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範文彙總10篇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範文彙總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5W 次

作爲一名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範文彙總10篇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 初步嘗試變化方向、位置等方式表現花朵的形態。

2.欣賞梵高作品《向日葵》,體會畫中花朵各具形態而產生的視覺藝術美。

活動準備:

1.自制PPT。

2.炫彩棒,毛筆,調色盤。

活動過程:

一、欣賞《向日葵》,看一看畫家畫花的好辦法(價值點:欣賞名畫,=,體會作品藝術美)

導入語: 今天老師帶了一張畫《向日葵》,這幅畫的作者叫梵高,是個鼎鼎大名的荷蘭畫家。

關鍵提問:你們覺得這張畫好看在哪裏?

小結:畫中每朵向日葵都朝着不同方向盛開,花朵的位置排列的有前有後,有高有低,好像在和大家微笑。

二、學一學畫家畫花的好辦法(價值點:發現作品中不同方向、位置排列的花朵)

過渡語:我們也來做個小畫家,試試畫家的好辦法。

1.先在畫面中間畫一朵正面的花。

2.逐步選畫不同方向的花,向四面八方的朋友送上微笑。

3.將花朵畫得相親相愛。

小結:微笑的花朵畫好了,不同高低不同大小的花朵向四面八方微笑,真好看。

三:畫一畫《微笑的花朵》(價值點:運用變化方向、位置等方式表現花朵的形態。)

觀察重點:

1.幼兒是否能夠畫出不同位置的花朵

2.幼兒是否能夠畫出朝向不同的花朵。

四:觀察分享

小結:你們今天都是出色的小畫家,以後可以在個別化學習的時候嘗試畫不同的花好嗎?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感受樹葉的自然美

利用樹葉的自然形態製作自己喜歡的玩具

提高剪貼製作能力、垃圾分類的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利用樹葉進行製作讓幼兒感受樹葉的自然美

難點:利用樹葉的形狀和性質進行製作

課時準備

經驗準備:嘗試較簡單的樹葉製作

物質準備:色紙邊角料、剪刀、雙面膠、牙籤、放置落葉的筐、垃圾分類箱

活動過程

一、撿落葉,觀察感受樹葉的美。

大家一起到幼兒園的後花園觀察秋天、撿落葉。提醒幼兒要撿各種完整的落葉。

二、整理落葉,發展分類能力。

回到活動室,要求幼兒把自己組的落葉分類,分類的標準由每組幼兒自己商量決定。

三、製作樹葉玩具,發展動手能力。

師: “你們想想看,這些漂亮落葉可以用來做什麼?”(幼兒自由討論)

教師示範做拖鞋:找一片大一點的厚一點的葉子,在樹葉的前面一點的中間劃一個小口子,然後把靠近葉柄的葉子劃出一圈,把葉柄插到切口處固定。一隻可愛的葉子拖鞋就做好了。教師請一個幼兒穿這隻拖鞋,走一走,激發幼兒製作的興趣。

四、教師提創作要求

1.做和別人不一樣的東西;

2.可以和同伴協作完成;

3.可以利用輔助的材料。

五、幼兒分組製作

教師幫助動手能力較弱的幼兒完成作品,讓他們也體驗成功的樂趣。提醒幼兒注意樹葉的特性,在製作的過程中要小心。

六、展示作品,場地整理

請幼兒把自己的作品放置在展覽區,大家自由參觀。

每組幼兒先在組內進行選拔,推薦出一件最佳作品,向大家展示和講解。

最後是場地整理:工具歸位,多餘的材料放回原處,廢物分類放到分類垃圾箱。

延伸活動

1.剩餘的完整葉子放在美工區,爲區角活動提供材料。

2.剪下的樹葉、破的樹葉,自由活動的時候拿到後花園進行填埋,爲樹木提供養料,使樹木明年長得更好。

活動評析

一、設計意圖

本活動在設計時,在考慮提高幼兒美工技能的同時,十分注意幼兒環境情感方面的培養,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樹葉之美,體驗成功帶來的喜悅之情。活動中,首先組織幼兒撿落葉,並進行落葉分類,讓幼兒在環境實踐活動中真切地體驗環境的美,然後請幼兒利用樹葉的自然形態製作自己喜歡的玩具,使幼兒進一步感受自然物的天然美及藝術美。利用大自然中的廢棄物製作玩具,玩具淘汰以後重新回到大自然中,體現“爲了環境的教育”理念。

二、效果分析

這個活動幼兒很感興趣,因爲從來沒有用過如此“脆弱”自然物製作過玩具,所以他們都細心地進行製作,大部分幼兒都能夠獨立完成,他們製作了很多的玩具:如手錶、帽子、盒子、動物面具(兔子、蝴蝶等)、花籃……在最後的整理中,幼兒能夠把自己的所有的東西都整理好,很多幼兒在延伸活動中還在興致勃勃地“研究”。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3

美術活動:拓色印畫

活動目標:

1、嘗試用拓色的方法表現瓶花。

2、能大膽用色,體驗作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拓色底版、水粉顏料(每組六色)、水粉筆(每組7支)、鉛畫紙。範畫、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1、引出主題:

幼兒進入活動室,參觀展示臺及多媒體的瓶花。

活動室裏發現了什麼?

你覺得美嗎?美在什麼地方?

你還在什麼地方見過?有什麼用?

出示範畫,你們知道這幅畫是怎麼畫的?

2、講解示範:

①出示繪畫用品,觀察畫板,找出與以往不同。

②你喜歡怎樣的花瓶?(示範花瓶)、喜歡怎樣的花(示範花)、(示範葉子)。提示用色和用筆的要求。

③拓印:強調放上後不能移動,再用力壓。

④欣賞成品。

3、幼兒印畫:

①要求:簡潔提示用筆、用色要求和畫紙有兩種幼兒可自由選擇。

②幼兒作畫,教師巡迴。

4、講評、延伸。

你覺得哪幅畫最美?爲什麼?

生活中有更多的美等着我們去發現。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繼續瞭解民族工藝——扎染,在初步嘗試的基礎上,進一步感受扎染製作活動。

2、體驗製作的樂趣。

3、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4、在想象創作過程中能用簡單的材料裝飾,體驗成功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第一次製作的幼兒作品展示

2、各種形狀的布、橡皮筋

3、紅、黃、藍、綠四色顏料盆,清水桶,抹布

4、剪刀,展示板

活動過程

(一)幼兒欣賞第一次製作的作品展示

1、誰的作品扎染成功了,爲什麼?(紮緊了)

2、誰的作品沒有扎染成功,爲什麼?(沒紮緊)

3、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讓橡皮筋扎的緊一點?(可以多繞幾根)

(二)欣賞老師的第二次製作

1、爲什麼會一朵花上出現幾圈花紋?(紮了幾圈橡皮筋)幼兒思考討論自己得出結論

2、爲什麼會出現幾朵花?(扎幾次橡皮筋)幼兒思考討論自己得出結論

(三)老師提示

1、如果染完顏色後,橡皮筋拆不開可嘗試用剪刀

2、製作完成後,用清水洗手,並擦乾。

(四)幼兒嘗試扎染製作活動過程

(五)作品展示

幼兒說說最喜歡的作品,爲什麼?

活動反思

在這次活動中幼兒對染紙有了初步的感受,同時也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樹立了信心。教師始終以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現,注意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和創作能力的培養,同時也對幼兒進行了審美教育。

小百科:扎染古稱扎纈、絞纈、夾纈和染纈,是中國民間傳統而獨特的染色工藝。織物在染色時部分結紮起來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種染色方法,中國傳統的手工染色技術之一。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大膽地想象並表達自己的想法,嘗試用不同的色彩,以拖畫的形式拉出線條。

2.能愉快地參與活動,體驗創作的樂趣。

3.培養幼兒對美的欣賞能力,體驗放煙花帶來的喜悅。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煙花錄像、深藍色的紙、毛線,各種顏料。

活動過程:

一、觀看煙花錄像,感受煙花的多姿多彩。

1.播放煙花錄像,幼兒觀看。

2.提問:煙花有哪些顏色?誰能用好聽的詞來說一說?看上去像什麼?

3.老師小結:五顏六色的煙花有的像花朵,有的像噴泉,有的像綵帶。

4.提問:這麼漂亮的煙花,我們可以怎麼表現出來呢?

(第一環節引導幼兒欣賞煙花電腦視頻,激起了幼兒的興趣,讓他們在觀察後說說煙花的樣子、顏色,並把煙花形象化,說成“煙花象花朵、煙花象噴泉……”煙花的顏色是五顏六色的。)

二、學習用顏料表現煙花

1.提問:煙花一般是在什麼時候放的?那我們可以用什麼顏色的紙來表現夜晚呢?

2.教師示範

(1)學習“放煙花”的方法:躺下來,拉一下。

(2)學習換色:我願意嘗試用不同的顏色,看,我又選擇了什麼顏色?

2.個別幼兒練習

提問:你們和我一起在夜空裏合作了一幅畫,這讓你又想到了什麼?

3.老師小結

(第二環節引導幼兒想象在紙上又添上了幾筆,現在又讓你想到什麼?”用玩的方式劃出幾筆隨意的線條,這樣的想象有利於拓寬幼兒的想象。)

三、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1.鼓勵換色

2.鼓勵構圖豐滿

四、展示評價作品

提問:你最喜歡哪一幅煙花?爲什麼?

活動反思:

活動中孩子都表現極大的興趣,孩子通過稚嫩的雙眼和充滿了幻想的心靈來喚起美,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他們主觀的心靈世界,而不是我們看到的客觀實在,煙花綻放了孩子的靈感。孩子有“畫語權”。美術是孩子生命中所不可缺少的,我們老師不能因爲無知或忽視而剝奪了孩子在這個時期的表達權利。孩子的作品往往表達了許多意向和情感,那些線條和色彩,有了象徵內心世界的特別意義,如果老師注意傾聽孩子的“心靈畫語”,那麼你就開啓了孩子藝術殿堂的大門。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6

目的:

1、通過冷暖兩種色調對比,學習用冷色來表現夏天的夜晚,從色彩入手,培養孩子繪畫的表現力。

2、嘗試用噴刷做畫的遊戲方法繪出美麗的夜色,感受色彩的變化美,培養幼兒初步的審美能力。

準備:

1、做畫工具牙刷,廢塑料筐殘片剪成的噴刷用具每人一個,三色水粉(藍、綠、青)、剪紙若干份,顏色卡幼兒人手一份,教師示範用紙、錄音機、磁帶各一。

2、課前讓幼兒認識剪影並觀察美麗的夏夜。

過程:

1、引出課題:放音樂《夏夜》將幼兒帶到夜暮降臨、萬物寂靜的特定環境中,提問:

①請小朋友聽一段音樂,你在音樂中聽到了什麼?這段音樂表現的是什麼時候?(如小蟋蟀叫、月亮、星星出來了等、晚上)

②夏天的夜晚是什麼樣的?(從周圍的環境和色彩兩個方面引導),(如月亮出來了、藍藍的、靜悄悄的、忙碌了一天的人們都已進入了夢鄉、花睡了、寶寶睡着了、小星星也睡着了等等)。

2、同時出現冷暖色調的顏色卡,讓幼兒選擇適合做夜色的顏色,然後按冷暖分開,對比與思考,加深對冷暖色彩的理解和認識。

紅色背景,顏色鮮豔、熱烈、使人興奮、激動、高興。

黃色背景,暖和,明亮,鮮豔奪目。

綠色背景,安靜、使人的眼睛舒服、富有夢境。

藍青色背景,冷、寧靜、安靜。

3、我們來畫一幅美麗的夜色,教師不完整示範,只講清噴刷做畫的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並且讓1-2名幼兒試試:

4、繪畫遊戲,教師給幼兒提供一些冷色,要求幼兒噴刷美麗的夜色。

①啓發幼兒考慮好畫面的整體佈局,注意物體之間的前後關係。

②在幼兒做畫過程中,教師注意引導並提醒幼兒做畫時的衛生習慣。

5、感受:欣賞作品,讓幼兒體驗美麗的夏夜,(夜深了,寶寶已睡得很香了,小朋友們互相看看,看誰的寶寶睡的最香,輕輕走出活動室)

活動評析:

1、從構思上,突出表現兩點,審美性和遊戲性

在這節課上,採用我國傳統的民間剪紙藝術,如夏日的荷花、酐然入睡的嬰兒,手拿搖扇在躺椅上乘涼的的老爺爺和趴在地上打瞌睡的小貓兒,樹上一對相依相偎的小鳥、夜色中的樓房建築、以及夜空中眨着眼睛的星星和月亮,構成了一幅完美的夜色剪影圖,給幼兒以充分的視覺享受。另外,在幼兒噴刷做畫過程中,伴隨一曲《漁舟唱晚》,古箏聲聲,情色融融。在這裏,教師給幼兒創造了一個美的空間,把幼兒帶到了美的意境中,這樣,情景交融,融情於景,給幼兒以美的享受,培養了幼兒初步的審美能力。

在噴畫中,採用遊戲的形式,幼兒手拿牙刷,在噴刷用具上做“下小雨了”的遊戲,一邊噴刷,嘴裏邊發出“沙、沙、沙”的聲音,孩子們或站着,或坐着,不拘形式,整個教學過程,孩子們沉醉在藝術酒吧中,似工匠,又象是藝術家,興趣非常的濃厚,圓滿的完成了教學任務。

2、在教學過程中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

① 不完整示範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進行完整的示範,只講明噴刷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地方,而對教學中的精彩部分--“噴刷的效果”採用設埋伏的方法,給孩子留有想像的空間,讓幼兒自己去發現剪影藝術的美,當一幅幅美麗的夏夜圖展現在孩子們面前時,一聲聲的驚歎聲,把整個教學推向了高潮。

② 在冷暖色彩的對比思考中,教師則從幼兒身邊的東西,如對暖色調的理解,教師從你看到紅色想到了什麼來啓發引導幼兒,如太陽,紅綢子、小紅花等等,然後從太陽和太陽光帶給人的感覺,如紅綢子表現的是節日的熱鬧場面,給人的感覺很熱烈,使人興奮和激動,太陽光則很亮、很刺眼,來加深對暖色的理解。綠、藍、青色則是草地、大海、冰雪、夜空、湖泊的顏色,從它們帶給人的感覺來啓發引導幼兒,加深對冷色的認識。

③ 在課後不進行作品評析,讓幼兒自由欣賞作品,去感受和體驗美麗的夏夜。幼兒三個一羣,五個一簇,象是在欣賞藝術作品,又象是在觀賞美景,有身臨其境之美。

④ 在爲幼兒選擇操作材料時,教師沒有根據個人的情趣和愛好去限制孩子的想法,而是給幼兒多種剪紙材料,讓他們自由佈局,給他們提供充分的自我表現的機會,這樣,有利於激發幼兒的表現欲和創作慾望。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探索點染、暈染、滴染的染紙方法,嘗試運用毛筆吸管等輔助材料進行染紙。

2、能大膽進行活動,感受不同的折、染方法產生的不同效果。

3、活動中能與同伴合作使用材料進行創作。

4、增進參與環境佈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5、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宣紙(各種造型)各色顏料、毛筆、抹布。

2、完成的作品。

活動過程:

一、欣賞作品,引起幼兒的創作興趣。

看看上面的圖案,有什麼發現?

二、討論製作的方法

1、看一看他們有什麼規律。(仔細觀察圖案的變化,找找規律)

2、討論他們是如何製作的。(老師與幼兒討論不同的對摺方法)

3、教師示範如何點染、蘸染、滴染。

三、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1、幼兒根據自己的想法摺紙,用不同的方法對摺

2、挑選自己喜歡的顏料顏色對宣紙進行渲染

3、同伴互相幫助,幫助動手較弱的幼兒

四、作品欣賞,幼兒與教師共同評價

活動反思:

1、色彩水滴的太多,紙太溼不好展示或顏色過多堆積在一處看不出變化。

解決方法:墊在桌子上的報紙應該換成厚一點的白紙,滴染的手怎麼握瓶、如何將聚集的色水散開,應該有教師的第一次示範。

2、學生雖然看了很多種折法後染出有規律的圖案,但拿到宣紙後不知如何下手。

解決:這個地方對於學生來說就難了,光讓他們看宣紙的摺痕他不能記住這種方法,需要他們接觸一件作品,親自去按照折印推敲染法,並在這時,啓發他們發現,折起來染,打開後纔出現的這種效果,這個時候,有必要將一個已經滴好的染紙作品示範打開,也能一併強調打開時要注意不要弄撕了,這是第二次必要示範。

可以嘗試小組合作分工的方式

可以有個本組作品計劃,擺在前面的小展示臺上,這樣每個同學做的作品不一樣,而且還能促使他加快速度。在美術課上還有很多動手試一試的機會,我覺得今後在設計這些活動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接受程度,安排好難易層次,最主要是要把細節的要求提清楚,讓他們能夠充分的動起來,纔可能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得到成就感,更有興趣的參與課堂。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喜歡參加美術活動,感受繪畫的樂趣。

2、知道鯊魚、章魚、五彩魚的結構特點,並用繪畫表現出來。

3、初步學習組織畫面。

4、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繪畫,體驗合作繪畫的樂趣。

5、在想象創作過程中能用簡單的材料裝飾,體驗成功的樂趣。

活動準備:

用藍色的水彩,油畫棒,海底圖CD等。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引起興趣。

教師:"小朋友,你們去過海底世界嗎?上個星期老師也去了海底世界,看到海洋裏的魚漂亮極了,我把它們的照片拍了下來,你們想看嗎?"

2、播放世界的CD,欣賞。

教師介紹魚的形狀、顏色及海洋裏的景色。

3、展示圖畫《海洋裏的魚》,教師講解示範。

教師:這是一張老師畫的海洋裏的魚,上面有哪些魚?(鯊魚、章魚、五彩魚、飛魚等)它們長的什麼樣?(分析魚的結構)今天我們來學畫一張海底世界的圖吧。

①鯊魚。先畫一個長長的橢圓,後面不封口,再畫魚鰭、魚尾,最後畫鯊魚的眼睛、嘴巴、鰓裂。

②章魚。先畫一個不封口的圓,在圓上畫章魚的眼睛、嘴巴,最後畫章魚的觸手,是長長的橢圓,彎彎曲曲的,可以多畫幾個。

③五彩魚。先畫一個不封口的橢圓,畫出魚頭,再畫魚的眼睛,開口處畫魚的嘴巴,然後畫魚鰭,有背鰭、胸鰭、腹鰭,最後給五彩魚畫上美麗的花紋,可以是長條、三角,也可以是圓圈。

4、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教師:"小朋友的可以用油畫棒來畫海底裏的各種魚,然後用藍色的水彩塗在上代表一塊小小的海洋。畫的魚可以有大有小,有的遊向左邊,有的遊向右邊,有的在上,有的在下,魚的顏色可以塗得鮮豔些,海底還可以畫些什麼呢?想想你在電視或書上看的海底世界,讓我們的海底世界更熱鬧!

(1)教師適當指導能力差的幼兒畫鯊魚、章魚。

(2)提醒幼兒安排好畫面;鼓勵幼兒均勻塗色。

(3)提醒幼兒耐心的塗海水。

(4)海底還可以畫些水草、珊瑚、貝殼,這樣畫面就豐富了。

5、總結評價,結束活動。

將幼兒作品拼在一起,形成一幅大的"海底世界",引導幼兒欣賞,並說說哪些魚畫得好,爲什麼。

活動反思:

通過創設寬鬆的學習氛圍,提供豐富多樣又易於操作的裝飾材料,幼兒在觀察、製作等環節,嘗試運用不同的材料與方法來裝飾魚,不僅體驗到製作的快樂,而且培養了幼兒畫、撕貼、按的技能,活動中幼兒興趣濃厚,充分發揮積極主動性,提升了新的'經驗,師幼互動良好,達到了預期目標。

小百科:海洋(SEA),地理名詞,是地球上最廣闊的水體的總稱。地球表面被各大陸地分隔爲彼此相通的廣大水域稱爲海洋,海洋的中心部分稱作洋,邊緣部分稱作海,彼此溝通組成統一的水體。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激發幼兒染紙的興趣。

2、引導幼兒學習宣染的基本方法。

3、通過染紙活動培養幼兒初步表現美的能力。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5、激發幼兒感受不同的藝術美,體驗作畫的樂趣。

重難點分析:

1、重點:學習宣染的基本方法。

2、難點:幼兒能不斷變換紙的折法,染出不同圖案的紙樣。

活動準備:

各種調好的顏料和宣紙、兩個展板、衛生紙、調色盤、宣染作品、宣染衣物、錄音機、音樂帶、絲巾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時間大約5分鐘)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件非常漂亮的東西,你們想不想看呀?跟我來,小朋友站好了,掀開布,這麼多漂亮的畫,我們一起來欣賞。小朋友看這些畫跟我們平常畫的畫一樣嗎?

(色彩的對稱、線條的模糊、有摺痕、紙不一樣等)這樣的紙叫宣紙(讓幼兒說一邊),請小朋友摸一摸,宣紙很軟,特別容易吸水。再看上面都有什麼樣的圖案?(有圓的、有橫條狀的、有方的等)

二、展開:(時間大約20分鐘)

1、提問:小朋友你們誰知道這些作品是怎樣製作出來的?請幼兒談一談。它們不是畫出來的,而是染出來的,怎麼染呢,先請小朋友上位,看老師。

2、介紹材料:小朋友看我手裏拿的是什麼?宣紙。宣染用的材料有宣紙和各種水粉顏料,選用宣紙是因爲它吸水力特別強。

3、講摺紙方法:剛纔在看展覽時,有小朋友說宣紙上有許多的摺痕,那是因爲在染紙前我們要先將紙摺疊,紙的折法有很多(教師示範),比如可將紙折成正方形、三角形、捲成長的等,這樣可以染出各種不同的圖案。

4、講解染色的方法:宣染的方法是很多的,小朋友看第一幅圖他的花紋是什麼樣的?它用的方法是染邊法,只染圖紙的邊;第二幅圖他的花紋看上去是一塊一塊的它用的是染角法,只染圖紙的角;最後一幅他的花紋像什麼形狀?這幅圖用的是邊角都染法。剛纔老師給小朋友簡單介紹了幾種有染邊的、有染角的、有邊角都染的,小朋友我們也來試一試好嗎?你們想先染那一種?先來學習染邊的(教師示範),先將紙摺疊,然後把疊好的紙的一個邊輕輕地佔上水粉顏料,馬上拿起讓顏料自然陰開。然後在染下一個邊,每次染選擇1—2種顏色。染好後將紙輕輕地打開,晾乾即可。染角的,它是指將紙的每個角都染上不同的顏色,染的步驟跟染邊一樣,我請幾個小朋友來試一試(教師小結)。第三種是邊跟角都染,你可以染兩個角,一個邊:也可以一個角兩個邊隨意,誰想來試試?請幾個幼兒嘗試。

5、幼兒染紙:他們染的真漂亮,其他小朋友是不是也想試一試,老師今天爲小朋友準備了許多的“小手絹”,請所有的小朋友都來嘗試一下,看誰染的“手絹”最漂亮,小朋友願意嗎?在染之前先請小朋友一起來折“手絹”,看能着出多少種圖形,教師小結。一起染“手絹”,教師巡迴指導。

6、教師小結。比一比看誰染的漂亮,讓染的好的小朋友談一談是怎麼染的,用的什麼方法。今天小朋友都學會了宣染,而且染出了這麼多漂亮的“小手絹”,你們表現的真棒。

7、展示會:小朋友看老師跟剛纔有什麼不一樣嗎?這塊漂亮的絲巾就是印染出來的,其實在生活中還有許多印染的東西,小朋友看這些小衣服、書包、帽子都是用染出來的,我請幾個小朋友來穿一穿它,你們穿的衣服真漂亮,你們能站到臺上給我們展示一下嗎?放音樂,幼兒時裝表演。其他小朋友我們也拿着自己染的“手絹”上臺展示一下好嗎?

三、結束:(時間大約5分鐘)

請小朋友把染好的“手絹”拿給其他小朋友看一看,也來教給他們。

活動反思:

在成人的世界裏,很多東西的外形色彩在頭腦裏都已經固定化了,包括現在的一些孩子在經歷過後後也會產生這樣的念頭。就像以前問起:“太陽時什麼顏色的?”時候,孩子們基本上異口同聲的說:“紅色!”其實哪怕是紅色也可以分成好多種紅,如橘紅、玫瑰紅、粉紅等。所以當我看到不一樣的孩子塗色時,起先我是不動聲色的,讓他自由的進行,等差不多時再與他交談並且組織孩子們討論。孩子的想法創意很好呀!有許多人性化的思想。因爲說得有道理,原先反對並提醒要用三角形的孩子也開始贊同了,我想所謂的天真的孩子間的說服就是這樣的吧。只要孩子能對自己的作品有個說法,那麼偶爾脫離一下實際又何妨呢!他的心中是明朗的,而表現本來就是多樣的。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通過討論談話的方式讓幼兒瞭解太陽。

2.畫出幼兒自己想象的太陽,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3.大膽嘗試繪畫,並用對稱的方法進行裝飾。

4.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後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習慣。

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想象創造出自己的太陽,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對色彩的敏感度。

難點:豐富幼兒對太陽的認識。

活動準備

1.有關太陽的圖片。

2.音樂《種太陽》。

3.畫紙、畫筆。

活動過程

一、播放歌曲《種太陽》,請幼兒想象。

幼兒隨着歌曲舞蹈,教師講解歌詞大意。

二、通過欣賞歌曲,進行討論。

1.在這首歌曲中你聽到了什麼?

2.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離不開太陽?

3.我們看到的太陽是什麼樣子的?

4.想象一下與衆不同的太陽,和夥伴分享。

三、幼兒進行作畫,教師指導。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過程中幼兒都很積極的參與,也樂意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想象出的太陽。但是也有個別幼兒的思維受傳統的控制,很難想象出與衆不同的太陽。

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佔有太陽系總體質量的99.86%。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體以及星際塵埃等,都圍繞着太陽公轉,而太陽則圍繞着銀河系的中心公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