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蘋果教案合集15篇

幼兒園蘋果教案合集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9W 次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什麼樣的教案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蘋果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蘋果教案合集15篇

幼兒園蘋果教案1

活動目標

1、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操作遊戲的樂趣。

2、學習按蘋果的顏色、大小進行分類,發展幼兒的數數和分類的能力。

活動準備

1、青、紅蘋果圖片若干。

2、紅、綠、大、小筐,每桌各一個。

3、動畫片:我喜歡蘋果。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圖片,引導幼兒摘蘋果的慾望。

師:看呀!又大又紅的`蘋果,小朋友喜歡嗎?我們去摘蘋果好不好?

二、展開。

1、觀察蘋果

(1)看看這裏都有什麼樣的蘋果呀?

(引導幼兒發現,有紅蘋果,綠蘋果,有大蘋果,小蘋果。)

(2):我們的這些蘋果裏面,有紅蘋果,綠蘋果,還有大蘋果,小蘋果。

2、摘蘋果

(1)聽口令摘蘋果

(2)聽拍手聲摘蘋果

3、蘋果分類

(1)把紅蘋果送到紅筐裏。

(2)把綠蘋果送到綠筐裏。

(3)把紅筐裏的大蘋果拿出來放在大紅筐裏。

(4)把綠筐裏的小蘋果拿出來放在小綠筐裏。

4、收蘋果

(1)要求幼兒在規定的時間裏收不同的蘋果。

(2)數數你收了多少個蘋果。

5、蘋果展

師:我們把摘得蘋果展覽一下好嗎?

引導幼兒思考擺放的方法。

如:紅-綠-紅-綠,大-小-大-小,等。

鼓勵幼兒想出各種有序的擺放方法。

三、結束。

1、師:今天我們豐收了許許多多的蘋果,你們喜歡吃蘋果嗎?

有一個小朋友也喜歡蘋果,我們看看他爲什麼喜歡蘋果?

2、觀看動畫片:我喜歡蘋果

活動自然結束。

幼兒園蘋果教案2

目標

願意和同伴一起參與歌唱活動,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特點。學習簡單的仿編並演唱給大家聽,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並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在學習歌表演的基礎上,結合遊戲情節,注意隨着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

準備

立體“蘋果樹”,(製作成粘貼式,可隨時取放“蘋果”)及蘋果,西瓜、葡萄、香蕉等水果實物或圖片。

幼兒已對這些水果有初步的認識

音樂磁帶。

過程

學唱歌曲。

——出示蘋果實物或圖片,引導幼兒討論:蘋果長在什麼地方?

——出示立體蘋果樹,教師邊有節奏地朗誦歌詞“樹上許多紅蘋果,一個一個摘下來”,邊演示把“蘋果”一一摘下。

——教師邊朗誦“我們喜歡吃蘋果,身體健康多快活”,邊把摘下的“蘋果”送給想要的幼兒,鼓勵幼兒做出各種吃蘋果的樣子。

——請個別幼兒摘“蘋果”,其餘幼兒拍手念歌詞。

——教師範唱,幼兒跟唱。

——請幼兒輪流摘蘋果,教師與其餘幼兒爲其配唱。

仿編歌曲。

——你還喜歡吃什麼水果?這種水果長在哪裏?

——鼓勵幼兒把自己喜歡的水果名稱編進歌曲中,唱給大家聽。

建議

幼兒對摘蘋果這一動作非常感興趣,可多創設機會讓幼兒體驗模擬採摘的`樂趣

歌曲以集體演唱爲主,如有個別幼兒不願意參與演唱,不必強求,可允許他傾聽同伴

教學反思:

《蘋果歌》是小班的一個音樂活動,歌詞形象生動,旋律簡單上口,表演性很強。讓幼兒學得生動有趣,並獲得更多的發展。我參照課程教案結合我們班幼兒年齡特點,對一些活動環節和細節進行了修改,活動開展的很順利。

整個活動層次遞進,讓我看到孩子們的想象力,這個音樂活動也能讓幼兒很快的進入情境當中,讓教學活動富於很強的生命力,發現很多樂趣,並不是一味的唱歌,而是韻律與歌唱結合,歌聲與創編融合,創編與生活一體的快樂音樂課堂。

幼兒園蘋果教案3

教學目標:

1、培養幼兒細緻觀察圖畫的能力,激發幼兒閱讀的興趣。

2、利用畫面動物的表情、動作、符號、文字推測故事內容。

3、通過活動,讓幼兒明白要互相幫助,遇到困難要想辦法,不退縮。

活動準備:

課件

活動過程:

一、出示課件(封面),引起幼兒的興趣。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了一本有趣的書,你們猜猜這本書講了什麼?

二、共同閱讀:

鼠小弟到底有沒有吃到蘋果呢?它用了什麼方法,我們一起來看看!

1、出示圖一:

a、誰來了,它想幹什麼?

b、我們一起看看字寶寶怎麼說。學習書中句子。

2、出示圖二:(引導幼兒觀察鼠小弟用力拍翅膀的符號和特殊的`文字符號)

a、到底鼠小弟有沒有吃到蘋果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b、鼠小弟有翅膀她會怎樣做呢?

3、出示圖三:

引導幼兒用"來了 拿了 " 說說圖片。

4、出示圖四:

引導幼兒觀察符號以及鼠小弟的想法。

5、出示圖五:

重點認識雙引號

6、圖五、圖六:

引導孩子觀察符號想出鼠小弟拿到蘋果的方法。

三、生活遷移:

1、鼠小弟怎樣拿到蘋果的?它有沒有放棄?

2、我們要向鼠小弟學習,遇到了困難要想辦法解決,要勇敢不退縮。

效果分析:幼兒的興趣非常高,觀察圖意也比較強,對於新的符號小朋友們都非常的有興趣,能大膽的思考和想象推測故事的情節,有部分幼兒的識字能力較強,能圖文結合理解圖意,幼兒的語言表達比較完整,在情感方面幼兒也得到了教育,對遇到問題要去想辦法,想到了就要嘗試,不行就再找人幫助。

幼兒園蘋果教案4

活動目標:

1、正確感知3以內的數量,並按點卡匹配相應的實物。

2、能用簡單的語言表達活動的過程和結果,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音樂《鈴兒響叮噹》

2、紅色和綠色蘋果,蘋果券,上面印有不同數量的圓點。

3、小橋,小水溝,紅綠籃子各2個。

活動過程:

(一)提問導入

教師:今天老師接到一個電話,蘋果園裏的老婆婆說昨晚颳了大風,蘋果樹上的蘋果都被大風颳下來了,請我們幫忙撿蘋果,你願意幫幫老婆婆嗎?

教師:我們出發吧,瞧,前面有一座小橋,我們過小橋時候要小心哦。這裏還有一條小水溝呢,我們一起跨過去。

(二)撿蘋果,正確感知3以內的數量。

1、走進“果園”,幼兒分散撿蘋果,老師參與幼兒活動。

教師:蘋果園到了,瞧,蘋果掉了一地,我們把蘋果一個一個撿起來夾在衣服上,好嗎?

教師:哈哈,你們都變成了蘋果樹啦!我們一起來唱《蘋果》歌吧!

2、感知蘋果的數量。

教師:你的`樹上結了幾個蘋果?

教師:誰的樹上也是3個蘋果的請上來,我們一起來數一數。

教師:請樹上結了2個蘋果的小朋友站起來給大家看一看。

教師:請你去找一找還有誰的樹上也是1個蘋果的。

(三)送蘋果,按顏色特徵分類。

教師:現在蘋果寶寶該回家啦,我們把蘋果送回去吧!看,那裏有什麼顏色的籃子?

教師:紅蘋果寶寶應該送到什麼顏色的籃子裏去?綠蘋果呢?

教師:送蘋果寶寶回家的時候要說一句好聽的話,紅蘋果我送你回紅顏色的家,綠蘋果我送你回綠顏色的家。誰先來試一試?

教師:我們來檢查一下小朋友送得對不對?

(四)送禮物,按點卡匹配相應的實物。

教師:老婆婆說,小朋友幫他撿回了這麼多蘋果,她要謝謝小朋友,這是她送給小朋友的蘋果券,券上面有幾個點,你就可以拿幾個蘋果。拿完後請小朋友說說你的蘋果券上有幾個點,拿了幾個蘋果。

教師:你的蘋果券上有幾個點?

教師:小朋友都拿到蘋果了,嘗一嘗蘋果的味道怎麼樣。

(五)結束活動

教師:今天小朋友幫老婆婆做了這麼多事情,開心嗎?我們也累了,和老婆婆再見,我們回家休息休息吧。(幼兒隨音樂原路返回。)

(六)活動延伸:

在區域活動中練習顏色分類、按數取物等活動。

幼兒園蘋果教案5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蘋果和梨,使幼兒知道它們的名稱和外形特徵。

2、通過品嚐它們的味道,知道水果好吃,有營養。

活動準備:

蘋果,梨的卡片若干;實物蘋果,梨;

活動重點:

掌握蘋果,梨的外形特徵和有關的詞。

活動過程:

一、遊戲“摘果子”引入。

將蘋果梨的卡片若干個懸掛於繩上,幼兒分組去摘水果,看哪組摘的水果多。

二、22從遊戲轉入活動主題。

出示蘋果,梨實物,讓幼兒觀察並說出這兩種水果的名稱,顏色,用途,啓發幼兒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着兩種水果的外形特徵,在認識的過程中告訴幼兒蘋果,梨是山東的特產,讓幼兒瞭解。

三、看一看,摸一摸。將實物蘋果,梨分給幼兒,進行比較,感受。學習詞:光滑。

1、觀察,品嚐。教師切開水果,讓幼兒觀察,知道里面有籽,教師將蘋果,梨的`切片分給幼兒品嚐,感覺一下味道。在品嚐的過程中,

教師引導幼兒學習詞:酸甜;在品嚐時,提醒幼兒平時吃水果時注意飲食衛生。

2、智力遊戲“水果店”;幼兒分組進行遊戲,買水果時必須將水果的名稱,形狀講清楚,才能買到水果。

四、小結:蘋果,梨是比較常見的水果,而且是山東的特產,水果非常有營養,要多吃水果。

幼兒園蘋果教案6

【活動目標】

1、體驗仿編歌曲的快樂。

2、能在教師的啓發下,大膽用自己喜歡的造型表現各種水果。

【活動準備】

一棵樹;紅蘋果、紅櫻桃、紅草莓、桃子、黃橘子、梨、廣柑、香蕉、紫葡萄、大西瓜等水果圖片或實物。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教師出示蘋果樹引發活動的主題

教師:好多的蘋果啊,我們一起去摘蘋果好嗎?

在“蘋果園”音樂聲中,幼兒做“摘蘋果”的基本動作進教室。

教師:好香的蘋果啊,我們一起聞一聞好嗎?幼兒在教師的啓發下進行呼吸練習。

二、複習歌曲:“紅蘋果”。科學內容滲透其中。

教師:剛纔小朋友唱了“紅蘋果”,你們每人摘了多少蘋果呢?一個一個合起來是多少呢?

教師:小朋友們吃過蘋果,還吃過什麼水果這些水果都是什麼顏色的呢?都長在什麼地方呢?

幼兒:

(1)我吃過紅蘋果,蘋果是紅色的。蘋果長在大樹上。

(2)我吃過櫻桃,櫻桃是紅色的。櫻桃長在大樹上。

(3)我吃過桃子,桃子上面是紅色的。桃子長在大樹上。

(4)我吃過橘子,橘子上面是黃色的。橘子長在大樹上。

(5)我吃過梨,梨是黃色的'。梨長在大樹上。

(6)我吃過廣柑,廣柑是黃色的。廣柑長在大樹上。

(7)我吃過香蕉,香蕉是黃色的。香蕉長在大樹上。

三、仿編歌曲:

幼兒:

(1)樹上許多紅櫻桃,一個一個摘下來,我們一起摘櫻桃,多吃櫻桃身體好。

(2)樹上許多紅桃子,一個一個摘下來,我們一起摘桃子,多吃桃子身體好。

(3)樹上許多黃橘子,一個一個摘下來,我們一起摘橘子,多吃橘子身體好。

(4)樹上許多黃梨子,一個一個摘下來,我們一起摘梨子,多吃梨子身體好。

(5)樹上許多黃廣柑,一個一個摘下來,我們一起摘廣柑,多吃廣柑身體好。

(6)樹上許多黃香蕉,一個一個摘下來,我們一起摘香蕉,多吃香蕉身體好。

教師: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好嗎?將幼兒的歌詞加入歌曲中演唱。引導幼兒感受仿編歌曲的快樂。

教師:小朋友們剛纔唱了樹上的水果,還有哪些水果是長在地上的呢?

幼兒:……

(1)我吃過西瓜,西瓜是綠色的。西瓜長在地下。

(2)我吃過草莓,草莓是紅色的。它長在地下。

教師:我們一起來唱一唱這些水果好嗎?

幼兒:……

(1)藤上許多綠西瓜,一個一個摘下來,我們一起摘西瓜,多吃西瓜身體好。

(2)藤上許多紅草莓,一個一個摘下來,我們一起摘草莓,多吃草莓身體好。

【活動延伸】

教師:出示掛有各種水果的樹子藤上的草莓大西瓜等。

請小朋友用自己不同的動作表現各種水果寶寶,並做遊戲“摘水果”結束活動。

【活動評議】

如何以音樂活動爲主線,有機滲透其它各領域的教育因素,是我們在音樂創新活動中一直探索的一種模式。這一活動選擇了貼近幼兒生活經驗的主題,教師以歌曲《蘋果》爲線索,啓發幼兒在“摘蘋果”的動作、仿編歌詞、用肢體造型創造性的表現水果的外型特徵這三個方面的音樂創新活動,活動中自然的融入了藝術、科學等領域,貫穿了整合教育的思想。幼兒在玩玩耍耍中獲得了發展,體驗到活動帶來的快樂感受。

幼兒園蘋果教案7

教學目標:

1、瞭解故事的主要內容並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理解並學習詞語:又×又×、滿頭大汗、氣喘吁吁。

3、知道當看到朋友遇到困難要主動幫助別人。

4、初步懂得自己長大了,遇到事情能夠試着面對。

5、感知故事中象聲詞運用的趣味性。

教學準備:

ppt製作的故事《大蘋果》。

教學過程:

一、引起興趣。

二、分段播放ppt,理解故事內容。

1、播放ppt1:

(1)小朋友你們看,在綠油油的草地上,誰來了?他看見了什麼?

(2)這是一隻怎樣的蘋果?(學習詞語:又×又×)

(3)看到這隻又紅又紅的大蘋果,你是從那裏發現的?(幼兒猜測)

2、播放ppt2、3:

(1)大家看,這麼大的`蘋果,小老鼠用力的推,推得這麼樣了?(引導幼兒觀察小老鼠的表情、動作)

(2)豐富詞彙:滿頭大汗、氣喘吁吁。(用動作學一學)

3、播放ppt4:

(1)大蘋果被推到了一條寬寬的小河邊,小老鼠會想什麼?

(2)小朋友想想,有什麼辦法幫小老鼠過河?

小朋友想了這麼多辦法,我們來看看小老鼠到底是怎樣過河的。(放ppt5、6)

4、播放ppt7:

烏龜伯伯揹着小老鼠和大蘋果遊過了河。小老鼠會說什麼?烏龜伯伯會怎麼回答呢?

三、完整的欣賞故事。

1、你喜歡故事裏的哪個動物?爲什麼?(幼兒自由發表意見)

2、教師總結: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當看到朋友有困難的時候,我們要主動幫助別人。

當我們得到別人的幫助要學會說'愛的甜甜話'。"

附故事:

大蘋果在綠油油草地上,小老鼠看見了一隻又紅又香的大蘋果,想把它推回家。

小老鼠用力的推,"哎喲-哎喲", 推得滿頭大汗,氣喘吁吁。

大蘋果被推到了一條寬寬的小河邊:"我怎麼樣過河呢?"烏龜伯伯伸出了腦袋,說:"小老鼠,彆着急,我來幫助你!"烏龜伯伯揹着小老鼠和大蘋果遊過了河。

小老鼠高興的說:"謝謝烏龜伯伯!"烏龜伯伯說"不用謝!再見!"

小百科:蘋果是一種低熱量食物,每100克產生60千卡熱量。蘋果中營養成分可溶性大,易被人體吸收,故有“活水”之稱。其有利於溶解硫元素,使皮膚潤滑柔嫩。

幼兒園蘋果教案8

一、設計意圖

現在幼兒健康問題非常重要,家長更是溺愛幼兒,只要幼兒喜歡吃的,不管有沒有營養都隨幼兒,這樣從小對幼兒健康不利,所以我設計本節活動,讓幼兒自身知道吃健康的食物對身體的好處,吃“垃圾”食品對身體,對胃的傷害。

二、活動目標

1、通過學習初步感知胃的存在,知道胃的重要性。

2、知道食物的消化過程。

三、活動準備

蘋果、掛圖、多媒體課件

四、活動過程

1、提問引入:“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你們去一個好玩的地方,你們想去麼??”(出示掛圖,蘋果園)

“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吃蘋果麼?喜歡什麼顏色的蘋果啊?”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在果園摘了好多的蘋果,請小朋友嘗一嘗,看看老師的蘋果好吃不好吃?”

2、教師將蘋果分發給小朋友,同時出示多媒體影片(果園風景)。

小朋友吃完蘋果,教師繼續提問:“寶貝們,老師的.蘋果好吃麼?”“你們把老師的蘋果呢?

蘋果現在在哪呢?”(肚子裏)

3、教師這時問“哦,那我們知道肚子裏面到底長得什麼樣子呢?”(讓幼兒想象回答)

4、教師通過聽小朋友答案後,引導小朋友觀看“胃的自述”影片。影片過後,再次讓幼兒回答前面問題“蘋果到底到哪了?”初步感知“胃”,和食物運動的過程。

5、讓幼兒自己找找胃的位置。

6、“小朋友們,你們真厲害,都找到自己的胃了!那我們現在就和胃成爲好朋友了是嗎?”(幼兒回答是)

然後觀看影片《胃的煩惱》,讓幼兒感知胃的功能,以及如何保護胃的方法。

影片後,叫幼兒回答問題:“什麼時候胃會難受?”“怎樣保護?”

教師:“今天我們認識誰啊?”“我們的好朋友胃希望我們能好好保護他,我們一定好做到哦!”繼續加深幼兒對胃的認識。

五、活動結束

1、

2、

六、活動延伸

“今天小朋友表現的太好了,老師帶你們去外面看看,還有哪些好吃的水果成熟了,好不好??”伴隨輕音樂離開活動室。

幼兒園蘋果教案9

活動目標:

1.知道蘋果是水果,觀察瞭解蘋果的外形特徵。初步瞭解蘋果的外形特徵。

2.學習運用多種感知、認識蘋果。

活動準備:

1.幼兒每人一隻蘋果。

2.提供牙籤和小盤。

活動過程:

1.活動導入。

(1)老師這裏有一支神奇的筆,猜猜它會什麼本領?

(2)老師畫一個圓形,問:什麼水果是圓形的?

2.觀察瞭解蘋果的外形特徵。

(1)這是什麼?是什麼形狀的?

(2)用眼睛看一看,蘋果想什麼?是什麼形狀的?用鼻子聞一聞,蘋果有什麼味道?用手摸摸、捏捏,蘋果有什麼感覺?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奇妙的口袋”請你來摸一摸,猜一猜,裏面裝的是什麼?

3.觀察瞭解蘋果的內部特徵。

(1)教師:蘋果的外面是什麼?蘋果的裏面是什麼?還有什麼呢?

(2)削去果皮,蘋果裏面是什麼?

(3)切開蘋果,裏面會是什麼?

4.進一步觀察、瞭解蘋果的內部特徵。

(1)問:蘋果裏面是什麼樣子的?

(2)教師將蘋果切開兩半,引導幼兒觀察果肉和果核;

問:切開的蘋果是什麼樣子的?你看到了什麼?

(3)教師削下果皮,引導幼兒觀察果皮和果肉:蘋果的果皮怎麼和果肉不一樣呢?

5.通過品嚐,瞭解蘋果是水果,知道多吃蘋果身體好。

(1)問:你們喜歡吃蘋果嗎?蘋果有什麼味道?那我們來嘗一嘗蘋果的味道好嗎?(在吃蘋果時要注意什麼呀!對注意衛生,那在使用牙籤時要注意什麼呀?對輕輕地戳,用牙齒咬住蘋果就把牙籤拿掉,牙籤還不能對準別人。)

(2)幼兒自由品嚐蘋果後,引導他們討論蘋果吃到嘴裏的感覺。

活動延伸:

1.區域活動:給大蘋果穿衣服。

2.遊戲活動:紅蘋果。

3.家園共育:和爸媽一起認識其他水果。

活動反思:

課前準備,我們請幼兒每人帶一個蘋果到幼兒園。活動導入環節,我請幼兒說一說什麼水果是圓形的?有的幼兒說,南瓜是圓形的。可見幼兒對“水果”這個詞不理解,於是我馬上引導幼兒:南瓜是蔬菜,水果有蘋果、香蕉、桔子、梨子、葡萄。金典馬上說:桔子是圓形的;許銘熙說,蘋果是圓形的。這樣很自然引出主題“蘋果”。

在觀察蘋果的.外形特徵時,在蘋果的顏色上出現了問題。當我拿出幼兒帶來的蘋果問:這個蘋果是什麼顏色?幼兒說,黃色、紅色。我又問,蘋果還有什麼顏色的?我心裏想,小朋友很自然會想到綠色。但是我錯了,沒有幼兒說出綠色。當我說出還有綠色的蘋果呢,小朋友都不相信。看看小朋友帶來的蘋果也沒有綠色的蘋果,於是,我馬上打開電腦讓幼兒觀察綠色蘋果的圖片。最後,一起品嚐美味的蘋果結束活動。

幼兒園蘋果教案10

材料準備:

捲紙筒、棕色彩紙、皺紋紙、剪刀、雙面膠、膠水。

第一步

用膠水把棕色彩紙粘貼在紙筒上。

第二步

在紙筒一端剪一些長短不一的切口。

第三步

把切口一端修剪成不規則的樹枝形狀。

第四步

將樹枝向下壓彎。

第五步

把深綠色和淺綠色皺紋紙揉成小紙團兒,在紙團兒翹起的邊角上抹上一些膠水使其平整。

第六步

把這些小紙團兒粘貼在樹幹頂端。

第七步

再揉幾顆小一些的.紅色小紙團兒,邊角用膠水粘貼平整。

第八步

把紅色小紙團兒粘貼在大樹上,一棵結滿果子的蘋果樹就做好了。

幼兒園蘋果教案11

活動目標:

1、做實驗讓幼兒知道一些科學現象。

2、要讓幼兒明白水果要新鮮時吃,不能放太久。

3、讓幼兒能夠感受到與老師,同伴一起做實驗的快樂。

4、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活動重難點:

蘋果買來之後要及時吃掉,放壞吃了對身體不好。

讓幼兒知道一些科學現象。瞭解水果變質的原因。

活動準備:

1、四個新鮮的蘋果,一個削皮的變質的蘋果。

2、實驗準備:四個蘋果,2個紙盤子和水果刀。

活動過程:

過程一:先把蘋果放到一個看不見的`袋子裏,讓小朋友猜一猜,老師今天爲小朋友帶了什麼來,讓小朋友有一種神祕的感覺。老師可以爲小朋友提醒帶的東西是什麼樣子,讓小朋友自由的想,猜。

過程二:小朋友猜出來了之後,老師拿出蘋果放到事先準備好的紙盤子裏進行實驗。

過程三:實驗觀察。

1、老師先拿出一個已經削了皮的蘋果,滿懷疑惑地問道,小朋友知道蘋果爲什麼變成了黑色了嗎?讓小朋友自由回答。等小朋友說完了後,老師神祕的說,老師帶小朋友去找答案,好嗎?

2、拿出一個新鮮的蘋果,把他放到紙盤子裏,分成幾分,待四個小時過後讓小朋友再觀察。

3、在這過程中可以和小朋友做一些有關與蘋果的遊戲,如:李小多分蘋果的遊戲。

4、等四個小時過後,讓小朋友再觀察這蘋果顏色的變化,變成了黑色。

5、再切開新鮮的蘋果。把它放在紙盤子裏,也分成幾分,讓幼兒觀察顏色與第一個蘋果的顏色是否一樣。

6、總結得出,蘋果皮是保護蘋果的,剝削開蘋果皮,空氣就會和蘋果接觸,於是蘋果就變黑了,時間長了就變質了。

教學反思:

通過本課學習,幼兒們能夠理解蘋果削皮之後要及時吃掉,因爲蘋果皮是保護蘋果的,剝皮後不能放得太久,吃了對身體健康不好,啓發了幼兒在以後的生活中要注意飲食衛生習慣。在學習此活動時,有些幼兒也互相與我交流,有的幼兒在家有放壞了還在吃的現象,學習了本課了,讓他們知道了,病從口入,變顏色或腐爛的水果不能吃。

我想如果再上一節這課,我應該還要再拓展思維,除了給幼兒講解蘋果以外,再講價一些其它水果的一些常識。

幼兒園蘋果教案12

活動目標:

1、樂於表達,學習主要角色之間的對話。

2、能夠仔細觀察畫面,根據圖片提供的線索,大膽猜測和想象故事情節。

3、在猜測故事情節的過程中,體驗觀察和發現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課件《母雞和蘋果樹》。

2、自制一棵蘋果樹。

活動過程:

1、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師:看,畫面上有什麼? 我們一起來看看房子裏住的是誰。

師:哎呀,原來房子裏住的是母雞媽媽。

2、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大膽猜測,學習主要角色間的對話。

(1) 師:一天早晨,母雞醒來,推開窗戶……咦,雞媽媽怎麼了,是什麼表情?(幼兒回答)師:母雞媽媽瞪大了眼睛,好象看到了什麼感覺很驚訝,那你猜猜看它看到了什麼?(幼兒自由回答)那母雞媽媽到底看到了什麼?(點擊課件:蘋果樹)母雞說:“這棵蘋果樹哪兒來的呢?昨天還沒有這棵樹呢?”

那你們來猜猜看這棵蘋果樹是哪裏來的呢?

那我們帶着問題接着往下看。

(2) 師:一陣風吹來,蘋果樹上出現了什麼?看看耳朵是什麼樣子的?

你覺得這是誰的耳朵?

蘋果樹怎麼會長耳朵呢,你們覺得怎麼樣?

母雞媽媽也覺得很奇怪,說:“真奇怪!我從來沒見過蘋果樹長着尖尖的耳朵。”

哎,你們聽蘋果樹也說話了:“我們蘋果樹有時候是這樣的。”

那接下去又會發生什麼呢?

(3) 師:又一陣風吹來,蘋果樹上又出現了紅紅的.什麼?

那雞媽媽看到紅紅的舌頭會怎樣?

它會怎麼說?蘋果樹又怎麼說呢?

接下去還會發生什麼呢?

(4) 師:又一陣風吹來,蘋果樹上出現了什麼?

雞媽媽看到這條毛茸茸的尾巴又會怎麼說呢?

蘋果樹怎麼回答的?

(5) 師:你認爲這是一棵真的蘋果樹嗎?你覺得是誰假扮的?

那你們有沒有什麼好辦法,讓它現出原形呢?(幼兒自由回答)小朋友想出了很多好辦法,雞媽媽也想出了一個好辦法:“雞媽媽讓蘋果樹學大樹搖,蘋果樹搖啊搖,樹上的葉子都掉下來了,看,到底是誰假扮的呀?”(點擊課件:啊,原來是一隻大灰狼假扮的。)那它爲什麼要裝成蘋果樹呢?

(6) 師:原來大灰狼裝扮成蘋果樹是想來吃母雞媽媽的,那你們有什麼好辦法來幫助母雞媽媽對付大灰狼?(幼兒自由討論)小朋友想出了很多好辦法,那我們來看看雞媽媽是怎麼做的?

3、完整講述故事。

師:你們喜歡這個故事嗎?

這個好聽的故事的名字叫《母雞和蘋果樹》,那請你們跟着老師一起來講講這個故事吧。

4、表演故事。

師:你喜歡故事裏的誰?爲什麼? 現在我們來表演故事,你可以選擇當雞媽媽,也可以選擇當蘋果樹。

幼兒園蘋果教案13

設計思路:

秋天是個美麗的季節,秋天也是果實豐收的時節,爲此我們班現在也正在開展“秋媽媽和果娃娃”的主題活動,在對孩子的平時生活經驗的觀察,與在主題活動開展中我發現小班的幼兒對“蘋果“這一秋天的水果最爲熟悉,也最爲喜歡。爲此我選擇了以“摘蘋果“爲線索的故事開展活動,從小刺蝟摘蘋果開始,爲小刺蝟“想辦法摘到蘋果”中,引導幼兒積極參與到活動中,想辦法動腦筋,在幫小刺蝟想辦法摘到果子的同時,體驗同伴間互相幫助的快樂。

活動目標:

1、感受和理解小刺蝟摘果子時遇到的困難,並嘗試想出各種摘果子的方法。

2、體驗同伴間互幫互助的快樂。

經驗準備:

在平時的活動中鼓勵幼兒遇事不怕,動腦筋想辦法解決。

對長在樹上的水果有所瞭解。

活動過稱:

一、導入活動

環節意圖:遊戲,激發幼兒的興趣

1、引導語:小朋友,秋天到了,蘋果園的.都熟了!我們一起去摘蘋果吧!

(小朋友一起和老師在音樂的伴奏下摘蘋果)

2、出示小刺蝟圖片

引導語:哇,蘋果真好吃呀,看把誰引來啦——(小刺蝟),跟小刺蝟打聲招呼!

二、引入主題

環節意圖:仔細觀察畫面,感受和理解小刺蝟摘果子時遇到的困難。

1、引導語:咦,小刺蝟來到哪裏?(仔細觀察第一幅ppt)

重點提問:

(1)怎麼樣的蘋果樹?(高高大大的蘋果樹)它來這裏幹什麼呀?(想摘蘋果、想吃蘋果)

(2)你從哪裏看出來它想吃蘋果?我們從小刺蝟的表情來看看,他的嘴巴邊上有什麼流下來?(口水)對了,很想吃東西的時候,會流口水(做下流口水的動作)

小結:秋天到了,果子成熟了。小刺蝟來到一片大草地上,哇,看到了一棵又高又大的蘋果樹,樹上結了許多的紅蘋果。小刺蝟看的口水都留下來了!

2、引導語:我們來看看,小刺蝟有沒有吃到蘋果(翻到第2張ppt)

重點提問:

(1)小刺蝟在幹什麼?(在跳)從哪裏看出來它在跳?(腳踮起來了)

(2)它爲什麼要跳啊?(因爲它摘不到蘋果)跳起來,連花短褲都露出來了。它的小腳踮起來了,那他的小手怎麼樣?(手升上去,想摘果子),頭上什麼都流下來了?(汗)

(3)那我現在要考考小朋友,你覺得小刺蝟能不能摘到蘋果吃?(不能)是嗎?那我們也來試試看。

(4)小遊戲:

老師扮演蘋果樹,小朋友扮演小刺蝟,請小刺蝟們都上來摘蘋果,看看能不能摘到。(摘不到)爲什麼摘不到?(樹太高,小刺蝟太矮)

小結:蘋果樹又高又大,小刺蝟又矮又小,腳踮起來都摘不到,跳啊跳,又累又熱,花短褲也露出來了,汗都流下來了,還是摘不到,怎麼辦呢?

3、引導語:看小刺蝟去幹什麼了(觀察第三幅ppt)

重點提問:

(1)現在小刺蝟現在在幹什麼啊?(跑步)你從哪裏看出來的?(兩條線)

小刺蝟的表情是怎麼樣的?(笑眯眯的)

(2)你覺得小刺蝟會跑去找誰來幫忙?爲什麼?(大象,鼻子長;長頸鹿,脖子長;小猴子,會爬樹)

(3)小刺蝟吃不到蘋果太着急了,我們一起幫他想個辦法?

4、引導語:那我們再來看看,小刺蝟有沒有用你們剛纔想到的那些辦法來摘蘋果。(觀察第四幅ppt)

重點提問:

(1)小刺蝟請誰來幫忙?他是怎麼說得?(學說:小猴,你能幫我摘蘋果嗎?)

5、引導語:小猴怎麼幫小刺蝟的呢?(觀察第五幅ppt)

重點提問:

小猴怎麼把蘋果給小刺蝟?(扔給他)你從哪裏看出來了?(兩條線)

小猴用手丟,不會掉下來嗎?(尾巴勾住)

現在他們開心了嗎?你從哪裏看出來?(笑咪咪的)

6、引導語:有了小猴的幫助,他們兩個好朋友摘了滿滿一籃蘋果,開開心心的吃蘋果。(最後一幅)

三、結束遊戲

環節意圖:體驗同伴間互幫互助的快樂。

我們和小刺蝟、小猴子一起摘蘋果,一起吃蘋果吧!(聽音樂唱唱跳跳)

幼兒園蘋果教案14

幼兒園語言課教案:《蝸牛和蘋果》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通過自己的想象嘗試表達自己的想法,發展語言表達能力。

2、體驗蘋果和蝸牛之間美好的友誼,感受助人的快樂。

活動重點:

理解故事內容

活動難點:

嘗試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蝸牛和蘋果》故事圖片,種子圖片,水果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謎語導入:師:今天有一位動物朋友要來做客,看誰能最快猜出它的名字。走路慢吞吞;身背小房子;沒手也沒腳。會是誰呢?(幼兒猜)

教師公佈答案:蝸牛。

二、基本部分

(一)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並嘗試講述圖片內容。

師:小蝸牛身邊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我們來看一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1、(出示圖片一)幼兒觀察、講述。

討論:

(1)蝸牛的家裏來了誰?

(2)蘋果怎麼會來到蝸牛的家裏?它們之間會發生什麼事情?

請單個幼兒講述圖片一內容。

2、(出示圖片二)幼兒觀察、講述。

討論:

(1)蘋果發生了什麼變化?爲什麼會變色?

(2)如果這個有點壞了的蘋果出現在你的面前,你會怎麼做呢?我們來看看小蝸牛是怎麼做的?

請單個幼兒講述圖片二內容。

3、(出示圖片三)幼兒觀察、講述。

(1)小蝸牛爲什麼哭了?蘋果是生病了嗎?

(2)看到蝸牛這麼傷心,烏龜醫生給蝸牛說了一些話,蝸牛聽了以後,又開心地笑了,猜猜烏龜醫生對蝸牛說了什麼話?(幼兒猜,教師講述)

(3)蘋果媽媽的.寶寶是誰?她爲什麼要腐爛?

教師出示切開的蘋果,幼兒找出蘋果寶寶。

請單個幼兒講述。

4、(出示圖片四)幼兒觀察、講述。

(1)第二年發生了什麼事?

(2)小蘋果樹是從哪裏來的?

(3)來我們變成一顆小小的種子,長成小樹吧。

(二)引導幼兒看圖片,把圖片內容編成一個完整的故事。

師:原來這些圖片講的就是蝸牛和蘋果之間發生的故事,現在我們試着把四幅圖片連起來完整講一下這個故事。給故事起個好聽的名字。

三、分享水果

師:小小的蘋果樹長大了,結出很多的蘋果,我們一起來品嚐這香香甜甜的蘋果吧。

幼兒園蘋果教案15

幼兒園小班綜合教案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學習4以內口手一致點數。

2.願意看看講講,體驗數學故事的樂趣。

活動重點:

理解故事內容,結合故事內容學習數學。

活動準備:

蘋果娃娃一個、大圖書、PPT、人手一份點子卡片、自編故事。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出示圖書,這是什麼?今天我們一看這本有趣的圖書。

二、閱讀圖書

1.認識封面:

老師:這是書的封面。封面上有什麼?幼兒:書的名字。

老師:這本好看的書,它的.名字叫首先有一個蘋果。

2.閱讀第一頁

老師:你們看,第一頁上有什麼呢?

:樹林裏有一棵樹,樹上首先有一個蘋果。一個蘋果可以用“1”個圓點來表示。(出示1個圓點的卡片在板上)

3.閱讀第二頁

①第二頁有誰呀?有幾條?

②教師示範點數的方法,老師:我來數數看是不是兩條毛毛蟲哦。

③師幼共同點數。老師:請你們伸出小手跟我一起來數一數吧。

:爬來了兩條毛毛蟲。2條毛毛蟲,可以用“2”個圓點來表示。(出示2個圓點的卡片在板上)

4.閱讀第三頁

老師:毛毛蟲把蘋果啃壞了,怎麼辦呢?我們來看看誰會來幫忙呢?(看第三頁)

幾隻小鳥來幫忙了?師幼共同點數。(強調用正確的方法)

②請一位幼兒上來點數。

③3只小鳥可以用幾個圓點來表示呢?

④請一個小朋友找出3的圓點,集體驗證。(教師邊:3只小鳥可以用3個圓點來表示)

:你們數得真棒,一隻小鳥都沒丟下,小鳥真喜歡你們。

5.閱讀第四頁

①最後又來了誰?幾個獵人走來了?(請個別幼兒點數)(師幼共同點數驗證)

②請個別幼兒找出4的圓點,集體驗證。

:你們的本領越來越大了,這麼多的人都數對了,太厲害了。

三、提問,幫助幼兒瞭解故事

這個故事的名字叫什麼?

樹上有幾個蘋果?

一會爬來了誰?幾條毛毛蟲?

接着飛來了誰?幾隻小鳥?

最後有走來了誰?幾個人?

四、鞏固複習:展示PPT故事:首先有一個蘋果

1.樹林裏有一棵樹,樹上首先有一個蘋果。師提問是一個麼?(請幼兒舉出1個點點的卡片)。

2.不一會兒爬來了兩條毛毛蟲。伸出手指一起數一數一共有幾個?(幼兒舉出2個點點的卡片)毛毛蟲幹什麼了?毛毛蟲把蘋果啃壞了,怎麼辦呢?請誰來幫忙?

3.飛來了幾隻小鳥。數數是三隻麼?(幼兒舉出3個點點的卡片,教師提醒幼兒用手口一致點數的方法)小鳥幹什麼?小鳥把蟲子捉掉了。

4.最後又來了誰?幾個獵人走來了,讓我們一起把4個圓點的卡片舉起來吧!獵人跟我們小朋友一樣,也喜歡吃蘋果,四個獵人把蘋果摘走啦。(幼兒舉出4個點點的卡片,教師提醒幼兒用手口一致點數的方法)

這個故事好聽嗎?故事裏一共有1只蘋果、2條毛毛蟲、3只小鳥和4個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