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關於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模板錦集10篇

關於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模板錦集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3W 次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模板錦集10篇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1

一、活動意圖:

爲了讓幼兒能區分生雞蛋與熟雞蛋,學習剝蛋殼的方法,我利用雞蛋實物讓幼兒區分生熟雞蛋並親身體驗剝蛋殼的樂趣,使幼兒對熟雞蛋有初步的認識。《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充分尊重幼兒作爲學習主體的經驗和體驗,在幼兒嘗試剝蛋殼之中,培養幼兒大膽嘗試,體驗活動的`快樂。

二、活動目標:

1、學習剝蛋殼的方法,並能大膽嘗試;2、能區分生雞蛋與熟雞蛋,並能用語言表達;3、在活動過程中,體驗勞動的快樂,並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三、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剝蛋殼的方法,並能大膽嘗試。

難點:能區分生雞蛋與熟雞蛋,並能用語言表達。

四、活動準備:

PPT課件、熟雞蛋若干、生雞蛋一個、塑料小刀,容器,環保一次性桌布、蛋糕盤、紙巾。

五、教法:

1、利用多媒體教學。

2、實物展示,激發興趣。

3、動手操作,體驗快樂。

六、活動過程:

1、導入部分:PPT導入,引出雞蛋。

2、認知部分:結合實物,進行玩蛋、剝蛋、切蛋、嘗蛋。

3、結束部分:幼兒體驗勞動的快樂,並學會分享。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2

美味雞蛋

活動目標

1、學習剝蛋殼的方法,體驗勞動的快樂。

2、知道雞蛋有多種吃法,並喜歡吃雞蛋。

活動準備 1.熟雞蛋若干,塑料小刀。

活動過程

1、玩蛋

每位幼兒一個熟雞蛋。

讓幼兒自由探索雞蛋的各種玩法。(會滾動、能轉動。)

提問:猜猜你玩的雞蛋是生的?還是熟的`?

2、剝蛋

鼓勵幼兒大膽敲碎蛋殼,並試着學習剝蛋殼。

教師指導需要幫助的幼兒。

3、切蛋

讓幼兒嘗試把剝好的雞蛋用塑料小刀切成兩半。

觀察:熟雞蛋裏面是什麼樣的?

4、煎蛋

教師製作煎雞蛋,提醒幼兒觀察怎樣敲破雞蛋殼、怎樣製作雞蛋,並特別注意安全,不能讓油濺到身上和臉上。

5、嘗蛋

讓幼兒品嚐雞蛋,體驗勞動後的快樂!

6、討論:雞蛋還可以怎麼吃呢?(打湯、炒蛋、滷雞蛋等)

活動延伸

幫助幼兒區分生、熟蛋。生蛋(轉得慢),熟蛋(轉得快)。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積極探索並發現自己和他人不一樣的地方。

2、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大膽介紹自己的外貌特點、愛好。

3、幼兒學會欣賞自己,爲自己與他人的不同感到興奮。

二、活動預備

1、拍攝本班教師和其他班級教師的照片和幼兒穿園服的集體照。

2、活動前爲幼兒進行錄音。

3、安裝有穿衣鏡的活動室或盥洗室。

4、活動前可通過問卷等情勢向家長做有關幼兒愛好的調查,教師對幼兒的愛好有較具體的瞭解。

 三、活動進程

1、進行點名遊戲,激起幼兒愛好,引導幼兒瞭解每一個人都有不一樣的名字。

教師點名 :***(**)在哪裏?幼兒回答:***(**)在這裏。

2、出示教師和幼兒的照片,引導幼兒從外貌上辨別自己和他人的'不同。

(1)出示教師照片,進行遊戲“我的老師在哪裏”熟悉本班教師與其他教師的不同。

①指導幼兒認真觀察照片,根據外貌的不同正確辨認自己班的教師。

②鼓勵幼兒說出自己是怎樣辨認出本班教師的,引導幼兒描寫老師的外貌特點。

(2)出示全班幼兒穿園服的集體照片,進行遊戲“找找我自己”引導幼兒進一步熟悉自己的外貌特點。

①指導幼兒認真觀察照片,找找自己在哪裏。

②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的外貌特點,如:臉型、五官、髮型等。

(3)引導幼兒參與遊戲“比一比”,進一步熟悉除臉部特點外自己和他人不一樣的地方。

①幼兒分組站在穿衣鏡前,引導幼兒相互觀察,比一比自己和他人不一樣的外貌特點,如:高矮、胖瘦、衣飾等不同。

②組織幼兒進行交換,大膽的說出自己和***(**)不一樣的地方。

3、引導幼兒從聲音、愛好等方面,找出自己和他人不一樣的地方。

(1)請幼兒從錄音中辨別出自己的聲音。

(2)教師根據對幼兒愛好的瞭解,鼓勵幼兒大膽說一說自己的愛好。

四、活動總結

教師總結幼兒今天的表現,表揚和鼓勵幼兒在活動中表現積極的幼兒。讓幼兒在探索發現的同時,感遭到社會活動的快樂。同時,教師要照顧到那些在活動中比較安靜的幼兒,使其也能在活動結束的時候取得快樂,以培養他們對社會活動的愛好。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認識椅子各部分的名稱,能按順序擦自己的小椅子。

2、知道要愛護小椅子,會輕拿輕放。

活動準備:

乾淨與髒椅子各1張,水盆1只,抹布30塊。

活動過程:

1、以遊戲口吻請幼兒用眼睛仔細看一看,兩張椅子有什麼不一樣,說一說喜歡哪一張椅子。

2、動動小腦子,說說怎樣讓髒椅子變成乾淨的小椅子呢?老師在肯定幼兒正確回答的`基礎上出示抹布問:“這是什麼?有什麼用?”教師示範並用詩歌講解洗抹的方法,如“先抹桌子面,再抹桌子背,橫檔抹一抹,最後抹椅腿”。抹好後請幼兒閉上眼睛,老師將兩張椅子交換位置後問幼兒:“你喜歡哪一張小椅子?”(都喜歡)

3、操作練習:老師的兩隻手真能幹,能叫髒椅子,小朋友不喜歡的椅子變成乾淨的,大家喜歡的椅子。小朋友,你們也有兩隻手,也讓它們變能幹好嗎?那好,我們都來學習抹自己的小椅子,這裏有抹布每人一塊,抹好後將抹布丟進水盆裏以後每天都這樣,讓小朋友邊抹邊念兒歌,老師巡迴指導,對不同能力的孩子給予程適度指導,抹好後,請小朋友欣賞對自己抹過的椅子。

4、遊戲:在音樂伴奏下練習輕拿輕放椅子,做椅子搭火車遊戲。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5

活動設計背景

我園是一所農村園所,農村有多處可見小溪、小河,還有著名的汶河,就在我園的附近。幼兒喜歡在水中嬉戲、遊玩,每天有多次接觸到水。比如:洗手、刷牙等。但是,我發現幼兒對水的認識是膚淺的,並不知道它的變化與性質,沒有節約用水及保護水資源的意識。根據以上分析我設計了此活動,並制定了以下目標。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水的有關性質及水的用途。

2、萌發幼兒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意識。

3、發展幼兒的觀察和語言表達能力。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5、初步培養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讓幼兒認識水的有關性質及水的用途。

教學難點:發展幼兒的觀察和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實驗用的小瓶、杯子、顏料、可樂、醋、透明的塑料細軟管。

被污染水的掛圖。

活動過程

1、引題:

(1)師:你口渴的時候,首先想到了什麼?

(2)你手髒的時候怎麼辦?

(3)你見過什麼地方有水?

2、實驗、示範:

(1)小瓶裏放入顏料,讓幼兒觀察。

(2)杯子裏分別放入醋、水、可樂讓幼兒聞一聞,品嚐一下。

(3)盆子裏的水倒入杯子裏。

3、幼兒分組實驗,得出結論:

(1)水是流動的

(2)水是沒有顏色的

(3)水是透明的

(4)水是無味的'

4、師:你們知道水有哪些用途?

幼兒討論總結

(1)日常生活中用水

(2)生產建設中的用水

(3)動植物的用水。

4、師:水分淡水、鹹水兩部分,而淡水的用途非常大,地球上的淡水正在減少,應知道並告訴你周圍的人節約用水。

教師總結:

水被污染成了髒水,髒水可澆花、澆樹、澆稼,而污染了的水沒有處理,裏面有細菌和有毒的物質就成了廢水,全世界每年有很多人因喝了污染的水而生病甚至死亡,水裏的水生物也會受到傷害,所以我們要愛護水資源,不亂扔垃圾。

活動延伸

遊戲:玩水《流水走迷宮》

幼兒瞭解水的流動與水的形狀會隨着物體的變化而變化。

教學反思

1、注重活動內容的生活性,與水打交道是每天必不可少的事情,如果不刻意引導,幼兒對“水”的這一活動認識是很膚淺的,通過老師的挖掘,生活中小事就成了幼兒園的課題,讓幼兒在認識的基礎上更全面的認識瞭解,培養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及熱愛家鄉的情感。

2、注重活動形式的操作性,包括講述動手、觀察、總結,始終以幼兒爲主體,讓幼兒充分的“動”起來,老師只作引導者,提出一些問題,做一些簡單的評價,使幼兒在活動中感知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慾望。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6

活動名稱:幼兒園裏玩具多

活動目標:

1、知道一些玩具的名稱和玩法,懂得輕拿輕放玩具、玩具玩好送回家。

2、擺弄玩具,感受一和許多兩個不同的量。

活動準備:小房子以及若干小玩具、雞媽媽以及若干蛋、一籃積木、每人一盒蠟筆活動過程:

一、介紹玩具--知道一些玩具的名稱和玩法,懂得輕拿輕放玩具1、幼兒園有很多玩具,我們來說說它們的名字。

2、誰知道這些玩具怎麼玩?請個別幼兒演示個別玩具。

小結:幼兒園裏玩具真多……,我們要輕輕拿、輕輕放,不要弄疼玩具。

二、發現祕密--感受一和許多兩個不同的量1、這兒有一間小房子,房子裏有扇小門,請小朋友摸一摸裏面有什麼?遊戲:發現一間房子裏有一個一個小玩具,一個一個小玩具放在一起就是許多。

2、雞媽媽肚子裏也有個洞洞,請小朋友摸一摸,摸到了什麼?遊戲:發現雞媽媽肚子裏有一個一個蛋,一個一個蛋放在一起變成了許多蛋。

3、一個一個積木在一起也會變成許多。遊戲操作。

小結:幼兒園的.玩具真多,一個一個放在一起就是許多。

三、玩具玩好要回家--懂得玩具玩好要送回家1、老師拿來了蠟筆,有多少蠟筆?老師把許多蠟筆分給小朋友,變成一盒一盒。

2、玩蠟筆:開門--出來玩--回家--關門。邊玩老師便用語言和幼兒溝通,啓發幼兒說說玩具玩好要回家。

3、把其它玩具也送回家。

小結:玩具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要愛護它,玩好以後要把它們送回家。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7

一、活動分析

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私家車的擁有量與日俱增,由此也引發了許多交通問題。據統計,中國每年有1.85萬名14歲以下的兒童死於交通事故,而且,這一數據還在不斷被刷新。幼兒由於年齡小,缺乏自我保護能力,安全意識較差。爲了加強幼兒過馬路時的安全意識,保障幼兒的安全,幼兒園應有針對性的開展了交通安全教育活動,強化幼兒遵守交通規則的意識。

二、活動目標

(一)知識目標:知道在馬路上要遵守“紅燈停、綠燈行”的'交通規則。

(二)能力目標:理解“紅燈停,綠燈行”的重要性,強化幼兒的安全意識和遵守規則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積極參與遊戲活動,體驗模仿遊戲的快樂。

三、活動重、難點

(一)重點:形象地感知交通常識——過馬路要小心走斑馬線,紅燈停,綠燈行。

(二)難點:日常生活中,較自覺地遵守交通規則。

四、教學方法

本次活動採用多媒體課件、情景模擬遊戲等引導幼兒參與活動,選擇了幼兒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幾個場景,並請家長在平時參與教育活動,實現家園共育,以增強幼兒的安全意識、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五、活動過程

(一)遊戲導人,發現問題。

1.請幼兒從馬路的一端騎過去,看誰先到達。

2.請幼兒分兩隊站在馬路的兩端,然後騎車到路的另一端,看誰先到達。

3.出示兩條路(成十字形),請幼兒分隊站在四個端點,同時騎車到路的另一端,看誰最先到達。

(二)師幼討論,引出紅綠燈。

提問:剛纔在騎車的過程中發現了什麼問題?爲什麼會這樣?有什麼辦法能幫助我們呢?

(三)觀看錄像,瞭解紅綠燈的用處。

提問:你們在什麼地方見過紅綠燈?(出示十字路口圖片)紅綠燈有什麼用處?

小結:紅綠燈是不出聲的交通警察,紅燈是停止信號,綠燈是通行信號。(複習《紅綠燈》兒歌:十字路口紅綠燈,紅燈綠燈分得清,紅燈停,綠燈行,遵守規則我最行)

(四)觀看交通事故視頻.討論不遵守交通規則的危害。

提問:如果不遵守紅燈停、綠燈行的規則會有什麼後果呢?這些事故爲什麼會發生?出了事故會有什麼後果?

(五)觀看動畫片,拓展交通知識。

提問:你從動畫片裏知道了什麼?(行人不能走車行道.小朋友不能在馬路上跳繩、踢球、玩遊戲等)

小結:以後在馬路上不僅自己要遵守交通規則,還要提醒家人也要遵守交通規則,這樣才能保證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六)遊戲《小小紅綠燈》。

帶幼兒到佈置好的遊戲場景中,配班教師穿着交警制服,手裏拿着紅綠燈站在十字路口指揮交通。

師:接下來我們玩一個遊戲。我們現在都是小司機,每人開一輛車出來,要穿過馬路去停車場。過馬路時我們要走哪裏呢?(斑馬線)開到馬路上我們要注意看什麼呢?(紅綠信號燈)小司機們要聽從紅綠燈的指揮,做到紅燈停、綠燈行。

遊戲數次後,幼兒騎車出活動室。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願意將自己喜歡的玩具和大家一起玩、不獨佔、爭奪玩具。

2、在玩的過程中,初步學會輪流、一起玩、交流玩的方法。

3、體驗與同伴玩玩具的快樂和情趣。

活動準備:好玩的新玩具、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創設情景,使幼兒知道玩具大家玩,不獨佔、不爭奪。

(1) 出示新玩具,引起幼兒興趣,並讓幼兒玩玩具,教師觀察。

(2) 針對活動中幼兒出現的矛盾,引導幼兒討論、感受到獨佔、爭奪玩具會帶來不愉快。

2、鼓勵幼兒與他人一起玩玩具,共同分享,並探索一起玩的方法。

(1) 啓發幼兒想辦法:一種玩具大家都想玩,又要玩得高興,可以怎樣玩?

輪流玩:你先玩,他再玩,我後玩交流玩

(2)聽故事,進一步感受輪流玩,能讓大家都快樂的情緒體驗。

教師提問:小龍開始怎麼做的?和;後來又是怎麼做的?小龍爲什麼玩的特別高興?

(3)小姐:好玩的玩具大家都愛玩,你玩玩、我玩玩,不爭也不搶,大家都開心。

3、引導幼兒閱讀幼兒用書,說說:換面上的小朋友是怎麼樣玩玩具的?你喜歡誰?爲什麼?請你在圓圈裏給會與大家一起玩玩具的小朋友打√

幼兒玩玩具,鼓勵幼兒積極常識輪流玩、交換玩的方法,體會一個人玩和大家玩的不同感受。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寶貝玩具

活動目標:

懂得玩過玩具後要把它放回原處,學習收拾玩具的方法。

活動準備:

1.一個會哭、會笑的娃娃。

2.一些散放在各處的玩具。

3.根據玩具的特徵,製作玩具標記貼在玩具架上,幫助幼兒建立常規意識。

活動過程:

1.送娃娃回家。

尋找哭聲:將玩具娃娃丟棄在一角,使其發出哭聲,帶領幼兒尋找哭聲是從哪裏來的。

找到娃娃後抱一抱、親一親,引導幼兒關心娃娃。

請幼兒將娃娃送回家,使其發出笑聲,啓發幼兒想像自己找不到媽媽時會怎麼樣,使幼兒懂得玩完玩具後要送玩具回家。

2.幫玩具找家。

找一找還有什麼玩具沒有在自己家裏,請幼兒幫助它們回家。(即按玩具標記擺放)

3.遊戲“誰走錯了家”(先請幼兒閉上眼睛)。

先將部分玩具拿出玩具櫃,散放各處或調換位置。

?請幼兒睜開眼睛觀察什麼玩具走錯了“家”,幫助玩具回家。

4.欣賞兒歌:寶貝玩具

寶貝玩具真有趣,

天天和我做遊戲,

輕輕拿,輕輕放,

收拾整齊要牢記。

建議:

在遊戲時經常提醒、鼓勵,幫助幼兒逐漸形成良好習慣。

評價:

1.能夠關注娃娃的哭聲同情找不到家的娃娃。

2.能認真仔細地尋找散落在地上的玩具並把它們送回各自的“家”。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高高興興迎新年

 活動名稱:高高興興迎新年

 活動目標:

1、知道每年的一月一日是元旦,是新年的第一天。

2、能大膽的對新年慶祝活動提出設想和建議。

活動準備:

1、絹花、小玩具、玩具水果、玩具糖若干。

2、貼有2-6數卡的毛絨繩若干,貼有2-6數卡的禮物帶若干,貼有2-6數卡的小籃子若干,貼有2-6數卡的透明小糖盒若干。

3、四份已包裝好的禮物。

4、貼有4、5、6數卡的禮物展示臺,幾隻大簍子。

活動過程:

一、包裝禮物。

1、新年快到了,很多小朋友想送禮物給好朋友。

2、出示貼有4、5、6數卡的展示臺,引導幼兒觀察各種禮物包裝的方法,如用毛線繩扎出花形、用禮物袋裝小玩具、用小籃子裝水果、用透明小盒裝糖果等。

3、幼兒自選材料操作,按數取物,進行包裝,然後將包裝好的禮物放到幾隻大簍子中。

二、給禮物分類。

1、引導幼兒按包裝上的`數卡給禮物分類。

2、提醒每個幼兒自己檢查禮物上的數卡和展示臺上的數字是否一致。

3、簍子中爲什麼有一些禮物沒放到展示臺上?

三、送禮物。

引導幼兒與好朋友互贈禮物,並說一些祝福的話。

建議:

1、一年一度的迎新年活動能增添快樂的氣氛。讓幼兒共同參與一些活動更能增加欣喜的程度。在這個過程中幼兒自己投入的程度愈大,愈能獲得成功、滿足、自信的體驗使自己更加快樂。

2、在尊重幼兒提出的方案的前提下與幼兒園同年級組的教師商量新年慶祝形式。

3、在區域活動中佈置活動的拉花、燈籠、窗花等。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9

設計意圖:

設計這一節教育活動是爲了讓幼兒認識各種各樣的車,瞭解常見車的名稱、外形,特徵和用途。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瞭解簡單的交通規則,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做一個健康快樂的寶寶。

活動目標:

1、掌握常見車的名稱、外形,特徵和用途。

2、瞭解簡單的交通規則,提高自我保護意識,注意安全。

活動準備:

各種車圖片、交通信號燈圖片、《汽車開來了》遊戲音樂

活動過程:

一、提問:

今天早上你坐什麼車來的幼兒園?啓發幼兒說說車的名稱、特徵和用途?你還見過什麼樣的車?

小結:

馬路上的車很多,有大車,有小車。

二、導入新課

1、請看課本彩圖《馬路上的車》讓幼兒認識各種各樣的車,觀察車的特點,並學習兒歌:“大的車,小的.車,大車小車來回跑,丁零零,自行車,嘟嘟嘟,大卡車。嘀嘀嘀,小汽車。刷刷刷,掃路車。索————來,索————來,灑水車。”

2、認識交通信號燈

各種各樣的車都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許多方便。但是路上一定要安全行駛,必須遵守交通規則。(出示交通標誌:紅綠燈)知道“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了等一等。”

三、經典遊戲:

交通信號燈(指導幼兒聽音樂做遊戲,鞏固對紅綠燈的認識)

小朋友今天老師指揮交通,小朋友當司機,我們一起到馬路上瞧一瞧:請你做好準備,汽車馬上開了。(幼兒邊唱歌曲《汽車開來了》,邊模仿小司機的動作。)“叭、叭、叭,汽車開來了,看見紅燈不能走,看見綠燈快快走,叭、叭叭叭,叭、叭叭叭,汽車開來了。”

活動延伸:

這節課小朋友懂得了許多道理,還認識了馬路上各種各樣的車,那麼你到底喜歡什麼樣的車?請你動手畫下來,好嗎?開車回活動室。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以“遊戲”爲載體,使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到了知識,懂得了道理,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故事,知道合作力量大的道理。

2、在遊戲活動中體驗合作能夠省時省力。

3、樂意在日常活動中與同伴合作,具有初步的合作意識。

4、喜歡參與遊戲,體驗。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準備:

錄音故事《拔蘿蔔》

活動過程:

1、傾聽故事,瞭解什麼是合作。

教師:今天老師要請小朋友聽一個有趣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拔蘿蔔》,請你們聽一聽,誰在拔蘿蔔?他們是怎樣拔蘿蔔的?答案就在故事裏,請小朋友們仔細聽。

幼兒傾聽故事後,提問:

誰要拔蘿蔔?他拔出來了嗎?後來他想了什麼好辦法?

教師小結:蘿蔔太大了,老爺爺一個人拔不出來,老奶奶、小姑娘、小花狗、小貓咪、小老鼠一起拔就拔出來了,這是爲什麼呢?

(幫助幼兒理解合作力量大的道理)

2、創設情境,幼兒嘗試合作搬運蘿蔔,體驗合作的好處。

先請一個幼兒去搬所有的蘿蔔,當幼兒一次搬不了時,再請四名幼兒一起去搬運,讓大家比較一個人搬與五個人一起搬哪個更好,從而深入理解合作搬省時省力。

3、遷移經驗,進一步加強合作意識。

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並回答問題,冰冰要將桌子搬到窗戶下,他一個人搬不動,怎麼辦?小玲不小心將圖書架碰倒,圖書撒了一地,怎麼辦?

教師小結:小朋友們真會動腦筋,用合作的方法幫書中的小朋友解決了問題,希望你們自己遇到問題時,也請別人幫忙或主動幫助別人,記住合作力量大。

活動反思

《合作力量大》是南師大版的小班社會領域內容,小班幼兒經過一學期的集體生活,已有分享意識。《綱要》中指出:“兒童的自主活動不是單獨的個體活動,而是以同伴、教師及其他人共同生活爲背景的”而合作又上幼兒來發展適應社會的不可缺的重要素質,所以這一活動重點培養幼兒初步的合作意識,並通過自身的遊戲體驗來感知合作力量大的道理。

在環節設置上,遵循小班幼兒的心理特點,運用故事導入——理解合作——遊戲體驗——經驗提升的漸入來培養和激發幼兒對合作的理解。以故事導入,幼兒在有趣易懂的故事中,感知合作力量大的道理,形象的角色,重複和語言對白,適宜小班幼兒的直觀感知的特點。運用遊戲“搬蘿蔔”讓幼兒在實際操作中感知合作的意義。正如華盛頓少兒博物館上的一句名言:“告訴我的,我會忘記,做給我看的.,我會記住,讓我參與的,我會理解”。幼兒經驗的獲得要將之運用。《綱要》中也指出,注重幼兒在生活中的學習,老師運用多種情境的呈現,讓幼兒去判斷和探索在實際生活中出現類似的情景,該如何做出相應的反應,從而發展幼兒在生活中運用合作能力,理解幫助別人或別人幫助自己都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更好地培養幼兒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融入他人,融入社會。

小百科:合作就是個人與個人、羣體與羣體之間爲達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種聯合行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