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品】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錦集六篇

【精品】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錦集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7W 次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品】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錦集六篇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認識“梨”、“梨樹”、“鴨梨”、“梨園子弟”

活動準備

字卡、幻燈片、實物鴨梨,掛圖梨樹

重點認識

鴨梨、梨樹

活動過程

一、出示實物梨

小朋友都認識我手裏的水果吧,它是什麼水果?(一個梨)好,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個“梨”字。(出示字卡“梨”帶着幼兒讀幾遍)討論:梨是什麼形狀的?顏色怎樣?你吃過的梨是什麼味道?(甜甜的、酸酸的)你吃過什麼樣的梨?(鴨梨、蘋果梨、甜梨)

二、給“梨”字找朋友

“梨”字小朋友很孤單,我們來給他找個朋友吧!

(鴨梨、梨樹、梨花、大梨、小梨)

三、用“梨”字說一句你喜歡的話

我喜歡吃鴨梨。

春天來了,梨樹開花了……

四、遊戲 寶寶大變身

活動延伸

小朋友,今天我們認識了“梨”字,還會給它找朋友,用梨字說話,你們真了不起。回家後你把這些學到的知識教給你的小弟弟小妹妹好麼?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兩兩自主閱讀,瞭解故事的主要內容,感知小動物聰明、善良的形象特點。

2.感受閱讀帶來的快樂,樂意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培養善於思考、敢於求異的思維品質。

4.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5.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準備:

自制小繪本(幼兒人數的一半)、大圖片一套、小盤等。

活動過程:

一、組織談話,導入活動

二、引導幼兒兩兩自主閱讀

1.出示圖書,引導認識圖書的封面、封底和頁碼。

2.引導幼兒兩兩自主閱讀、討論。

三、出示圖書,理解故事情節

1.教師按順序出示書頁,引導幼兒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

出示圖(1)師:這是誰呀?它家買了一樣什麼?誰知道蹦蹦牀是什麼樣的?有什麼用呢?

出示圖(2)師:是誰先到蹦蹦牀上去玩了?他跳的怎麼樣?接着又是誰?

出示圖(3)師:猜猜看,下面又是誰來玩了?小刺蝟上去,發生了什麼?

出示圖(4)師:小動物們會對小刺蝟說什麼呢?小刺蝟又是什麼表情?它的心情怎樣?

出示圖(5)師:牛伯伯用膠水和布把蹦蹦牀補好了。

2.提問師:牀補好了。這下,你們覺得小刺蝟還能玩嗎?爲什麼?有沒有不一樣的想法?

3.討論:刺蝟的刺到底有什麼用?

出示圖(6)師:有什麼好辦法讓小刺蝟既能玩蹦蹦牀,又不會把牀戳破呢?

4.引導幼兒瞭解故事的名稱。

四、教師完整講述故事。

1.教師完整講述故事並提問。

2.小結:讓幼兒感受小動物們聰明善良的形象特點。

3.出示圖書,組織幼兒兩兩閱讀圖書。

五、延伸活動。

師:老師把圖書放到我們的閱讀區,請你遊戲的時候和好朋友去說一說,演一演這個故事。

活動反思:

以教師爲中心的教育活動常沿着教的思路,以提問的方式控制活動中的幼兒,本節活動遵循幼兒的“學”路實施活動策略。

1、巧變學具,幼兒想說。本節活動把傳統的集體看一幅圖改爲師生共同準備學具,兩個幼兒合用一份小圖片,充分發揮了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而且爲幼兒創設了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環境,讓每一個幼兒都有說的機會。

2、生生互動,幼兒敢說。活動中以幼兒相互提問、自我解答問題爲主要教學形式。因爲提問的幼兒有一個觀察—思考—提出問題的過程,而應答的幼兒有一個傾聽—思考—理解—回答問題的過程,這樣的互動能真正讓幼兒從“學會”到“會學”。

3、教者尊重,幼兒樂說。教者通過創設互動的語言環境,培養幼兒質疑、解疑能力。當幼兒觀點有分歧時,教者沒有急於下定論,而是讓幼兒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尊重幼兒獨到的認識。改變傳統教育中追求統一答案的做法能培養幼兒善於思考、敢於求異的思維品質。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欣賞兒歌,感受兒歌的問答特點和韻律美。

2.初步學會朗誦兒歌,發準“刮、伐、芽”等音,能用一問一答的方式表現詩歌。

3.練習創編兒歌,激發幼兒冬天不怕寒冷、克服困難的勇氣,增強自信。

活動準備

小圖片、摺疊卡片、噴制小雪花一個等。

活動過程

1.問答導入,變出雪花。

(1)師:小朋友們好!初次見面,你們有什麼關於“我”的問題要問我嗎?

幼:你在哪裏上班?你們班上有幾位老師?你今年多大了?屬什麼?你的家在哪裏?你穿的鞋子多大?……

師:問答遊戲就是這樣一問一答的,要問得清楚,聽得明白,答得準確。我也有四個問題要問你們(出示問號):

a.問一可愛的孩子們,你們是哪個幼兒園哪個班的小朋友?

b.問――大×班的孩子們,現在是什麼季節?

c.問――冬天的孩子們:寒冷你們怕不怕?

d.問――大x班的孩子們,我來和你們玩遊戲,你們有信心完成任務嗎?自信的孩子最美麗,最聰明,做個自信的樣子!(拍照定格,引導幼兒創編自信的動作。)

(2)師:你們都很快樂地回答着問題,很好!因爲你們的不怕寒冷、勇敢自信,冬天還帶來了禮物獎勵你們呢!(變出雪花,激發興趣。)

評析:由於是借班上課,課堂伊始,老師便親切、友好地與幼兒打招呼,交談:“初次見面,你們有什麼關於‘我’的問題要問我嗎?”簡潔真誠的情感交流和溝通一下子拉近了幼兒與老師之間的距離,幼兒與老師之間形成了融洽的關係,完成了情感激發的初始階段;然後採用老師與幼兒之間問答式的談話,將幼兒不知不覺地帶入兒歌的情境,體驗兒歌的問答形式,激發了幼兒學習的興趣。

2.學習兒歌第一、二段,感知形式。

(1)潔白、可愛的雪花漂亮嗎?她怕不怕冷呢?我們一起來問一問。

師:雪花怎麼沒有回答?哦,原來你們問的聲音太小了,雪花沒有聽到。我們再來試一試。(鼓勵幼兒用響亮的聲音問話。)

師:雪花會怎麼回答呢?一起來聽一聽(傾聽狀)。

雪花快樂地回答:我準備好了。

提問:雪花怎麼回答的?你能用動作做出來嗎?(空中自由飛舞、不停地旋轉、準備好了。)讓幼兒邊說邊學雪花“自由飛舞”、“準備好了”等狀。

完整學說第一段兒歌。(問的誰?怎麼問?怎樣答?答什麼?)

(2)師:呼呼,冬天的風兒使勁地吹着,嘩嘩地颳着(動作)。

師:你們想問風兒什麼問題呢?

師:我們挑一個問題來問一問。(出示圖標。)

師幼:問冬天的風兒你要往哪裏刮?

師:風兒是怎麼回答的呢?(出示圖片。)看看風兒的表情,哦,風兒很開心,很快樂。風兒快樂地回答:我去追春天的步伐。

師:冬天的後面是什麼季節?美麗的春天就要來了,所以風兒快樂地回答:我去追春天的步伐。一起學風兒“追”(快跑)狀。(問的誰?怎麼問?怎樣答?答什麼?)

完整學說第二段兒歌。

(3)師:現在老師要請小朋友看着圖標連起來玩個“問一問、答一答”的遊戲,大家看仔細了。(連貫說兒歌第一、二兩小段,提示用優美的聲音表現兒歌的優美、歡快。)

分兩大組玩回答遊戲,鞏固兒歌內容。

(4)隱藏“雪花”圖標,念兒歌第一、二兩小段一次;隱藏“雪花”、“風兒”圖標,念兒歌第一、二兩小段一次。(速度可先慢後快,着重激發幼兒體驗小雪花和風兒自信的感覺。)

(5)不看圖標,集體對着客人老師連貫說兒歌。

評析:老師以幼兒的知識經驗爲基礎?將教學重點融合在情境創設中,重點分析了兒歌的第一、二段.讓幼兒在真實的情境中、在自由的交流中、在經驗的分享與遷移中大膽發問.積極創編,主動表達,引發並遷移了幼兒的新經驗,爲下一環節做了鋪墊。

3.學習兒歌第三段,完整表演。

(1)師:你們猜一猜(誇張動作),冬天這個季節會告訴我們小朋友什麼呢?

出示冬天圖標:我和冬天對話,冬天給我回答。

(2)師模仿冬爺爺的語氣,動作誇張地表演:自信融化冰雪,信心開出新芽。

(3)一起完整地說整首兒歌並用動作表演。

評析:第三自然段的最後兩句‘自信融化冰雪,信心開出新芽”是本節活動的難點所在,老師將這一教學難點蘊藏在場景佈置和動作表演中,運用啓發性強、生動有趣、精煉煽情的語言和動作讓幼兒充分感受自信帶來的快樂與成功的喜悅,打破了幼兒的常規思維,順應了幼兒愛遊戲的心理特點?順應了幼兒具體、形象、直觀的思維特點,增強了師生互動的效果。

4.創編兒歌,拓展思維。

(1)師:剛纔問了冬天的雪花、風兒,你們還想問冬天的誰?什麼問題?它會怎麼回答呢?先想一想,猜一猜,再說一說。

(2)師:你們選一張冬天景色、小動物的圖片,和好朋友問一問,答一答。

老師個別指導,引導幼兒創編:問冬天的梅花(松樹、水仙花……),寒冷你怕不怕?梅花快樂地回答:我準備好了!問冬天的小貓(松鼠、企鵝……),寒冷你怕不怕?小貓快樂地(喵喵地)回答:我換毛,我不怕!問冬天的樹葉(小朋友、小河、小鳥……),你要往哪裏飄呀?樹葉快樂地回答,我去追春天的步伐!

(3)請幼兒分別來說一說。(師即興作畫相應圖標,幼兒送卡片並創編。)

5.問答小結,增強自信。

(1)師:問――大x班的孩子們,寒冷你們怕不怕?

大x班的孩子們快樂地回答:我們準備好了。(引導幼兒做出相應的表演動作。)

師:問――大×班的孩子們,你們要往哪裏跑啊?

大x班的孩子們快樂地回答:我們去追春天的步伐。

(2)師:孩子們,冬天是個美麗的季節,只要我們不怕寒冷,堅持鍛鍊,我們就一定會越來越勇敢,越來越自信!冬天的問答真有趣,讓我們帶着冬天的問答一起去告訴我們的好朋友,讓這首兒歌變得更長,更優美,更好聽,讓大家都來做不怕寒冷、充滿自信的小朋友。(師生一起取走圖片,同時播放背景音樂《冬天的問答》。)

評析:結尾處老師、幼兒的共同問答,看似信手拈來,實則用心良苦,首尾呼應,巧妙滲透,同題歌曲背景音樂的選用渲染並昇華了情感,擴散了思維,自然縫束教學活動的同時又給幼兒無限想象的空間。

活動反思

1.在“巧”上探索,注重設計完整性

《冬天的問答》是著名音樂人王東音作曲、媚蝴蝶作詞的一首兒童歌曲。美妙的音樂、流暢的歌詞、動聽的演繹給幼兒帶來美的薰陶和享受。老師把它作爲一個大班語言活動(兒歌教學)穿插在“冬天”主題活動中,讓幼兒感受兒歌的問答特點和語言、韻律美,引發他們對冬天及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本次活動中老師注重調動幼兒的熱情,有意識地激發幼兒的好奇心、求知慾及表現的慾望,使其積極地投入,愉悅地參與。仔細認真地分析教材,制定合適的教學目標,精心預設兒歌重難點的把握策略,用心設計每一個環節,精心處理每一個細節,詳略得當,自然流暢。活動流程設計爲:問答導入,變出雪花―一學習兒歌第一、二段,感知形式――學習兒歌第三段,完整表演――創編兒歌,拓展思維一一問答小結,增強自信,力求使每個環節都巧妙地與整首兒歌無縫對接,完美合拍。

2.在“趣”上調控,注重內容的表演性

兒歌教學是幼兒情感高度參與的一種活動,不能只關注兒歌本身,而要在“精”和“趣”字上下功夫,讓幼兒綜合地運用已有的經驗和已學的知識,解決帶有一定思考力度的問題,滿足幼兒的求知慾望,激發其探索精神,拓寬幼兒思路,培養他們的思維品質,發揮兒歌教學更多的功能。活動一開始教師與幼兒簡短而親切的話語深深地吸引了幼兒,幼兒在老師的引領下置身於“美麗的冬天”這一他們熟悉、溫馨、寬鬆的生活情境之中,引發了幼兒的探索興趣。第二、三環節引導幼兒積極思考,大膽表達,由遊戲化的情景練習過渡爲真切的動作表演,幫助幼兒理解了兒歌,拓展了經驗,幼兒興奮不已。幼兒常常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探索者。最後的問答小結,老師意味深長的話語給他們創設了一種“探索”的意境,使幼兒獲得樂趣和情感滿足。

3.在“展”上延伸,注重互動的平等性

整個活動中,老師始終以一個朋友的身份融入幼兒之中,擔任幼兒學習的引導者、支持者,教學語言親切自然、幽默機智、情感充沛、真誠動人,時時體現出對幼兒的尊重、關愛之情,既給予幼兒必要的幫助,又給予他們充分創造、想像、表達的`空間,讓幼兒在寬鬆、愉悅的情境和氣氛中感受、欣賞、朗誦與創編兒歌。如在幼兒掌握了兒歌第一、二段的基本內容後,教師精心設計了開放性提問:除了可以問冬天的雪花、風兒,你們還想問冬天的誰?什麼問題?它會怎麼回答呢?給足時間引導幼兒先想一想、猜一猜、說一說,再選一張冬天的景色或小動物圖片,與好朋友討論交流。老師進行個別指導與追問。新穎、有趣、具有挑戰性的創編活動誘發了幼兒的積極思維和愉快練習,培養了幼兒認真分析、善於動腦、學習探究的學習品質,讓不同能力的幼兒都體驗到仿編與創造的快樂,使教學更具親和力、感染力。

附兒歌:冬天的問答

問冬天的雪花

寒冷你怕不怕

雪花快樂地回答

我準備好了

問冬天的風兒

你要往哪裏刮

風兒快樂地回答

我去追春天的步伐

我和冬天對話

冬天給我回答

自信融化冰雪

信心開出新芽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感知小猴子旅行歷險記,體驗其中幽默有趣的情節,知道要遵守公共規則,不做危害環境危險的事情。

2、通過提問和閱讀警示牌的方式,把握小猴子旅行的經歷,感知調皮的小猴子轉變的過程。

3、喜歡閱讀小猴子旅行的圖畫故事,樂意表達自己對故事的理解。

二、活動準備:

1、《七隻猴子去旅行》的PPT。

2、警示牌圖片:禁止摘花、禁止爬樹、禁止入內、禁止進入木桶、禁止穿行。

三、活動過程:

(一)、出示指示牌與警示牌,回憶已有經驗。

1、教師:大班上學期我們認識了公園裏的兩種牌子,一種是指示牌,一種是警示牌。指示牌和警示牌有什麼區別呢?

2、今天,老師又給你們帶來一些新的警示牌,你認識他們嗎?出示警示牌,幼兒認讀。今天老師帶來的故事裏有七隻猴子去旅行,看看他們在旅途中碰到的是什麼樣的警示牌,他們又是怎麼做的?

(二)通過看看、講講,理解故事內容。

1、認讀題目:童話《七隻猴子去旅行》。

2、出示PPT1—3,教師講述後提問:七隻小猴碰到了哪些警示牌,他們有沒有按照警示牌的要求做?這樣做對嗎?爲什麼?(不遵守公共規則、破壞環境。)他們爬進大口袋會發生什麼事呢?幼兒猜測後教師講述PPT4。

3、出示PPT5,教師:我們一起來看怪獸會怎樣對待他們。教師講述,故事中出現一個好聽的詞語,出示:沒精打采。什麼是沒精打采?用動作表示一下。七隻小猴該怎麼辦呢?有什麼好辦法逃出去?出示PPT6,教師講述,又出現一個好聽的詞語:幹勁十足。什麼是幹勁十足,他和沒精打采有什麼關係?小猴們本來是沒精打采的,爲什麼突然間幹勁十足了呢?怪獸上當了嗎?

4、出示PPT7,怪獸看到了什麼警示牌?他會怎麼做呢?出示PPT8、9,最後怪獸怎麼樣了?七隻小猴終於戰勝了怪獸!

5、出示PPT10,教師講述後提問:這次小猴會怎麼做呢?這個答案藏在我們的故事裏,聽完故事就知道了。這次小猴有沒有按照警示牌做?表揚他們。

(三)交流閱讀故事後的感受。

1、教師:讀完故事,你們有沒有覺得奇怪的地方?大樹下的大口袋和牌子是誰放的呢?放在那裏做什麼?大木桶旁邊的牌子又是誰放的?放在那裏做什麼?

2、你喜歡這個故事嗎?你最喜歡哪個畫面?爲什麼?

3、你喜歡猴子嗎,爲什麼?

(四)結束,延伸。

這個好聽的故事在小朋友的書上也有,下課後我們去讀一讀這個故事,好嗎?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運用連貫、完整、富有一定故事情節的語言講述照片的內容。

2、感受照片所表現內容的多樣性。

3、體驗與人交流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的照片:示範講述的照片、孩子在幼兒園活動中拍的照片、三張有益於幼兒經驗拓展的照片:智慧樹劇照、全家福照片、劉翔比賽的照片。

2、幼兒準備自己的照片2——3張,課前請家長和孩子共同交流、回憶有關照片的內容。

3、爲了提高幼兒講述的興趣,佈置照片展覽會,爲幼兒創設了想講、願意講的環境氛圍,這可以使幼兒在有聲有色的講述過程中身臨其境,受到感染與教育。

4、自制一本相冊。

5、實物展示儀。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組織幼兒參觀照片,相互交流照片的內容。

1、提出參觀的要求:“參觀的時候,請你找一找哪張照片是你的,和好朋友講一講你的照片上有誰?是在什麼地方拍的,當時你的心情怎麼樣?”

2、幼兒參觀,同伴間互相講述,教師瞭解幼兒講述的大致情況,給予個別幼兒恰當的指導。

(二)教師示範講述自己照片的故事。

1、教師示範講述:我的照片的故事。

老師:“這是我和我的孩子在泰山旅遊時拍的一張照片。放假的時候,我和我的孩子來到了泰山,泰山是一座很高的山,我們沿着臺階向上爬,一路上看到了高高的樹、綠綠的草和五顏六色的花,最有趣的是山上的石頭,有的像小猴子,有的像老虎,有的像大象,真是好玩極了!我們爬了好長時間,終於爬到山頂了。我們高興地說:‘我們爬到山頂了,我們勝利了!’”

2、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講述的要點以及講述的條理性和完整性。

(1)“我的故事裏有誰?”

(2)“我和我的孩子在什麼時候去了什麼地方?”

(3)“我們看到裏什麼?說了什麼?心裏覺得怎麼樣?”

(三)教師啓發、引導幼兒用連貫、完整的語言講述各類照片,感受照片所表現的不同內容,體驗大膽講述、與人交流的快樂。

1、個別講述自己照片的故事。

老師:“誰願意去選一張自己的照片,將照片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幼兒一:“這是我在奶奶家拍的一張照片。秋天到了,奶奶家裏收穫了許多花生,我和爸爸幫奶奶曬花生,奶奶要剝花生給我吃,我說:‘奶奶,我幫你剝。’我剝不動就用牙齒去咬,爸爸就用照相機咔嚓一下把我用牙齒咬花生的樣子給照下來了。”

幼兒二:“這是我過五歲生日時我媽媽帶我到小天使影樓拍的一張照片,我特別喜歡奧特曼,就拉着媽媽跟奧特曼一起拍照片留作紀念,我大聲喊‘打敗怪獸’媽媽祝我生日快樂!後來,媽媽就去深圳打工了,我很想媽媽……”

孩子爭先恐後地講述自己照片的故事,故事內容真實、有趣、完整。

2、講述幼兒在幼兒園活動中拍的照片的故事。(教師爲幼兒準備了他們在幼兒園各項活動中拍攝的照片,如:春遊、運動會、六一團體操表演等,孩子們都能快樂地、用完整、連貫的的語言講述,而且講述內容生動、有趣,是孩子記憶中印象深刻的情景。)

3、經驗遷移,講述他人照片的故事。

(1)少兒頻道智慧樹節目的劇照。

(2)全家福照片。(一家人團聚在一起非常開心、快樂、幸福!拍張全家福作爲留念……)

(3)劉翔比賽的照片。(劉翔哥哥在參加跨欄比賽,他跑步的速度非常快,像飛一樣,獲得了世界冠軍……)

4、自選照片,再次與同伴與交流、分享照片的故事。

(四)分類整理,製作班級相冊,共享照片的故事。

1、引導幼兒爲照片歸類、整理。

“每一張照片不僅可以講述一個好聽的故事,還可以幫助我們記住一件事情,每一張照片都很珍貴,我們應該將它保存好。”請幼兒按照片拍攝的地點歸類、整理。

2、製作班級相冊,分享活動的快樂。

這些照片裝在一起,給它加個封面就做成一本相冊了,這是我們的班級相冊,我們還會有更多的照片存放在裏面,我們還要繼續講照片的故事。

(五)活動延伸:

繼續收集照片,讓幼兒在區域活動中自由講述。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6

一、設計意圖:

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童話,寫了五顆豌豆從豌豆莢裏滾了出來,被一個小男孩用玩具槍一顆一顆打了出去。有一粒豌豆滾到了一位生病的小姑娘家的窗前。當小姑娘看到小豌豆發芽、開花時,她很高興,最後病慢慢好了起來。

這個經典童話所蘊涵的意義,對幼兒來說比較難理解,因此,我在教學設計中運用多媒體手段的特點,即畫面有動感、伴有背景音樂,力求創設生動形象的多媒體教學情境,努力挖掘童話故事中蘊涵的語言美、意境美,使幼兒通過欣賞故事,感受到豌豆帶給小女孩的希望和快樂。同時,在活動中啓發幼兒大膽想象,提供幼兒講述的機會,讓幼兒在看看、說說中得到發展並有所感悟。

二、活動目標:

1、認真傾聽並理解故事,願意發表自己的見解。

2、積極思考,大膽想象,連貫講述。

3、能從故事情節和畫面中感受到豌豆帶給小女孩的希望和快樂。

三、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

四、活動過程:

(一)利用多媒體引出主題,並激發幼兒的興趣。

1、出示未打開的“豌豆莢”畫面

提問:這是什麼?裏面有誰?是多少?

2、出示打開的“豌豆莢”畫面,引出故事題目

(出示故事題目“五粒豌豆”)師:這“五粒豌豆”一溜排地坐在豆莢裏,就象小朋友一溜排地坐着。

(二)教師邊演示多媒體課件邊講述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1、教師邊播放多媒體課件邊講述故事第一段,瞭解豌豆的變化。

師:一天一天地過去了,豌豆怎麼樣了呢?(播放多媒體課件)

師:小豌豆在豆莢裏有什麼變化?它們覺得世界是什麼樣的?爲什麼?

教師小結:小豌豆生活在狹小的豆莢裏,它們看到的是青綠色、金黃色,所以它們覺得世界也是青綠色、金黃色。

2、教師邊播放多媒體課件邊講述故事第二段,引導幼兒想象並講述豌豆的去向。

師:小豌豆慢慢地成熟了,當它們長得飽滿硬朗的時候,被摘了下來,放進一個口袋裏。最小的豌豆說:“我們當中誰能跑得最遠呢?”。最大的豌豆說:“唉,聽天由命吧!”隨後,它們落進了誰的手中?

(1)播放多媒體課件出示畫面一(小男孩)。

師:小男孩會用小豌豆做什麼?

(2)教師播放多媒體課件畫面二(男孩射豌豆).

師:很快,小豌豆被裝進了槍膛,“啪”豆子射了出去。這五顆豌豆射到哪裏?結果怎麼樣?(幼兒相互交流,然後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交流)

3、教師邊播放多媒體課件邊講述故事第三段,理解最後一粒豌豆的經歷。

師:請你們來聽一聽最後一粒豌豆到了哪裏?結果又是如何?(播放課件)

師:最後一粒豌豆落到了哪裏?發生了什麼變化?看到豌豆慢慢地長大,小女孩是怎麼想的?做了什麼?小女孩的身體爲什麼會好起來?

教師小結:這一粒不起眼的小豌豆,因爲有了它的出現,才使得生病的小女孩點燃了心中希望的火苗,有了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收穫了屬於她的美麗、快樂和健康!

4、完整欣賞故事。

(1)教師:其餘四粒豌豆到了哪裏?結果會怎麼樣?我們來完整地欣賞一遍這個美麗、動聽的故事。

(2)幼兒邊看課件邊完整欣賞故事。

(三)結束

1、師:其餘的四粒豌豆到了哪裏?

2、師:它們落在不同的地方,肯定也發生了各種各樣的故事,我們一起到教室裏去說一說吧。

(幼兒離開活動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