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範文彙編9篇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範文彙編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4W 次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範文彙編9篇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 能積極參與語言活動,對故事表演感興趣。

2 豐富詞語:東倒西歪,亂七八糟。

3 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大膽推測想象,發展語言表述能力及分析能力。

活動準備

1 物質準備:將故事的前半部分製作成幻燈片,將操場佈置成森林的場景(大樹、房子、草地、河水、大樹旁畫上血腳印直至小河邊),《黑貓警長》的主題音樂,黑貓警長、白貓警士的頭飾,請配班老師扮演大灰狼。

2 經驗準備:觀賞過《黑貓警長》的動畫片。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故事名稱,激發幼兒興趣

教師:今天老師要和小朋友們一起講故事,一起表演故事,你們願意嗎?故事的名稱叫做《這裏發生了什麼事》。(出示漢字讓幼兒認讀)

二、師生共同講述故事上半部分,理解故事內容,學習“東倒西歪、亂七八糟”等詞語

1 教師播放幻燈片講述故事的第一段,提問:小白兔在家嗎?你是怎麼知道的?

2 教師繼續講述故事第二段,提問:小白兔家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呢?小白兔又到哪裏去了呢?(學習用詞:東倒西歪、亂七八糟)

幼兒:平時小白兔家整整齊齊的,現在小白兔家搞得這麼亂七八糟的,家裏肯定有壞蛋來過,小白兔一定被壞蛋抓走了。

教師:小花鹿很着急,因爲小白兔家一定是有壞蛋來過的,小花鹿馬上會怎麼做?(教師再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幻燈片,從中發現有電話機。)

幼兒:打110找黑貓警長來抓壞蛋。

教師:那麼小花鹿是怎麼向黑貓警長說的呢?(啓發幼兒在向黑貓警長彙報時,把“東倒西歪、亂七八糟”等詞語用進去。)

三、師生共同表演故事的下半段,大膽推測,續編故事

1 教師和幼兒分別扮演黑貓警長和白貓警士。播放《黑貓警長》的主題音樂,引導幼兒學白貓警士騎摩托車的動作來到“森林中小兔子的家”。

2 引導幼兒認真偵察案發現場,尋找線索。

(1)觀察案發現場圖片,引導幼兒討論:這件事究竟是什麼時候發生的?

幼兒1:這件事是剛纔發生的,因爲小白兔家的爐火還旺着呢。幼兒2:這件事是剛纔發生的,因爲爐上的蘿蔔湯還有點熱氣。

教師:白貓警士剛纔說了,爐子裏還有火,蘿蔔湯裏還冒着熱氣,這就說明這裏的事情是剛纔發生的。那麼我們再到屋外仔細找找還有什麼可疑的地方。

(2)偵察周圍現場,教師引導幼兒報告偵察的情況,如“報告黑貓警長,我在xx地方發現了××”,教師注意幼兒語言的規範和用詞的準確。

幼兒1:報告黑貓警長,我在小河邊沒發現什麼情況。幼兒2:報告黑貓警長,我在山洞裏沒發現什麼情況。幼兒3:報告黑貓警長。我們在大樹旁發現了血腳印。

(3)引導幼兒根據發現的線索採取相應的行動。

討論:這是誰的`血腳印?小白兔現在會怎麼樣?我們該怎麼做?

教師:警士們,我們沿着腳印去救小白兔吧。(到了小河邊)咦,怎麼腳印不見了?你們發現了什麼?(扮演大灰狼的教師撥弄草叢)

幼兒1:報告黑貓警長,草叢在動,有動靜。幼兒2:草叢是風吹動的。幼兒3:不對,一部分草在動,不是風吹的,是有情況。

“黑貓警長”下令:立即監視草叢。發現動靜馬上行動。(“白貓警士”包圍草叢,救出小白兔,抓出一隻大灰狼。)

(4)請幼兒將剛纔表演的故事用流暢的語言進行講述。

活動延伸

請幼兒把故事的情節簡單地用圖畫表達出來,然後製作成小圖書與同伴進行分享。

附故事

這裏發生了什麼事

在一棵大樹旁,有一座美麗的小木房,木房裏住着一隻可愛的小白兔。一天,天氣真好,小花鹿提着花籃,要去小白兔家做客。他一邊唱着歌,一邊採着花。唱着走着,不一會兒,小白兔的家到了。噯,怎麼小白兔家的門敞開着。小花鹿心裏想:“小白兔肯定會熱情地接待我的。”小花鹿喊着:“小白兔,我來啦!”“咦,怎麼沒有人回答?屋裏怎麼一點聲音也沒有?”

小花鹿把門推開朝屋裏一看,嚇了一大跳。小白兔家裏的桌子、椅子東倒西歪,小白兔最愛吃的青菜蘿蔔湯都打翻在地。小花鹿張嘴直喊:“小白兔,小白兔,你在哪裏,你在哪裏呀?”可是喊了半天還是沒有回答。“奇怪!小白兔到哪裏去了,家裏怎麼會亂成這個樣子的?”

小花鹿急忙跑到大樹旁,打電話給黑貓警長,“嘀鈴鈴……,你是黑貓警長嗎?我是小花鹿,小白兔家出事了,桌子、椅子東倒西歪,小白兔最愛吃的青菜蘿蔔湯都打翻在地,亂七八糟。黑貓警長。你快來,趕快來啊!”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進一步瞭解清明節的天氣特徵及風俗。

2、理解詩歌的含義,體驗詩歌中表達的哀傷之情,並對唐詩產生初步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掛圖17號;《小朋友的書、春天裏》;磁帶及錄音機

2、活動前兩週做天氣觀察記錄,統計晴天和雨天的數量。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主題

1、小朋友們記錄了清節前後的天氣變化,發現了什麼?(有時天氣晴朗,有時細雨綿綿)

2、天氣晴朗的時候你有什麼感覺?(高興)細雨綿綿的時候又有什麼感覺?(煩惱、不開心)

二、理解詩歌

1、出示掛圖,播放古詩錄音。

2、提問:詩裏寫的是什麼樣的天氣?詩人的'心情怎麼樣?想一想爲什麼會這樣?心情不好怎麼辦?他怎麼找酒家?牧童是怎麼做的?

教師邊提問,邊結合掛圖解釋詩歌中的詞"欲斷魂"、"借問"、"牧童"、"遙指",幫助幼兒理解。

三、幼兒學念古詩

1、聽磁帶,體味念古詩和平日裏講故事、說話的聲調、發音有什麼不同。鼓勵幼兒按照磁帶中的方式跟念古詩。

2、嘗試邊念古詩邊用體態語言表現古詩的內容。

四、總結:

我國唐朝出了很多著名的詩人,寫了很多優秀的詩,以後我們還會學更多的唐詩。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感受故事主角剋制自己、抵禦美味誘惑的內心體驗。

2、理解故事主題,萌生成長的自豪感。

活動準備:故事

活動過程:

一、麥麥的午餐盒。

1、今天,我們要講一個小豬麥麥上學第一天發生的故事。教師講述故事第一節。

2、午餐盒裏有哪些好吃的東西?

3、媽媽說午餐盒裏的東西什麼時候才能吃?

二、美味的誘惑。

1、那麼好吃的東西,小豬麥麥想不想馬上吃掉?我們繼續聽故事。

2、教師講述故事第二節至第六節。

3、上學的路上,麥麥想吃午餐盒裏的'東西,他吃了嗎?他是怎麼做的?

4、上課的時候,麥麥想吃東西了嗎?它心裏對自己說了什麼話呢?

5、麥麥吃了午餐以後,還想吃桃子嗎?有沒有吃掉?

6、下午,麥麥肚子很餓很餓,他想吃桃子了嗎?有沒有吃掉?

7、麥麥幾次想吃掉五彩和桃子,他忍住了嗎?你覺得麥麥做得對嗎?爲什麼?(麥麥很想吃掉午餐和桃子,可他忍住了。麥麥知道要聽媽媽的話,到該詞的時候才能吃)。

三、不平常的桃核。

1、麥麥回家,把午餐盒交給媽媽,他問媽媽要了那個桃核,你知道這是爲什麼嗎?

2、教師講述故事最後一節。

3、麥麥把桃核放在紙船裏,望着它,想着這一天發生的事,我們再來完整地聽故事。

4、教師完整講述故事一遍。

5、麥麥以前嘴很讒,上小學的第一天,他還是很讒嗎?爲什麼他覺得這一天非常高興?

6、引導幼兒討論後得出:麥麥雖然幾次讒得想早早吃掉午餐和桃子,可他都忍住了。他上小學了,知道自己長大了,應該忍住嘴讒的念頭。

7、幼兒閱讀幼兒活動材料第四冊第29――31頁,結合畫面複述故事。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感受故事中房子變化的趣味,喜歡並嘗試續編故事結尾。

2、初步懂得自己長大了,遇到事情能夠去試着面對。

【活動準備】

圖片、無色的畫有小房子的卡、字。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發聽故事的興趣。

1、談話活動:說說有趣的房子。

師拿出“小房子”三個字,問:這是什麼字?你們認識嗎?(幼兒基本都認識,會說:小房子。)

你平時見過什麼有趣的房子嗎?(見過別墅、電視裏的灰太狼的房子……)

2、觀察熊哥哥,猜測講述。

今天,我帶來了一位朋友,它是誰呢?(出示一個手裏提着桶的小熊)

這是一隻怎樣的熊呢?(可愛的熊、漂亮的熊、它的手裏拿着一隻桶。)(重點引導幼兒觀察它手裏的桶)

對,熊哥哥手裏提着一隻桶,裏面裝了它最愛吃的東西,會是什麼呢?(蜂蜜。)我們跟熊哥哥打個招呼吧。(熊哥哥好!)

熊哥哥經過小樹林的時候,也發現了一棟有趣的房子,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二、聽聽、猜猜理解故事情節。

1、出示圖片背景,邊插問邊講述故事前半部分。

講述故事,從熊哥哥熊哥哥提着一桶蜂蜜路過樹林的時候到好聞的香味。

(1)小房子裏的香味可能是什麼?(麪包、水果)

講故事,從熊哥哥用鼻子一聞到感到不安起來。(講到把果醬舔完的時候抽掉紅色的房子。)

(2)熊哥哥的手上是什麼東西粘糊糊的?(膠水、糖……))

(3)熊哥哥吃到了這麼好吃的果醬爲什麼還要不安呢?它會怎麼辦?(如果幼兒說不出來可以引導幼兒:這是誰的房子呢?)

2、提問,理解故事前半部分內容。

主人不在,熊哥哥把別人塗在牆上的果醬給吃了,心裏很不安。它會怎麼辦呢?(可能會逃跑。)那它要是逃跑了心裏就會安心了嗎?

小朋友想的這麼多辦法,哪個辦法是又方便又好的呢?(把蜂蜜刷在牆上。)

講故事,(熊哥哥想)從我把人家辛辛苦苦塗上的果醬吃了到準備把自己手裏的蜂蜜往牆上刷。

熊哥哥自己很喜歡吃蜂蜜,它捨得把蜂蜜塗在牆上嗎?那它爲什麼還要把蜂蜜塗在牆上呢?

講故事,熊哥哥就把自己手裏的蜂蜜往牆上刷。小房子塗成漂亮的黃色,散發出蜂蜜的香味。(抽掉無色的房子)

3、小結。

這個有趣的房子與我們平時的'房子有什麼不同?

這座房子還有一個地方也很有趣,原來這座房子是什麼顏色的,現在呢?它怎麼會變的?(平時的房子是刷的油漆。這個房子是刷的果醬;會變顏色。)

熊哥哥因爲主人不在家,它把主人房子上的果醬全吃光了,心裏感到很不安,爲了彌補它把自己最愛吃的蜂蜜塗在了牆上,於是,這座房子就變顏色了。

4、完整傾聽故事前半部分,教師講述、演示圖片。

三、幼兒嘗試遷移續編故事。

1、教師講述故事後半部分。

熊弟弟聽見哥哥說房子變成了黃色會怎麼做呢?

熊弟弟一聽房子的顏色變成黃色了,它覺得很奇怪,於是就走進了小樹林,遠遠地就看見了一座黃黃的小房子。聞一聞,哇,是蜂蜜,這可是熊弟弟最愛吃的。於是它舔啊舔啊,不一會兒,它就把牆上的蜂蜜全吃光了。熊弟弟想:讓我也給房子變一變吧。

房子又會變成什麼顏色呢?會把誰引來,它又會把房子變成什麼顏色呢?問題有點長,能記住嗎?我剛纔說了什麼?”(有意讓孩子回憶問題)

2、講解續編故事的要求:

好,我在後面的桌子上給你們準備了小房子的圖片,請小朋友想一想,畫一畫,再說一說,當聽到老師開始搖鈴鼓的時候,不管你畫沒畫好都要回來,聽明白沒?(在幼兒畫完以後,提醒幼兒回到座位上跟同伴交流自己續編的故事,老師也可以適當介入,帶着幼兒講講。)

3、幼兒嘗試續編故事,教師巡迴指導。

4、集體交流。

附故事:

熊哥哥提着一桶蜂蜜路過樹林的時候,看到一座紅色的小房子,小房子散發出一陣陣好聞的香味。熊哥哥用鼻子一聞,“嗯,好像是果醬哎!”熊哥哥邊走邊想:“多讒人啊,要是讓我進去好好聞一聞該多好啊。”於是,熊哥哥就走近小房子,發現門開着,房子裏空空的:既沒有果醬桶,也沒有罐子。果醬在哪裏呢?他剛想把頭伸進門,忽然發現一隻手掌粘在牆上了。熊哥哥拔呀拔呀,好不容易把手掌從牆上掙脫下來,一看,呀,粘糊糊的,用舌頭一舔,咦,甜甜的,原來牆上塗着的都是香甜的果醬。這下熊哥哥忍不住了,它不停地舔呀舔呀,把牆上的果醬舔得乾乾淨淨。舔完了果醬,熊哥哥突然感到不安起來:“我把人家辛辛苦苦塗上的果醬吃了,這可怎麼辦呢?”熊哥哥低下頭,它看到自己帶來的那桶蜂蜜,他笑了:“我可以把這桶蜂蜜塗在牆上。”於是,熊哥哥就準備把自己手裏的蜂蜜往牆上刷。(第二遍:小房子塗成漂亮的黃色,散發出蜂蜜的香味)

第二天,熊弟弟來看熊哥哥。熊弟弟說:“樹林裏有座塗着紅色果醬的房子!”熊哥哥笑了:“哼,我早就知道啦,不過現在這座房子是黃色的了。”

弟弟一聽房子的顏色變成黃色了,它覺得很奇怪,於是就走進了小樹林,遠遠地就看見了一座黃黃的小房子。聞一聞,哇,是蜂蜜,這可是熊弟弟最愛吃的。於是它舔啊舔啊,不一會兒,它就把牆上的蜂蜜全吃光了。熊弟弟想:讓我也給房子變一變吧。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5

設計思路:

本週是我們IB單元——“一百種語言”進行的第一個星期,正值“聲音(說、唱)”這個探索範疇。我們班有許多來自各個國家的孩子,平時時而聽到他們用本國的語言進行交流,而且孩子之間也會模仿幾句,可見他們對各個國家的語言已經產生了興趣,而且,班中家長的寶貴資源是非常值得我們引用的。何不把家長請到我們身邊,和孩子們一同去發現、探究奇妙的世界語言呢!

活動名稱:世界語言真奇妙!

內容與要求:

1、感受、體驗學習各國語言的樂趣。

2、感知不同語言相應的文字也是不同的。

3、通過加入適當的擬聲詞去感受圖畫書的詼諧、幽默。

4、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材料與環境:

1、邀請家長代表穿着本國民俗的服飾,並讓家長準備一些簡單的圖文字卡。

2、讓家長和孩子準備一首《小星星》的自國語言版本的歌曲。

3、老師準備“太陽”的圖片,收集文字,人手一根星星棒。

過程與指導:

一、猜猜奇妙的語言

二、欣賞“太陽”不同的文字

1、出示“太陽”的圖卡,邀請孩子試試你能用幾種語言表達。

2、幼兒感知不同語言相應的文字也是不同的。

三、我和媽媽一起學——“謝謝、再見”

四、欣賞《小星星》的各國語言版本的歌曲

五、孩子和媽媽一同舞動《小星星》(手持星星棒)

活動反思:

《世界真奇妙》是《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第二個主題活動。本單元活動主題是“人類共同的家園”,本課主要是讓孩子們在瞭解世界各國風情的基礎上,體會世界的奇妙。新課標中提到: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小學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爲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性課程。教學活動是“爲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構築的平臺。在新課程標準的分目標(一)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中,寫到:尊重不同國家和人民的文化差異,初步具有開放的國際意識。在(二)能力目標中,寫到:知道世界歷史發展的一些重要知識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知道社會生活中不同羣體、民族、國家之間和藹相處的重要意義。這些都是設計《世界真奇妙》第一課時的指導思想。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力求於從以下幾點來開展教學:

一、創設平等互動的課堂環境。在本課中我本着教師是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的教學理念,努力創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情境,使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讓課堂成爲學生煥發生命活力的舞臺。在課前,佈置學生去收集世界各國的資料,瞭解各國的禮儀,並學一學。在上課的過程中,我注意發揮學生主體的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滿足學生的主體需要。通過師生平等的互動,一起學習各國不同的禮儀,學習“你好”,還有學生與學生之間,合作給各國取別稱等活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激發學生認識世界的興趣。

二、層層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整堂課設計我分爲三個不同的層次教學:“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通過欣賞俄羅斯代表性的舞蹈《天鵝湖》、日本的櫻花、各國代表性的事物,初步感受不同國家的風格及多樣性;“不說不知道,世界真奇妙”——通過讓學生取取別稱等活動形式,讓學生感受到各國的主要特點;“不學不知道,世界真奇妙”——通過學一學各國的禮儀,瞭解中西禮儀文化的不同,感受世界之奇妙,從而更加熱愛這個多姿多彩的美麗的世界。這樣從知到行,從課內到課外,構成了品德教學的整體性。

三、採用豐富的活動,靈活多樣的形式開展教學。新課程的呈現形態主要是兒童主動參與的.主題活動、遊戲和其他實踐活動。“世界真奇妙”這一主題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是很難把握教學內容的,因爲三年級孩子的認知水平膚淺,對奇妙世界的感悟不深,如果我們在教學中一味地灌輸枯燥無味的知識,顯然不能激發學生探索世界的慾望。而且也是違背新課程中“以學生爲主體”這個理念。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我努力尋找最佳的教學切入點,創設符合學生特點的遊戲情境,營造開放、寬鬆、和諧、平等的教學氛圍,讓孩子們通過猜一猜、取一取、學一學等活動,在開放式活動中充分去體驗、去感悟、去獲得。讓學生學做各國的禮儀,使學生感受到世界真奇妙。這些豐富的活動,激發了學生探索世界的興趣,使課程充滿快樂和活力。

四、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情感。

在教學中,爲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創設了“世界真奇妙之旅”,帶領學生一起領略大千世界的精彩與奇妙。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標誌性事物。因爲學生知識的貧乏,所以本活動中我主要採用學生感興趣的多媒體的展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活動中我還穿插了觀看《四小天鵝舞》和欣賞日本櫻花的活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直觀地感受不同國家的文化,激發學生進行探究的慾望。各國代表事物用圖片配以音樂的形式出示,讓學生感受到世界的奇異景觀。在“別稱知多少”中,通過說一說各國的標誌,以“國家別稱我來說”的交流,讓學生擴大知識面,得出規律——各國的別稱跟他們的特點有關。然後讓小組合作進行實踐,給各國取別稱。這裏出現了三個,前面兩個對學生來說不太熟悉,所以我出示了他們的特點,後一個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小組交流中我鼓勵學生的創造思維,尊重他們自己的想法。以豎大拇指在希臘人眼中是“滾蛋”的不同意思,讓學生感受到要到世界各國去旅行就要了解各國的獨特禮儀,要不容易引起誤會,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索世界的興趣。這些情境的創設,使課堂充滿濃濃的人文氣息,使課本資源、學生資源、教師資源有效合理地利用。

但一堂上下來,總感覺自己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不足,比如因爲事先對學生的學情知識基礎沒有充分地瞭解,就出現了看標誌猜國家這一環節中,幾乎全班學生都猜不出俄羅斯這個國家,使課堂氣氛顯得沉悶,學生顯得拘謹。這也告戒自己,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在課前一定要對學生做好充分的瞭解,只有建立在學生基礎上的學習纔是有效的。

如果說這次彙報課活動,給我創造了一次又一次磨練的平臺,那先前的一次次試教和反思,則只是用真誠收穫了一份真情;而最後一次的正式彙報課,在贏得學生的真情外,我還贏得了章老師的許多幫助和指點,成就了我生命課堂的精彩。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理解散文的主要內容,感知秋天的主要特徵。

2.嘗試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講述畫面的主要內容。豐富詞彙“五顏六色”、“千姿百態”。

3.感受散文語言的優美,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4.藉助圖文並茂,以圖爲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興趣。

5.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並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現在是什麼季節?秋天到了,大自然有哪些變化?大家可以從幾個方面來講講你感受到的秋天的變化。(出示一些標誌:秋天的天氣、秋天的果園、秋天的花園、秋天的田野、秋天的穿着。)

二、看看講講、聽聽學學,分段欣賞散文,感受散文語言的優美。

(一)看小猴的畫

今天來了一位老師,是誰?熊貓老師的學生是誰呢,我們一起看一看。(出示小動物)

你們猜猜熊貓老師要上什麼課?你是怎麼知道的?

熊貓老師今天的要求是請大家畫一畫秋天,如果是你,你會畫什麼?

我們來看看,小動物們畫了什麼?(出示小猴的畫)請你用好聽的話來講一講小猴的畫。

我們聽一聽,小猴是怎樣介紹自己的畫的。(傾聽錄音:我畫的是果山。黃黃的梨,紅紅的蘋果,橙色的橘子,紫色的葡萄,看得叫人直流口水。)

小猴的話好聽嗎?哪裏好聽?對呀,把水果的顏色都說進去了,真好聽!我們也來說一說好聽的話。

(二)看小松鼠的畫

小松鼠迫不及待地想展示他的作品了,我們也來看一看吧。小松鼠畫的是哪裏?誰能用好聽的話來說一說小松鼠的這幅畫?

我們也來聽一聽,小松鼠是怎樣介紹自己的作品的。(傾聽錄音:我畫的是樹林。梧桐葉變黃了,楓樹葉變紅了,像蝴蝶一樣從天上飄落下來,真好玩呀!)

小松鼠的話好聽嗎?你覺得哪裏好聽?爲什麼?

我們也來說一說這樣好聽的話。

(三)看小兔子和小花貓的畫

小兔子和小花貓說,小朋友們,快來欣賞一下我們的畫吧。(打開畫面)

請小朋友看着這兩幅作品,兩個兩個說一說,小兔子和小花貓分別畫的是哪裏的景色?你們也用好聽的話、連貫的話來介紹一下。

三、完整欣賞,整體感受散文優美的意境。

(一)初次完整欣賞。

小兔子和小花貓講的話藏在一首優美的散文裏,散文的名字就叫《秋天的圖畫》,讓我們完整地欣賞一遍吧!

聽到小兔子和小花貓的話了嗎?我們再來聽一遍吧,仔細聽啊,小兔子的話裏面哪個詞語很好聽?什麼叫五顏六色?什麼叫千姿百態?我們連起來說一說小兔子的話。

小花貓的話還想不想聽?他的話哪一句你最喜歡,爲什麼?

(二)再次完整欣賞。

熊貓老師讓小動物畫畫的`事,連起來就是一首優美的散文。散文的語言很美,很美的語言如果加上優美的音樂,朗誦起來就會更加動聽,讓我們再來欣賞一遍。聽完之後,要說一說你最喜歡散文裏面的哪一句。(完整有聲課件)

(三)嘗試朗誦散文。

散文真的很美,現在我們在音樂聲中,用最美的聲音一起來說說散文。

(評析:在幼兒充分感受理解散文內容,獲得美的情感體驗的基礎上,鼓勵幼兒跟隨課件用最美的聲音展示,讓幼兒又一次的感受散文的美。)

活動延伸

我們知道秋天很美,它不僅是個豐收的季節,還是個色彩斑斕的季節,除了小朋友和小動物們畫的,秋天裏還有好多美景。今天回家以後,我們也用畫筆來畫一畫美麗的秋天,用今天散文裏面學到的好聽的話,來說一說你自己的圖畫,好嗎?

附:散文“秋天的圖畫”

上圖畫課了,熊貓老師讓小動物們畫出自己看到的秋天的景色。圖畫畫好了,小動物們都來介紹自己的圖畫。

小猴子畫的是果山。黃黃的梨,紅紅的蘋果,橙色的橘子,紫色的葡萄,看得叫人直流口水。

小松鼠畫的是樹林。梧桐葉變黃了,楓樹葉變紅了,像蝴蝶一樣從天上飄落下來,真好玩呀!

小兔子畫的是花園。美麗的菊花開放了,五顏六色,千姿百態,真是漂亮極了!

小花貓畫的是田野。農作物成熟了,金黃色的稻穀,金燦燦的玉米,等着農民伯伯去收割。

熊貓老師高興地說:“秋天的圖畫,多麼美麗呀!”

活動反思

《秋天的圖畫》是一組以“秋天”爲主題的新選編課文,圖文並茂,語句短小凝練,寥寥數筆就爲讀者呈現出了豐收的景象和人們的喜悅心情。而文章不僅僅是爲了表現秋天豐收之美,更爲主要的是在讚美創造這一美景的勞動人民。在本文的教學中,我以貼畫爲突破口,讓學生通過看圖理解——想象——有感情朗讀這樣一種方法,讓學生學會用朗讀展示自己的感情。在理解秋天的美景之後,我以“使秋天這麼美麗的神奇畫家是誰嗎?”這麼一個問句,使孩子的感情從欣賞秋天的美景轉爲尋找創造這一美景的人們。並且以“梨樹、蘋果樹、高粱、稻海會對他們說些什麼?”爲句式,加深孩子們對勞動者的敬佩感情。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教幼兒正確使用反義詞,豐富幼兒的詞彙。

2、提高幼兒遵守遊戲規則的自覺性,能夠服從"警察"的指揮。

3、培養幼兒思維的敏捷性,在遊戲中能快速反應說出反義詞。

活動準備:

1、紅、黃、綠燈

2、警察帽子

3、方向盤人手一個

活動過程:

一、設置遊戲情境,引發幼兒興趣教師展示警察帽、紅綠燈指示板和方向盤師:今天,我們來玩一個遊戲,遊戲的名字叫"紅綠燈"。我們先來學兩首兒歌:"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了等一等。"

二、交代遊戲規則,明確遊戲玩法教師戴上警察帽,通過講解讓幼兒初步瞭解遊戲的基本玩法和基本過程,激發幼兒對遊戲的興趣。

玩法:

1、全班分爲四組,每組有一名小朋友扮演警察,手拿紅綠燈指示板,其他小朋友手拿方向盤當汽車司機。

2、警察說出一個詞語或一個句子,司機必須說出相反地詞語和句子。

3、如果司機回答正確,警察就說"對對對,請你通過紅綠燈",並出示綠燈;如果司機回答不出或回答錯誤,警察就說"錯錯錯,請你好好想一想",並出示紅燈;如果等待回答問題的小司機太多,警察就出示黃燈,讓其他小司機等一會。

三、教師指導幼兒進行遊戲

1、師:我們先來一起進行遊戲,看看哪個小朋友能快速準確的回答對老師的問題。

我說上,你答下;我說向左轉,你答向右轉;我說大皮球,你答小皮球;我說我餓了,你答我飽了等等。

2、教師與全體幼兒進行遊戲。教師扮演警察,幼兒扮演司機,教師先念遊戲兒歌,然後與司機對話說反義詞,教師出示綠燈後,幼兒一個跟着一個在教室裏做開汽車的樣子走一圈後回自己的位置,讓幼兒對遊戲有親身的感受和了解。

四、幼兒自主遊戲

1、教師讓幼兒輪流扮演警察和司機,進行獨立遊戲活動。

請一個幼兒扮演警察,手拿紅綠燈指示板,請另一位幼兒扮演司機,手握方向盤與警察進行反義詞練習,回答正確就在教室裏開行一圈後,迅速將方向盤遞給同伴,回答錯誤,警察就出示紅燈,司機必須馬上把方向盤給同伴,自己停止遊戲一次。

2、將幼兒分成4組,採用輪流扮演警察的形式,分散自主遊戲活動,讓幼兒有更多的機會參與遊戲。

五、教師評價遊戲,總結今天我們一起玩了《紅綠燈》的遊戲,學到了更多的反義詞。警察小朋友很認真地指揮交通,小司機也很遵守交通規則。我們每個人做的都很棒,給自己鼓鼓掌吧,我們都是最棒的'!

活動反思:

我以一個很有趣的故事情境貫穿活動,激發了幼兒學習的興趣,活動設計有整體感。活動環節緊扣目標,把握目標把握得很好。充分開發利用教具,達到預期效果。符合大班幼兒的發展特點。所以剛開始幼兒參與的積極性都很高,但是,遊戲時,由於教師對幼兒的要求只講了一次,理解能力差的孩子對於遊戲規則不太清楚,參與遊戲的積極性不高。保育員扮演怪獸,幾個膽小的女生因爲害怕怪獸,不積極參與遊戲。所以今後設計活動教師應把握幼兒的認知特點,不僅注意活動的趣味性、可操作性,還應注意幼兒發展的差異性,對於理解能力差的孩子多一些關注,對於膽小的孩子多一些引導,一切以幼兒的發展爲出發點。活動設計注意整體性連續性,還要注意發揮遊戲活動的功效,各個活動環節要緊扣目標。爭取每個幼兒在活動中都有好的發展。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瞭解老北京的特色叫賣吆喝,體驗生活,從中學會怎樣做人。

活動準備:

自制:糖葫蘆(山楂、草莓、橘子瓣、山藥等),相聲小品《賣冰糖葫蘆》視頻。

活動過程:

一、 甜甜糖葫蘆。

1、播放歌曲片段《冰糖葫蘆》,通過歌詞回憶提問,引出今天的活動,並出示自制山楂串葫蘆。

2、談話引導幼兒回想自己吃過或見過的糖葫蘆。(小朋友們還記得糖葫蘆除了山楂做的,還有什麼樣的嗎?橘子瓣、山藥。。。。)

3、根據幼兒回憶,出示其他品種的糖葫蘆,草莓、橘子瓣、山藥(豆)等。

二、 相聲小品《賣冰糖葫蘆》

1、教師扮演賣冰糖葫蘆的人,唱買糖葫蘆,引出相聲小品《買冰糖葫蘆》,幼兒觀看欣賞。

(我吆喝的像賣糖葫蘆的嗎?不像、像。那接下來請小朋友欣賞一段相聲小品《買冰糖葫蘆》,你們注意觀察小品中買糖葫蘆的是怎麼做的。)

2、幼兒欣賞小品後提問:

小品中都有誰?賣糖葫蘆的是怎麼吆喝的?後來發生了什麼事情?小姑娘是怎樣做的?

3、討論:小姑娘那樣做對不對?她爲什麼要那樣做?

假如你是賣糖葫蘆的,你會怎麼做呢?

三、我來演幼兒學習吆喝唱賣糖葫蘆,模仿小品中人物的語氣對話,並進行分角色表演。

("冰糖葫蘆、冰糖葫蘆,賣冰糖葫蘆嘞,又好吃又好看又便宜的冰糖葫蘆嘞"。)

延伸活動:

製作糖葫蘆串。

小品簡略內容:

"冰糖葫蘆、冰糖葫蘆,賣冰糖葫蘆嘞,又好吃又好看又便宜的冰糖葫蘆嘞"賣糖葫蘆的'喊。媽媽給了小姑娘一元錢,小姑娘邊唱邊跳出門了。碰到一個叫賣糖葫蘆的,他想買,糖葫蘆一元一支,小姑娘還價五毛,賣糖葫蘆的不賣。一會又來一時髦女郎,賣糖葫蘆的急忙攬生意,時髦女郎給十元買一串,找9元,時髦女郎嘗過糖葫蘆後說酸,就隨手扔掉了。賣糖葫蘆的四處看沒人注意撿起來又重新賣,小姑娘發現後用1元錢買下後扔進了垃圾桶。

設計思路:我班主題活動爲"我愛北京",老北京吆喝是北京的一大特色,通過欣賞相聲小品活動,可以讓幼兒體驗感受叫賣吆喝的藝術特色,對北京有另一面的認識。另一方面是學會做事、做人。

活動評析:

糖葫蘆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一種小食品,以糖葫蘆爲題材,幼兒的興趣點高。活動利用歌曲形式引出,主題,幫助幼兒回憶生活中吃過或見過的糖葫蘆,方式新穎。教具準備新穎,充分,提高了幼兒的注意力,很好的帶動活動氣氛。活動中,相聲小品《賣糖葫蘆》利用多媒體形式,幼兒易於接受,聲、影結合,形式新穎。活動提問能抓住重點。一系列活動後,爲後面的學習表演做了很好的鋪墊。活動中滲透了10以內錢幣的換算,並教育幼兒不要亂花錢,並體驗社會中人與人的交往。還進一步讓幼兒明白生活中講衛生、不吃髒東西,不做損人利己的事情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9

設計意圖:

《跳芭蕾舞的牛》這個繪本故事融藝術性、趣味性於一體,可讀性較強。在教學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從集體閱讀到自主閱讀,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學習推測故事情節和人物心理活動,感受牛的成功。同時,我們通過語言示範和對幼兒語言的提升,幫助幼兒感受故事的語言美,並進一步激發幼兒對閱讀的興趣,體驗閱讀的快樂。

目標:

1.能根據角色的表情、動作等圖片信息,推測人物的心理活動以及情節的發展變化,大膽表達自己對圖畫故事的理解。

2.理解故事內容,知道牛的成功在於堅持不懈,初步萌發做事要堅持到底的信念。

準備:

1.材料準備:

教師用的大書,幼兒用的小書及書袋,PPT課件。

2.經驗準備:

(1)觀看芭蕾舞光碟,初步瞭解有關芭蕾舞的知識。

(2)教師和幼兒交流在幼兒園或在家裏是如何學習本領以及如何克服困難的。

過程:

一、談話討論,引出繪本內容

1.出示芭蕾舞的圖片,引發經驗聯想。

師:她們在幹什麼?這個舞蹈和我們平時跳的舞蹈有什麼不同?跳芭蕾舞的演員身材怎麼樣?

2.引導嘗試用腳尖跳舞,感受芭蕾舞的特點。

師:你剛纔用腳尖跳芭蕾舞有什麼感覺?

3.引出繪本內容。

師:有頭牛也要跳芭蕾舞,你覺得他能成功嗎?爲什麼?

(析:教師首先引導幼兒從瞭解芭蕾舞特點入手,通過親身學跳芭蕾舞感受學芭蕾舞的不易,進而引出故事。接着,教師將芭蕾舞演員身材的苗條輕盈與牛的肥胖笨重進行對比,從而揭示矛盾點,既引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也自然引出了繪本內容。)

二、共同閱讀,理解繪本內容

1.閱讀封面。

(1)出示大書,指讀故事題目。

師:老師今天帶來一本大書,裏面藏着一個有趣的故事,是與芭蕾舞有關的,我們來看一看。

(2)猜測故事主角。

師:看了封面,你們知道這個繪本主要會講誰的故事呢?你們是怎麼看出來的?

2.逐頁閱讀。

●第一頁

師:你看到了什麼?請用一句話完整地說一說。(牛在收看芭蕾舞節目。)

師:牛是怎麼看的?你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牛看得很認真?(引導幼兒從牛的眼睛、動作、神態來觀察分析。)

師(小結):月亮出來了,星星也出來了,已經是夜深人靜的時候了,可牛還在看芭蕾舞節目,它被芭蕾舞深深地吸引了。

●第二頁

師:看着看着,牛忍不住跟着電視跳起了芭蕾舞。你看,它跳的時候怎麼樣了?(滿頭大汗。)

師:牛學跳芭蕾舞的事情被誰發現了?羊和鴨子看到牛在學跳芭蕾舞,臉上是什麼表情?它們有可能會說什麼?

●第三頁

師:農場裏的動物都知道了牛學跳芭蕾舞的事情,它們紛紛嘲笑牛。看一看,動物們是怎麼嘲笑牛的?

師:鴨子在幹什麼?你怎麼看出來它是在學牛呢?(引導幼兒理解圓圈裏圖畫的含義。)

師:羊的動作和表情是怎樣的?它又會怎麼嘲笑牛呢?誰願意來表演一下?

師:農場裏的動物們都在嘲笑牛。你們覺得牛會放棄學跳芭蕾舞嗎?

●第四頁

師:牛到底有沒有放棄學跳芭蕾舞呢?

師:它的夥伴看到他在跳芭蕾舞會怎麼想?會對它說什麼呢?

師(小結):牛學跳芭蕾舞肯定非常辛苦,但動物們嘲笑它,和它朝夕相處的夥伴也不看好它。你覺得這時牛還會堅持嗎?你看到這麼認真執着的牛會嘲笑它嗎?你想對它說什麼呢?

師:牛堅持學跳芭蕾舞的事情還被誰發現了?農場主爺爺看到後會支持和鼓勵它嗎?

(析:教師逐頁引導幼兒觀察牛的動作和神態,感受牛的認真和專注。同時,逐頁引導幼兒觀察農場裏其他動物對於牛學跳芭蕾舞的反應,分析角色的心理活動,從而幫助幼兒感受牛堅持不懈學跳芭蕾舞的不易,進而促進幼兒的觀察、想象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

3.自主閱讀。

(1)幼兒自主閱讀小書(第5至第8頁)。

師:你看到牛成功了嗎?你在哪一頁的'什麼地方看出來的?

(2)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隨機選擇第5至第8頁的PPT畫面,進一步引導幼兒觀察、討論。如:

●第五頁

師:你在這頁上看出牛成功了嗎?你是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

師:牛來到了哪裏?爺爺一家人是什麼表情?會對牛說些什麼呢?爺爺一家還爲牛準備了什麼?

師(小結):爺爺被牛的精彩舞姿打動了,把它請到了家裏。爺爺心想如果牛穿上漂亮的芭蕾舞裙,跳起來一定會更加好看。

●第六頁

師:在這一頁上你從什麼地方看出牛成功了呢?

師:牛在空中翩翩起舞,你們覺得牛在空中飛舞的樣子像什麼?

師:爺爺一家人看得怎麼樣?

師(小結):牛跳得太棒了,大家看了都很喜歡,奶奶熱情地鼓掌,小弟弟大聲地歡呼,妹妹看得好羨慕,爺爺還爲它伴奏呢。

●第七頁

師:你從哪裏看出來牛的表演已經非常成功了?(賣門票、掛金牌、貼海報。)

師:牛跳芭蕾舞出了名,動物們都爭先恐後買票來看演出了。這時候鴨子和羊的表現怎麼樣?它們爲什麼會這樣?

●第八頁

師:牛演出成功嗎?你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空中撒下了五顏六色的花瓣,燈光聚焦在牛身上,動物們鼓掌歡呼)這時候動物們會說什麼呢?

師(小結):牛的演出非常成功,人們把燈光、鮮花、掌聲都送給了牛,其中鴨子和羊還拍得特別響呢。

(析:教師讓幼兒帶着問題進行深入細緻的閱讀,可幫助幼兒獲得自主閱讀能力。自主閱讀後的集體閱讀又可以幫助幼兒進一步觀察畫面,梳理情節,加深理解。值得一提的是,教師在幼兒自主閱讀每一頁後都會小結,將幼兒的理解和畫面內容對應起來,同時潛移默化地引導幼兒感受優美的語言,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三、討論、總結、分享

師:故事結束了,誰能告訴大家牛是怎麼成功的?

師: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牛獲得成功的過程(結合PPT課件):產生興趣→認真學習→堅持練習→取得成功。

師:這麼重、這麼胖的牛都能學會芭蕾舞,看來我們做事情只要認真努力、堅持不懈就能成功。

(析:教師運用PPT課件幫助幼兒梳理牛的成功經歷這一故事情節發展線索,既幫助幼兒深刻理解了故事內容,也幫助幼兒進一步感受到了牛的可貴品質。)

四、完整閱讀,加深對主題的理解

1.再次帶領幼兒配樂完整閱讀一遍故事。(教師閱讀大書,幼兒閱讀小書。)

2.加深幼兒對主題的理解。

師:你有喜歡卻很難做好的事情嗎?我們要怎麼做才能成功呢?

(析:教師優美的語言配上優美的音樂,給幼兒帶來了美好的閱讀體驗。通過對牛認真努力、堅持不懈精神的深刻理解,幼兒初步萌發了做事要堅持到底的信念。)

附自編故事:

農場裏有一頭特別喜歡芭蕾舞的牛,它常常收看芭蕾舞電視節目。星星出來了,月亮出來了,夜已經很深了,牛都沒有察覺,它被芭蕾舞深深地吸引了。看着看着,牛還忍不住學起了芭蕾舞,它跳得滿頭大汗。羊和鴨子發現了,非常驚訝,還把這個消息告訴了農場裏的其他動物。動物們紛紛嘲笑牛:“牛怎麼能跳芭蕾舞呢?這簡直是做夢!”和牛朝夕相處的同伴們也不看好它,但它還是堅持跳,一直跳……爺爺被牛的精彩舞姿打動了,邀請它到家裏跳舞,還爲它準備了漂亮的芭蕾舞裙。牛在空中翩翩起舞。哇!跳得太棒了。大家看得激動極了。牛跳芭蕾舞出了名,動物們都想一睹牛的風采,爭先恐後地去劇場看牛的演出。牛的表演非常成功。人們把燈光、鮮花、掌聲都送給了牛。誰說牛不能跳芭蕾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