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的音樂課教案18篇

幼兒園的音樂課教案1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3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的音樂課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的音樂課教案18篇

幼兒園的音樂課教案1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段的起止,合拍地做動作表現樂曲的結構。

2.在“打鬥"的互動情境中,嘗試通過兩兩合作一對一“揮棒擊打”、“快速躲閃”、“對打”動作,創造性地表現B段樂曲的三段樂句。

3.假猴王迅速倒地造型堅持不動,真猴王檢查時要用讓對方舒服的力度。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瞭解真假美猴王的故事。活動前幼兒有過兩兩合作進行遊戲的經驗。

2.剪輯好的《金箍棒》音樂。

活動過程:

一、師生共同回顧故事,並根據故事嘗試創編簡單的動作

師:孩子們,金箍棒是誰的武器?(美猴王孫悟空。)是美猴王孫悟空的。他經常得意地稱自己爲“俺老孫”。

師:美猴王的家在哪裏?(花果山。)花果山可以用什麼動作表示?師:美猴王得到了如意寶貝是什麼?(金箍棒。)金箍棒怎麼拿?師:美猴王有哪些本領?(7 2變。)如果你是美猴王你想變什麼?(假如幼兒回答小兔,教師就和幼兒嘗試玩變小兔的遊戲,即教師說“變”的時候幼兒就慢慢變出小兔的造型。)你還想變成什麼?(教師和幼兒繼續玩“變”的遊戲。)

二、師幼一邊隨意做動作一邊完整感知音樂,共兩遍

師:今天老師就給小朋友帶來了一首關於美猴王孫悟空的音樂,我們一起來玩一玩。(播放完整音樂第一遍。)

師:音樂裏最後兩句美猴王在幹什麼?(好象在追,打妖怪。)

師:我們再來玩一玩,看看是不是像大家說的在追打妖怪呢?(播放完整音樂第二遍。)

三、進一步感知B段音樂,嘗試用打鬥、躲閃、對打動作表現B段樂曲

(一)教師哼唱,師幼嘗試用打鬥、躲閃、對打動作表現B段樂曲。

1.教師一邊哼唱B段第一樂句一邊示範打鬥動作。

師:在《真假美猴王》的故事裏,雖然美猴王孫悟空被師父趕走了,但他卻一直想着師父。當他知道假猴王打傷了師父,就立刻找到假猴王,拿起金箍棒向假猴王打去。仔細看,他是怎麼打的?

2.教師哼唱B段第一樂句,幼兒模仿教師練習打鬥動作。

師:在“金箍”的時候做好準備,在“打鬥”的時候打鬥,一起來試一試!

3.嘗試練習加油後說“吼嘿”爲真猴王鼓勁。

師:剛纔我看到一位小朋友一下一下的打鬥,和音樂非常合拍。等一會兒我說完加油,你們就爲真猴王鼓鼓勁說“吼嘿”!

4.教師哼唱,師幼嘗試用躲閃動作表現B段第二樂句。

師:當真猴王揮棒打假猴王,假猴王馬上要反擊,真猴王就要躲閃,怎麼躲?做給我看看。現在我們想象一下假猴王在反擊你,我們一起來躲閃。

5.教師哼唱,師幼嘗試用對打動作表現B段第三樂句。

師:經過了打鬥、躲閃、真假美猴王開始對打了,一邊對打,一邊神氣地告訴對方:我是真的美猴王。在對打的時候,我說完加油,大家說:我是真的美猴王。我們一起來試一試。

(二)師幼隨B段慢速音樂嘗試表現打鬥、躲閃、對打動作。師:現在我們合着音樂來試一試,注意了在打鬥的時候打鬥、躲閃的時候躲閃、對打的時候對打。

四、師幼共同扮演真猴王完整表現音樂一遍。師:現在我們都是真的美猴王,我們合着音樂完整來玩一玩。要注意音樂裏先說了什麼,等音樂說打鬥的時候我們再打鬥。(播放完整音樂第三遍。)

五、教師扮演假猴王,全體幼兒扮演真猴王,師幼互動完整表現音樂一遍。

師:現在你們當真猴王,我當假猴王,你們打的時候,我假猴王要(躲閃),我反擊時你們要(躲閃),然後我們一起對打,這一次在打鬥時我不用動作提醒你們了,你們可要自己提醒自己。(播放完整音樂第四遍。)

六、教師扮演真猴王,全體幼兒扮演假猴王,互動完整表現音樂一遍。

師:你們當真猴王表現那麼好,我也來試試真猴王,你們來當假猴王,假猴王反應要快,我打你們的時候你們要先(躲閃),再(反擊)接着對打。(播放完整音樂第五遍。)

七、幼兒和幼兒兩兩商量好選擇的角色,坐在位置上兩兩合作完整表現音樂一遍。

師:現在你們也和旁邊的朋友一起來玩玩,找一個空地方站好。商量好誰當真猴王,誰當假猴王。真猴王舉手告訴大家,假猴王舉手告訴大家。準備好了,等會兒提醒自己先打鬥還是先躲閃。(播放完整音樂第六遍。)老師引導幼兒進行自我評價:剛纔你們在合作的時候有什麼困難?

八、幼兒嘗試表現最後假猴王暈倒的樣子。

(一)一位幼兒嘗試表現假猴王暈倒的樣子。師:真假美猴王經過了打鬥、72變,還是分不出輸贏,故事結尾到底是怎麼樣的呢?(如來佛讓假猴王現了原形,美猴王一棒打暈了假猴王。)師:在音樂快結束“金箍棒”時,真猴王就高高舉起金箍棒揮向假猴王,假猴王就被打暈倒在地上了。誰來試一試,假猴王暈倒在地的樣子?(請一位“高級榜樣”上來表現假猴王暈倒在地的樣子。)提醒幼兒注意假猴王要在音樂結束“金箍棒”後馬上暈倒在地並造型。

(二)集體嘗試表現假猴王暈倒的樣子。師:現在我們大家都找個空的位置一起來試一試假猴王暈倒在地的樣子。教師表揚快速暈倒、並擺出不一樣暈死造型的幼兒,如:他的舌頭都吐出來了,嘴巴都彎了,腳翹那麼高。

九、幼兒和幼兒再次商量好選擇的角色,找到空位置兩兩合作完整表現音樂一遍,假猴王在“金箍棒”後暈倒在地。

師:現在請你們和朋友商量好誰來當真猴王,誰來當假猴王,請假猴王先找到空位置準備好了,請真猴王找到你剛纔的朋友站好。注意了,等會兒假猴王在音樂結束“金箍棒”後馬上暈倒在地。(播放完整音樂第七遍。)

師:真猴王看看假猴王是不是真的暈死過去了,要用讓對方舒服的動作去檢查一下。

十、師:今天我們用這個音樂玩了真假美猴王的故事,回去我們可以玩一玩關於西遊記的更多故事。

幼兒園的音樂課教案2

設計意圖:

糖果是孩子非常喜歡吃的,何況跳跳糖吃在嘴裏會跳會發出聲音。激發了孩子的學習興趣,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使他們在自然的、有趣的情境中用動作表現自己的感受,用肢體表現跳跳糖的各種跳的方法,鼓勵同伴間相互學習的同時也讓他們體驗到分享創造的快樂。

教學目標:

1、自由創編各種跳的動作,能跟着音樂合拍地跳舞。

2、嘗試自由討論創編遊戲的玩法和規則進行遊戲,並遵守規則。

3、體驗與同伴合作遊戲的快樂,會找空位跳舞。

4、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5、喜歡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遊戲的快樂。

教學準備:

在地上畫上巨人的大嘴巴、錄音機、磁帶、已學會歌曲、跳跳糖(每人一份)。

教學過程:

一、小朋友們,看看我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什麼禮物?(跳跳糖)吃過嗎?今天表現好的寶寶每人都有一份跳跳糖。

二、"吃跳跳糖",說說感覺。引出課題。

師:跳跳糖好吃嗎?

什麼味道?

和我們平時吃的那些奶糖水果糖有什麼不一樣?

小結:這個糖吃在嘴裏會發出聲音會跳,像是在跳舞一樣,所以我們叫它"跳跳糖"。

三、自由創編各種跳的動作,併合拍地跳。

1、複習歌曲《會跳舞的跳跳糖》,把跳跳糖快樂的樣子唱出來。

2、今天我們也來做回"會跳舞的跳跳糖"。

3、你這顆跳跳糖會怎麼跳舞呀?(啓發幼兒自由創編各種跳的動作:有腳的動作,再加上手的動作)

4、聽着音樂一起來跳舞,可以自由做各種手和腳跳舞的動作。指導小朋友聽着音樂的節拍,一拍一下地跳。

5、教師整理糾正不合節拍的動作,幼兒集體學習練習幼兒創編的較好的動作。

6、鼓勵膽小的幼兒大膽的表現自己,請個別幼兒單獨表演自己的動作。

四、自由創編遊戲的玩法和規則。

1、聽歌曲後尾奏一句,自由想象,跳跳糖怎麼了?

2、看,地上有一張巨人的大嘴巴,跳跳糖到巨人的嘴裏去跳舞一定很有趣。今天我們一起來玩這個遊戲。想一想①跳跳糖什麼時候跳到巨人的嘴裏去好呢?

②把剛纔尾奏的音樂也加到遊戲裏去,可以怎麼玩呢?(鼓勵小朋友自由想出不同的玩法和規則)

3、根據小朋友自己討論創編的遊戲玩法和規則進行遊戲。(嘗試用不同的玩法和規則遊戲,提醒幼兒遵守規則,體驗自由創編遊戲的快樂。)

教學反思:

本節活動向大家展示了韻律活動的基本教學過程。《熊出沒》是孩子喜歡的動畫片,活動開始,老師以《熊出沒》的動畫視頻導入,瞬間吸引了孩子的眼球,接下來,老師又以故事的方法,介紹活動包含的主題內容,並以兒歌:熊大找熊二,望一望,熊二找熊大,望一望,我是熊大,我是熊二,握手握手握握手,轉呀轉呀轉個圈,擺個姿勢美一下,轉呀轉呀轉個圈,擺個姿勢美一下,滲透了音樂律動的動作,使孩子輕鬆的掌握了學習的內容。在後面遊戲中,以松樹的情景佈置以及“光頭強“逼真的表演,有趣的音樂,也是本次活動的亮點,使整個活動在輕鬆,快樂中進行,達到了活動目標。

不足之處:

1、教師交代雙圈舞的遊戲規則不夠完整清楚,致使幼兒遊戲的時候秩序比較混亂。

2、由於教學活動場地較小,遊戲環節,小熊熊抓光頭強時,在超短的時間裏孩子們一哄而上,場面混亂較爲危險。(改爲孩子們拉圈圍住光頭強)

幼兒園的音樂課教案3

活動目標

1、感受<< font="">小海軍》原曲的堅定、雄壯、有力以及變速後音樂的輕柔與優美、體驗音樂變化美的神奇。

2、嘗試運用語言、節奏、動作等方式表現《小海軍》原曲與變速後曲子的異同,重點感受與表現變速曲中所體現的小海軍操練歸來的各種生活情景。

3、萌發對小海軍的熱愛,增強幼兒大膽參與活動的自信心。

活動準備:

初步能演唱歌曲《小海軍》;海軍生活VCD;海軍帽、彩旗等。

活動過程:

一、演唱《小海軍》,進一步感受與表現原曲雄壯有力的性質

1、幼兒隨進行曲入場。

2、師幼共同表演《小海軍》

3、引導幼兒運用語言、肢體動作等方式表達對原曲雄壯有力性質的體驗。

提出問題:聽了這首音樂有什麼感覺?音樂中的小海軍們正在做什麼?

(幼兒紛紛用“雄壯、有力量、神氣、有精神”等詞彙來表達自己對音樂的感受,並且用動作、語言等方式表現和描述音樂中的小海軍正在開炮艇、格鬥、射擊、瞄準、操練……由此可見幼兒對原曲音樂性質的理解比較到位,有自己的感受和體驗。)

二、觀看錶現海軍生活的VCD,同時欣賞《小海軍》變速曲,引導幼兒感受樂曲變速後輕柔、優美的性質

1、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理解。

提出問題:同樣是《小海軍》的歌曲,現在聽起來感覺怎麼樣?和原來有什麼不同?音樂中操練歸來的小海軍們在做什麼?

(幼兒能運用“優美、安靜、很慢、很輕、輕柔"等詞彙來表達自己聽完小海軍的變速曲後的感覺。

剛開始他們只感受到和原來相比音樂速度變慢了,並沒有發現音樂強弱的改變。教師將原曲和變速曲再次對比,並通過手勢變化引導幼兒感受兩曲之間力度的不同。幼兒感受到同樣是《小海軍》的歌曲,音樂的強弱、快慢改變了,聽起來的也就感覺不一樣了

由於幼兒對海軍的日常生活情景比較陌生,因此他們只能將自己的生活經驗遷移到海軍身上,認爲操練歸來後海軍會做吃飯、洗衣服、睡覺等事情。)

2、引導幼兒運用身體節奏等方式表現對原曲與變速曲的理解。

(頭、肩、手、腿、膝、腳等身體部位都成了幼兒表現的道具,他們富有創造性地運用身體節奏較準確地表現音樂的快慢、強弱,不難看出他們對原曲與變速曲的理解進一步深入了)

3、觀看海軍生活VCD後,啓發幼兒用動作表現變速曲中小海軍的生活情景。

(1)師幼共同表現。

(表現海軍生活的VCD是幫助幼兒瞭解海軍操練歸來後的生活情景最直接、最便捷的方式。通過觀看VCD,幼兒能用動作表現彈吉他、拉小提琴、寫信、看書、打電腦等小海軍操練歸來後的生活。但是在初次的表現中,幼兒的動作比較單一,如有的幼兒一直做看書的動作,沒有變化。)

(2)教師伴隨音樂有表情地朗誦散文詩,引導幼兒再次感受和表現變速曲所表達的情景。

(在散文詩的啓發下,有些幼兒能邊聽音樂邊根據詩的內容相應地變化動作。)

三、創設情境。引導幼兒進一步感受《小海軍》原曲與變速曲的區別。並表現小海軍操練與生活的情節

1。幼兒在原曲的伴奏下表現小海軍操練的情景。

2。幼兒登上“軍艦”;完整地表現原曲與變速曲中小海軍的不同生活。

(活動至此,幼兒能較自主地、完整地運用體態表現原曲與變速曲中小海軍的不同生活。尤其對原曲的表現從動作與力度上都十分到位,但是幼兒運用體態表現變速曲時動作的美感有待進一步提升。)

活動反思:

這次活動是“一曲多用”的形式在中班上期的初次嘗試,因此我們選擇幼兒們熟悉、喜歡的歌曲《小海軍》作爲活動的載體並取得了良好的效罘。在活動中我們運用聽聽、看看、說說、身體節奏、體態表現等方法逐步引導幼兒感受、體驗並表達原曲與變速曲之間的不同感覺。同時,通過教師的語言、動作、神態和環境創設,營造相應的氛圍,不斷推進幼兒的感受和體驗。總的來說,這次活動目標明確、層次清晰、教學策略得當。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有待下一步進行解決:(1)在幼兒聽完第一遍變速曲後就請他們說出原曲與變速曲之間不同的原因還早了些,放在身體節奏之後幼兒可能會更容易理解。 (2)幼兒在運用體態表現自己對音樂的感受、體驗的美感還不夠,在下階段的活動中應引導幼兒注意動作與音樂之間的聯繫。

幼兒園的音樂課教案4

學情分析

本次參與教學活動孩子地處農村鄉鎮,樹葉是孩子常見的自然物,在閒暇散步時,在外出遊戲時,隨風而落的樹葉都會常常出現在孩子們的眼前。對於中班的孩子來說,探究落葉的形狀、顏色等等,都已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

另外,中班幼兒的思維方式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喜歡通過手、口等動作、表情來進行表達表現與創作,對音樂形象與情緒的感知必須藉助於多種感官進行感知,因此,本次活動我們採用多通道感知、圖譜理解、歡快學唱等方式,帶領幼兒進入自由、快樂的氛圍,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曲內容,感受歌曲情緒,激發幼兒積極參與歌唱活動。同時,引導讓幼兒把自己想象成不同的樹葉寶寶,大膽地嘗試用肢體動作表現落葉飛舞的情景。在自主、協作探索的過程中,在與同伴的共舞中,幼兒不僅能表達自己對音樂和身體動作的感受,更能互相傳遞快樂的情緒,分享其中的喜悅。

活動目標:

1、熟悉歌曲內容,感受巴赫《小步舞曲》的優美旋律,學唱歌曲《跳舞的樹葉》。

2、樂於用肢體動作表現樹葉隨風飛舞的姿態,體驗與同伴共舞的喜悅。

活動準備:

動畫視頻、歌曲CD、樹葉手偶若干。

活動過程:

一、傾聽樂曲,熟悉旋律。

1、談論對音樂的感覺。

師:小朋友,聽了這首曲子,你有什麼感覺?

2、幼兒自由舞動身體。

師:(1)你覺得小樹葉在做什麼呢?

(2)我們一起聽着音樂學學小樹葉隨風擺動的樣子吧。

二、聆聽歌詞。學唱歌曲。

1、播放歌曲《跳舞的樹葉》,幼兒安靜的傾聽。

2、教師引導幼兒回答歌曲內容及談論自己對歌曲的感受。

3、播放動畫一遍,幼兒欣賞。

4、請幼兒說一說在動畫裏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小樹葉在幹什麼?它是怎麼跳舞的?

5、再次完整欣賞動畫一遍,讓幼兒感受歌曲旋律的優美。

三、肢體探索,表現歌曲。

1、探索樹葉隨風舞動的姿態。

師:(1)如果你是一片樹葉,你會怎麼在空中舞蹈?

(2)除了剛纔已經做過的動作,還可以用什麼動作來表現樹葉的隨風飛舞?

2、在歌曲伴奏下完整表現樹葉飛舞的姿態。

四、我是跳舞的樹葉:

1、師:小樹葉跳舞跳的那麼好看,你們想不想也來做一片會跳舞的樹葉寶寶呀!

2、請幼兒從小椅子下取出兩片樹葉手偶套在手上,教師引導幼兒想象小樹葉隨風飛舞的動作,鼓勵幼兒大膽表現。

3、請個別能幹的幼兒上來表演自己的動作,其他幼兒共同練習。

4、聽歌曲,教師將幼兒練習的動作連貫在一起完整表演一遍。

5、教師繼續鼓勵幼兒想像各種樹葉跳舞的動作,幼兒共同練習。教師將幼兒練習的動作再次連貫起來和幼兒共同表演一遍。

6、教師鼓勵幼兒倆倆結伴大膽舞動自己的身體表演歌曲一遍,體驗與同伴共舞的喜悅。

五、展示

鼓勵幼兒像小樹葉一樣盡情起舞。

六、離開活動室:

1、師:樹葉寶寶們,外面還有許多的小樹葉想和我們一起跳舞,我們一起到外面隨着秋風跳舞去吧!

2、幼兒隨歌曲邊跳邊離開活動室。

活動簡評

1、這是一節欣賞活動,步驟清晰,難點突出,比較具體形象。

2、這節課的效果不錯,只是覺得樹葉與音樂的關係可以在密切一些,或者可以適當加入一些樂理常識以及作作曲家的生活背景。[內容結束]

幼兒園的音樂課教案5

【活動目標】

1、能用分組接唱、加襯詞不同的手法來演唱《戲說臉譜》。

2、通過在看、學、唱中進行趣味創編,鼓勵幼兒大膽演唱。

3、在活動中進一步感受京劇藝術的魅力。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磁帶。

【活動過程】

一、幼兒聽音樂走臺步上場、亮相。

誰能說說我們是怎樣上場的?幼兒討論。

教師小結:京劇裏的臺步和亮相。

二、複習京歌

1、幼兒演唱《戲說臉譜》。

2、教師引導幼兒用合適的力度或表情演唱京歌。

(“藍臉的竇爾墩盜御馬”最輕;“紅臉的關公戰場殺”稍用力;“花臉的孫猴”神氣;“白臉的曹操”奸詐;“黑臉的張飛叫喳喳”最響亮。)

3、引導幼兒在適當的樂句後“叫好”。

活動反思

在這個活動課上,我一開始出示了許多臉譜,使幼兒感到既新奇又有趣,對這些人物的性格特徵及姓名也利用了故事的形式作了簡單的介紹,爲學習歌詞作了鋪墊,接着用兒歌的形式將歌詞內容朗誦給幼兒聽,並鼓勵大家一起朗誦加深了對歌詞的熟悉。接着老師就播放唱段《戲說臉譜》,讓小朋友說說與平時唱的歌有什麼不一樣。活動中的難點唱句進行了模仿練習,通過個別唱,小組唱,集體唱等多種形式,讓幼兒掌握歌曲。再觀看老師地表演,到嘗試用聲音動作表現歌曲,到最後帶上臉譜面具邊唱邊表演。

活動中雖然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比較高,但對重點唱句的掌握和用合適的力度演唱每個樂句,用動作表現不同人物性格方面不是很理想。活動後我進行了反思,幼兒對難點的突破和重點的把握應利用簡單的圖譜來提示幼兒回憶歌詞,讓幼兒通過看節奏圖譜和聽老師的示範演唱學會演唱。

活動中幼兒用動作進行表演,可以從網上下載一些有代表性的京劇圖片,鼓勵幼兒自己探索模仿;在集中進行創編展示中,老師應用鼓勵性的語言激勵每位幼兒展示自己的動作。這樣,能充分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使難點在幼兒的自主學習中得到了把握,而不是單純的模仿教師的動作,更尊重幼兒,體現幼兒的主體地位。

幼兒園的音樂課教案6

一、活動目標:

1、體驗音樂節奏,感受樂曲的高和低。

2、培養幼兒的專注力。

二、活動準備:

1、音樂光盤《高高低低》

2、樂器

三、活動反思

《綱要》中指出:“爲幼兒創設一個寬鬆、自由的遊戲環境,能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我針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爲幼兒創設了情景表演,讓幼兒在遊戲表演中感受音樂的高和低,學會和同伴結伴遊戲。剛開始的時候,幼兒參與的積極性不是太高,不太願意表現自己,我又針對這個現象,運用兒童化的語言和誇張的身體動作從而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在表演過程中,很多小朋友都很開心,知道要根據音樂的高和低進行表演,充分體現了幼兒的自主性和主導地位。

教材的選擇:《高高低低》是一個韻律比較歡快的音樂。這個活動本身就有明顯的高和低音的變化,孩子一聽就知道是高音還是低音。對小班孩子而言是有接觸經驗的,有生生互動的。在動作方面,只要簡單的表演就行,並沒有很規範的要求,因此,這次活動很符合小班幼兒的實際,也很能抓住小班孩子的興趣。

教法的安排:在學習《高高低低》的時候,我用了幾次示範,一次是老師自己想到的高處的小鳥,學小鳥飛。請小朋友模仿。,另一次是老師與孩子之間的互動,反覆的進行遊戲。讓孩子更好地感知了根據音樂的高低做動作。記得當我第一次示範結束後,來邀請小朋友和我一起學小鳥飛時,被我找到的那個孩子,很從容地聽音樂做完了所有的動作,配合很默契。所以,對於小班的孩子來說,多次地示範是有必要的,這樣可以讓孩子更好地,更直觀地感知動作。

本次活動總的來說比較成功,思路清晰,基本達到了教學目標,但在環節的銜接上還有所欠缺,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吸取經驗,改進缺點,將教學活動組織得更好。

幼兒園的音樂課教案7

設計思路:

《3~6路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強調:“幼兒藝術領域學習的關鍵在於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小班幼兒剛入園,對美術活動的感受往往停留在“好玩”“喜歡”的層面,他們關心活動過程,不關心活動結果,所以小班美術喜歡玩泡泡,所以我們設計了這一活動,讓幼兒大膽地在紙上創作泡泡,在愉快,輕鬆,自由的氛圍中感受和體驗。

活動目標:

1、願意用多種材料自由表現吹泡泡。

2、感受美術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玩過吹泡泡;會用油畫棒畫圓形或塗畫圓形;會用棉籤蘸膠水粘貼紙片。

2、材料配套:事先拍攝的幼兒吹各種泡泡的圖片,每人一張印有小女孩及草地的繪畫底圖,用胡蘿蔔製作的印章,顏色、大小不一的圖片,泡泡槍、瓶蓋、膠水、棉籤、海綿、棉花、顏料、抹布、炫彩棒等。

3、環境創設:佈置“大草地”展板。

活動過程:

1、教師吹泡泡導入,讓幼兒進一步感知泡泡的外形特徵。

師:小朋友們,前幾天你們玩過了吹泡泡,好不好玩啊?今天老師要吹泡泡,等會你們來玩泡泡,看泡泡,好不好?

教師吹泡泡,幼兒觀察泡泡,玩泡泡。

引導幼兒對泡泡形狀、大小、色彩等進行觀察,讓幼兒對泡泡形狀、大小、色彩等進行觀察,讓幼兒有初步的審美感知,爲後續的活動奠定基礎。

2、藉助泡泡圖片激發幼兒已有的經驗,師幼交流泡泡的特徵。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到的泡泡是什麼樣子的?大家一起來說說。(出示泡泡圖片)這裏有你們吹泡泡的照片,我們一起來看看,泡泡是什麼樣子的?

根據小班幼兒直覺行動思維的年齡特點,教師抓拍有代表性的照片:有許多單個的泡泡,也有重疊在一起的泡泡圖片,直觀地引發幼兒交流。

3、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創作和表現吹泡泡。

(1)引出畫有小女孩的底板,激發幼兒創作興趣。

(2)介紹材料,講解用法。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很多的工具,一起來看看。(教師逐一介紹)

師:這裏還有不同大小、不同顏色的圓形紙片,還有膠水,你們也可以來貼泡泡。師:這裏有胡蘿蔔、瓶蓋印章,可以蘸顏料印泡泡。怎麼印呢?請一個小朋友來試試。活動要求:從哪個盤裏拿出印章,印完後就放回剛纔的盤子裏;要注意別把顏料弄到身上;如果手弄髒了可以用抹布擦。

(3)引導幼兒自由選擇,大膽表現。

幼兒自由選擇材料在底圖上“幫小女孩吹泡泡”教師尊重幼兒的表現和創造。

教師巡視指導,重點觀察幼兒印的情況,並適時給予具體的幫助與指導,提醒幼兒注意桌面和衣服的整潔。

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不用範例,不具體講解示範畫面的要求,而是在強調方法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在教師創設的豐富藝術環境中自主與多種材料互動。尊重幼兒自發的表現和創造,注意從幼兒的興趣性、主動性、獨立性、堅持性,對材料的操作以及藝術活動中的`行爲習慣等方面評價創作過程,讓幼兒在寬鬆的氛圍中感受美術活動的樂趣。

4、展示作品,引導幼兒感受泡泡的美感,鼓勵幼兒用語言描述泡泡。

師:你們可以和你的泡泡說說話,也可以看看其他小朋友的泡泡。

幼兒根據自己作品來說泡泡。

師:她的泡泡是用油畫棒畫的,她的是粘的,她的是用瓶蓋印的,各式各樣的,真棒。老師都喜歡你們每個人的泡泡,你們的小手真能幹,幫小女孩吹的泡泡有大的、小的,有紅泡泡、黃泡泡、藍泡泡,有的是一個一個的,有的好幾個泡泡像好朋友一樣靠在一起。

活動自然結束。

在活動結束的評價方面,教師不用像不像、好不好來評價,而是利用展示作品的方式,讓幼兒和同伴說說吹了什麼樣的泡泡,看看同伴吹了什麼泡泡,在此基礎上肯定和接納幼兒的作品,尊重幼兒的表現,讓幼兒逐漸喜歡美術活動。

幼兒園的音樂課教案8

活動目的

1、感受搖籃曲柔和寧靜的音樂氣氛,並嘗試用動作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理解。

2、體驗爸爸媽媽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給予的濃濃愛意。

3、激發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4、樂意大膽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大家。

活動準備

布絨玩具若干,音樂CD《睡吧,布娃娃》。

活動過程

1、欣賞《睡吧,布娃娃》。

(1)教師手抱布娃娃,輕輕撫拍。娃娃想睡覺了,問:怎麼樣才能讓娃娃安安靜靜很快睡着呢?

(2)教師把娃娃放入小牀,給娃娃蓋上被子,哼唱《睡吧,布娃娃》哄娃娃入睡。

師:娃娃睡着了嗎?娃娃聽到媽媽唱歌給他聽就安靜地睡着了。

2、教師小結:你們很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就是這樣給你們唱着歌,哄你們睡覺的。

3、我來哄娃娃睡覺。

(1)教師引導幼兒抱起小寶寶,一起來學學這首哄寶寶入睡的歌。

(2)教師請幼兒慢慢跟唱。

4、教師引導幼兒扮演爸爸或者媽媽哄寶寶睡覺。

(1)放音帶,請女孩子邊隨意跟唱《睡吧,布娃娃》,邊哄寶寶入睡。

(2)放音帶請男孩子邊隨意跟唱《睡吧,布娃娃》,邊哄寶寶入睡。

師:娃娃睡找了嗎?噓,不要把娃娃吵醒,輕輕地把娃娃放到牀上去(桌子上)。

5、教師引導幼兒再次傾聽,並邊用身體搖晃,邊細細地感受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濃濃愛意。

6、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結合音樂本身的要素,讓幼兒感受到不同的音樂形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只有通過音樂的情感體驗,才能達到音樂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兒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實踐過程中,培養了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通過成功的音樂活動,會提升孩子們對音樂活動的興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較爲弱的孩子對音樂活動的自信心。

幼兒園的音樂課教案9

活動目標:

1。能用歌曲重複的旋律仿編歌詞,並能在集體面前即興大膽地唱出。

2。交流自己名字的由來,瞭解名字的獨特性和含義,體會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期望,增強自信心和自豪感。

活動準備:

1。《唱唱我的名字》音樂CD(盒帶)並於活動前請幼兒熟悉這首歌的旋律。

2。請家長協助幼兒製作一個有趣的面具,彩色鉛筆、彩色筆。

3。寫有幼兒名字的小紙片分成四行貼在黑板上。

4。活動前在家園中貼出通知,請家長和孩子談談孩子的名字的故事和含義,讓幼兒瞭解自己的名字的與衆不同以及名字裏包含長輩對自己的期望。

活動建議:

1。用演唱歌曲《唱唱我的名字》的方式介紹自己的名字。

(1)教師和幼兒一起欣賞音樂CD(盒帶)並演唱歌曲。

(2)將歌詞換成自己的名字,採用接龍的形式輪流進行表演,鼓勵兒童即興加上好玩的動作。

2。發現名字的祕密。

(1)教師將寫有全班幼兒名字的卡片貼黑板上,請幼兒找一找自己的名字在哪裏。

(2)引導幼兒探尋:這些名字都一樣嗎?哪兒不一樣?請幼兒找出兩個名字、三個字或四個字的名字;找出全班幼兒不同的姓;發現全班姓什麼的最多;姓一樣,名不一樣的有哪些;名一樣,性不一樣的有哪些;等等。

(3)根據幼兒的回答,可即使在名字上面進行圈劃和統計。

3。探尋名字的故事。

(1)引導幼兒說說男孩、女孩的名字叫起來的感覺有什麼不同?推選全班最響亮的名字、最有特色的名字、最好聽的名字、最有力量的名字、最優雅的名字等。

(2)教師引出交流的話題:每個人的名字都不是隨便起的,名字裏包含了爸爸媽媽對我們的期望和美好的祝願。

(3)幼兒自由地向同伴介紹自己名字的含義,或是爸爸媽媽給自己取名字的小故事。

(4)請幼兒講述自己名字背後的故事和含義。

4。全班幼兒戴上自己製作的面具,手拉手圍成一個圓圈。各幼兒按順序逐一站到圈中,鼓勵他們配上有趣的身體動作,演唱自己的名字,其餘幼兒可以隨旋律有節奏地舞動或擺手。

幼兒園的音樂課教案10

活動目標:

1、理解歌詞,初步學習演唱《香蕉船》。

2、體驗和老師、同伴一起唱歌表演的快樂。

3、藉助圖譜記憶歌詞、學習歌曲。

4、感受歌曲詼諧幽默的特點,能聽着音樂遊戲。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音樂、若干香蕉塊。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今天胡老師帶來了一樣寶貝,就在這個盒子裏,誰願意上來摸一摸,猜猜它是什麼?(請2-3位幼兒)(長長的、滑滑的、彎彎的、是小朋友們喜歡吃的)

2、到底是什麼呀?胡老師把它拿出來看看好哇?

3、看看,是什麼水果呀?(香蕉)

4、多可愛的香蕉呀,你們看看它長得什麼樣?是什麼顏色的?彎彎的香蕉你們想吃嗎?那你們知道要怎麼吃嗎?(剝開來)

5、如果我把香蕉剝開來裏面會是什麼樣子的呢?(教師播放視頻,讓幼兒直觀的瞭解橘子內部的構造)

6、彎彎的香蕉像什麼呀?(鼓勵幼兒大膽講述)

7、今天我們的香蕉變成了什麼呢?(出示PPT,引導幼兒爲香蕉取個好聽的名字)

二、欣賞歌曲,初步學唱歌曲

1、香蕉船要開咯,聽聽,它會開到哪裏去呢?(欣賞歌曲第一遍PPT)

2、香蕉船開到哪裏了?

3、小船開到誰的嘴巴里了?

4、這首歌好聽嗎?還聽到了什麼呀?哦,沒關係,讓我們再來聽一遍。(欣賞歌曲第二遍,PPT)

5、這次聽到了嗎?歌裏唱了什麼呀?(教師邊念歌詞邊做動作,熟悉歌詞)

6、你們聽的真仔細,你們想做香蕉船嗎?讓我們一起來做香蕉船吧。(幼兒跟唱歌曲)

三、幼兒在"開小船"的遊戲情景中,學唱歌曲

1、教師在幼兒面前巡迴"開"着"橘子船",帶領幼兒學唱,教師可適時地將"船兒"開進幼兒的嘴巴里。

2、你們的表現真的好棒哦,看,胡老師這樣爲你們準備了好多香蕉船,我們回教室一起吃好嗎?

教學反思:

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結合音樂本身的要素,讓幼兒感受到不同的音樂形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只有通過音樂的情感體驗,才能達到音樂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兒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實踐過程中,培養了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通過成功的音樂活動,會提升孩子們對音樂活動的興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較爲弱的孩子對音樂活動的自信心。

幼兒園的音樂課教案11

設計思路:《大雨和小雨》是一節比較有趣的音樂課,很容易讓幼兒產生興趣。我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先組織幼兒傾聽雨的聲音,讓他們回憶下雨的情景,感受大雨和小雨的不同。然後通過我的小結讓幼兒熟悉歌詞,爲學唱歌曲做基礎。最後在遊戲版塊,通過五彩絲帶的輔助,讓幼兒更加理解歌詞,熟悉歌曲的旋律,激發幼兒的表現慾望。

活動實錄:

 一、帶入聲音,使幼兒產生興趣

1、教師播放“大雨和小雨”錄音,引導幼兒自由傾聽。

2、剛纔你聽到了什麼聲音?(打雷和小雨的聲音)打雷後要幹什麼呢?(下雨)

3、下的是什麼雨呢?(大雨)

評析:在傾聽中分辨出大雨和小雨的不同,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

 二、初步嘗試用聲音、動作來表現大雨和小雨

1、下大雨的聲音怎麼樣的呀?(嘩啦嘩啦……)我們用能幹的小手來表示一下,誰來做一做?(儘量用誇張的動作來表示)我們再來用能幹的小手邊念邊做吧!(出示大雨圖片)

2、大雨下的可真大,慢慢地雨變小了!我們來聽一聽……播放小雨錄音。

3、小雨下的聲音是怎麼樣的呀?(淅瀝淅瀝……)小手也來表示一下吧!我們也來一起來念一念。(出示小雨圖片)

評析:直觀的教具容易引起小班幼兒的注意,用圖片來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更好地爲下一環節作好鋪墊。

 三、熟悉歌曲、大膽地表現大雨和小雨不同的強弱力度

1、大雨、小雨高高興興地從天上落下來,聽,它們還在唱着好聽的歌呢!(教師清唱歌曲一遍,唱出大雨、小雨的不同強弱力度)

2、它們唱的好聽嗎?大雨落下來時是怎麼唱的啊?小雨又是怎麼唱的啊?來,我們來唱一唱吧!讓幼兒嘗試唱歌。

3、讓我們再來聽一聽,聽聽看下大雨和下小雨的聲音一樣嗎?欣賞歌曲第二遍,感受大雨聲和小雨聲的不同。

4大雨唱的時候是響響的,小雨唱的時候是輕輕的。現在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吧!(教師帶領幼兒完整唱兩遍,引導幼兒唱出強弱力度)

5、現在讓我們來學一學大雨和小雨,一邊唱一邊從天上落下來吧!(引導幼兒大膽表現大雨和小雨)

評析:在學唱中感受大小、強弱的力度,鼓勵幼兒在想唱,敢唱的基礎上,用肢體語言來表現歌曲。

 四、大雨和小雨

1現在老師來做大雨,請小朋友來做小雨,我們一起來做遊戲吧!但是有一個規則:唱大雨的時候用小絲巾用力揮,唱小雨的時候輕輕地揮。明白嗎?

2、教師先示範完整唱一遍。

3、全體幼兒一起邊舞邊唱。(兩遍)

4、大雨小雨們我們一起到外面去玩吧!(出活動室)

評析:在遊戲活動中,進一步感受歌曲和遊戲所帶來的快樂!

幼兒園的音樂課教案12

活動目標

1、在熟悉歌曲節奏的基礎上,學會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活潑、明快的旋律。

2、嘗試自編舞蹈動作,學會跳圓圈舞,體驗創造的喜悅。

活動準備

玩具洋娃娃和小熊

歌曲音頻熟悉歌曲旋律

活動流程

一、教師和幼兒共同聽音樂,做各種動作。

二、用洋娃娃和小熊進行師生互動,引出新題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請來了兩位客人,聽!它們在說什麼呢?

出示洋娃娃:(嗨!小朋友,我是可愛的洋娃娃,我的舞跳的可棒啦!大家喜歡我嗎?)

出示小熊:(你們好!小朋友,我是小熊,別看我長的笨頭笨腦的,我的舞跳的也不錯哦!大家歡迎我嗎?)

出示洋娃娃:(我舞跳的好,我還會唱歌呢?請聽--)

三、學唱歌曲

1、集體欣賞:(播放歌曲)我們來聽聽洋娃娃是怎樣唱的?

幼兒感受歌曲的內容與情緒。

2、個別交流:洋娃娃唱的好嗎?你聽後有什麼感覺?

(很活潑,這段快樂的音樂使你想到了什麼?它的怎樣唱的?)

幼兒泛講歌詞內容,教師用歌曲裏的句子總結幼兒回答。

3、"現在讓我們跟着電子琴把歌詞念一遍吧!"教師帶領幼兒按音樂節奏、節拍速度念歌詞。

4、這其實是一首外國兒歌,歌曲的名字叫〈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現在我們跟着洋娃娃一起來唱這首好聽的〈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吧!

(讓小熊評價)集體跟着琴來演唱一遍。

出示小熊:恩,唱的不錯,不過能不能唱的再好點呢?

師:小熊鼓勵我們再唱的好一點,大家能不能做到呢?我們一定要讓小熊滿意哦!(再次演唱)

三、想象創編

1、洋娃娃和小熊跳什麼舞?你會跳嗎?

2、創編:幼兒聽音樂創編動作,教師進行引導,提示。

3、個別交流:教師請表演好的幼兒來表演,其餘幼兒模仿表演。

4、請全體幼兒來表演。

四、跳圓圈舞

1、師:我們用剛纔編好的動作,重新再來跳一遍好嗎?

2、請好的幼兒來表演跳圓圈舞,其餘幼兒觀看、模仿(先個別再集體)

3、集體表演圓圈舞,教師加入其中。

五、聽音樂跳出活動室。

幼兒園的音樂課教案13

活動:鼓上的米粒

設計說明:

在本次活動中,我儘量挖掘教材的“潛力”,尊重幼兒對遊戲、創造性活動的需要,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引導幼兒感知和表達“強弱”這一音樂,要素,使孩子學得輕鬆、有趣,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活動一

目的:

1、感知聲音的強弱變化。

2、熟悉歌曲旋律及歌詞,學唱歌曲。

準備:

小鼓、米粒、紙製小動物、歌曲錄音帶。

過程:

一、引起興趣。

1、教師用小鼓敲擊一段節奏,請幼兒想像小鼓在說什麼。

2、教師分別用不同力度敲擊小鼓,引導幼兒聽辨鼓聲強弱,說說小鼓是怎樣唱歌的。

二、引導幼兒理解歌詞並學唱。

1、今天,小鼓要和米粒做遊戲呢!請你們仔細聽、認真看。

2、教師將米粒放在鼓面上,用不同力度擊鼓,引導幼兒觀察米粒動態,即“小鼓唱得響,米粒跳得高”“小鼓唱得輕,米粒跳得低”。

3、幼兒根據鼓聲強弱,邊念以上歌詞,邊模仿米粒做跳的動作。

4、這個有趣的遊戲還可以唱呢!教師邊擊鼓邊演唱第一段。

5、引導幼兒用已有經驗熟悉第二段歌詞。

①將紙製小動物放在鼓上,引導幼兒討論:重重地敲鼓時,小動物會發生什麼變化?

②啓發幼兒有節奏地說出:“小鼓唱得響,動物跳得高”“小鼓唱得輕,動物跳得低”。

③藉助紙製小動物演唱第二段,引導幼兒自由模仿小動物的動作。

三、引導幼兒表演。

1、教師和幼兒一起邊聽旋律邊表演,要求在第三、四樂句時按節拍跳躍,表現出強弱。

2、要求每個幼兒在第二段中扮演不同的動物,並在結束時定格。引導幼兒相互欣賞各自扮演的動物形象。

活動二

目的:

1、進一步熟悉旋律,用歌聲表現強弱。

2、學習創編歌詞。

過程:

一、嘗試用歌聲表現強弱。

1、複習演唱歌曲。

2、引導幼兒討論:怎樣用歌聲來表現強弱?

3、幼兒再次演唱,引導幼兒控制自己的聲音來表現強弱。

二、表演活動。

1、啓發幼兒將第二段歌詞的“小動物”替換成具體的動物名,並用動作表示。

2、啓發每個幼兒在歌曲的第二段表演一種動物,請同伴猜猜是什麼動物,引導大家互相學習。

活動三

目的:

1、進一步感受強弱,並能根據不同樂器的聲音特點,討論出適宜的表現強弱的方案。

2、體驗音樂活動的快樂。

準備:

小鈴、圓舞板。

過程:

一、引導幼兒選擇合適的樂器表現歌曲的強弱。

1、複習演唱歌曲,要求在第三、四樂句時表現出強弱。

2、讓幼兒分組敲擊小鈴和圓舞板,討論:哪種樂器適合配強的樂句,哪種樂器適合配弱的樂句?

3、引導幼兒分別拿小鈴和圓舞板爲第三、四樂句伴奏。

二、引導幼兒嘗試改變樂器原有聲音特點來表現強弱。

1、分組討論:能不能用圓舞板分別表現強弱?

2、引導幼兒分組介紹討論結果及方法。

3、引導幼兒用圓舞板爲第三、四樂句伴奏。

幼兒園的音樂課教案14

【活動目標】

1、學習按圖形和節奏選用恰當的樂器爲樂曲伴奏。

2、能夠按指揮的手勢正確的進行樂器演奏,感受大家合作表演的愉快。

【活動準備】

圖譜、伴奏帶、樂器圖片三張、樂器若干樣(碰鈴、圓鼓板、鈴鼓)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

1、欣賞音樂。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首好聽的歌,請你們豎起小耳朵認真聽,待會告訴老師,你聽完了有什麼感受?

2、教師提問。

師:歌曲放完了,請說說你的感受?(歡快、活潑、高興)

二、出示圖譜。

1、教師哼唱歌曲一遍。

2、教師提問:請你們想一想,可以用哪一些身體動作來爲這張圖譜打節奏?(拍手、拍肩、抖手、跺腳)

3、教師邊哼唱音樂邊演示動作。

4、教師帶領幼兒用身體動作來表示圖譜。

5、分組聽音樂做身體動作來表示圖譜。

三、分配、出示樂器。

1、教師提問:請小朋友看看這幾個圖案,你覺得用哪些樂器來配合適?

2、徒手練習(教師哼唱,幼兒跟教師一起做動作)

3、分組徒手練習。

四、打擊樂演奏。

1、教師帶領幼兒用樂器演奏2遍。

2、請小朋友交換樂器演奏(先徒手練習一遍)。

3、用樂器演奏。

五、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說一說參與打擊樂演奏的感覺,請幼兒回到班級繼續演奏。

大班歌曲活動:春雨沙沙

大班音樂活動:風爺爺

幼兒園的音樂課教案15

遊戲目標:

1、瞭解螢火蟲的生活習性,激發幼兒對螢火蟲的喜愛。

2、模仿螢火蟲飛翔時的動作。

3、培養幼兒耐心完成任務的習慣,享受摺紙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耐心完成任務的習慣,享受摺紙活動的樂趣。

遊戲準備

螢火蟲錄像

遊戲過程:

舞蹈:小小螢火蟲1-2小節:雙手手腕交叉,手背朝上放在胸前,快速搖頭,小碎步。

3-4小節:動作同1-2小節,身體往左和右傾斜。

5-8小節:半腳尖壓腳跟,雙手上舉做捏攏放開。

9-11小節:雙手前伸,手指相對做個圈,碎步轉一圈。

12小節:半蹲停住,頭向左倒,兩手指相對做小燈籠停在左臉旁。

課後反思:

這是一首非常好聽的歌曲《螢火蟲》,主要目的是讓幼兒感應歌曲短短長的樂句,幼兒通過紗巾的擺動以及其他的肢體動作來表現此曲的優美意境。在活動中,我通過遊戲來滿足孩子各種情感需要和發展。如:小手指變成螢火蟲跟着音樂到處飛等。在整個遊戲中我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身體各種肢體動作來進行創造性表演。在這節音樂教學活動中選材方面適合我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對螢火蟲的形象孩子都很願意去模仿。活動中孩子的參與性較以往積極,能大膽表演。在活動的設計上思路清晰,過渡自然、大方、親切,與幼兒建立平等、融洽的關係,使幼兒學得輕鬆、愉快。

幼兒園的音樂課教案16

活動目標:

1、感受人的不同表情,學唱《表情歌》。

2、學習歌曲,能根據指定的情緒創編新的歌詞和動作同時配以相應表情。

活動準備:

表情圖:高興、生氣、難過。

活動過程:

1、學習歌曲

(1)出示表情圖,請幼兒說一說,做一做自己高興、生氣、難過時的表情,動作。

(2)老師示範演唱歌曲。

(3)請幼兒練習歌曲中的節奏部分。

(4)幼兒跟老師一起唱歌,節奏部分要拍整齊,要把高興的心情用表情表現出來。

2、學習齊唱

(1)練習齊唱,請一名幼兒唱第一、二句其他小朋友唱第三句。

(2)學習打節奏xx x |xxx|

3、創編歌詞

(1)老師指定一個表情,如生氣,請小朋友們創編生氣時的動作並編成歌詞唱出來。

(2)全體小朋友圍成一個圈,由老師或小朋友確定一種情緒,幼兒依次創編歌詞和動作,用領唱、齊唱的方式演唱,輪流幾個人後,再換一種情緒,請大家創編。

活動延伸:

在美工活動中畫“表情”。

活動反思:

本節課能抓住幼兒特點,運用歌曲創編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讓幼兒對音樂感興趣,想創編會創編。幼兒能完全接受歌曲節奏、旋律,興趣高漲,自編自演。

幼兒園的音樂課教案17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樂曲旋律,嘗試隨着三拍子的音樂按下雨、澆花和喝水的情節做動作。

2、藉助圖譜記憶歌詞、學習歌曲。

3、感受音樂節奏,樂意參與音樂遊戲活動,體驗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位置呈馬蹄形,以便活動時幼兒兩兩結伴。

2、音樂磁帶,錄音機

3、幼兒用書:《小雨和花》

活動過程:

(一)複習歌曲《小小蛋兒把門開》。

教師:春天來了,雞寶寶、鴨寶寶們急着要破殼而出,出來玩了,我們一起來唱《小小蛋兒把門開》,把它們請出來吧!

(二)幼兒感受樂曲《小雨和花》的旋律和結構,在教師的引導下,隨音樂有節奏地做下雨,喝水長大、開花的動作。

1、教師:春風吹起,大地復甦,盼來了綿綿春雨。春雨滴答滴答地下,滋潤着小花小草。(A段音樂起,教師帶着幼兒按樂句做小雨從上而下飄落的動作。每2小節爲一句,在每句的句末休止符之前,輕聲說出“滴答”,並用手指輕觸雙腿,表示雨滴落到花上)

2、教師:小花在小雨溫柔的呼喚下漸漸醒來,她輕輕抖動着花瓣,舒展着身姿,享受着雨露的滋潤。(B段音樂起,教師帶着幼兒隨樂句做花兒點頭、逐步向上生長的動作。每4小節爲一句,4句之後,小花長大)

3、教師:看着小花的成長,小雨滿心歡喜,他再次辛勤地播撒雨露。(A段音樂起,動作同前)

4、教師:感謝你,小雨滴,呼喚我、呵護我,我要爲你開放。(B段音樂起,教師帶着幼兒做花兒長大,開放的動作,每一句開一朵花,鼓勵幼兒用身體做出不同的花朵造型,及時反饋幼兒的動作並鼓勵幼兒之間相互學習)

(三)幼兒兩兩結伴,在教師的啓發下歲音樂舞蹈,表現小雨和花之間相互關愛之情。

1、幼兒觀察幼兒用書《小雨和花》,感受小雨和花之間的友情。

教師:你們來說一說,小雨和花事什麼關係?假如我是小雨,我該怎樣表達我對小花的喜愛?假如我是小花,我該如何表達我對小雨的感激?下面請小朋友兩兩結伴,聽音樂來表演。

2、教師反饋幾組幼兒的表演,引導幼兒通過眼神交流、動作交流,表達小雨和花之間的相互關愛之情。

(四)幼兒分角色,在圓圈上表演《小雨和花》。

教師:現在請所有的女孩子扮演美麗的小花。請你們到中間來,手拉手圍成一個小圓圈當花壇,然後你們蹲下“睡覺”,等待着小雨的來到,請所有的男孩子扮演辛勤的小雨,請你們到這個圓圓的花壇邊,找一個小花,準備好播撒春雨。(A段音樂起時,教師帶男孩子按逆時針方向每一個樂句“澆灌”一朵小花;B段音樂響起時,男孩子蹲下,觀察小花的生長,教師不斷地運用讚美的語言和積極的神態對幼兒的表演給予及時的肯定;B段音樂再次響起時,鼓勵小雨和花做出不同的合作造型)

(五)玩遊戲“碰一碰”

教師:小雨和花成了最好的朋友。小朋友們都來跳舞,爲他們慶祝吧!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我運用了課件幫助幼兒區分兩段音樂的不同內容,表現小雨和小花的不同的動作。幼兒能用不同的動作創編小雨落下來的動作。但是在第二段的時候,小花喝水和長大的動作幼兒表現動作不明顯。特別在分角色表演時,孩子沒有分清兩段音樂的區別,看不出小雨和小花的角色,動作混在一起,看不清楚。

幼兒園的音樂課教案18

設計意圖

幼兒園語言活動教育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要以活動的形式來幫助幼兒學習語言。那如何讓幼兒用語言、動作、表情等方式來表達對此作品的理解,在原有的基礎上擴展想象,仿編一句短句呢?幼兒對小動物有一種很特殊的感情,無論什麼時候,什麼地方,都會對它們表現出莫大的關心與好奇,利用實物、圖片,爲幼兒介紹有關動物的生活習性和外形特徵,使他們逐漸積累有關小動物的知識,針對這點,我設計了《小動物過橋》。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積極參與兒歌學習活動,培養幼兒對語言活動的興趣。

2、教會幼兒正確地說出小動物的名稱及其過橋的樣子。

3、嘗試仿編短句“xxx過橋xxx”,激發幼兒的創造精神。

4、使幼兒懂得歌曲的詼諧幽默之處。

5、藉助圖譜、動作、遊戲情景理解記憶歌詞並學唱歌曲。

活動準備

1、幼兒對一些小動物的叫聲及走路的樣子有一個初步的印象。

2、一臺視頻儀及圖片製作(小鴨、小貓、小螃蟹、小白兔過橋的圖片)

3、錄音兒歌、一段輕鬆愉快的音樂和《生日歌》、《我愛我的小動物》伴奏帶。

4、場地佈置:一平衡木當作獨木橋及一座小熊的房子。

5、各種動物玩具若干。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森林裏有一座漂亮的房子,這就是小熊的家。今天小熊可高興了,因爲等會兒有許多的小動物要來給它慶祝生日,可是,到小熊家必須經過一座小橋,小熊想:它們能過橋嗎?瞧!別擔心,誰已經來到橋邊了?(小鴨)

評析:以故事的形式直接揭示主題,把幼兒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住了。整個開始部分簡單又新奇。

(二)基本部分

1、利用視頻儀,結合圖片,學習兒歌

(1)老師出示小鴨子的圖片並生動、形象的演示小鴨子過橋。(邊操作圖片邊叫呷呷呷)

提問:

小鴨子是怎樣過橋的?

評析:這一問題的設計讓幼兒對短句“xxx過橋xxx”的結構有一初步的瞭解。

(2)出示小花貓(幼兒先說,老師後操作)

提問:

聽!誰唱着歌兒來了?想一想,小花貓是怎樣過橋的?

評析:這兩句的提問採用了遞進式的方法,在第一句的學習基礎上,幼兒很容易掌握“xxx過橋xxx”的結構句式。

(3)仿編短句“xxx過橋xxx”

提問並組織討論:

“請你們猜一猜,還有誰也會來給小熊慶祝生日,它們過橋是怎樣的?請小朋友用最好聽的一句話來講給老師和小朋友聽,好嗎?”(提示幼兒注意所提供的玩具動物)

評析: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幼兒從純粹的學習語言轉入發散性思維,他們從自己身邊的動物玩具開始自由的說“xxx過橋xxx”,這裏按排能力強的幼兒帶頭,讓每個幼兒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

(4)出示小螃蟹,請幼兒說說、做做小螃蟹過橋的樣子

提問:

A、這是誰呀?小螃蟹是怎樣過橋的?(提示語:小螃蟹是怎樣走路的?增加知識面,小螃蟹是橫着爬)

B、還有誰過橋也是爬爬爬的?

評析:橫着爬這一詞的學習幼兒很難理解,通過動作演示自然地解決了這一難點。

(5)用猜謎的形式引出小白兔,用短句結構進行講述、仿編

提問:

A:紅眼睛、短尾巴、愛吃青菜和蘿蔔,是誰呀?

B:小白兔過橋是怎樣的?(幼兒用動作表示蹦蹦跳)

C:還有誰過橋蹦蹦跳?

評析:在這一環節中,安排一個發散性的問題,讓幼兒結合已有經驗進行仿編活動,增強幼兒的思維活動密度及深度,動作的安排把課堂氣氛活躍起來,滿足小班幼兒好動的特點。

(6)幼兒完整欣賞兒歌《小動物過橋》,並跟着配樂邊朗誦邊用動作表示自己對作品的理解。

“小動物順利地過了橋,來到了小熊家,它們把過橋這件事編成了一首兒歌,名字就叫《小動物過橋》,我們來聽聽。”

評析:這一環節的設計,給了幼兒一個完整作品的享受。

2、組織幼兒遊戲,擴展幼兒知識面。

“這幾個好朋友一邊吃蛋糕一邊交談,說着說着小熊傷心地說:要是我媽媽在多好呀。原來,它媽媽在兩年前被獵人給抓去了,小朋友,你們說說,我們應該怎樣去幫助它們?”

評析:不失時機地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讓它們知道我們應該要保護、愛護小動物。

“我們帶上我班的這些小動物一起去小熊家爲它過生日,好嗎?那老師提一個小小的要求:請小朋友過橋時不推不擠,一個跟着一個走,並在過橋時用一句最好聽的話講出你們抱着的小動物是怎樣過橋的。”(幼兒遊戲時,放上一段音樂)

評析:這一環節,將語言的學習轉化成了一定的遊戲規則,有機地將個人的直接經驗溶於其中,在創造想象中學習語言,遊戲中,膽小的幼兒在小朋友的加油聲中也順利地過了橋,幼兒的語言能力在不知不覺中再次得到提高。

(三)兒歌、幼兒作品展示

附:

兒歌:小動物過橋

小鴨子過橋呷呷呷,小花貓過橋喵喵喵;

小螃蟹過橋爬爬爬,小白兔過橋蹦蹦跳。

附:幼兒創編作品

兒歌:小動物過橋

小鴨子過橋搖搖搖,小烏龜過橋爬爬爬,

小青蛙過橋跳跳跳,小企鵝過橋晃晃晃。

兒歌:小動物過橋

小灰豬過橋嚕嚕嚕,小白鵝過橋戇戇戇;

小烏龜過橋爬爬爬,小青蛙過橋蹦蹦跳。

(四)活動結束

1、小朋友爲小熊唱生日歌,並一起唱歌、跳舞《我愛我的小動物》(放伴奏帶)

2、“天黑了,我們和小動物們說聲再見!”幼兒跟着音樂節奏,自然地離開活動室,去戶外活動。

評析:這一環節中,幼兒情緒高漲,把整個活動推向了xx。

(五)活動延伸

1、在語言角中,爲幼兒提供一些小動物圖片及幾張畫有獨木橋的圖片,請幼兒選擇講述《小動物過橋》。

2、這裏還有許多小動物也想來過橋,我們一起來幫幫它們吧!(不斷投入新的動物角色,鼓勵幼兒繼續創編。)

活動反思

這一活動使幼兒的經驗遷移能力再次得到提高,或創編兒歌或講述故事,都有助於提高幼兒的組織能力和連貫表達能力。

幼兒喜歡小動物,加上這首創編的兒歌淺顯、易懂,它生動、形象地描述了小動物過橋的情景,突出了“呷、喵、爬、跳”這幾個詞,讀來朗朗上口,很適合小班幼兒教學使用。

兒歌學習的以往常規教法是:老師先完整地說一遍,幼兒再跟念幾遍,是純粹的機械記憶,整個活動過程,幼兒較多地處於被動地位,獲取的知識、信息也比較有限。本活動,我打破以往的教法,我以“小熊過生日”的故事情節發展來進行活動,採用形象、直觀的手段,引導幼兒自己用短句來表達,學習兒歌,通過遊戲的形式,幼兒進行創編活動。整個活動,我都採用遞進式的提問,這是一種循序漸進、逐層深入的提問方式,重在培養幼兒思維的邏輯性,並形成完整的語言,這樣層層遞進,由淺入深,幼兒很能接受,學習積極自由。

不足之處

如果整個操作過程是在電腦屏幕上演示,相信更會吸引幼兒。

通過本次活動,也讓我體會到只有幼兒真正喜歡的東西纔是教育幼兒的好教材。如果以後再次執教這個活動,希望能少一些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