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推薦】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模板集合8篇

【推薦】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模板集合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模板集合8篇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學習詞彙:火辣辣、酸溜溜、甜蜜蜜。

2.藉助作品發揮幼兒的想象力,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3.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做原來的自己是最好的。

【活動準備】

1.幼兒知識經驗的準備,知道酸、甜、辣的不同味道。

2.與故事相配的課件。

重點: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學習詞彙。

難點:能感受整個故事的趣味性。

【活動過程】

(一)出示課件,引出故事

1.出示小灰鼠:小朋友,你們好,你們看,我渾身上下都是灰色的,所以大家都叫我小灰鼠。提問:它叫什麼名字?(小灰鼠)

2.我吃膩了原來的食物,想去嚐嚐外面不同味道。(小灰鼠想幹什麼?)

(二)學習故事第一段

變身記一:辣椒店學習詞:火辣辣

1.小灰鼠走呀走,來到了哪裏?你從哪裏看出來的呢?這個裏面是什麼味道呢?

2.你吃過辣椒了嗎?吃了辣椒後你會怎麼樣?請幼兒演一演吃辣椒後的表情。

3.你猜猜看,小灰鼠會喜歡辣味嗎?

(小結:小灰鼠剛想嚐嚐辣椒的味道,可是呀,還沒等小灰鼠開口,一股濃濃的辣椒味直鑽鼻孔,辣得小灰鼠張大嘴巴,眼淚鼻涕都往下掉,打出一個大噴嚏,連忙離開了辣椒店。)

變身記二:醋廠學習詞:酸溜溜

1.小灰鼠離開辣椒店,看見一座玻璃房,讓我們猜猜這會是哪裏?(幼兒自由猜測)

2.你們都沒有猜對,老師把玻璃房裏的東西放在教室的四周,請你們先去聞一聞,再嘗一嘗,用好聽的話告訴大家你聞到了什麼?它嚐起來怎麼樣?

3.原來在醋廠,吃什麼都酸溜溜的,快把牙齒酸沒了。(學習詞:酸溜溜)

4.平時你吃過什麼酸溜溜的東西了?

變身記三:糖庫學習詞:甜蜜蜜

1.小灰鼠吃了火辣辣的辣椒,嚐了酸溜溜的酸醋,都沒有自己喜歡的,小灰鼠究竟喜歡什麼味道呢?你們猜猜看。

2.正在小灰鼠納悶的時候,颳起了一陣大風,把小灰鼠刮進了糖廠裏,小灰鼠開心極了,他一口接一口地吃着。(學習詞:甜蜜蜜)

3.它現在的心情又怎麼樣呢?(哦,小灰鼠吃了甜蜜蜜的糖後,心裏覺得美滋滋的。)

4.小灰鼠開心極了,他一口接一口地吃着,不一會兒,就吃成了甜鼠。

(三)學習故事第二段

1.變成甜鼠後的小灰鼠又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2.教師講述故事的第二段:變成甜鼠後的小灰鼠到街上去,螞蟻看見了,嚷着要吃他的甜腳,甜鼠慌忙找來鞋子穿上。蜜蜂聞到了甜味,嗡嗡地飛來,要吃他的甜手甜腳,甜鼠慌忙戴上帽子、手套。

提問:變成甜鼠後的小灰鼠上街,發生了什麼事?

如果有人總在你身上摸來摸去,這裏弄弄,那裏弄弄,你會有什麼感覺?

3.小灰鼠着急地說:好難受呀,好難受呀,快來幫幫我吧。小朋友們,你有什麼好辦法來嗎?幼兒自由猜測。

4.讓我們一起聽聽故事中誰幫助了小灰鼠。河邊的小青蛙看了呱呱笑:“這樣多難受呀,快到小河裏洗洗吧!”小甜鼠聽了小青蛙的話,“撲通”一聲跳進河裏洗了個澡,他又成了原來的小灰鼠。

(四)完整傾聽故事

老師把小灰鼠變甜鼠的過程編成了一個好聽的故事,名字叫《小灰鼠變身記》,讓我們一起來欣賞。

活動延伸:

小灰鼠已經在小河裏洗了個澡,從此小河變成了甜河,森林裏的小動物知道了以後,可高興啦,都來喝河裏的甜水。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體驗感受春節歡樂的氣氛。

(2)理解兒歌的內容,願意大膽朗誦、表演這首兒歌。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幼兒用書《春節歌謠》、錄音磁帶、各種小動物角色圖片。

活動過程:

(1)聽音樂磁帶,激發幼兒的興趣:

遠處傳來熱鬧的背景音樂和鞭炮聲讓幼兒猜猜:“是什麼事那麼熱鬧啊?”

教師用兒歌小結:“春天到,真熱鬧,家家戶戶哈哈笑。”

(2)聽聽、看看、講講‘理解兒歌內容:

閱讀圖書,引導幼兒猜測:

“會有哪些朋友興高采烈得迎接春節呢?”

逐一出示小動物角色圖片,配上兒歌。

 教師提問:

“剛纔有哪些小動物在迎接春節?”

“小動物分別是怎樣過春節的?”

教師幫助幼兒用兒歌的話語來小結。

集體朗誦兒歌。

(3)共同表演兒歌:

師生共同聽兒歌錄音磁帶。

請部分幼兒分別扮演兒歌中的角色,進行表演。

活動結束:

幼兒自由結伴進行表演。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仔細觀察圖片,知道不同動物腳的特徵,瞭解其功能。

2、能發現小動物對話的句式。並能把自己對故事的理解用完整、聯貫的語言講述。

3、體驗角色之間的融洽的情感,感受幫助別人的快樂。

 活動準備:

一雙小鞋子、六幅圖片

活動過程:

一、感知理解講述對象,引發興趣

第一環節:主要運用設置懸念,教師引導的策略,引發幼兒的興趣

1、出示一雙小鞋子,問:誰會是這雙鞋子的主人?

出示圖片一:引出故事:小兔子也見到了一雙鞋子,小兔子在哪裏撿到了一雙小鞋子?小兔子會想些什麼?

2、出示圖片二:小兔子找到了誰?小兔子會怎樣問?小鴨子又會怎麼回答呢?

小鴨子爲什麼不穿鞋子?

 二、運用已有經驗講述內容,拓展知識

這一環節主要運用討論法、幼幼結伴討論,來引導幼兒關注小兔子和小鳥、小貓、小馬之間的對話。

提問:小兔子繼續尋找鞋子的主人,他會找到誰呢?

出示圖三、四、五:結伴討論。

1、集體討論和講述:小兔子找到了誰?他們會說些什麼呢?

2、逐副圖講述。

3、教師、幼兒分角色講述。

三、引進講述經驗,分角色講述。

1、出試圖六:小兔子終於找到了小鞋子的主人,他是誰?他們會說些什麼?

2、給故事起個名字。

3、請一位幼兒完整講述故事。

四、遷移講述經驗,發散思維

1、請小朋友想一想,如果小白兔碰到了小壁虎,他們又會說些什麼?

2、你覺得小兔子是怎樣的小動物?

3、(出示一雙小鞋子)這雙小鞋子的主人會是誰?讓我們一起找找,說不定我們也會有像小兔子一樣奇妙的經歷呢!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4

一、遊戲目標

1.通過活動,訓練幼兒學說完整句,提高幼兒口語的流暢性。

2.鍛鍊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3.學習選用適當的字詞連成句,能正確使用一些常用詞。

二、遊戲準備

已掌握一定數量的詞和詞組。

三、遊戲方法

玩法一:老師先說一句完整的話,請小朋友利用其中指定的詞或詞組繼續說出包含這個詞或詞組的許多句子。

例如,師:小朋友認認真真地看圖書。

小朋友利用認認真真這個詞組說一句完整的話。

玩法二:學習對反句,培養幼兒的聽、說能力和思維能力。

選用適當的詞組和句子,讓小朋友熟悉生活中常用的詞句。

例如:我們白天起牀——我們晚上睡覺,我們出去——我們進來,老師說上句,小朋友答下句。

四、遊戲。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瞭解小蚱蜢的行動方式,體驗兒歌的趣味性。

2、通過操作指偶和表演遊戲表現蚱蜢的行動方式。

活動準備

1、塗色:蚱蜢

2、課件-照片:蚱蜢,聲音:蚱蜢。

3、塗色(蚱蜢)輪廓紙,彩筆、小紙圈、膠棒。

活動過程

一、出示照片:蚱蜢,幼兒觀察外形特徵。

1.蚱蜢綠色或黃褐色,頭尖,呈圓錐形;

觸角短,基部有明顯的複眼。後足發達,善於跳躍,飛時可發出“札札”聲。

2.蚱蜢吃稻葉等是害蟲。

二、欣賞兒歌

1.小蚱蜢有什麼本領?

(1)教師用兒歌的形式學蚱蜢跳躍的行動方式。

(一跳跳上狗尾草,腿一彈,腳一翹,哪個有我跳得高,)

(2)幼兒模仿小蚱蜢的跳躍動作。

2.小蚱蜢學跳高時發生了一件什麼事情?

(幼兒用自己理解的語言進行講述)

三、製作指偶

1.今天我們來製作一個小蚱蜢好嗎?

(1)提供小蚱蜢輪廓的塗色紙,請幼兒塗色

(2)沿線剪下,將蚱蜢貼在小紙圈上做成指偶

2.播放蚱蜢的叫聲作爲背景,指導幼兒製作。

四、兒歌表演

1.幼兒邊操作指偶,邊做蚱蜢跳躍狀。

2.跟隨兒歌錄音一起朗誦兒歌。

3.兩人一組,一幼兒操作蚱蜢指偶,一幼兒手持一根狗尾草(替代物)進行配合。

兒歌:

小蚱蜢,學跳高,

一跳跳上狗尾草。

腿一彈,腳一翹,

哪個有我跳得高,

草一溜,摔一跤,

頭上跌個大青包。

中班語言活動:蝸牛搬家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學說故事中蝸牛與朋友的對話。

2.知道蝸牛因爲害怕困難,所以搬家沒有成功。

活動準備:

1.課件《蝸牛搬家》

重點:理解故事內容,學說故事中蝸牛與朋友的對話。

難點:知道蝸牛因爲害怕困難,所以搬家沒有成功。

活動過程:

一、 通過提問,導入活動

提問“小朋友你們可以告訴我你們的家住哪裏嗎?(請3、4名幼兒說一說)嗯,小朋友的家都住在美麗的小區裏,那你們想不想知道蝸牛的家住在哪裏呢?

二、分段欣賞故事,幫助幼兒理解、學說角色對話

(1)傾聽故事第一段

1.蝸牛住在哪裏?他住得舒服嗎?(住在池塘邊的石縫裏,周圍光禿禿的除了石頭也沒有,每天飽受風吹日曬,只有陰天下雨,他才從殼裏探出身子喘口氣)

3.他聽到蜻蜓和螞蟻說小山坡是個好地方,他打定主意想幹什麼呢?

4.猜一猜,蝸牛搬家成功了嗎?

(2)傾聽故事第二段

1. 蜜蜂來幫蝸牛搬家,天氣怎麼樣?蝸牛怎麼說?教師與幼兒分別扮演蜜蜂和蝸牛,練習對話(蜜蜂:“我來幫你搬家”。蝸牛說:“今天我不能搬家,太陽會曬着我的。”)

2. 蝴蝶來幫蝸牛搬家,天氣怎麼樣?蝸牛怎麼說?(幼兒交換角色扮演蝴蝶和蝸牛,練習對話)

3. 青蛙來幫蝸牛搬家。天氣怎麼樣?蝸牛怎麼說?(讓幼兒分別扮演青蛙和蝸牛,練習對話)

(3)傾聽故事第三段

1.你們覺得蝸牛的家會搬成了嗎?(讓幼兒猜想)好,那蝸牛的家到底搬沒搬成,我接下去聽故事。

2、故事聽完了,蝸牛的家搬成沒?爲什麼?

三、完整傾聽故事 ,學說故事中的對話。

那我們再一起來完整的聽一遍故事,看看蝸牛到底爲什麼沒有搬成家?我們在聽的時候還可以一起跟着故事學說蝸牛的話。

四、討論

4.如果你是小蝸牛,你會因爲太陽曬、颳風、下雨就放棄搬家嗎?你會怎麼做?

5.小朋友在上幼兒園時,有沒有遇到太陽曬、颳風、下雨?你們是怎麼做的?你們都是不怕困難的好孩子。

活動反思:

本人在拿到這個教學活動,看了故事以後發現,故事中的很多語言都太過書面化,不夠通俗也不利於中班的孩子理解,所以我在故事的語言上做了一些改動,還根據故事內容自己動手做了課件。(課件、原來的故事和改動的故事附在教案後面請大家指點)在環節的設計上我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第一環節我通過提問讓幼兒來說說自己的家在哪裏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引出故事題目《蝸牛搬家》,因爲幼兒以無意注意爲主,因此,在活動中幼兒的注意力很快的吸引過來了。然後分段理解故事內容。我把第二環節作爲重點,學說故事中的對話,不僅豐富了“細皮嫩肉”這個比較有難度的新詞,還把原來故事中的“天潮地滑“改爲”雨天路滑“這個比較易於幼兒理解的詞來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我是以提問後,幼兒個別回答,

再到分組角色集體學說對話,一遍又一遍的進行練習,主要運用了講述法和練習法,在集體教學中注重個別差異。第三環節進行完整地傾聽故事,學說故事中的對話。起到了複習鞏固的作用,尊重幼兒的個別差異,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練習,所以這裏我採用的是集體學說對話的形式。第四環節,是一個經驗遷移的環節,通過討論,讓幼兒明白蝸牛沒搬成家是因爲害怕困難,從而教育幼兒要做勇敢的、不怕困難的好孩子,堅持天天上幼兒園,從而突破本次活動的難點。我覺得本次活動的不足之處是教學材料的設計上,課件設計還有不足之處,以至於在操作上有些不方便。

原故事《蝸牛搬家》

蝸牛住在水池邊的石縫裏,周圍光禿禿的連個遮攔也沒有,他每天飽受風吹日曬之苦。只有陰天下雨時,蝸牛才從殼子裏探出身來喘口氣。

一天,蜻蜓、螞蟻來看蝸牛。

蜻蜓說:“前邊有個小土崗子,那兒可是個好地方:有密密的叢林,有鮮花野果,旁邊還有一條清清的小河……。”

螞蟻說: “蜜蜂、蝴蝶、青蛙、蚯蚓他們也住在那裏。蜜蜂釀蜜,蝴蝶傳播花粉,青蛙捕捉害蟲,蚯蚓翻鬆泥士,大家快活極啦!”

蝸牛送走了蜻蜓和螞蟻的話,很高興。他沒想到前面的小山崗是個好地方,也沒想到蜻蜓他們生活的那麼快樂,他打定主意,也要搬到小山崗去!

過了兩天,蜜蜂來幫助蝸牛搬家。蝸牛看看頭頂上的太陽,就有點猶豫了,他說;“只是今天不能搬家,太陽會曬着我的。”

過了兩天,蝴蝶來幫助蝸牛搬家。蝸牛看看天上颳着風,他說:

“今天不能搬家,我這細皮嫩肉,禁不住這風吹!”

又過了兩天,青蛙來幫助蝸牛搬家。這天,天空下着小雨,既沒有太陽,又沒有風沙,可是蝸牛望望那濛濛細雨,又有些猶豫了,他說:

“今天不能搬家,天潮地滑,小土崗的斜坡爬起來很吃力的。“

從此以後再也沒有人來幫蝸牛搬家了,蝸牛的家也一直沒有搬成,天氣越來越冷了,他總是望着小山坡,低聲的嘆息:“都是怕這怕那,要不我早在那邊過着愉快的生活了。”

改變過課件資料故事《蝸牛搬家》

蝸牛住在水池邊的石縫裏,周圍光禿禿的除了石頭也沒有,每天飽受風吹日曬,只有陰天下雨時,蝸牛才從殼裏探出身來喘口氣。

一天,蜻蜓、螞蟻來看蝸牛。

蜻蜓說:“前邊有個山坡,那兒樹林、有草地,還有一條彎彎的小河……。”

螞蟻說: “蜜蜂、蝴蝶、青蛙、蚯蚓他們也住在那裏,大家在快樂極啦!”

蝸牛聽了蜻蜓和螞蟻的話,很高興。他打定主意,也要搬到小山崗去!

過了兩天,蜜蜂來幫助蝸牛搬家。蝸牛看看頭頂上的太陽,就有點猶豫了,他說;“只是今天不能搬家,太陽會曬着我的。”

過了兩天,蝴蝶來幫助蝸牛搬家。蝸牛看看天上颳着風,他說:

“今天不能搬家,我這細皮嫩肉,禁不住這風吹!”

又過了兩天,青蛙來幫助蝸牛搬家。這天,天空下着小雨,既沒有太陽,又沒有風沙,可是蝸牛望望那濛濛細雨,又有些猶豫了,他說:“今天不能搬家,雨天路滑,爬起來很吃力的。“

從此以後再也沒有人來幫蝸牛搬家了,蝸牛的家也一直沒有搬成,天氣越來越冷了,他總是望着小山坡,低聲的嘆息:“都是怕這怕那,要不我已經和朋友一起過着快樂的生活了。”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6

一.設計思路:

最近我們開展了“春姑娘來了“的主題活動,通過老師預設的一系列活動,幼兒感受到了春天是個美麗的季節,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小河裏的冰也融化了;小草從大地媽媽的懷裏鑽了出來;柳樹姑娘梳起了長長的辮子……

在這前提下,我選擇了本次活動,想通過本次活動,通過老師有意識地提取和創設一些畫面,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感受優美的畫面和語言的抒情。在活動中我又根據我們“全語言”分享策略的研究,通過讓幼兒看看說說自己所觀察到畫面的內容(想說),又讓互相討論“美麗的春天還會是誰的家”的仿編(多說)。多創設促進幼兒語言發展的平臺,使幼兒想說、多說、愛說,注重用完整的語言表示,進一步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

二.活動目標: 1.通過講講說說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並學習詩歌,感受詩歌的畫面美和語言美。

2.引導幼兒仿編詩歌,培養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和嘗試精神。

三.環境材料創設: 1.畫有藍天、樹林、草地、河水、花兒、大幅背景圖。

2.製作好的白雲、小鳥、小羊、小魚、蝴蝶、貼絨學具。

四.重難點:理解詩歌的內容,初步學習仿編詩歌。

五.活動流程:

【經驗回憶,引起興趣】――【看看說說,初步感知】――【理解創作,分享快樂】

六.活動過程:

(一)經驗回憶,引起興趣

1.引起興趣:現在是什麼季節?春天是個美麗的季節,對不對?它漂亮在哪裏?

2.提問回憶:春天是座美麗的大花園,我們小朋友都很喜歡它。楊老師還知道我們小朋友更加喜歡有個漂亮快樂的家,是不是?說說,你喜歡什麼樣子的家呢?

(二)看看說說,初步感知

1. 出示背景圖,嘗試討論:

圖上有哪些景物?想想它們都會是誰的家?

2. 看看說說,感知理解

(1)這些白雲、小鳥、小羊、小魚、蝴蝶它們找到自己的家了嗎?

(2)它們的家又在哪裏?它們的家漂亮嗎?美在哪裏?

3.欣賞兒歌,理解內容

(1)兒歌中都講了有哪些家?分別是誰的家?

(2)你最喜歡哪個家?爲什麼?

三)理解創作,分享快樂

1.再次欣賞,詩歌裏說:“藍藍的天空是白雲的家,密密的樹林是小鳥的家”,藍藍的天空除了是白雲的家,還可以是誰的家?密密的樹林又可以是誰的家?

2.幼兒自由討論,教師指導。

3.幼兒自由發言,教師提升組合。

4.教師小結:我們小朋友可真能幹,自己也能編出了好聽的兒歌,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找找編編,還有什麼也是誰的家,明天拿來告訴大家,好嗎?

七.各環境滲透

附:詩歌――家

藍藍的天空是白雲的家,密密的樹林是小鳥的家,

綠綠的草地是小羊的家,清清的河水是小魚的家,

紅紅的花兒是蝴蝶的家,我們的家多美啊!

仿編:藍藍的天空是小鳥的家,密密的樹林是蘑菇的家,

綠綠的'草地是小兔的家,清清的河水是水草的家,

紅紅的花兒是密蜂的家,我們的家多美啊!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7

目標:

使幼兒初步瞭解祖國地域之遼闊廣大,激發作爲中國人的自豪感。

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展求異思維。

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準備:

本市(縣)、中國地圖各1張。地球儀兩個。一朵小紅花。每個幼兒備一張自己的照片(不超過2寸)。

過程:

1、我的家在哪裏

教師出示本市(縣)地圖。並提問:“誰能從這張圖上找到我們的幼兒園?”當幼兒找到時,請用小紅花貼到幼兒園的位置上。再請幼兒繼續尋找“我的家在哪兒?”小朋友分組到地圖前找自己的家,找到自己家的小朋友,可把自己的照片貼到上面去。經過大家一番尋找和粘貼,一幅生動、親切的“我的家”的地圖製成了。

2、我們的祖國——中國真大

教師出示地球儀,並提問:“誰能找到中國在什麼地方?”“我國周圍有哪些國家?”此時,教師出示世界地圖,引導幼兒在世界地圖上和其他國家比較,最後得出“我們中國在世界上是個很大的國家”的結論。

3、中國的南方和北方

教師引導幼兒用生動的事實(我去旅遊,爸爸出差……)說明我國南方和北方距離之大。

如“我和爸爸去南方(海口),坐了三天火車纔到。”“我和媽媽去北方(齊齊哈爾),坐了兩天火車纔到。以此說明中國之大。作爲一箇中國人,感到自豪。

課後反思:

課堂上,我讓幼兒觀看祖國插圖,瞭解祖國特點,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認識祖國各地不同的人的活動,感悟作爲一名中國人的自豪。

小百科:祖國首先是國家,其次自己對這個國家有歸屬感。這歸屬感,來自於民族文化的認同,家族祖先的傳承,生存生活的祖國既是一個地理概念,也是一個文化概念更是一個法理概念。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要求幼兒掌握故事名稱,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懂得當別人有困難的時候要想辦法幫助別人。

2、學講故事中的對話和短句:“彆着急,我來幫助你”。“……誰有困難我來幫。”

教學準備:

1、貼絨插入角色:小鳥和小雞。小鳥和小雞的頭飾若干。

2、實物汽球數只。故事錄音磁帶1盒,錄音機1架。紙(一開大小)1張,筆若干支,顏料(紅、綠、藍、咖啡色)。

教學過程:

一、聽故事錄音。

1、教師介紹故事名稱,提出聽故事要求:他細聽聽故事講了些會麼?幫事裏有誰?它們說了些什麼話?

2、小朋友聽故事。

3、小朋友聽完故事後,老師問:故事叫名字?故事裏有誰?

二、學講故事中的對話和短句。

老師運用邊講邊畫的形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並學講故事中的對話和短句。

A.故事第一段――小汽球幫助小鳥。

1、老師邊講邊畫:天空中飄着幾朵白雲,風推着雲兒慢慢地走,一隻小汽球一邊唱一邊飛來了(出示實物小汽球):“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快樂的小汽球,誰有困難我來幫。”(請幼兒跟學一遍)。

2、老師繼續邊講邊畫:小汽球高興地往前飛,飛過綠色的草地,飛過高高的樹梢,突然聽到嗚嗚的哭聲,是誰在哭呀?(出示小鳥)原來草地上有隻小鳥在哭。

小汽球連忙問……(請幼兒一起學講故事中的對話),重點學說短句:“彆着急,我來幫助你。”

小汽球就讓小鳥騎在自己的背上,帶着小鳥一起飛,把小鳥送回了家(演示教具)。

3、老師扮演小汽球,全本幼兒扮演小鳥進行表演,練習對話。

4、老師問:這是一隻怎樣的小汽球?(這是一隻會幫助人的小汽球)。小汽球幫助了小鳥,高興得唱了起來,它是怎麼唱的?(請幼兒一起拍手念)。

B.故事第二段――小汽球幫助小雞。

1、老師繼續邊講邊畫:小汽球又高興地往前飛,它飛過……突然發現一隻小雞掉在河裏。(出示小雞)怎麼辦呢?(請幼兒各自想辦法)。

2、小汽球飛來了,它怎麼說?(讓個別幼兒說短句:“彆着急,我來幫助你!)

3、小汽球想了什麼辦法來幫助來小雞呢?(老師邊講邊演示,幼兒可以做動作)小汽球就把自己長長的尾巴伸到河裏,小雞用手抓住,小汽球用力往上飛,把小雞救到了岸上。

4、幼兒分兩組:一組扮演小汽球;一邊扮演小雞練習對話。

5、天空中又響起了小汽球的歌聲,它是怎麼唱的?(幼兒一起念)

三、故事表演

1、個別幼兒表演

請3位能力較強的幼兒分別扮演小汽球、小鳥、小雞,戴上頭飾,進行故事表演,起示範作用。

故事表演後,老師抱起扮小汽球的幼兒,親親他,流露出非常喜歡的情感:“你會幫助別人做許多好事,我真喜歡你。”

2、幼兒集體表演

請三分之一的幼兒拿着小汽球故事中的小汽球;三分之一的幼兒扮小鳥;三分之一的幼兒扮演小雞;聽錄音,集體表演故事。

音樂起,飛來了許多小汽球(實物),它們一邊飛一邊唱:“啦啦啦,啦啦啦……”

附故事:小汽球

天空中飄着幾朵白雲,風推着雲兒慢慢地走。喲,一隻小汽球,它一邊唱一邊飛來了:“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快樂的小汽球,誰有困難我來幫。”

小汽球高興地往前飛,飛過綠色的草地,飛過高高的樹梢。突然聽到嗚嗚的哭聲,是誰在哭呀?小汽球一邊飛一邊找,原來草地上有一隻小鳥在哭。小汽球連忙問:“小鳥,小鳥,你爲什麼哭呀?”小鳥說:“我的翅膀受傷了,飛不回家了”。小汽球說:“彆着急,我來幫助你”。小汽球就讓小鳥騎在自己的背上,帶着小鳥一起飛,把小鳥送回了家。小鳥高興地說:“謝謝你,小汽球。”小汽球說:“不用謝。”小汽球幫助了小鳥,它高興地一邊飛一邊唱:“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快樂的小汽球,誰有困難我來幫。”

小汽球高興地往前飛,飛過綠色的草地,飛過高高的樹梢,又飛過彎彎的小河,突然聽到一陣“救命呀,救命呀……”的呼喊聲,啊呀,小雞在河邊玩,一不小心,掉到河邊的荷葉上了。小汽球連忙飛了過去:“彆着急,我來幫助你”。小汽球就把自己長長的尾巴伸到河裏,小雞緊緊拉住,小汽球用力往上飛,把小雞送到岸上,小雞得救了。

天空中響起了小汽球的歌聲,它一邊一邊唱:“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快樂的小汽球,誰有困難我來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