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有關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八篇

有關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八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2W 次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八篇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1

一、生活練習:

擦椅子。

二、活動目標:

1、認識椅子各部分的名稱,能按順序擦自己的小椅子。

2、知道要愛護小椅子,會輕拿輕放。

三、活動準備:

乾淨與髒椅子各1張,水盆1只,抹布30塊。

四、活動過程:

1、以遊戲口吻請幼兒用眼睛仔細看一看,兩張椅子有什麼不一樣,說一說喜歡哪一張椅子。

2、動動小腦子,說說怎樣讓髒椅子變成乾淨的小椅子呢?老師在肯定幼兒正確回答的基礎上出示抹布問:“這是什麼?有什麼用?”教師示範並用詩歌講解洗抹的方法,如“先抹桌子面,再抹桌子背,橫檔抹一抹,最後抹椅腿”。抹好後請幼兒閉上眼睛,老師將兩張椅子交換位置後問幼兒:“你喜歡哪一張小椅子?”(都喜歡)

3、操作練習:老師的兩隻手真能幹,能叫髒椅子,小朋友不喜歡的椅子變成乾淨的,大家喜歡的椅子。小朋友,你們也有兩隻手,也讓它們變能幹好嗎?那好,我們都來學習抹自己的小椅子,這裏有抹布每人一塊,抹好後將抹布丟進水盆裏以後每天都這樣,讓小朋友邊抹邊念兒歌,老師巡迴指導,對不同能力的孩子給予程適度指導,抹好後,請小朋友欣賞對自己抹過的椅子。

4、遊戲:在音樂伴奏下練習輕拿輕放椅子,做椅子搭火車遊戲。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幾種常見小動物的不同叫聲、動作及愛吃的食物。

2、能夠伴隨有節奏的語言模仿小動物,體驗遊戲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小狗、小雞、小鴨、小羊等小動物頭飾及它們愛吃食物的圖片。

2、《喂喂小動物》PPT。

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

創設情境,引導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師:今天老師收到了一封邀請信。原來動物園裏的飼養員阿姨要出去辦事,沒有人照顧小動物們。飼養員阿姨發來邀請信,邀請小朋友們幫助她,照顧小動物們,喂小動物吃飯。

(2)師:走我們去動物園。

(二)過程:

1、播放《喂喂小動物》PPT第一部分(逐圖出示),引導幼兒模仿小動物的叫聲、動作,知道小動物們愛吃的食物。

(1)師:動物園到了,我們一起來認識認識這些小動物吧。

(2)師:有誰認識這隻小動物呢?它是怎樣叫、怎樣走路的呢?誰來學一學?

(3)師:誰知道它最愛吃什麼?

(4)小結:小花狗,汪汪汪,吃什麼,吃骨頭;小小雞,嘰嘰嘰,吃什麼,吃小蟲;小小鴨,嘎嘎嘎,吃什麼,吃小魚;小山羊,咩咩咩,吃什麼,吃青草。寶貝們,太棒了。我們知道了小動物愛吃的食物,我們一起去喂喂小動物吧。

2、遊戲《喂喂小動物》,鼓勵幼兒大膽運用有節奏的語言模仿小動物,體驗遊戲的樂趣。

幼兒自選一個小動物頭飾戴好坐到小椅子上。老師將各種食物圖片擺在桌子上,一邊敲小鼓,一邊又節奏的說:“小花狗,汪汪汪,請問你想吃什麼?”頭戴小花狗頭飾的小朋友就站起來學小狗走路,一邊走一邊說:“小花狗,汪汪汪,吃什麼,吃骨頭。”然後從桌子上拿出骨頭的圖片回到自己的椅子上。

反覆遊戲多次,請幼兒分別模仿動物,找出小動物最愛的食物。

3、播放《喂喂小動物》PPT第二部分。

(1)師:飼養員阿姨,回來了,快聽聽她是怎麼說的吧。

(2)師:太高興了,飼養員阿姨很滿意,我們照顧的小動物,她說我們都是合格的動物飼養員了,歡迎我們經常去動物園幫忙。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3

幼兒園小班教案

活動目標

1.知道水果有自己的獨特香味。

2.能辨別出水果的氣味並能大膽講述。

活動準備

1.幻燈片:水果-柑橘類

2.不同香味的水果(葡萄、鴨梨、哈密瓜、香蕉),洗好或切好各裝一盤分別放在盒子裏。

幻燈片

活動過程

1.觀看幻燈片認識水果

讓幼兒說出各種水果的名稱

提問:你知道這些水果是什麼味道的嗎?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幾個個有趣的水果盒,老師想請小朋友用鼻子聞一聞,猜猜盒子裏裝的是什麼水果。

2.聞一聞是什麼水果的香味

出示一個水果盒,請幼兒聞一聞。

先請說對了的幼兒品嚐,讓後再請沒有說對的幼兒品嚐。

3.逐一出示水果盒,用同樣的方法,感知水果的香味並品嚐。

4.通過聞一聞,嘗一嘗,讓幼兒感知水果的香味,知道水果有自己獨特的香味。

5.評價:

能大膽地講出自己聞到的結果,並能辨別水果的'不同氣味。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幼兒園裏有許多小朋友,願意和大家一起做遊戲。

2。能關注到其他的小朋友,有了解同伴的願望。

3。能比較大膽地在集體面前說出自己的姓名。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幼兒自由地一起玩。

2。每個幼兒照片一張(將幼兒的照片製成PPT更好)。

3。閱讀材料2《坐車》。

活動過程:

1、請幼兒在照片堆中找一找自己。

(1)出示全班幼兒的照片,引導幼兒在照片堆裏找一找自己,說說自己在哪裏?告訴我們你叫什麼名字?

(2)幼兒找照片,並說:"我在這裏,我叫XXX。"

2。請幼兒找一找自己的好朋友,並說說他在哪裏。

(1)指認照片上一名幼兒。

提示語:找一找,說說照片上的小朋友在哪裏?告訴我們他叫什麼名字?

(2)指認座位旁的一名幼兒。

提示語:你座位旁的新朋友叫什麼名字?找一找,他的照片在什麼地方?

3。請幼兒找個新朋友做遊戲。

(1)幼兒找個新朋友拉拉手,說說自己的名字,相互簡單交流。

(2)和朋友一起唱歌《我愛我的幼兒園》。

活動建議與提示:

1。遊戲時,可拍攝下幼兒交朋友時的錄像。遊戲結束後,與幼兒一起觀看,講述"我和誰一起玩遊戲"。

2。對於膽小的幼兒,要鼓勵他(她)大膽參與活動,如果幼兒不願意,千萬不要強求。

3。提供閱讀材料2《坐車》,指導幼兒觀察並回答圖書中的問題。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5

有益的學習經驗:

認識我們常吃的糧食,知道糧食對身體的作用。

準備:

各種糧食做成的食物,如米飯、麪包、麪條等。

活動與指導:

1、請幼兒觀察大米、白麪、生面條,並請他們說出各種糧食的名稱。

2、將大米、白麪、麪條煮熟,請幼兒比較與未煮熟時有什麼不同。

3、請幼兒品嚐煮熟的食物。

4、說說我們爲什麼要吃這些食物,這些食物對我們身體有什麼益處。

5、小結:我們每個人都離不開糧食,吃了糧食身體才能健康,才能長大個。

建議:

可以結合吃飯時間向幼兒介紹各種糧食。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與大班小朋友一起過節

有益的學習經驗:

1、喜歡與同伴一起過節,感受節日快樂。

2、能把自己的物品同小朋友一起分享。

活動準備:

每人備一份小食品或小玩具;與大班聯繫,協商一起過節的事。

活動與指導:

1、佈置兒幼帶好自己的訓、禮品跟隨教師來到其他班級內,指導他們主動向其他班小朋友祝賀節日,並在老師的安排下,找到自己的朋友。

2、組織幼兒玩“擊鼓傳花”的遊戲,鼓聲停花落誰手誰就表演節目。要求幼兒爲同伴的表演鼓掌,以示歡迎。

3、示意幼兒把自己的小禮品取出來與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在一次“找春天”的活動中,孩子們看到小區裏五顏六色的花兒興奮不已,“好美啊!”“好香啊!”……就在這時,一隻小手拉住了我.“老師,我好看嗎?”我低頭一瞧,只見貝貝摘了一朵紅色的花插在小辮子上,正得意地看着我呢。看着貝貝那可愛的模樣,責備還是包容?我遲疑了。如何讓小班的孩子懂得花兒好看,大家都要愛護的道理呢,經過思考,我設計了這節社會活動。

活動目標

1.知道春天來了,花兒都開了,我們的生活環境變得更美了。

2.懂得花兒好看,大家都要愛護它。

3.體驗花兒被折的悲傷心情,學會幫助別人。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有過觀察春天自然現象的經驗。

2.材料準備:佈置花園場景,關於春天美景和折斷花的PPT,撕花材料。

活動過程

看一看,感知花兒綻放的美麗

1.摸一摸、聞一聞美麗的花兒

師:小朋友們,春天到了,花園裏的花兒都開了,我們一起去看看吧!花兒可真多呀!有些什麼顏色的花呢?你覺得它像什麼?

2.欣賞更多的花兒

師:老師這兒還有許多漂亮的花,我們來看一看。春天的花可真多,這是哪兒?你還在什麼地方看到過花?看到這些漂亮的花心裏感覺怎麼樣呢?

小結:春天來了,幼兒園、公園、田野裏的花兒都開了,花兒不僅能讓環境變得更加漂亮,還能讓我們看花的人心裏感覺很舒服呢!

想一想,體驗花兒被折的心情

1.猜猜花兒爲什麼傷心

指導語:聽,誰在哭呀?花兒怎麼了,它爲什麼哭呀?

2.體驗花兒被折的悲傷心情

指導語:花兒被折斷了,它好傷心呀!還有誰也會很傷心呢?你們心裏覺得怎麼樣呢?

3.比較花兒被摘前後的畫面

指導語:看到這兩幅圖,你們會有什麼想法?這麼好看的花兒能摘下來嗎?

小結:花兒能讓我們的環境變得更美麗,我們每個人都要愛護它。

做一做,享受幫助別人的快樂

1.討論如何幫助小兔子

指導語:

(1)那是誰把這朵漂亮的花兒折下來的呢?

(2)小兔子爲什麼要折花呀?請小朋友猜一猜。

(3)我們聽聽小兔是怎麼說的。

(4)原來小兔折花是想做一個花環讓自己變得更漂亮,我們有什麼好辦法幫助它呢?(幼兒自由討論)

2.幫助小兔做花環

指導語:剛纔小朋友想了許多辦法讓小兔變得更漂亮,老師這兒有許多五顏六色的皺紋紙,我們做一個漂亮的花環送給小兔,好不好?

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結束語:花環真漂亮,我們一起去送給小兔子吧!

現場點評:

這節社會活動,教師藉助小兔摘花做花環這樣一個載體,巧妙地設置情境,將美好的情感進行遷移,潛移默化地引導幼兒接納“花兒好看我不摘”的道理,體驗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充分體現了“幼兒主體,教師主導”的教育理念。

“看”——讓幼兒充分感知

活動開始,教師首先創設花園的情境,幼兒通過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真切感知春天花兒的美,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與學習特點。接着通過觀看PPT,引導幼兒說出還在什麼地方看到花,讓幼兒充分感知春天來了,幼兒園、公園、田野的花兒都開了,花兒不僅讓我們的生活更美,還讓我們的心情更舒暢。

“想”——讓幼兒接納道理

隨後的情感遷移,教師藉助哭泣的花兒引發幼兒思考“花兒爲什麼哭”“還有誰會傷心”“看到折斷的花兒,你們有什麼樣的感覺”,並對幼兒的回答進行總結提升:是的,它的家人、朋友都很傷心,所有看見這朵美麗的花兒的人都會難過。在此環節中,教師繼續引導幼兒觀察、比較花兒被摘前後的畫面,鼓勵幼兒充分表達自己的感受,讓幼兒真正體悟到“花兒好看我不摘”的道理。

“做”——讓幼兒體驗快樂

這個環節,教師繼續追問:“是誰摘的花呢?”“小兔爲什麼要摘花?”“我們有什麼好辦法幫助它?”三個問題層層遞進,環環相扣。幼兒在此過程中不僅學會了遇到事情正確處理的方法,同時還體驗到了幫助別人的快樂。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大膽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

2、培養幼兒的觀察興趣,動手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引導幼兒進一步感知圓形的特徵,能按大小,顏色分類,並擺出自己喜歡的圖形。

[活動準備]

1、幼兒每人一套大小。顏色不同的止片

2、課件“有趣的圓形寶寶”第一部分是圓形寶寶自我介紹,第二部分是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圖形物品。

3、故事《小兔找太陽》的課件。

[活動過程]

1、導入以“圓形寶寶”來做客,引出課題,引導幼兒初步認識圖形的基本特徵。

2、打開多媒體課件,圓形寶寶出場,圓形寶寶小朋友們好,我是圓形寶寶,你們喜歡我嗎?小朋友,我還有許多夥伴,你們能幫我找一找嗎?

3、引導幼兒想一想、說一說周圍生活中帶有圓形的物體。

幼1:太陽是紅紅的,圓圓的、紅燈籠是圓的;

幼2:吃的餅乾是圓圓的,甜甜的,大蘋果是圓的;

幼3:我媽媽騎的是電動車,車輪是圓的,跑的可快了……

師:小朋友說的都很好,那小朋友找一找我們教室裏什麼物品是圓形的,自己衣服上哪些東西是圓形的嗎?

幼:老師,我知道,吊扇轉起來是圓形的。吃飯的碗口是圓形的,我的衣服上的花是圓形的……

師:小朋友們回答的都很好,興趣都很高。

4、圓形寶寶:小朋友們我還有許多小夥伴呢,今天我把他們也帶來了,和大家一起做遊戲好嗎?

師:圓形寶寶帶來的小夥伴,藏在桌子上的紙袋裏,現在小朋友把他們請出來吧。

遊戲“快快拿”小朋友按老師的要求拿出卡片。

教師分別拿出:紅大圓、黃小圓、紅小圓、藍大圓、最大的圓、最小的圓。

5、欣賞課件“有趣的圓形寶寶”

圓形寶寶:小朋友們,玩得開心嗎?告訴你們一個祕密,我還會變魔術呢。遊戲“拼拼擺擺”引導幼兒用大小,顏色不同的圓形進行組合拼擺,並說出自己擺的什麼物品。

6、圓形寶寶:我給小朋友們帶來一個好聽的故事,請大家欣賞。

提問:小兔爲什麼把氣球、紅蘿蔔和紅燈籠當成了太陽?

[活動延伸]

製作“有趣的圓形寶寶”粘貼畫,引導幼兒把拼擺好的畫面做粘貼畫,並進行添畫,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點評]

本節活動設計適合小班年齡特點,開始由圓形寶寶導入,提高幼兒學習興趣,中間穿插玩遊戲,變魔術的形式,激發幼兒的參與能力和動手能力。最後由講故事的形式結束。本節譚始終由圓形寶寶慣穿全課,圓形寶寶是孩子容易接受的可愛形象,小朋友們都很喜歡,更使幼兒在生活中積累了不少關於圓形的知識。

附故事:小兔找太陽

有一隻可愛的小兔子,聽說太陽是紅紅的、圓圓的,便要去找太陽,他來到屋子裏,指着兩盞紅紅的、圓圓的紅燈籠問:“媽媽,這是太陽嗎?”媽媽說:“不,這是兩盞紅燈籠,太陽在屋外呢。”

小兔子來到菜園裏,看見三個紅紅的、圓圓的紅蘿蔔問:“媽媽,這是太陽嗎”媽媽說:“不,這是三個紅蘿蔔,太陽在天上呢。

小兔子擡起頭,看郵天上飄着紅紅的、圓圓的大氣球問:“媽媽。這是太陽嗎?”媽媽說:“這是紅氣球……”

“真急人,太陽到底在哪兒呀!”

媽媽說:“瞧,太陽只有一個,還會發光呢!”小兔子順着媽媽的手指方向,仰起了頭,大聲叫,“媽媽,我找到了,太陽是紅紅的、圓圓的、亮亮的,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設計思路]

幼兒認識圓形是從最基本的平面圖形中的圓形開始的,小班的孩子在實際生活中,已經瞭解對圓形的初步認識,圓形的物體是他們生活中最常見的,最熟悉的。但由於年齡特點。他們的這種認識帶有表面性和不完整性,本次活動意在讓幼兒通過找一找、看一看、說一說、做一做等系列感知操作。初步建立圓形與物體之間的認識聯繫。根據小班幼兒認識特點,藉助“圓形寶寶”這一生動可愛的動畫形象,引導幼兒開展多種遊戲化活動,激發幼兒參與興趣。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知道學會分享纔能有更多的朋友。

2、通過聽故事於共同品嚐水果,理解分享的含義。

3、體驗於朋友分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小朋友自帶水果,教師將水果洗淨備用

2、幼兒用書,實物投影

3、請大班的小朋友或老師扮演小熊、小猴、小兔、小狗,排練情景故事表演《小熊的水果》

活動過程:

1、欣賞情景故事表演《小熊的水果》。

——觀看錶演《小熊的水果》

——小熊家有什麼?誰想吃水果,小熊是怎麼說的?後來小熊是怎麼做的?

2、幼兒分享自己帶來的水果。

——教師請小朋友介紹自己帶來的水果

——水果品嚐會:小朋友自由邀請同伴分享自己的水果

——你請了哪些小朋友吃水果,你吃了誰的東西?你心裏覺得怎麼樣?你的朋友呢?

3、師生共同閱讀幼兒用書,講述故事《小熊的水果》。

4、小結:小朋友有了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東西與朋友一起分享,大家一起分享水果,這樣大家才感到更好吃、更好玩、更好看,朋友也越來越多,大家的心裏也會特別高興。

5、師生一起隨着音樂表演唱歌曲《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