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華】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模板集錦10篇

【精華】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模板集錦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3W 次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麼什麼樣的教案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模板集錦10篇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感受樂曲歡快富有律動感的情緒,體驗在雪橇上急速飛奔時舒暢的心情。

2、配合打擊樂器和簡單舞蹈動作,能較好地表現音樂的風格和情緒。

3、通過聽、唱、奏、舞等音樂活動,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與合作能力。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5、熟悉歌曲旋律,爲歌曲創編動作。

教學重點:

感受歌曲輕鬆愉快的情緒。

教學難點:

配合打擊樂器或簡單舞蹈動作,能較好地表現音樂風格和情緒。

教學準備:

課件、鋼琴、打擊樂器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與導入

1、提問冬天給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麼?

2、欣賞雪橇圖片。

A、圖片上的是什麼?

B、什麼拉着雪橇?

C、雪橇的用途?(運送貨物、交通工具、娛樂工具)

3、導入課題《鈴兒響叮噹》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與雪橇有關的歌曲,是馬拉着雪橇,而且這匹馬非常的可愛,它的脖子上還繫着鈴鐺,會發出叮叮噹噹非常清脆悅耳的聲音,這是一首很熟悉的歌曲,我們一起來聽一下這首歌。

(二)、新歌教學《鈴兒響叮噹》

1、視頻《鈴兒響叮噹》

A、你們聽過這首歌嗎?名字叫《鈴兒響叮噹》,其中有一句旋律我們都會唱,叮叮噹······鈴兒響叮噹。

B、這首歌描寫了什麼情景?(孩子們在雪橇上唱歌玩得很開心)。

下面,讓我們來簡單地瞭解一下這首歌曲。(作品介紹)

2、再聽歌曲《鈴兒響叮噹》。

現在,請大家看着歌譜,再次跟老師一起來欣賞一遍歌曲。同時,請大家思考這樣的問題:(A、B兩題)

A、歌曲情緒怎樣?(歡快活潑)

B、劃分段落

大家能找出反覆的地方在哪裏嗎?

C、找出反覆之處。

2、請大家跟着老師按節奏朗讀歌詞。(提醒大家要注意換氣與附點節奏喲!)

現在,大家是不是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學習這首歌曲啦?老師已經迫不及待了,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歌曲吧!

3、教唱歌曲。

A、跟琴學唱

B、個別樂句反覆教唱。

C、跟琴演唱。

4、雪橇從遠處滑了過來,又從身邊滑走了,你覺得怎樣表現由遠到近的這種效果呢? 你覺得哪句應該唱的重一些,哪句應該輕一些呢?

(三)、鞏固練習

1、請大家跟伴奏一齊演唱這首歡快的歌曲,一定要注意表現由遠及近的效果喲。

2、分組演唱。

3、唱得真好,我彷彿聽到了那種叮叮噹噹清脆悅耳的聲音,老師有個提議,看看能不能用我們自己的方式來模仿鈴聲呢?比如說拍拍手、跺跺腳。大家思考一下,我們一起來呈現出來。(給學生討論幾秒鐘,然後跟伴奏再唱一遍)

4、不錯,不過老師好像還不過癮,畢竟不是真的樂器,下面拿出樂器(課前準備幾樣打擊樂器),先研究一下能在歌曲襯詞“叮叮噹”處加上一些什麼樣的動作或節奏來表現歌曲。(個別起來說)

5、學生創編動作,並隨視頻一起表演。

6、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我的創造”。(出示PPT)

7、讓我們再次跟着音樂演唱這首好聽的歌曲。

(四)、小結

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我們這節課快要結束了,在你們唱唱跳跳中老師看到了你們臉上的的喜悅,你們開心嗎?老師希望你們每天都這樣開心快樂,並且老師希望你們把這份開心與快樂傳遞給身邊每一人。能做到嗎?!(說完後出示最後一張PPT,並安排學生有序走出教室。)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總目標:

情感態度:引導幼兒發現和體驗生活中蘊含的韻律美,激發幼兒的審美情趣。

能力培養:在活動中發展幼兒的各種綜合能力。(如:觀察力、動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創造力、表現力、合作力……)

音樂素質:訓練幼兒的聽覺感受力和節奏感。

教學創新:嘗試在藝術與科學中尋找恰當的結合點。

第一樂章:會唱歌的瓶子

具體目標:

1、引導幼兒探索用各種不同的方法,使不同材質的瓶(罐)子發出不同的聲響,並找出最好的方法使它發出最好聽的聲音。

2、在有趣的遊戲中,激發幼兒對音樂的興趣。

3、訓練幼兒的聽覺感受力和節奏感。

活動準備:

1、教師提供各種常見材質(如:鐵製、塑料、玻璃、紙製……)的瓶子或罐子若干。

2、幼兒常用打擊樂器人手一件。如:(鈴鼓、響板、三角鐵……)

幼兒能力知識準備:

1、幼兒已經具有辨別常見打擊樂音色、音高的能力。

2、幼兒具有初步的節奏感,熟悉各種常見節奏型,並能在音樂伴奏下有節奏的即興演奏。

3、具有較好的音樂活動常規

活動過程:

1、聽覺、節奏訓練

(1) 教師分別演奏三種不同音色、音高的打擊樂器:大鼓(低音)、碰鈴(高音)、響板(中音),請幼兒閉上眼睛,聽音色說出樂器名稱。

教師邊演奏邊有節奏地問:

“小朋友/告訴我,什麼 樂器/在歌唱?”

幼兒有節奏地回答:

“石老師/告訴你,大鼓 大鼓(碰鈴、響板)/在歌唱。”

(建議:教師與幼兒進行節奏對答遊戲時,可即興變化幼兒熟悉的各種節奏型,並可不斷改變演奏音量的大小,幼兒的回答需與教師的節奏型、大小相一致。)

(2) 用同樣的方法請幾名幼兒輪流演奏自己手中的打擊樂器,請其它幼兒猜。

(3) 幼兒在音樂伴奏下演奏節奏樂《小星星》。

2、 熟悉瓶(罐)子經過敲擊後的不同音色、音高。

(1) 教師出示幾種常見的質地不同的瓶(罐)子(如:易拉罐、玻璃瓶、塑料瓶、薯片桶(紙製)),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剛纔小朋友們演奏的真好聽,易拉罐、玻璃瓶、塑料瓶、薯片桶說他們也想來唱歌,小朋友想聽嗎?”

(2) 教師用手分別敲擊四種瓶(罐)子,請幼兒仔細聽辨它們發出的聲音,感受並熟悉不同的音色、音高。

建議教師可這樣提問:

“易拉罐(玻璃瓶、塑料瓶、薯片桶)是怎樣唱歌的?誰能學一學?”

(啓發幼兒用象聲詞模仿,也可進一步啓發幼兒用形容詞來描述自己聽到的聲音。如:脆、悶、響亮……)

“它的聲音像哪種打擊樂器?”

(引導幼兒說出與它音色、音高相近的打擊樂器名稱。)

(3) 請幼兒閉上眼睛,由教師或一名幼兒敲打其中任何一個瓶(罐)子,讓幼兒猜猜看,是哪一種瓶(罐)子發出的聲音。

教師邊敲擊有節奏地問:“小朋友/告訴我,什麼 瓶子/在歌唱?”

幼兒根據不同瓶(罐)子發出的聲音,有節奏地回答:

“石老師/告訴你,易拉罐 易拉罐(玻璃瓶、塑料瓶、薯片桶)/在歌唱”

(4) 教師或一名幼兒隨意站在活動室某一角落,手敲某一種瓶(罐)子,讓幼兒閉上眼睛指出聲音的方向並說出是何種瓶(罐)子。

3、 幼兒分組嘗試用不同方法讓瓶(罐)子唱歌。

教師:“請小朋友也試一試,讓這些瓶子、罐子都來唱歌。”

(1) 教師巡迴指導,鼓勵幼兒大膽探索,啓發幼兒用不同的方法(敲、打、碰、抓、吹、捏、彈……)使瓶子發出不同的聲音和節奏型。

建議教師可這樣引導:

“想想看,除了敲、打,還能用什麼方法讓瓶子發出不同的聲音?”

“除了敲打這兒,還能敲打什麼部位?”

“能不能讓它們互相幫幫忙?”

“除了用手,我們還能用什麼讓它唱歌?”

(2) 請幼兒說說自己是怎樣讓瓶(罐)子發出不同聲音的?發出的聲音是怎樣的?並演示方法。

(3) 教師邊總結邊演示不同的方法和發出的不同聲音,並請幼兒集體評價哪些聲音聽起來感到舒服,好聽,教育幼兒不要製造噪音。

4、 幼兒任選一種瓶(罐)子當樂器,用自己覺得最好聽的聲音,跟隨音樂有節奏地即興演奏。

第二樂章:瓶子的變奏曲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探索更多的方式、方法,使瓶(罐)子發出更好聽的聲音。

(2)使幼兒感受到音樂就在自己的身邊,許多物品都可以成爲樂器。

(3) 引導幼兒在探索的過程中感受蘊藏在其中的科學知識。

活動準備:

活動材料準備:

1、請幼兒自備各種常見材質(如:鐵製、塑料、玻璃、紙製……)的瓶子或罐子若干。

2、教師提供各種輔助瓶子發聲的工具和材料(如:筷子、勺子、鉛筆、大米、小石子、沙子、豆子、水、透明膠帶、繩子……)若干。

3、各種大小不等的紙箱、盒子;各種厚薄、質地不同的紙張若干。

幼兒能力知識準備:

幼兒已進行過《會唱歌的瓶子》活動。

活動建議:

1、先請每位幼兒自選一種瓶(罐)子當樂器,用自己覺得最好的演奏方法,跟隨音樂演奏節奏樂。

2、教師請幼兒閉上眼睛,分別用手、筷子敲擊某種瓶(罐)子,請幼兒猜猜是那種瓶(罐)子發出的聲音。

教師可引導幼兒思考:“用手和用筷子敲擊瓶(罐)子後,發出的聲音一樣嗎?”

3、教師出示部分輔助工具與材料,引起幼兒思考:“想辦法讓這些東西與瓶子結合起來,使瓶子唱出更美妙的歌聲。”

4、教師巡迴指導,鼓勵幼兒大膽探索,啓發幼兒用多種不同的方法,使瓶子發出各種聲音和節奏型。

(1)引導幼兒用不同的工具敲擊瓶子的不同部位,仔細聽一聽,聲音一樣嗎?哪個聲音較高?那個聲音較低?

(2)引導幼兒將不同種類、不同數量的材料裝進瓶中敲擊或搖晃,試一試聲音會變化嗎?變高了還是變低了?(如:將水注入幾個玻璃瓶中,用筷子敲一敲,看看水多的瓶子聲音較高還是水少的瓶子聲音較高呢?)

(3)引導幼兒把瓶子捆(粘)在一起,用筷子刮一刮,聽聽是什麼聲音?

(4)引導幼兒把薯片罐子由低到高排列在一起,用筷子按順序敲一敲,聲音是怎麼變化的?

5、請創造出不同聲音或不同節奏型的幼兒逐個表演自己的操作方法。使幼兒感受變化多樣的音色、音高和節奏。

6、出示各種紙張、紙箱、盒子,啓發幼兒分組嘗試用不同的方法使它們也能發出不同的聲音和節奏型,並請個別幼兒展示。

7、請幼兒找找自己身邊還有那些物品也會唱歌。

引導幼兒有節奏地敲敲活動室內的其它東西。(如:桌子、椅子、玩具、門、窗、黑板、櫃子、地板……)瞭解不同的物體經過敲擊後都能發出聲音,它們發出的聲音不一樣,只要動腦筋,身邊的很多物品都可以成爲樂器。

第三樂章:我會做樂器

具體目標:

(1)引導幼兒利用已有經驗,嘗試自己選擇各種材料,設計創造出各種簡單的樂器,並能較好地演奏它們。

(2)讓幼兒體驗成功帶來的樂趣,並樂意與人分享。

活動準備:

活動材料準備:

請幼兒準備各種自己認爲能當樂器的物品、或能製作樂器的材料若干。(如:大紙箱、各種盒子、瓶子、罐子、桶、紙、釘子、石頭……)

幼兒能力知識準備:幼兒已有前兩次活動的經驗積累。

活動建議:

1、教師組織幼兒把自己準備的各類物品與打擊樂器進行比較,幫幼兒確定製作方向。

建議教師從以下幾方面引起幼兒思考:

“你能讓它能發出怎樣的聲音?”

“它的聲音比較高還是比較低?”

“它的聲音聽上去和哪一種樂器比較接近?”

“哪種方法使它發出的聲音聽起來更好聽?”

“你覺得哪種方法演奏起來更方便?”

2、請幼兒分組自由結合,創造出各類簡單的樂器,教師給予適當的支持與幫助。

製作建議:鼓類:

用手拍一拍大紙箱或是用筷子、木棒敲一敲,想不想一面大鼓?;把不同大小的紙箱或紙盒放在一起敲一敲,忽高忽低,忽強忽弱就像一組架子鼓;

響板類:用兩個瓶蓋互相敲一敲,可不可以做一個響板?;

沙球類:空瓶(罐)子分別裝上米、豆子、沙子、小釘子,把瓶口封住,搖一搖,猜猜裏面裝着什麼?這是多有趣的一套沙球啊,如果嫌瓶子不好看還可以動手給它進行一下裝飾;

碰鈴類:把幾個小鈴當用繩子串起來,套在手腕上,多好聽啊;

其他:拿幾個杯子、碗或玻璃瓶,注入不同高度的水,再用筷子敲敲看,多美妙的聲音,我們可以叫它音樂杯(碗、瓶)。

3、請幼兒講解並演示自己製作的樂器,並請大家進行評價。

4、請幼兒用自己製作的樂器在音樂的伴奏下有節奏地即興演奏。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引導幼兒享受音樂活動的快樂體驗。

2、培養幼兒的節奏感、記憶力及音樂的表現力。

3、引導幼兒用優美的聲音唱歌,鼓勵幼兒爲第二段填編新詞。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律動:根據優美音樂,跟師做春夏秋冬四季的有關動作。

2、發聲練習:

(1)師生問好。

引起興趣:小朋友閉上眼睛,數3下睜開,教師吹白色碎紙屑,問:“是誰從天空飛下來?”“小雪花是怎樣飛下來的?”(沙沙沙,輕輕飄下來。)

二、展開

(一)看圖片學第一段:

1、看圖片第一段語言節奏朗誦:“每年的冬天,小雪花都要來到小朋友中間,讓我們一起看大屏幕”。

2、理解分析歌詞:

(1)咱們一起問問“是誰,敲着窗戶沙沙沙?”“小雪花會怎樣回答?”

(2)“小雪花怎樣來的?”

(3)“小雪花要來告訴我們什麼?”(冬天來到了)

3、語言節奏朗誦:

(1)師問第一句,幼兒朗誦後三句。

(2)集體完整朗誦。

4、學唱歌曲:“今年小雪花還是唱着歌飄來的呢,你聽”!

(1)看圖片欣賞範唱。“你聽到什麼?”“第一句是我們學過的什麼音,一音比一聲音高?”(上行音)“第二句是我們學過的什麼音,一音比一聲音低?”(下行音)

(2)完整演唱兩遍。

(二)填編第二段:

1、填編歌詞:“冬天過去了,春天來到了,你聽,猜猜是誰‘滴滴滴滴答’?”“小雨滴會說些什麼?”“小雪花飄下來,那小雨滴呢?”(落下來)“小雨滴想告訴我們什麼?”(春天來到了)

2、朗誦歌詞:

(1)教師說前半句,幼兒填編不一樣的後半句。

(2)語言節奏朗誦。

3、唱第二段:小雨的也想唱着歌來玩行不行?

(1)學着第一段試着唱一唱。

(2)唱第二段。

(三)完整演唱兩段。

1、“雪花和雨滴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一起完整地唱一遍好麼?”

2、“這首歌好不好聽?我們給它起個名字?”(雪花和雨滴)

3、加動作表演唱,教師稍加工,時動作更有美的感染力。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愛清潔、勤洗澡有利於身體健康。

2.樂意在成人的幫助下嘗試學習自己洗澡。

3.會隨着音樂有表情地進行遊戲活動。

活動準備:

1. 小動物頭飾:豬小弟,小兔,小羊,小貓,小猴若干;

2. 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小豬長得什麼樣子嗎?你們喜歡小豬嗎?(出示玩具小豬)

小朋友們好!你們看我今天干淨吧,我可是個講衛生的豬小弟哦,可是以前的我,嘿嘿···

二、看課件,引導幼兒分段欣賞音樂,初步瞭解歌曲內容

髒兮兮的小豬你喜歡和它做朋友嗎?(不喜歡)

小朋友不喜歡和小豬做朋友,那麼小動物願意與小豬做朋友嗎?請看。

1、欣賞第一段音樂,瞭解歌曲內容,並用歌聲和動作表現

小朋友,豬小弟呀豬小弟,要和誰來做遊戲?(小兔子)

小兔子怎麼說的?怎麼做的?

(小兔說:“哎呀呀,你的身上都是泥,快去洗洗吧。”)

我們一起邊唱邊表演一下吧。

2、欣賞第二段音樂,瞭解歌曲內容,並用歌聲和動作表現

小朋友,豬小弟呀豬小弟,要和誰呀做遊戲?(小羊)

小羊怎麼說的?怎麼做的?(小羊說:“哎呀呀,你的臉上髒兮兮,快去洗洗吧。”)

我們一起邊唱邊表演一下吧。

第三段、第四段方法同上。

3、欣賞第五段、第六段音樂,瞭解歌曲內容,並用歌聲和動作表現

豬小弟找到朋友了嗎?爲什麼?(因爲它身上太髒了)

小豬應該怎麼做?(去洗澡)

豬小弟是怎樣做的呢?(…)

我們一起邊唱邊表演一下吧。

4、引導幼兒理解愛清潔、勤洗澡有利於身體健康

小朋友,你喜歡什麼樣的小豬?(乾淨的)爲什麼?

(因爲勤洗澡、愛清潔、講衛生,我們纔不會生病,我們的身體纔會棒棒的。)

三、引導幼兒隨着音樂有表情地進行遊戲活動

1、第一遍遊戲

老師扮演豬小弟,幼兒分角色隨音樂邊唱邊表演。

2、第二遍遊戲

選一幼兒扮演豬小弟,其他幼兒分角色隨音樂邊唱邊表演。

四、啓發引導幼兒嘗試學習自己洗澡方法

1、交流討論

小朋友,你們在家經常洗澡麼?那你是怎麼洗的?(…)

2、用兒歌小結洗澡的方法

邊學說邊做動作:

洗頭髮洗頭髮,洗洗洗

搓胳膊搓胳膊,搓搓搓

擦後背擦後背,擦擦擦

洗腳丫洗腳丫,洗洗洗

五、結束活動

老師這裏有許多動物玩具,你們每人拿一個,我們一起來給小動物洗洗澡吧!(邊洗邊說兒歌)結束活動。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5

內容與要求:

1、欣賞並感受歌曲《魚兒的夢》優美的旋律和意境,初步學唱歌曲。

2、能大膽地運用肢體語言表現對歌曲的理解。

3、願意跟隨教師和音樂在老師的引導下用自然、連貫的聲音唱歌,情緒愉快地參加音樂活動。

4、通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材料準備:

ppt課件、鋼琴伴奏:魚兒的夢

活動設計:

一、音樂遊戲:小魚遊;

二、情景導入,引起興趣:

教師彈奏歌曲,幼兒欣賞。

聽了這段音樂,猜一猜小魚在幹什麼?

那麼小魚到底在幹什麼呢?(欣賞ppt,鋼琴伴奏,教師演唱)

三、欣賞並理解歌曲:

1、理解:魚兒玩了,玩了一天水,池塘媽媽懷裏睡。(ppt1)

小魚玩了一天水,在誰的懷裏睡着了?

誰會用優美的動作學一學小魚是怎樣在媽媽懷裏睡着的?

2、理解:天上星星,星星落下來,給它蓋上珍珠被。(ppt2)

天上的星星掉下來爲魚兒蓋了一條怎樣的被子呢?

你們小時候媽媽是怎樣爲你們蓋被子的?

3、理解:呣~~呣~~風兒唱着搖籃曲,輕輕吹呀慢慢吹。(ppt3)

風兒唱了一首什麼歌?

教師哼唱,引導幼兒一同哼唱。

爲什麼風兒要輕輕吹、慢慢吹?

請你來學着風兒輕輕吹、慢慢吹,哄小魚入睡。

4、理解:魚兒夢中,夢中看見了,媽媽在親它的.嘴。(ppt4)

在夢裏,小魚好像夢見魚媽媽回來了,它在幹什麼呢?

我是魚媽媽,你們都來做做魚寶寶。(背景音樂,教師與幼兒互動)

5、小結:你們覺得魚兒的夢美不美?哪裏最美?這首歌的名字就叫做《魚兒的夢》。

6、再次欣賞ppt,鋼琴伴奏,教師演唱。

四、演唱歌曲:

讓我們一起來唱一唱這首優美的歌曲吧。(鋼琴伴奏)

重點:哼唱時要輕輕的、柔柔的。

五、表演歌曲:

我們變成一條條小魚,聽着優美的音樂,做做魚兒的夢吧。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以遊戲《網小魚》導入,孩子們很感興趣,在遊戲中能很快進入角色,如:小魚們玩累了要休息了,孩子們很快就安靜下來了。在稍作休息後,很自然的過度到下一環節中。在活動中要幼兒創作圖譜來記憶歌詞,幼兒們參與也很積極,引導幼兒創編可以培養幼兒的大膽的創造力,還可以對歌曲進行內容複習鞏固。通過聽講畫等手段讓幼兒多方位感官參與學習,體驗到探索遷移的學習方法。我覺的如果在幼兒創編圖譜的基礎上再進行提升就更加完美了。最後利用角色遊戲表演,讓幼兒享受與他人合作的幸福體驗。

小百科:夢,有夢想、希望、美好、幸福的意思。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理解歌詞含義,學會演唱歌曲。

2、感受歌曲3/4拍的舒緩和優美。

重點難點理解歌詞含義,學會演唱歌曲。

環境與材料1、帶幼兒到戶外找一找小草,曬一曬太陽,觀察周圍景色的變化,感受春天的來臨。

2、音樂錄音帶。

重點指導感受歌曲3/4拍的舒緩和優美。

一次備課

一、談春天

現在是什麼季節了?你是怎麼知道的?

二、說歌詞

1、教師朗誦歌詞,幼兒傾聽。

2、請幼兒兩兩一組,互相拍手打擊節奏說歌詞。

三、聽歌曲

1、教師放錄音,請幼兒聽一聽歌曲裏唱的是什麼。

2、教師引導幼兒用各種形式爲歌曲拍節

奏。如:①強拍拍手,弱拍拍腿;②強拍拍手,弱拍拍頭;③全體幼兒圍成圓圈並

逆時針轉身強拍拍手,弱拍拍前面小朋友的後背;④全體幼兒將左手放在腿上,手心朝上強拍拍自己的左手,弱拍拍右邊小朋友的左手

幼兒每聽一遍歌曲,就換一種排擊方式,在拍節奏的過程中,教師引領幼兒跟唱。幾遍之後,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這首歌曲。

三、唱起來

1、教師彈琴,請幼兒齊唱歌曲。

2、變換演唱形式。如:表演唱、分組合唱、加入打擊樂演唱。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7

教學目的:

1、感受音樂的詼諧有趣,發現音樂兒歌遞增歌詞的韻律。

2、能積極愉快地參與仿編活動,體驗音樂活動的快樂。活動準備:音樂 小丑圖片 紅和綠的貼紙(每人一份) 大鼓和小鼓

活動重點:快樂的感受音樂中詼諧、有趣的兒歌韻律。

 活動過程:

一、鼓聲敲敲

S:大鼓小鼓來唱歌,考考我們的小耳朵。

(教師敲大鼓和小鼓,讓孩子邊聽邊用小手舞動起來)

S:我們小朋友也會唱大鼓和小鼓的歌對嗎?

複習歌曲:大鼓小鼓

二:欣賞感知

故事引導:今天老師請來了小丑先生來我們這裏演出,他帶來的節目是:小丑先生吹泡泡糖,小丑先生最喜歡吹泡泡糖了,每當他要演出的時候都要吹泡泡糖,可是這泡泡糖很調皮的,我們聽聽小丑先生的泡泡糖吹到哪兒去了好嗎?

1、教師用鼓點伴奏,把兒歌第一段唱出來。

提問:小丑先生的泡泡糖貼到哪兒去了?變得顏色了?

2、教師引導幼兒打着節奏,學念兒歌。X XX X

S:我們現在聽小丑先生給我們唱歌吧。

(讓我們聽聽小丑先生的泡泡糖還粘到哪兒去了?)

3、教師和幼兒一起來完整欣賞音樂。

S:幼兒聽聽音樂中的泡泡糖還貼到我們身體的什麼地方?

4、引導幼兒再次完整的傾聽音樂。

S:我們小朋友聽到泡泡糖第一次粘到哪裏?第二次又多了哪裏?第三次又多了哪裏?

5、老師用鼓點把孩子說出來的歌詞進行梳理、總結。

第一段,貼到小臉旁;第二段,貼到小臉旁和小屁股;第三段,貼到小臉旁、小屁股和小肚子。

6、以分段欣賞的形式,引導幼兒感知逐段遞增歌詞的規律。

三、節奏舞動

故事引導:小丑先生吹泡泡糖演出時,還要一些鼓手來幫忙呢,讓我們一起爲小丑先生敲起鼓、唱起歌好嗎?

1、 師生共同討論:在什麼地方敲起鼓?教師引導幼兒把自己想象成大鼓,在身體的每個地方都可以敲起鼓。

2、 我們現在自己來做小丑先生參加演出。教師用紅和綠的貼紙戴手上進行第一段的示範演出。

3、 幼兒隨音樂進行演出。

四、續編歌詞

S:小丑先生,我們的演出怎麼快就沒有詞了,還想演出,我們自己想想歌詞好嗎?

1、老師把孩子們的歌詞放進節奏中唱出來。

2、邀請大家一起按節奏表現創編的歌詞。

帶着小丑先生出去演出。

泡泡糖,真荒唐,一不小心粘到小臉旁,塗一塊紅,塗一塊綠,扮成小丑最美麗!

泡泡糖,真荒唐,一不小心粘到小臉旁,一不小心粘到小屁股,塗一塊紅,塗一塊綠,扮成小丑最美麗!

泡泡糖,真荒唐,一不小心粘到小臉旁,一不小心粘到小屁股,一不小心粘到小肚子,塗一塊紅,塗一塊綠,扮成小丑最美麗!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8

一、活動目標:

1.知道笑是高興的表現喜歡笑

2.學說兒歌,學做笑臉。

3.知道笑的傳遞。

二、過程:

(一)、唱歌曲《笑一個吧》,並且引出笑臉.

師:小朋友們,還記得咱們學的歌曲《笑一個吧》,現在跟着郭老師的琴聲,我們大家一起唱一遍。注意聽張老師的要求:用你最好聽的聲音唱歌,注意跟唱老師的琴聲。

(二)、出示笑臉,並思考都是什麼表情。

1、出示笑臉

師:小朋友的歌聲真好聽!看看今天都有哪些小朋友來咱班作客啦,看看他是誰。再看看他們呢?

2、模仿表情。體驗表情的快樂

(三)、什麼時候最開心

1、出示笑臉

說:我喜歡笑,大家都叫我笑笑,你們喜歡我嗎?我想聽聽你們最開心的事情。

2、教師帶頭說自己開心的事情,引導幼兒說的積極性。

3、幼兒告訴笑臉娃娃自己最開心的事情,也可以說說家人最開心的事,高興的時候喜歡做什麼。

三、學兒歌《哈哈笑》

1、師:小小給大家帶來個兒歌,我們來學學。

2、用肢體動作表述兒歌,帶領幼兒邊說邊做動作。

3、我的笑臉:

(1)出示粘貼笑臉,引起幼兒興趣,出示粘貼材料。演示粘貼笑臉

(2)幼兒進行粘貼

(3)笑臉進行展示.並且說一說你是怎樣讓別人高興的。

四、幫助怎樣讓小哭臉不哭。

1、幼兒想辦法,思考,怎樣做小哭臉可以笑起來。

情景一:小朋友搶玩具,小哭臉是玩具。

情景二:小哭臉是媽媽,我們怎麼讓媽媽笑起來。

五、笑的傳遞

1、分組笑一笑

2、回家做一件讓家人開心的事,媽媽做什麼事你開心

3、與笑臉再見

4、與客人再見

《哈哈笑》

哈哈哈 哈哈笑

你唱歌 我跳舞

哈哈哈 拍拍手

哈哈哈 搖搖頭

你也笑 我也笑

大家哈哈笑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特點,學習領唱和齊唱的方法演唱歌曲。

2、嘗試根據歌曲的結構創編歌詞,提高創造想象能力。

3、能積極參與活動,體驗與同伴合作歌唱的樂趣。

 活動準備:

農場背景圖,小動物圖片,音樂,歌詞圖片,太陽、月亮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練聲1、"小朋友,今天我要邀請小朋友去參觀一個非常漂亮、好玩的地方--農場,想去嗎?我們乘着火車出發吧!"(播放音樂,進入場地)"農場到了!瞧!農場裏有什麼呀?"幼兒講述。

2、練聲"哇!農場裏的東西真多呀、真有趣,有房子、大樹、有柵欄,還有許多可愛的小動物呢!那這些小動物是怎麼叫的,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好嗎?"帶領幼兒唱《我愛我的小動物》。

二、學習新歌1、"小朋友們唱得真好聽,輕輕地找個地方坐下來吧!""除了這些小動物,看還有誰來了?我們快跟它打聲招呼吧!小豬是怎麼叫的?"引導幼兒學習小豬的叫聲。

2、"小豬看到小朋友們可開心了!聽,它唱起了歌--"老師範唱歌曲。

3、"歌曲的名字叫什麼?"幼兒講述後出示漢字:在農場裏。

4、"你聽到歌曲裏唱了些什麼?"請個別幼兒講述,教師出示相應圖片。

5、"小朋友的耳朵真靈呀,我們一邊看圖一邊來說一說,好嗎?"帶領幼兒念歌詞。

6、"我們也來唱一唱吧!"幼兒演唱歌曲。

7、 "在農場裏這首歌曲聽上去怎麼樣?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聲音演唱歌曲?我們來聽一聽。"教師播放歌曲。

請幼兒講述。

"這首歌很歡快,活潑,在唱的時候也要用快樂的聲音來唱。"8、"唱的時候嘴巴要張得圓圓的,這樣我們的聲音纔好聽,我們再來唱一唱吧!"再次演唱。

三、學習用領唱和齊唱的方法演唱歌曲

1、"小朋友唱得真好聽呀,太陽和白雲也跑來了,她們也想唱歌,在這裏代表什麼意思呢?"請幼兒講述。

2、"小朋友真聰明,太陽在這裏就是太陽唱的,白雲在這就是白雲唱的,最後在一起就是一起唱的,現在我來做太陽,你們做白雲來唱一唱,好嗎?""誰想來做太陽?剩下的小朋友做白雲。"四、創編歌詞"農場裏除了小豬,還有很多小動物呢,請你選一種你喜歡的小動物和他的叫聲編到這首歌曲裏來唱一唱,好嗎?

1、幼兒交流,教師巡迴指導

2、個別幼兒答"你來做太陽,我們來做白雲,好嗎?"四、結束部分"小朋友真能幹,編出了這麼好聽的歌曲,回家後把它唱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聽,好嗎?時間不早了,我們趕快回家吧!"聽音樂離開場地。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學習歌曲,會聽前奏演唱歌曲。

2.體驗集體演唱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妹妹抱着洋娃娃》歌曲磁帶,洋娃娃玩具若干。

2.活動室中用花盆或假花設置成花園場景。

活動導入:

先讓幼兒在設置的花園中游玩一下,教師介紹花園裏都有些什麼?提高幼兒的想象力,讓幼兒以輕鬆愉快的心情進入活動中。

活動過程:

1. 教師根據歌詞內容創設情境,請幼兒欣賞歌曲。

(1) 教師站在花園中以講故事的形式將歌詞的內容講給幼兒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對歌曲的興趣。

(2) 教師抱着洋娃娃演唱歌曲,請幼兒欣賞,激發幼兒的表演*望。

2. 學習聽前奏演唱歌曲。

(1) 教師彈琴,指導幼兒注意聽前奏演唱,可以給幼兒一個暗示,讓幼兒能夠準確的聽出前奏,感受大家一起唱歌的樂趣。

(2) 幼兒練習演唱歌曲,指導幼兒用最自然、最漂亮的聲音演唱,提醒幼兒注意聽前奏。

3. 表演歌曲。

把幼兒進行分組抱着洋娃娃進行歌曲的表演,教師彈琴,每組幼兒自己表演,可以男女混合演唱。提醒幼兒注意聽前奏,用最漂亮、最自然的聲音演唱。

活動結束:

對演唱好的幼兒進行表揚,鼓勵其餘幼兒繼續加油!和幼兒一起回憶歌詞的內容,加深幼兒對歌曲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