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第一學期教案

幼兒園第一學期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5W 次

作爲一名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第一學期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第一學期教案

幼兒園第一學期教案1

設計思路:

進入大班以後,孩子們特別喜歡看漫畫。一有空閒時間,他們就迫不及待地拿出漫畫書來看,常常不由自主地笑出聲來。漫畫也以它獨特的藝術形式感染着孩子們,它誇張的手法、幽默大膽的想像、簡潔的圖文、出乎意料的結局,正符合孩子們閱讀和欣賞的特點。因此。我選擇了漫畫欣賞這一新的教育內容,將美術欣賞與語言講述活動有機地整合起來,引導幼兒從藝術的領域去欣賞漫畫.從語言的領域去讀懂漫畫。使幼兒創造性地表達自己的認識與想像。

重點難點:

1.欣賞和感知理解漫畫作品.需要幼兒集中注意觀察,這也是能否達到目標的重要條件。因此,我從活動開始便設置了一個個懸念,直到結尾也就是高潮部分,我沒有直接揭曉答案,而是留給幼兒一個充分的想像空間。這樣,使幼兒的注意得以長久保持。

2.瞭解漫畫特點對幼兒是有一定難度的,當然也不是一次活動所能完成的。因此,在活動中,我們不能空洞地將一些抽象的詞彙灌輸給孩子們聽,而是通過精心設計的提問和讓幼兒欣賞一些有代表性的漫畫作品,有機滲透在活動中。我還設置了漫畫牆作爲準備和延伸活動,長期貼在教室裏,使幼兒自己從中慢慢體會,不斷深入地瞭解漫畫。

活動目標:

1.理解漫畫作品內容,嘗試運用語言和圖畫刨編故事結尾。

2.通過漫畫欣賞、初步瞭解漫畫的基本特點,更加喜歡漫畫這一藝術形式。

3.養成細緻觀察和大膽想像的習慣。

4.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活動準備:

1.漫畫書《父與子》一本,完整的4幅漫畫作品、不加背景的圖4一幅。

2.供幼兒續編添畫的作業紙每人一張、黑色水筆每人一根。

3.佈置一個漫畫牆,上面貼有許多有代表性的漫畫作品(單幅的、連環的、黑白的、彩色的、有趣可笑的、充滿幻想的、諷刺褒貶的)。

活動過程:

1.幼兒在漫畫牆前面自由欣賞漫畫。

2.談話:小朋友,你們喜歡看漫畫嗎?爲什麼喜歡?(可根據幼兒回答歸納漫畫的部分特點:幽默,誇張;文字很少,小朋友、外國人不識字也能看懂;有彩色,有黑白:簡單,一目瞭然……)

3.在理解作品的基礎上,再次感知漫畫的特點。

介紹漫畫書《父與子》及作者,爲幼兒理解作品做鋪墊。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本漫畫書。作者是德國著名漫畫家卜勞恩,卜勞恩很愛自己的兒子,常常把父子之間發生的有趣的事畫下來。

介紹漫畫作品名稱《假日的第一天》,出示圖片1~3幅,引導幼兒觀察、講述。

講述參考

第一幅:假日的第一天早晨,兒子還在唾夢中,爸爸和一個叔叔輕手輕腳地走進兒子的房間,要給兒子一個驚喜。

提問:你從哪裏看出來他們是“輕手輕腳”?還可以用什麼詞?

第二幅:他們輕輕地把兒子擡上了汽車。

第三幅:兒子睡得可真香,還沒有醒。汽車開在馬路上,馬路上的人都奇怪地看着他們。父親把手指放在嘴上示意大家別吵醒兒子,指揮交通的警察也讓大家保持安靜。

師:猜一猜,爸爸究竟要把兒子擡到哪兒呢?

出示第四幅沒有背景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中兒子的表情,想像、講述。

分組討論:每組一名幼兒將自己小組討論中最“驚奇、大膽、浪漫”的情景,講給大家聽。

出示漫畫原稿,感受漫畫帶來的驚喜與幽默。

提問:這是什麼地方,景色怎麼樣?

講述參考:父親把兒子擡到了森林裏(或公園裏、牧場)。太陽出來了,兒子醒來一看吃驚極了:“咦,我是在夢中嗎?”他看到了……以爲在做夢呢。爸爸躲在樹後悄悄地笑了。

4.教師和幼兒一起小結:假期到森林裏玩正是兒子的心願,這幅漫畫體現了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

5.幼兒完整講述漫畫作品。

延伸活動:

幼兒嘗試用漫畫的手法創作故事結尾。

教師:今天,小朋友通過自己的想像,編出了和畫家不一樣的故事,非常了不起!我們也來做個小畫家,把你們編的故事畫下來,好嗎?

給每個幼兒一張缺少背景的作業紙.幼兒創作漫畫結尾。

活動反思

1.與幼兒一日常生活緊密相聯

對於在幼兒園生活的孩子來說,一日活動既豐富又有規律,

孩子們對一些固定的活動時間已比較熟悉。從他們的一日生活入手,設計組織活動,既激發和保持了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又通過感知特定時間與相應活動的對應關係,加深了幼兒對時間的連續性、可測量性的認識。

2.巧妙利用幼兒的手錶

過去我在和孩子一起認識時間時往往使用自制的手撥鐘面,由

此出現一個比較普遍的問題:孩子對於分針的走動很敏感,但容易忽略時針的變化,如在撥半點時,他們常常把分針指在數字6上,而時針依然指在整點數字上。針對這一情況,我在這次活動中採用了孩子們的手錶,它的時針和分針是連動的。在撥撥玩玩中,孩子們知道了撥動的方法,又弄清了時針和分針之間的關係,真是一舉兩得。

3.鼓勵幼兒運用生活經驗

這次活動,我給孩子們提供了兩種不同的製作內容,供他們選擇。其中“我的一天”是自己制定作息時間,孩子們可以自己設計、安排一日生活,合理制定時間。有的說“我要8;00起牀”,有的說“我10:00要去學鋼琴”,有的說“我下午3:30去超市買東西”。孩子們製作的時間表各具特色,充分反映了他們的生活經驗。

4. 提供大量展示作品的空間

展示自己的創作成果,從而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認可,有利於孩子積累成功的體驗,形成自信、自尊的人格。爲此,我爲孩子們提供了大量展示作品的空間,孩子們的作品既可佈置在牆面上,也可懸掛在空中。這些作品成了環境佈置的一部分,孩子們不時地議論、指認,主動積極地與環境交互作用,加深了對時間的認識。

幼兒園第一學期教案2

《大家來上幼兒園》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願意跟讀兒歌,能與老師一起朗誦兒歌。

2、知道上幼兒園是很快樂的,小朋友在一起很開心。

3、幼兒能積極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一課時:

一、活動準備:

1、幼兒園的背景圖

2、兒歌中的動物圖片

3、字卡

二、活動過程:

(一)導入:師生談話

1、小朋友們喜歡幼兒園嗎?

2、表揚班上高高興興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引出兒歌中的小動物。

(二)、教師運用字卡和圖標展示兒歌,幼兒欣賞。

1、看看有誰來上幼兒園了?

2、它們來幼兒園的時候怎麼樣?

3、小朋友來幼兒園的時候怎麼樣呢?

(三)、看字卡和圖標,逐句理解兒歌內容。

1、看字卡、圖標學念兒歌。

2、邊念兒歌邊表演。

(四)、總結:幼兒園真好,有許多小朋友在一起玩遊戲,很開心。

(五)、識字遊戲

三、活動建議:

動物圖片要做得形象、美觀、能吸引幼兒。

四、活動評價:

1、有喜愛上幼兒園的情緒。

2、會獨立地念兒歌。

第二課時:

一、活動準備:幼兒用書、故事字卡

二、活動過程:

(一)、教師帶領幼兒操作幼兒用書(紅纓幼兒用書),感受、複述故事

P9:幼兒練習翻書、定位

(二)提問:

1、圖上有哪些小動物?(引導孩子能以小象的口吻自我介紹“我是一隻……,這是我的好朋友……”)

2、請你摸一摸。(讓孩子逐一摸圖中的小狗、小貓、小兔、小鳥)

3、用“我是……”句式,以小動物的口吻自我介紹。

4、瞧!這些玩具朋友變成小頁碼是什麼樣子的?你能在後面找到他們嗎?(讓孩子找一找小狗、小貓、小兔、小鳥所在的頁)

P10—P13:教師帶領幼兒邊指圖邊複述

(三)提問:

1、P10-P11:誰來上幼兒園了?他們怎麼來幼兒園的?

2、P12:小雞在幼兒園裏做什麼?

3、P13:小朋友在幼兒園做什麼?他們開心嗎?

4、P13:你在幼兒園過得開心嗎?

(四)、識字遊戲,複習鞏固關鍵字[媽咪愛≈嬰網]幼兒園教案頻道

活動總結

教師總結幼兒今天的表現,表揚和鼓勵幼兒在活動中表現積極的幼兒。讓幼兒在傾聽散文的同時,感受到語言活動的快樂。同時,教師要照顧到那些在活動中比較安靜的幼兒,使其也能在活動結束的時候獲得快樂,以培養他們對語言活動的興趣。

附兒歌:大家來上幼兒園

小貓來上幼兒園,

看見老師笑眯眯。

小狗來上幼兒園,

排隊走路一二一。

小雞來上幼兒園,

唱歌跳舞做遊戲。

我也來上幼兒園,

朋友多呀真開心,真開心!

幼兒園第一學期教案3

新來的小朋友

【活動設計】

幼兒年齡小,剛離開親人來到幼兒園這個陌生的環境中,難免產生緊張、不安、焦慮等情緒。“新來的小朋友”這首幼兒詩貼近幼兒的生活實際,句式的重複和節奏感更能吸引幼兒,尤其是詩的最後一句“不哭不哭都不哭”更能引起幼兒的注意,特別適合剛入園的孩子學習,可以幫助小朋友儘快熟悉幼兒園的環境,消除緊張情緒,幫助小朋友高高興興地來上幼兒園。

【活動目標】

1、喜歡學說幼兒詩,初步感受幼兒詩的語言美。(重點)

2、根據詩的畫面和內容,幼兒能夠大膽連貫地表達。

3、初步感知幼兒詩中反覆句式的使用,學說幼兒詩。(難點)

【活動準備】

新來的小朋友哭的視頻、小熊敲鼓、小貓吃飯的場景、課件、音樂、《幼兒園裏真快樂》。

【活動過程】

一、利用真實的“生活再現”情境,幫助幼兒萌發安慰新來小朋友的愛心

師:新來的小朋友哭了,怎麼辦呢?(自由講述)

小結:小朋友都是有愛心的孩子,懂得去安慰小朋友了!對,“新來的小朋友,快不要哭!”

二、幼兒“快樂感知”,初步感知幼兒詩中反覆句式的語言美

場景一:小熊敲鼓。

師:你看,小熊在哭嗎?“你看小熊也不哭”。

場景二:小貓吃飯。

師:你看,小貓在哭嗎?“你看小貓也不哭”。

小結:不哭不哭都不哭。

三、教師示範朗誦幼兒詩,幼兒進一步感知、理解幼兒詩的節奏。

1、教師示範朗誦(動作示範、語氣抑揚頓挫)。

師: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首好聽的幼兒詩“新來的小朋友”。

2、播放課件,師幼共同朗誦。(重點是節奏)

師:大家和老師一起說幼兒詩,看誰的聲音最好聽!

四、利用“快樂體驗”情境,幼兒感受快樂的氛圍。

師:大家都是好朋友,我們一起跳舞吧!

【活動延伸】

音樂遊戲:《找朋友》。

附:新來的小朋友

新來的小朋友,

快不要哭!

你看小熊也不哭,

你看小貓也不哭,

不哭不哭都不哭。

【活動反思】

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在其《大教學論》中曾說: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而心理學也認爲個體的情感對認識活動至少有動力、強化、調節三方面的功能。爲了激發幼兒的學習內在需要,我利用新來的小朋友哭的視頻爲幼兒創設一個真實的生活再現情境,把幼兒引入到身臨其境的情境中去,從而刺激幼兒的感官,促使幼兒的內在情感因素產生共鳴,來激發和強化他們的求知慾望。

在這種情境中我提出問題“新來的小朋友哭了,怎麼辦呢?”的時候,小朋友很自然地說:“抱抱他”“親親他”“給他一塊糖”“給他玩玩具”……從幼兒的回答中,可以看出通過這種真實的生活再現情境,喚醒了幼兒的已有經驗,讓幼兒回想起自己哭的時候成人的行爲和舉止,從內心引起了共鳴,這也說明這種情境創設很有效、很成功。

在這個環節中,有一個小朋友說出了“對不起”。雖然幼兒還不能恰當地運用,但是已經有了使用禮貌用語的意識。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我會多一些禮貌用語的滲透,幫助幼兒培養文明的語言習慣。總之,孩子都很喜歡這首幼兒詩。

幼兒園第一學期教案4

學期目標

每月目標

保教工作提示

生成與調整

一、共同生活:

1、能儘快適應集體生活,喜歡幼兒園。

2、能親近老師、阿姨、能隨老師、同伴一起活動。在集體生活中感到溫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賴感。

3、知道自己的姓名、年齡、性別和身體的主要部分,並能聽從成人有關安全的提示。

4、會用調羹進餐,會使用自己的杯子喝水,會安靜入睡。學習如廁,有獨立做事的願望。

5、樂意接受洗手、洗臉、洗澡、理髮、剪指甲等日常清潔要求。

6、在老師提醒下懂得要愛護幼兒園的物品、玩具,能分清自己和幼兒園的東西,學着收拾玩具和日常用品。

7、在老師提醒下,願意按季節、活動量的大小,增減衣服,並嘗試學習穿、脫衣服的方法。

二、探索世界:

1、瞭解一些簡單的自我保護方法。

2、樂意參加走、爬、鑽等基本動作,能堅持走完力所能及的短途路程。

3、能隨意地活動身體,體驗在自然環境中活動的樂趣。

4、嘗試藉助各種簡單的器械和玩具來運動自己的身體,樂意參與收拾小型體育用具。

5、學習簡單的模仿動作。

6、嘗試開展幼兒感興趣的主題活動。

三、表達與表現:

1、樂意招呼熟識的人,會說早、再見、謝謝等禮貌用語,並學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

2、接觸周圍生活中的各種聲音和常見的各種形狀、顏色的物品,覺察其輕響、顏色、大小、多少等明顯的不同。

3、認說與生活密切相關的衣、食、住行的基本物品。

4、樂意接觸一些嬰幼兒藝術作品,願意用聲音、動作等方式進行自由表達。

5、喜歡擺弄玩具、發響器具、簡單的美術工具和材料,會跟着老師有興趣地唱、跳、敲打、圖畫、撕貼、搓捏等。

6、能安靜地傾聽老師、同伴的講話,學說普通話。

7、願意聽老師念兒歌、學講故事中的簡短詞句,愛看圖書圖片,喜歡跟老師一起看看、聽聽、講講。

四、遊戲活動:

1、樂意參加集體活動,逐步適應、瞭解幼兒園的生活環境。

2、樂意參加幼兒園組織的各項集體大活動和節日活動。如:中秋節、國慶節、重陽節等,體驗活動的樂趣。

3、在集體活動時,初步知道要遵守集體規則,自己的行爲,不影響大家。

4、喜歡與同伴一起進行遊戲,願意與老師、同伴交往,並能與同伴友好相處。

5、願意參加音樂活動,喜歡聽音樂和觀看他人表演,體驗參與音樂活動的快樂,並學習簡單的集體舞和音樂遊戲。

五、家長工作:

1、開學前對每位幼兒進行一次家訪,並召開新生家長會。在九月下旬再召開一次班級家長會,介紹本學期工作目標及家長工作的要求等。

幼兒園第一學期教案5

活動名稱:

《聽聽誰在叫》

設計意圖:

象聲詞是小年齡幼兒喜歡聽和喜歡說的一種詞彙,它可以通過不同的聲調、韻律來表現不同聲音所代表的形象的特點,而且朗朗上口。《聽聽誰在叫》這首兒歌在瞞住幼兒對象聲詞的興趣的同時,還自然地森頭了小朋友與小動物自然親近的情感因素,通過重複的語句"我的……",刻畫了一個與小動物最親近、最友善、最和平共處的小寶寶的形象,也是我們隊孩子進行情感教育的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活動目標:

1.安靜地傾聽錄音,並對聽到的聲音做出正確的判斷,建立聲音與動物名稱的聯繫。

2.在傾聽的基礎上學說簡單的兒歌,培養說的興趣。

活動重點:

在傾聽的基礎上學說簡單的兒歌,培養說的興趣。

活動難點:

在傾聽的基礎上學說簡單的兒歌,培養說的興趣。

活動準備:

PPT、小牛、小鴨、小雞圖片、小草、小魚、毛毛蟲圖片若干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

1.教師出示PPT之1,播放小動物叫聲的錄音,猜猜這是誰在叫。

2.教師出示PPT之1,聽聲音,出示小動物圖片,引導幼兒模仿小動物的叫聲。

二、說、動綜合感知1.教師出示PPT之2,請幼兒跟隨老師學說短句:"嘰嘰,小雞叫,我的小雞嘰嘰嘰。"邊說邊模仿小雞吃蟲的動作。

2.教師出示PPT之3,請幼兒跟隨老師學說短句:"嘎嘎,小鴨叫,我的小鴨嘎嘎嘎。"邊說邊模仿小鴨走路的動作。

3.教師出示PPT之4,請幼兒跟隨老師學說短句:"哞哞,小牛叫,我的小牛哞哞哞。"邊說邊模仿小牛搖犄角的動作。

4.師幼一起念兒歌:"嘰嘰,小雞叫,我的小雞嘰嘰嘰。嘎嘎,小鴨叫,我的小鴨嘎嘎嘎。哞哞,小牛叫,我的小牛哞哞哞。"邊念兒歌幼兒跟着老師一起做動作。

三、遊戲:好吃的食物請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小動物進行餵食,餵食前要先念兒歌放可餵食。

師:小動物們很開心,可是他們肚子有點餓了,要找好吃的食物,請小朋友們幫幫他們吧。等下我們一起念兒歌,老師請念得最好的小朋友上給小動物送好吃的。

四、創編兒歌請幼兒想想你還認識什麼動物,知道它發出什麼樣的聲音,一起編個不一樣的兒歌。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幼兒對於小雞的叫聲比較陌生,其他兩種小動物的聲音很熟悉。教師通過動作的引導,讓幼兒記住兒歌。對於給小動物餵食這一環節,小朋友的興趣度很高,但耽誤的時間過長,建議以集體的形式進行遊戲,同時讓幼兒自主的選擇自己喜歡的小動物進行幼兒。

幼兒園第一學期教案6

執教教師:佟磊配班教師:

教學活動:

活動名稱:音樂活動《音符的家》

活動目標:

1.綜合目標:

讓幼兒瞭解婦女節,感受母親的偉大,培養感恩之心。

讓幼兒初步感知序數。

2.音樂目標:

引導幼兒初步感知線譜的線和間。

演唱以sol、mi、la三音爲主的兒歌。

活動準備:

活動過程:

一、《哈嘍歌》進入教室

創造性地根據音樂中的變化表現打招呼的動作

二、教師爲幼兒簡單介紹國際婦女節。

三、教師用黑板介紹什麼是線?什麼是間?

1.老師用問答的方式來讓幼兒指認三朵不同顏色花的位置:瞭解三朵花的位置(紅、黃、藍)【紅花第一線、黃花第二線、藍花第一間】

教師:紅的花在哪裏?幼兒答:紅的花在這裏。

教師:第幾線?幼兒答:第一線。(告訴幼兒從下往上數線)

四、地板遊戲

1.教師在地板上貼上兩條線(作爲二線一間)

2.師唱:紅花站在第一線,此時幼兒持紅花,站在第一線上。3333333

黃花站在第二線5555555

藍花站在間上啊

2.教師問:紅的花在哪裏?幼兒答:紅的花在這裏。

3.教師問:第幾線?幼兒答:第一線

五、花兒舞蹈

幼兒分三組,聽教師的口令在相應的位置上做表演第一線的紅花|轉圓圈-||(打招呼、點點頭)

六、退場

幼兒園第一學期教案7

班級情況分析

一、概況:

這是我們幼兒園第一次招收託班幼兒。我們寶寶班共有幼兒19名,其中男孩8名,女孩11名,全班除一名幼兒以外,其餘均爲獨生子女,無單親家庭。在這些寶寶中,大年齡的孩子有15人,佔全班總人數的79%,但最小的孩子僅有29個月;另外有3名幼兒曾去過託兒所。因此班上這些寶寶由於在年齡和月份大小上有別,以及家長的教育方法不同,導致孩子的日常行爲習慣的差異性較大。

二、本班特點及主要表現:

在開學前,爲了瞭解這些寶寶及其家庭情況,我們對全班幼兒進行了家訪,並請家長填寫了《託班幼兒家庭問卷調查表》。從調查的情況來看:

1、全班只有5位幼兒的家庭結構是三口之家,其餘均爲三代同堂或四代同堂,而且家長的年齡比較大,其中有6名幼兒父母的年齡都已超過了四十歲。因此,有80%的幼兒在家是由祖輩或保姆領養的,包辦的現象比較嚴重,有的孩子不會自己穿、脫簡單的衣服;大小便不會自理,經常要尿褲子等。

2、在調查中,幾乎所有的家長都認爲孩子的'早期教育非常重要,但出於種種的原因,全班只有兩名幼兒參加過一些親子活動,其中祝嘉樂小朋友參加的是比較正規的早教親子訓練活動。

3、雖然幼兒在家中都有午睡的習慣,但午睡的時間不定時,而且大多數孩子是由大人陪着、哄着、拍着才能入睡的,入睡的時間也比較晚,不能自已獨立、安靜地入睡。

(一)、優勢表現:

1、從幼兒的午餐情況來看,有80%的寶寶願意自己用小勺吃飯,有三分之一的寶寶能堅持獨立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

2、全班90%以上的寶寶會自己穿脫簡單的鞋子,雖然常有左右腳穿錯的現象,但在老師的提醒下,會自己進行更正。

(二)、弱勢表現及原因分析:

1、部分幼兒的情緒不穩定,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差,出現焦慮不安的現象,經常哭鬧,這是由於家長對孩子過分寵愛的原因。

2、部分孩子注意力不能集中,時常離開集體,不知道自己的行爲會影響到同伴。因爲之前孩子生活在家中,行動比較自由,沒有約束。

3、對個別口齒不清、語言表達能力較弱的幼兒,需請家長配合及時進行糾正並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4、幼兒與同伴之間的交往有困難,不合羣,有爭奪玩具的現象,因爲這個階段孩子總覺得別人的玩具好,並有亂扔玩具、不愛惜玩具的現象。

三、家長羣體分析:

從《託班幼兒家庭問卷調查表》中,我們可以看到:

1、全班有3名幼兒的父母是外地戶口,有3名幼兒的父母一方是外地戶口,另有13名幼兒的父母均爲本市戶口,因此孩子們都有比較穩定的居住環境,而且大部分孩子都居住在環境比較好的小區中。

2、全班有三分之二的家長文化程度在大專以上,其中學歷最高的是碩士,說明家長的文化層次比較高,並都有相對穩定的工作,也知道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但由於工作比較忙,因此陪伴孩子以及教育孩子的時間就比較少了。

3、在調查表中,家長能比較正確的評價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對自己孩子發展得比較薄弱的方面都能清楚地認識到,實事求是地進行填寫。

幼兒園第一學期教案8

《鑽泥巴》

教學目標:

1、要求幼兒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完整背誦詩歌。

2、通過體會小豆芽鑽出泥土時激動興奮的情感,向幼兒進行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以及活潑向上的教育。

教學準備:

1、課前組織幼兒種植種子,觀察其發芽過程。

2、種子從播種到發芽長大的圖片一套。

教學過程:

1、幼兒討論自己觀察到的種子的變化。

2、出示圖片讓幼兒進一步觀察種子是如何鑽出泥土不斷長大的過程。

3、學習詩歌“鑽泥巴”。

4、引導啓發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出種子發芽的經過。 5、談話:怎樣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

附兒歌:鑽泥巴

小豆豆種地下,

發了芽鑽泥巴,

鑽一下動一下,

鑽呀鑽呀鑽的快,

鑽出兩片小芽芽。

效果分析:

幼兒園的操場一角盛開的迎春花爲孩子們的觀察提供了方便。由於每天進行戶外活動,有的孩子雖然叫不出其名字,但對此已有印象,在上課進行認識的時候都知道是外面操場上開的花。經過教師的講解,孩子們大多都瞭解認識了迎春花的基本特徵及名字的含義。有的孩子在到室外觀察時主動提醒在後面向前擠的小朋友:“別擠了,別把迎春花碰掉了。”教師上課所折的幾枝開了的只有六朵花,其餘上面滿是花骨朵,課後將其插到了花盆裏,孩子們每天都來觀察、數數,發現:第二天開了十二朵,第三天開了二十二朵,到第四天全部開放,孩子們那細心的眼神、認真而小心翼翼的點數以及發現每天不同的變化而流露出來了驚喜也深深地感染了我們。這個時候到戶外已能尋找到好多春芽了。爲了讓孩子們通過自己動手種種子進行觀察得到感性認識,我們組織孩子從家裏帶來了空酸奶盒和花生、大豆種子,指導孩子通過親手操作,種上了種子。孩子們在種植過程中又學會了種植的基本常識,我們又組織孩子在沙盤中種上了蒜瓣。孩子們那積極性之高、那好奇心之濃是我們所料不及的,之後將其放置到自然角,孩子們每天都來觀看,耐心地等待着自己的種子發出小芽芽。終於,在種上種子的第四天,孩子們發現了第一盆剛剛冒出土的小嫩芽------在觀察、等待的過程中,我們順利地進行了第二個活動,詩歌《鑽泥巴》的教學。

幼兒園第一學期教案9

活動目標:

1、教會幼兒在平衡木上變換手臂動作走,增強幼兒的平衡能力。

2、發展幼兒跑的動作,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

3、知道檢查身體的重要性。

4、知道人體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

活動準備:

平衡木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

(1)隊列練習。

教師:“小朋友,現在我們學習運動員進行隊形練習。”

(2)運動員模仿操:射擊、游泳、舉重、推鉛球、打排球、自由體操。

要求幼兒學做運動員模仿操,要學的對,學得像,做的到位有力。

2、基本部分。

(1)幼兒跟老師在地面上複習平衡木上的動作。

(2)幼兒在平衡木上進行動作練習。老師將幼兒分成人數相等的四隊,幼兒分組進行練習。教師巡迴指導。

(3)複習遊戲“追圈”。老師交代遊戲規則:先滾動圈,追到後再繼續進行滾動,繞過目標回來後將圈交給第二個幼兒,遊戲繼續進行。

3、結束部分。

(1)總結幼兒學習平衡木動作的情況。

(2)做放鬆整理活動。

教後感:運動員是小朋友非常羨慕的人,遊戲的開始讓幼兒練習各種運動的動作,很能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該活動發展了幼兒的平衡能力和跑的動作。

幼兒園第一學期教案10

活動目標

1、知道和爸爸媽媽出門應該怎樣做纔是安全的。

2、知道如果自己走失了,應該怎樣做。

3、培養幼兒的安全和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

1、歌曲〈〈逛公園〉〉的錄音磁帶。

2、在活動室佈置公園的場景。

3、準備一位扮演和媽媽走散的小女孩。

活動過程

導入: 教師:“今天天氣真好,我們一起去公園逛逛吧”。教師帶領幼兒跟隨〈〈逛公園〉〉的音樂進入活動室。

一.通過談話,引出課題。

1. 教師:“公園裏人真多,小朋友可別亂跑,千萬注意可別走丟了”。

2. 老師和幼兒一起欣賞“公園”的風景。

二、 出現問題,引導幼兒解決問題。

1. 突然發現一個和媽媽走失,正在哭的小女孩紅紅,激發幼兒幫助別人的慾望。(小朋友都好奇的圍上去,關心的問她怎麼了?紅紅回答,說:“我和媽媽走散了,找不到媽媽了。)

2. 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想一想,說一說,應該怎樣幫助紅紅呢?並請幼兒集體分析方法每個方法的可行性。

(1)打110找警察。可行。

(2)在公園裏四處亂跑找媽媽。不可行。

(3)站在原地等媽媽。可行。

(4)請叔叔阿姨給媽媽打電話。可行。

(5)跟隨不認識的人去找媽媽。不可行。

(6)找公園裏的工作人員和保安。可行。

3. 請幼兒說一說和爸爸媽媽外出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

(1)跟着爸爸媽媽要聽話,不到處亂跑。

(2)不上危險的地方去玩。

(3)如果和爸爸媽媽走散了要想辦法、千萬別慌張。

三、學習兒歌〈〈跟着爸媽別走散〉〉,增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1. 教師朗誦兒歌請幼兒欣賞,要求聽清楚兒歌內容。

2. 幼兒跟隨教師學習兒歌。

四、給紅紅媽媽打電話,一起送紅紅回家。

活動結束

1、教師組織幼兒在活動室一起佈置一面“安全主題牆”。

2、 回家把學習的兒歌〈〈跟着爸媽別走散〉〉背誦給爸爸媽媽聽。

附兒歌:跟着爸媽別走散

星期天,逛公園, 跟着爸媽別走散。

如真走散先別哭,要在公園找保安。

"廣播找人"最最快, 千萬不能亂跑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