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小班藝術活動教案十篇

幼兒園小班藝術活動教案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6W 次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小班藝術活動教案10篇,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小班藝術活動教案十篇

幼兒園小班藝術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受搖籃曲的寧靜、輕柔與優美,體驗媽媽對寶寶的關愛。

2、能安靜傾聽音樂,能用自己喜愛的動作表現媽媽哄寶寶睡覺的情景。

活動準備:

布娃娃及動物玩具每人一個,寧靜、輕柔的音樂;創設與音樂相符的環境。

活動過程:

一、利用娃娃導入活動激發興趣:

出示哇哇哇哭的娃娃,"寶寶哭了,要睡覺了,怎麼辦?誰來幫我想想辦法?(讓幼兒來說說你有什麼辦法)今天,老師就請小朋友們來當爸爸媽媽,哄哄寶寶睡覺。

二、教師邊表演 邊演唱歌曲,引導幼兒安靜傾聽。

1、教師邊唱歌曲,邊搖着娃娃,歌曲輕柔,動作緩慢,寶寶聽着歌曲睡着了

2、你們覺得這首歌曲聽起來怎麼樣?(請個別幼兒來說說)是總結幼兒的發言,並豐富搖籃曲

3、請個別幼兒來師範怎麼樣抱寶寶睡覺的動作。

三、引導幼兒圍坐在教師身邊

再次感受音樂的安靜,優美的情緒,享受音樂中媽媽對寶寶的關愛,並嘗試用體態、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1、今天,老師就請小朋友們來當爸爸媽媽,哄哄寶寶睡覺。

2、幼兒抱起布娃娃,跟着老師邊搖呀搖,邊唱歌曲哄寶寶睡覺。

3、教師講評抱布娃娃中出現的問題,要求幼兒按照正確的方法再來一遍

四、音樂遊戲《散步》

1、幼兒抱着布娃娃隨音樂的變化而做相應的動作。

2、讓幼兒玩辦家家當爸爸媽媽,從中體會遊戲中的樂趣。

活動延伸:

1、區域活動:引導幼兒在角色遊戲情景中佈置娃娃、動物睡覺的場景,自己扮演娃娃的爸爸、媽媽,隨音樂表現哄寶寶睡覺。

2、家園共育:請家長在孩子睡覺前唱給孩子聽,演唱時要輕柔舒緩。

幼兒園小班藝術活動教案 篇2

活動

幼兒在入園有一段時間後,彼此已經熟悉了,因此老師和小朋友間以及小朋友和小朋友相互間,都經常會出現身體上的,諸如拉拉手、抱一抱等接觸性的親熱動作,說明孩子有這方面的需要。在此基礎上我設計了音樂遊戲“碰一碰”。本次活動我以幼兒熟悉的小豬音樂爲背景,用即將到來的豬年爲切入點,以幼兒熟悉的小豬爲遊戲角色,增加了活動的遊戲性、情節性、趣味性。

活動目標:

1、喜歡參與音樂活動,在活動中感到快樂和滿足。

2、學唱歌曲,初步理解其內容。

3、啓發幼兒能隨着音樂創編相互觸摸的不同動作,並初步體驗自我表現及與他人合作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豬媽媽頭飾一個,小豬頭飾若干。

2、活動前教師和幼兒分別先戴好豬媽媽和小豬的頭飾,準備幼兒較熟悉的小豬樂曲,用ABA的表現方法,幫助幼兒熟悉遊戲。

活動過程:

1、“新年要到了,我們的新年是豬年。今天我們就是小豬寶寶,我是誰呀?(豬媽媽)今天陽光特別好,媽媽帶你們到外面去鍛鍊一下身體,好不好?”

2、放小豬遊戲樂曲:A段,幼兒自由在活動室中間走動;B段,幼兒邊聽音樂邊做伸腰、甩臂以及蹦跳等動作;A段,幼兒身體暖和了,特別舒服,高興地玩耍着,曲終幼兒回到座位處。

3、摸摸你們的小手,暖和了沒有?(暖和了)我們來玩個好玩的遊戲,名字叫“碰一碰”。

4、欣賞一遍歌曲,幼兒熟悉內容。

5“先看媽媽做一遍,請你們給媽媽打節奏,媽媽找到誰,誰就站起來和媽媽一起做,好不好?”(教師邊清唱邊找一幼兒做碰手,幼兒小聲跟唱。)

5、“媽媽和××寶寶一起再來找朋友,碰一碰,你們繼續給我們拍手,跟媽媽唱這首歌。”

6、“你們是不是都想找朋友碰一碰呀?好!我們一起來做這個遊戲吧。”(全體幼兒隨意找朋友做。可2人,也可3人。)

7、“我的小豬寶寶真能幹。我想問問你們,除了碰手,還可以碰哪裏呀?”(啓發幼兒創編出不同的動作,如頭、鼻子、臉蛋、膝蓋、小屁股等。)

8、幼兒說一個動作,就請他找一個好朋友上來示範一次。

9、“我的寶寶可真棒,想出了這麼多不一樣的動作,現在我們把大家想出來的動作,做一遍好嗎?”(全體幼兒站入場地,把剛纔創編的動作做一遍。由幼兒問“碰哪裏”,教師回答,如:膝蓋碰膝蓋,集體做相應的動作。)最後,豬媽媽說:“屁股碰屁股”,小豬寶寶們立刻四散站開。

10、幼兒在《小司機》音樂聲中,模仿小司機愉快地走出活動室,結束活動。

延伸:

1、可根據年份的不同或幼兒的需要及時變化動物“媽媽”與“寶寶”的名稱,如鼠媽媽與鼠寶寶、鴨媽媽與鴨寶寶等。

2、遊戲範圍可進一步拓展,如:請家長們也參與到活動中,與自己的孩子玩“碰一碰”的遊戲;同年齡班小朋友之間、與哥哥和姐姐們一起等共同活動,使遊戲增加了挑戰性,同時也使幼兒在遊戲中增強了的交往能力。

建議:

1、本班幼兒人數如果偏多,可請幼兒自願分成兩組,先後進行。

2、、此音樂遊戲也可作爲幼兒一日生活中運動量不大的過渡環節使用,如餐前、戶外活動前入廁飲水等。

3、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如不善於或不敢主動和他人交往的幼兒,教師就要積極地先去找他們“碰一碰”。

幼兒園小班藝術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觀察自己的手,用印畫的方法印出手印。

2、創造性地印畫不同的手形,體驗小手變變變的樂趣。

活動準備:

繪畫前組織幼兒做各種手影遊戲,豐富相關經驗,幼兒活動材料紙及水粉顏料和調色盤活動過程

一、小手變魔術。

1、我們有一雙能幹的手,你的小手會幹什麼呢?老師的手還會變魔術,邊念兒歌,邊用雙手造形:我有兩隻手,左手和右手,變呀變呀變,變成……2、引導幼兒觀察手的不同造型,想象手變成了什麼,像什麼。(山、樹枝、仙人掌、花等)3、師幼共同遊戲,體會用手造形的多種可能。

二、印一印小手的魔術。

1、引導幼兒討論:怎麼樣把小手變的魔術印下來?

2、教師示範印畫的方法:想好印什麼造型,把手蘸上自己喜歡的顏料印在紙上。

3、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提醒幼兒印畫時放在紙上的手不能隨意動。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用小手變換出不同的造形。

三、結束活動。

1、請個別幼兒說一說自己印的小手魔術。

《小手印的快樂》教學背景我們設計活動主要是圍繞孩子的。託班幼兒年齡小,如果我們單純地用小班方式來做,收穫甚小,但以魔術的.形式來教,效果會更加明顯。遊戲是託班幼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讓幼兒在遊戲中學習,在遊戲中快樂成長吧!

教學重難點:

1.幼兒印畫時畫面易髒,要着重輔導。

2.幼兒印畫時手容易移位。

幼兒園小班藝術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掌握用圖形粘貼頭飾的方法,培養幼兒對粘貼頭飾的興趣。

2、幫助幼兒複習、鞏固對各種幾何圖形的認識。

3、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

[活動準備]

1、小白兔頭飾一個,各種頭飾範例、皮筋、裝訂器。

2、幼兒操作材料:大圖形紙卡若干,大小同的幾何圖形若干,糨糊、抹布、彩筆。

[活動過程]

1、教師戴着小白兔頭飾,走進教室,引起幼兒興趣。

“小朋友,老師頭上戴的是什麼小動物頭飾?你們仔細觀察小白兔頭飾是用什麼圖形粘成的?它的兩隻耳朵是什麼圖形?它的兩隻眼睛是什麼圖形?”

2、教師出示各種頭飾範例,請幼兒欣賞。

“你們看,頭飾上都是誰?這些頭飾都用了哪些圖形?”“它們哪些部分的圖形是一樣的?”

3、教師講解示範粘貼方法。

(1)可以任意選擇一張大圖形紙卡做小動物的臉。

(2)再選出眼睛和耳朵的圖形,注意兩隻眼睛,兩隻耳朵的圖形要一樣,大小要相同。

(3)然後再選出嘴和鼻子的圖形。在眼睛、耳朵、鼻子、嘴等圖形背面分別抹上糨糊,抹的時候要少一點,並把它們粘到大圖形紙卡的適當位置。

(4)用抹布把手擦乾淨,需要添畫的用彩筆進行添畫。

4、幼兒創作頭飾。

(1)在幼兒創作過程中,教師進行指導,重點指導五官粘貼位置。

(2)幼兒做好頭飾後,教師幫助訂上皮筋。

(3)鼓勵幼兒做的與教師不一樣。

5、遊戲“圖形樂園”。

(1)介紹遊戲名稱,請小朋友把自己創作的頭飾戴好,到圖形樂園裏玩。

(2)講解遊戲玩法。

a.介紹遊戲場地。

向幼兒介紹六種圖形樂園:圓形樂園、正方形樂園、三角形樂園、梯形樂園、半圓形樂園、橢圓形樂園

b.到圖形樂園玩的要求是:你的臉是什麼圖形,就到什麼圖形樂園裏玩。

c.小朋友要互相看,誰找錯了樂園。

請找錯的小朋友再玩一遍。

幼兒園小班藝術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幼兒知道雞蛋是雞媽媽生出來的,然後由雞媽媽孵出小雞來的。

2、幼兒能初步掌握音樂旋律,並隨着音樂做出相關的動作。

活動準備:

圖譜一張、製作蛋殼一副。音樂磁帶、錄音機。電子鋼琴活動過程:

1、雞媽媽來了。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位客人,小朋友想知道是誰嗎?

2、出示老母雞圖片,原來我們的客人是雞媽媽。

引導幼兒觀看圖片上的是誰?它在幹什麼?幼兒自由討論並回答問題。

(1)教師告訴幼兒雞媽媽今天下蛋了,一邊模仿母雞下蛋時的叫聲“咕咕噠”,一邊將蛋寶寶從母雞媽媽身後抽出。雞媽媽一邊孵蛋一邊唱歌,聽一聽它唱的是什麼?教師唱歌曲第一句“ 小小蛋兒把門開,開出一隻小雞來。”

(2)提問“剛纔雞媽媽唱的是什麼?”幼兒跟着學唱第一句。

3、出示第二張圖譜。

(1)教師帶領幼兒觀察圖譜上的小雞(全身長滿了毛,胖胖的),學習詞語“毛茸茸”、“胖乎乎”。

(2)教師帶領幼兒邊做動作邊唱歌詞“毛茸茸啊,胖乎乎”。

4、出示第三張圖譜。

(1)幼兒觀察圖譜上的小雞在做什麼?(唱歌)

(2)教師帶領幼兒做動作模仿小雞叫“嘰嘰嘰嘰嘰嘰嘰嘰,唱起來”

5、完整學唱歌曲。

(1) 教師彈琴,幼兒跟着琴聲一起唱歌曲二遍。

(2)播放磁帶,幼兒跟着老師一起一邊做動作,一邊唱歌一遍。

(3)請個別幼兒來表演。

(4)音樂遊戲“小小蛋兒把門開”。

6、小結。

師:雞媽媽和小雞們真開心,現在雞寶寶跟着媽媽一起到外面去找蟲子吃吧一起出去捉蟲子吃吧。活動結束。

幼兒園小班藝術活動教案 篇6

目標:

1、喜歡參加美術活動,體驗作畫過程中的樂趣。

2、能使用棉籤大膽作畫。

3、瞭解冬天的落葉樹的主要特徵。

重點:

積極觀察,初步瞭解冬天落葉樹的特徵。使用棉籤畫樹幹和樹枝。

難點:

使用棉籤畫樹幹和樹枝。注意繪畫方式,保持繪畫整潔。

準備:

黃色、藍色卡紙若干,棉籤,顏料,課件《冬天的樹》,範畫兩張,過程:

1、幼兒觀察冬天的樹,瞭解冬天落葉樹的特徵。

(1)師:寒冷的冬天來到了,有許多的大樹媽媽都發生了變化,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呢?讓我們來看一看吧!(觀看視頻《冬天的樹》)幼兒觀察,教師提問:冬天裏的樹是什麼樣的?樹枝有什麼變化?小樹葉都離開了媽媽,變得光禿禿的。這種樹我們叫它落葉樹。

(2)觀察樹幹和樹枝。問:大樹媽媽的身體在哪裏?樹幹是怎樣的?

師:看!大樹媽媽在向我們揮手呢!它的樹枝是什麼樣的呢?

2、學習用棉籤蘸顏料畫冬天的樹。

(1)教師引導幼兒思考,冬天的樹是什麼樣的?要怎麼畫呢?

(2)根據幼兒回答,引導幼兒小結:樹上有樹幹、樹枝。畫時先畫樹幹,再畫樹枝。教師邊說邊示範並請個別幼兒嘗試。

3、幼兒繪畫(1)請幼兒用棉籤大膽作畫,教師巡視指導。

(2)鼓勵幼兒畫出自己見過的或喜歡的樹,可畫一棵,也可以畫幾棵。

(3)作畫時保持清潔衛生。

4、繪畫活動結束(1)將作品貼起來組成"冬天的小樹林"並欣賞同伴作品,說說你喜歡哪張作品。

(2)向客人老師介紹你的作品。

(3)整理小結。

幼兒園小班藝術活動教案 篇7

藝術活動:《手指變變變》(音樂遊戲)

活動目標:

1、能隨樂邊演唱邊有節奏地表現相應的動作,增強節奏感。

2、提高手指動作的靈敏性,體驗手指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已熟悉《手指變變變》的童謠、幼兒已有模仿毛毛蟲、小兔、小貓、鴿子等動作經驗。

活動過程:

1、介紹遊戲玩法。

(1)玩法:前奏時幼兒齊念口訣"我的小手真靈巧,我的小手變變變"。

(2)第一段:伸出左右手的手指,在變變變的時候雙手平放胸前,繞三圈,然後伸出一隻手指頭平放胸前,做毛毛蟲爬行的樣子。

(3)第二段:伸出左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在變變變的時候放胸前,繞三圈,然後伸出左右手兩隻手指頭豎直頂在頭頂頂部,做小兔蹦跳的樣子。

(4)第三段:伸出左右手的後三個手指,在變變變的時候放胸前,繞三圈,然後伸出左右手三隻手指頭放在臉頰旁,做小貓喵喵叫的樣子。

(5)第四段:左右手拇指下壓,其他四指伸開,在變變變的時候放胸前,繞三圈,然後伸出左右手四隻手指扇動,兩臂交叉做鴿子飛翔的樣子。

(6)第五段:左右手兩隻張開,隨音樂伸出,在變變變的時候放胸前,繞三圈,然後伸出左右手五隻手指頭彎曲,坐老虎撲食的樣子。

(7)重點指導幼兒的動作儘量符合音樂的節奏,在變變變的時候放胸前,繞三圈,然後變成相應的動物形象。

2、幼兒隨音樂遊戲,教師指導。

幼兒熟悉玩法後,可引導幼兒自己變出不同的形象,編出其他不同的手指遊戲。

3、評價活動。

活動延伸:

將音樂投放在表演區,供幼兒繼續遊戲。

戶外活動:

1、體育遊戲:運瓜 見領域活動指導P28。

2、分組活動:(見周計劃表)

幼兒園小班藝術活動教案 篇8

在《甜甜蜜蜜》主題活動中,我們開展了《我是棉花糖》這節小班的歌唱活動。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用快樂的情緒學唱歌曲。

主題活動開始前,我們充分利用家長資源,請家長與孩子一起收集不同種類、不同味道的糖果,如棉花糖、跳跳糖、棒棒糖等,帶來幼兒園與同伴分享、交流,使幼兒獲得了有關糖果的感性經驗。

由於幼兒已經接觸過、品嚐過棉花糖,所以在“認識棉花糖”的環節中,主要讓幼兒通過用手壓一壓、捏一捏實物棉花糖,瞭解棉花糖軟、會變形的特點。同時我以棉花糖的口吻來介紹,孩子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過來了。

《綱要》中明確指出,藝術活動是一種情感和創造性活動。幼兒在藝術活動過程應有愉悅感和個性化的表現。教師要理解並積極鼓勵幼兒與衆不同的表現方式,注意不要把藝術教育變成機械的技能訓練。

在學唱的環節中,我採用了讓幼兒想象、創編動作的形式來記住歌詞。教師引導幼兒自由創編了“胖胖的棉花糖”“大大的棉花糖”“兩顆棉花糖粘在一起了”等棉花糖不同形態的動作。幼兒有了一定的創編的基礎後,我根據歌詞內容有針對性的請幼兒來創編,比如,老師說:“變變變,變出一隻小兔來”幼兒馬上就把兩隻小手放到頭頂上,變成小白兔的模樣來;老師說:“變變變,變出一隻小熊來”幼兒馬上變成小熊的模樣來,我還把歌曲中原歌詞裏的小兔、小熊替換成長頸鹿、小狗等,幼兒非常的活躍,創編出很多的小動物,情緒也非常的高漲。這樣的形式不僅給幼兒提供了自由表現的機會,也帶動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同時也達到記歌詞的目的。

不足之處:在學唱歌曲時,只採用了集體演唱的方式,比較單一。如果採用小組或分角色演唱幼兒可能會更感興趣。

幼兒園小班藝術活動教案 篇9

設計意圖:

《小雨點按門鈴》是一首很有畫面感的敘事歌曲,它歌詞簡單、節奏歡快、富有童趣。傳統的歌曲活動是以教師示範唱、幼兒重複演唱來學習歌曲,或者以教師出現簡單的圖標幫助幼兒記憶歌詞來演唱歌曲,幼兒容易產生枯燥、厭煩的情緒,整個過程中教師累、幼兒乏的現象較嚴重。本次活動針對小班幼兒感知直觀、注意力時間短的特點,巧妙地運用簡潔的教具(彩色卡紙製作的小雨點若干,背後貼上雙面膠),讓幼兒在快樂的遊戲中開展音樂活動。

歌曲中由小雨點、小魚兩個角色組成,巧妙地運用簡單的教具,讓幼兒在遊戲的過程中循序漸進地進行角色轉換(一個一個地變成小雨點的角色),在有驚奇、有期待、有興奮、有成功的遊戲過程學會唱歌曲,體驗快樂。

整個過程由三個環節組成:來到魚池,激發興趣→小雨點找朋友,逐個變換角色進行遊戲→“按門鈴”遊戲,結束活動。

活動目標:

1.理解歌詞,能完整演唱歌曲。

2.積極參加音樂活動,感受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魚標誌一個、“小雨點”小圖片若干、門鈴聲

活動過程:

1.音樂遊戲:小魚遊,激發興趣

師:春天來了,我們一起去玩一玩吧! (跟隨“郊遊”音樂來到室內。)

師:看,這是什麼地方?(幼兒椅子圍圓成“魚池”。)

師:我們跟着小魚到魚池裏玩一玩吧! (跟着音樂“遊一遊,跳一跳”。)

【評析:切合主題的情景設置,把孩子很快帶入遊戲情境中,小魚兒遊一遊,跳一跳,音樂聲中,他們的快樂開始了。】

2.熟悉並理解歌詞

(1)門鈴聲引出小雨點。

師:小魚遊得好開心啊,我們坐下來歇一歇吧!(“叮咚叮咚”)

師:咦,什麼聲音?幼:門鈴聲

師:是誰在按門鈴?幼:小鳥、小狗、大狗熊……

師:到底是誰呢?(出示小雨點指偶)跟小雨點打個招呼吧!

【評析:在日常遊戲活動中,一般作客的都是小動物,“小雨點”的到來讓幼兒有些出乎意料,對小雨點充滿了好奇,充滿了期待。】

(2)小雨點作客,學唱歌曲。

師:你們知道小雨點來幹什麼了?(老師範唱歌曲)

提醒:小魚兒到你家來做客了,你們高興嗎?那怎麼迎接小客人呢?

幼:跳出水面把客人請。(帶領幼兒一邊有節奏地說歌詞,一邊學小魚跳一跳,做邀請動作。)

【評析:“跳出水面把客人請”是倒裝句,幼兒不太容易掌握,此環節讓幼兒有節奏地做動作是爲了加強對歌詞的理解和表達。】

師:哎呀,小雨點滴到小魚的哪兒了?(老師將小雨點自然地貼在一幼兒手臂上。)

師:小雨點找到了一個好朋友,它還會去誰家作客呢?哪隻小魚跳得高小雨點就會到你家去。(教師帶領幼兒邊唱歌曲邊表演)哎呀?這次小雨點落到了小魚的哪兒呀?(額頭上、衣服上)

師:咦!又落下來了三滴小雨點,這次小魚不光要跳得高,還要對小雨點大聲地說一句話:來吧,客人請!

(幼兒唱歌兩遍,教師分別將小雨點落在小魚的肩膀上、肚子上、小腳上。)

【評析:傳統的歌曲活動是以教師示範唱,幼兒重複演唱來學習歌曲。教師通過小雨點三三兩兩地分別落在小朋友身上,讓他們在期待中學唱歌曲,同時不感到重複唱歌的枯燥。最後在幼兒會唱歌曲的基礎上滲透“來吧,客人請”的對白,使整個唱歌過程更流暢、更自然。此環節通過小雨點的到來巧妙地將幼兒分成兩個角色,爲後面的遊戲做好鋪墊。】

3.幼兒互換角色進行遊戲

師:哪些小魚身上落到了小雨點的?那你們現在就變成小雨點了,小雨點到小魚家作客要先幹什麼?(按門鈴)

師:小魚家的門鈴在哪兒?門鈴的聲音響不響呢?(按按幼兒的鼻子、耳朵、肩膀等,被按的幼兒同時發出“叮咚叮咚”的聲音。) 。

師:每個小雨點去找一條小魚,看看它們家的門鈴在哪兒,輕輕地按一按。

跟着音樂邊唱邊玩遊戲。

交換角色進行遊戲。

【評析:幼兒對“按門鈴”和“叮咚叮咚”這個互動環節充滿了興趣,讓幼兒自由選擇夥伴對唱、遊戲,滿足了他們自由表現的願望。】

4.教師扮演小魚,結束遊戲

師:(把另一半的幼兒身上貼上小雨點。)現在你們都是小雨點,老師是小魚,找找我的門鈴在哪裏?(教師與幼兒共同遊戲)

師:你們看,那兒有許多大魚呢,我們一起到大魚家作客,好嗎?(跟客人老師做遊戲結束活動。)(音樂一遍)

【評析:教師角色的轉換使遊戲達到高潮,幼兒對老師的“門鈴在哪裏?身上哪部位會發出‘叮咚’的聲音?”充滿了好奇,每個幼兒都爭搶着在老師身上摸一摸、捏一捏、按一按,對老師的迴應得到極大的滿足,同時使他們的歌唱和遊戲更加輕鬆自如。】

幼兒園小班藝術活動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用正確的普通話語音吟誦兒歌。

2.發揮想象力,嘗試運用“……像……”的句式描述身邊水果的模樣。

3.用動作模擬水果的外形。

重點難點:

嘗試用“……像……”的句式描述身邊的水果。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歌曲CD,掛圖

活動過程:

一、組織教學,激發幼兒興趣,請幼兒觀察掛圖,說出圖中水果的名稱,並根據水果的外形進行聯想。

1.認識這些水果嗎?

2.你覺得香蕉長得像什麼?(引發幼兒想象並用|“……像…..”的句式表達

3.爲什麼香蕉像月亮?(引導幼兒說出香蕉的外形特徵與月亮的相似之處)

4.香蕉香蕉像月亮。(幼兒回答後,教師用兒歌中的語言再說一遍)

二、播放CD,請幼兒聆聽,感受兒歌的韻律。

三、幼兒學念兒歌並用手的動作表示兒歌內容。

1.香蕉香蕉像月亮,(伸出胳膊成彎狀並輕輕搖動)

2.梨子梨子像鈴鐺。(伸出左手食指和大拇指,再同樣伸出右手食指和大拇指,合在一起當鈴鐺左右搖)

3.菠蘿菠蘿長頭髮。(左手握拳,右手掌打開放在拳頭上)

4.西瓜西瓜大嘴巴。(伸出雙手食指和小指比出“六”字,雙手合在一起左右搖。)

四、出示教學電子資源中的圖片,引導幼兒用“……像……”句式仿編兒歌,並嘗試用動作表示。

1.石榴石榴像燈籠。

2.楊桃楊桃像星星。

3.榴蓮榴蓮像刺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