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集錦六篇

【精選】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集錦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7W 次

作爲一名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集錦六篇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夠說出一些重要交通安全標識的名稱。

2、瞭解各種標識的圖案、意義,知道標識給人家生活帶來的好處。

3、體驗遊戲時的愉悅情緒。

4、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

5、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與動作協調發展。

【活動準備】

一些重要交通標識的卡片若干、黑板一塊、布一塊、標識相應字卡若干。

【活動過程】

一、遊戲導入。

指導語:今天,我們一起來玩個交通小遊戲。想玩嗎?告訴我!可以使用什麼交通工具(……)好!(可選擇你喜歡的交通工具)出發嘍!

帶領幼兒在教室內走一圈,然後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小結:告訴我,如果我們真的是走在或者你們在馬路上開車的話,能隨便開,隨便走嗎?

二、認識標識

指導語:瞧!老師這有很多交痛標識圖片,誰說說,你都認識哪些?(掀開布,幼兒自由說)

指導語:我們現在一個個來認識。(逐一認識並解釋其主要作用)

請幼兒說說認識的`標識,指出標識並說說標識的名字,把字卡貼在相應的標識卡片下面。

三、走迷宮圖

指導語:好了,羅老師現在要給我們變一個魔術了,看看,你們還記得這個標識叫什麼名字嗎?(一名助教老師:羅老師,站在黑板後面,老師隨意的逐一複習標識的名字,再認一認標識,幼兒回答對一個隨即往後傳給羅老師,羅老師在黑板後用標識卡片拼出一幅迷宮圖)

指導語:瞧!羅老師給我們變出了一幅迷宮圖,哦,小朋友你們想去這個開心樂園玩嗎?那必須通關啊,我們一起闖關吧!(把迷宮圖路線上的標識逐一認識就可算通關)

四、認識其它標識

指導語:今天我們認識了一些交通標識,生活中還有很多標識,誰說說你還見過哪些?在什麼地方見過?

教師可出示幾張標識(如:麥當勞、08年北京奧運會會徽等)

五、遊戲

指導語:誰能快快的說出我手裏拿的是什麼標識,我就請他向我邁進一步。

教學反思:

近期對於幼兒的安全問題放在了幼兒園工作的首位,我園一直重視幼兒的安全教育,我們每星期都會給幼兒上交通安全課,還利用走廊把交通安全知識用兒歌貼出來。在外操場畫了模擬交通安全圖,平時讓幼兒去走一走。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理解兒歌內容並體會其中表達的感情。

嘗試仿編兒歌。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背景音樂;《我會想念你》兒歌音頻及圖片;《我會想念你》兒歌伴奏。

活動過程

播放舒緩的背景音樂,帶領幼兒進入即將離別的情境,感受想念的心情。

——小朋友們就要畢業了,就要離開學習生活了三年的幼兒園,老師心裏十分捨不得你們,老師會非常想念你們。你們也會想念老師嗎?

——你覺得想念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呢?(有點難過、捨不得、不想分開……)

小結:當我們離開我們喜歡的人和地方時,就會產生想念的心情。想念會有點難過,因爲不想和喜歡的人分開,不想離開熟悉的地方。

播放兒歌音頻及插圖《我會想念你》,引導幼兒理解兒歌內容,並有感情地朗誦兒歌。

1、播放兒歌音頻及插圖《我會想念你》,鼓勵幼兒討論兒歌內容。

——下面是一位即將畢業的小朋友說的話,他也要離開幼兒園了,他心裏會想念誰呢,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小朋友說他會想念誰?

——小朋友想念小黑什麼呢?

小結:小朋友即將畢業,他想念幼兒園裏每天陪伴着他的.小狗小黑,他捨不得離開小黑。

2、帶領幼兒有感情的朗誦兒歌,體會兒歌中包含的感情。

——你能體會小朋友想念的心情嗎?讓我們帶着想念的心情一起朗讀這首兒歌。

組織幼兒討論,請幼兒說一說畢業後會想念的人和事,並嘗試將這些想念編進兒歌裏。

1、請幼兒說說自己的想念。

——畢業後你會想念幼兒園裏的誰呢?

——想念和他/她/它在一起的什麼事呢?

2、請幼兒嘗試仿編兒歌。

——試一試,把你的想念編進兒歌裏吧。(比如:親愛的瑤瑤,我會想念你,想念你,和我一起搭積木,想念你,和我一起做遊戲,謝謝你,陪着我在學校又笑又鬧。)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

在美工區投放繪畫材料,請幼兒將自己的想念畫下來。教師彙總幼兒的作品,製作成“想念海報”。

附【兒歌】

我會想念你

親愛的小黑,我會想念你,

想念你,見到我尾巴搖,

想念你,見到我汪汪叫,

謝謝你,陪着我在學校又跑又跳。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體驗合作的快樂,增強團隊精神。

2、嘗試分析故事,完整的表達自己的想法,理解合作的意義。

3、鼓勵幼兒敢於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4、培養幼兒與同伴之間的相互配合。

活動重難點:

理解合作的意義,萌發合作意識

學會與他人合作並掌握合作的技巧。

活動準備:

PPT課件(圖片、故事動畫)、“好玩的大鞋子”六雙、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隨音樂《衆人划槳開大船》進入活動室,師幼交流。

“小朋友們好,看!今天來了這麼多客人老師,我們先給客人老師打個招呼吧!“客人老師好!”

2、引入動畫片,課前猜想:

導語:“小朋友都喜歡看動畫片嗎?”今天,孔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一個好看的動畫片,動畫片裏有一隻猴子,一隻鹿,小朋友說一說他們都有什麼本領?”

教師小結:小朋友們說得都很好,猴子和小鹿都有自己的本領,那到底發生什麼事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二)展開:

1、帶問題欣賞動畫片《猴子和鹿》,初步理解合作的意義

(1)欣賞故事一、二段,提問:它們要比賽幹什麼?小朋友們猜一猜誰會獲勝?爲什麼?

(2)欣賞故事第三段,提問:“小朋友們,誰獲勝了?

教師小結:原來爬樹摘果子是猴子的強項,所以猴子輕而易舉的獲得了比賽的勝利。

(3)欣賞故事第四——六段,提問:這一次它們比的.什麼?誰獲勝了?

教師小結:比賽跑步梅花鹿獲勝了,因爲跑步是梅花鹿的強項,所以這次它獲勝了。“

(4)欣賞故事第七、八段,提問:這一次它們又要比賽什麼?猜一猜這回誰會獲得勝利?

(5)欣賞故事第九、十段,提問“猴子過不了河,梅花鹿夠不到桃子,它們倆都在乾着急,小朋友幫它們想個辦法?”

教師小結,小朋友想的辦法真好,它們倆可以合作起來完成比賽,那他們是怎樣合作的呢?我們一起看一看

(6)欣賞故事到最後提問:猴子和小鹿合作成功了嗎?它們是怎樣合作的?

教師小結,猴子和小鹿都有自己的本領,它們合作起來力量就更大。

2、出示各種圖片,讓幼兒觀察進一步加深對合作的理解

(1)出示賽艇圖片

提問:這是在幹什麼?大家在電視裏見過賽艇比賽嗎?賽艇運動員是怎樣做得,我們一起學一學?

教師小結:其實每個賽艇運動員的力量都很大,可是賽艇比賽不光需要力氣大,更重要的是合作,他們要步調一致才能取得比賽的勝利。

(2)出示拔河圖片

提問:這是在幹什麼?拔河需要合作嗎?怎麼合作?

(3)出示兩個孩子玩蹺蹺板的圖片

提問:他們在幹什麼?玩蹺蹺板需要合作嗎?爲什麼?

(4)出示推小車遊戲圖片

提問:這是在幹什麼?和誰在合作?

(5)出示桌子,

提問:孩子們看這是什麼?如果把這張桌子搬到對面去,需要合作嗎?

(請一個小朋友來試試,再請幾個小朋友來試一試)

教師小結:剛纔一個小朋友沒有搬動大桌子,幾個小朋友合作就把大桌子搬起來了,看來,合作的力量真大。

3、討論:生活中的合作。

“其實我們的生活也離開合作。小朋友動腦筋想一想,平時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是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可以說給你旁邊的小朋友聽。(幼兒討論,教師巡迴指導。)

4、遊戲體驗,進一步感受合作

遊戲“好玩的大鞋子”

(1)讓幼兒自由結合三人一組,每組一雙大鞋子,自由探索練習。

(2)討論:請成功和沒成功的幼兒都講一講自己的感想。

(3)教師講解方法,進一步強調合作,幼兒再自由練習。

(三)結束

小結:孩子們一定要記住,將來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一定要想到合作的力量是最大的!好,爲我們今天的合作歡呼“合作力量大”

“好孩子給客人老師說再見.”

活動反思:

亮點1:整個環節的設計遵循了先明理、後導行的原則。明理:讓幼兒先明白道理,首先我們根據故事、圖片、這些直觀的環節,初步感受合作的含義,瞭解合作的意義。然後通過遊戲,讓幼兒親身體驗合作,真正瞭解合作力量大。

亮點2:目標和重難點的定突出了具體性的教育和養成。活動過程中完成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亮點3:最後一個環節的遊戲“快樂的大鞋子”,比較新穎,是從成人拓展訓練項目“有軌電車”中得到的靈感,其實有很多的經典遊戲都可以充分體現合作,如:蜈蚣競走、二人三足、卷白菜等,之所以選擇“好玩的大鞋子”是因爲這個遊戲更能充分的將合作體現的淋漓盡致,如果沒有合作,遊戲將無法進行,這樣的遊戲更能讓幼兒體會合作的意義。

不足1:在嘗試分析故事,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上面還有所欠缺。

不足2:教師缺少授課經驗,和孩子的互動、交流不太嫺熟。

不足3:在幼兒體驗這一環節上,“擡桌子”多少有點牽強,沒有找到更適合幼兒體驗合作的例子。

不足4:在難點突破還有所欠缺。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瞭解家庭成員的姓名,職業等。

2.嘗試向同伴介紹自己的家人。

3.感受家庭溫暖,增進對家庭成員的瞭解和熱愛之情。

活動準備:

1.幼兒自帶全家福照片。

2.《我愛我家》的音樂磁帶,紙盒一個。

活動過程:

(一)播放音樂《我愛我家》激發幼兒興趣。

1.講講我的家,知道自己的家庭成員。以及爸爸媽媽的職業。

2.幼兒拿出全家福照片,互相介紹自己的家人。

(二)遊戲“猜一猜”。

將全家福照片放在盒子裏,請幼兒抽出照片,讓其他幼兒仔細觀察,猜猜照片是哪位小朋友的家人。

(三)幼兒分組評論:我有一個幸福的家,感受家庭的溫暖,激發幼兒愛父母,愛家的情感。

教師小結: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幸福的家,有爸爸、媽媽,他們每天都在爲家忙碌着,爸爸、媽媽都愛自己的孩子。

(四)引導幼兒學會怎樣關心自己的.家人,說說自己應該爲家人做些什麼(掃地、擦桌子、洗腳等)。

活動結束:

欣賞散文詩《家是什麼》

家是什麼?家是一間房,一盞燈,一張柔軟的牀;家是一輪太陽,爸爸媽媽歡樂的笑容,合成一縷溫暖的陽光。.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在調查、交流、討論中發現朋友的長處,增進相互瞭解。

2、積極關注身邊的每一位朋友,願意發現朋友的長處。

3、知道要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4、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1、調查朋友的長處,記錄在幼兒用書上。

2、佈置"朋友的長處"主題牆面,爲每個人準備一朵花(上面貼上幼兒各自的照片)

3、請個別有特長的幼兒準備一個節目,在活動中展示。

活動過程:

1、幼兒展示記錄表,交流朋友的長處。

幼兒個別交流被調查的朋友的朋友及其長處。

個別被調查的幼兒展示自己的長處。

2、佈置"朋友的長處"牆面。

幼兒每人找一個朋友,將朋友的長處用繪畫的方式記錄在朋友的花形紙上。

教師和幼兒共同佈置"朋友的長處"牆面:把幼兒記錄的花形紙按小組展示在牆面上。

3、爲朋友尋找長處。

觀察牆面,引導幼兒討論:朋友的長處是什麼?他們還有哪些長處?

幼兒爲朋友找長處並交流。

教師小結:大家都有自己的長處,平時要仔細觀察、瞭解,一定能發現朋友的長處。

活動反思:

每個人要在社會中生活,就需要與他人建立人際關係,有朋友的感覺真好。朋友帶給我們的快樂是親情也無法比擬的,所以我們一直都在尋找——“找啊找,找啊找,找到一個好朋友,敬個禮,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只可惜,找朋友並不像兒歌中唱得那麼簡單,怎麼樣讓幼兒知道幼兒園是個大家庭,感受共同生活的樂趣?“在交往中學會交往”無疑是最有效的方法,通過交往,讓幼兒學會與人商量,合作,體驗同伴之間的友情,分享快樂,做大家庭中快樂的一員。

大班幼兒在經歷小中班兩年的集體生活後,大多數孩子有了自己固定的玩伴,具備了一定的交往意識,掌握了一些交往規則,能夠和小夥伴之間進行初步的交流和溝通,但現在的小皇帝、小公主們,習慣了衆星捧月,遇事常常還是以自我爲中心,不能做到關心別人、關注他人,還不能完全主動的與人交往,和同伴之間缺乏一定的合作精神,同時孩子們缺乏在夥伴面前大膽表述的勇氣,再加上現在多爲雙職工家長又是單元住宅,在家中能爲孩子創設的與人交往的環境相對較少,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立足孩子,主動給孩子創造一起遊戲、一起活動的機會,開展社會《誇誇好朋友》這個活動,旨在進一步增強孩子主動與人交往的意識,養成良好的交往習慣,學會關注朋友、與朋友合作,學習與他人交往的方法,體驗與朋友的交往、合作、分享的快樂。

在孩子們明白理解什麼是優點了後,大家積極舉手發言,在幾個小朋友發言過後,我發現一個問題:大家讚美的語言僅限於如“她上課很認真”“她舉手很積極”“她做作業很認真”“她畫畫很好”,這些話語太籠統,似乎適用於很多小朋友,這樣的話,就沒有到達我預期的效果。

我調劑策略,要求他們從生活中往感受,如“她在和小朋友相處時怎樣?她是怎樣做的?有具體的事情,比如他上課很認真,他是怎樣認真?坐得怎樣?舉手怎樣?回答題目怎樣?”在我的提示下,孩子們的語言不再籠統,他們的想法真的很多,那和他們平時的觀察分不開。如豆豆說:“阿紫是我的好朋友,她和我是最好的朋友,每次她吃完飯,都會等我,和我一起往玩……”從她的話語中,我看到了她們的.深厚友誼,也知道阿紫是一個熱情、友善的孩子。

語言是幫助孩子之間建立友誼的基礎,任何交往活動都離不開語言的支持,通過設計開展這一活動,讓好朋友之間互相交流高興的、難過的、有趣的事情或者小祕密,使孩子懂得要想成爲知心朋友,就需要互相交流,只有在傾聽與講述的過程中才能瞭解自己的朋友,知道好朋友的需要,從而產生關注朋友、關心朋友的想法,同時提高了孩子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朋友之間互相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自始至終注意爲幼兒創設一個自由、寬鬆、平等的語言交往的環境,和孩子融爲一體,支持、鼓勵、吸引幼兒和同伴教師之間的交談,體驗朋友之間語言交往的樂趣。

小百科:長處,拼音cháng chu,意思是指在某個方面比較突出。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在升降國旗的莊嚴氣氛中,體驗尊敬國旗、熱愛國旗的情感,體驗愛國主義的情感。

2.瞭解升降國旗的要求及方法,共同制定方案(編組、服裝、列隊等)。

活動材料與相關環境創設

國旗,錄音機和國歌磁帶,小旗手標誌和服裝,幼兒升旗輪流表(展板或牆飾),幼兒一寸照片。

活動準備

這一教育活動在“十一”前夕進行,可持續兩週左右。每天由一組4名幼兒分別擔任升旗手、降旗手和護旗手,負責幼兒園的國旗升降工作。

第一週的週一:組織幼兒參與全園的升旗儀式,感受這一過程。活動前將“幼兒升降旗輪流表”貼在牆飾或展板上。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談一談“參加升國旗儀式的.感受和心情”,重點引導幼兒回顧自己莊嚴、崇敬的感受。

2.提議在兩星期內負責幼兒園的升降旗工作,並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熱情。

3.與幼兒共同制定方案,並將幼兒分成若干組,每組4人,各組評選兩名旗手(分別負責升旗和降旗)、兩名護旗手,讓全體幼兒都有參與的機會。

4.引導幼兒討論升降國旗時的準備工作和排練內容,如,服裝,升旗和護旗的規範動作,觀察升旗的隊列、音樂等。

5.根據“幼兒升旗輪流表”編排各組輪流計劃,幼兒把自己的照片貼在表中的相應位置。

6.帶領幼兒落實每一項工作,特別是訓練升旗、護旗的規範動作,促進幼兒互相合作。

相關經驗

語言:通過談話和討論使幼兒能夠清楚地表達出參與升旗活動的心情和感受。

活動評價:關注幼兒活動情況,根據幼兒升降旗時的態度和表現,評價幼兒是否把尊敬和熱愛國旗落實到行動中。

活動延伸與擴展

幼兒與家長共同收集國旗的相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