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華】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範文錦集7篇

【精華】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範文錦集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7W 次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範文錦集7篇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1

活動目的:

1、幼兒在有韻律地念兒歌的基礎上,嘗試將計算應用題創編於兒歌中。

2、瞭解青蛙的生活習性與特徵,激發幼兒喜歡小動物的情感,並進行合作遊戲。

活動準備:

FLASH《五隻小青蛙》、背景圖、青蛙10只、節奏卡、評比欄。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謎語

綠衣小英雄,田間捉害蟲。

冬天它休息,夏天勤勞動。

猜猜它是誰?(青蛙)

2、青蛙生活在哪裏?喜歡做什麼事情?

(引出青蛙是兩棲類動物,愛捉害蟲,我們要保護它。)

3、小青蛙是怎麼叫的?

1)小青蛙怎麼叫的(“呱呱”)

2)用不同的節奏型(兒歌中碰到的節奏型),練習“呱呱”。

X X│XX X│ XX XX│X——│ XXX│X X│X X│X——│

二、欣賞理解《五隻小青蛙》

1、看FLASH

兒歌中唱了什麼?

2、學念兒歌

幼兒跟念兒歌幾遍。其中最後兩句師生對念

師:岸上的青蛙剩幾隻?

幼:………………X只。

3、用節奏卡來練習記憶兒歌內容 XX XX│X—— │XX XX│X——│

三、創編應用題

1、演示操作:五隻小青蛙,正在岸上叫,一隻青蛙跳下水,岸上的青蛙剩幾隻?(幼兒:岸上的青蛙剩3只。)

2、操作青蛙,創編應用題。

如:6只小青蛙,正在岸上叫,3只青蛙跳下水,岸上的青蛙剩幾隻?

(多次創編10以內的減法應用題)

形式:由老師或個別幼兒操作提問)

T:誰願意上來試一下?

四、創編遊戲[]

1、演示表演,老師請幾名幼兒表演。

2、將幼兒分成三組。每組10人。

合作進行創編應用題表演,教室地面佈置成岸和河的場景。

規則:

1)、一名幼兒組織,其餘幼兒合作表演。

2)、青蛙向下跳的順序應左向右逐一進行。

3)、比一比、評一評 哪隊創編應用題表演得棒、兒歌念得好?(爲表演的好的一隊幼兒獎勵★)

(自評:你們對剛纔的表演感覺怎樣?)

(互評:你覺得那隊最好?好在哪裏?)

老師:我覺得每個小朋友都表演得很棒,因爲你們積極地參與了遊戲,老師爲你們鼓掌。

活動反思:

“快樂的小青蛙”是在大班主題“動物大世界”的開展中的一個活動。“快樂的小青蛙”是一首朗朗上口的兒歌,歌詞的內容是幼兒喜歡並熟悉的小青蛙跳水的故事。在選擇使用此教材與開展的過程中時,結合課程指南中指出:課程實施強調活動性和體驗性,活動開展中主要涉及了以下方面:

一、讓幼兒瞭解青蛙的習性與特徵,有保護動物的意識

二、促使幼兒喜歡並樂意念兒歌,兒歌的學與說中加上了一定的節奏

1、爲了讓幼兒掌握兒歌中所要涉及的節奏,我請幼兒先模仿小青蛙的叫聲,運用不同的節奏型來練習,

如:X X X X︱X X︱ 呱呱 呱呱 呱 呱

2、在此基礎上將兒歌的內容與相應的節奏配起來,幼兒既理解兒歌的內容,又使幼兒有韻律、有節奏地念兒歌,對此產生興趣。

三、創編、仿編應用題運用於兒歌中,提高幼兒的學習趣味性,激發幼兒學習的積極性

1、大班的孩子有着豐富的想象力,創造的慾望比較強烈,他們所需的知識已經不再侷限於單純的模仿和學說。在這活動中,我將難點與重點放在引導幼兒創編應用題,並仿編兒歌上。

2、課程指南中指出:大班幼兒要了解現實生活中數的實際意義,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數量的關係。大班幼兒已有一定的計算能力,對他們來說,10以內數的加法較簡單,而10以內數的減法還有一定的難度。兒歌中的內容融進了應用題,孩子們可以邊念兒歌邊做應用題,這給孩子又增加了朗讀的興趣。使孩子在吟誦兒歌的同時又培養幼兒的計算能力。在活動中,我引導幼兒結合兒歌中的相應內容,仿編10以內數的減法,並將它運用於工整的兒歌中,對於孩子有一定的挑戰性,但正是這一挑戰性激起了幼兒更多的學習熱情與參與的積極性。

3、在幼兒創編部分,我注重運用多種形式,首先由老師出題,幼兒回答。接着由個別幼兒操作,其餘幼兒問與答。最後請幼兒扮作小青蛙,既要編應用題,又要參與表演。這樣層層遞進,使幼兒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掌握學習內容。

四、大班幼兒的合作與競爭意識逐漸增強,這一年齡段的兒童表現慾望強烈。在活動的表演遊戲部分,充分地讓幼兒自主表演,給予了幼兒發揮主動性與積極性的機會。在此環節中,幼兒創編應用題與表演都需要合作協商進行。而最後開展評比時,又激發了幼兒的競爭意識與相互欣賞的情感。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欣賞歌曲,感受民歌歡快、上揚的風格。

2、嘗試用唱唸來表現歌曲,在圖卡的幫助下,有節奏的唱唸部分歌詞,表現小貨郎送貨時的樣子。

3、在活動中大膽表現,做個神氣、自信的小貨郎。

4、感受音樂的歡快熱烈的情緒。

5、熟悉歌曲旋律,學唱新歌。

活動準備:

1、創設小貨郎賣貨的情境。

2、圖卡、音樂《小貨郎》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導幼兒初步感受小貨郎的吆喝聲。

1、情境表演,引出小貨郎。師:我是誰啊?現在我要變了,(穿上花衣)現在我是從東北來的了。我要去工作了,猜猜我是做什麼的。(挑擔吆喝:唉~賣冰糖葫蘆了嘍,賣風車嘍,誰來買呀!)我是做什麼的呀?在東北我們稱賣東西的叫小貨郎。

2、師幼共同討論,理解吆喝聲的特點。師:我剛纔是怎麼說的呀?聲音怎麼樣?再來聽一次,(師表演)聲音怎麼樣?我們來學一學。賣東西的這聲音我們叫做吆喝。

二、欣賞歌曲,嘗試用歌聲、動作表現歌曲。

1、完整欣賞,初步感受民歌的風格。師:今天我請來了一位我們東北有名的小貨郎,我們來聽聽。(幼兒欣賞)你聽了有什麼感覺。

2、教師小結:這是一首東北民歌,名叫《小貨郎》。

3、再次完整欣賞,提煉歌詞。師:剛纔的小貨郎是怎麼賣貨的,又買了些什麼呢?我們來仔細聽聽。(再次欣賞)他是怎麼賣貨的呀?又是怎麼送貨的呢?他賣了些什麼呢?

4、教師根據幼兒的講述出示圖片,有意的按次序貼放。師:小花布,運動鞋,菸袋嘴,小奶瓶,這些貨是誰喜歡的呀?

5、姑娘喜歡的小花布,小夥兒喜歡的運動鞋,娃娃喜歡的小奶瓶,爺爺喜歡的菸袋嘴。

三、學唱歌曲,學習用吆喝聲表現歌曲。

a)教師範唱,幼兒嘗試學唱。師:小貨郎賣的東西可真多啊,我也要來做小貨郎了。我還請來了幫手伴奏。

b)師幼共同表現歌曲。師:你們想做小貨郎嗎?我們一起來做吧,看看有沒有人來買?唉呀,怎麼沒人來買呀?我們要用什麼樣的聲音來唱纔會有人來買呀?最後我們再加上有個吆喝"快來買呀"看看有沒有人來買?

四、遷移經驗,嘗試替換部分歌詞。

1、幼兒創編新的叫賣詞。師:東西都賣光了,怎麼辦?師出示進來的貨的圖片:鮮花,足球,兔子燈,老花鏡。這些貨誰喜歡呀?

2、教師帶領幼兒再次進行叫賣遊戲。

活動反思:

1、在第一環節時間上略長,感受音樂、演唱歌曲部分時間太短。導致孩子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2、在學唱過程中,一直採用與幼兒集體輪唱的方式進行教學,可以採用多種演唱方法進行練習。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理解小卓瑪上學的旋律,想象樂曲所表現的節奏和小卓瑪上學的快樂心情。

2、能初步表現藏族舞蹈的特點,動作基本合拍。

3、喜歡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遊戲的快樂。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準備:

磁帶。

活動過程:

1、複習歌曲畢業歌。

能充滿感情地演唱,並能表現出三拍子的強弱拍。

2、欣賞並理解樂曲小卓瑪上學。

(1)欣賞樂曲小卓瑪上學。

(2)幼兒交流自己對樂曲內容的理解。

(3)綜合幼兒的想象,並以講故事的形式,進一步幫助幼兒理解樂曲內容。

3、商量舞蹈動作並練習。

教師和孩子共同商量按樂曲跳舞的動作並進行練習,把握要點,表現藏族舞蹈的特徵。

(1)分段學習。

(2)整段學習。

活動反思:

活動中,我先讓幼兒感受音樂的節奏,通過講故事的形式引起幼兒興趣:有一個藏族的小姑娘要去上學了,她背起書包高高興興地向學校走去……。通過故事,讓孩子更好地理解樂曲的內容。在此基礎上來進行動作的教授,最後進行完整地舞蹈,幼兒的積極性比較高,他們在老師的積極鼓勵下,像模像樣的練習基本動作,雖然動作有些走樣,略顯笨拙,但卻非常可愛,也看出了孩子們的努力。少數民族舞蹈的基本動作相對於孩子們來說確實有一定的難度,我想“熟能生巧”這個詞用在活動後的延伸會更有效果。這次的教學活動讓我深刻的感受到了在集體舞教學中,教師精煉的語言對整個課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幼兒對於新學的動作不能很快的掌握,此時需要教師用語言進行提示,從而幫助幼兒掌握動作的要領。本次活動我沒有進行隊列變化,如果要進行隊形變化,則需要運用標記、語言講解等多種手段,幫助幼兒以最輕鬆的方法學習舞蹈。

在舞蹈教學中,我們需要用自身人格魅力去感染幼兒,以自身富有表現力的情緒影響幼兒,用鼓勵性語言激發幼兒情趣。以幼兒爲學習的主體,創設情景,提供動作、造型的創編機會,使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過程。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在歌詞和教師動作的提示下,用“找朋友”的方法玩遊戲。

2、遷移生活中的經驗表現高興和孤單的樣子,並創編小老鼠尋找老貓的動作。

3、在遊戲中體驗臥底追討遊戲所帶來的樂趣。

4、感受音樂的歡快熱烈的情緒。

5、通過聽、唱、奏、舞等音樂活動,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與合作能力。

【活動準備】

會玩“貓捉老鼠”的遊戲。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1、“有一隻小老鼠它住在一樓,空空的房子裏只有它自己,它覺得很孤單,想要去找好朋友,孩子們,你們知道孤單是什麼意思嗎?”(一個人)

2、“那你們一個人在家孤單的時候是什麼樣子的?我們一起來學一學。(聳肩、無聊)”

3、我就是那隻孤單的小老鼠,現在我要出門去找好朋友了,待會兒我請到誰,誰就和我一起坐電梯去找好朋友。

二、學習《小老鼠找朋友》遊戲的玩法。

師:我就是那隻孤單的小老鼠,現在我要出門去找好朋友了,待會兒我請到誰?誰就和我一起坐電梯去找好朋友。(第一遍音樂)

1、教師當老鼠邊唱邊隨樂合拍走,做孤單造型不動,唱到“來來來”時雙手伸向臺下做出邀請狀,然後雙手拉着臺下幼兒A的雙手上臺站好,

2、依次上二樓、三樓

師:二樓的小老鼠也在找朋友,它們是怎麼找朋友的?請你仔細的看一看,繼續出發上樓找好朋友,以此類推教師邀請幼兒B、幼兒C。

3、最後上四樓

師:“四樓,住着一隻大老貓,它真的肚子餓,想要吃小老鼠,看看看、聽聽聽,貓在哪?”哇!我們太幸運了,今天貓不在家,我們趕緊跑回家!

三、鞏固遊戲的玩法

師:“過了一天,我又覺得孤單了,我又想找好朋友,這次我要請你們來和我一起玩,剛纔我是唱到哪一句的時候找好朋友的?我們一起做一遍!(教師和孩子一起練習“來,來,來好朋友”的動作)一會兒我來請你們的時候就不像剛纔那樣開火車找朋友。這次我先請一個好朋友,然後我和這個好朋友分別再去找其他的好朋友。”

1、教師當老鼠邊唱邊隨樂合拍走和幼兒A手拉手,兩人各自找一個朋友幼兒C幼兒、D“上二樓”。

3、教師和幼兒A、B、C四人兩兩合作(邀請者和被邀請者)手拉手邊唱歌邊隨樂合拍走;四人各自找一個人“上三樓”。

4、“四樓,住着一隻大老貓,它真的肚子餓,想要吃小老鼠,看看看、聽聽聽,貓在哪?”

“哇!我們太幸運了,今天貓不在家,我們趕緊跑回家!”

四、變化遊戲玩法,揭祕臥底貓。

“收到可靠的消息,貓今天在家,你們敢不敢和我去冒險?這次我會邀請更多的好朋友一起去挑戰!但是我們一定要注意了,當貓“喵”的一聲的時候,我們要趕緊跑回家哦!”

1、依照玩法依次上二樓上三樓,這次可一次邀請幾個幼兒,直到把所有的孩子都邀請出來。

2、“四樓,住着一隻大老貓,它真的肚子餓,想要吃小老鼠,看看看、聽聽聽,貓在哪?”唱完老師大叫一聲喵····小老鼠趕緊跑回家。

3、“現在你們知道誰是貓了吧?對,就是老師,我把自己僞裝成一隻小老鼠,一開始你們都沒有發現我是貓,我可不是一隻簡單的貓,我是混在老鼠羣裏的貓,我是一隻臥底貓。”揭祕臥底貓是老師。

五、請幼兒玩臥底遊戲。

1、進一步熟悉遊戲規則

提問:“你們想不想當臥底貓呀?怎樣纔可以當好臥底貓?要注意哪些問題?”

小結:“臥底貓要僞裝好,不要被別人看出來,當唱到"貓在哪?”就要暴露自己的身份出來抓小老鼠。千萬不要忘了自己是隻貓哦!”

“現在請所有的小朋友閉上眼睛,把頭埋在自己的膝蓋上,老師摸到誰,誰就是那隻臥底貓!”

2、幼兒隨樂完整遊戲,教師指導。

“你們喜歡這個遊戲嗎?找好朋友的時候你的心情是怎樣的?一開始你覺得誰是臥底貓?當聽見貓叫的時候你有什麼感覺?你當臥底貓的心情是怎樣的?

六、升級版臥底遊戲,結束活動。(請家長做貓)

“接下來我們再玩一個升級版的臥底遊戲,聽說這隻老貓非常非常的狡猾,它不僅可以假裝成小老鼠,還會偷偷地溜進小老鼠的家裏,我也不知道它是誰?到底藏在哪裏?待會兒我們一定要看仔細、聽清楚了。聽到貓叫一定要趕緊逃跑,千萬不要被抓住了!”

1、玩升級版臥底追逃遊戲。

2、最後一段音樂,要求小老鼠們聽到貓叫,往課室外面“逃跑”,結束遊戲!

【活動反思】

《小老鼠找朋友》這是首深受孩子們喜愛的歌曲之一。不僅僅來自於它的曲調幽默詼諧,還有它那有趣的歌詞。歌詞的大意是:一樓住着小老鼠,它真的很孤單,想要去找朋友,來、來、來,好朋友,依次是二樓、三樓,到四樓的時候,住着一隻老貓想要吃掉老鼠。如何再現這隻“小老鼠”的形象、如何展現“老貓”在最後關頭的機靈,可以抓到老鼠,正是我們孩子渴望表演的,活動一開始,教師就抓住這些細節。以遊戲“誰來了”導入活動,讓孩子的積極性很快得到了提升,在此基礎上老師巧妙運用講故事—唱故事—玩故事,讓幼兒“玩”得自然、“玩”得快樂、“玩”成目標,減輕了孩子們枯燥學習的負擔,更顯趣味性。在活動中根據因材施教的原則,注重個體差異、注重孩子的相互學習,從歌曲、遊戲到表演,創造、表現、體驗始終貫穿整個活動。

小百科:朋友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 péng you,意思是指在任意條件下,雙方的'認知在一定層面上關聯在一起,不分年齡、性別、地域、種族、社會角色和宗教信仰,符合雙方的心理認知、可以在對方需要的時候給予幫助。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5

背景:

在組織孩子集體活動前,通過節奏的練習、音樂欣賞活動,讓孩子們運用語言及身體的動作去表現音樂。在寬鬆、自由的氛圍中體會、欣賞到音樂的美感。我們都會採用一些方法,讓專注於課間遊戲活動的孩子們安靜下來,從興奮中歸位,如:拍手、念兒歌、聽音樂、手指遊戲等。靈活運用這幾種方法,效果很好,但時間久了,孩子們也會失去新鮮感,不靈驗。

案例描述及分析:

案例一:

一聽到"12345671"旋律的琴聲,幼兒開始搬動自己的小椅子。這樣的旋律響過三次後,幾乎所有的幼兒都坐好了,唯獨陳澤宇小朋友還在後面玩積木。我叫道:"澤宇,搬小椅子坐好了!"澤宇在興致十足地搭積木,好像沒聽到老師在叫他。我皺起眉頭喊道:"澤宇,沒聽見老師在叫你啊?快點坐好"澤宇小朋友回頭看看老師,說:"聽見了!"但沒有收拾積木的意思,我見澤宇還在磨蹭,馬上走過去奪過澤宇手中的積木,厲聲的說:"沒有看見其他小朋友在等你嗎?快點給我回到位子上去!真沒有見過向你這樣的小朋友。"說完推了澤宇一把,澤宇小朋友只好乖乖地找小椅子坐好了。

分析:其案例一,幼兒在教師準備組織教育活動時,還在玩積木。教師對幼兒的這一違規行爲進行兩次言語警告仍無濟於事,於是採用言語批評並動用非言語行爲來干預。"真沒有見過向你這樣的小朋友"這句帶有點諷刺性的話語,會無意中刺傷幼兒的自尊心。教師的非言語行爲使用不當,含有潛在的安全隱患,易造成幼兒的意外傷害。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理解歌曲內容,學會演唱歌曲。

2.體驗歌曲優美的旋律以及合作演唱的效果。

重點難點:理解歌曲內容,學會演唱歌曲。

環境與材料:音樂錄音帶

重點指導體:驗歌曲優美的旋律以及合作演唱的效果。

一次備課

聽故事

--教師將歌曲內容改編成一個小故事,提問:故事裏有誰?他們的小船搖到了哪裏?他們看到了什麼?

欣賞歌曲

--教師範唱歌曲,幼兒小聲跟唱,同時鼓勵幼兒爲歌曲拍節奏。每聽一遍歌曲就變換一種拍節奏動作。這樣可以提高喲額聽歌的興趣,從而使幼兒在聽歌的過程中,由小聲跟唱到逐漸熟悉,學會歌曲。

合唱

--教師播放歌曲錄音,請幼兒傾聽並注意區分錄音中兩個聲部的演唱方法。

--請幼兒唱主旋律,教師配伴唱。

--幼兒分爲兩組,在教師指揮下一組唱旋律,一組唱伴唱,並引導幼兒唱好歌曲中的頓音、漸強、漸弱。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在熟悉樂曲的旋律和結構的基礎上,學習邊看教師指揮邊用打擊樂器爲樂曲伴奏。

2、根據模仿動作的變化,選擇,記憶樂器分配方案及演奏步驟。

3、注意傾聽他人演奏。集體演奏時,要保持聲音和諧統一。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重點:根據圖譜進行節奏的律動和樂器的演奏。

難點:分組演奏

活動準備:

1、碰鈴,圓舞板,鈴鼓若干(數量與幼兒人數相等),放在幼兒座位下,大鼓1面。

2、音樂磁帶,錄音機。

3、幼兒已會隨音樂做模仿解放軍的動作(課前準備)。

活動過程:

T:(PPT解放軍閱兵,站崗的圖片)老師還給大家帶來了幾張圖片,小朋友們仔細觀察一下告訴老師你看到了什麼。

S:解放軍叔叔

T:這是剛剛過去的國慶節解放軍叔叔留下的照片

T:那我們的小朋友想不想也和解放軍叔叔一樣做一次雄赳赳氣昂昂的小士兵?

T: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首曲子,我們來聽一聽。也可以跟着老師學一學,看老師是怎麼做動作的

T:根據歌曲的節奏進行律動(小朋友們齊做,兩遍)

T:解放軍叔叔又可以分爲3部分,小朋友們來看圖片,告訴老師他們分別是什麼(PPT)

T:將幼兒分爲A,B,C三組,A組爲陸軍,B組爲海軍,C組爲空軍(讓小朋友自由選擇所想代表的軍隊)

T:剛剛大家做的都很好,現在老師要加大一點難度,第一次踏步和敬禮由陸軍的小朋友來做,第二次踏步和敬禮由陸軍的小朋友來做,那第三次由誰來做,對,空軍的小朋友,後面其他的部分還和之前一樣,分組進行一遍

T:小朋友們都按照老師的要求來做了,現在我們的小朋友不做動作了,我們跟着圖譜用跺腳,拍手來打一打節奏。(解釋一下圖譜標記的意思){踏步的時候用跺腳,敬禮的時候用拍手,開炮的時候跺腳拍手一起,揮旗的時候男生跺腳,歡呼的時候女生拍手}

T:現在鄧老師把樂器發給大家,和剛剛打節奏的一樣,不過我們要把拍手和跺腳的聲音變成我們樂器的聲音。我們先不跟音樂來一次。

T:跟着音樂進行節奏打擊

T:之前小朋友們都做的很好,但是老師覺得(敬禮的地方)聽上去還是有一些單調,在敬禮的地方我們可以清楚的聽到"嘭"的一聲,有哪個小朋友能告訴我這是什麼樂器的聲音。

T:這是大茶的聲音,可是我們這沒有大茶,該如何解決啊。

S:鼓

T:小朋友的眼睛真尖,鄧老師藏得這麼好你們都看到了,我們就在這三個地方用鼓來進行演奏好不好。(試一試,敬禮動作的地方用鼓代替)

T:老師覺得還有兩個地方可以加入鼓聲,有沒有聰明的小朋友也想到了?(開禮炮的地方加入鼓)

T:老師帶領小朋友按照圖譜演奏一遍,之後選擇一個小朋友來使用鼓,老師指揮來進行演奏

教學反思:

本節課展示的是教學的第一個環節,引入新課環節,設計學生的活動首先要符合學生的興趣特點和能力基礎,這樣學生纔有學習的動力,才能體會到音樂的輕鬆與快樂,從而積極主動地配合老師的教學。但是在請同學對音樂做出身體律動時,有小部分同學積極性不高,這需要教師及時去反思,調整教學方法,關注這一小部分同學,用親和的態度和強烈的感染力去感染同學們,帶動這小部分不願意動的同學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