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範文彙編九篇

精選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範文彙編九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1W 次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範文彙編九篇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的:

1、通過本次觀察與體驗活動,讓幼兒對懷孕這一現象有初步的認識;學習表達愛的技能,激發幼兒對他人的愛。

2、爲幼兒創設多項交流活動,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3、在分組活動中,鞏固幼兒有規律的排序,同時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判斷能力。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準備:

1、四維彩超錄象、圖片。

2、袋子若干,材料紙、筆、珠子等。

活動過程:

一、感受愛。

1、情景設置:我來幫助你。

老師提問:“小朋友,你們想一想,(出示想的圖畫)我爲什麼要幫助朱老師呢?”

老師:“你們還沒有出生之前也是在媽媽的肚子裏的,那麼想知道你在媽媽肚子裏的樣子嗎?”

2、看四維彩超錄像,讓幼兒瞭解胎兒在母親懷裏的生長過程。幼兒看完後向朱老師提問,朱老師解答,同時請幼兒觸摸、聽她的肚子。

老師提問:

(1)朱老師,你吃飯和睡覺還和以前一樣嗎?

(2)你的寶寶什麼時候出生?

(3)你爲她準備了什麼?

二、體驗愛。

1、體驗母親懷孕的感受,幼兒分別做不同的事。

老師:“朱老師的肚子,她走路和做事時什麼樣的感覺呢?那我們把袋子系在腰間來體驗一下吧。”

幼兒分成四組體驗:

(1)小朋友在座位上脫鞋、穿鞋。

(2)請幼兒到樓下去取東西。

(3)請幼兒幫助整理衣物、圖書、玩具。

(4)請幼兒掃地。

2、引導幼兒進行多項交流活動。

(1)老師:“那麼有什麼感覺?做事方便嗎?朱老師你懷孕有多久了?體重增加了多少?”教師與朱老師、幼兒交流體驗後的感受。

(2)幼兒與周圍的老師進行交流,問她們懷孕時的感受。

(3)引導幼兒與“自己的寶寶”對話。

三、表達愛。

1、向媽媽表達愛。

老師:“小朋友的媽媽是很辛苦的,媽媽爲了你們的健康成長付出了許多的愛,那你們愛媽媽嗎?你們想對媽媽說句什麼話?(出示說的圖畫)表達愛除了可以用嘴巴說,還可以用行動來表達你的愛,你們會在什麼時候(出示時鐘的圖畫)爲媽媽做什麼事呢?”幼兒一邊說一邊進行情境表演。

2、向老師表達愛。

老師:“朱老師你懷孕了,你這麼辛苦,可是還堅持來給小朋友上課,爲什麼呀/小朋友,你們愛朱老師嗎?你們愛我嗎?爲什麼?”鼓勵幼兒大膽地想老師表達愛。

(1)老師:“還有一位老師說很愛小朋友,很想小朋友,你們猜猜她是誰?”幼兒看錄象:楊老師快生寶寶了。

老師:“你們想楊老師嗎?那你們想怎樣表達對她的愛呢?”(出示手的圖畫)

(2)幼兒分組製作禮物:

(a)寶寶的衣服。

(b)寶寶的拖鞋。

(c)寶寶的項鍊。

(d)寶寶的小手帕。

活動反思:

愛離孩子們已經越來越遠了,孩子們被大人的愛包得水泄不通,不懂得怎樣去同情、關心別人,事事以“自我”爲中心,在生活中也缺乏謙讓、友愛、團結的精神,常常爲了玩具你爭我奪,不會謙讓。可孩子們總會長大,總會離開父母築造的窩,他們要生存,不僅靠一技之長,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與人交往,如何同情、關愛別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作爲幼兒教師,培養幼兒高尚的道德品質是幼兒教育目標之一,要抓住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把握教育的契機,方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小百科:愛是指喜歡達到很深的程度,繼而人爲之付出的感情。是指人類主動給予的或自覺期待的滿足感和幸福感。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體驗合作的快樂,增強團隊精神。

2、嘗試分析故事,完整的表達自己的想法,理解合作的意義。

3、鼓勵幼兒敢於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4、培養幼兒與同伴之間的相互配合。

活動重難點:

理解合作的意義,萌發合作意識

學會與他人合作並掌握合作的技巧。

活動準備:

PPT課件(圖片、故事動畫)、“好玩的大鞋子”六雙、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隨音樂《衆人划槳開大船》進入活動室,師幼交流。

“小朋友們好,看!今天來了這麼多客人老師,我們先給客人老師打個招呼吧!“客人老師好!”

2、引入動畫片,課前猜想:

導語:“小朋友都喜歡看動畫片嗎?”今天,孔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一個好看的動畫片,動畫片裏有一隻猴子,一隻鹿,小朋友說一說他們都有什麼本領?”

教師小結:小朋友們說得都很好,猴子和小鹿都有自己的本領,那到底發生什麼事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二)展開:

1、帶問題欣賞動畫片《猴子和鹿》,初步理解合作的意義

(1)欣賞故事一、二段,提問:它們要比賽幹什麼?小朋友們猜一猜誰會獲勝?爲什麼?

(2)欣賞故事第三段,提問:“小朋友們,誰獲勝了?

教師小結:原來爬樹摘果子是猴子的強項,所以猴子輕而易舉的獲得了比賽的勝利。

(3)欣賞故事第四——六段,提問:這一次它們比的什麼?誰獲勝了?

教師小結:比賽跑步梅花鹿獲勝了,因爲跑步是梅花鹿的強項,所以這次它獲勝了。“

(4)欣賞故事第七、八段,提問:這一次它們又要比賽什麼?猜一猜這回誰會獲得勝利?

(5)欣賞故事第九、十段,提問“猴子過不了河,梅花鹿夠不到桃子,它們倆都在乾着急,小朋友幫它們想個辦法?”

教師小結,小朋友想的辦法真好,它們倆可以合作起來完成比賽,那他們是怎樣合作的呢?我們一起看一看

(6)欣賞故事到最後提問:猴子和小鹿合作成功了嗎?它們是怎樣合作的?

教師小結,猴子和小鹿都有自己的本領,它們合作起來力量就更大。

2、出示各種圖片,讓幼兒觀察進一步加深對合作的理解

(1)出示賽艇圖片

提問:這是在幹什麼?大家在電視裏見過賽艇比賽嗎?賽艇運動員是怎樣做得,我們一起學一學?

教師小結:其實每個賽艇運動員的力量都很大,可是賽艇比賽不光需要力氣大,更重要的是合作,他們要步調一致才能取得比賽的勝利。

(2)出示拔河圖片

提問:這是在幹什麼?拔河需要合作嗎?怎麼合作?

(3)出示兩個孩子玩蹺蹺板的圖片

提問:他們在幹什麼?玩蹺蹺板需要合作嗎?爲什麼?

(4)出示推小車遊戲圖片

提問:這是在幹什麼?和誰在合作?

(5)出示桌子,

提問:孩子們看這是什麼?如果把這張桌子搬到對面去,需要合作嗎?

(請一個小朋友來試試,再請幾個小朋友來試一試)

教師小結:剛纔一個小朋友沒有搬動大桌子,幾個小朋友合作就把大桌子搬起來了,看來,合作的力量真大。

3、討論:生活中的合作。

“其實我們的生活也離開合作。小朋友動腦筋想一想,平時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是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可以說給你旁邊的小朋友聽。(幼兒討論,教師巡迴指導。)

4、遊戲體驗,進一步感受合作

遊戲“好玩的大鞋子”

(1)讓幼兒自由結合三人一組,每組一雙大鞋子,自由探索練習。

(2)討論:請成功和沒成功的幼兒都講一講自己的感想。

(3)教師講解方法,進一步強調合作,幼兒再自由練習。

(三)結束

小結:孩子們一定要記住,將來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一定要想到合作的力量是最大的!好,爲我們今天的合作歡呼“合作力量大”

“好孩子給客人老師說再見.”

活動反思:

亮點1:整個環節的設計遵循了先明理、後導行的原則。明理:讓幼兒先明白道理,首先我們根據故事、圖片、這些直觀的環節,初步感受合作的含義,瞭解合作的意義。然後通過遊戲,讓幼兒親身體驗合作,真正瞭解合作力量大。

亮點2:目標和重難點的定突出了具體性的教育和養成。活動過程中完成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亮點3:最後一個環節的遊戲“快樂的大鞋子”,比較新穎,是從成人拓展訓練項目“有軌電車”中得到的靈感,其實有很多的經典遊戲都可以充分體現合作,如:蜈蚣競走、二人三足、卷白菜等,之所以選擇“好玩的大鞋子”是因爲這個遊戲更能充分的將合作體現的淋漓盡致,如果沒有合作,遊戲將無法進行,這樣的遊戲更能讓幼兒體會合作的意義。

不足1:在嘗試分析故事,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上面還有所欠缺。

不足2:教師缺少授課經驗,和孩子的互動、交流不太嫺熟。

不足3:在幼兒體驗這一環節上,“擡桌子”多少有點牽強,沒有找到更適合幼兒體驗合作的例子。

不足4:在難點突破還有所欠缺。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理解兒歌內容並體會其中表達的感情。

嘗試仿編兒歌。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背景音樂;《我會想念你》兒歌音頻及圖片;《我會想念你》兒歌伴奏。

活動過程

播放舒緩的背景音樂,帶領幼兒進入即將離別的情境,感受想念的心情。

——小朋友們就要畢業了,就要離開學習生活了三年的幼兒園,老師心裏十分捨不得你們,老師會非常想念你們。你們也會想念老師嗎?

——你覺得想念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呢?(有點難過、捨不得、不想分開……)

小結:當我們離開我們喜歡的人和地方時,就會產生想念的心情。想念會有點難過,因爲不想和喜歡的人分開,不想離開熟悉的地方。

播放兒歌音頻及插圖《我會想念你》,引導幼兒理解兒歌內容,並有感情地朗誦兒歌。

1、播放兒歌音頻及插圖《我會想念你》,鼓勵幼兒討論兒歌內容。

——下面是一位即將畢業的小朋友說的話,他也要離開幼兒園了,他心裏會想念誰呢,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小朋友說他會想念誰?

——小朋友想念小黑什麼呢?

小結:小朋友即將畢業,他想念幼兒園裏每天陪伴着他的小狗小黑,他捨不得離開小黑。

2、帶領幼兒有感情的朗誦兒歌,體會兒歌中包含的感情。

——你能體會小朋友想念的心情嗎?讓我們帶着想念的心情一起朗讀這首兒歌。

組織幼兒討論,請幼兒說一說畢業後會想念的人和事,並嘗試將這些想念編進兒歌裏。

1、請幼兒說說自己的想念。

——畢業後你會想念幼兒園裏的誰呢?

——想念和他/她/它在一起的什麼事呢?

2、請幼兒嘗試仿編兒歌。

——試一試,把你的想念編進兒歌裏吧。(比如:親愛的瑤瑤,我會想念你,想念你,和我一起搭積木,想念你,和我一起做遊戲,謝謝你,陪着我在學校又笑又鬧。)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

在美工區投放繪畫材料,請幼兒將自己的想念畫下來。教師彙總幼兒的作品,製作成“想念海報”。

附【兒歌】

我會想念你

親愛的小黑,我會想念你,

想念你,見到我尾巴搖,

想念你,見到我汪汪叫,

謝謝你,陪着我在學校又跑又跳。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4

設計思路:

勞動節和勞動人民,對大班幼兒來說,都是比較陌生的。由於大班幼兒受經驗水平的侷限,不可能瞭解太多的勞動者和勞動行爲,所以,本活動將帶領幼兒與勞動者對話,觀察勞動者的辛勞以及送節日禮物給勞動者等,直觀地激起他們對勞動者的尊敬和愛勞動的情感,使幼兒建立愛勞動的情感。

活動目標:

1.知道5月1日是國際勞動節。

2.知道身邊的人都是勞動者,他們用勞動爲大家服務,有尊敬和熱愛他們情感。

3 給身邊的勞動者送上節日的祝福。

活動準備:

1.幼兒動手製作的花環、穿花裙子的花姑娘卡片若干。

2.活動前與菜場的部分工作人員、工廠的工人、商店的營業員聯繫好。

活動與指導:

1.介紹“五·一”國際勞動節。

(1)教師:5月1日是什麼節日?是誰的節日?

(2)講解“五·一”節的來歷,告訴幼兒這是全世界勞動、工作的人都過的一個節日。

2.認識誰是勞動的人,他們都做哪些工作。

(1)帶領幼兒去菜場、工廠、商店慰問勞動中的人們,觀察他們是如何勞動的?

啓發幼兒理解勞動者是用自己的勞動爲大家服務的人。

(2)幼兒與各行各業的勞動者進行交流,引導孩子們發現他們的勞動和小朋友生活的關係,

(3)向勞動者送上節日的禮物。

3、幼兒回園交流自己的感受,培養幼兒尊重勞動者的情感。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嘗試用自己的身體動作表示數字字形。

2、培養幼兒願意與同伴合作、體驗完成任務的樂趣。

3、通過學習製作名片,爲幼兒創造交往的機會,提高交往能力。

二、活動準備

1、課前收集不同的名片,讓幼兒欣賞各種名片,瞭解它們的用處及圖案。

2、請家長教幼兒學會正確書寫自己的名字及家中的電話號碼。

3、各色卡紙、水彩筆,1―10數字卡片。

三、活動過程

(一)、集中活動

1、教師出示1―10數字,幼兒說出上面是什麼數字。

提問:你知道自己的電話號碼嗎?

你好朋友的電話號碼是多少?

2、教師啓發幼兒把自己的身體當成數字變一變

蘇鑫磊:用兩手的大拇指和食指連起來表示數字

吳磊:用食指當成筆寫數字

謝越:將身體下蹲抱成一團表示數字

陳昕怡:將一手臂平伸或彎腰表示數字

劉鬱:四肢併攏立正或躺着表示數字

3、玩“我是數字變、變、變”遊戲

教師要求幼兒自由組合多人合作,把身體變成數字表現出來。

闕子龍:坐在地上,林澤龍小朋友躺在他的腿上組合成數字4。

有許多幼兒搭成火車,有的手拉手還有的躺着連接起來組合成數字

陳露:將身體下後腰,吳鑫傑小朋友站在她旁邊組合成數字6。

4、玩“麥當勞”遊戲

教師說一個數字,幼兒背對觀衆用自己身體上的麥當勞(臀部)寫數字。例如:教師說數字4,幼兒背對觀衆腳尖踮起,用麥當勞(臀部)先左右,後踮起下蹲,寫出數字4的字形。也可請一名幼兒用麥當勞寫數字,請全班幼兒猜出數字

(二)、分組活動

一組:玩“麥當勞拔號碼”遊戲

幼兒自由組合,用自己的麥當勞表現自己或好朋友的電話號碼,讓同伴猜號碼。例如:一名幼兒用麥當勞(臀部)寫自己的電話號碼:2884551,其他二位幼兒猜出電話號碼,猜對後,給對方一個鼓勵。(擁抱一下)

二組、製作名片

1、欣賞名片

提問:名片上有什麼?名片有什麼用處?

2、討論:你想設計什麼形狀的名片?想一想,怎樣使名片更好看?

3、幼兒設計製作名片,教師巡迴指導。

a、提醒幼兒寫清自己的姓名,家中的電話號碼。

b、製作完的名片可以進行裝飾。

章志楷:用手指印畫在紙上,用水彩筆塗上各色的手指頭,最後在手心裏寫上自己的姓名與電話。

陳璐:她愛吃蘋果就把名片做成蘋果形狀。

子龍:把名片做成奧特曼形狀。

希明:將名片做成心形。

謝越;把名片做成數碼寶貝形狀。

4、幼兒之間相互介紹,互贈名片,並說一句祝福語

(三)、延伸活動

1、課餘時間,鼓勵幼兒製作名片送給朋友。

2、利用名片玩角色遊戲。

教師分析及活動反思

1、整個活動營造了一個寬鬆、自然、愉快的學習環境,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很高,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在活動中幼兒語言交流特別多,不斷地與他人互動,形成了良好的師幼互動,互相學習的氣氛。

2、讓幼兒玩中學,學中玩,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特別是遊戲“我是數字變變變”“麥當勞”“麥當勞拔號碼”等,讓幼兒自由組合,幼兒用自己的身體變數字,用自己的麥當勞(臀部)寫數字,趣味性較強,幼兒玩得很投入,很開心,同時發展了幼兒想象力。

3、讓幼兒自由設計名片,發展了幼兒的創造力,幼兒設計的形狀真是多種多樣,讓我十分驚喜。有水果形、月亮形、心形、小鳥形、蝴蝶形、花朵形、葫蘆形、手指形、星星形、還有一些動畫人物有奧特曼、數碼寶貝、皮卡丘,形狀十分可愛,幼兒也很喜歡打電話這種交往聯絡方式,通過此活動,促進了幼兒的交往能力,讓幼兒在合作中體驗成功的喜悅,也使我更深刻地感到幼小銜接的重要性。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在升降國旗的莊嚴氣氛中,體驗尊敬國旗、熱愛國旗的情感,體驗愛國主義的情感。

2.瞭解升降國旗的要求及方法,共同制定方案(編組、服裝、列隊等)。

活動材料與相關環境創設

國旗,錄音機和國歌磁帶,小旗手標誌和服裝,幼兒升旗輪流表(展板或牆飾),幼兒一寸照片。

活動準備

這一教育活動在“十一”前夕進行,可持續兩週左右。每天由一組4名幼兒分別擔任升旗手、降旗手和護旗手,負責幼兒園的國旗升降工作。

第一週的週一:組織幼兒參與全園的升旗儀式,感受這一過程。活動前將“幼兒升降旗輪流表”貼在牆飾或展板上。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談一談“參加升國旗儀式的感受和心情”,重點引導幼兒回顧自己莊嚴、崇敬的感受。

2.提議在兩星期內負責幼兒園的升降旗工作,並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熱情。

3.與幼兒共同制定方案,並將幼兒分成若干組,每組4人,各組評選兩名旗手(分別負責升旗和降旗)、兩名護旗手,讓全體幼兒都有參與的機會。

4.引導幼兒討論升降國旗時的準備工作和排練內容,如,服裝,升旗和護旗的規範動作,觀察升旗的隊列、音樂等。

5.根據“幼兒升旗輪流表”編排各組輪流計劃,幼兒把自己的照片貼在表中的相應位置。

6.帶領幼兒落實每一項工作,特別是訓練升旗、護旗的規範動作,促進幼兒互相合作。

相關經驗

語言:通過談話和討論使幼兒能夠清楚地表達出參與升旗活動的心情和感受。

活動評價:關注幼兒活動情況,根據幼兒升降旗時的態度和表現,評價幼兒是否把尊敬和熱愛國旗落實到行動中。

活動延伸與擴展

幼兒與家長共同收集國旗的相關資料。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能綜合運用各種不同的建構材料,拼搭出災區重建後的美好家園;

2、學會合作,提高合作意識;

3、通過遊戲活動使幼兒體驗爲災區人民建家園的快樂心情。

活動準備:

各種建構遊戲材料、幼兒爲災區設計的重建圖、各種包裝紙盒、音樂磁帶《愛的奉獻》

活動過程:

1、談話:以“我爲災區建家園”爲題引發幼兒的興趣孩子們,日本地區發生了9.0級地震,倒塌房屋3000幢,現在災區的人民住在臨時搭建的帳篷裏,天氣漸漸變冷了,帳篷裏很冷,我們來幫助災區人民重建家園好嗎?

2、討論建構主題及分工合作方式

3、提出建構遊戲要求

4、放音樂幼兒合作建構、教師觀察指導

5、作品展示,評價作品

6、幼兒對作品整體進行小結,併爲搭建的作品命名。如:《愛心小區》、《愛心屋》

一、活動方案反思、評價

(一)幼兒發展情況評價

1、幼兒知識面得到拓寬,各方面能力得到發展。

主題活動來源於幼兒親身體驗過的一種自然界現象。活動前,幼兒對地震知識的瞭解幾乎是零。通過主題活動,幼兒瞭解了許多地震災害和自然界其它災害的知識,危機時刻的.自救方法。在活動中,幼兒求知慾強,與同伴、教師的交往能力得到發展;通過遊戲活動,幼兒能主動與教師互動,同伴之間的合作意識得到增強,並在遊戲中學到技能,體驗成功、快樂的心情。

2、幼兒學會主動參與社會活動,安全自救的技能得到提高。

在活動中,幼兒主動參與各種活動的積極性高,幼兒不僅瞭解各種場所的避震方法,以及各種危難時刻的自救方法。通過遊戲模擬,幼兒能在安全的時間內,用各種方法進行自救。

3、培養幼兒從小學會關心,關愛他人的情感。

豐富的活動環境創設、幼兒主動參與身邊的社會活動使幼兒直接感受到每個人都在爲災區獻愛心。通過我和災區小朋友“手拉手”活動,幼兒不僅能爲災區小朋友獻愛心,也會關心起身邊需要幫助的人。如班上小朋友生病了,會打個電話問候;摔倒了,會有很多人把他扶起來;誰有遇到困難了,我來幫助你等等。幼兒學會了從身邊事做起,會關心關愛他人,得到幫助的小朋友也能深深體會到身邊人對他的關愛和幫助。

(二)教師活動中的自我反思

1、活動目標明確,圍繞幼兒的發展水平開展,環境創設與時事和幼兒的認知水平相結合。孩子們參與環境創設的主動性較高。

2、加強了幼兒與周圍環境的互動。在活動中幼兒和教師一起參加捐助活動,孩子們更能體會到活動的意義。

3、活動中,家長的參與爲幼兒的知識經驗的形成有較大的幫助。

4、活動中注重幼兒親身體驗,通過看、聽、說、做、想來讓幼兒感受愛的溫暖。

5、活動內容的安排還不夠豐富,幼兒生成了許多活動,由於知識經驗受限,無法把活動做得更大更豐富。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8

設計背景:

時至三月,全國上下掀起了學雷鋒的高潮,我便抓住雷鋒的樂於助人這一教育契機,希望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播下愛的種子,讓整個社會人人互助,更多的理解那些有困難的地人們的艱難和苦惱,教會孩子學會同情,學會關心周圍的人。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雷鋒的樂於助人的故事,感受雷鋒的高尚的品德。

2、學會關注生活周圍和社會上有困難的人,培養同情心和仁愛之心。

3、樂意向雷鋒學習,主動積極幫助別人。

活動準備:

看過或者聽過雷鋒的有關故事、雷鋒視屏一段、困難中的人圖片若干張音樂《愛的奉獻》。

活動過程:

一、開火車進活動室。

二、火車上發生的事情。

說說得到幫助的人和事,感受受助情感體驗。

1、請你們介紹一下,他們碰到了什麼困難?

2、說說誰幫助過你?別人幫助你時心裏怎麼想?

三、做好事學雷鋒,瞭解雷鋒。

簡介雷鋒,讓幼兒認識雷鋒。

1、你知道雷鋒嗎?知道3月5日是學雷鋒日,爲什麼學雷鋒。

2、看視頻,知道雷鋒樂於助人。

3、老師也來介紹一下,我所瞭解到的需要幫助的人。

小結:人們都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需要大家互相幫助。

四、講童謠。

有個童謠中講了關於雷鋒的事情。

身邊有關學習雷鋒的事情,怎樣幫助身邊有困難的人。

五、身邊的雷鋒:

1、社會中、幼兒園裏、生活中學雷鋒的人。

2、老師用幻燈介紹人們幫助別人的辦法。討論幫助的方法,知道人與人之間應互相幫助,我們能用什麼辦法來幫助他們解決。(讓幼兒先討論,再來說)(出示通道受災圖片)激發幼兒愛心。

3、小結:當人們碰到困難時我們採取各種方法去幫助他們,捐款是一種最常用的方法。募捐捐款活動,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公益活動

1、每位幼兒一份捐款(零錢1角,5角,1元)

2、放背景音樂(愛的奉獻),幼兒依次捐款。

3、統計:鼓勵幼兒平時存下零錢,將來爲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獻上自己的一份愛心。

我們來統計一下,今天我們一共捐了多少?算出總數。(伴音樂《愛的奉獻》)。

六、播放圖片,結束活動。

小朋友可以看看雷鋒的圖書,聽聽雷鋒的故事,看看雷鋒還有哪些良好在品德值得我們好好學習呢?跟着《學習雷鋒好榜樣》的音樂離開活動室。

本活動採取從幼兒調查周圍需要幫助的人入手,知道社會上還存在一些弱勢人羣和困難人羣,萌發他們的同情心。瞭解社會是一個大家庭,應該互相關心和幫助,使大家庭裏的每個人都能感受溫暖。從小樹立幼兒的公民意識,培養幼兒的社會公德和責任意識。通過本活動引導幼兒關注周圍的人和事,在他們幼小的心裏播下關愛他人的種子,樂意助人,學會感恩。知道我幫人人,人人幫我的道理。

附童謠:你真是個小雷鋒

老奶奶,看外孫,

下車不認西和東,

背行李,拿信封,

遇見路人細打聽。

小朋友,好熱情,

攙扶奶奶慢慢行,

拐個彎,進衚衕,

照着地址送家中。

老奶奶,問她名,

她說“我是小學生。”

老奶奶,沒聽清,

你真是個小雷鋒。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9

設計意圖:

現今的孩子都是家裏的“掌上明珠”,過着“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日子,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而且由於嬌生慣養,孩子挑食、偏食的不良習慣日益增多,而合理的營養和良好的飲食習慣能促進幼兒的生長髮育。所以爲了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和提高幼兒的獨立的生活技能,我設計了《小鬼當家》這一活動。

目標:1讓幼兒初步瞭解人體需要各種各樣的食物。

2、培養幼兒不挑食、不偏食的飲食習慣。

3、提高幼兒獨立的生活技能。

4、培養幼兒獨立的意識,減少對成人的依賴。

準備:1、已認識常見食物的名稱及其主要營養。

2、課件、每日食物結構圖。

過程:

1.幼兒在健康歌的音樂聲中進入教室。

師:今天是星期六,寶寶們真開心。可是媽媽不在家,該怎麼辦呢?我們來看看媽媽有沒有留言。

2.課件:寶寶們,媽媽有事出去了,你們自己當家吧,有什麼麻煩就去問小博士,好嗎?再見。

3.師:哎呀,媽媽叫我們自己當家,自己燒飯,那我們得先去買菜呀。是不是喜歡吃的就多買一點,不喜歡吃的就少買一點呢?(幼兒回答)

4.師:我們去問問小博士吧。

5.瞭解每日需要的主要食物結構。

課件:(小博士)小朋友,這是我們每日需要的食物結構圖,它告訴我們身體需要各種各樣的事物,有的需要的多,有的需要的少。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哪些食物需要的多,哪些需要的少,哪些需要的不多不少呢?

6.出示食物結構圖:引導幼兒說出在三角形的食物結構圖中,最下面的需要多一點,最上面的需要少一點。

7.教師小結,把食物圖編成一首兒歌:糧食蔬菜和水果,每天需要不能少;雞肉魚蝦和豆奶,不多不少要正好;巧克力糖果和肥肉,每天少吃有牢記。

8.瞭解偏食、挑食的危害,教育幼兒葷素食物都要吃。

師:寶寶們看,小博士帶了三位小朋友來幹什麼呢?

課件:(小博士)請你們看看這三位小朋友有什麼地方不一樣?(一個胖一個瘦,一個不胖也不瘦)引導幼兒討論:專吃葷菜容易發胖,專吃素菜長的瘦,不挑食纔是長得最好的。

幼兒討論好後,課件中三個小朋友說說自己胖瘦的原因。

師小結:寶寶們喜歡誰,爲什麼?

9.遊戲:買菜。

師:剛纔,寶寶們聽了小博士的話,知道了人體需要各種各樣的食物,不能挑食、偏食,那等一下買菜的時候知道該怎麼買了吧?

幼兒去“菜場”買菜,提醒幼兒要葷素搭配,並能夠正確地算出找零。

活動延伸:

幼兒在“娃娃家”中繼續玩“小鬼當家”的遊戲,學會自己搭配炒菜,招待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