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熱門】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範文彙編7篇

【熱門】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範文彙編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3W 次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熱門】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範文彙編7篇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理解詩句,感受中國古詩詞的美。

2、欣賞古詩詞,感受大自然的美。

3、能用簡單的語言描述對《小池》這首詩歌的理解。

 活動準備

1、《小池》圖片、影片。

2、《小池》歌曲。

3、荷塘圖片。

 活動過程

導入

展示荷塘的圖片。

老師:“小朋友們,你們看老師手裏的圖片是什麼?”

我們古代詩人寫了很多關於荷花的詩歌,今天老師就和小朋友們一起學習《小池》這首詩。

展開

1、出示課件,引導幼兒進行觀察、總結。

老師:“小朋友們,看看這張圖是什麼地方?”(小池塘)

老師:“那小池塘裏都有什麼呢?哪位小朋友能舉手告訴老師?”(泉眼、樹、荷葉、蜻蜓)

老師:“通過這張圖,我們知道這是什麼季節嗎?爲什麼?”(初夏,因爲樹都長了綠色的葉子,池塘里長出了荷葉,還有沒有開放的荷花)

總結:“咱們的宋代詩人楊萬里,看到這麼美麗的'景色,有感而發,寫下了一首描寫這幅景色的詩,叫《小池》。”

2、示範朗誦,解釋詩歌意思,介紹作者。

(1)老師朗誦詩歌

老師:“這首詩叫什麼?一共有幾句?每句有幾個字?”

總結:這首詩的名字叫《小池》,一共4句,我們把4句的詩歌稱作絕句,一句話中有幾個字就叫幾言,所以這首詩就是七言絕句。

(2)講解詩的意思,引導幼兒學說詩歌

泉眼無聲惜細流:池塘裏有一個小小的泉眼,泉眼很愛惜流水,所以從泉眼裏流出的水很小很小,小到聽不到流水的聲音。

樹陰照水愛晴柔:在晴朗柔和的風光裏,樹蔭遮住了水面,好像怕小池塘裏的水被蒸發一樣。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池塘裏的小荷葉纔剛剛露出了尖尖角,一隻可愛的小蜻蜓就已經落在上面了,好像它比我們更早領略了這一片美景。

老師:“大家和老師一起學說這首美麗的《小池》吧。”

(3)介紹作者

老師:“這首詩的作者叫楊萬里,是我國宋代詩人,他很擅長寫風光,被譽爲一代詩宗。”

3、聽《小池》歌曲,學唱詩歌。

播放《小池》歌曲,帶領小朋友進行跟唱,進一步加深對詩歌的印象和喜愛。

小池李昕融 — 昕融唱詩詞(一)

4、請小朋友說一說自己對《小池》這首詩的理解和感受。

總結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小池》這首詩,小朋友們可以回家給爸爸媽媽講一講這首詩的意思,並和爸爸媽媽一起朗誦這首詩。

小池

【宋】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關於《小池》這首詩,我們同樣可以開展一堂美術活動,請小朋友們畫一畫,剪一剪,更多的玩法就請各位幼師自己創思啦!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2

【活動名稱】

語言教案——“詩歌:家”(中班)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的畫面美和語言美。

2.引導幼兒仿編詩歌,培養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和嘗試精神。

3.讓幼兒知道幼兒園是個大家庭,每個小朋友要關心愛護幼兒園。

【活動準備】

1.畫有藍天、樹林、草地、河水、花兒、幼兒園大幅背景圖。

2.製作好的白雲、小鳥、小羊、小魚、蝴蝶、小朋友貼絨學具。

3.根據內容製作的頭飾若干。

【活動指導】

一、初步感知理解作品階段

1.出示“家”的背景圖,嘗試討論:圖上有哪些景物?它們各是誰的家?

2.教師有感情地朗誦整首詩歌。

3.讓幼兒嘗試一下白雲、小鳥、小羊、小魚、蝴蝶等回家的動作。

4.教師指圖朗誦,幼兒輕聲跟念。

5.傾聽配樂詩歌《家》,要求幼兒傾聽時想像詩歌的畫面,也可嘗試用身體動作表達自己的感受。

二、反覆聆聽作品階段

幼兒在午睡前躺着聆聽配樂詩歌錄音,每次聽兩遍,4天左右,幼兒就能流暢背誦詩歌。

三、交流討論、表演、表現階段

1.集體朗誦交流討論:詩歌裏講了哪些家?(幼兒回答後,教師出示背景圖)

詩歌裏說的這些家,分別是誰的家?(幼兒回答後,師生共同粘貼,把白雲、小鳥、小羊、小魚、小蝴蝶、小朋友分別送回家)

提出嘗試問題,引導幼兒討論:你最喜歡誰的家?

教師讓幼兒充分發表看法後發表自己的看法,同時讓幼兒知道,幼兒園是我們每個小朋友的家,每個小朋友要關心愛護幼兒園。

2.表演遊戲。

教師放錄音,幼兒戴上自己喜歡的頭飾自由表演,通過嘗試自身的動作表演,提高幼兒對詩歌的感受力。

例:當詩歌裏說“藍藍的天空是白雲的家”時,扮演白雲的幼兒便可想像白雲回家的動作,飄呀飄地回到藍藍的天空上去。(注:藍天也由幼兒扮演)

3.出示嘗試題,引導幼兒仿編詩歌。

詩歌裏說:“藍藍的天空是白雲的家,密密的樹林是小鳥的家”,藍藍的天空除了是白雲的家,還可以是誰的家?密密的樹林又可以是誰的家?(幼兒自由發言後,教師對幼兒的'仿編詩句進行組合,並把詩歌念給小朋友欣賞)

例:

藍藍的天空是小鳥的家,

密密的樹林是蘑菇的家,

綠綠的草地是小兔的家,

清清的河水是水草的家,

紅紅的花兒是蜜蜂的家,

快樂的幼兒因是小朋友的家。

幼兒嘗試着把仿編內容畫下來,再交流仿編的詩句。

幼兒編出;藍藍的天空是太陽(飛機、月亮、星星、宇宙飛船、外星人、直升飛機……)的家。

密密的樹林是狐狸(孔雀、大象、大灰狼、長頸鹿、啄木鳥……)的家。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教育幼兒要與同伴友好相處

2、學習詞:亮堂堂、悶、熱鬧 詞組:一閃一閃3、注意發準:牆、窗、堂、您等字音

活動準備:

1、背景圖一幅

2、小姑娘、小羊、小鳥、小狗、小猴卡片、頭飾

3、亮堂堂、悶、熱鬧、一閃一閃卡片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看背景圖,說說圖上有什麼?(房子 大樹 花草) 房子是什麼顏色的呢?(金色的房子,紅的牆,綠的窗)師:今天老師就給小朋友帶來一個故事:《金色的房子》

二、請幼兒仔細聽老師講述故事,並動腦筋回答問題:

1、教師邊出示教具(小姑娘、小羊、小鳥、小狗和小猴),邊有表情地講述故事。

2、思考問題:

①這是一座什麼樣的房子?(紅的牆,綠的窗,金色的屋頂亮堂堂)

②房子裏住着誰?(小姑娘)

③小羊見了小姑娘的房子是怎麼說的?(小姑娘,您早,您那金色的房子真好,紅的牆,綠的窗,金色的屋頂亮堂堂!學習詞語:亮堂堂)。還有哪些動物也這麼說?(小鳥 小狗 小猴)小姑娘聽了心裏怎麼樣?(真高興,並帶小動物們在草地上一起唱歌跳舞)

④小羊、小鳥、小狗和小猴想到小姑娘的房子裏玩,它們都是怎麼說的呢?(小姑娘,讓我進去玩玩吧!)小姑娘是怎麼拒絕的呢?(對小鳥說:不行,你撲棱撲棱地亂飛,會把我的房子弄髒的!)(對小狗說:不行,你汪汪汪地亂叫,會鬧得我睡不着覺的!)(小小猴和小羊說:那更不行,你們啪嗒啪嗒地亂跑,會把我家的地板踩壞的!)

⑤小姑娘一個人在房子裏的.感覺怎麼樣?(悶極了,學習詞語:悶)既然房子裏面很悶,那麼房子的外面是怎樣的呢?由此她打開了窗戶--------(動物們在草地上玩得正熱鬧呢。學習詞語:熱鬧)

三、欣賞故事第二部分與第四部分,分析小姑娘態度轉變的原因。第二部分:小姑娘不讓小動物們去房子裏玩,那麼她一個人在房子裏快樂嗎?(不快樂)第四部分:小姑娘後來邀請小動物們到房子裏玩,那麼她們在房子裏快樂嗎?(快樂極了)小結:讓夥伴們來分享自己的快樂才快樂!

四、請幼兒進行情景表演。

五、以小姑娘的口吻邀請幼兒去房子裏玩結束課時。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喇叭花電話》這個童話故事具有奇妙別緻的想象,把住在很高很高的一棵樹上和樹下的兩個很想在一起玩耍的鄰居塑造的活靈活現。此活動故事情節簡單,充滿童趣和幻想,形象鮮明、突出,容易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符合幼兒的年齡和現有經驗。

活動目標:

1、 幼兒理解故事內容,能用語言較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2、 感受體驗小動物之間、自己與同伴之間互相關愛的情感。

重點: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難點:體驗互相關愛的情感。

活動準備:

1、故事cd。

2、ppt。

3、紙杯電話。

活動過程:

一、小鳥和小田鼠

1、出示ppt1,你看到了什麼?

2、小鳥和小田鼠能在一起玩嗎?爲什麼?

3、你們能幫小鳥和小田鼠想出辦法來嗎?

4、你們幫小鳥和小田鼠想出了這麼多辦法,小田鼠也想了一個好辦法,是什麼辦法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出示ppt2-3。

5、小田鼠在幹什麼?種了什麼?喇叭花像什麼?

6、小田鼠到底想了什麼辦法,我們一起接着往下聽。

師:通過播放課件,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內容,有意識地根據故事內容提問。

幼:在教師引導下,大膽想象幫助小鳥和小田鼠解決困難。

二、喇叭花電話

1、出示ppt4。

2、如果你是小田鼠,你會怎麼跟小鳥打電話呢?

3、小田鼠首先會怎麼說呢?

4、他們到底是怎麼打電話的`呢,請你們接着往下聽。

5、小田鼠是怎樣問的?小鳥是怎樣回答的?他們還說了些什麼?

師:引導幼兒想象自己是小田鼠,以小田鼠的身份和小鳥打電話。

幼:扮演小田鼠,嘗試和小鳥打電話。

三、完整傾聽故事

1、這麼有趣的故事它的名字叫《喇叭花電話》,讓我們再來完整地聽一聽。

四、打電話

1、有了喇叭花電話,小鳥和小田鼠可以天天打電話了,真高興。今天我也帶來了一個電話,和小朋友來打電話。

2、請你們用紙杯電話和自己的小夥伴說說悄悄話吧。

師:有意識地引導幼兒用紙杯電話來和自己的夥伴說說悄悄話。

幼:兩兩幼兒用紙杯電話來交流。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用“我願意??,讓他們高興”的句型大膽表達畫面內容和個人思想經驗。

2、懂得讓別人高興是一種快樂,把快樂送給別人也是一種快樂。

3、發展幼兒的感受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小鳥、大象、小兔、小蝸牛圖片,課件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我們小朋友天天在一起做遊戲、學本領。每個人都找到了許多好朋友,那你和朋友在一起覺得怎麼樣?(幼兒自由表述)森林裏住着許多可愛的小動物,今天,它們想爲朋友做事,讓朋友每天都高興。

2、學習運用“我願意??,讓他們高興”的句型表達小動物愉快的心情。

(1)出示小鳥圖片

教師:看,誰先來了?你覺得小鳥會爲朋友們做什麼事?爲什麼?幼兒猜測。

教師:這隻小鳥今天他做了什麼事呢?我們一起仔細聽一聽。課件展示音符圖傾聽教師錄音朗誦句型:我願意爲朋友們唱歌,讓他們高興。

教師:小鳥告訴我們什麼?他是怎麼說的?個別表述,再集體複述。

(2)出示大象圖片,結合課件展示具體內容。

教師:誰也來了?你覺得大象願意爲朋友們做什麼事讓朋友高興呢?課件展示木頭與房子。

教師:誰願意幫大象來介紹?記住:要象小鳥那樣用清楚的告訴大家“我願意??,讓他們高興”。引導個別學習運用句型表述,集體複述。

(3)出示小兔圖片,結合課件展示“送信”內容。

教師:現在是誰?仔細看,他爲朋友做了什麼事?誰來幫小兔介紹,要像大象那樣說的又清楚又連貫。個別幼兒學習運用句型在集體面前表述。

(4)出示蝸牛圖,結合課件展示“微笑”內容。

教師:那小蝸牛做了什麼呢?展示課件,集體學一學微笑的表情教師:原來他是把微笑送給了好朋友,我們一起來幫蝸牛說一說。集體運用句型表述。

(5)結合課件完整朗誦詩歌內容,併爲詩歌取名字。

教師:這麼充滿愛心與快樂的.詩歌,還缺少了什麼?你們覺得哪一個名字更適合這首詩歌。我們就用“微笑”作爲詩歌的名字,一起再來朗誦一遍吧。

(6)討論:爲什麼小蝸牛會想到把微笑送給大家?大家爲什麼喜歡小蝸牛的微笑?

幼兒分組交流,再派一名代表講述本組的理由。

教師小結:小蝸牛雖然能力很小,只會爬,但它有一顆愛心,它想到了要讓自己的朋友快樂一點,所以把微笑送給了大家,給大家帶去了快樂,所以大家都喜歡它的微笑。

3、嘗試“運用我願意??,讓他們高興”的句型,大膽表達個人經驗和思想內容。

(1)教師:剛纔小鳥、大象、小兔、蝸牛都告訴我們他們願意爲朋友做不同的事情,讓他們的朋友高興。我們也有許多朋友,那你願意爲朋友做什麼呢?請你象小動物那樣清楚的告訴大家。

(2)幼兒嘗試“運用我喜歡??,讓他們高興”的句型表述。

(3)將幼兒創編的代表性句子整合起來與前面的內容完整朗誦。

4、活動延伸:繪畫活動“我願意爲朋友做的事”。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能發準“蓋、怪、菜”等容易混淆的音。

2、學習集中注意傾聽。

邊念兒歌邊遊戲的形式符合幼兒的學習興趣,此遊戲的關鍵在於合作的人數可以靈活組合,從最初講解,兩人合作玩到最後示範,多人與老師一起玩,要讓幼兒明確鍋蓋只要一人擔任,頂鍋蓋的人數可以不限。

可能出現的情況是鍋蓋把頂的人的手指攥緊不放或不回答“燒的什麼菜?”而導致遊戲停頓,教師應注意觀察幼兒合作遊戲的情況,及時給予幫助和指導。

[材料與環境]

1、有鍋蓋的鍋子一個。

2、幼兒對菜餚名有一定的積累。

 [主要環節]

1、老師做炒菜狀,讓幼兒猜猜燒的.什麼菜?

2、帶領幼兒一起學念兒歌,注意幫助幼兒發準“蓋、怪、菜”等容易混淆的音。

3、向幼兒講解遊戲玩法和規則。

(1)兩人合作玩遊戲:教師用手掌做鍋蓋,另請一人食指頂着手掌鍋蓋。

(2)必須唸完兒歌,手掌鍋蓋才能去抓頂着鍋蓋的食指,同時食指也要趕緊縮回,不讓鍋蓋抓住。

(3)若被抓住,就問:“燒的什麼菜?”,被抓住者必須說出一道菜名,雙方方能交換角色,繼續遊戲。

4、請3——5名幼兒做頂鍋蓋 的人與教師玩遊戲。進一步講清遊戲規則。

5、幼兒自由結伴,進行遊戲,鼓勵幼兒流暢地講出各種菜餚,迅速敏捷地作出反應。

 附兒歌:頂鍋蓋

頂鍋蓋,油炒菜,辣椒辣了不要怪。

噗!一口風。噗!二口風。噗!三口風。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要求幼兒正確發出“山、上、三)等字音,區別s和sh,an和ang等音。

2.幫助幼兒聽懂並理解簡單的遊戲規則,提高對指令性語言的傾聽水平。

3.培養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以及聽說應變能力。

(這個活動的目標體現了聽說遊戲的主要目標:幫助幼兒發準難發的音和易混淆的音,聽懂並理解遊戲規則,提高控制自己的動作及語言反應的能力。目標較全面,也較具體,且目標的難度適中,較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活動準備

拉線木偶玩具一個(或用紙板製成的活動拉線木偶人)。

(準備的材料是用來創設遊戲情境的。若沒有活動木偶,也可以採用手偶教具代替。)

活動過程

1.示木偶人創設遊戲情境,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以小木偶的El吻向大家自我介紹:“我是木頭人。今天我想和小朋友一起玩一個遊戲,名字叫‘山上有個木頭人。”接着,教師邊操作木偶拉線,邊念兒歌,幫助幼兒瞭解遊戲的基本內容。

表演結束後,教師繼續以木偶的口吻與幼兒交談。教師可以這樣說:“誰想和我玩遊戲呢?那你必須先告訴我,剛纔我說了些什麼?”引導幼兒回憶兒歌內容,學會念遊戲兒歌,正確發出每個字音,特別是“山”“上”“三”。

(活動開始,採用木偶表演的形式創設遊戲情境,更符合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更能吸引小班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對遊戲的興趣。

在此活動中,教師通過語言激發幼兒學念兒歌,在幼兒學習過程中,要及時糾正幼兒的不正確發音,教幼兒正確地念兒歌·這樣可以爲以後順利開展遊戲奠定基礎。)

2.向幼兒介紹遊戲的規則及玩法。

(1)遊戲時須念兒歌,並可自由做動作。兒歌做完後就不能動,也不能發出聲音。

(2)如果誰動了或發出了聲響,就必須將手伸給同伴,而同伴則拉住他的手說:“本來要打千千萬萬下,因爲時間來不及馬馬虎虎打三下。”然後邊拍同伴的手心邊說:“一、二、三。遊戲結束。

(聽說遊戲規則中一定要包含語言練習的要求,否則就不能達成語言學習的目標。此遊戲規則中要求幼兒邊念兒歌邊進行遊戲,這就充分體現了語言練習的要求。

對於小班幼兒來說,教師制定的規則一定要簡單,語言也一定要簡潔明瞭,以便於幼兒理解遊戲的規則,基本瞭解遊戲的玩法。)

3.教師以遊戲參與者的身份分別與全體或個別幼兒進行交往活動,給幼兒觀察和練習的機會。

(1)教師帶領全體幼兒邊念兒歌,邊坐在椅子上自由做動作,鼓勵幼兒做出各種動作以增加遊戲的趣味性。兒歌唸完後,教師自己故意先動,然後伸出一隻手讓全班幼兒邊說邊打三下,給幼兒以練習遊戲語言的機會。

(2)教師與個別幼兒遊戲,及時糾正個別發不準的音。

(在幼兒基本瞭解遊戲規則的前提下,教師擔任主角指導遊戲,這一環節十分重要。

教師先與全班幼兒遊戲,可以以一個失敗者的身份出現,讓幼兒成爲勝利者,練習遊戲中的規則性語言,並充分體驗遊戲的快樂。

接着,教師再與個別幼兒進行遊戲,讓每一位幼兒清楚地感知遊戲的全過程,爲幼兒自主遊戲做好充分的準備。)

4.幼兒自主遊戲。

教師安排幼兒與同伴結對,自由組合,自主地開展遊戲活動。注意提醒幼兒遵守遊戲規則,與同伴友好合作遊戲。

(此遊戲較適合採用讓幼兒兩兩自由結伴的形式進行活動。這樣可以讓每位幼兒都能充分地、自主地進行遊戲活動,爲幼兒提供了充分練習的機會,也有利於培養幼兒與同伴合作的能力。

在此過程中,教師從主角地位退出,放手讓幼兒自主遊戲,但並不是袖手旁觀,而是巡迴觀察幼兒的'活動,瞭解幼兒的遊戲情況,並及時給予幫助和指導。)

附遊戲兒歌:

山上有個木頭人

山,山,山,

山上有個木頭人。

三,三,三,

三個好玩的木頭人。

不許說話不許動。

活動延伸

在日常活動中,教師可啓發幼兒想象,進行簡單的聽指令仿編遊戲兒歌的活動。教師可提下列問題,如“除了木頭人,你還看見過用其他材料做成的人嗎?還可以用什麼材料做人呢?”引導幼兒說出“鐵皮人”“石頭人”“稻草人”等。

遊戲時,幼兒必須聽指令改編遊戲兒歌,如發令人說“稻草人”,幼兒就念“山上有個稻草人”的遊戲兒歌。

(建議此活動可安排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讓幼兒有更充分的時間去進行發音練習和訓練各種能力。

在幼兒較熟練地開展上述遊戲的基礎上,組織安排幼兒進行簡單地仿編遊戲兒歌活動,一方面可以豐富遊戲的內容,提高幼兒對遊戲的興趣,另一方面能培養幼兒聽說應變能力,提高幼兒的語言仿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