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的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範文合集五篇

實用的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範文合集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2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實用的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範文合集五篇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體驗問答遊戲的樂趣。

2、理解兒歌中語氣詞“呀”的作用。

3、能根據昆蟲的特殊外形、本領或習性仿編兒歌。

活動準備

蜜蜂、蚯蚓、螢火蟲的.圖片及頭飾。

活動過程

一、看一看、說一說

教師出示蜜蜂、蚯蚓、螢火蟲的圖片,請幼兒認一認,說一說他們都會幹什麼。

二、兒歌學習:

1、問答遊戲:教師問,幼兒答。

——什麼蟲兒會採蜜?(小蜜蜂會採蜜)

——什麼蟲兒會耕地?(小蚯蚓會耕地)

——什麼蟲兒會發光?(螢火蟲會發光)

2、教師有感情地朗讀兒歌。

3、瞭解兒歌中語氣詞“呀”的作用:使問和答句子的字數相同、使兒歌更有童趣。

4、動作表演:教師帶領幼兒根據兒歌創編動作。

例如:

——採蜜:學蜜蜂用嘴巴做吸食花粉的動作。

——耕地:用手指做翻地的動作。

——發光:小手放在屁股後面做搖擺動作。

教師帶領幼兒邊念兒歌邊做動作。

5、表演遊戲:將全班幼兒分成三組,分別表演蜜蜂、蚯蚓、螢火蟲,教師念問句,被問到的蟲子就要做

相應動作並念兒歌。

三、仿編兒歌。

四、請幼兒想想還有什麼蟲子,有自己特殊的外形、本領或習性?

五、教師和幼兒用問答的方式仿編兒歌。

(例如:什麼蟲兒七顆星,七星瓢蟲呀七顆星等等)

活動應變

準備一些有特殊外形、本領、習性的昆蟲圖片,方便幼兒仿編時參考。

活動延伸

可以帶幼兒到戶外觀察蜜蜂採蜜、蚯蚓耕地等。

區角活動

語言區:將昆蟲圖片放入區域,讓幼兒兩人合作,一問一答。

表演區:在區域內放入各種蟲子的頭飾,鼓勵小朋友戴上頭飾表演兒歌。

環境創設

將幼兒仿編的兒歌記錄下來,製作成圖片貼在活動室內。

家園同步

1、請家長和幼兒一起仿編兒歌,並記錄下來。

2、家長可以在外出活動的時候,帶幼兒觀察蜜蜂採蜜、蚯蚓耕地、螢火蟲發光等。

隨機教育

餐後散步時,鼓勵幼兒觀察各種昆蟲。

相關鏈接

可以和幼兒一起觀看電影《蟲蟲危機》片段,讓幼兒感受蟲子生活的環境。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瞭解故事的情節和角色的特點,理解詞語如"狡猾"、"陌生人"、"五顏六色"、"得意"等。

2、知道不能吃陌生人的東西,遇到危險時要鎮定、機智,懂得如何保護自己。

(二)活動準備:大公雞嘟嘟、小袋鼠貝貝、小豬寶寶和大嘴狼的圖片。語言磁帶

(三)活動過程: 一、教師通過提問引出話題。

教師:你遇到過陌生人嗎?陌生人要給你東西吃的時候應該怎麼辦?

二、教師依次出示大公雞嘟嘟、小袋鼠貝貝、小豬寶寶的圖片,引起幼兒的興趣。

1、這三個小動物遇到了陌生人,讓我們一起來想想他們會遇到什麼危險?又是怎樣動腦筋解決的?

2、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猜測故事內容、

三、教師有感情地講述故事。

1、教師:三個小動物喝了什麼東西以後變得暈乎乎的?誰綁架了他們?當三個小動物知道自己犯了錯,都是怎樣說的?(引導幼兒儘量用故事中的語句回答,理解"陌生人"的含義)

2、教師講述故事的第6段。

教師:黑貓警長爲什麼去追那輛汽車?小動物們又是怎麼辦的`?

3、教師講述故事第7段。

教師:狡猾的大嘴狼甩掉黑貓警長後,它對小動物們說了什麼?做了什麼?(理解"狡猾"的含義)

四、啓發幼兒創編故事的結尾,揭示故事結局。

1、鼓勵幼兒大膽想象,並用較完整的語句進行講述。

教師:如果你是三個小動物中的一個,你有什麼好辦法開脫離危險?你們的辦法都很好,我們來聽聽三個小動物想出的辦法是什麼?

2.講述故事的最後一段。

五、教師播放語言磁帶,讓幼兒完整地欣賞故事。

活動目標: 1、瞭解故事情節和人物的特點,理解詞語:“狡猾”、“陌生人”、“五顏六色”、“得意”。

2、通過有序觀察和講述,感知大嘴狼的狡猾和三個小動物的機智勇敢。

3、知道不能吃陌生人的東西,遇到危險時要鎮定、機智,懂得如何保護自己。

活動準備: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一、引出話題。

1、師:“小朋友,你們遇到過陌生人嗎?當陌生人要給你東西吃的時候應該怎麼辦?“

2、“今天有三個朋友要到我們班來做客,他們是大公雞嘟嘟、小袋鼠貝貝、小豬寶寶。三個小動物遇到了陌生人,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他們到底遇到了什麼危險?他們又是怎樣動腦筋想辦法解決的?”

二、師結合掛圖講述故事。

1、出示圖一,講述故事第一段。

“你在圖中看到了哪些小動物?他們臉上有什麼樣的表情?爲什麼會這樣?”

2、“三個小動物是喝了什麼東西后變的暈乎乎的?誰綁架了他們?當三個小動物知道自己犯了錯,都是怎樣說的?”

引導幼兒儘量用故事中的話語回答,理解“陌生人”的含義。

3、“三個小動物沒有感到害怕,他們是怎麼做的呢?”

4、出示圖二,講述故事第二段。

“你們仔細看看從汽車上飛出來的五顏六色的是什麼?黑貓警長爲什麼要去追那輛汽車?小動物們有時怎麼辦的?”

5、出示圖三,講述故事第三段。

“狡猾的大嘴狼甩掉黑貓警長後,他對小動物們說了什麼、做了什麼?”(理解“狡猾”的含義)三個小動物急壞了,他們心裏是怎麼想的?

6、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片,嘗試用故事中的話語講述。

四、啓發幼兒創編故事結尾,揭示故事結局。

1、“如果你們是三個小動物中的一個,你有什麼好辦法來脫離危險?”

2、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用較完整的語句進行講述。

3、“你們的辦法都很好,我們來聽聽三個小動物想出來的辦法是什麼?”

4、出示圖四,講述故事的最後部分。

五、教師完整講述故事,注意配合運用形象化的動作。

六、引導幼兒逐幅看圖,並跟着老師一起講述故事。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傾聽故事,理解運動帶來的成功感。

2.能描述角色的行動特點與對話。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我想要快樂》、材料包:松鼠、小蛇圖片。

活動過程

(一)什麼是快樂(經驗喚醒:幼兒的學習互動是建立在經驗基礎上的,活動中讓幼兒聯繫生活經驗什麼是快樂,並將經驗遷移到詩歌的故事內容之中。設疑引入:以問題的驅動產生好奇,同時激發幼兒傾聽的興趣。)

1.教師講述故事第一段。

2.你覺得什麼是快樂?(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大膽回答)

3.快樂時從哪裏來的?是做事情成功得到的,還是別人給你的?熊寶寶要自己去找快樂了。教師講述故事,從“兩個熊寶寶找到很多好吃的東西……”到“……睡覺是舒服,不是快樂”。

4.幫助幼兒區分舒服和快樂的不同含義。

(二)動物朋友的快樂(以問激思:在引導下,表述每一種什麼樣的快樂,從而理解運動帶來的成功感。)

1.教師講故事,從“走呀走,熊寶寶看見了小兔……”到“……我們也會像青蛙一樣快樂”。

2.小兔有什麼本領?它有什麼樣的快樂?(跑步的本領,跑步的快樂)

3.刺蝟讓小熊兄弟找到了什麼樣的快樂?(鑽洞的快樂)

4.青蛙讓小熊兄弟找到了什麼樣的快樂?(跳過的快樂)

(三)每一天都快樂

1.幼兒閱讀活動材料《我想要快樂》。

2.教師完整講述故事一遍。

3.熊寶寶家有了快樂運動場,他們每一天都快樂。

4.出示松鼠、小蛇圖片。松鼠、小蛇來到熊寶寶家的運動場,會帶來哪些快樂?

5.松鼠會帶來什麼快樂?(哧溜哧溜地爬樹)

6.小蛇會帶來什麼快樂?(嗖嗖嗖地往前爬)

7.動物每天都享受運動的快樂,你能找到自己的快樂嗎?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體驗大膽想象“如果我能飛”文家街道的樂趣。

2、理解詩歌內容,嘗試進行仿編。

3、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大膽參與討論。

4、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如果我能飛》兒歌磁帶

2、掛圖: 一隻小鳥、一顆星星、一朵浪花

活動過程:

1、教師帶領幾個幼兒模仿小鳥飛的動作進教室提問:

小朋友我們一起瞧一瞧,是誰飛到我們班來了?它們是怎麼飛的?還會有誰飛到我們班來?那你動動你的腦筋想一想,他們爲什麼能夠飛行?

2、如果你有一雙翅膀也能夠飛翔,你最想飛到哪裏去?引導幼兒回答讓幼兒多說 ,發揮幼兒想象力,

3、學習朗誦散文詩。

4、出示掛圖,欣賞詩歌。

聽一聽詩歌裏的'“我”都飛到了哪些地方?變成了什麼?(邊說詩歌邊出示星星、浪花、小鳥)

5、根據兒歌內容提問。詩歌中的“我”都飛到了哪些地方?變成了什麼?

6、分段學習仿編詩歌。

三、引導幼兒仿編詩歌。

1、咦,我發現這首詩歌有一個小規律:每一段開頭都是“如果我能飛”,第二句是我要飛到哪裏去,第三局則是想象着自己變成了什麼。

2、如果你能飛,你要飛到哪裏去?變成什麼?

3、請你把仿編的詩歌說給同伴聽。

活動延伸:

請幼兒在美工區繼續展開想象,把自己的想法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

活動反思

引導幼兒注意傾聽,大膽表述。幼兒學習語言主要是通過傾聽這一途徑。在示範朗誦前我有意設計提問,讓幼兒帶着問題有針對性地認真傾聽,刺激了幼兒的各種感官,激發了幼兒想說的願望。幼兒創編的積極性很高。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5

《詠鵝》教案

實驗三小米文婭 教材簡析:

《詠鵝》是我國唐代詩人駱賓王7歲時的作品。全詩共四句,分別寫鵝的樣子、游水時美麗的外形和輕盈的動作,表達了詩人對鵝的喜愛之情。 教學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把“喜歡閱讀”放在閱讀教學階段目標的第一條。一年級的閱讀教學應把“讓學生能朗讀課文並感受閱讀的興趣”作爲起步階段閱讀教學的第一要求,採取多種手段讓每一個學生都喜歡讀書,主動地讀書,把讀書當成一種樂趣、一種享受。讓學生通過讀書實踐感受語言的特點和閱讀的樂趣。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本課的4個生字,會寫4個字。

2、能力目標:指導學生能按照詩的節拍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誦讀課文,自主積累古詩。

3、情感目標:引導學生欣賞鵝的形象、顏色、姿態,感受鵝的美好形象,使學生產生對鵝的喜愛之情,受到美的教育,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準備:課件,圖片。

教學過程:

一、讀一讀,說一說,感知古詩大意。

 1、引趣導讀。

①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位新朋友,你們想知道它是誰嗎?請你們先猜個謎語,猜對了,它就會跟大家見面。(謎語:頭戴一頂紅帽子,身穿一件白袍子,腳登一雙紅鞋子,唱着歌兒伸脖子) (設計意圖:猜謎語是低年級學生最喜歡的語文活動,本課以猜謎語作爲開頭,引出本課的學習內容,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②師:你們是怎麼猜出來的?

③師:你們說得真棒!唐朝的時候,有位大詩人叫駱賓王,他從小就喜歡小動物,有一天,他到池塘邊散步,看到鵝在水中游泳唱歌,他非常高興,就寫下了一首詩,這首詩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古詩《詠鵝》。(板書課題,讀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簡介作者遷移興趣,引入自讀古詩)

 2、感知詩意。

①播放課件。 ②師:同學們,這首詩所寫的內容就是這幅圖畫,請大家一邊看一邊想: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③師:古詩是怎樣描寫這幅畫的?

④師:誰能完整地把你看到的、聽到的畫面連成幾句話? (設計意圖:藉助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視覺、聽覺感受,形象感知詩中描繪的景色,從而讓學生進入古詩所描繪的情境中。這樣

,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爲後面各環節的教學做好了鋪墊。)

二、讀一讀,聽一聽,感知古詩韻律。 ①師:讀好一首古詩,必須讀出節拍,讀出重音,讀出感情。請大家先讀一讀,然後把你認爲自己讀得最好的一行詩、一句詩或整首詩讀給同桌聽。 ②師:大家想不想聽老師把整首古詩讀一遍呢?

③師:老師讀得好不好?相信你們也能讀得這麼好。請大家自己練習讀。 ④全班同學有節奏地朗讀。

⑤比賽讀。

⑥師:誰有信心讀好這首古詩?

(設計意圖:每一首古詩都有一定的韻律節拍。只有按其韻律節拍朗讀,才能在讀中再現意境,體驗情趣。但剛學古詩的一年級小學生不懂這些,*老師的講解很難收到理想的效果。因而讓學生從聽中感悟,從模仿練讀中得到自悟。)

三、讀一讀、演一演、畫一畫,領悟古詩情趣。

①欣賞動聽的歌曲和美麗的畫面。 ②師:欣賞完以後,你們覺得大白鵝可愛嗎?你們喜歡嗎?駱賓王喜歡大白鵝,就寫下了這首詩。那你們想用什麼方式來表達自己對大白鵝的`喜愛呢?比如畫一隻美麗的大白鵝、背誦有關鵝的兒歌、跳天鵝舞、講鵝的故事等等。請同學們先在小組內練習,然後各小組派代表上臺表演。 (設計意圖:在學生讀一讀、說一說、演一演、畫一畫、記一記的整個學習活動中,時時體現出學生自主的實踐活動。伴隨着學生的活動,教師適時調控,使學

生的身心始終處在高度的興奮和激動之中。

教後反思:

學生入學以來,第一次接觸的詩歌是第3單元中的《山村》,本課是學生第二次學習古詩。《詠鵝》這首詩歌語言簡練,意思淺顯,給孩童展現了一幅活潑生動美麗的畫面。詩歌本身就是一幅優美的圖畫,只是這種圖畫是通過凝練的文字構成的。詩文給人以無限美好的遐想,能夠對孩子進行美好情感的薰陶。爲了使學生能夠了解詩句的大致意思,激發起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我做了以下探討,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用圖激趣,讓學生徜徉在優美情景中。

柳條飛舞,帶着春的期盼躍入我們的眼簾,飛灑一片綠色於池中。綠綠的湖水盪漾着清波漣漪,搖碎了宛如綠寶石一樣的湖面,搖出片片鱗光。湖中白鵝曲項高歌,紅掌撥動綠波,雪白的羽毛映襯綠波,顯得那樣清美,快樂活潑。如詩的畫面,如畫的詩歌卻是一個只有七歲的“神童”創作的,這更能激發起孩子們的學習願望。

於是,開課的時候,我先是讓學生複習前面學過的六個單韻母,然後以開心的導語將孩子引入本課的學習:“這六個單韻母寶寶十分感謝您們,要帶您們一起去欣賞一幅美麗的畫面。”接着,我就出示本課詩歌的配圖,引導學生觀察。

當我出示這幅圖的時候,孩子們被眼前美麗的畫面驚呆了,都不禁發出“哇,太美了!”的讚歎聲。接着我問到:“你覺得畫面中的什麼最美呢?”孩子們暢所欲言,將自己看到的景色一一列舉,然後我將孩子們描繪的畫面用自己的語言進行修飾組織,變成一段話,讓孩子看着圖,聽着我如詩的介紹,一個個聽得入神,彷彿陶醉在了畫中。這個環節讓孩子的情感充分地調動了起來,爲下一步的學習鋪墊了情感基礎,讓孩子迫不及待地進入到詩歌的情景當中。

二、反覆吟誦,感受詩歌的韻律美。

古體詩的藝術魅力在於本身的凝練和貫穿字裏行間的和諧之美。我國傳統的啓蒙教育基本以教讀兒歌引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因而,詩歌教學要利用詩歌的音韻美來對孩子進行文化的薰陶,讓孩子感受詩歌的意境美,情感美,節奏美。

但是,入學後的詩歌教學這是第二次,孩子們還根本不瞭解詩歌的節奏和音韻,因而,通過範讀,通過不同形式的讀,能夠讓孩子在美妙的音韻和節奏中享受着詩歌學習所帶來的快樂。於是,我在引導學生初讀的時候,首先讓孩子認真聽老師的第一遍朗讀,要求是聽準字音。因爲聽讀識字仍然是目前孩子們識字方法中的重中之重。接着,再讓孩子們來聽老師讀,這次讀是讓孩子們注意聽清老師的節奏,通過這樣有層次的讀,不僅使學生能夠讀準詩歌的字音,還能夠讀出詩歌的節奏。

三、感情朗讀,學習體味詩歌的意境美。

課標要求一年級學生的詩歌教學只是瞭解詩歌大意,重點是通過反覆吟誦,在誦讀中培養學生的語感,在誦讀中初步感知詩歌大意,在誦讀中識字識詞,熟讀成誦積累詩歌。爲了不拔高要求又要達到能夠讓學生對詩歌有個簡單的瞭解,於是,我利用了詩歌的配圖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然後對應着詩歌讓孩子吟誦,吟誦出詩的味道,吟誦出對詩歌的理解。

在引導學生讀出對詩歌的理解的時候,我抓住了表示色彩的詞語“白毛”“綠水”“紅掌”“清波”讓學生感受到因色彩而帶來的畫面的明朗和優美。我的思考:

1、還有一部分學生的唱讀較爲嚴重,這說明平時我的教學對學生朗讀的指導還不夠到位,應該加強教師的示範朗讀,注重讓學生學會傾聽,在傾聽中感受老師的語速,從而有效改變唱讀情況。2、仍然有一部分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是對學習內容不感興趣?是聽課習慣不好?是形式較爲單一?我的教學應該關注這部分的學習狀態,否則這節課對他們來說將留下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