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關於幼兒園優秀教案的內容

關於幼兒園優秀教案的內容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3W 次

幼兒園大班優秀教案

關於幼兒園優秀教案的內容

幼兒園門前的路

活動目標:

1、 熟悉幼兒園四周的環境,引導幼兒識別幼兒園的方位。

2、 能用簡單的標記標出四周熟悉的建築或設施。

活動過程:

一、熟悉幼兒園四周環境

1、 你們知道我們幼兒園在什麼路上?復興中路那麼長,有什麼辦法能一下子找到我們幼兒園?

2、 除了看門牌號碼,還可以用什麼方法找到幼兒園?(運用照片加以具體化)

3、 都可以作爲找我們復二幼兒園的標記。

二、製作路線圖

1、 知道了這些非凡的建築、設施,還有些不明白,假如有一張路線圖就更好了。你們幫老師一起畫一張路線圖吧。路線圖上的這個圓點代表了我們幼兒園,幼兒園的左邊有哪些建築物?還有什麼建築物在幼兒園的右邊?

2、 這麼多的照片放不下,你們能不能用簡單但一看就明白的標記表示照片上的建築物,(教堂、書報亭)

3、 幼兒在教師提供的路線圖上,標出幼兒園四周熟悉的建築或設施。

4、 你們製作的路線圖正確嗎,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三、交流各種不同的標記

四、活動延伸

1、 到路邊去證實自己的判定是否正確

2、 在教室裏做一張共同的地圖

幼兒園大班優秀教案:硬尺與軟尺

大班科學活動:硬尺與軟尺

【設計意圖】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都會碰到和測量有關的活動,由此引發了這個課例。在實驗材料方面,我選擇了對比性比較強的軟尺和硬尺;在測量的對象方面,我儘量選取與幼兒生活密切相關且有特性的物品,比如人體、桌子、皮球等。在活動過程的設計上採用提出假設――動手操作――記錄信息並得出結論的形式。希望通過這次活動,讓幼兒充分體驗科學探究、科學發現的整個過程,從而培養幼兒的探究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軟尺與硬尺的區別,瞭解它們在生活中的不同用途。

2.通過實驗的過程,培養幼兒探索事物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每組一個托盤,內放:軟尺、硬尺、白紙、記錄表、筆。

【活動過程】

1.觀察軟尺和硬尺,初步瞭解它們的特點及在生活中的用途。(幼兒自由分組坐好。)

師:(出示直尺)這是什麼?它有什麼作用?請幼兒自由講述。(出示軟尺)這是什麼?你在什麼地方見過它?

教師小結:我們把這種身體軟軟的、可以彎曲的尺子叫做軟尺,身體硬的不能彎啦的叫做硬尺。

2.通過猜測、實驗,進一步瞭解軟、硬尺各自的優點。

(1)以遊戲情境,引發幼兒探究軟、硬尺不同優點的興趣。

師:有一天,硬尺碰到軟尺,硬尺說:“瞧你的身體軟綿綿的,能有什麼用處啊?”軟尺不服氣地說:“我的用處呀,比你還要大呢!不信,我們就比比吧!請小朋友來做裁判。”

(2)教師出示記錄表,師生一起進行猜測並做記錄。

師:老師這裏有四個任務,請小朋友來猜一猜硬尺和軟尺誰能完成這些任務。

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預測,並在教師的幫助下將預測結果記錄在總表。

“硬尺與軟尺”活動集體記錄表

幼兒姓名:

班級:

項目

猜測

試驗結果

測量皮球的周長

量一量小朋友的腰圍

在白紙上畫一個正方形

測量桌子的長度

(3)幼兒分組實驗

師:不行,這樣不公平。硬尺和軟尺都不同意這樣的結果,它們要小朋友做裁判,幫助他們找出正確地答案。

老師請幼兒進行實驗操作,講解記錄表的記錄方法。

要求:每組請一名小組長來領用品收用品,分工合作,輕聲交談。每一項用兩種尺進行測量,進行對比。請小組記錄員將實驗結果記錄在表上。

(4)交流和討論。

實驗結束,老師和孩子們一起討論每組的測量結果,看看實驗的結果和猜測有什麼不一樣,說一說軟尺和硬尺各自的優點,並做總結記錄。

3.教師用情境性的語言小結軟、硬尺的特點。

師:硬尺說:“啊,原來你的身體軟軟的,能夠隨着物體的曲線變換形狀,測量起圓的東西來比我方便多了。”軟尺說:“你也很不錯啊!要畫直線的時候我就不如你了。”他們在實驗後都發現了別人的優點,還成了好朋友,謝謝小朋友的幫助,再見!

【設計評析】

因爲做中學強調的是在科學活動中引導幼兒參加實踐,幫助幼兒學會獨立做事,學習記錄與表達,養成遵守規則和尊重他人的習慣。所以在實驗的設計上以簡單、易操作爲核心,力求每個孩子都能動手操作。同時使用情景性的語言使孩子們在實驗的過程中感覺輕鬆、愉快、不枯燥。孩子們在探索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小小的爭論和意見,比如有的用軟尺和硬尺都可以,但在記錄時他們都能商量着解決這些問題。這次活動讓幼兒充分體驗了科學探究、科學發現的整個過程,同時發展了幼兒的探究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幼兒園大班優秀教案:種子發芽

【設計意圖】

種子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孩子們對種子發芽需要什麼條件非常感興趣。他們已有一些種子發芽的相關生活經驗,但是卻並沒有真正實驗過。他們普遍認爲種子發芽的條件是:陽光、水(土壤)、空氣,三者缺一不可,於是我們決定讓孩子們做一次種子發芽的實驗,以此讓他們證實自己的結論是否正確。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和實驗瞭解種子發芽的條件,嘗試做種子發芽的觀察記錄。

2.培養探索自然現象的興趣。

【活動準備】

各種不同的種子(黃豆、綠豆、花生、蒜頭、南瓜籽),幼兒自帶的各種容器,幼兒觀察記錄本。

活動一播種種子

【活動過程】

1.認識種手和種子麟酌各和條件。

(1)教師出示各種不同的種子,讓幼兒識別並說出不同種子的名稱。

(2)教師引導幼兒回顧以往的經驗,說出種子發芽的條件。

教師提問:你見過種子發芽嗎?你覺得種子發芽需要什麼條件呢?

2.選擇種植條件進行種植。

(1)讓幼兒根據自己的喜好,自由地選擇希望種植的種子。

(2)幼兒將自己選擇的種子依據自己認爲應有的種植條件,種在不同的容器內。

有的孩子選擇把種子種在水裏,有的孩子選擇種在土壤裏。有的孩子把種好的種子放在陽光能曬到的地方,有的孩子將其放在陰暗角落裏。

活動二做觀察記錄

【活動過程】

爲了方便孩子們記錄,我們爲每個孩子製作了一個觀察記錄本。孩子們像小科學家一樣,每天都在用放大鏡觀察自己的種子發芽的情況,並隨時用繪畫的形式記錄下來。他們還讓老師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寫在觀察圖邊上。

1.幼兒每天觀察兩次種子,並進行必要的輔助管理(換水、澆水)。

2.引導幼兒根據觀察的情況做出一定的記錄(繪畫)。幫助幼兒用文字進行輔助記錄。

教師提問舉例:

(1)你把種好的種子放在了什麼地方呢?

(2)爲什麼把它種在水(土壤)裏呢?

(3)今天你觀察到了什麼?

活動三 實驗總結

【活動過程】

1.引導比較、嘗試分析

引導幼兒比較同一品種的種子在相同的種植條件下發芽情況的異同,並讓幼兒嘗試分析其中的原因。

教師小結:同一品種的種子在相同的種植條件下,也會有所不同,這是由種子本身的差異及後天的管理造成的。

(1)比較種子在土壤(不澆水)和水中發芽情況的異同。

教師小結:水是種子發芽的必備條件。

(2)比較種子在有空氣的條件和無空氣的條件下發芽情況的異同。

教師小結:空氣是種子發芽的必備條件。

(3)重點比較陽光下和陰暗角落裏種子的發芽情況。

教師小結:陽光不是種子發芽的必備條件。

2.實驗總結:空氣、水分是種子發芽的必備條件,而陽光則不是。

【活動延伸】

1.發動幼兒收集種子,並將所收集的種子分類用透明袋裝好,投放在實驗角,大家一起辨別,增長有關種子的知識,並討論不同種子的由來。

2.可將幼兒收集的一些種子(西瓜籽、黑豆等),投放在美工區,讓幼兒用種子來進行創意貼畫。

3.選擇幾種不同的較大的種子,分類投放在計算區,讓幼兒嘗試按不同的方法有序地排放種子,或者用種子來做分類遊戲。(教師可變換不同的要求,如按形狀、按能否食用等。)

【設計評析】

我們所開展的這一系列種子發芽的實驗活動,讓孩子真正瞭解到了種子發芽所必需的條件,培養了孩子做事認真負責的態度。從另一個側面,孩子通過做實驗而進行小結、反思,讓自己嘗試當了一回小科學家,充分體驗到科學探索的過程。

幼兒園大班優秀教案:折印和對稱

大班科學教案:折印和對稱

【設計意圖】

對稱的物體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對稱的形式不僅美化着我們的生活,而且蘊含着一定的科學知識。而折印的方法就像一座學習的橋,讓小朋友很容易就能理解對稱的原理。我們力圖通過這種生活中最常見的形象,培養幼兒關注生活,並在生活中學習、思考的習慣。

【活動目標】

1.瞭解、欣賞對稱圖形的美,嘗試製作對稱的藝術作品。

2.培養幼兒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卡紙、水粉、剪刀等。對稱的物品若干(蝴蝶、橋、風箏、中國結等)。

2.知識準備:幼兒排練過有對稱動作的舞蹈,進行過有關對稱的親子裁剪活動等。

3.收集各種圖片,如:蝴蝶、亭子、風箏、小船、寶塔、楓葉、天安門、獎盃、汽車、窗子、古代青銅器、天壇、中國結、窗花、鐵橋、飛機等,並準備好小組學習的資料。(分爲六個小組。)

【活動過程】

一、玩魔術遊戲

1.以魔術遊戲導入。

老師在一張對摺後有中心軸印的紙上,緊靠着軸線用水粉畫大、小圓兩個,請小朋友看老師玩魔術遊戲,對摺紙後會出現什麼現象。

2.幼兒討論現象出現的原因。

師:你知道爲什麼會這樣嗎?你能變這個魔術嗎?

3.幼兒嘗試這個遊戲,瞭解這種處理方法――折印,瞭解這種處理效果――對稱。(重點幫助幼兒理解對稱,就是樣子和大小都一樣,而方向不一樣。)

4.展示幼兒嘗試的作品,引導幼兒分享、欣賞他人的創作。

二、新的折印方法

1.提出更新的折印方法:

師:有沒有其他的折印方法,出現新的折印效果呢?老師給你們材料,大家看一看、想一想、折一折,注意怎樣才能折出不同的對稱圖。

幼兒分組進行討論是不是對稱圖,爲什麼。各組整理討論結果,清晰地表達組內的想法。

2.幼兒操作,通過折印畫檢驗自己的想法。

師:用你想到的辦法能把它表現出來嗎?你願意去試試嗎?

3.幼兒互相欣賞作品。

三、生活創造

1.利用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學習。

師:在我們生活的周圍有許多東西是對稱的,我們先從收集的圖片資料中找找,能發現什麼呢?

幼兒分成六個學習小組。分析收集到的圖片,並將分析的結果清晰地表達出來。

師:你認爲對稱的理由是什麼?不對稱的理由是什麼?

2.遊戲:猜猜這是什麼?

教師出示只有一半圖形的物品圖案,請小朋友看圖猜這個物品是什麼。

3.幼兒運用對稱手法進行設計比賽。

師:會動手動腦的小朋友,應該會靈活運用學到的本領。我們可以用色彩來表現對稱的物體,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來表現對稱的效果。想想還可以用什麼形式來表現呢?幫助幼兒確定一個主題進行設計比賽,鼓勵幼兒用剪紙、模型、舞蹈等形式來嘗試表現對稱的效果。

【設計評析】

進人大班,小朋友們更會利用資料進行學習了。這個活動從小的知識點入手,通過多層次的操作遊戲,針對一個原理讓小朋友們不斷思考、操作嘗試,實現自己的想法,並發現新的方法。希望這個活動讓這些小朋友進入小學後,能夠運用學習到的有用原理,通過自己的思維進行遷移及推理,從而有效提升運用知識的實踐能力。

幼兒園大班優秀教案――給予和接受稱讚

現在的獨生子女,從小在百般寵愛下爲大,不會恰當地稱讚別人和接受別人的稱讚。針對這一現實情況,我們設計了一些社會活動,讓幼兒知道,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對別人的長處,應及時給予稱讚,而被稱讚的幼兒,應瞭解怎樣去接受稱讚。

活動1:續編故事《小黃鶯學唱歌》

活動目標:1 教育幼兒要學會接受稱讚,大大方方接受後,說聲謝謝。

2 豐富一些詞彙。活動準備:掛圖。

活動過程:

教師講述故事:在一座美麗的森林裏,有一隻可愛的小黃鶯,它唱歌唱得非常好聽。有一天,森林裏開音樂會,小動物們請小黃鶯去唱歌。森林音樂會開始了,大家表演的節目可真好。小青蛙拉的小提琴、小麻雀的小合唱團。最後一個節目輪到小黃鶯上臺,主持人狐狸小姐說:請咱們的歌唱家小黃鶯唱一支,它唱的歌可動聽了。動物們的目光一下子朝小黃鶯看去,小黃鶯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紅着臉上了臺。開始唱歌,可是歌沒唱一半,聲音就小得幾乎聽不見,。動物們說?小黃鶯的聲音太小了。聽到動物們的話,歌沒唱完就飛走了。回到家裏, 它把這件事情告訴了媽媽,媽媽聽完,微笑着對她說……

活動2:討論課

活動目的:

1 瞭解怎樣接受和給予稱讚是恰當的。

2 教育幼兒要關心同伴,大膽與同伴交往。

3 使幼兒知道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引導幼兒從不同角度去稱讚別人。

活動過程:

1 情境表演。

2 引導幼兒討論:

(1) 小蝴蝶對小蜜蜂說了什麼?小蜜蜂又是怎樣稱讚蝴蝶的?對方都接受了嗎?

(2) 爲什麼小蝴蝶和小蜜蜂成了好朋友?

(3) 爲什麼要給予稱讚和接受稱讚?

(4) 你稱讚過別人嗎?你是怎麼做的?

3 遊戲《交朋友》。

4 小結。

附:情景表演內容

小蝴蝶和小蜜蜂在草叢裏飛來飛去,小蝴蝶說:小蜜蜂,你天天忙着採蜜,傳播花粉,歇一會兒吧。小蜜蜂回答道:不行呀,那邊的工人叔叔等着釀蜜呢?我得加緊工作。小蝴蝶說 :你真是個能幹的小蜜蜂。小蜜蜂也忙說:小蝴蝶,你還是很忙嗎?在花叢中飛來飛去,爲大自然增添不少美麗的景色。小蝴蝶說:是呀,因爲我小時候做過損害花草的事,所以我現在得加緊傳播花粉,利用自己美麗的翅膀爲大自然添一些景色。小蜜蜂說: 咱們做好朋友吧,一塊爲善良的人類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附: 遊戲《交朋友》

幼兒隨音樂找朋友,找到朋友後,說出同伴的長處,然後一塊跳舞,依次輪換。

活動評析:

故事《小黃鶯學唱歌》,是教育幼兒學會接受稱讚,大大方方接受後說謝謝。這一活動基本達到教學目標,孩子們能在本故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自己想象力,續編出多種故事結尾,情節豐富,趣味性強。討論課教育幼兒關心同伴,大膽與同伴交往,並瞭解怎樣接受和給予稱讚是恰當的。討論課引導幼兒從不同角度稱讚別人。這節課我利用情境表演《小蝴蝶與小蜜蜂》吸引幼兒,從而達到教學目標,並從小蝴蝶和小蜜蜂生動的對話中,讓幼兒親身體驗爲什麼要給予稱讚和接受稱讚。

幼兒園大班優秀教案――“認識聲音”

【活動目的】

1.感知和區分各種各樣的聲音,遊戲中體驗聲音的產生和傳播,激發幼兒對聲音的興趣。

2.瞭解聲音與人的關係,讓幼兒知道噪音影響人的身體健康,教幼兒養成不大聲喊叫的習慣。

3.豐富詞彙:振動、傳播、噪音。

【活動準備】

1.大鼓一隻,玩具小孔雀一隻。

2.每個幼兒一件發聲玩具:沙筒、手鈴、口琴、小手風琴等。

3.錄音機一架,錄有各種聲音的錄音帶一盒。

4.智力學具若干盒。

【活動過程】

一、聽聽是什麼聲音

1.教師出示口袋,搖動口袋中的手鈴,讓幼兒猜猜口袋裏裝的是什麼東西,你怎麼知道的?

教師小結:

聲音是看不見的,只有用耳朵才能聽到。

2.讓幼兒聽錄音,並說出這是些什麼聲音。

3.啓發幼兒說出平日還聽到過什麼聲音。

二、體驗聲音的產生

1.將玩具小動物放在鼓面上,擊鼓,讓幼兒看玩具小動物在鼓面上活動的情況,並觸摸鼓面感覺物體振動會發出聲音這個道理。(豐富詞彙:振動)

2.幼兒邊念兒歌,邊用手摸摸頸部喉嚨處,體驗發聲時聲帶也振動。

3.讓幼兒玩發聲玩具,使其發出聲響,提問幼兒:你是用什麼方法,讓樂器發出聲音的?

4.請小朋友在活動室裏尋找可以發出聲音的各種物體,讓各種物體發出聲音,幼兒體驗不同的物體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

教師小結:物體振動能發出聲音,不同的物體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

三、瞭解聲音的傳播

1.教師請一幼兒到屋外拍手,讓幼兒聽後說出外面的小朋友在幹什麼?你怎麼知道的?

2.教師用鼓聲和手錶聲讓幼兒體驗和區分聲音有大小之分。

3.教師小結:聲音是可以傳播的,聲音大傳播得遠;聲音小,傳播得近。

4.考考小朋友:“小明想聽遠方爸爸的聲音怎麼辦?”啓發幼兒說出聲音多種傳播的辦法。

四、玩學具找聲音。瞭解聲音與人們的關係

1.讓幼兒到學具裏找畫面,說一說哪些畫面中的物體能發出聲音,發出什麼聲音?進一步感受聲音的特點。

2.讓幼兒講講喜歡聽什麼聲音,不喜歡聽什麼聲音,讓幼兒瞭解“樂音”和“噪音”與人們的關係,懂得保護耳朵,養成不大聲吵鬧的習慣。(豐富詞彙:噪音)

3.帶幼兒到室外繼續尋找“各種各樣”的聲音。(結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