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範文集合5篇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範文集合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5W 次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範文集合5篇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認識生活中的安全標誌,分析標記圖的圖案,瞭解這些標記的實際意義。

2、通過尋找生活中的安全標記,瞭解生活中的安全標記和人的生命安全有着密切的聯繫。

3、在製作安全標記的過程中,加強對安全標記的認識,培養一定的安全意識

4、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5、初步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活動準備:

1、常見的安全標記圖:紅、綠燈;禁止吸菸;禁止攀爬;禁止通行等。

2、圖片若干,小紙片每人2張。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紅、綠燈的安全標記圖,引導幼兒觀察:這是什麼,你在什麼地方見到過這些標記?這個標記告訴我們什麼?然後分別出示其它標記,引導幼兒認識具體方法同上。

二、結合日常生活,組織幼兒分組討論,擴大對各種標記的認識。

1、提問:生活中,你還在什麼地方見到過什麼標記?

它們是什麼樣子的?

你知道它表示什麼意思嗎?用筆畫下來。

2、請每組幼兒介紹自己小組講述的標記,全班交流小朋友見過的標記。

三、請幼兒觀察圖片,說一說圖上的安全標記,請幼兒在小紙片上自己設計安全標記。

四、討論:

1、生活中,爲什麼要有那麼多的標記?標記有什麼用?

2、想一想,在我們班上、在我們幼兒園,哪些地方也需要有安全標記呢?

五、小組製作標記每組選擇一個標記主題,自由分配任務,合作完成。

教學反思:

幼兒的興趣非常濃,能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但在幼兒討論的這個階段,我應該創設情景,讓幼兒體驗。我會多看看多學學,讓以後的教學活動能夠更好。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2

設計思路:

汽車是此刻社會最爲常見的交通工具之一,隨着馬路邊主題的深入,孩子們對於汽車、馬路邊的一些常見事物很感興趣同時也充滿了好奇。透過前幾次的教學活動幼兒對於各種各樣的車及其一些常見的標誌都有了相關的瞭解和認識,本次活動“熱鬧的馬路”是幼兒操作包中的一個資料,需要幼兒透過自己的觀察和相關生活經驗說出這時什麼地方,同時對於一些馬路上的常見標誌進行一次鞏固和複習,透過粘帖的方式找到正確的位置。本次活動緊緊抓住這兩點透過說看做讓幼兒對於馬路及其周邊的事物有進一步的認識和感知。

活動目標:

1、嘗試將路邊常見的物體貼在相應的地方。

2、願意關注馬路邊的事物,能在羣衆面前表述。

活動準備: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說一說:馬路邊

1、看一看,馬路邊上有些什麼?你是怎樣從哪裏看出來的?

馬路的上面有一所學校(學校裏有紅旗)

馬路的右上方是一個小區

馬路的左下方是一個公園(公園裏有各種各樣的樹木,還有亭子)

馬路的右下方是高架(高架上有各種各樣的車子)

2、馬路的周圍有這麼多的'設施呀!

二、看一看:各種標誌與建築

1、你認識這些東西嗎?它們就應出此刻哪裏?

斑馬線———馬路的中間

自行車、摩托車———馬路右邊

樹、垃圾筒、路燈———馬路的兩邊

公交汽車、卡車、小轎車、紅綠燈———馬路上

行人———斑馬線上

2、說說它們的作用。

三、做一做:熱鬧的馬路

1、我們一齊把這些標誌和建築貼在相應的學校、公園、高架橋、小區裏,讓這條馬路變的熱鬧起來。

2、輕輕的沿着紙的邊邊一點點撕、,按照取下的圖片貼在相應的背景中。粘貼時沿着紙的虛線往後折一折,在灰色的地方塗上適量的膠水。

3、說一說你爲什麼這樣貼呢?

4、馬路邊上還會有什麼?你看到過什麼?你能試着畫出來嗎?

5、幼兒各自介紹熱鬧的馬路。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3

活動設計意圖與思路(教育理論依據):

最近我們正在開展"我自己"主題活動。在主題開展的前階段,孩子們通過"自畫像"瞭解了自己的特徵,從觀察、比較中也感覺到了:自己長得和別人不一樣,積累了許多關於自己、同伴特徵的經驗,同時,在區域活動中,我發現孩子們在合作遊戲的時候會有困難,在合作活動的過程中,關注自己過多,往往自己說出自己的意見就好了,不知道傾聽別人的意見,更不會統一意見,於是就不能很好的商量協作。在此基礎上,我設計了此次活動"迷迷轉",目的是讓孩子們在愉悅的遊戲中進一步體驗自己的獨特性、羣體的共同性。另一方面通過遊戲,在大班的初期掌握一些合作的方法,爲將來的學習打基礎。

活動內容與要求:

1、知道"人羣中我和別人長得不一樣,但也可以找到許多相同的地方。

2、運用按某一特徵進行歸類的方法學做遊戲,體驗與同伴合作遊戲的快樂。

3、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4、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重點難點:

1、知道"人羣中我和別人長得不一樣,但也可以找到許多相同的地方。

2、運用按某一特徵進行歸類的方法學做遊戲,體驗與同伴合作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迷迷轉》課件一份;幼兒圍成圓圈的照片教學課時:一課時(30分鐘)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起興趣

師:上次我們都畫了自畫像,自畫像中我和別人不一樣的在哪裏?(幼兒回答)師小結:原來我們每個人與別人都有許多長得不一樣的地方,這樣大家才能區分出來你是誰了。

二、情景引入,觀看課件,

(一)瞭解"迷迷轉"遊戲的玩法與規則:

1、師:昨天我看見一羣小朋友在操場上做一個非常好玩的遊戲,你們想看嗎?

2、(播放錄像1:男孩子中間站)師提問:

這個遊戲叫什麼名字?

他們是怎麼玩的?他們邊在玩時邊嘴巴里還唸了怎樣的兒歌?

聽到說怎樣的一句話時才站在中間的?這句話是誰說的?

(老師提升:當聽到中間的小朋友說"女孩子中間"這句口令後,女孩子才站在中間。)

3、(播放錄像2:男孩子中間站)提問:這次我們聽到發口令者發了什麼樣的口令?(男孩子中間站)

4、(播放錄像3:背書包的中間站,口令先不說,幼兒猜好後再說)提問:猜猜這次發的是什麼口令?我們一起來問問她好嗎?(播放錄像驗證)師:原來發口令的小朋友找到了他們背書包這個相同的地方,然後才發了口令。

5、師:再來看看這一次,猜猜發口令者發的是什麼口令?

(播放錄像4:帶圍巾孩子的中間站,口令先不說,幼兒猜好後再驗證)你們知道她的口令是根據他們什麼相同的地方來發的?怎麼發?

找找他們還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如果你是發口令的小朋友,你會發什麼口令?(出示幼兒圍成圓圈的照片)根據幼兒的口令大家一起來找找是哪幾個?

三、幼兒玩"迷迷轉"遊戲

1.幼兒互相協商(遊戲者與發口令者)然後遊戲引導幼兒尋找同伴相同的地方來發口令,而且口令儘量不一樣。

2.幼兒反覆進行遊戲,體驗同伴之間的相同處與不同之處。

四、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以後去操場上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小百科:轉,物體圍繞一個點或一個軸做圓周運動。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4

一、設計意圖

心理學研究表明:5歲是幼兒的社會認知情感、技能協調發展的最佳時期,活動設計《我來關心、幫助你》正適合這一年齡段的幼兒。去年夏天,當我們愉快地度過暑假時,長江流域卻發生特大洪水。在抗洪搶險期間,解放軍挺身而出,他們爲了災區人們,在抗洪第一線與洪水搏鬥,捨生忘死,在後方的人們向災區羣衆捐款,捐物,獻出一片愛心,這些事蹟感人肺腑。而當今的孩子,尤其是獨生子女,他們大多數被照顧得無微不至,很少能夠體會到別人的辛苦與困難,形成自私、狹隘等不良的個性品質。爲此我依據《規程》第二十一條“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年齡特點,引導幼兒個性健康發展”設計此課題。

二、活動目標:

1.知道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危害,學習解放軍叔叔的抗洪精神。

2.激發幼兒對災區人民的同情心,產生幫助他們的願望。

三、活動準備

錄像一:洪水情景

錄像二:解放軍抗洪救災的情景

錄像三:人們捐款、捐物獻愛心的場面。

四、重點:培養幼兒學會關心、幫助,學會共同生活,做二十一世紀社會的主人。

難點:學習解放軍叔叔的抗洪精神,運用材料操作幫助災區的人們。

五、活動過程:

1.激發幼兒的興趣,導入新課。在很遠的地方有一位叫江珊的小朋友,她告訴我她的家鄉非常美麗,想請我們大家去參觀,你們想不想去?

2.出示畫面:美麗的家鄉。她的家鄉在長江附近,有高高的樓房,漂亮的房子,小鳥快樂地在天上唱着歌,小朋友在操場上做遊戲。可是,就在這個美麗的地方發生了一件事,你們想不想知道?我們就請小江珊來告訴大家。

3.放錄像一(配音:小朋友,我是小江珊,你們看,天又下雨了,我們這兒發了大水,大水真可怕。你們能想像出,我們美麗的家鄉將會變成什麼樣子嗎?)

提問:

1.小江珊的家鄉發生了什麼事情?

2.大水會將他們的家鄉變成什麼樣子?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瞭解鬧元宵的活動之一:劃旱船,豐富幼兒我國民俗文化的知識。

2、學習劃旱船的表演方法,培養幼兒的表演興趣。

3、鍛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合作能力。

活動準備:

1、舊蛋糕盒兩個,大小適合幼兒套在身上當“船”,一米長的小棍兩根當“槳”;鉛筆、剪刀、電光紙若干。

2、鼓一,鈸一副。

幼兒情況分析:

元宵節幼兒看鬧元宵已經積累了一些感官經驗,這次活動讓幼兒自己製作旱船、親自學習劃旱船,大家一定會很感興趣。注意兩人之間的合作,正確、安全地使用剪刀。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鬧元宵的隊伍裏都有哪些表演?請你來學一學好嗎?(唐僧師徒、鑼鼓、扭秧歌、趕毛驢、大頭娃娃、踩高蹺、划船……)鼓勵幼兒講述自己的見聞並模仿。

2、當幼兒模仿劃旱船時,給幼兒套上舊蛋糕盒當船,用木棍當槳,激發幼兒的`表演興趣。

3、我們的旱船還不夠漂亮,我們一起來設計、打扮一下,然後再來表演。

(1)先和幼兒一起討論怎樣裝飾,老師在黑板上畫出簡圖。

(2)討論:怎樣用電光紙剪出“流蘇”?剪到紙的一半,不能剪到頭;間隔要均勻才漂亮。

(3)討論:怎樣才能剪得均勻?用鉛筆先畫出線條(錯誤控制線),沿着線條剪。

(4)兩人結合,分工合作,一個畫,一個剪。提醒幼兒注意安全,正確使用鉛筆和剪刀。

(5)幼兒剪好後,教師協助沿“船”邊貼好,同時裝飾一下船槳。

4、教師示範怎樣划船,怎樣“坐船”,講解表演時應注意的問題,如兩人眼神的交流,路線要走曲線,“坐船”人緊跟划船人,身體自然、協調地動作等。

5、請幼兒分組表演,加上鑼鼓伴奏。對幼兒表演中的問題及時糾正。

6、評出“最佳划船手”,最佳“坐船人”。

延伸活動:

1、將自制旱船和船槳放在區角,供幼兒繼續練習。

2、增加秧歌、大頭娃娃等表演內容,讓幼兒模仿鬧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