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關於幼兒園親子活動教案彙編9篇

關於幼兒園親子活動教案彙編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3W 次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親子活動教案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幼兒園親子活動教案彙編9篇

幼兒園親子活動教案 篇1

活動時間:延中環保日

活動要求:

1、瞭解紙的環保利用方法,積極參加節約資源的大行動。

2、父母和孩子一起用環保材料製作一件時裝衣服。

活動準備:各種廢舊材料、雙面膠、剪刀等等。

活動過程:

一、瞭解紙的用途

教師提問:生活中什麼地方要用到紙?

幼兒互相交流:吃完飯要用餐巾紙擦嘴;寫字的時候要用書寫紙;小便、洗手後要使用便紙……。

二、各種各樣的紙

收集各種各樣的紙,並根據主題活動進行環境創設——紙

認識牆飾中各種各樣的紙,說說使用的方法。

幼兒:我從家裏帶來了寫信用的信紙;我看到牆面上有掛曆紙;有我們摺紙用的手工紙……。

三、紙的特性

教師梳理:紙的特性薄,輕,較易撕碎。

四、交流節約用紙的辦法

教師提問:我們平時應該怎樣節約用紙?

幼兒:打印紙要雙面使用;廢舊報紙可以擦窗;廣告紙可以包書……。

五、利用各種收集紙或廢舊材料做環保衣服

六、時裝表演

幼兒穿着和爸爸媽媽一起製作的衣服進行時裝表演。

幼兒園親子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媽媽的協助下,學習雙手配合反方向擰毛巾的正確動作,進一步鍛鍊手部肌肉動作的協調能力。

2.感受“三八”婦女節帶來的歡樂氣氛,體驗勞動的樂趣和爲媽媽服務的快樂。

活動準備

PPT(內容爲媽媽教紅紅擰毛巾、紅紅自己擦臉和爲媽媽擦臉),幼兒每人一塊小方毛巾,一隻小面盆,製作紅花的材料,佈置親子游戲場地,紅、黃、藍、綠四種顏色的胸牌。

活動過程

一、結合PPT圖片引出活動主題

1.直接出示小毛巾提問:這是什麼?有什麼用處?(擦嘴、擦臉)

2.在家裏一直是誰幫你擰毛巾擦臉的?(媽媽、奶奶)

3.媽媽辛苦嗎?爲什麼?(媽媽要上班又要照顧寶寶,真辛苦。)

4.那我們應該爲媽媽做些什麼呢?(幼兒自由回答)

5.我們看看隔壁中(2)班的紅紅是怎麼做的?(教師引導幼兒觀看PPT後講述)

6.教師小結:紅紅真懂事,在媽媽的幫助下學會了擰毛巾。你瞧:紅紅不但自己會洗臉、擦臉,還會幫助媽媽擦臉呢,媽媽好開心。

二、媽媽教寶寶學習擰毛巾

1.提問:今天是什麼節日?是誰的節日?

2.平時,媽媽、奶奶一直爲我們擰毛巾擦臉,辛苦了。現在寶寶長大了,要向紅紅學習,學會自己擰毛巾,也爲媽媽、奶奶擦擦臉,好嗎?

3.現在請寶寶向媽媽學習擰毛巾的本領,看哪個聰明寶寶學得快。

4.請最快的一組寶寶和媽媽上來示範擰毛巾的動作,媽媽在旁邊解說。

5.多請幾名寶寶上來表演。

6.教師小結:我們先把溼過水的毛巾一折二,雙手捏緊向相反的方向用力擰,直到沒有水滴下就行了。

三、親子游戲“我爲媽媽擰毛巾”

1.讓幼兒帶上不同顏色的胸牌分成四組站在起點,媽媽坐在中間,爸爸在終點做紅花。

師:今天是媽媽的節日,寶寶和爸爸要爲媽媽服務、送禮物,讓媽媽過個開心的節日。

2.瞭解親子游戲合作的要求:A.寶寶在起點擰乾一塊毛巾,小心地走過一段獨木橋;B.來到媽媽身邊,爲媽媽擦臉;C.小跑步到爸爸處拿禮物;D.爸爸抱着寶寶跑步來到媽媽處爲媽媽獻上大紅花;E.爸爸、媽媽再搭成轎子,擡着寶寶回到起點,第二個孩子開始遊戲。

3.親子游戲在《運動員進行曲》的音樂聲中開始、進行、結束。

四、頒獎

1.在歌曲《我的好媽媽》音樂中按獲勝順序頒獎。

2.爸爸爲媽媽戴上親手做的大紅花,寶寶在旁邊說祝福話:祝媽媽節日快樂。媽媽給寶寶貼個五角星並給寶寶一個吻。活動在愉快的歌聲中結束。

幼兒園評價

整個活動在環境創設與材料提供上體現了豐富性和綜合性,活動的遊戲性也比較強,突出了擰毛巾的學習重點。教師改變了傳統的親子活動模式,讓父母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不僅體驗到給孩子教學的不簡單,也體驗到了與孩子同樂的快樂。對於幼兒來講,與爸媽一起學習、一起遊戲,他們感到無比的新奇和興奮。例如:教學由教師的教變爲媽媽的教,遊戲由與同伴玩變爲與父母玩,頒獎由教師發變爲由媽媽發,獎品由原來的星星變爲媽媽的吻。種種的不同使得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始終保持高漲。

幼兒園親子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知道三月八日是婦女節,是媽媽、奶奶等婦女的節日。

2、通過親子活動,萌發關心長輩的情感,增進與長輩之間的感情。活動準備:大鼓、球、佈置節日氣氛的教室、旺仔饅頭、橘子、桂圓、勺、氣球、面具等。活動過程:

一.遊戲:寶寶找媽媽――媽媽們戴上面具,孩子們分別去找自己的媽媽。

師:寶寶們,媽媽都戴上面具了,我們一起去找找自己的好媽媽,找到了就請媽媽坐上你的小椅子。

二. 談話:“媽媽(奶奶)真辛苦”

師:每年的3月8日是婦女節,就是媽媽、奶奶、外婆、阿姨等等女性的節日。今天,我們小朋友都把自己的媽媽請到我們幼兒園裏過媽媽的節日了,開心嗎?

——請幼兒媽媽向幼兒介紹自己從早上起牀到晚上睡覺這一天中自己所做的事情。重點說說在家忙許多家務,關心寶寶;在單位還有繁重的工作。

——幼兒互相說說自己媽媽或奶奶、外婆在家怎麼關心自己的。

三.幼兒表演環節

師:媽媽每天都這麼辛苦,我們愛不愛媽媽?媽媽好不好?那現在我們就一起唱首《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歌送給媽媽,祝媽媽節日快樂!好不好?

四.互動環節

(1) 擊鼓傳花遊戲規則:老師背對擊鼓,當鼓聲停止時,花球落在哪個小朋友手裏,哪個小朋友就和媽媽表演一個節目。遊戲反覆進行。

(2) 小腳踩大腳 遊戲規則:小朋友的腳穿上鞋套踩在媽媽的腳上,一步一步往前走,看哪一隊先走到終點,先到終點的那一隊爲勝。遊戲可反覆進行。

(3)踩氣球遊戲規則:幼兒在腳上系兩個氣球,媽媽去踩其他幼兒的氣球(一分鐘),最後看誰剩下的氣球多爲勝利。

(4)“揪尾巴” 遊戲規則:媽媽遊戲規則遊戲將自己的孩子背起來在保證自己孩子不從自己的背上掉下來的同時去揪別的家長的尾巴,揪掉尾巴的家長取消遊戲資格。一次8組家庭參加逐漸淘汰。

(5)媽媽找寶寶師:一開始我們寶寶玩了找媽媽的遊戲,寶寶們都很幫,一下子就找到了媽媽,那我們現在也考考媽媽,好不好?矇住媽媽的眼睛,讓媽媽來找我們好不好?但你們一定不可以有聲音哦。

(6) 剝橘子、桂圓,用勺喂媽媽吃旺仔饅頭師:媽媽平時很辛苦,以前在家裏,都是媽媽剝橘子給我們吃,現在我們長大了,會做很多事情了,今天讓媽媽好好兒休息一下,我們自己來剝橘子給媽媽吃,好嗎?看一看,哪個寶寶最會剝橘子,剝的最快。

(7) 贈送禮物媽媽將自己畫的,粘貼的,剪的等作品送給自己的媽媽,讓她們看到自己的本領,認識到我們在長大。五.活動結束師:今天我們寶寶和媽媽歡聚一堂共度媽媽的節日,開心嗎?我們寶寶以後要做讓媽媽天天開心的寶寶,最後我們在一起送媽媽一首《媽媽節》的兒歌,祝所有媽媽們青春永駐、幸福永存!

幼兒園親子活動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慢羊羊,這一憨厚、可愛的卡通形象,已經受到了幼兒及成人的青睞。通過慢羊羊減肥這一生活化、遊戲化的情節來詮釋音樂三段體的結構,能夠讓幼兒從生活經驗和思維形式上引起共鳴,而對慢羊羊發自內心的喜歡,又能促使幼兒積極、熱情地去感受、想象音樂所要表達的內容,胖人走和瘦人走的樣子以及運動的多種方式又是平時幼兒生活中經常能夠接觸到的,也是他們比較感興趣的、樂於模仿的對象,可以說有豐富的經驗基礎,對於幼兒創編表現慢羊羊肥胖和減肥後的行走方式,以及表現慢羊羊的減肥過程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而音樂《瑞典狂想曲》本身樂曲的結構形式和豐富的節奏變化又能幫助進一步提升幼兒的表演能力。

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活動帶來的快樂,初步理解音樂三段體的結構。

2.能根據音樂節奏及樂句變化創編健身動作。

3.瞭解合理飲食和適當運動對身體健康的作用。

活動準備:

音樂《瑞典狂想曲》片段,喜羊羊、胖慢羊羊、瘦慢羊羊圖片各一張。

活動過程:

一、導入,引起興趣

1.出示喜羊羊圖(目的:情境的引入)。師提問:我請來了一位客人是誰啊?

2.師戴上胸飾,我現在是誰啊?我的羊朋友在哪?

3.師幼一起隨音樂做遊戲。(音樂《別看我只是一隻羊》)(這個環節調動幼兒表現的積極性,同時傾聽音樂表現羊的動作,使幼兒在愉快的氛圍中進入下個環節)

二、感受及表現

1.探索A段動作

(1)師:我還有一個好朋友沒有到,你們猜猜它是誰?(傾聽慢羊羊走路的音樂)

(2)幼兒聽音樂,感受節奏××︱××︱,探索表現慢羊羊搖搖擺擺、笨手笨腳的樣子。(師可以用點頭等讓幼兒先感受節奏)。

這是一隻什麼樣的羊呢?它是怎麼走路的?

師:慢羊羊肚子大大的,身體肥肥的,走起路來怎麼樣啊?誰來做一做?

請幾個幼兒來學一學。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學一學慢羊羊走路。(播放音樂)(這個環節模仿慢羊羊笨重的動作,爲後面慢羊羊減肥做鋪墊。)

2.探索B段動作

(1)慢羊羊覺得朋友們都嘲笑它胖,它心裏又難過又着急了,怎麼辦呢?(通過運動來減肥)幼兒傾聽B段音樂。

(2)引導幼兒大膽想象,自由探索紅太狼可能做的減肥動作。

師:你能幫慢羊羊想想有那些減肥的動作嗎?(請幼兒個別表現)

師用哼唱的方式請2-3人做動作。(跑步、跳躍、蹲起)

(3)配上音樂,一起來做一做健身動作。

師:我們聽着好聽的音樂和慢羊羊一起來運動。

(4)引導幼兒跟隨音樂節奏各自表現。

師:你喜歡用什麼樣的運動來減肥呢?我們一起來試試。

(5)幼兒來當小老師,跟着音樂節奏一起來運動。

師:老師發現xx小朋友運動真棒,大家跟他一起做運動。(做運動的動作幼兒還是比較熟悉的,所以我給幼兒自主的機會,讓幼兒自由表現運動的動作,讓所有的幼兒都動起來。)

3.探索C段動作

(1)出示瘦慢羊羊圖片

師:正像小朋友所希望的那樣,通過運動胖慢羊羊變瘦了。它變瘦以後走路會變得怎麼樣呢?(輕快)我們來聽聽慢羊羊怎麼輕快地走路?(播放音樂)

(2)幼兒根據節奏××××︱××××︱探索表現減肥後的紅太狼輕快的動作。

師:你覺得紅太狼是怎麼走的?你來試試。我們大家一起來學學。

(3)引導幼兒在樂曲結尾表現慢羊羊減肥後的激動神情和快速奔跑的.動作。

師:減肥後的慢羊羊用最快的速度跑去見喜羊羊朋友們了,它現在的心情怎樣?請你用動作表現快樂的心情。(播放音樂)

三、完整表演

1.播放音樂,完整欣賞。師:這就是慢羊羊減肥的故事,我們完整來聽一聽。

師提示:聽一聽,哪段音樂紅太狼走來了,哪段音樂是紅太狼在運動,哪段音樂紅太狼減肥成功了。

2.完整表演《慢羊羊瘦身》。

師:我們跟着音樂再來完整表演吧。

四、結束活動

幼兒園親子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加深認知,腳有大小,鞋子也有大小。知道大腳要穿大鞋,小腳要穿小鞋,多大的腳要穿多大的鞋,才舒服。

2、學會穿鞋和脫鞋。

【活動準備】

1、大人的鞋(平底鞋、高跟鞋即可)

2、一塊寬敞的活動場地,場地上畫好10米長的白線若干條,(據分組情況畫)每組兩位指導老師。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請寶寶跟我跺跺腳,誰是我們小腳的好朋友呀,——引出鞋子。我們的小鞋子會幫我們保護自己的小小腳,這樣在走路、跑步、跳躍的時候,我們的小腳就不會碰傷,碰破,甚至流血。所以我們的鞋子是我們小腳最好的朋友。

我們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小鞋子,每人穿的鞋子不光顏色式樣大小也都不一樣。今天老師想跟小朋友們借一雙小鞋子,你們誰願意把小鞋子借給我用一下呢?

1、讓幼兒觀察借來的小朋友的鞋子。

2、拿出準備好的爸爸,媽媽的大鞋子,讓孩子比較,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看爸爸媽媽的鞋子大還是小朋友的鞋子大呀?

3、激發幼兒遊戲的興趣,你們在家的時候,有沒有穿過爸爸媽媽的鞋子呢?是什麼樣的感覺,誰來說一說(寶寶發言略)

4、我們今天就來做一個遊戲《大大鞋和小小鞋》,讓小朋友都來試穿一下爸爸媽媽鞋子的感覺。

二、具體活動過程:

1、讓本班老師一位扮爸爸,一位扮媽媽,其餘各線由各家庭組成,方法按以下進行,每組之間保持一定距離。(先請上來的寶寶脫下自己的鞋子)

方法:媽媽站在中間,爸爸站在終點,先把媽媽的鞋放在起點,將爸爸的鞋放在媽媽身邊,寶寶的鞋放在爸爸身邊,讓寶寶脫鞋後,站在線起點上,聽到口令後,穿上媽媽的鞋子走到媽媽身邊,把鞋送給媽媽(提醒孩子慢慢走,小心不要摔跤)

——鼓勵寶寶說:“請媽媽穿鞋”。

2、請媽媽協助寶寶穿上爸爸的鞋,走到爸爸身邊,把鞋送給爸爸,並說“請爸爸穿鞋”。

3、最後請寶寶穿上自己鞋,然後跑回起點。

三、提高認識,讓幼兒體會穿大鞋和小鞋的感受。在老師的引導下讓幼兒認識以下幾點:

1、穿大鞋,不好走,不合腳,容易摔跤,不安全。

2、穿自己的鞋,適合自己腳大小的鞋舒服,方便行動自如,穿自己的鞋子好。

【活動引伸】

學習自己穿鞋。

1、回憶媽媽是怎樣給自己穿鞋的。

2、自己是怎樣穿鞋的?

3、總結穿鞋的方法。

A:看看是左邊的還是右邊的在地上擺放好。

B:一隻一隻的穿。先把腳伸進去,然後穿到最前頭。

C:把後跟提上

4、怎麼脫鞋

A:先從後根脫

B:把鞋子放在一定的地方

【活動反思】

寶寶們都非常喜歡穿爸爸媽媽的大鞋子,本次活動我抓住了寶寶凡事都想自己嘗試的特點,讓寶寶親身體驗了一下穿上大鞋的感覺,再對比穿自己的鞋子和穿大人鞋子的的感覺,讓幼兒感覺哪個會更舒服,更方便行走,寓教育於遊戲中,能夠較好地完成本次活動的目標,使整個活動變得生活化、遊戲化了。不僅如此爲了能夠更好的完成本次活動,我還邀請到了幼兒的家長來參加,在活動的過程中需要寶寶自己穿、脫鞋,同時也像爸爸媽媽展示了寶寶在幼兒園學會的生活技巧。

幼兒園親子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的名字,老師喊寶寶名字時能應答。

2.願意和老師、父母、同伴一起做遊戲,體驗集體遊戲的快樂。

3.初步感知紅與綠,嘗試用紅顏色與綠顏色紙團印畫春天的花草。

活動準備:魔術瓶兩個,紅、綠海洋球若干,紅、綠顏料,紙團若干。

活動過程:

一、問候時光:

接待與點名:老師邊唱《找朋友》的歌曲邊走到每個寶寶面前,拉起小手問好:XXX寶寶,你好(要求寶寶能應答:你好)。

二、運動時光:

模仿操:《小豬》,鼓勵寶寶能跟着模仿。

三、快樂時光:

1.變魔術:(老師出示一個飲料瓶)問:這是什麼?裏面裝的是什麼?

請寶寶張大眼睛,別眨眼,看老師變變變(搖瓶子)

師:真的變了,變什麼拉?(紅色)

引導寶寶認說:紅色(個別集體相結合)

同樣辦法變綠色。

2.親子游戲:傳球。

①老師發球:要求寶寶拿到球后說明謝謝。

②複習鞏固紅色與綠色。

a、老師說顏色,寶寶舉相應的球。

b、老師舉球,寶寶說出球的顏色名稱。

c、親子游戲:傳球。

寶寶與媽媽面對面:媽媽說,寶寶舉球;媽媽說:請把紅球傳給我,寶寶就把球 傳給媽媽。

四.溫馨時光:春天來了。(繪畫活動)

1.老師以故事的形式講明與示範紙團印畫小草與花。

2.寶寶在家長的指導下進行紙團印畫活動。

小豬睡覺 1=bB 2/4 劉明將 詞曲

3 5 3 5頜 53 5 3 5頜 56 65 3

小豬 吃得 飽 飽,閉着 眼睛 睡覺,大耳 朵在 扇扇,

6 65 35 5 5 5 ˇ5 5 5 5 ˇ5 5 3

小 尾 巴在 搖搖,呼嚕嚕嚕 嚕,呼嚕嚕嚕 嚕,呼嚕 呼嚕,

5 5 3 5 1 3 21 1‖

呼嚕 呼嚕, 小尾 巴在 搖搖。

幼兒園親子活動教案 篇7

目標

1.認識、區別綠色、黃色,能一一對應找到相同的顏色。

2.體驗媽媽和孩子的親情。

準備

1.紙板胸飾一份(正面是綠樹葉,反面是黃樹葉)。

2.一筐樹葉,有綠、黃兩種顏色。

過程

1.樹葉寶寶找朋友。

――請幼兒閉上眼睛,從教師的筐裏抽取一片樹葉。

――你是什麼顏色的樹葉寶寶?

――請相同顏色的樹葉寶寶坐在一起,把樹葉放在椅凳下。

2.樹葉媽媽找孩子。

――教師扮演大樹,傷心地說:“我是樹葉媽媽,秋天到了,我的寶寶們一片一片地往下掉,都飛走了。我真想他們,誰能幫我找到我的樹葉寶寶呢?”

――引發幼兒討論:怎樣幫助樹葉媽媽找回孩子?

――請幼兒每人從椅凳下拿起樹葉看一看,自己是什麼顏色的樹葉寶寶,自己的媽媽在哪裏。

――教師掛上綠樹葉(黃樹葉)胸飾,說:“我的綠(黃)樹葉寶寶在哪裏?”這時,綠(黃)樹葉寶寶就上前抱抱媽媽,說:“媽媽,媽媽,我在這裏!”

3.遊戲:大風來了。

――綠樹葉寶寶的小手拉在一起,黃樹葉寶寶的小手也拉在了一起:樹葉媽媽帶孩子們去散步,邊走邊念:“綠樹葉寶寶,黃樹葉寶寶,樹葉媽媽愛寶寶。”

――當聽到“大風來了”的信號時,綠樹葉寶寶、黃樹葉寶寶分別抱住自己的樹葉媽媽,樹葉媽媽與孩子們繼續玩耍。

建議

1.在玩“大風來了”的遊戲時,可請配班教師扮其中一種顏色的樹葉媽媽,讓綠、黃樹葉寶寶分別擁抱與自己顏色相同的樹葉媽媽。樹葉媽媽交換顏色後,遊戲可再次進行。

2.遊戲時,總有些孩子找不到樹葉媽媽,因此,樹葉媽媽應隨機運用鼓勵的語言和神情去暗示他們,引導他們進入角色,緩解其緊張的心理狀態。

3.益智區幼兒自主操作《樹葉媽媽和孩子》。

幼兒園親子活動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實物可以給幼兒帶來豐富的感官之旅,我們從生活中易見的蔬菜出發,引導幼兒探索、觀察蔬菜的形形色色,並親自動手來洗以西、切一切各種蔬菜,活動室儼然變成了一個“食品加工坊”或者說是“操作間”。《綱要》指出:要給幼兒創設一個適於探究、適於活動的環境。爲此,爲了滿足幼兒的興趣,支持幼兒的想法、活動,倡導“做中學”的理念,我設計了“彩色麪條”這一活動,選擇了幼兒天天食用的新鮮蔬菜並榨成汁,讓幼兒親自動手在老師和家長的引導下將菜汁與麪粉攪拌揉成麪糰搓成麪條,並分享品嚐。一方面孩子鞏固認識了常見蔬菜,瞭解其不同吃法,另一方面又滿足了孩子參加勞動的願望,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目標:

1、嘗試選擇用手工與機器兩種方法制作麪條,能添加蔬菜汁製作彩色麪條。

2、感受中國傳統的麪條飲食文化,瞭解現代科技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活動準備:

壓麪條機器3—5臺,面板、擀麪杖、刀4套,菠菜汁、西紅柿汁、雞蛋、小勺等若干,麪粉、面盆、小碗若干,箅子、塑料袋若干、榨汁機兩個。圍裙、廚師帽若干。

活動流程:

一、討論、交流麪條的種類。

“我們每天都要吃很多的食物,你們最喜歡吃什麼呢?”

“今天,老師也給小朋友準備了好吃的食物看看是什麼?”

“哪位家長想給孩子們介紹一下你都知道的或者吃過哪些特色麪條。”

二、討論麪條的製作方法,激發製作慾望。

“麪條我們都吃過,那你知道麪條是怎麼做出來的嗎?”

“你有什麼製作麪條的好方法呢?小朋友說一說,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說一說。”

“麪條在我國有着悠久的歷史,麪條的種類也數以千計。我們一起欣賞一下我國一些城市的特色面及製作方法吧。”

三、自主選材做麪條,體驗製作的快樂。

1、認識做麪條用到的材料:蔬菜汁、面板、擀麪杖、麪條機等。

“你認識這些工具嗎?它有什麼用途?”

2、幼兒自主選材探索、製作彩色麪條,家長指導。

“請用你的方法制作彩色的麪條吧。”

四、展示麪條,講解制作方法。

“在小朋友和家長的配合下,各式各樣的五彩麪條做好了,介紹一下我們的勞動成果吧。”

五、歡樂聚餐、分享品嚐。

“讓我們一起老品嚐我們親手製作的五彩麪條吧。”

六、活動延伸

“麪條在中國算是一道有文化的主食,既經濟又能填飽肚子,東南西北中把它稍做改造,就能煮出麪條的百種味道,小朋友在家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嘗試更多的製作麪條的方法。”

幼兒園親子活動教案 篇9

親子教育在兒童成長髮展過程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親子活動教案又是親子教育表達形式。親子活動教案設計時是以孩子爲主體,父母爲主導,家庭爲單位而進行的。親子活動教案中不僅僅有情感交流,還要有心智發展、社會活動、興趣培養和認知活動。親子游戲在親子活動教案中佔有重要地位,親子活動教案以讓孩子們在遊戲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爲目的。親子活動教案要隨着幼兒的發展制定,具有很強的年齡性,是根據孩子的不同年齡特徵而制定的。同時親子活動教案的內容和方式都要不斷的變化,以便吸引寶寶們注意力,提高他們上課的興趣。下面請大家和我一起分享一篇親子活動教案。

(1)玩繩結

先教孩子把繩子4或8折打成結。爸爸在離孩子2米處手持一塑料筐,鼓勵孩子投繩進筐。剛開始時,可移動腳步,提高興趣,以後不移動,提高技能。孩子拋進,爸爸拋出,孩子接住繼續向筐內,邊拋邊說:“拋繩結嘍。”

(2)玩繩圈

學小鴨走路。先教孩子將繩兩端各打一個結成繩圈,爸爸媽媽和孩子每人兩個繩圈,雙腳各踩住一個圈,雙手各拉一個繩圈,一步一步如同小鴨搖搖擺擺向前走路。父母做鴨媽媽鴨爸爸。

跳繩圈。把3個繩圈放在一起或間隔一定距離,跳的方法可以變化經,單雙腳跳或交替跳;繩圈排列方法可變化,如直線、三角形等,繩圈也可變化成半圓形、三角形、梯形等。套繩圈。父親說:“看誰套繩圈套得快。”三人把繩圈從腳套入,通過身體,再從頭上套住,也可以從上往下,展開比賽或挨次進行。“鑽山洞了”2人將繩子套於腰間或腋下,表示山洞,另一個人可鑽過或爬過山洞。爬過者作山洞,第2人再鑽山洞,依次輪流進行。

(3)玩繩子

踩水浪――把繩子打開平放在地上,大人抖動繩子,讓幼兒踩着另一端前進。跳雙杆――爸爸媽媽各持繩子兩頭,面對面蹲下,兩繩平行,或寬或窄不斷變化。幼兒跳到兩繩中間,又跳出,不能踩繩,踩住爲輸,再輪換進行。最後,可3人跳繩,2人跳,獨自跳動,或把短繩結成長繩讓孩子在中間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