一圖形來比較,並提問“取這個行不行”?幫助幼兒發現圖形的二維特徵,這個手段用得好,通過自己思維獲得發現比直接引導孩子觀察第二種特徵更易於被幼兒接受。不過,建議第二個轉盤設計中作改進,因爲出現了“大小”這一第三維特徵,所以設計時應有意識地將有大小區別的同形狀的圖形放在一起,便於幼兒觀察、比較、獲得發現。此外,活動中,可在材料及提問方面多注重給不同的孩子不同的要求,才能真正促進幼兒的發展。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鞏固對7以內數量的認識。

2、在遊戲中探索數封閉狀物體的數數方法,並學習用做記號的方法數數。

3、願意用恰當的方式交流操作過程和結果,萌發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教具:貼有4、5、6數字的花盆各一個。呈圓形排列的圖片若干。

2、學具:自制(4、5、6、7片花瓣)的花朵人手一朵,4—7的數卡若干。作業紙人手一份,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起興趣——我喜歡的花

1、師:小朋友,你們喜歡花嗎?喜歡什麼花?那你們數過花瓣嗎?

2、師:今天,老師也爲小朋友準備了一些花瓣,讓我們來數一數,好嗎?

二、幼兒自主嘗試數花瓣

1、師提出要求:請你從桌上選一朵花,然後數一數,你拿到的花有幾片花瓣?(幼兒操作,自主探索)

2、請個別幼兒介紹:你的花有幾片花瓣?你是怎麼數的?

3、師:你有跟他們不一樣數的方法嗎?怎麼樣才能不漏數,也不重複呢?

4、師小結:用一隻手拿着一片花瓣,接着用另一隻手從這片花瓣開始按順序數下去。

三、學習用做記號的方法數花瓣

1、師演示用做記號的方法數花瓣

師: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種新的方法數花瓣:先找到一片花瓣,然後在這片花瓣上做個記號,你們想做什麼記號呢?(教師演示做記號:?○↑……)然後從做記號的這片花瓣開始數,一片一片按順序數。我們一起來數一數吧:1、2……一共有幾片花瓣,用數字幾來表示呢?(師粘貼數字)

2、師交代要求:你會了嗎?現在請你也來試一試,用自己喜歡的圖形在花瓣上做個記號,再按順序數一數,數完想想用數字幾來表示,再找到數字把把數字貼在花心裏。

3、幼兒操作:做記號、數花瓣、貼數字。

4、個別交流:你做了什麼記號?你的花有幾片花瓣?用數字幾來表示?

四、送花朵回家——數字與圓點的匹配

1、師逐一指花盆,幼兒上來根據花瓣數量送花。

師:漂亮的花是屬於花盆的,我們來送花朵回家好嗎?來看看,你的花應該送到哪個花盆裏(師列舉4朵花瓣的花送到貼有四個圓點的花盆裏)

2、師幼共同檢查、糾錯。

師:有沒有小花回錯家而在哭呢?下面請4個小朋友來檢查一下。

五、幼兒操作活動

——數藏在盤子、手鍊裏的花瓣,並用豎線表示數量。

1、展示作業紙

師:花瓣寶寶和我們玩起了捉迷藏遊戲,瞧,他們藏到了盤子裏、手鍊裏,看到花瓣寶寶了嗎?請你用剛纔做記號的方法數一數,盤子裏的花瓣,手鍊裏的花瓣,數出是幾,然後用幾根豎線記錄下來。

2、幼兒操作

3、個別交流:你的盤子裏藏了幾片花瓣?你是怎麼數的?

你的手鍊裏藏了幾片花瓣?你做了什麼記號?

六、拓展延伸

——生活中這樣數數的物體

1、展示各種圓形狀實物:手鍊、花瓶上的花紋、桔子、鈴鼓等)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用做記號的'方法順着一個方向數花瓣,這樣數才能不重複、不漏數,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也可以用這樣的方法數呢?

2、結束語:等一會,老師帶你們去數一數大自然中的花瓣。

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相對於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爲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展,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爲幼兒創設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境,爲幼兒創設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使幼兒能獨立的操作材料,並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的自主性,選擇性,獨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通過一系列的遊戲活動,達到了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感受數字的豐富變化,激發幼兒對數字的興趣。

2.體驗數字給生活帶來的方便與有趣。

活動準備

1.動畫片:有趣的數字

2.圖片:在圖畫裏找數字

3.教具:電話

動畫片

趣味練習

活動過程

一、看圖找數字

1.小朋友,這是一幅很有趣的圖畫,仔細看看,在這幅圖畫裏,你能找到什麼?

2.幼兒觀察後,在圖畫裏找出數字。

二、感知數字的豐富變化。

1.情景表演

教師接聽電話:喂,您好,你找東東呀,東東沒有來幼兒園,你給東東打電話吧….

2.教師:怎樣才能聯繫到東東呢?給東東打電話,你需要知道什麼?

(電話號碼)

電話號碼是用什麼組成的?(數字)

3.說電話號碼

(1)教師:誰知道自己家的電話號碼是多少?爸爸、媽媽的電話號碼是多少?

(2)思考:爲什麼電話號碼是不一樣的?

討論後得出:數字的排列順序不同。

三、交流有關電話方面的知識

1.分別請幼兒 自己知道的電話號碼。

瞭解電話號碼是多位數的。

2.你們知道的電話是幾位數的?

(請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講述)

小結:固定電話是8位數的,手機是11位數的,常用的較特殊的電話是3位數的。

四、動畫片,激發幼兒對數字的興趣

1.教師:請小朋友看一個動畫片:你最喜歡的數字是什麼

2.請幼兒說一說自己喜歡的數字。

五、給小動物編電話號碼

1.有許多小動物家還沒有電話,你們用喜歡的數字來幫它們編個電話號碼吧。

提示:可以用貼數字的方法,也可以用筆寫。

2.提示幼兒是否每個數字都用了,數一數,

你編的電話是幾位數的。

中班數學:老奶奶的服裝店

一、活動目標:⒈在幫老奶奶找鈕釦的情境中,按2個特徵辨別圖形、嘗試看標記圖釘鈕釦,感受數量的序列。

⒉能夠遵守操作規則,正確使用操作材料,清楚講述操作過程與結果。

二、 活動準備:

教學材料:奶奶圖片一張 標記等若干

幼兒操作材料:無鈕釦的服裝人手一件,有紅黃藍綠顏色特徵的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的鈕釦若干,上面有4——8不等的紐孔,上面有標記的小筐人手一個、固體膠人手一個。

三、活動過程:

㈠圖片導入活動,引發興趣

——老奶奶做了許多的衣服,想開一個服裝店,但是她一個人還來不及完成,想和你們合作完成,願意嗎?

㈡幫老奶奶找鈕釦(按兩個特徵標記分類)

⒈鞏固按2個特徵辨別圖形。

——先來找找看,老奶奶做的衣服上面還缺什麼?(鈕釦)

——真的,衣服上還沒有鈕釦呢!各種各樣的鈕釦混在一起,老奶奶年老眼花分不清楚了,你們願意來幫幫她嗎?

——(出示紅色和圓形標誌):不過,奶奶對每個人提出的要求是不一樣的,誰能看懂熊奶奶要楊楊老師找什麼樣的鈕釦?紅色的什麼形狀的鈕釦?這個可以嗎?爲什麼?

——小結:對!看到這兩個標誌就是要找紅色的圓形的鈕釦,兩個特徵要求都找對才能放進去。

⒉第一次操作:按兩個特徵找鈕釦。

——等會,請你先拿起你的小籃子仔細看看、輕輕說說“老奶奶讓你幫忙找怎樣的鈕釦?”然後輕輕再邊找邊說:“我找到的是什麼顏色什麼形狀的鈕釦?”最後數一數你找到了幾顆鈕釦?(老奶奶的年紀大了,聲音太大了她會受不了,我們不要吵到老奶奶哦!)

——教師巡迴指導,提醒孩子邊操作邊講述。

——幼兒將小盆子拿好放到椅子下面,然後開始集中交流:你找到了幾顆什麼樣的鈕釦?怎樣找纔不會錯不會遺漏?(仔細地看看……)

個別關注:××你找的是不是紅色的三角形鈕釦呀?看清楚顏色、形狀,都一樣才能放進自己小框。不要把別人的鈕釦拿走哦!這是你要找的鈕釦嗎?)

㈢第二次操作:按量的多少進行正逆排序。

⒈手口一致點數。

——咦!你們的鈕釦上有什麼?(圓點)

——哎呀!××看得真仔細,這圓點是鈕釦穿線的洞洞,拿一顆出來數數上面有幾個洞洞啊?

都是×個嗎?再數一數其他鈕釦吧!

把洞洞最多的鈕釦,找出來!拿最少的讓我看看?

⒉幫老奶奶釘鈕釦(正逆排序)。

——你們幫奶奶找到鈕釦了,她可真高興!願意幫她把鈕釦訂到衣服上嗎?從哪裏開始釘?怎樣訂鈕釦呢?奶奶說,這個問題有點難,只有聽清楚、想明白的寶寶,纔會知道。

——(出示4至8):奶奶在這裏告訴我們了,誰看懂了呀?x x看得這麼認真,她一定看懂了!(幼兒自由表述)

——老師小結:上面是4,表示是四個鈕釦洞洞,下面是8表示8個鈕釦洞洞,這個箭頭表示慢慢、慢慢地變,變多了還是變少了?對,是慢慢變多了……

——帶上籃子去找一件自己的衣服,先看清楚老奶奶訂鈕釦的要求,再把鈕釦倒出來擺一擺,想清楚就可以訂鈕釦啦!

老師巡迴關注:孩子能否按圖示、按序訂鈕釦。

——展示個別,集中評價:

這件衣服的鈕釦是誰訂的?這裏,奶奶的要求是:鈕釦上的洞洞是越來越……?真是越來越多了,你真聰明,謝謝你哦!

這件呢?是誰做的?奶奶的要求是越來越……?原來是鈕釦的隊伍排錯了,要改一改!

——你們真能幹,不僅幫老奶奶找到了鈕釦,還做好了新衣服,老奶奶可高興啦!她說:“謝謝這些聰明、有禮貌的寶寶。下次,歡迎你們去他的服裝店賣衣服哦!”你們該說什麼呀?(老師:嗯,幫老奶奶做事情我們也很高興!)做完事情啦,我們出去放鬆放鬆吧?跟老奶奶、還有老師們說什麼呢?

中班數學:鈕釦分類

中班數學幼兒園數學中班數學幼兒園數學中班數學幼兒園數學中班數學幼兒園數學

活動名稱:中班數學:鈕釦分類活動目標:1、能按照一個以上的共同特徵給鈕釦分類,會記錄分類結果。2、複習點數6以內數量的技能。3、樂於參與操作活動,感受發現的.快樂。活動準備:大記錄紙一張;幼兒人手一份鈕釦、二個盤子、一張記錄紙、鉛筆;投影設備。活動過程:一、導入:觀察老師衣服上的鈕釦,數數有幾粒。二、觀察多樣的鈕釦。1、師:小朋友,這些都是什麼呀?(鈕釦)數數一共有幾粒?這些鈕釦是什麼樣的?(幼兒相互交流)2、師:這些鈕釦看上去不一樣,但他們也有一些相同的特點。請你說說這些鈕釦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3、師:這些鈕釦擠在一起,多難受呀,請小朋友按鈕釦上的一個相同特點把鈕釦分成兩份,還要在記錄紙上寫下來。4、觀察記錄紙,說說標記的意思,討論記錄方法。5、請一個幼兒表演分類方法並記錄。6、鼓勵幼兒嘗試用多種方法分類與記錄。教師巡迴指導。7、請個別幼兒展示記錄結果,表演並講述分類方法。三、鈕釦拼畫。1、師:鈕釦除了可以扣住衣物,還可以拼成漂亮的圖畫呢。你能用鈕釦拼出什麼呢?請你數數你拼了幾粒鈕釦。2、展示幼兒拼畫作品,個別幼兒講述,其餘互相欣賞。

中班數學教案:認識硬幣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5角、1元的硬幣。

2、能夠區分兩種硬幣。

活動準備:

5角、1元的硬幣每人一套,存錢罐1個,籃子20個,小盒子1個,教棍1根,幻燈片7張(5角、1元硬幣的正面、反面、正反面各一張,5角、1元在一張圖的圖片一張),捐物箱2個,玩具若干,長桌2張。

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認識5角、1元的硬幣

2、活動難點:區分兩種硬幣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

出示存錢罐,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麼?(存錢罐)老師在裏面存了好多硬幣。現在我把它請出來和小朋友交朋友。

2、基本部分

(1)幼兒找“朋友”,進行認識。

硬幣朋友最喜歡和輕輕拿,輕輕放的人交朋友了,你們能做到嗎?請你們在籃子裏找一個“朋友”。

提問:

a、你找的“朋友”是什麼形狀的?

b、它是什麼顏色的?

c、上面有些什麼圖案?

(2)幻燈片演示,教師逐一出示5角、1元的硬幣讓幼兒認識。

現在,請小朋友都把自己的“朋友”送回到籃子裏,下面我們把這些硬幣放大了再來看一看。

認識5角,用幻燈片向幼兒展示5角的硬幣。

正面——提問:

a、這是多少錢的硬幣?(5角)

b、它的正面上有些什麼?

反面——提問:

a、這是5角的正面還是反面?(反面)

b、上面印有什麼圖案?(荷花)

正反面——這就是5角硬幣的正面和反面,請你們在籃子中找出相同的硬幣。(找到後)

提問:

a、請你們摸一摸,有什麼感覺?(硬硬的、圓圓的、凹凸不平的)

b、它是什麼顏色的?是什麼形狀的?(金色、圓形的)

認識1元,用幻燈片向幼兒展示1元的硬幣。

正面——提問:

a、它是多大面值的硬幣?(1元)

b、上面都有些什麼?

反面——提問:

a、這是正面還是反面?(反面)

b、上面印的是什麼圖案?(菊花)

正反面——這個就是1元硬幣的正面和反面,請你把它找出來,好嗎?(找到後)

提問:

a、它是什麼顏色的?什麼形狀的?(銀色、圓形的)

b、數字是幾?(1)

c、上面的漢字是什麼?(元)

(3)同時出示5角、1元的硬幣讓幼兒觀察、認識。

老師把5角、1元的硬幣都放到了一起,我們一起來看看。

提問:

a、它們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b、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小結:都是圓形的,都是硬硬的,凹凸不平的。5角和1元的硬幣,顏色不同,大小不同,數字不一樣,漢字也不一樣。

(4)區分硬幣以鞏固硬幣的認識。

我們認識了5角、1元的硬幣,現在我要考考旁邊的爸爸媽媽,看看他們認識嗎?這是多少錢?(5角)要考倒爸爸媽媽可真難,現在我來考小朋友,看你們認識這些錢嗎?這是多少錢的硬幣?(1元)這呢?(5角)真棒!現在老師換一換,請你們在籃子裏面找出5角的硬幣讓老師看看,你們還能找出1元的硬幣讓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看看嗎?剛纔小朋友說了5角和1元的大小不同,老師這裏有一個小盒子,裏面放了許多5角、1元的硬幣,我請小朋友用最快的速度摸出一個5角的。

3、結束部分

教師小結並進行簡單的購物。

今天,我們和硬幣交了朋友,都認識了5角、1元。看,老師請了2個售貨員阿姨來,請阿姨們說說她們賣的是什麼東西?(售貨員介紹:小朋友們好,我是5角店的售貨員阿姨,裏面有…)你們想買玩具嗎?(想)那老師請小朋友拿一枚硬幣去買一樣自己喜歡的玩具,買到後玩一會兒就把它捐給災區的小朋友。請1、2組的小朋友拿硬幣買玩具,請3、4組的小朋友拿硬幣買玩具,…小朋友你們看,這是捐物箱,我們把買到的玩具捐給災區的小朋友。(甘紅梅)

中班數學活動:藏起來的花瓣(找規律

活動目標:

1、體驗在數學活動中找規律快樂。

2、能認真觀察物體的顏色排列規律,並按規律進行排列。

3、學習用多種方式探索和尋找物體的排列規律。

活動準備:

1、按紅、黃、黃規律穿成的花瓣項鍊,盒子,記錄紙,水彩筆。

活動過程:

1、出示ABAB直線型花瓣項鍊,引導幼兒觀察項鍊的顏色排列規律。

(1)請幼兒討論花瓣顏色的排列順序。

(2)教師將幼兒的講述內容用顏色標記做記錄。

2、出示ABB環形花瓣項鍊,感知環形項鍊的顏色排列規律。

(1)出示ABB環形花瓣項鍊,引導幼兒觀察其顏色排列規律。

(2)教師根據幼兒講述內容用顏色標記做記錄。

(3)教師引導幼兒沿相反方向觀察項鍊顏色排列順序,並記錄排列規律。

(4)讓幼兒觀察、比較不同方向花瓣排列的順序。

3、遊戲:“猜一猜”。

(1)將項鍊中的一部分藏在盒子裏,請幼兒猜猜盒子裏藏的是什麼顏色的花瓣。

(2)教師記錄幼兒的猜測,再打開盒子,進行驗證。

(3)根據幼兒掌握情況,隱藏不同數量的花瓣再次進行遊戲。

4、幼兒分組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1)教師簡單介紹操作內容、操作方法。

(2)幼兒操作。

第一、二組:畫一畫。

方法:請幼兒從串珠卡片中抽出一張,根據卡片上的提示在白紙上畫出一串項鍊。

第三、四組:猜一猜。

請幼兒猜一猜山洞和大樹後面藏着什麼樣的動物和娃娃?

5、活動評價。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觀察、感知生活中一些物體上的花紋排列規律,如地墊、餐桌布、牀單、衣服等,豐富幼兒有關排序的經驗。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不受粗細的干擾,按照物體的長短排序。

2、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體會數學活動的樂趣。

3、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4、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比較長短差別明顯的5個物體,按從長到短活從短到長的順序排列。

活動難點:

能大膽描述自己的排列順序。

活動準備:

1、長短不同的4個紙條.

2、長頸鹿爸爸、媽媽、哥哥、妹妹和自己的圖片。

3、數學幼兒用書、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複習比較長短並排序

1、將幼兒分成9組,每組幼兒發一組長短不同的紙條。

師:請小朋友看一看桌上的彩色紙條,比一比誰最長,再找出最短的,和比較長的。

幼兒自由操作。

2、鼓勵幼兒自由探索

師:找出來以後請小朋友爲這三根紙條排序,怎麼樣才能讓這三根紙條整整齊齊的排好隊呢?

幼兒自由操作,引導幼兒描述排序的順序:從長到短或從短到長。

3、在增添一張紙條,引導幼兒再次排序。

師:現在小朋友手上又多了一張紙條,請小朋友看看它應該怎麼加入這個隊當中呢?

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巡視、指導並給與評論。

二、教師設置情景導入活動,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師:冬天來了,長頸鹿媽媽給長頸鹿爸爸、哥哥、妹妹和自己一人買了一條圍巾。小朋友,請你們猜一猜,這5條圍巾分別應該給誰呢?

教師引導幼兒比較長頸鹿一家脖子的長短,並按脖子的長短進行排序。再次基礎引導幼兒比較圍巾的長短,將圍巾按長短排序,爲長頸鹿一家選擇合適的圍巾。

2、教師指導幼兒完成幼兒用書內容。將長頸鹿的圍巾按照從長到短的順序分別圖上紅色、藍色、黃色、綠色、紫色。

活動反思:

今天是本學期的家長開放日,考慮到務必要照顧到每一個幼兒,所以我選擇了幼兒喜歡的數學活動——《按長短排序》來做今天的活動內容。因爲本次活動有幼兒操作環節,也會用到幼兒用書。活動一開始,我首先給每組幼兒發放了三張不用顏色不同長短的紙條,讓幼兒先觀察這幾張紙條有什麼不同,幼兒很快就觀察出來了。在這一環節中優點是照顧到了每一個幼兒,幼兒都能近距離的看到排序的過程。缺點是準備的'紙條不夠,有一組幼兒差一張紙條。那麼在以後的學具準備過程中一定要細心,差一張就是這次活動的缺陷。第二個環節,請長頸鹿的一家來參加我們的活動,長頸鹿一家的圖卡做的特別生動,所以小朋友一看就特別感興趣,一眼就能分清誰是爸爸、誰是媽媽、誰是哥哥、誰是妹妹。也能分清他們的高矮程度,知道最長的圍巾應該給爸爸、第二長圍巾應該給媽媽、第三長圍巾應該給哥哥……最後一個環節請幼兒給長頸鹿一家的圍巾塗色,在塗前兩條圍巾的顏色時,小朋友還能分清誰長誰短,還剩三條的時候,就感覺小朋友有點模糊了,不知道接下來該排那一條了,這時候我就讓小朋友將塗過顏色的兩條圍巾用手遮住,然後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再來看一看。小朋友一下就看出來了,知道哪一條纔是應該排在第三的,接下來我就用同樣的辦法,讓幼兒找出了排在第四的和第五的,分別塗上了綠色和橙色。大部分幼兒都塗得很好,只有極少數動作慢的小朋友沒有塗完。總之在本次活動中幼兒都很配合,積極性也比較高,在幼兒分組操作時,看到了幼兒的個體差異,在對於接受慢的幼兒給予了及時的支持和幫助,在今後的教學活動中,也要注重幼兒個體差異,並實施重點關注。在準備教具的時候也要吸取這次活動的經驗,認真準備、仔細檢查。避免在以後的教學活動過程中再出現類似的問題。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將收集的種子進行分類、排列,並做記錄。

2.積極探索,分析討論,感知物體的大小、數量與排列長短的關係。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份(蠶豆、黃豆、赤豆各十顆)

2.紙板人手一張

3.乒乓球、海洋球各一個。

活動過程

一、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小朋友看看桌子上有什麼?

(蠶豆、黃豆、赤豆)

它們還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知道叫什麼嗎?”(種子)

二、探索活動:感知數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種子,排列長短不一樣。

1.講解操作要領.

教師:現在請你們做件事,給這些種子分分家。

(1)觀察:請你們猜猜第一條線上排什麼?爲什麼?”(紅豆,因爲有紅豆標記)

第二、第三條線呢?(黃豆、蠶豆)

(2)排的時候要從紅線開始,一個靠着一個,讓它們站在線上。

三排全排完了,不要收,數一數,把數字記到後面的格子中。

2.幼兒操作,用種子在紙板上排隊。

3.請幼兒講述排列結果。

提問:紅豆有幾顆?(十顆)

黃豆有幾顆?(十顆)

蠶豆有幾顆?(十顆)

它們都是十顆啊?那它們排的隊伍一樣長嗎?(不一樣)

4.討論:爲什麼都是十顆,隊伍不一樣長呢?

(因爲紅豆小,所以排得最短。因爲蠶豆大,所以排得最長。因爲黃豆不大也不小,

所以排的隊伍不長也不短)。

5.小結:相同數量的種子,顆粒越小,排列越短,顆粒越大,排列越長。

三、探索活動:感知大小不一的種子,排列長短相同時,數量不同。

1.請幼兒把紙板翻過來,觀察另一面。

教師:看看紙板上有什麼?(種子標記、線)

這三條線怎麼樣?(一樣長)

2.設疑、引導幼兒思考

如果在這三條一樣長的線上排隊,想想它們用的數量會不會一樣多?

3.交待探索要求,幼兒操作。

教師:請你們用不同的.種子分別在三條一樣長的線上排列,看看它們用的數量到底會不會一樣多呢?”

4.講述操作結果。

(不一樣多,紅豆用得最多,蠶豆最少)

5.討論:爲什麼排一樣長的隊伍時,紅豆用得最多,蠶豆用得最少呢?

6.小結:隊伍一樣長時,小種子用得多,大種子用得少。

四、結合生活實際進一步感知大小、數量與排列長短的關係。

1.出示海洋球、乒乓球

2.提問:如果用相同數量的海洋球和乒乓球排隊,誰的隊伍長,誰的隊伍短,爲什麼?

(小結:乒乓球小,排的隊伍短;海洋球大,排的隊伍長)。

提問:讓它們排一樣長的隊伍,海洋球和乒乓球誰用得多?爲什麼?

(小結:隊伍一樣長時,大的海洋球用得少;小的乒乓球用得多)。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6

一、活動內容:10以內的順數倒數

二、活動目標:

1.理解10以內的數量的排列順序,知道它們是順數還是倒數,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2 .在操作中提升動手能力,激發興趣並學會大膽表述操作結果。

3.對生活中運用順數、倒數的事例感興趣,在遊戲活動和生活中,學會運用順數、倒數。

三、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ppt,操作材料(幼兒用數字卡、點子卡、師用數字卡點卡、磁釘等)、幼兒左手標記。

2、經驗準備:幼兒已經掌握了10以內的點數,對數學學習有濃厚的`興趣。

3、環境準備:爲幼兒創設寬鬆、和諧的心理環境;在區角中增加適合幼兒進行順着數和倒着數的操作材料。

四、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出示信封:小猴今天到我們班做客,給小朋友帶來了禮物,是什麼呀(信封)信封裏裝有什麼呢?

(二)基本部分:學習順數,倒數

1、信封裏跳出來零亂的點子卡和數字卡(逐一出示在黑板上),我們幫它們排排隊:(幼兒操作)要求:先把點子卡和數字卡分類,把數字卡放一堆,點子卡放一堆,然後從你的左手開始排,先幫數字卡排好隊,再幫點子卡排好隊。

設疑:

(1)你是怎樣排的?

(2)你發現了點子卡有什麼變化?

小結:數字從小到大順序排列的,後一個數比前一個數多1,這樣的一列數叫順數;數字從大到小順序排列的,後一個數比前一個數少1,這樣的一列數叫倒數。

2.多形式引導幼兒感知10以內的順倒數。

(1)以小猴去觀看“火箭發射”的故事情景引入。

(2)小猴要經過一座小橋,引導幼兒感知順數逐個多1、倒數逐個少1的數量關係。(上橋順數逐個多一,下橋倒數逐個少一)

教師:小猴上橋時我們數數1-10就是順着數, 小猴下橋時我們數數10-1就是倒着數。

(3)小猴過了五彩橋,路過十字路口正好遇見紅燈(練習倒數)並結合保心社會性進行交通安全教育。

(4)到了火箭發射指揮中心,通過乘電梯,進一步讓幼兒複習順數的排列順序(1樓――10樓)。

(5)觀看火箭發射,讓幼兒用倒數的知識來進行火箭發射前的倒計時活動。

(6)小猴和小豬要回家了,乘坐電梯下樓,再次感知倒數(10樓――1樓)

(7)遊戲“我們一起跳房子”

教師:跳房子的遊戲好玩嗎?小朋友想想學,好,我們一起學吧.

(四)延伸活動:

下課後我們一起到活動亭玩跳房子的遊戲.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7

一、活動目標:

1、學習手口一致點數1---5。

2、初步學習按數取物。

3、認識一些常見的醫療用具。

二、活動準備:

醫院背景塑料闆闆(上面畫有5以內的醫療器具),幼兒人手一套圓點卡片,雪花片若干,由5塊泡沫板拼成的樓梯共4條。

三、活動過程:

(一)、引出主題

教師以醫生的身份出現。

問:我是誰?我在哪裏上班? 認識紅十字

(二)、幼兒戴上圓點寶寶去醫院看看:

1、複習2—3的點數 請幼兒點數後舉起相應的圓點卡片。

2、學習4—5的點數 讓幼兒數一數。

(三)、去藥房

1、上樓梯(五個臺階) 請幼兒邊走邊數。

2、分藥片

(1) 教師報一個數,幼兒取出相應數量的`藥片。

(2) 出示藥方(上面有圓點),請幼兒根據配方上的圓點分藥片。

3、 下樓梯。(邊走邊數)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符號是人們共同約定用來指稱一定對象的標誌。數學符號“>”“<”“=”則是用來指稱一定數量關係的標誌,可以將數物關係一目瞭然的呈現在人們面前。

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數字,中班幼兒能夠手口一致地點數10以內的物品,初步瞭解用一一配對的方式可以比較數量的大小,在與同伴遊戲中開始通過數量關係比較兩數的大小(例:分餅乾、分積木)。4-5歲幼兒可以通過實際操作比較10以內數的多少,但是他們很少接觸到數學符號和用詞語描述,比較兩數的大小的經驗(例:比較5和3,能夠說出“5大”,但是不能用語言描述“5大於3”;比較2和2,能夠說出“它們倆一樣多”,但是不能用詞語表述2等於2)。爲了讓幼兒理解“>”“<”“=”意義並更好的運用於實際操作問題中,我選擇了用數學符號比較10以內數量的大小,作爲本次活動內容。

綜合考慮以上幾個方面,我將活動重點等爲:學習用符號和詞語比較兩數大小。難點定爲:在實際操作中以一一配對的方式比較實物的大小。

設計思路

本次通過以下6個環節帶領幼兒體驗科學活動的魅力。即:說—論—練—比—玩—享。

活動目標

1、認識數學符號“〉”、“〈”、“=”。

2、學習用符號和詞語比較兩數的大小。

3、嘗試以一一配對的方式比較實物的大小。

4、體驗用數學知識幫助他人解決問題的成功和快樂。

活動準備

小猴淘淘分水果的PPT;數學符號卡“〉”“〈”“=”;蘋果、草莓、梨、香蕉、小猴、“>”“<”“=”操作卡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師幼談話發現問題所在

1、播放PPT

師:孩子們,你們喜歡吃水果嗎?小猴子淘淘也喜歡吃,可是今天它面對一堆水果,卻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咱們一起來問問它。(小猴子你怎麼了?)

2、傾聽苦惱

(小猴淘淘的聲音:我想和爸爸媽媽一起吃水果,可是我不知道每種水果夠不夠,也不知道該怎麼分)

小結:原來它在爲分水果發愁呢。

二、同伴討論找出解決辦法

1、商討方法

幼兒與同伴商討如何幫助淘淘分水果。

師:你們有好辦法嗎?快和你身邊的小夥伴說說。

2、發表看法

師:誰來說說你的辦法?

個幼表述自己的方法。

小結:你們的辦法真不錯

三、課件展示一一配對點數

1、自由點數

師:咱們把散在地上的水果排列整齊,再來點數一下。

提問:看看有多少隻猴子?有多少個草莓/根香蕉/個梨?

2、對應排列

幼兒點數一一對應排列的實物。

師:你們還記得這種點數的排列方式嗎?(一個猴子對應一個水果排列,一一配對)我們一起數數。

小結:算上淘淘,一共有三隻猴子,三個草莓,兩根香蕉,四個梨。

四、大小比較認識數學符號

1、操作對比

師:我們就用一一配對的方法,先來幫淘淘分草莓,請拿出草莓和小猴子,其他的水果放在袋裏。

播放PPT,幼兒操作小猴和草莓操作卡,點數對比它們的數量。

2、認識“=”

提問:你們發現什麼了?

師:小猴子的數量和草莓的數量是一樣的,可以用一個數學符號來表示。(出示“=”)它“=”是等於號,也就是3等於3,你們也找一找。(詳細講解等於號)(淘淘:原來等號兩邊的數量是一樣的,這麼看來,我們每個人可以分到一個草莓吃,是嗎?嘻嘻謝謝你們。)

師:你們用一一配對的方法幫淘淘分好了草莓,咱們繼續幫它分香蕉。

3、認識“>”

播放PPT,幼兒點數猴子和香蕉的數量。提問:你們發現什麼問題了?(誰大?誰小?)

師:有3只小猴子,2根香蕉,也就是(猴子的數量比香蕉的數量多)。可以用一個數學符號來表示。(出示“>”)這個符號“>”叫大於號,即3大於2,你們也找一找。(詳細講解大於號)(淘淘:你們擺的真清楚,這下我看懂了,大於號張大的嘴巴對着量多的一邊,是這樣嗎?唉,這麼看來香蕉不夠分,那我就讓爸爸媽媽先吃吧。)

師:真是隻謙讓的小猴子

4、認識“〈”

播放PPT,幼兒點數小猴子和梨的數量。

師:這次你們發現什麼問題了?

師:還是3只小猴子,有4個梨,也就是說(猴子的數量比香蕉的數量少),可以用一個數學符號來表示。(出示“〈”)這個符號“〈”叫小於號,即3小於2,你們也找找看。(詳細講解小於號)(淘淘:原來小於號的小尖嘴對着量少的數,是這樣嗎?這麼看來我們不僅每個人能分到一個梨,還能剩下一個呢。猴爸爸猴媽媽一同說:你是個禮讓的好寶寶,剩下的一個獎勵給你。)(淘淘:這3個數學符號可真有用,用它們就能清楚的比較出數量的大小,看來我也要好好學習它了)

小結:我們用這3個有趣的數學符號“〉”“〈”“=”幫淘淘分好了水果。

五、幼兒操作,實物配對比較

1、思考問題

師:淘淘請來了他的.好朋友們,看一看他準備的水果夠分嗎?

2、幼兒解疑。

(淘淘錄音:原來是這樣呀,謝謝你們動腦筋幫了我這麼多忙,我吃飽了咱們來玩比大小的遊戲吧)

2、操作材料

師講解比大小遊戲的要求,幼兒操作材料,並與教師、同伴交流。

3、表達見解

師:誰來說說你是怎麼玩的?

小結:看來比較10以內數量的大小是難不倒你們了,淘淘可羨慕你們了。

六、分享成功,感受助人快樂

1、感受快樂

(淘淘錄音:你們懂得的數學知識可真多,謝謝你們幫助我還讓我學到了知識)

師:我們用學到的知識幫淘淘解決了分水果的難題,現在你的心情是什麼樣的?

2、體驗成功

結束:你們用數學知識幫助別人,還能玩有趣的比大小遊戲,可真棒。

延伸:以後我們還要學習更多的數學知識,幫助更多的人,好嗎?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幼兒學習用標記記錄圖形的大小、形狀、顏色等特徵。

2、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判斷圖形之間的相同與不同的特徵。

3、發展幼兒辨別智力、分析、歸納智力和運用智力。

活動準備:

教具:圖形卡若干,大小、形狀、顏色標記,找朋友音樂。

學具:作業卡片,圖形和標記的胸卡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集體活動。

1、師:(出示各種圖片)今天老師請來了許多圖形娃娃跟小朋友做遊戲,看看都有些什麼圖形?(三角形、圓形、梯形、長方形等)

2、我們仔細看一下這些圖形有什麼地方不一樣呢?(顏色、形狀、大小)

(評析:這些圖形是幼兒平時經常接觸的圖形,是幼兒比較熟悉的。要求幼兒通過比較分辨出每組圖形的不同之處,這個過程是對幼兒分辨智力的培養。)

3、它們不一樣的地方我們可不可以用什麼方法把它記錄下來呢?(出示一些標記)我們看一下這些是什麼標記?

4、這些圖形娃娃不一樣的地方我們就用這些標記記錄下來,(逐一出示圖形)這是什麼圖形?(三角形)是什麼顏色的呢?(紅色)紅色的三角形我們應該送它什麼標記呢?(紅標記,三角形標記)送的時候要將一句好聽的話。(紅色的三角形我送你紅標記和三角形標記)

不錯的(評析:給圖形送標記是讓幼兒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促進幼兒分析智力和歸納智力的進一步發展。)

二、個別幼兒活動。

1、老師這裏呀還有一些圖形娃娃沒有找到標記朋友呢,誰來幫幫它們的`忙呢?(請個別幼兒上來示範)

2、教師講評,鼓勵做得對的小朋友。

三、小組活動。

1、小朋友,你們想不想幫助圖形娃娃找標記朋友呢?

2、老師提出操作時的要求。老師爲你們準備了圖形娃娃和標記卡,請你們看清楚圖形爲它們選合適的標記,再用膠水貼上去。請你輕輕地走到桌子旁邊,作業的時候要動動你的小腦筋,想好了再做。

3、幼兒操作活動,教師巡迴指導,對能力差的幼兒進行個別指導。

4、教師講評,針對一些問題進一步講解。

四、遊戲“找朋友”。

1、你們幫圖形娃娃找到了標記朋友,它們說我們小朋友很聰明,想跟我們小朋友做遊戲呢!

2、老師幫你們準備了一些圖形娃娃和標記圖,請你們到小椅子下面去找一找,看看你的是圖形娃娃還是標記圖,和邊上的好朋友討論一下,應該找誰做朋友?

3、教師示範。師:“老師拿的是大的圓形,我應該去找誰做朋友呢?”(大標記和圓形標記)“那我拿的是黃標記和長方形標記,我應該找誰做朋友呢?(黃色的長方形做朋友)

(評析:通過幼兒玩“找朋友”遊戲,對幼兒提出更高的要求,不僅僅是辨別智力的運用。幼兒找朋友之前,要先看好自己拿的是什麼,再分析歸納自己應該找誰做朋友,這個過程是讓幼兒把以上學習的智力都運用起來,進一步鞏固發展幼兒的辨別、分析和歸納智力。

4、我們小朋友一起去找朋友吧!(放找朋友音樂)

5、我們帶着好朋友一起去做遊戲吧!

活動延伸:

1、爲幼兒準備一些看圖形做標記的操作卡,鞏固幼兒所學的知識。

2、把圖形和標記圖放到數學區,在平時的區域活動中繼續發展幼兒的分析、歸納和運用智力。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10

活動準備

1、貼絨藍色大圓片5個,紅色圓片從大到小6個,桔黃色小圓片7個

2、貼絨數字5、6、7,實物卡。

活動過程

一、集體活動。

1、逐一出示圖片

請小朋友仔細看,說說卡片上有幾個什麼?

2、正確判斷7以內數量。

出示圖一

(1)黑板上有什麼?哪種顏色的圓片最多?哪種顏色的圓片最少?你是怎麼知道的?

(2)爲什麼我看時覺得紅圓片最多,橘黃圓片最少?

(3)誰能想個辦法,換一種排法讓我們一看就清楚,誰的數目最多,誰的數目最少。

(4)啓發幼兒將每種顏色片片排成一行現在看看誰最多、誰最少?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引導幼兒將三排圓片一一對應比較)請小朋友說說每一排有幾個圓片,誰來給每排圓片送數字朋友。

3、小結。要想知道誰多誰少,不能看物體大、小,也不能看排隊長、短。而是要數一數每排有幾個,才能比出誰多誰少。

二、小組活動。

1、給最多的'點子印數字。

2、看標記貼圖形。

3、按序填空格。

4、添、去點子。

5、印比6、7少的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