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幼兒園社會教案彙編10篇

【實用】幼兒園社會教案彙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社會教案10篇,歡迎大家分享。

【實用】幼兒園社會教案彙編10篇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看綠色、親綠色、種綠色讓幼兒感知綠色植物可以美化和清新環境。

2、幼兒以自身的肢體語言體現綠色植物的美,體驗快樂的情緒。

3、激發幼兒創造美,表現美的慾望,培養幼兒親近自然參與環保的意識。

活動準備

1、各類綠色植物、綠色背景、綠色地毯

2、動物家園樓盤

3、彩色種植泥、柳枝、透明杯子若干

活動過程

1、看綠色

老師:今天,老師帶你們去一個美麗的地方玩一玩!

老師:啊,這兒的空氣真新鮮呀,原來這兒有那麼多的綠色植物!有綠色的—,有綠色的—,讓我們在這兒玩一玩吧!幼兒自由玩耍。

2、親綠色

老師:玩得真開心呀,我和小草、小樹成了好朋友,我也想變成一棵小草,你想變成小草、小樹嗎?

小草、小樹們一起來跳舞。

3、種綠色

老師:小草、小樹們有點累了,休息一下吧,咦,這兒有一座動物新村,讓我們來看一看吧!

老師:這隻小鴨告訴老師這兒什麼都好就是沒有綠色,那怎麼辦呢?我們來爲它們栽些小樹、小草吧。

教師與幼兒一起栽樹。

4、結束活動

和小動物們再見,結束活動。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過新年是對於孩子來說是一件十分高興的大事。如今,雖然新年還未正式到來,但在我們幼兒園已到處洋溢着熱鬧的新年氣氛。我們這些小小的託班寶寶也被這些情景和氣氛感染了,他們也請爸爸媽媽帶來一些新年佈置的材料,甚至請來媽媽把我們教室裏裝扮得格外得漂亮。

有寶寶帶來一棵新年樹,於是,孩子們每天來到幼兒園後,總圍在樹旁。他們用手輕輕碰着樹上的裝飾品,嘴裏講着“這個是紅的,那個是黃顏色的……”,其中有一些小包裝禮物狀的東西,這些寶寶竟也饒有興趣地猜着裏面的東西“裏面有糖的。”“有玩具寶寶的”……孩子們對此興趣十足,結合新課程中“新年樹”的主題,我便設計了本次活動“過新年”。活動中主要是引導幼兒在遊戲與觀察中感知新年禮物的顏色,在看看、講講、玩玩、樂樂中體驗過新年的快樂。

活動目標:

1、感知禮物的顏色,對顏色感興趣。

2、體驗過新年的快樂。

活動準備:

禮物盒(紅、黃、藍、綠)若干、毽子(紅、黃、藍、綠)若干、新年帽若干、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師生每人戴一頂新年帽進教室)

(教室地毯上放有好多大大小小,各種顏色的禮物盒)

師:寶寶,過新年

幼兒園託班社會教案:認識清潔工

活動目標:

1、使幼兒知道幼兒園裏也有清潔工,並知道清潔工的工作。

2、知道清潔工很辛苦,教育幼兒要尊敬他們。

活動準備:

1、課前引導幼兒有目的地觀察清潔工的工作。

2、間筆畫:清潔工在鋪牀、洗毛巾、拖地板、倒都漿、洗玩具等。

3、錄音機、磁帶、蛋糕、小盤子、蠟燭。

活動組織:

1、出示蛋糕,引出課題《誇誇我們的好婆婆》。

教師用語參考:“請小朋友們猜一猜今天是誰過生日?”(幼兒邊講教師邊出示間筆畫,使幼兒知道婆婆是爲我們搞好衛生創設整潔。

2、讓幼兒知道清潔工的工作很辛苦,教育幼兒要尊敬清潔工,並儘量減輕清潔工婆婆的工作。

教師用語參考:“我們要聽婆婆的話,對婆婆要有禮貌,不亂扔飯菜,愛護玩具,減輕婆婆的工作。

3、點蠟燭、吃蛋糕,祝婆婆生日快樂。

教師用語參考:“請每組小朋友講一句祝賀婆婆的話。”(放錄音《祝你生日快樂》)

4、小朋友們分組活動,幫助清潔工婆婆做事:擦桌子、洗杯子、洗毛巾。清潔工婆婆感謝小朋友。

活動建議:

經常組織幼兒洗毛巾、洗茶杯、洗玩具,培養幼兒愛清潔、講衛生、愛勞動的好習慣。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3

設計意圖: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會經常故意在走路時發出重重的響聲,他們回覺得很有意思,樂此不疲。爲此,爲了保護幼兒的健康,養成良好的習慣,使幼兒知道噪聲的危害而設計此活動。

目標:1、通過遊戲,培養幼兒輕輕走路,輕輕說話,輕輕放物品。

2、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爲習慣。

活動準備:立體教具一套

活動過程

一、 幼兒觀看木偶表演:

小貓出場:我叫輕輕,瞧我走路多輕,老鼠一下子就被我抓住了。

小兔子們出場:我們也叫輕輕,大家在一起,不吵不鬧遊戲多快樂。

小朋友出場:我也叫輕輕,每次回家我都輕輕敲門,媽媽說我有禮貌。

二、 討論:

1、 剛纔你們看到了誰?他們叫什麼名字?

2、 他們爲什麼都叫輕輕?

3、 輕輕走路、輕輕說話、輕輕敲門好不好?爲什麼?

三、 遊戲《躲過大灰狼》

老師扮大灰狼,幼兒扮小兔。大灰狼背對着小兔在張望,小兔們一個個從大灰狼背後走過,有的搬椅子,有的喝水,還有的畫畫,如果發出較大的響聲,大灰狼就轉身去抓小兔。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世界是千變萬化、繽紛多彩的,幼兒的現實環境中充滿了知識內容。從孩子的生活中尋找教材,讓孩子通過自己的發現去學習、獲取、運用,並從中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橋是孩子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我藉着幼兒對文昌橋的建造有着不同的看法,有的幼兒認爲它的建造佔用了幼兒園的室外操場,同時他建造時發出的噪聲也影響了幼兒園的正常生活,也有幼兒認爲它的建成縮短了幼兒園與家的路程,方便了交通、節省了時間,同時也緩解了學府路附近的交通,設計的此堂課。

活動目標:

本次活動將各式各樣的橋帶到孩子面前,鑑於中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通過生動的幻燈片,讓孩子們在感知、操作、遊戲中萌發興趣、獲取知識、提高能力。

認知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發現橋的祕密。

2、瞭解橋的不同用途,能根據不同的情境設計出適合的橋。

3、能大膽的設計橋,體驗製作的樂趣和成功的滿足感。

技能目標:初步瞭解橋的用途與我們生活之間的關係。

情感目標:萌發對周圍事物的探究興趣和求知慾望。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幼兒人手一份木製蒙臺梭利教具。

活動過程:

1、導入:故事《圖圖的麻煩》請小朋友想辦法幫助圖圖過河。用幼兒喜歡的動畫人物圖圖,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將幼兒想到的過河方法進行比較。當我提問時,有的幼兒說可以乘船、可以建橋、可以坐飛機、可以建索道。然後和幼兒進行討論,比較。而後得出結論建橋是最長久、最實用、最便捷的方法。

2、觀看圖片請幼兒欣賞各種不同結構的橋,讓幼兒瞭解橋的基本結構。

(1)圖片一中的橋是由橋墩、橋架、橋面、護欄構成的。

(2)圖片二中的橋是由橋拱、橋柱、橋面構成的。

用幼兒園門口的橋樑修建照片幫助幼兒分析橋的結構。後進行小結:告訴幼兒橋的概念:橋是架在河上連接兩岸可供人們通行的建築物。 在這環節我運用了現代教學媒體電腦幻燈片,拓展幼兒的經驗,激發幼兒對橋的興趣。

3、進行PowerPoint 製作給圖圖建一座橋。

橋建成後,引導幼兒自己說出給圖圖橋的結構,目的是爲幫助幼兒複習橋的結構,再次激發幼兒對橋的興趣。

4、延伸活動:請幼兒用蒙氏教具給需要用橋的地方建一橋。

場景:①江上②堵車的馬路③學校門口④火車通行的地方先幫助幼兒從橋的用途方面對橋進行分析用途:公路橋、鐵路橋、高架橋、立交橋。如果說前面兩個環節是具體的直接感知,那麼這裏就要進入間接感知階段,將要通過用蒙氏教具建橋的體現解決難點。

指導思想:

新《綱要》科學領域的內容與要求明確揭示了科學領域的指使用具有情境化、生活化、經驗化的特點,尤其是對於認知活動這種抽象思維佔主體的活動而言,更需要以一種幼兒熟悉的、真實的生活方式呈現。從孩子生活的實際出發選取有益的教材內容,讓孩子感到知識並不遙遠,知識就在身邊變告訴爲感悟和體驗以積極的、活躍的狀態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

本次活動選取的教材橋是孩子們身邊隨處可見的,同時又是幼兒園門口重要的交通設施,正因爲這樣的教材是真正來自於孩子生活的,它可以使孩子們感到原來學習材料和生活是那麼貼近,從而以我要學的心態進入學習狀態,注意力和思維也更爲主動。本次活動將橋的學習定位在瞭解橋的結構、用途、價值及與自身的關係方面,旨在通過遊戲性、趣味性的學習,增強幼兒對周圍事物的觀察興趣與能力,爲大班更爲廣闊的學習奠定基礎。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對熟悉的聲音感到親切、愉悅。

2、喜歡聽教師和家人的聲音。

活動準備

1、活動前錄製好教師輕聲說話的聲音和爸爸媽媽用好聽的聲音對寶寶說的話。

2、小貓、小狗、小鳥叫聲錄音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1、聽聽做做,激發興趣。

播放小貓、小狗、小鳥叫聲,讓寶寶聽一聽、猜一猜,激發他們的好奇心。

2、聽聽聲音,引導感受。

(1、)播放教師輕聲說話的聲音,感受教師說話的親切。

(2、)播放教師爸爸媽媽對寶寶說的話,引導寶寶感受爸爸媽媽的愛。

3、鼓勵寶寶來錄音

爲寶寶現場錄音,鼓勵寶寶將自己最好聽的聲音錄到錄音機裏,放給爸爸媽媽聽。

活動延伸

可在以後的活動中錄製更多寶寶的聲音。如:寶寶想對爸爸媽媽說的話、寶寶說的兒歌、寶寶單獨演唱的歌曲等等,不斷提高寶寶的表現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能配合成人穿脫鞋,成人幫助穿脫鞋時不亂動。

2.願意和成人脫了鞋玩遊戲。

活動準備:

每人一副手鈴。

活動過程:

1.教師將手鈴藏在身後,搖手鈴,使手鈴發出響聲,引起孩子的注意。再將手鈴從身後拿出來:“是什麼在響呀?是鈴鐺在響,鈴鐺的聲音真好聽。”然後教師脫下鞋,將手鈴套在腳腕上,走動,踢腿、跳躍等做一些腳部運動,使手鈴發出叮叮鐺鐺的聲音引起孩子對這種活動的興趣。

2.家長讓孩子坐在地毯上,對孩子說:“寶寶,媽媽幫你把鞋脫掉,帶上鈴鐺跳舞好嗎?”當孩子理解家長的意思後,幫孩子脫掉鞋子帶上手鈴,如果孩子配合得很好,家長應該大大地表揚他:“寶寶真乖,小腳不亂動。”再將鞋子給孩子穿上,此時也要表揚他。穿好後家長拉着孩子的手坐在一起,引導他模仿搖、蹬、上下、左右動腳等腳部動作,還可以站起來走一走,使鈴鐺發出好聽的聲音,孩於會很開心。玩過之後,家長再以同樣的方法幫孩於把鞋脫掉、穿上。

注意事項:

在嬰幼教室活動時,經常會涉及到穿脫鞋子,因此家長要引導孩子配合成人穿不亂動。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吃點心。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瞭解動物喜歡吃的食物,嘗試按動物進食的特性進行分類。

2、知道必須按照動物的習性給它們餵食,萌發關愛、保護動物的願望。

活動準備: 多媒體、三個動物大圖片、各種食物(裝在盤子裏)、幼兒調查表。

活動過程:

一、經驗交流

1、共同觀察調查記錄表。

2、說說各自調查的動物們都喜歡吃什麼。

二、感知理解

1、看看今天動物餐廳裏來了客人,它們是誰?(觀察老虎、牛、熊的圖片)

2、一起送食物給動物吃。

3、交流驗證:

(1)觀察三個動物分別吃了什麼?

(2)它們喜歡吃的食物有什麼不同,瞭解動物都有自己的特性,喜歡吃瓜果蔬菜和青草的稱作食草動物,喜歡吃肉的稱作食肉動物,又愛吃蔬菜又愛吃葷菜的動物稱作雜食動物。

三、經驗遷移

1、觀察衆多動物卡片,共同議論它們愛吃什麼。

2、SOJL分幺且將動物按愛吃的食物進行分類。

3、共同觀察分辨有沒有發生錯誤,及時討論和糾正。

四、拓展討論

1、觀察長頸鹿圖片,談論:長頸鹿喜歡吃什麼,它屬於哪一類動物?

2、觀察長頸鹿準備吃馬夾袋的圖片,討論:長頸鹿吃了馬夾袋會發生什麼事情呢?發現會導致長頸鹿死亡。

3、談論:哪些東西不能餵給動物們吃,瞭解動物都有它們喜歡吃的食物,我們不能亂餵給動物吃東西。

五、延伸活動 去動物園參觀,瞭解飼養員叔叔怎樣給動物餵食。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知道真正的快樂是與人同樂,最大的快樂是給人快樂。

2.願意與人分享,並體會分享的快樂。

活動重點:

知道真正的快樂是與人同樂,最大的快樂是給人快樂。

活動難點:

願意與人分享,並體會分享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準備一件自己心愛的東西、學習用品及其他物品。

2.總結自己一些好的學習方法,成功的經驗等,製成小卡片。

活動過程:

一、故事激趣

1.教師講述“盲人挑燈夜行”的故事,但不把故事結尾說出來。

2.學生續編故事結尾,猜想盲人會怎麼說。

3.教師出示故事結果。學生針對盲人的話談自己的`感想。(盲人說:“我提燈籠並不是爲自已照路,而是給別人照路,讓他們能看見我,這樣既幫助了別人,又保護了自已。”)

4.學生閱讀故事《農夫分番瓜種》。,思考:如果農夫不把番瓜種送給鄰居會怎麼樣。

5.學生針對上面兩個故事發表自己的看法。

6.學生齊讀主題文字:用一盞燈點亮另一盞燈,卻無損於自身的光芒。當我們樂意與別人分享快樂時,不僅對自己沒有損失,反而,你的一分快樂會變成更多的快樂。

二、快樂分享會

1.教師導語:原來與人分享快樂,自己也能得到更多的快樂,你願意別人分享你的快樂嗎?現在我們就來開一個快樂分享會。課前,老師讓大家把自己心愛的東西帶來。我們一起開個快樂分享會,把我們心愛的東西和我們的快樂和大家一起分享。

2.開始分享活動,學生互相交流自己所帶的物品。

三、製作“分享專欄”手抄報

1.教師:分享的東西真是太多了,成功經驗、學習竅門等等都可以大家分享。我們可以出一期“分享專欄”手抄報。

2.學生分組合作並設計手抄報內容和具體計劃。

3.製作手抄報(大約一個星期完成)。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9

活動時間:世界環境日――6月5日

活動要求:

1、尋找、收集生活中的一些廢舊材料,結合幼兒的創意,動手設計、製作各種動物。

2、在收集材料的過程中,知道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從小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塑料袋,一次性紙杯、紙盤,

活動過程:

1、收集生活中的一些可再利用的材料,並和幼兒共同做好清潔工作。

2、以“動物大世界”爲主題,設計、製作各種動物小製作。

3、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製作“動物”。

1)小班年齡段:收集生活中的一次性紙杯、紙盤等,能運用一種材料創意設計常見的動物。

2)中班年齡段:收集生活中的一些廢舊材料,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材料創意設計成常見動物。

3)大班年齡段:收集生活中的一些廢舊材料,選擇兩至多種材料組合搭配創意設計常見動物。

4、各年齡段的幼兒分別設計、製作“動物”。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了解環境污染,並逐漸形成保護環境的意識。

2.能用連貫的語言表述自己的見解。

3.能積極地參與活動。

4.幼兒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話進行交流。

5.引導幼兒快樂的參與遊戲,認真遵守遊戲規則。

活動準備

教學課件《認識地球》

活動過程

(一)導入:

猜謎語導入活動。(地球)

(二)播放幻燈片,認識地球的外形及特點

今天我想請你們看一看這些圖,想一想地球是什麼樣子的?地球上哪些地方是美的?”

“你們去過哪些地方也是很美的?”

請幼兒講述對地球的認識及自己見到美的東西

總結:美麗的地球是我們大家唯一的家,可是在這麼美的地球上,有些地方卻因爲被一些人不好的做法而遭到破壞,所以地球爺爺就生病了,週末的時候你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找過地球上哪些地方生病了?能不能告訴我們,你找到了什麼?

(三)瞭解地球正在遭受的種種危害

1.請幼兒來說說地球上的哪些地方生病了

總結:原來汽車排放的廢氣、破壞綠化等會使地球生病,讓我們大家一起來聽一聽地球是怎麼說的?

2.出示頭飾,

講述“我是一個生病的地球爺爺,最近幾年,我身上的病越來越多了,我的空氣中有許多的細菌,使空氣受到污染,我的海水、湖水都變了顏色,不再是藍藍的大海,清潔的河流,我的森林變得光禿禿了,有的樹葉也長不出來了,鳥兒沒有了自己的家,唉,我真難過呀!”

(四)尋找爲地球爺爺治病的方法(出示生病的地球掛圖)

我們有什麼方法可以讓地球爺爺的病好起來?

幼兒分兩組進行比賽。

“每個人想一種,最好和前面的小朋友說得不一樣,你們每說一種,老師就拿掉一塊被污染的地球,看哪一組的小朋友爲地球爺爺治好的病多。”

(五)活動延伸

小朋友已經想出了許多治病的辦法,但是地球上還有好多好多的病,也有好多的治病方法是我們不知道的,請你們回去問問爸爸媽媽,讓我們大家一起把地球爺爺的病治好,好嗎?

活動反思

教學應當來源於生活,還原於生活,貼近學生的生活,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是帶着學生走向知識,還是帶着知識走向學生。怎樣做到教師少動,學生多動;教師引導,學生實踐;這是我設計“地球和地球儀”這一節時一直思考的問題。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改變地理學習方式是新課程標準倡導的基本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以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地球和地球儀”一課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確立課堂教學的設計理念;以學生爲主體,設計符合學生的實踐活動;貼近學生生活,挖掘學生身邊的教學素材。這節課沒有沿襲以教師講授爲主的傳統的教學方式。而是採取學生探究活動、小組合作及教師啓發性教學,激發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初步建立經緯網的空間概念,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學生在探究中學習,在合作中培養分工協作的意識。這樣的教學過程不僅是一個認知過程,也成爲學生學習交往和合作的過程,學生主動學習的意願得到極大的提高。 需要改進的地方有 : 1 、習題選擇要與時俱進; 2 、問題銜接過渡要自然; 3 、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

小百科:地球(Earth)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爲第三顆,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距離太陽1.5億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