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品】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彙編十篇

【精品】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彙編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7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什麼樣的教案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品】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彙編十篇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受故事主角剋制自己、抵禦美味誘惑的內心體驗。

2、理解故事主題,萌生成長的自豪感。

活動準備:故事

活動過程:

一、麥麥的午餐盒。

1、今天,我們要講一個小豬麥麥上學第一天發生的故事。教師講述故事第一節。

2、午餐盒裏有哪些好吃的東西?

3、媽媽說午餐盒裏的東西什麼時候才能吃?

二、美味的誘惑。

1、那麼好吃的東西,小豬麥麥想不想馬上吃掉?我們繼續聽故事。

2、教師講述故事第二節至第六節。

3、上學的路上,麥麥想吃午餐盒裏的東西,他吃了嗎?他是怎麼做的?

4、上課的時候,麥麥想吃東西了嗎?它心裏對自己說了什麼話呢?

5、麥麥吃了午餐以後,還想吃桃子嗎?有沒有吃掉?

6、下午,麥麥肚子很餓很餓,他想吃桃子了嗎?有沒有吃掉?

7、麥麥幾次想吃掉五彩和桃子,他忍住了嗎?你覺得麥麥做得對嗎?爲什麼?(麥麥很想吃掉午餐和桃子,可他忍住了。麥麥知道要聽媽媽的話,到該詞的時候才能吃)。

三、不平常的桃核。

1、麥麥回家,把午餐盒交給媽媽,他問媽媽要了那個桃核,你知道這是爲什麼嗎?

2、教師講述故事最後一節。

3、麥麥把桃核放在紙船裏,望着它,想着這一天發生的事,我們再來完整地聽故事。

4、教師完整講述故事一遍。

5、麥麥以前嘴很讒,上小學的第一天,他還是很讒嗎?爲什麼他覺得這一天非常高興?

6、引導幼兒討論後得出:麥麥雖然幾次讒得想早早吃掉午餐和桃子,可他都忍住了。他上小學了,知道自己長大了,應該忍住嘴讒的念頭。

7、幼兒閱讀幼兒活動材料第四冊第29――31頁,結合畫面複述故事。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根據實物及問題線索進行大膽思考和想象,幫助其理解故事情節。

2、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萌發幼兒廢物利用的情感。

4、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5、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活動準備】

1、松鼠、小鴨、小狗圖片。

2、皮鞋圖片兩幅。

3、背景圖一幅。

【活動過程】

一、逐步出示草地和舊皮鞋圖片,形成對比。

引導幼兒根據生活經驗大膽講述,重點突出“舊”“髒”“臭”。

提問:你看到這樣的一隻破鞋子會怎麼做呢?

二、引導幼兒通過想想、議議、講講,逐步理解故事內容。

1、引導幼兒分析小動物們對待破皮鞋的不同態度。

提問:小鴨、小狗、和小松鼠對破皮鞋的態度一樣不一樣呢?它們都是怎麼說怎麼做的?小松鼠可以將這隻破皮鞋變成什麼?

2、幼兒猜測小松鼠怎樣將破皮鞋變成皮鞋車。

討論:小松鼠怎樣做才能使破皮鞋變成皮鞋車呢?

3、教師講述小松鼠的方法並出示裝扮好的皮鞋車。

4、討論小松鼠有了皮鞋車後會做的事情,分析其它小動物們的想法。

提問:小松鼠有了皮鞋車後會做什麼事情?小鴨小狗會怎麼想呢?

三、完整欣賞故事。

老師完整講述故事。

概括討論:你喜歡故事裏的誰?爲什麼?

四、經驗拓展,引導幼兒大膽想象、講述。

1、師:故事裏的小松鼠真會動腦筋,把一隻又舊又髒的臭鞋子改裝成了一輛非常有用的皮鞋車,那如果小朋友也有這樣一隻舊鞋子,你會把它變成什麼東西,做什麼事情呢?

2、幼兒自由討論。

3、請個別幼兒到集體前講述。

附故事:皮鞋推車

草地上躺着一隻破皮鞋,小鴨經過這兒,用腳踢了踢說:“多破的皮鞋!”說完便搖搖擺擺地走開了。

小狗經過這兒,他用鼻子聞了聞,說:“多臭多髒的破皮鞋!”說完便捂着鼻子走開了。

小松鼠正在忙着搬運松果經過這兒,也看見了這隻又髒又臭的破皮鞋,說:“這隻鞋丟了多可惜啊!”於是,小松鼠上看下看,左瞧右瞧,想了又想,“嘿!有了,我來給你打扮一下,讓你變成一輛乾淨、漂亮的皮鞋車吧。”他提來一桶水,把皮鞋裏裏外外衝得乾乾淨淨,又用膠水補好了皮鞋上的裂縫,然後用一桶油漆,把皮鞋刷得又光又亮,最後他又給皮鞋車裝上了四隻輪子,安上了方向盤。小松鼠滿意地說:“哈,我有一輛皮鞋車了!我可以用它來運送松果嘍!”

嘀嘀嘀!小松鼠開着皮鞋車,送小鴨去上學。小鴨說:“嘿!多漂亮的皮鞋車!真可惜,我沒有。”

嘀嘀嘀!小松鼠開着皮鞋車,給小狗送去了肉骨頭,小狗說:“嘿!多漂亮的皮鞋車!真可惜,我沒有。”

他們都忘記了在草地上的那隻破皮鞋,卻不知道這隻破皮鞋在小松鼠的巧手下,變成了一輛又新又漂亮的皮鞋車。

【活動反思】

活動開展下來總的來說達到了目標。活動設計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徵,幼兒比較感興趣,能很好地配合老師完成各活動環節。能打破舊的教學慣例進行教學,先讓幼兒觀察故事掛圖,大膽想象,鍛鍊說話,連貫理出故事情節再完整地聽講故事。活動效果良好,大部分孩子基本上熟悉理解故事內容,能根據內容進行故事表演,並得到了廢舊利用的教育。不足的地方就是教師引導幼兒說話耐心不足,不能從多方面考慮着手。另外,組織故事表演有些亂,有待加強。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使用較連貫的語句來描述同伴的髮式、衣着等外部特徵。

2.能認真聽同伴講述,並能根據語言描述作出正確的判斷。

3.幫助幼兒體驗和理解故事內容,嘗試講清簡單的事情。

4.感知故事中象聲詞運用的趣味性。

活動準備:

1.洋花蘿蔔一個。

2.幼兒已學兒歌。

活動過程:

一、幼兒圍坐成半圓形,教師出示蘿蔔。

指導語:春天到了,我們要在地裏種蘿蔔,過一段時間,它就能發芽,長出葉子。今天請小朋友扮演地上的泥土,老師將這棵蘿蔔種到泥土裏,大家玩一個"種蘿蔔"的遊戲。

二、教師講述規則及玩法。

扮泥土的小朋友必須將眼睛閉起來,不能偷看,待兒歌唸完後才能睜開眼睛。種蘿蔔的人在兒歌結束前,必須將蘿蔔放在一個小朋友的手裏,並用簡短的語言描述該幼兒的特徵,讓大家來猜,被猜出的幼兒必須重複說出自己的外貌特徵。

三、幼兒進行遊戲。

幼兒圍作成半圓形,手背在身後,手掌向上,眼睛閉起來,教師邊念兒歌邊從每一位幼兒的身後走過,並將蘿蔔悄悄地放在一個幼兒的手裏,最後走到中間,描述此幼兒的外貌特徵。如:"我將蘿蔔種在一個男孩子的手裏,他穿着白毛衣,藍褲子和黑皮鞋。"然後此幼兒就成爲下一個種蘿蔔的人。

注意:在教師帶領玩幾遍遊戲後,可讓幼兒自主進行遊戲,教師可請一能力較強的幼兒來種蘿蔔,大家一起念"種蘿蔔"兒歌,教師在旁指導,提醒幼兒聲音響亮地描述人物的外貌。若猜不出,可再描述一遍,使遊戲能順利進行。

附兒歌:《種蘿蔔》

小朋友,快快來,大家快來種蘿蔔。

你一個,我一個,蘿蔔種在誰手中?

活動反思:

活動經過設計的改變後,幼兒們的積極性也跟着提高了,在活動中可以看到有些幼兒由於平時缺少鍛鍊,各方面能力都比較弱,在以後的活動中要多加強個別鍛鍊。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4

一、活動背景:

幼兒最喜歡看圖書,聽故事,故事啓迪幼兒的智慧。《小熊住山洞》是一篇擬人化故事。小熊爲了留住美麗的樹林,情願住在山洞裏,這種美好的情感爲幼兒共識。

如今全球資源日益減少,環境保護刻不容緩,爲讓幼兒從小樹立環保意識,熱愛我們的地球,我選擇了這個故事,又因我班幼兒已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對漢字的敏感度較高,故設計了本活動。

二、活動目標:

1、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產生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2、能將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對應起來,嘗試閱讀故事全文。

三、活動準備:

圖書一本、童話內容人手一份、字卡(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砍等)

四、活動過程:

A、出示巨型圖書,引發幼兒閱讀興趣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本書,看看這本書和你們平時看的書有什麼不一樣?

幼:這本書很大;這本書是老師自己做的;

師:這是一本老師自己做的巨型圖書,書的名字叫什麼?(引導幼兒觀察封面)

幼:小熊住山洞

師:你們想知道這本書裏講了些什麼嗎?我們一起來看。

[評析:以老師自己製作的圖書引出活動,引發了幼兒看書閱讀的興趣]

B、集體看圖書,理解內容

1、師:第一頁上告訴了你小熊一家住在什麼地方?(出示字卡:住、山洞)

師:如果你一直住在山洞裏,你會覺得怎麼樣?

幼1:很沒勁;

幼2:如果我一直住在山洞裏,山洞裏很潮溼,我會生病的。

幼3:晚上天很黑,我會害怕的

-----

師:你願意住在山洞裏嗎?

幼:不願意。

師:小熊一家也不願意,它們會有什麼願望?

幼1:他們想搬家;

幼2:他們想蓋新房了。

[評析:幼兒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來想象住山洞的種種不便

之處,引出小熊一家想蓋新房的願望,爲後面的閱讀埋下伏筆]

2、師:我們來看第二頁,小熊他們有了這個願望,那麼,熊爺爺會對小熊說什麼?(出示字卡:砍)

幼1:小熊,我們一起造新房吧;

幼2:小熊,我們砍樹造一間大大的木房吧;

師:聽,熊爺爺到底說了什麼?[聽錄音]

師:猜猜小熊聽了爺爺的話會怎麼做?

幼1:小熊說:“爺爺,我們不能砍樹,樹砍掉了,會發大水的。

幼2:小熊沒有去砍樹,去找朋友借房子住。

幼3:我認爲他會去砍樹的,因爲不能老借別人的住,要有自己的新房纔好。

[評析:幼兒各抒己見,氣氛很熱烈,有的幼兒的環保意識較強。]

3、師:你們猜對了嗎?我們接着往下看:聽了爺爺的話,小熊走進樹林,它看到什麼季節的樹林?(出示字卡:春天)春天的樹林是怎麼樣的?請你用好聽得話來說說。

幼1:春天,樹林裏的樹都發芽了。

幼2:小樹在春天長出了嫩綠的葉子。

幼3:春天的樹林真美,小樹長出了綠綠的嫩牙,象小樹的兩隻小眼睛。

師:那你們猜猜到了夏天、秋天、冬天樹上會有哪些變化?(出示字卡:夏天、秋天、冬天)

幼1:夏天到了,葉子變成深綠的,人們都來乘涼;夏天的樹林很陰涼,小動物們都來做遊戲了。

幼2:秋天,樹上會結果,紅的黃的真好看;秋天,樹上的葉子都落了,象蝴蝶在空中飛舞。

幼3:冬天,樹上的葉子都落光了。

師:是發生了這些變化嗎?我們來一邊看一邊聽。

聽聽錄音機裏是怎麼講述這四幅圖的。

我們也來學着用優美的語句講講春夏秋冬樹林發生的變化,好嗎?

師:春夏秋冬的景色真美,小熊每個季節走進樹林看到的是不同的美景,它最後會怎麼做?(出示字卡:捨不得)

幼:小熊捨不得砍樹。

[評析:幼兒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來完整講述了四季的景色,又通過錄音欣賞了描述四季的優美語句,進一步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同時也知道了大自然美景不容破壞]

4、師:這副圖告訴你,小熊仍住在哪裏?

幼:小熊仍然住在山洞裏。

師:一年又一年,小熊沒有砍樹造房子,還是高高興興地住在山洞裏,爲什麼現在還高興地住在山洞裏?

幼1:小熊住在山洞裏看到樹林很美。

幼2:小熊沒砍掉樹,留住了樹林,他心裏很高興。

師:那,小動物們對小熊的做法會有什麼表示呢?

幼1:小動物們來謝謝小熊。

幼2:小動物們請小熊住到他們家去。

幼3:小動物們幫小熊造磚房。

5、師:我們一起來看第八頁:小動物們是怎麼做的。

幼:小動物們給小熊送來了鮮花。

師:它們爲什麼這麼做?

幼1:因爲樹林也是小動物們的家,所以要送鮮花來感謝他。

師:它們會對小熊說什麼?(聽錄音)(出示字卡:感激)

[評析:在看書閱讀理解過程中,老師所設計的問題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了本故事所蘊涵的深意,活躍了幼兒的思維。]

C、拼字卡,全文閱讀

1、師:我們一起看懂了這本書,

現在重新來看一遍,邊看邊想想這書講了什麼?

看懂了嗎?在請小朋友根據剛纔講的故事

以及認識的字寶寶,來試着把“小熊住山洞”的字卡拼成一個故事。

2、(幼兒操作,老師觀察指導)

[評析:這一部分結合了本班幼兒的特點,在已有的閱讀能力的基礎上進行。幼兒對文字的敏感度較高,因此效果較好。]

先拼好的小朋友可以輕輕地閱讀。

3、集體閱讀

4、重點閱讀最後一段

D、產生愛大自然的情感

師:小熊爲了留住美麗的大自然景色、留住小動物的家,情願住在山洞裏,那我們能爲自己的家園做些什麼呢?

幼1:多種樹,多種花草,我們的家園會更美。

幼2:不亂扔垃圾,看到別人扔垃圾要指出來。

幼3:垃圾要歸類,河水要保持清潔,蚊子就少了。

師:如果我們象故事中的小動物一樣熱愛自己的家園,那我們的地球一定會變得更加美好。

[評析:加強了幼兒的環保意識,強化了幼兒的良好情感和行爲,知道了美麗的大自然是我們共同的家園,需要我們共同來保護。]

五、活動評價

本活動不僅是一個語言活動,它同時提高了幼兒的閱讀能力,在師生的共同閱讀理解中,又讓幼兒提高了環保意識,它以早期閱讀爲引線,整合了語言與科學。在內容的選擇、問題的設計、形式的採用上,都是對新的教學理念的積極嘗試。活動過程中體現了幼兒的主體地位及新型的對話式師生關係,幼兒始終處於積極、主動、愉快的狀態,參與性極強。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通過故事理解小紙人想飛的願望,感受幫助別人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活動準備:

故事ppt,小紙人(手工紙、卡紙、瓦楞紙各3個)

活動過程:

一、欣賞故事前半段,理解故事內容(幻燈、討論)

1、小紙人會不會飛?它一次又一次堅持不懈,最後成功了嗎?

2、它爲什麼想要飛?

3、你們有誰知道飛在天空中是怎樣的感覺?

4、看來小紙人單靠自己的力量是飛不起來的,你們願不願幫助他?

二、幫助小紙人試飛。

1、幼兒兩兩合作幫小紙人試飛。

2、交流喃

三、聽賞故事後半段,感受小紙人實現願望後的喜悅心情。

由於大家的幫助,小紙人的願望終於實現了,他說什麼了?你們聽了高興嗎?

提升:是呀,幫助別人和被別人幫助都是件非常快樂的事情。

四、看PPT,討論如何幫助貧困兒童。

1、小紙人會飛之後,認識了許多朋友,也幫助了許多需要幫助的人,它很快樂。可是昨天它給我寄來一封E-MAIL,說有些朋友需要幫助,靠他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怎麼辦?

2、幼兒看PPT,對比自己的幸福生活,瞭解貧困山區的窮苦,激發幫助他們的願望。

3、討論如何幫助他們。

五、討論。

爲什麼他們這麼苦,還要堅持唸書?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在看看、聽聽、說說中,理解故事內容,能大膽想象並發表自己的意見。

2、通過拓印和身體動作再現樹葉舞蹈的場景,體驗快樂的情緒,萌發樂意幫助他人的願望。

設計思路:

本園的區級課題爲《利用鄉土資源開展幼兒園綠色教育主題活動的實踐研究》,樹葉隨處可見、隨地可取,本次活動我選擇樹葉作爲素材,不僅是因爲它夠綠色,而是此素材中寓含着一定的教育價值,樹葉碰到困難了,怎麼辦?我們的幼兒會想到去關心、去幫助,儘自己的努力讓平凡甚至有點醜陋的樹葉去完成他們的心願。同時這也與我們幼兒園所提倡的教育綠色寶寶——學會關愛、友好不謀而合。

初冬,各種各樣的樹葉還是在不斷掙脫大樹媽媽的懷抱,飄飄揚揚的飛落下來!作爲綠色花園單位的我們,在孩子們來園與離園或者在幼兒園裏最長見到的就是各種各樣的樹葉,那麼,滿地飄落的樹葉會想什麼,會幹什麼呢?這些問題似乎常在孩子們的腦海裏迴旋。《樹葉的舞蹈》正是以孩子的視角與想象出發,描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這一天,樹葉們要去參加一場歡樂的舞會,可是,就當樹葉們要出發的時候,它們發現還有很多事情沒有準備好……怎麼辦?有一個本領強大的魔術師幫助了小樹葉,讓它們如願以償地參加了這場盛會。樹葉們有什麼困難,魔術師又是怎樣幫助它們的?這些懸念會一個個從孩子們的腦海裏跳出來,從而吸引他們一直仔細的聆聽下去,最終找到想要的答案。而當聽到舞會的音樂響起、當看到樹葉翩翩起舞的時候,大家一定會露出欣喜的微笑,並情不自禁地和小樹葉們一起舞動。而這,便是《樹葉的舞蹈》的魅力所在。

活動準備:

1、收集各種樹葉。

2、PPT課件。

3、炫彩棒、小毛巾、背景圖等。

活動流程:

PPT導入,引出主題——欣賞故事,分段理解——樹葉的舞蹈——延伸活動流程:

一、 PPT導入,引出主題(設計意圖:通過提問,讓孩子能夠從自己的角度出發,遷移經驗,大膽想象,結合自己對落葉的認識來進行描述。)畫面一:

1、看一看樹上還有葉子嗎?其他的樹葉去哪兒了?

2、猜一猜這些掉落在地上的樹葉會去幹什麼呢?

畫面一:

樹葉們聚在一起,在說些什麼呢?

二、 欣賞故事,分段理解(設計意圖:通過分段欣賞,引發孩子對畫面的仔細觀察,激發幼兒能關心樹葉的變化,同時通過大膽想象樂意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畫面一:

1、這裏有幾片樹葉?

2、這4片樹葉是一家人,你能分得出它們是誰嗎?(打招呼)3、猜一猜,這一家人聚在一起會說些什麼呀?

總結:哦,原來,樹葉爸爸和媽媽在一起說:寶寶,讓我們一起去參加舞會吧!

過渡提問:剛纔大樹葉和小樹葉們去參加舞會了,樹葉寶寶一家也去了,還有誰也會去參加舞會呢?

畫面二:

這些樹葉也準備去參加舞會呢,可是你覺得它們準備好了嗎?能去參加舞會嗎?小樹葉沒有漂亮的衣服,心裏越想越難過,小朋友們,你們有什麼好辦法來幫助小樹葉嗎?

畫面三:

1、魔術師來了,"樹葉魔術師,變出新衣服,本領真正大"。

2、他是誰?他來幹什麼?魔術師的本領真大,我們也來學學他的樣子(邊說邊做動作"變、變、變")3、變了嗎?你喜歡哪件新衣服,爲什麼?

三、 樹葉的舞蹈1、老師好像聽到有誰在哭,哎,是誰呢?它們爲什麼哭呀?

2、它們也想參加舞會,可是沒有漂亮的衣服,魔術師又忙,這可怎麼辦?

3、示範:小樹葉,請你躺在桌子上,我和我的夥伴——炫彩棒一起來變衣服,變呀變,變呀變。(塗了一半)變好了,你們看,行不行?(爲什麼不行呢?)那老師就把剩下的一起完成吧,大家一起來說:變呀變,變呀變(塗好),好了好了,都好了!

4、小樹葉急急忙忙地趕到舞會,跳起了歡樂的舞蹈。你們想請其他小樹葉去嗎,那就快去請你們的.小樹葉吧。

5、幼兒操作。

四、 延伸我們一起和樹葉寶寶跳歡快的舞蹈。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幼兒非常感興趣,我想優美的FLASH是一個原因,同時,對於樹葉孩子們也都不陌生,所以孩子們有話可說。本次活動的價值取向是想讓幼兒在看看、聽聽、說說、做做中體驗快樂的情緒,萌發樂意幫助他人的願望。從孩子們的熱情參與中,我感受到他們樂於幫助的情感。

當然活動總是有很多不足的:

1、難度不夠。原先我想對於我們新中班的幼兒各方面的能力還是較弱的,所以只是讓他們簡單的打扮樹葉,但是對於我們的孩子都能順利完成,所以領導反饋也感覺是否可以增加一點難度,幫助樹葉添上動態的手和腳等,這樣就更能體現出活動的"主題"——樹葉的舞蹈。我覺得非常有道理,是一個非常好的建議。

2、樹葉提供比較單一。由於一些客觀原因,時間緊迫以及環境的侷限,我沒能找到多樣的樹葉,比如梧桐樹葉、杏樹葉等,下次應該提前做好準備。

3、 某些環節欠佳。活動中整理欣賞放最後有些不妥當,應該調整到第二環節最後,這樣比較更清晰順暢些。

4、 舞蹈動作美中不足。由於我自身的欠缺,對於舞蹈動作的優美性還需多加強。

5、提問的指向性。某些問題可以更具體更具有指向性,如當魔術師變出了很多漂亮衣服後,老師可以問幼兒"你比較喜歡魔術師變出的哪件衣服?"而不是"你最喜歡哪片樹葉?"應與前面相呼應。

這些不足我將在今後的活動中引以爲戒,不斷提升,不斷進取。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進一步瞭解清明節的天氣特徵及風俗。

2、理解詩歌的含義,體驗詩歌中表達的哀傷之情,並對唐詩產生初步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掛圖17號;《小朋友的書、春天裏》;磁帶及錄音機

2、活動前兩週做天氣觀察記錄,統計晴天和雨天的數量。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主題

1、小朋友們記錄了清節前後的天氣變化,發現了什麼?(有時天氣晴朗,有時細雨綿綿)

2、天氣晴朗的時候你有什麼感覺?(高興)細雨綿綿的時候又有什麼感覺?(煩惱、不開心)

二、理解詩歌

1、出示掛圖,播放古詩錄音。

2、提問:詩裏寫的是什麼樣的天氣?詩人的心情怎麼樣?想一想爲什麼會這樣?心情不好怎麼辦?他怎麼找酒家?牧童是怎麼做的?

教師邊提問,邊結合掛圖解釋詩歌中的詞"欲斷魂"、"借問"、"牧童"、"遙指",幫助幼兒理解。

三、幼兒學念古詩

1、聽磁帶,體味念古詩和平日裏講故事、說話的聲調、發音有什麼不同。鼓勵幼兒按照磁帶中的方式跟念古詩。

2、嘗試邊念古詩邊用體態語言表現古詩的內容。

四、總結:

我國唐朝出了很多著名的詩人,寫了很多優秀的詩,以後我們還會學更多的唐詩。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理解"收集"的涵義,根據交流中出現的不同畫面,知道每個人的"收集"各不相同。

2.積極參與集體討論,初步理解物體間的相互關係,感受"收集"中蘊涵的美好情感。

3.感受散文詩的意境美。

活動準備:

ppt課件

音樂

活動過程:

一、引出話題,詮釋意思

1.出示禮物盒圖片,猜猜裏面會有些什麼?

師:孩子們,看這是什麼?

幼:禮物盒。

師:這是我的禮物盒,你們猜一猜,我會在裏面放些什麼東西?

幼1:化妝品。幼2:衣服。幼3:玩具。

師:我們一起來看

小結:把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放在一起,並且非常愛惜地保存起來,這就叫"收集"。

2.你們喜歡收集什麼東西?

二、解讀圖片,說說自己和他人的收集。

1.出示奶奶圖片,猜一猜奶奶喜歡收集什麼東西?

2.出示垃圾圖片,誰喜歡收集垃圾?爲什麼?

3.這是什麼?這一堆怪怪的東西是誰收集的呢?

4.出示歡歡,歡歡喜歡收集什麼東西呢,我們來問一問她?

師幼:歡歡,你喜歡收集什麼東西?

歡歡:我喜歡收集藍色的東西

師:你喜歡收集什麼顏色的東西?

5.出示秋天圖片,誰來告訴我這是什麼季節?秋天喜歡收集什麼?

6.出示月亮圖片,月亮喜歡收集什麼東西?

7.聽海浪的聲音,這是什麼聲音?大海會喜歡收集什麼東西?

8.出示藍天圖片,藍天喜歡收集什麼?

9.聽雨聲?這是什麼聲音?誰喜歡收集雨滴?

三、深入理解,感受溫馨

1.理解意義,感受媽媽愛的情感。

(1)提問:我們的家人也喜歡收集,知道媽媽最喜歡收集什麼嗎?

(2)提問:媽媽有一份非常特別的收集是你們不知道的,我們一起來看看。媽媽收集了什麼?怎麼會有這些收集呢?

四、集體欣賞散文詩

總結:孩子們,我們在不久的日子裏就要離開老師,離開幼兒園,我們一起來做一次收集,收集值得我們回憶又有紀念意義的東西。有了這份收集,不管以後你在哪裏,我們都能想起對方,想起實驗幼兒園的朋友們,這是我們人生中的一份財富!

活動延伸:

將自己的收集在班級中展覽。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9

活動名稱:雲彩和風兒

活動目標:

1、激發創編詩歌的願望,嘗試使用詩歌的語言創編《雲彩和風兒》,並能自信地講述創編內容。

2、培養幼兒想象的豐富性,思維的獨創性,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和積極向上的情感。

3、通過感受詩歌優美地意境,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4、理解故事內容,能認真傾聽,有良好的傾聽習慣。

5、願意分角色表演簡單的故事情節。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

活動前,幼兒已多次觀察過雲彩的變化,對雲的形成有了初步的瞭解。

已欣賞過散文《雲彩和風兒》

材料準備:多媒體教具一套。已運用多種材料和不同的方法表現了雲的形態,並製作成雲彩畫。

 活動重點:感受散文詩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活動難點: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發展言語表達能力,嘗試創編。

 活動過程:

一、談話:我製作的雲彩。

1、觀看雲彩壁畫,幼兒介紹自己前段時間製作的雲朵,說說製作的雲朵像什麼。

2、運用多媒體教具引導幼兒觀察各種各樣的雲。

師:“現在,我們再來看看千變萬化雲,看一看這些雲像什麼?”(配樂欣賞詩歌:雲彩和風兒)

二、討論

雲彩變了些什麼?雲彩爲什麼有趣?爲什麼雲彩會變?

三、配樂朗誦《雲彩和風兒》。

四、遊戲創編詩歌:會變的雲彩

1、幼兒用動作來表現雲彩。老師扮“風兒”,幼兒扮“雲彩”。“風兒”一吹,“雲彩”就變出不同造型來,用詩歌的語言表達雲彩的變化。

2、幼兒分組進行創編詩歌活動。

五、延伸活動:

在語言角定製一本詩歌本,供幼兒繼續詩歌的創編。

在表演角活動時,可以繼續進行遊戲,表演雲彩的變化。

 教學反思:

在這堂語言課上,優美的伴奏音樂加上教師真情的朗讀一下子吸引了孩子,讓孩子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老師的朗讀中,更好地讓孩子感受到散文詩的語言美、意境美,加上動靜結合的教學安排讓孩子頗感興趣,在快樂中培養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但是由於教師對各環節間的銜接過渡的不太自然,所以導致課堂節奏不太緊湊,在讓孩子看圖片發揮想象創編時,教師一味地讓孩子運用散文中的句子“風兒吹呀吹,雲彩變成……”即便是孩子根據他的想象說出了一句完整的話,如一個孩子在看到右圖時說“鳳凰雲彩在天空中飛呀飛”老師也讓孩子加上“風兒吹呀吹,雲彩變成……”這樣是否限定了孩子的思維模式,所以讓聽課的老師覺得孩子的回答很雷同,千篇一律的,沒有創新,這讓我對我今後的教學有了新的思考:如何在孩子現有的知識結構上有效地引導、啓發孩子進行有新意的創編。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10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對柚子皮展開想象,根據柚子皮的外形聯想出多種物體,激發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2、能主動參與創編活動,用連貫的語言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發展語言表達能力。

3、在活動中充分體驗創作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實物:半個柚子皮(用袋子裝好)

2、畫有半個柚子皮的背景圖每人一張、小動物圖片、畫筆

三、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對半個柚子皮展開初步的想象。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什麼?(出示裝好的柚子皮,請幼兒通過看看、摸摸、聞聞,猜猜袋子裏面裝的是什麼?)

——師:這半個柚子皮看上去像什麼?(老師轉動柚子皮,讓幼兒從不同的方位進行觀察。

2、對柚子皮展開想象,嘗試用句子進行描述

——師:柚子皮會變魔術,瞧!它變出了什麼?誰會在上面玩呀?(出示柚子皮變魔術後的圖片。老師把這幅圖編成了一句話。

——請幼兒用“柚子皮,變xx,xx用它來幹什麼?”的句式進行描述。

3、創編《有趣的柚子皮》的故事

(1)、老師出示背景圖,示範編故事。

(2)、幼兒對半個柚子皮展開想象,自由添畫,並選擇小動物進行故事創編。

請個別幼兒講述

鼓勵幼兒相互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