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關於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模板合集7篇

關於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模板合集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2W 次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模板合集7篇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聯想,表現城市中的高層建築、立交橋等形象。

2、發揮想象,大膽畫出不同形狀的汽車。

3、對繪畫活動感興趣。

4、增進參與環境佈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5、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與創造,喜歡裝飾。

活動準備:

1、範畫。

2、大鉛畫紙三紙、油畫棒、水粉顏料、小紙若干張、剪刀,固體膠。

3、已聽過童話故事〈野貓的城市〉。

活動過程:

(一)知作畫方式,產生作畫興趣。

1、你們還記得〈野貓的城市〉這個童話故事嗎?一羣小朋友坐着旅遊車從城市來到森林旅遊,小朋友們怎樣向小動物們“比劃”,來介紹城市呢?

2、在充分討論後,教師出示範畫,引導幼兒根據有動物可以看到的東西進行“比劃”,介紹城市。教師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和聯想,如花藤想象成馬路、立交橋,將白雲想象成屋頂、電腦、汽車等,將蘑菇想象成遊樂場的設施。

3、教師提出繪畫要求:把小朋友分成三組,每組的一部分幼兒畫鉛畫紙上大的城市建築,如:立交橋,高樓大廈等,大家安排好各自要畫的內容,在樹,花、草、雲等想象上添畫,表象城市裏的東西,還有一部分幼兒在小的白紙上畫各種汽車、人、花草、紅綠燈等。

(二)分組進行集體創作〈森林城市〉。

1、分工作畫,教師巡迴指導,立交橋、大廈,可請能力強點的幼兒勾畫好輪廓,其他幼兒塗色。

2、畫好汽車、花草等裝飾物的幼兒,將作品剪下來帖在自己組的大鉛畫紙上。

(三)欣賞評比。

幼兒將作品放在展覽區,每組幼兒選一名爲代表介紹自己組幼兒的作品。幼兒邊欣賞邊評比出好的作品。

小百科:森林是以木本植物爲主體的生物羣落,是集中的喬木與其它植物、動物、微生物和土壤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制約,並與環境相互影響,從而形成的一個生態系統的總體。它具有豐富的物種,複雜的結構,多種多樣的功能。森林被譽爲“地球之肺”。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用較爲簡潔的線條畫出幾種不同的面部表情。

2、培養幼兒的繪畫興趣。

3、大膽嘗試繪畫,並用對稱的方法進行裝飾。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體驗運用不同方式與同伴合作作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酸、甜、辣(稍辣)味的水每桌一份;畫紙、筆、小勺、鏡子人手一份;範畫三張。

活動過程:

一、 引出課題

1、這裏有甜的、辣的、酸的三種味道的水,現在我來嘗其中的一種,請你們根據我的表情,猜一猜我嘗的是什麼味道的水。

2、教師嘗辣水後,提問:你們知道我嘗的是什麼味道的水嗎?你們是怎麼看出來的?你們看到我的眉毛怎麼樣了?眼睛呢?嘴巴里什麼伸出來了?

3、你們有沒有吃過辣椒?吃辣東西時,你們的表情是怎麼樣的?做給老師看看,好嗎?

二、 示範作畫

1、老師真想把自己的表情畫下來,可是我怎樣才能看見自己呢?

2、教師取出小鏡子邊講解,邊畫嘗辣味時的表情。

3、出示範畫。我這兒還有一張畫呢!你們看得出我嘗的是什麼味道嗎?(酸味。)你們是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

4、請幼兒想象吃酸葡萄時的感受,並把嘗酸味時的表情做給旁邊的小朋友看。

5、你們都吃過甜甜的糖,吃甜東西時,你是怎樣的表情?請你把嘗甜味時的表情做給大家看看。

三、 幼兒作畫

1、你們的桌上也有甜的、酸的、辣的三種味道的水。下面請你們每個人用自己的小勺子去舀其中一種味道的水,嘗一嘗是什麼味道的,然後照着鏡子,把自己的表情畫下來。

2、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鼓勵幼兒大膽運用線條表現各種表情。

四、 評析作品

1、請幼兒互相觀看同伴的作品。

2、教師選取三張畫有不同表情的作品,請幼兒猜猜這三位小朋友嘗的是什麼味道,並請作者予以證實。

3、請個別幼兒講述自己嘗的是什麼味道的水,畫的是什麼表情。

4、請幼兒以黑板上的三張範畫爲分類標準,按不同的表情將自己的作品貼在相應的範畫下面。

活動反思:

課文講述了生物學者達爾文對太平洋中的一個小島上的昆蟲的觀察,發現只有適應自然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道理,在有趣發現中滲透科學思想的教育。

課文的第一節介紹了科學家達爾文,我在請學生讀課文之後相互討論:達爾文是個怎樣的人?“著名”是什麼意思?還可以換成什麼詞?在學生交流反饋之後,我又接着這樣問:他是怎麼會成爲著名科學家的呢?這樣的提問,喚起學生對科學家達爾文的好奇,使得學生急切地想了解達爾文。

帶着這樣的情感,我讓學生再讀課文第二節。然後給學生創設一個民主、寬鬆的學習氛圍,想象自己處於現場,我與科學家達爾文一起觀察事物,此舉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從自主參與學習中主動感悟文章蘊含的道理。在讀了課文達爾文的發現之後,我讓學生演一演達爾文,把那種“奇怪”的感覺說出來。看:女“達爾文”孫天驕表演的多麼投入呀:

“奇怪,我在其它地方都能看到那種翅膀小的昆蟲的,怎麼會在這個島上就看不見呢?”“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從語氣到表情,天驕可以說表演得非常精彩。在此基礎上,老師悄悄過渡:“是啊,到底是什麼原因呢?達爾文想不想弄明白啊?那他又是怎樣做的呢?”學生帶着問題朗讀課文,尋找答案。

在學習課文第三節時,我問:你覺得達爾文找到答案容易嗎?你是從哪些詞語看出來的?大部分學生都能找到“許多”“反覆”“終於”,可是惠澤卻把小手舉得高高:“老師,我有補充!”他的小臉因爲激動而漲得通紅,“我覺得‘捉’‘觀察’‘比較’這些詞語也能體現出他的不容易來。比如觀察,他必須有一定的目的去看這些昆蟲才叫觀察……”很顯然,他已經把自己想象成主人公了。“對呀,比較也要仔細專心的,不然是比不出來的”黃宏接着說

在這樣的課堂探討氛圍中,我已經不再需要努力地對學生進行所謂的思想教育了,當學生完全進入角色的時候,他們應該都能體會到科學家的人格魅力,爲科學家的精神所感動。

雖然在我的這個設計與實施過程中還有很多細節的地方還不夠盡善盡美,但我正在努力朝着語文教學新課改的目標前進着。

小百科:表情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biǎo qíng,意思是表達感情、情意。表現在面部或姿態上的思想感情。現代年輕人聊天多用圖片類表情來代替語言進行交流,並衍生出海峽兩岸表情大戰等年輕文化交流事件。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3

活動主線: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具體的分析欣賞各種小食品包裝的實物,具體的理解食品包裝的形式與內容的統一,形式與對象(兒童年齡特點)的統一,以及最具生活趣味的藝術特點。

教學目的:通過畫各種小食品,引導學生加深理解形狀和色彩等繪畫知識,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和繪畫表現能力。 教學重點:小食品的特點和裝飾特點的理解與表現方法。

教學難點:小食品的不同形狀特點與不同裝飾風格的表現。

教學準備:1.學生自帶一樣小食品。要求沒有教師的允許下不許打開,違反者禁止參加本課的活動。

作業要求:寫生 或想象畫幾個小食品,要注意好外形特點和圖案與色彩的設計效果。

活動過程

一、 小食品觀賞活動。解決以下問題 (培養學生敏銳的審美感知能力)(造型的審美)

二、教師小結 學生在研究的過程中,發現的色彩運用的規律。

三、把你觀察的小食品畫出來。 適當講授構圖技巧。可以進行隨意的組合 (審美能力的理解。a美術知識的介紹)

四、調查反饋。

1.讀自己的研究報告,張貼自己的研究成果。

2.比一比誰的小食品畫的又象又好。 (d通過學生優秀作業的對照、比較、鑑別)

五、佈置作業,通過研究, 我們學習了對事物的細緻的觀察。回家每人選一樣物體進行調查,自己寫一份調查報告。下節課我們進行更多的交流。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瞭解運動狀態下人物肢體動作的不同,嘗試用直接手捏法來表現運動的人。

2、通過小組合作,把各種動態的人物組合成運動會場面。

3、產生爭當運動員的願望,萌發愛祖國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幼兒有觀看運動員比賽的經驗,或有參加運動會的經驗。

2、音樂《運動員進行曲》。

3、陶泥、操作工具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播放音樂,創設情境。

(1)回憶運動會快樂、熱烈的場面,談談各自的感受。

(2)幼兒聽音樂表現人物的各種運動姿態。

2、分組討論、探索動態人物的塑造方法。

(1)塑造基本的人物肢體。

①幼兒用自己的方式塑造人物的肢體。

②相互交流塑造的方法。

③較合理的塑造形式,突出直接手捏法。

●讓幼兒嘗試學習、創作,突出幼兒自主學習的理念。在幼兒創作的基礎上,教師幫助歸納,得出新的創作方法。

(2)根據人物動作塑造人物肢體。

①請小模特展示動作,其餘幼兒快速擺弄四肢,感受動作造型的變化。

②邊練習,邊。

(3)小組活動:請每位幼兒創作1-2個人物造型,與夥伴合作完成運動會場面。

3.欣賞作品,交流。

活動建議:

☆活動延伸

將幼兒創作好的人物融入到更多的場景中去。

☆區角活動

①美術區:火柴棒、棉籤、顏料,引導幼兒創作火柴運動人;報紙,利用剪貼的方法,從舊報紙上剪下有關運動會的新聞和圖片,進行拼貼,製作成冊;吹塑紙,學習用版畫的方法制作北京奧運會會徽。

②益智區:人物拼圖材料,引導幼兒進行拼圖。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嘗試用樹枝想象造型,並大膽講述。

2.在想象創作過程中能用簡單的材料裝飾,體驗成功的樂趣。

【活動準備】

各種各樣的樹枝、松果、樹葉、鈕釦、彩紙、橡皮泥、底板等。

【活動觀察】

進區活動開始後,老師先介紹了今天美工區的活動主題《好玩的樹枝》,讓幼兒嘗試用樹枝想象造型。老師爲幼兒準備了各種各樣的樹枝、松果、樹葉、鈕釦、彩紙、橡皮泥等,還準備了每人一個底板。在活動開始前,老師還讓幼兒欣賞了許多樹枝組合畫的圖片,有房子、太陽、動物、人物、滑滑梯等等。張若菱來到美工區,她選擇了樹枝拼搭。她很專注地拿了幾根長短大致相等的樹枝拼在一起,很快搭出了一座房子的輪廓。接着,她在房子上面放了一排剪碎的彩紙,她說這是白雲。然後她選了三個紅色的瓶蓋放在房子裏當“窗戶”,並用橡皮泥做了兩個圓點上去。我問她:“這兩點是什麼呢?”她說:“這是開窗戶的。”我說:“窗戶是什麼樣子的呢?”她想了想,然後把兩個圓點拿了下來,接着又用橡皮泥做了個十字架放在瓶蓋上,讓“窗戶”更形象,她還在兩個窗戶中間放了一個貝殼,她說這是裝飾房子的。接着她又用橡皮泥做了一扇門的形狀,並在門上放了一個鈕釦,她說這是開門的把手。很快,房子的基本構造做好了。她看了看自己的作品,感覺不夠豐富,然後她又拿了幾個松果當裝飾,她選了一個黃色的松果放在左上角當“太陽”,接着放了幾個松果在房子旁邊。她還拿了一根扭扭幫,只見她把扭扭棒的上端卷在一起,然後把它放在房子旁邊,並在周圍放了幾個鈕釦在四周,她說這是房子周圍的花,很美。最後,她在右下角放了一個螺。我好奇地問她:“這螺是用來做什麼的呢?”她神祕地靠在我耳邊說:“這尖尖的是花仙子住的,不能告訴別人。”我笑着看着她點點頭:“謝謝你,我替花仙子感謝你!”她聽了特別開心。

【活動分析】

1.材料準備豐富,幼兒理解用樹枝拼搭自己喜歡的造型,並進行裝飾。

2.孩子們根據樹枝的形狀進行拼搭有了初步的瞭解,但缺乏想象,更多的是用來拼搭房子或者樹,模仿者較多。教師可多提供些圖片供幼兒參考,讓幼兒通過想象進行拼搭,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體的。

3.可以把孩子的作品拍下來或者讓幼兒互相欣賞各自的作品,也可以讓幼兒自己介紹自己的創作思路,讓幼兒互相點評。

【活動調整與改進】

1.教師在活動前要多介紹樹枝的組合,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可以展示一些立體的難度大點的作品讓幼兒欣賞、製作,可以多些立體造型的作品。

2.提供的圖片可以再豐富些,教師可以做一些作品擺放在區域裏讓幼兒感知、欣賞。

3.提供的底板太小,樹枝太大,可利用空間較小。

4.可以給樹枝塗上各種顏色,也可以提供些大小或者長短不一的樹枝供幼兒選擇。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6

背景

臘梅花在我們當地的生活中不常見,在這次活動中能讓孩子們初步認識臘梅花,並能學習運用吹畫和手指點畫的方法來表現臘梅花的特點。在創作的過程中既能體驗其中的樂趣,輕鬆的認識臘梅花,又能感受成功的喜悅,不但可以讓孩子掌握一種新的繪畫方法,還可以很好地提高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和對美的欣賞能力。

對活動對象及目標的分析

大班幼兒的表達能力已不僅僅停留在語言和動作上,他們已經基本可以根據自己的思維與想象來用繪畫的形式表達自己的一些情感,因此較中班和小班幼兒他們對於美術繪畫非常喜愛,繪畫不但可以體現美,表現美,更能讓孩子們可以互相欣賞和直觀的把美感表現的淋漓盡致,每次讓孩子們畫畫,他們都會高興的手舞足蹈,馬上興奮起來,但是她們在繪畫的過程中還是會遇到一些問題,例如一些技巧、形式與方法掌握的還是不全面,所以我設計了這節美術活動,運用吹點畫的方法,讓幼兒學會一種新的繪畫技巧。

活動名稱

美麗的臘梅花

活動目標

1.學習吹畫的基本方法,能夠運用手指點畫、彩筆添畫等輔助手段表現臘梅花的基本特徵;

2.喜歡吹點畫,體驗吹點畫的樂趣,提升孩子審美能力作爲本次活動的難點。

3.激發幼兒感受不同的藝術美,體驗作畫的樂趣。

4.根據色彩進行大膽合理的想象。

活動準備

墨汁、紅色顏料、棕色顏料,圖畫紙、毛筆、彩筆,抹布,雪中臘梅的圖片、範畫一幅、乒乓球若干。

教法學法

爲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我將主要採用以下方法:

觀察法:通過播放臘梅花課件,直接讓幼兒進行觀察和學習。只是形容孩子還是不能很直觀的想到臘梅花的形態,利用課件使幼兒對梅花有直觀形象的認識。

示範法:通過教師的示範作畫讓幼兒感受吹點畫的有趣,達到激發孩子們創作的積極性和熱情。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觀看臘梅花的課件,讓幼兒通過觀察對臘梅花有初步認識,欣賞臘梅花的美,接着出示範畫,引導幼兒觀察臘梅花的枝、幹、花、花蕊的形狀顏色。引導幼兒說一說這是用什麼方法畫出來的?師:“孩子們想不想也用這種方法自己來做畫,激發幼兒學習吹點畫的熱情。”

二、1.讓孩子一起玩幫球球找家的遊戲,先讓孩子練習下如何掌握吹氣的方向,以備孩子在吹樹幹、樹枝時能較好的掌握生長的方向。

2.讓孩子休息下並觀看教師示範吹樹幹、樹枝。這是難點部分,詳細講解。先用毛筆蘸棕色的顏料滴在紙的下半部分,然後用嘴對着顏料向前吹、改變方向吹,慢慢吹出樹幹樹枝的形狀。吹時用力要適度,主幹粗吹時用力小一些,樹枝細吹時用力大一些,在吹的過程邊吹邊講解。

3.用右手食指蘸紅色顏料,在樹枝的適當位置點臘梅花的花瓣,也可點上幾個花苞。點畫前先看好位置,花瓣在排列上要注意層次,排的美觀,不能出現排隊現象。點畫後及時擦手,注意手上的顏料不要弄到衣服和桌椅上,注意衛生。

4.用彩筆添加花心。

三、教師示範完畢, 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1. 提醒幼兒注意畫面整潔衛生。

2.能力強的幼兒可多吹畫幾顆梅花樹,能力弱的重點掌握吹的方法。幫助每個幼兒完成作業,享受成功的樂趣。

四、作品展覽

完成作品並進行展覽,互相欣賞評價。與幼兒用幼兒作品佈置教室,讓孩子們一起欣賞自己的作品佈置成的梅林,鼓勵、激勵不同水平的孩子,讓孩子們在看到自己的成績後有成就感,並在美麗的環境中學習成長。

五、活動延伸

讓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利用點畫的方法創作出更多漂亮好看的作品供大家欣賞。

教學反思: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啊!關老師感受到了咱班的小朋友都非常喜歡臘梅花的勇敢與堅強老師也相信你們也會成爲又堅強又勇敢的好孩子!那麼快用你手中美麗的臘梅花去裝點一下我們美麗的“冬天”吧!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在欣賞的基礎上,能用橡皮泥大膽想象設計並製作出各種形態的花朵。

2.綜合運用搓、團、壓、拉等技能,拼出花、莖、葉。

3.樂意在探索過程中努力地思考,勇敢克服困難。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增進參與環境佈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各色泥塑材料、廢舊蛋糕盒。

活動過程

一、欣賞泥工作品:彩色的花

師:看一看,這些花多漂亮呀!你知道它們是用什麼做出來的嗎?(引導幼兒觀察材料)

師:它是什麼樣子的?由哪些部分組成呢?

師:仔細看一看,這些花都是一樣的嗎?它們有什麼不同的地方?(主要是花瓣,葉子和花莖等方面)

小結:每一朵花的組成都是一樣的,都由花莖,葉子和花朵組成;但是每一朵花都有它不同的地方,有的花莖是直的;有的葉子是尖的,有的是圓的,有的是大的,有的是小的;花瓣也不一樣,有的是有4片組成的,有的有5片,還有的更多,有的是圓的有的是長的,各不相同,但它們都非常的美麗。

二、示範彩色的花

師:那這個泥塑花要怎麼做呢?(幼兒自主考慮)

小結:(示範製作花的過程)原來這個泥塑花是這樣做的,先用綠色的泥“搓”一根花莖和幾片葉子,然後用其它顏色的泥揉一個小圓球,把小圓球在泥工板上壓平做花瓣,把壓好的花瓣拼擺成美麗的.花朵。

師:小朋友們喜歡這些花嗎?最喜歡它們的什麼地方呢?

三、幼兒自主製作彩色的花

師:你們想不想來把這些花用橡皮泥做出來呢?

現在請大家拿好橡皮泥和泥工板,自己來做一做,你喜歡什麼花就做什麼花,不會的地方可以輕輕地問老師,看看誰做的花最美麗?

四、展示作品,交流評價

師:大家都把花做出來了,現在我們來看看,說說你最喜歡哪一朵,爲什麼?

活動反思

一本圖畫書,是通過文字和圖畫共同敘述一個完整的故事,是文圖協奏的一門藝術。推薦圖畫書給孩子閱讀,首先要引起孩子的閱讀興趣,色彩鮮明的圖畫書無疑是激發興趣最好的選擇。繼上節課《你是我最好的朋友》繪本書的色彩交流後,本節課我在開課時繼續交流“你喜歡什麼顏色的花?”孩子們因爲已有的色彩認知,所以對色彩代表的意義非常瞭解,說出理由令我驚喜。看來對於花的喜歡皆因色彩而來。觀察封面,認識環襯,細想扉頁,不放過圖畫書的每一個細節,激發了孩子對“壁畫法”繪製圖畫書的想象力。

在爲孩子創造了寬鬆的閱讀環境後,我利用“猜”故事,“說”故事,“編”故事等多種形式引起孩子的閱讀動力,感知圖畫書的魅力。猜故事能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發揮想象力地讀圖,引導孩子根據已有圖畫信息猜測,通過觀察小動物們的表情體會他們的內心,通過彩虹色花的姿態體會它的心情,通過雲彩顏色的對比,體會彩虹色花一次次的幫助別人而自己卻日漸枯萎的狀態,體會它甘於奉獻的精神。從“我和小老師講故事”環節到孩子們“自讀對話”環節時,我引導孩子們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小老鼠,看看彩虹色花的樣子,想象此時她的心理,體會它的心情。孩子讀過後很容易理解“幫助別人,自己也很快樂”的主題。

其次是要教給孩子一定的閱讀方法。在看圖畫,猜故事的過程中滲透方法指導,才能夠不露痕跡地訓練學生仔細觀察和展開想象的能力。在讀完彩虹色的花幫助小刺蝟一節時,我將所有曾經被彩虹色幫助過的小動物一一列舉出來,小螞蟻、蜥蜴、老鼠、小鳥和刺蝟。我動情的敘述它們曾經被幫助的情形,引導孩子有感情地朗讀彩虹色的花說過的最多的一句話“我能幫你什麼忙嗎?”感受這朵彩虹色花的美好品質:樂於助人、善良、有愛心、慷慨大方……,同時想象此時已經失去所有花瓣的彩虹色的花的心裏,孩子們記住了它“甘於奉獻”的美好品質。隨後在仿編故事《第二朵彩虹色的花》時,編寫小烏龜與彩虹色的花對話時就得心應手了。

第三,閱讀要學會交流,只有與讀者共同交流,才能從一本書中看到更多的意義,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讓“小老師”與孩子們交流,讓孩子之間相互交流,讓孩子與故事中的小動物交流,從而提升孩子的閱讀質量,使孩子學會領悟。這本圖畫書的教學難點的是使孩子明白“樂於助人”“甘於奉獻”的意義。在讀到大雪覆蓋了所有的一切時,天空中升起一道彩虹色的光芒,小動物們望着光芒心裏暖暖的,它們想起了彩虹色的花曾經給過自己的幫助……。我設計了讓孩子們把小動物們被彩虹色的花幫助後發生的故事講給組內的同學聽,講給彩虹色的花聽的交流環節作文,在組內同學的相互啓發下,一封封感謝之詞溢滿教室。

繪本課不僅讓孩子能看懂圖,感受圖畫的魅力,更能從精煉的語言文字中得到啓發,本節課在最後一環節引導孩子仿編繪本時,孩子們的語言受圖畫限制,雖然我給出了仿編的格式,但還是出現了仿編語言的匱乏。認真分析後,還是覺得前面的對話朗讀鋪墊不夠,孩子們喜歡沉浸在文字帶來的意境中,但是對於文字本身的重視不夠,尤其是對話描寫的形式還是有點兒難度,以後的繪本閱讀中重視對話描寫,加強對話描寫的仿說。

小百科:花卉,具有觀賞價值的草本植物,是用來欣賞的植物的統稱,喜陽且耐寒,具有繁殖功能的短枝,有許多種類。典型的花,在一個有限生長的短軸上,着生花萼、花瓣和產生生殖細胞的雄蕊與雌蕊。花由花冠、花萼、花托、花蕊組成,有各種各樣顏色,有的長得很豔麗,有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