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精選14篇)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精選1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3W 次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精選14篇)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1

遊戲目標:

1、讓幼兒知道自己在遊戲中所扮演的角色,會在遊戲中做一些和角色相關的事。

2、引發幼兒願意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

遊戲準備:

1、增加娃娃家及其他主題的物品投放,如:娃娃家的電視機、遙控器等;理髮店的剪刀、梳子、吹風機、剃刀及洗髮水等。

2、觀察、捕捉幼兒遊戲動向,根據幼兒遊戲行爲、發展和需要提供材料。

遊戲過程:

帶領幼兒參觀理髮店,瞭解相關的人、事、物,並取得家長的配合,幫助幼兒積累相關主題的語言、行爲。以“做客”、“理髮”等內容展開討論,啓發幼兒分清不同角色、不同職責,以及與之相對應的角色用語、角色行爲。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小班幼兒自我意識開始萌芽,隨着獨立生活能力、自主能力的提高,他們急切的想自己去做一些曾經不能做的事情,渴望長大。在進入幼兒園這個新環境後,他們像海綿吸水一樣不斷地吸收着新鮮的事物,他們的內心渴望更多的精彩。所以他們開始着急,自己怎麼還沒長大?什麼時候才能長大?然而,長大是一個慢慢的過程,它需要我們等待,這樣的等待就像時間從手指間溜走,讓我們無法觀察。作爲老師如何給予他們想要的答案呢?“我想長大”這個故事是個很好的媒介,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形象化,非常有趣形象地讓幼兒初步瞭解“人是慢慢長大”的這一自然規律。

目標:

1、瞭解人是慢慢長大的,不能着急。

2、感受成長的變化,看到自己的進步,萌發自信心。

重點:瞭解人是慢慢地長大的,不能着急。

難點:通過比較看到自己的進步。

準備:

1、衣服三件(從小到大);歡快的音樂一段。

2、故事PPT;幼兒自己吃飯及家長餵奶照片各一張。

過程:

一.情景遊戲,引出話題

1、遊戲“種子長大”

“變變變,我們都變成一顆小種子,種在泥土裏。我們的種子發芽了,慢慢地一點點地在長大。慢慢地、慢慢地、又長大一點了……現在變成小樹了,哇,樹上還開出了小花,真美呀。”

(1)“種子已經長大變成小樹了,你們想不想長大?”

(2)“有什麼好辦法可以讓自己快點長大?”

小結:“你們真能幹,想了那麼多的辦法,有一羣小動物也想快點長大,聽一聽它們想了什麼好辦法。”

(師:喚醒幼兒已有經驗,傾聽幼兒自由表述,適當地對幼兒的想法進行評價提升。

幼:大膽地表述自己的好辦法。)

二.傾聽故事,理解內容

1、師邊播放PPT邊講述故事,然後提問:

(1)“小老鼠想了什麼辦法讓自己快點長大?它一下子長大了嗎?”

(2)“小猴子想了什麼辦法讓自己快點長大?它一下子長大了嗎?”

(3)“小青蛙用了什麼方法呀?它一下子長大了嗎?”

小結:“小老鼠拼命吃東西,小猴子穿爸爸衣服、戴媽媽的眼鏡,小青蛙每天練跳高。結果都沒有一下子長大。是啊,長大是一件不能着急的事情,它需要我們耐心的等待,因爲,人只能慢慢長大。”

(師:用故事中的語言對幼兒的回答加以補充,並強調小動物的努力結果,讓幼兒理解人需要慢慢地長大。

幼:根據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理解回答問題。)

三.觀察實物,瞭解成長過程

1、逐一出示三件不同大小的衣服

(1)“這是靜靜小朋友以前穿過的衣服。你們看這件衣服她還能穿嗎(出示最小的衣服)?太小了,原來這是她剛剛出生時穿的。”

(2)“這件衣服靜靜現在能穿嗎?我們給她試試(出示第二件衣服),哦,也不夠大了,這是她剛會走路時穿的。”

(3)“那這件呢?再試試(出示第三件衣服),哦,剛剛好。”

小結:“衣服在慢慢變大,就表示了我們在慢慢長大,原來,我們都跟靜靜小朋友一樣,是慢慢地一點一點地長大,個子變得越來越高,人也變得越來越能幹了。瞧!(出示照片)以前你們要媽媽餵奶,現在都能自己吃飯了。孩子們,除了自己吃飯,你還會做些什麼事呢?”

總結:“以前你們什麼事情都要爸爸媽媽幫忙,現在你們不但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能幫爸爸媽媽做事情了。”

(師:通過各種對比,讓幼兒直觀地瞭解了我們正在慢慢長大。通過對幼兒回答的及時提升迴應,讓幼兒產生自豪感。

幼:自由表述自己能做的事,萌發自信心。)

四.暢想長大,引發討論

1、“長大之後你想做什麼事情?”(幼兒暢談)

小結:“長大之後啊你們能像老師一樣教小朋友學本領,能像醫生那樣給別人治病,能像科學家一樣把衛星送入太空……長大可真棒呀,你們想長大嗎?想長大的孩子和我一起來,讓我們多多運動,讓自己長得更健康……”

2、在音樂聲中帶幼兒一起邊跳邊出活動室。

(師:激發幼兒對長大的憧憬和渴望,鼓勵幼兒能爲自己長大而努力

幼:在暢想未來的過程中進一步萌發自信。)

活動延伸:

請家長和幼兒一起翻看幼兒成長照片,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小時候的衣物,講述幼兒的成長趣事。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與他人分享食物與玩具。

2、學習關心同伴和他人。

活動一、分香蕉 活動目標: 1、通過情景表演讓幼兒初步感知與別人分享是快樂的事。

2、學習關心別人,和他人分享。

活動準備:情景表演 活動過程: 1、提出要求,觀看錶演。媽媽買了小明最愛吃的香蕉,回到家中。小明很高興的接過香蕉。一根組奶奶,一根給媽媽,留下一根給爸爸,剩下一根自己吃。奶奶,媽媽誇獎小明,小明聽了心裏真高興,臉上笑眯眯的。

2、通過提問幫助幼兒感知與別人分享是快樂的事。 A、小明爲什麼臉上笑眯眯的? B、小明爲什麼高興? C、奶奶,媽媽爲什麼誇獎小明?

小結:小明把最喜歡吃的香蕉,分給奶奶、媽媽,爸爸吃,關心他們。奶奶,媽媽誇獎他,所以他感到高興、快樂。 D、如果你是小明,你會怎麼做?

活動二:吃桔子 活動目標:通過實際活動讓幼兒學習如何與他人分享,體會分享後的快樂。活動準備:少於幼兒人數的桔子。

活動過程:

1、教師分發少於幼兒人數的桔子,設置問題。 今天,老師帶來了我最喜歡吃的桔子,我要分給大家吃。

2、啓發幼兒想辦法,關心他人。 提問:哎呀!桔子不夠分了,怎麼辦?

3、表揚關心他人,分桔子的幼兒。 教師把桔子分給小朋友,看到你們喜歡吃桔子,心裏真高興。

討論

A、開始,有些小朋友沒有拿到桔子心裏怎麼樣?

B、你們吃到桔子心裏怎麼樣?

C、你們爲什麼把桔子分給小朋友吃?

小結:我們關心別人,別人就會快樂。看到別人快樂,我們心裏就會高興。

活動三;和朋友一起分享。 活動目標:讓幼兒主動地關心他人。活動準備:每週一交,請小朋友帶最喜歡的玩具或食物來園。

活動過程:

1、教師提出活動的要求。我們關心別人,別人就會快樂。看到別人快樂,我們心裏就會高興。以後我們把最喜歡的玩具或食物帶到幼兒園,給好朋友玩和吃。

2、活動中提醒幼兒愛護別人的玩具。

3、每次活動結束後,教師都要詢問幼兒的感受,解決存在的問題。引導幼兒從關心他人中獲得快樂。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名稱:小班社會《親親熱熱抱一抱》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知道擁抱會給人帶來愛和快樂。

2.能叫出小朋友的名字。

3.體會與教師、同伴親密擁抱的快樂。

活動準備:

教學課件、音樂等

活動過程:

一、模仿小動物擁抱遊戲,調動幼兒對擁抱的已有經驗師:我們一起來學小動物,抱一抱吧!你覺得高興嗎?你得到過擁抱嗎?什麼時候?

二、播放課件、欣賞故事,創設情境,引導幼兒積極體驗擁抱的快樂。

1.通過媽媽、爸爸、老師抱嘟嘟的故事情境,提取幼兒生活中擁抱經驗,引導幼兒感受擁抱帶來的快樂。

師:一起看看小熊嘟嘟的擁抱吧!

1)媽媽抱嘟嘟2)爸爸抱嘟嘟3)爸爸抱過你嗎?

都有誰給了嘟嘟大大的擁抱?嘟嘟覺得怎麼樣?

總結:擁抱會讓我們很快樂、溫暖和幸福。

2.通過嘟嘟給好朋友咪咪和汪汪的擁抱情景,引導幼兒體驗擁抱別人時的快樂。

1)嘟嘟抱咪咪——安慰

師:嘟嘟爲什麼要給咪咪擁抱?

好朋友傷心了,需要安慰,我們可以給他擁抱。

2)嘟嘟抱汪汪——祝賀

師:汪汪沒有哭,嘟嘟爲什麼也給他擁抱呢?原來好朋友成功了,我們也可以用擁抱表示祝賀的。

小結:原來擁抱可以送給自己喜歡的人、關心的人,擁抱會讓我們感覺很溫暖、很快樂很幸福。

三、玩“抱一抱”遊戲,讓幼兒體驗與同伴、老師擁抱的快樂

師:這裏有沒有你的朋友?

我們也找好朋友抱抱吧!

四、在“嘟嘟擁抱”的故事情境中,激發幼兒用擁抱表達自己的情感

師:快樂的一天結束了,嘟嘟給了老師一個大大的擁抱,再見老師!嘟嘟飛快的跑回家,她要把大大的擁抱送給爸爸和媽媽。

親愛的寶寶們,把擁抱送個爸爸、媽媽、朋友會讓我們變得更快樂的!

課後反思:

由於剛進入小班的幼兒年齡小,缺乏安全感,容易焦慮的情感,因此開展《親親熱熱抱一抱》這個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理解故事,知道擁抱會給入帶來愛和快樂,並體會到與快樂。在開展本活動時,我們玩了《小動物找媽媽》遊戲,激發幼兒的參與度及興趣度。利用抱一抱互動的肢體語言中,增進了與同伴間的感情,有些性格較爲內向的孩子也在通過這個活動中變得活潑許多,一開始扮演動物媽媽孩子們都特積極地與我擁抱,有的孩子甚至緊抱着老師後久久不願離開,整個活動中孩子不僅感受到擁抱增進的親切感,同時體會到了孩子們對老師喜愛。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瞭解男孩和女孩在外貌特徵上的明顯差異,並學習觀察區分男孩、女孩。

2.認識自己的性別,初步認識自我,發展自我意識。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PPT

2."男孩女孩大調查"調查表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起幼兒興趣--今天,老師帶來了好多小客人,他們躲着不肯出來,我們一起來喊他們好嗎?小客人,快出來吧!

二、觀察圖片,引導幼兒通過觀察學習區分男孩、女孩。

1.觀察畫面1:通過衣着不同,區分男孩、女孩。

--看,小客人是誰,你是怎麼知道的?

小結:原來男孩子穿衣褲,女孩子還可以穿裙子。

2.觀察畫面2:通過觀察髮型、髮飾不同,區分男孩、女孩。

--這張圖片,誰是男孩,誰是女孩?

小結:原來男孩子頭髮比較短,女孩子頭髮比較長。

3.觀察畫面3:通過入廁姿勢不同,區分男孩、女孩。

--這張圖片,誰是男孩,誰是女孩?

小結:原來男孩子是站着小便的,女孩子是蹲着小便的。

二、認識自己的性別,初步認識自我。

--你是男孩還是女孩?你是怎麼知道的?

1.出示圖片,學習區分自己的性別。

圖片一:漂亮的花裙子和汗衫揹帶褲--看看這兩件衣服,哪一件你穿會很好看,很合適呢?想好了你就站在你選的圖片下面。

圖片二:有着長長頭髮的娃娃和短髮男孩頭像。

--看看這兩個寶寶的頭髮,你認爲自己梳這樣的頭髮還是那樣的?想好了你就站在你選的圖片下面。

三、遊戲:送禮物。(引導幼兒從男孩女孩的喜好來進步一瞭解男女的區別。

1.給男孩女孩送禮物--老師還準備了好多玩具呢!他請我們來幫幫忙,把禮物分別送給男孩女孩。幼兒邊操作邊講述。

小結:男孩女孩喜歡的玩具也有些不一樣,男孩喜歡玩槍、汽車、劍,女孩喜歡玩芭比娃娃、毛絨玩具,但有的玩具男孩女孩都喜歡。

2.給爸爸媽媽送禮物--老師還給爸爸媽媽帶來了一些禮物,請寶貝們來送一送。

小結:寶貝們把領帶、剃鬚刀、公文包送給了爸爸,把化妝品、裙子、小皮包送給了媽媽,原來我們男的和女的在生活中用的物品也不太一樣。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的:

初步學習用手勢和簡單的語音向成人要玩具。

 活動準備:

每人一份色彩鮮豔的玩具。

 活動過程:

1.教師面前放幾件色彩鮮豔的玩具,問孩子:“你們喜歡嗎?想不想要?想要玩具就點點頭,用手指給我看,老師就把玩具給你玩。”教師發現有某個孩子表示想要的意思就請他上來。教師先問他要什麼,然後讓孩子用手指,已會講話的孩子可用嘴說,那怕孩子從嘴裏說出一個音,如:嗯、啊,說出一個詞,如:要、玩、拿等都可以。孩子說了教師一定要表揚。

2.孩子向家長要玩具。家長面前有若干玩具,孩子坐在家長的對面,孩子想要玩具時,家長要“逼”孩子指和說;“寶寶,是不是要汽車呀,你說‘要’我就給你。”每要一件玩具都是如此,如果孩子有表示一定要表揚。教師和家長也要根據孩子本身的發展情況來提要求。

注意事項:

活動中,教師和家長注意個別差異,根據孩子本身的發展情況提出要求,因人而異,區別對待。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探討。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7

設計思路:

小班年齡段的孩子,獨佔意識較強,有好吃的東西或好玩的玩具總是喜歡自己獨霸,不願意和別人分享。最近我們班爭搶玩具的現象屢禁不止,雖然老師也引導孩子好玩的玩具要大家一起玩,或和別人商量:“你的玩具給我玩一下好嗎?” “你願意和我交換玩玩具嗎?”“我和你一起玩好嗎?”但收效甚微,我想可能是在情感上激發得還不夠,孩子並沒有真正體會分享所帶來的快樂,光知道做法並不能讓小年齡的孩子做到真正分享,所以我採用了講故事的形式,讓孩子在理解故事的基礎上,向故事中的榜樣——小豬學習,萌發幼兒這方面的情感。

活動目標: 學說故事中的短句,體驗與同伴共同分享的快樂。

活動準備: 圖片一套,草地背景圖,錄音。

活動過程:一、看看、說說

1、出示小豬:這是誰呀?

今天小豬要去旅遊了,你們猜猜看豬媽媽會給他準備什麼好吃的食品?

2、出示圖片(包裏的物品可以拿下來):看,媽媽給小豬準備了一大包好吃的東西,都有些什麼呀?

Tips:

通過猜豬媽媽準備什麼食品這一問題,讓孩子的思維進一步發散,同時讓孩子說說媽媽爲什麼要給小豬準備這一食品,如:準備麪包,因爲它能填飽肚子,準備飲料,因爲旅遊時會累,會口渴等,從而理解事物的關聯性。

二、猜猜、學學

1、播放小鳥的叫聲。聽聽誰來了?

小鳥聞到香味來了,胖胖拿出一個麪包給小鳥姐妹,麪包只有一個,怎麼分呢?(將麪包一分爲二)

幼兒學說“小鳥姐姐,我請你吃麪包。一起野餐真開心。”

2、猜謎請出猴子一家。

又有誰來了?全身毛茸茸,調皮又可愛,愛爬樹,愛吃桃子。

小猴一家聞到香味來了,胖胖拿出桃子分給小猴一家,怎麼分呢?(大、中、小匹配)

幼兒學說:猴爸爸我請你吃桃子,一起野餐真開心。猴媽媽我請你吃桃子,一起野餐真開心。

猴寶寶我請你吃桃子,一起野餐真開心。

3、用動作引出小兔、小貓、小烏龜。

小兔

蹦蹦跳跳跑來了,小貓靜悄悄的走來了,小烏龜慢吞吞的爬來了。幼兒邊說邊做動作。

胖胖請他們吃糖果,,一包糖果可以怎麼分呢?

一粒一粒的分。請幼兒學說短句。

小兔(小貓、小烏龜)我請你吃糖,一起野餐真開心。

4、老師放錄音完整欣賞故事。

Tips:

以猜的方式引出小豬的這些朋友,並且猜的方式的變化:通過聲音猜,通過動作猜,通過謎語猜,這樣更能抓住孩子的興趣。

而每次都需要孩子想辦法來解決怎麼分的問題,對孩子有一定的挑戰,同時數學方面的內容巧妙的融入其中,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鞏固數知識。

作爲一個語言活動,每次的對話學說都是重複性的語言,更適合小年齡的孩子,更易於幼兒語言的模仿和習得。

三、想想、做做(經驗遷移)

1、好吃的東西分給了朋友,可小豬怎麼樣?爲什麼呢?

師小結:小豬覺得把好吃的東西分給好朋友一起吃,和大家一起分享是最快樂的。小豬看到小動物吃的那麼高興,心裏樂滋滋的。

2、我們如果有好吃的東西和好玩的玩具,應該怎麼樣?

3、孩子們分享老師帶來的食品,體驗分享的快樂。

Tips:

在理解故事的基礎上,教師把孩子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拋向他們,讓孩子通過經驗遷移來解決這些問題,最後的分享食品,孩子的情感已得到激發,真正體驗到了分享的快樂。

活動延伸:

1.好朋友互相分享帶來的食品和玩具:一起玩、一起吃

2.表演區中表演故事《小豬胖胖的野餐》

活動反思與建議:

1.活動中基本上都是以聽、說爲主,如果有操作,能動靜交替,更顯合理。

2.在第三環節中,經驗遷移稍嫌不夠,怎樣設計讓孩子願意分享的情緒能得到更深刻的體驗,需要進一步思考。

3.小結語還不夠精煉,最好以兒歌式的語言來進行小結,更易於幼兒理解和掌握。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老師的工作,體驗老師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

2、通過說溫馨的話,表達對老師的熱愛之情。

活動準備:

1、畫筆、心意卡每人一份。

2、事先帶領幼兒觀察本班教師的工作(如教師在畫畫,教幼兒唱歌跳舞,幫幼兒穿衣、蓋被,與幼兒一起做遊戲,在打掃衛生等)。

活動過程:

1、瞭解老師的工作內容,產生熱愛老師的情感。

(1) 教師:我們班有哪幾位老師,她們是怎樣關心小朋友的?

(2) 教師:老師像媽媽一樣關心愛護小朋友,小朋友也愛自己的老師,你們是怎樣愛老師的?

2、幼兒製作心意卡,表達對老師的感情。

(1) 教師:每人都有一個心意卡,請小朋友爲心意卡塗上漂亮的顏色,畫好後想想,你把心意卡送給誰?

(2) 教師:你們做的心意真漂亮,你喜歡老師嗎?那你對老師說句悄悄話,或者抱抱你喜歡的老師,再把心意卡送給她們,好嗎?

活動反思:

小班幼兒以形象直觀的表達形式爲主,在活動的第一環節,如果把班上老師關心教育幼兒的事情拍成照片,佈置主題牆“老師愛我”讓幼兒相互講一講老師是怎樣教育、關心、愛護小朋友的,那就更好了。活動中,通過教師對幼兒親親、抱抱、摸摸等關愛的動作、言語,讓幼兒對教師有依戀感、安全感。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9

設計意圖

《好聽的名字》這一教材來源於幼兒的生活,故事中藉助生動的小動物,引導幼兒懂得:在生活中,應該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小班幼兒,各種良好的行爲習慣都需要逐步養成,但是生硬的規定和過多強調不易於幼兒接受,他們更喜歡通過情景創設的形式來掌握知識和技能。於是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活動中,通過創設情境瞭解故事中不同名字的含義,讓孩子在看一看、說一說、練一練中學習正確的方法,萌發幼兒養成良好習慣的意識。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中各種好聽名字的.含義。

2.懂得生活中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知道自己的名字;會自己吃飯、洗手、睡覺。

2.物質材料準備:故事掛圖4張;動物小圖片4張;幼兒吃飯、洗手、睡覺視頻錄像。

活動過程

一、交流介紹,告知同伴自己的姓名。

師:"我們班每位小朋友都有自己好聽的名字。"誰願意告訴大家你叫什麼名字?

二、結合故事,感知不同名字的含義。

師:我們每位小朋友都有自己獨特而好聽的名字。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位可愛的小寶寶,他也有許多好聽的名字哦!你要仔細看、認真聽哦!

1.結合圖片,講述故事。

2.通過提問,理解故事。

師:可愛的小寶寶都有哪些好聽的名字啊?爲什麼叫他大公雞啊?你們想不想做大公雞呀?那應該怎麼做呢?

還有什麼好聽的名字啊?爲什麼叫他大老虎呀?你們也想做大老虎嗎?那你們應該怎麼做呢?師:我們家寶寶除了剛纔說到的,還有什麼好聽的名字啊?他怎麼變成香香兔啦?你們喜歡洗澡嗎?我們一起來洗洗看好嗎?

還叫他什麼?小小豬?爲什麼叫他小小豬呢?你們喜歡小小豬嗎?那你們應該怎麼做呢?你們睡覺的時候是什麼樣子的?

師:可愛的小寶寶真厲害,憑着自己養成的好習慣擁有了大公雞、大老虎、香香兔、小小豬這麼多好聽的名字。

三、觀看視頻,萌發養成良好習慣的意識。

師:其實在我們幼兒園裏也有許多的大老虎、香香兔、小小豬。我們一一段視頻,你們可要仔細看哦!

1.觀看視頻一:養成良好的吃飯習慣

提問:他們在幹什麼啊?怎麼吃飯的?我們可以送給他們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大老虎"。

2.觀看視頻二:學習正確的洗手方法

除了大老虎,我們幼兒園的小朋友還想獲得各種好聽的名字呢!我們再來看一段錄像,你們會送給他們什麼好聽的名字呢?(播放視頻)他們在幹什麼,你想送給他們一個什麼好聽的名字呢?

3.觀看視頻三:懂得早睡早起的道理

請你自己看哦,想一想你想送什麼好聽的名字給他們?爲什麼叫他小小豬?

嶽老師,聽說我們班的小朋友可厲害了,儘管現在天氣冷了,可是仍然堅持早早起牀,準時到園,你們真不錯,我也要送你們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大公雞"!

師:最後,嶽老師告訴你們一個小祕密哦!其實,在生活中,只要我們的好習慣越多,好聽的名字就會越來越多,讓我們共同加油!

設計意圖: 《好聽的名字》這一教材來源於幼兒的生活,藉助生動形象的故事中典型的一些小動物特點或者生活習性等,引導幼兒懂得在生活中,應該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針對小班幼兒,各種良好的行爲習慣都需要逐步養成,但是生硬的規定和過多強調不易於幼兒接受,他們更喜歡通過情景創設的形式來掌握知識和技能。因此,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整個活動的設計過程中,通過小動物有好習慣從而獲得好聽名字的方式,激發幼兒模仿學習的慾望,萌發幼兒養成良好習慣的意識。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中各種好聽名字的含義。

2.懂得生活中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知道自己的名字;會自己吃飯、洗手、睡覺。

2.物質材料準備:故事掛圖4張;動物小圖片4張;幼兒吃飯、洗手、睡覺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引出主題。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位小客人,他的名字叫小寶寶。出示圖片,小朋友們,我們和小寶寶打個招呼。

今天,這個小寶寶要和我們一起做遊戲,他還想和你們做好朋友,但是,他還不知道小朋友的名字,你們願意告訴小寶寶你叫什麼名字嗎?"

二、結合故事,感知不同名字的含義。

師:你們都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可是,小寶寶有許多好聽的名字,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小寶寶有哪些好聽的名字。

1.結合圖片,講述故事。

2.通過提問,理解故事。

(1)可愛的小寶寶都有哪些好聽的名字?媽媽爲什麼叫小寶寶大公雞?平時你在家裏,有沒有早早起牀呢?你們想不想做大公雞?

(2)爲什麼爸爸給小寶寶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大老虎?學一學小寶寶大口大口的吃飯。

(3)你們喜歡洗澡嗎?小寶寶每天洗澡洗得香噴噴的,奶奶送給他什麼好聽的名字?我們一起來學學是怎樣洗澡的?

(4)睡覺時,爺爺爲什麼叫小寶寶小小豬?你們睡覺的時候應該怎麼做?

:可愛的小寶寶真厲害,有大公雞、大老虎、香香兔、小小豬這麼多好聽的名字。

三、觀看圖片,萌發良好習慣的養成意識。

師:其實在幼兒園裏也有許多的大老虎、香香兔、小小豬。我們一一看。

1.教師播放圖片一:吃飯提問:他們在幹什麼?怎麼吃飯的?我們也送給他們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大老虎"。

2.教師播放圖片二:洗手我們再來看一些圖片,他們在幹什麼,什麼時候要洗手?你想送給他們一個什麼好聽的名字?

3.教師播放圖片三:睡覺你們看,他們睡得多香啊,想一想可以送什麼好聽的名字給他們?

師:我們班的小朋友也很厲害,儘管現在天氣冷了,可你們仍然堅持早早起牀,準時到園,你們真不錯,我也要送你們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大公雞"!

:原來,早早起牀,大口吃飯、喜歡洗澡、按時睡覺都是好習慣。

師:小朋友們,你還有什麼好習慣?(上課認真聽、玩具收拾好、排隊不擁擠、早晚都刷牙)我相信,你們的好習慣會越來越多,好聽的名字也會越來越多,你們真棒!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的內容。

2、鼓勵幼兒用兒歌表達自己的成長。

活動準備:

爸爸媽媽、穿衣、洗腳、擦桌、掃地、給花澆水的圖片、

重點難點:

結合圖片說兒歌,感受成長的快樂。

活動地點:

活動室

活動形式:

集體活動

活動過程:

1、與幼兒討論,你在家的時候,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會說你小嗎?爲什麼?他們說你小,你承認嗎?你能夠做什麼?

2、逐一出示圖片,讓幼兒說說圖片上是什麼?你能夠做到嗎?讓幼兒發現自己已經長大了,不小了。

3、老師將圖片和兒歌結合在一起,把兒歌有感情的朗讀一遍。

4、幼兒和老師一起說兒歌,體驗成長的快樂。

5、幼兒集體、分組個別相結合說兒歌。

5、鼓勵幼兒回家將兒歌說給家人聽,激發幼兒還要學習更多的本領,做更多的事情。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11

玩法:

把幼兒分成2組,當幼兒聽到鼓聲時,每組第一名幼兒迅速跑到毛巾處,拿起一條毛巾,跑到盛滿水的容器面前,把毛巾沾溼後捂住嘴巴和鼻子,趴到地墊上匍匐前進,到達終點後用錘子敲一下小鼓,下一名幼兒再開始遊戲。

遊戲規則:

1、每個組員都要在聽到鼓聲後才能出發。

2、必須用毛巾捂住嘴和鼻在地墊上爬行。

延伸活動:

可在遊戲後開展真正的防火演習活動。

幼兒園小班社會領域:安全教育——南南的腳受傷了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學習乘坐自行車的正確方法。

2、培養幼兒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南南的腳受傷了”,幼兒操作材料“南南的腳受傷了”(一)、(二)

2、自行車兩輛,分別裝有前、後坐椅。

活動過程:

1、看操作材料,引導幼兒討論南南的腳受傷的原因。

(1)小朋友,你們每天是坐什麼車來上幼兒園的?

(2)有一位小朋友叫南南,他也是坐媽媽的自行車上幼兒園的,可是有一天他卻沒有到幼兒園,是怎麼回事呢?。

(3)幼兒看操作材料

提問:南南的腳怎麼了?爲什麼會受傷?南南的腳爲什麼會被輪子卡住?腳受傷會給我們帶來哪些不方便?

小結:南南是因爲坐在自行車上時手沒有抓住扶把,兩腳沒有放在踏槓上,兩腳亂動才被卡在輪子裏受傷的;腳受傷就不能走路,不能上幼兒園,更不能玩遊戲了。

2、讓幼兒分別乘坐自行車,學習如何安全地坐自行車,學會自我保護的方法。

教師分別推出幼兒可以前坐和後坐的自行車,請幼兒坐到車上進行講解或討論:“小朋友在車上腳應該怎樣放?手應該放在哪兒?身體應該怎樣?能不能坐在車上睡覺?”

小結:當我們坐自行車時,應該把腳放在踏板上,兩手抓住扶把,身體不來回轉動或搖晃,不在車上睡覺或站在車上,這樣坐車纔不會有危險,我們就可以很快到我們想去的地方去玩了。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12

設計意圖

當幼兒穿上自己喜歡的衣服,都會情不自禁地說:“我的衣服真好看”。確實,幼兒喜歡的衣服能給他們帶來無盡的歡樂。何不讓我們一起來關注自己、關注生活,發現美的奧妙。活動的準備工作由家長們幫助完成,以激發孩子對自己喜愛的衣服的積極情感。同時,創設與同伴的交流機會,主動嘗試表達自己的意願。活動中,要多爲幼兒、特別是膽小的幼兒創設表達、交流的機會,使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在不斷交流、分享中獲得發展。

活動目標

1、能大膽描述自己喜歡的衣服。

2、樂意表達自己的意願。

3、感受服裝的美。

活動準備

1、家長準備:爲孩子穿一件最喜歡的衣服入園。(若天氣、服裝類型不適宜,就帶入園)

2、攝像機一部、音樂磁帶。

過程建議

1、引發興趣:今天你們都把自己喜歡的衣服穿來了,我們一起來看看是什麼衣服?

2、認識各種衣服:

(1)看一看、摸一摸。幼兒自由觀看、欣賞各種衣服。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

(2)問一問、說一說。今天你們真漂亮,誰來告訴大家?

根據幼兒的興趣點,引導孩子說說:我的衣服上有……、我喜歡衣服上的……,鼓勵孩子在集體面前大膽主動表述。

3、找一找。教師引導幼兒說說衣服由哪幾部分組成?衣服上有什麼?教師可以參加者的身份親切、自然的參與到幼兒的交談中,特別是與口語表達能力較弱的孩子交談。

4、服裝表演會

佈置服裝表演會,幼兒自由結伴進行服裝表演(可自選表演道具)。

延伸提示

回放“服裝表演”的錄像,與同伴分享展示交流的快樂。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13

活動目標:

1、欣賞理解故事,願意和同伴一起看看說說故事圖片內容。

2、喜歡親近媽媽,樂意用語言和行動表達自己對媽媽的關心。

 活動準備:相關圖片活動過程:

一、教師逐一出示圖片,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片1、師:圖片上是誰?你們認識嗎?(小熊和熊媽媽)2、師:他們在幹什麼?(引導幼兒觀察圖片進行大膽表述)二、完整欣賞故事師:小熊和熊媽媽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呢,讓我們一起來聽一個故事吧,故事的名字叫《快樂的夢》,到底是一個怎樣快樂的夢呢,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吧。

三、討論故事內容,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教師提問:

1、小熊的媽媽怎麼啦?

2、小熊爲媽媽做了哪些事?

3、媽媽做了一個怎樣快樂的夢?

四、看圖再次欣賞故事1、師:你們說小熊乖不乖?爲什麼?

2、師:小熊爲媽媽做了那麼多的事情,媽媽心裏覺得怎麼樣?

五、回憶、討論1、師:小朋友回憶一下,你生病的時候,媽媽是怎樣關心你的?

2、師:如果媽媽生病了,我們應該對媽媽說什麼?能爲媽媽做些什麼呢?

3、教師總結:媽媽生病的時候,我們要安慰媽媽,請媽媽不要擔心,要讓她多休息,小朋友可以自己安靜的遊戲。如果媽媽病的很重,家裏沒有人的時候我們可以打“120”電話,把地址告訴醫生……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14

一、活動目標:

1、瞭解認識動物媽媽對寶寶的照顧。

2、認識各種動物的外形,瞭解其生活習性。

3、享受聽故事和集體遊戲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世上只有媽媽好》磁帶、錄音機、動物頭飾,與本課有關的關課件。

三、活動過程:

1、聽音樂,《世上只有媽媽好》,然後提問:這是一首什麼歌曲?歌曲裏唱的什麼?小朋友誰的媽媽最好?好在哪裏?今天老師和小朋友一起學習《媽媽好》這一課

2、講故事:在一棵很高很高的樹上,鳥媽媽在鳥巢裏生下了兩個蛋,鳥媽媽每天孵呀孵呀,有一天鳥蛋嘩啦裂開了,一隻小鳥鑽出來了,隨後第二隻小鳥也鑽出來,嘰嘰喳喳叫着“媽媽媽媽”我的肚子好餓呀?這時鳥媽媽從遠處叼來蟲子一口一口的餵它們。(教師邊講幼兒邊看大屏幕)。 提問:故事裏有誰?鳥媽媽怎樣照顧它的孩子?你見過鳥巢嗎?有什麼用?如果其他的動物來捉小鳥,鳥媽媽會怎麼辦?

3、(課件展示:羊媽媽和馬媽媽帶孩子一起去遊玩)教師講解故事的開頭,讓小朋友講結尾。 小結:剛纔講了鳥媽媽、羊媽媽和馬媽媽的故事,它們都非常愛護自己的孩子,還有一位動物媽媽和別的媽媽不一樣,你們想知道它是怎樣愛護自己的孩子的嗎?請看大屏幕!

4、提問:這位動物媽媽是誰?(袋鼠)。它的孩子在哪裏?在裏面做什麼?

小結:這位動物媽媽叫袋鼠,當大灰狼和其他的動物來侵犯它們的時候,小袋鼠就藏在袋子裏,裏面即安全又溫暖,現在我們看着小袋鼠自己編一首兒歌吧——

袋鼠有個妙妙袋,

裏面寶寶真可愛,

寶寶不要走出來,

袋子一碰就打開。 (讓幼兒邊說兒歌邊表演)

5、遊戲《好媽媽》,幼兒分別戴有羊、馬、鳥、魚的頭飾,其他幼兒扮演小動物,跟在媽媽後面,自加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