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社會教案:小蜜蜂2篇

幼兒園社會教案:小蜜蜂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2W 次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社會教案:小蜜蜂,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社會教案:小蜜蜂2篇

幼兒園社會教案:小蜜蜂1

一、活動名稱

小蜜蜂

二、生成背景:

春暖花開,在尋找中、遠足中、遊戲中,我們曾先後兩次帶孩子來到“延中綠地”尋找春天的足跡。由此,我們與孩子、家長、一同進入了以學習教參中的主題“小花園”爲主線的一系列關於春天的活動。

孩子們最感興趣的話題:好奇、好動是孩子們的天性,百花園中的小精靈讓他們產生了好多的疑問:

老師飛來飛去的是蝴蝶對嗎?老師我知道蝴蝶正在採蜜呢?老師昨天我家飛進了一隻小蜜蜂,我好怕。媽媽說它要咬我的。

對於孩子們的疑問和相互間的談話,老師並沒有馬上給出答案或是否定孩子,而是根據孩子們生成的問題,捕捉到最有價值的熱點話題預設活動——“小蜜蜂”。對於小班孩子來說如何習得知識,如何激發他們的情感,是教師思考活動設計的關鍵。

在本次活動中,教師以音樂活動和情景式環境創設爲切入口,通過親身扮演小蜜蜂來了解蜜蜂的'外形特徵,在遊戲中知道蜜蜂的勤勞和喜歡採蜜的特質。

三、內容與要求

運用各種手段,幫助孩子認識春天裏小蜜蜂的特徵。

四、材料提供:

音樂素材:鈴兒響叮噹、小熊走、蜜蜂飛、蜜蜂做工

扮演道具:服裝、頭飾、鏡子、黃色小桶

環境支持:“春娃娃”、桃花若干朵、PPT、花香噴霧

五、活動與指導:

1、欣賞音樂故事“蜜蜂與小熊”。

提問:聽了故事你喜歡小蜜蜂還是小熊?爲什麼你喜歡小蜜蜂呢?

2、遊戲:勤勞的小蜜蜂。

重點:扮演小蜜蜂,瞭解小蜜蜂的外形特徵和勤勞、喜歡採蜜的特質。

3、音樂遊戲:“蜜蜂和小熊”

4、分享品嚐蜂蜜。

六、活動反思:

1、教學活動的設計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貼近幼兒的生活,教師運用多種手段讓孩子通過直接體驗幫助他們認識小蜜蜂的明顯特徵,在組織學習活動時教師改變了以往學科式的教學,充分考慮孩子學習的特點和認知規律,體現活動的整合性,讓幼兒人人無拘無束地投入到活動中,使他們的情緒和行爲始終保持積極的狀態,幫助了孩子更有效地學習。

2、教學活動的設計有遞進性,層次清晰,有淺入深、有目的地選用不同的音樂作爲背景音樂貫穿始終,並有效地整合了數、思想品德、運動等多方面的知識與情感。

3、教師要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還應不斷提高師生互動的過程中對孩子反應及時調整教學策略的能力。

老師的點評:

1、教師在活動中有效地整合了數、運動、品德、兒歌、音樂等多種因素,尤其將品德教育蘊涵於這樣的活動中對孩子進行教育效果就很好。

2、整體是由細節組成,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能注重細節的設計,決定了此教學活動的成功。

幼兒園社會教案:小蜜蜂2

活動目標:

1.練習用小水桶拎半桶水並送到目的地,不灑水。

2.遵守遊戲規則,努力完成任務。

重點難點:

練習用小水桶拎半桶水並送到目的地,不灑水。

活動準備:

盛有半桶水的小水桶4只。

活動過程:

一、帶領幼兒到室外場地,請幼兒圍坐一圈。教師示範拎水進行的動作,請幼兒掌握動作要領:握住桶把,手臂與身體自然隔開,身體稍稍傾斜,穩步前進。

二、幼兒繼續圍坐一圈,教師創設遊戲情境,一起玩小蜜蜂送蜂蜜的遊戲:幼兒扮演小蜜蜂,水桶裏的水作爲蜂蜜。先由一名幼兒從自己的位置出發,拎着“蜂蜜”去找一個朋友,把“蜂蜜”送給他,然後兩人交換位置,由被送到“蜂蜜”的小朋友出發去找自己的朋友,以次類推。請幼兒在遊戲的過程中觀察、練習拎水的`動作,努力做到不灑水。

三、幼兒學會了拎水的動作後,課題再將他們分成4組,排成4個縱隊,進行比賽。看一看哪一組能最快完成送“花蜜”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