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必備】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錦集7篇

【必備】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錦集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4W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錦集7篇

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 篇1

課程準備:

木啞鈴、線繩、紅旗、跳高障礙物、籃子

教學目標:

1、通過亞運的背景,引導小朋友成爲一名跑步運動員,經過訓練和考驗成爲跑步冠軍。

2、訓練附帶啞鈴原地擺臂和行進間高擡腿,訓練幼兒上肢和下肢的力量和擺動的頻率。

3、通過障礙物接力賽遊戲,使小朋友綜合練習今天學習的內容和技巧,感受正確的跑姿。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

導入課題導入語:小朋友,廣州現在有什麼重大的事情啊?(亞運會) 亞運會你們喜歡什麼運動啊?(跑步)你們想不想成爲一個跑步運動員代表國家比賽啊?(想)好,但是要成爲國家跑步運動員要經過很多的困難,很多的考驗,你們能不能經受考驗啊?(能) 好,這節課老師和大家就一起經受考驗,一起學習跑步,看誰可以成爲真正的跑步運動員。

準備活動:複習啞鈴操導入語:小朋友,我們訓練跑步前,要先進行準備活動,要不然我們等會在訓練中就會很容易受傷。現在,小朋友拿起木啞鈴,跟老師一起做啞鈴操。

基本部分;練習原地擺臂(附帶木啞鈴)導入語:小朋友,我們現在就開始訓練咯,你們要成爲跑步運動員,現在就要努力訓練咯。我們第一個訓練項目是:原地擺臂,我看誰擺得好,誰就可以進行第二個訓練。

要求:動作規範,兩臂成九十度,擺手的高度不可以超過鼻子,儘量後拉,兩臂前後擺,不可以左右擺動,重心向前,腳步成弓步。

集體練習:聽老師的掌聲進行原地擺臂,隨着掌聲的加快而加快,練習的時間不可太長。練習完後進行放鬆。

練習完後收拾好木啞鈴。收啞鈴的時候一排一排把木啞鈴放回籃子。

練習行進間高擡腿導入語:好,剛纔小朋友都做得非常好,我們已經向真正的跑步運動員邁進一步了。現在我們進行第二個訓練:高擡腿。我們一起繼續努力好不好?(好)集體練習:全體小朋友一起訓練原地高擡腿練習。要求:兩腳儘量太高,與地面平行,腳尖碰地,不能整隻腳着地,兩臂自然擺臂。

分散練習;一排一排就行練習,第一排練完後才第二排進行,如此循環。

障礙物接力賽遊戲導入語:小朋友,你們剛纔的表現真的太棒了。我們現在只剩下最好一個困難,就是把前面的紅旗全部拿回自己隊的籃子裏。看誰做的好,跑得快就成爲我們真正的跑步運動員。

遊戲規則:從起點出發,跑向第一個紅旗區並拿一面紅旗,然後急轉身跑回起點並把紅旗放在自己隊的籃子裏,然後繼續跑向第二個紅旗區並拿一面紅旗後急轉身跑回起點放到籃子裏,然後繼續跑向用線繩做的沼澤地,並用行進間高擡腿通過。過完沼澤地後,雙腳跳過障礙物,然後跑到最後一個紅旗區拿一面紅旗跑回起點並放在自己隊裏的籃子裏(回去的時候直接跑回去就可以),然後第二個出發.以最快拿完紅旗的那組爲勝。

注意事項:拿紅旗的順序一定要由近到遠,並過沼澤地的時候一定要按要求(高擡腿)過去。

表揚表現好的小朋友,表揚他們成爲真正的跑步運動員,並且改正剛纔動作不標準、錯誤的小朋友。

結束部分老師帶領全體進行放鬆;提問小朋友這節課學習了什麼。並表揚表現好,聽話的小朋友;提出這節課需要改正的地方和問題;點清器材,師生再見。

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夠用上肢拉動身體,鍛鍊上肢力量。

2.能夠分組合作,體驗合作的重要性。

3.提高動作的協調性與靈敏性。

4.初步培養幼兒體育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廢舊橫幅或長約6米的布條,用來固定橫幅一端的物體,寬闊平坦的場地。

2.提前閱讀幼兒學習資源1第25頁。

活動過程

1.佈置場地,進行熱身活動。

(1)幼兒分四組,以場地四角爲起點,同方向繞場地行走。行走中,教師發出各種口令讓幼兒做相應的動作。

2.請幼兒分組活動,鍛鍊上肢力量。教師視情況組織幼兒做不同的遊戲。

(1)推小車。幼兒兩人一組,一人雙手撐地,雙腳被另一人擡起,向前爬行。

(2)過大河。幼兒分組將布條一端系在樹上或固定物上,將布平鋪在地上,代表大河。幼兒雙腿盤坐在布上,雙手支撐身體向前移動至另一端。依次進行2-3輪

(3)爬樹藤。布條系在略高的固定物上,幼兒平趴,雙手抓住布條向前拉動身體,靠上肢的力量將身體拉動。幼兒依次進行,注意保持間距。

(4)穿山洞。4名幼兒分別抓住布條4個角,一起向上用力,使布條向上蓬起來,其餘幼兒馬上在布條下快速穿過。

3.幼兒自由做放鬆活動。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語言表達方面:有大部分幼兒通過教師的引導和遊戲體驗後能獨立表達自己的意願,有一小部分幼兒需要聽同伴分享總結後才能自己理解總結,幼兒初步認識到了團結的力量。同時在活動中,教師還需要提煉提問的技巧和方法,在幼兒小組活動中還應給予適當的幫助和引導,特別是個別表現稍微弱一點的孩子給予鼓勵,讓整個活動能順利進行。

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 篇3

活動目的:

1.開火車通過不同難度的隧道,發展合作鑽爬能力。

2.能與同伴動作協調地通過障礙,體驗遊戲快樂。

3.樂於參與體育遊戲,體驗遊戲的樂趣。

4.鍛鍊平衡能力及快速反應能力。

重點與難點:

通過不同難度的隧道。

活動準備:

竹梯、凳子、繩子等。

活動過程:

一、熱身活動目的:幼兒的身體進入活動的狀態。

1.教師與幼兒扮演成小火車。

2.念兒歌活動身體:

小火車,跑得慢,一、二、三,跑得快,三、二、一,左跑跑,一、二、三,右跑跑,三、二、一,跑到很多地方去旅遊。嗚嗚嗚——,我們火車開到了北京,看到長城了嗎?讓我們一起來登一登,一、二、三。嗚嗚嗚——,我們火車開到了海南,看到大海了嗎?讓我們來遊游泳吧,一、二、三。嗚嗚嗚——,我們變成一列長長的火車,嗚嗚嗚——,我們變成兩列火車。

二、基本活動目的:三種不同的隧道.發展鑽爬能力。

(一)直線鑽爬(鑽爬凳子)

1.指導語:你們試試看,你們通得過這些隧道嗎!(自由嘗試過凳子)

2.指導語:你們能開小火車通得過這些隧道嗎?(以小火車形式鑽爬過凳子)

3.重點提問:過這些隧道要注意些什麼呢?

小結:小火車要注意安全,頭和身體要低一些才能不撞到隧道。

(二)寬曲線鑽爬(鑽爬垂吊綵帶)

1.指導語:你們能開小火車通過這些隧道嗎?試試吧。(以小火車形式鑽爬過垂吊綵帶)

2.重點提問:小火車怎麼樣才能又快又好地鑽爬過隧道呢?

小結:小火車的眼睛要看着前面的小火車,不能太近也不能太遠,距離如果太近,要撞車的,不安全,如果太遠,時間就浪費了。

(三)窄曲線鑽爬(鑽爬梯子)

1.指導語:讓小火車試試能不能通過這些隧道吧!(以小火車形式鑽爬過梯子)

2.重點提問:你們是怎麼通過這些隧道的?

小結:通過這些狹窄的竹梯通道,要收縮身體才能順利地通過。

三、放鬆活動目的:緊張的身體得到放鬆,防止運動後的疲勞。

1.乘着小火車旅遊去;小火車鑽更有難度的山洞。

2.整理活動材料。

活動反思:

今天的這堂數學活動,我認爲效果不錯,達到了預期目標。活動的教學形式主要是讓孩子初步瞭解10以內的單數和雙數,整個活動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綱要》中組織與實施中的教育性、互動性、針對性原則,也符合大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規律。

活動按事先預定的以遊戲“搭火車山洞”爲導線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地進行着,孩子們興致濃厚,大部分孩子能感受兩個兩個對應的關係,然後,通過讓孩子們親身參與搭火車山洞來,請他們幫數字寶寶搭山洞,層層遞進,使幼兒知道能兩個兩個成對的是雙數,反之則是單數。

然後再讓幼兒通過“數字寶寶找朋友”活動來進一步鞏固對單、雙數的認識,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孩子的積極性更高了。但在這個環節中由於活動時間稍長,個別幼兒開始坐不住。

最後環節“我是小小記錄員”,讓幼兒將所抓的實物數一數、擺一擺,再用筆把數字及標記符號記在記錄紙上,再次鞏固了單、雙數的概念。

整堂課環節思路清晰流暢,形式較新穎,真正體現了幼兒爲主體這一教學宗旨。

本次活動雖然算成功,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幼兒由於個體差異,個別記錄不清楚,還有待於進一步培養。我還要不斷加強學習,要更善於引導幼兒學習,並注意控制自己的聲音與情緒。

小百科:隧道是埋置於地層內的工程建築物,是人類利用地下空間的一種形式。隧道可分爲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礦山隧道。

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 篇4

正文:雪花飄飄(大班體育教案)

雪花飄飄 (體育)大班

目標:

1 練習原地向上縱跳拋物。

2 活動中會聽信號按要求活動。

準備:

1 組織幼兒製作雪花。

幼兒按意願將紙(如掛曆、報紙、美工活動剩下的邊料)剪成或撕成各種長條或花邊,當作“雪花”,每人自制若干。

2 教師使用的籮筐、鈴鼓等。

過程:

1 開展遊戲“雪花飄飄”。

(1)每個幼兒向上縱跳的同時,將“雪花”拋向空中,然後盡力接住。比一比誰拋得高、接得準、接住的.次數多。

(2)幼兒自由結伴,一人拋“雪花”,一人接,然後互換角色進行遊戲,看誰拋得高、接住的次數多。

教師注意觀察體力教弱的幼兒,與其結伴遊戲,鼓勵他們用力向上拋。

2 師幼共同開展遊戲“風兒與雪花”。

(1)幼兒手持自制雪花,扮“小雪花”,教師扮“風婆婆”或“風爺爺”,搖動鈴鼓。引導幼兒根據鈴鼓聲的速度、音量變化,在場地內慢跑、快跑、快走,隨着漸弱的鈴鼓聲慢慢原地蹲下來。

(2)幼兒熟悉遊戲後,可請個別幼兒扮“風婆婆”或“風爺爺”,幼兒繼續遊戲。

3 組織幼兒玩“掃雪花”的遊戲。

教師扮“掃雪人”,幼兒扮“小雪花”。掃到哪片“小雪花”,哪個幼兒就把自己的雪花放在籮筐內,留作下次用。

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探索墊子的多種玩法,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增進創造型運動思維。

2.訓練幼兒爬、匍匐前進、跨跳、雙腳跳等能力,增強幼兒手臂、腿部肌肉力量,提高身體的協調性,增強體質。

3.提高動作的協調性與靈敏性。

4.鍛鍊幼兒手臂的力量,訓練動作的協調和靈活。

活動準備:

1.人手一塊大泡沫墊,背面寫上1-10的數字。

2.椅子、皮筋、幻燈片、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1.熱身活動:幼兒隨音樂拿墊子跟老師做熱身運動。

2.幼兒每人一塊墊子,自由探索墊子的各種玩法。

3.教師總結幼兒的各種玩法,對有創意的玩法給予肯定,並讓大家一起嘗試。

4.看士兵訓練的幻燈片,激發幼兒做解放軍的願望。

5.集體遊戲:小兵訓練

(1)穿越電網:墊子擺兩豎排,上面拉上皮筋當電網,讓幼兒從下面爬過。再降低皮筋位置,讓幼兒匍匐前進,教師指導。

(2)跨戰壕:墊子擺成幾橫排,當成壕溝,讓幼兒跨過,再加大難度雙腳跳過。

(3)越過雷區:讓幼兒按單數(雙數是雷區)、雙數(單數是雷區)跨跳墊子。

(4)過沼澤地:兩個墊子當木板,互換過沼澤地。

6.教師進行小結,隨音樂帶幼兒在墊子上進行放鬆活動。

活動反思:

在本次教育活動中,老師始終圍繞墊子來開展活動,設計合理,層層遞進,加大難度,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幼兒都能積極有效地參與活動,老師能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進行輔導,幼兒都充分得到了鍛鍊,身心和體能得到了發展。

小百科:墊,襯在底下或鋪在上面:墊高。

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以達到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目的。

2、願意參與體育遊戲,體驗在遊戲中奔跑、追逐的樂趣。

3、能根據指令做相應的動作。

4、通過活動鍛鍊幼兒的跳躍能力,讓他們的身體得到鍛鍊。

材料準備:

設置運動障礙:小河(寬30-40釐米的平行線),海綿墊,小屏風,小猴、小兔頭飾若干,桃子,蘑菇若干;紅五角星若干。

一、準備活動:

活動身體的各個部分

1、幼兒玩機器人的遊戲:分別做上肢、下肢腰腹及全身的準備活動。

2、追逐跑(聽音樂,教師追,幼兒躲閃跑)

二、幼兒第一遍遊戲

1、 教師介紹遊戲規則:第一跑到小河邊,雙腳併攏立定跳遠跳過小河;第二爬過草地;第三繞過樹林原路返回;第四回到隊伍時拍一下第一個小朋友的手接着玩;完全按老師規則做的幼兒能得到一顆紅星。

2、 幼兒按規則遊戲,教師記錄結果。

3、 給完全遵守規則的幼兒得紅星。

4、 集合提問:爲什麼他們得到了紅星?爲什麼老師要制定規則?規則有什麼好處?

三、第二遍遊戲:

1、交代新規則:第一先跑到簍子處,男孩子取小猴頭飾,女孩子取小兔頭飾並戴好;第二雙腳併攏立定跳遠跳過小河;第三爬過草地;第四小兔採2只蘑菇,小猴採了3只桃子返回;第五拍下位小朋友的手繼續玩。

2、幼兒按新規則遊戲,教師記錄情況。

3、給遵守規則的幼兒得紅星。

4、小結後再次遊戲,鼓勵沒得紅星的幼兒要遵守規則。

四、評價小結活動的情況:

1、提問討論:除了在體育活動中有規則,什麼時候我們還要遵守規則?規則有什麼好處?

2、教師小結:在日常生活中時時處處都有規則,有了規則我們可以有秩序、安全、愉快地活動,小朋友們就要上小學了,更要懂得遵守規則。

3、表揚三次都得紅星的小朋友,教育大家向他們學習。

活動中教師記錄結果如下

第一次遊戲(人) 第二次遊戲(人) 第三次遊戲(人) 遵守規則的幼兒數 3 12 17 不遵守規則的幼兒數 17 8 3

由上表可以看出,通過教師一次次發紅星進行鼓勵,並採用遊戲形式不斷強化,遵守規則的幼兒越來越多。既培養了幼兒良好的規則意識,又發展了幼兒跑、跳、爬等體育技能。幼兒懂得了不僅在競賽中速度要快,更重要的是不能違反規則。在日常生活中,教師應採用多種鼓勵方式強化幼兒執行規則的能力,及時地對幼兒遵守規則的行爲給予鼓勵和肯定,樹立幼兒目標的信心。

活動延伸

1、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我們還可以開展類似的活動:制定活動區遊戲規則,制定午睡,午餐的規則。

2、表揚在集體活動中遵守規則的幼兒,並給予獎勵,爲其它幼兒樹立榜樣。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提升了孩子們的經驗。影片"閃閃的紅星"的故事雖然遠離孩子們現在的生活,的但故事中冬子的具體形象所表現出的聰明、機智、勇敢、頑強等品質能激發孩子情感共鳴,冬子的年齡與大班孩子的年齡相仿縮短彼此間的距離,激發了幼兒探究冬子生活年代,找到了思考的話題。他們喜歡冬子,在活動中孩子能用影片的事例從不同的情節來講述冬子的機智、勇敢等品質。而這些優秀的品質正是我們民族的精髓。而大班的孩子喜歡模仿英雄這對他們未來的健康成長起着潛移默化作用。

活動過程中,孩子們參與的積極性很高,爭搶着向大家介紹自己所知道的,在比較中孩子既感悟到今天自己很幸福,如,謝林說,我家坐在高樓大廈,我有很多玩具,而冬子是沒有的 ;張恆齊說,我每天有好多好吃的食物,而冬子吃的是野菜。黃忻說我們能在幼兒園學習,而冬子沒地方上學等。又促進孩子們的語言發展。

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 鍛鍊幼兒四散跑的能力。

2. 激發幼兒運動的興趣。

3. 培養幼兒能靈活躲閃和有目標的奔跑的能力。

4. 培養幼兒團結合作的觀念。

5. 學會與同伴協商合作遊戲。

教學重點、難點

鍛鍊幼兒四散跑的能力。

活動準備

安全的場地。

活動過程

1.組織幼兒到戶外曬太陽,做各種模仿動作,充分活動身體。

幼兒根據教師的語言提示,做各種模仿動作。如;太陽曬到肩膀上,肩膀聳一聳;太陽曬腿上,雙腿跳一跳;太陽曬到腰上,把腰扭一扭等。

2.玩“踩影子”遊戲,練習躲閃跑和追逐跑。

(1) 請幼兒看看;太陽下我們是什麼樣子的?

(2) 請幼兒變換姿勢,看看自己的影子有什麼變化。

(3) 將幼兒分成兩人一組,玩“踩影子”的遊戲。

遊戲玩法;一人跑,一人追逐其影子,踩上影子,交換角色,遊戲重新開始。

3.集體玩“踩影子”的遊戲。

遊戲規則及玩法;在指定的範圍內,教師做踩影子的人追幼兒,幼兒注意躲閃,被踩到影子的幼兒到場外稍微休息。

4. 再次組織集體遊戲,變換踩影子的人。一個人踩影子,其他幼兒在規定範圍內躲閃。

教學反思

影子是幼兒生活中司空見慣的自然現象,但卻又是最易讓幼兒忽視的,因爲幼兒的觀察是無意識的,我們應該將幼兒無意識的觀察與教師有意識的引導結合起來,走出教室,融入自然,關注幼兒生活,才能引起幼兒的極大學習興趣。我是這樣做的: 我讓幼兒集中在操場上,以猜謎語的形式導入“我有一個好朋友,我到哪他到哪,緊緊跟在我身邊。”讓孩子們找到自己的影子,通過“找影子”遊戲讓幼兒瞭解物體是有影子的。通過玩“影子變變變”遊戲,讓幼兒觀察、瞭解影子的特點。通過“踩影子”遊戲讓幼兒思考“爲什麼躲在樹陰下就踩不到影子?”即影子產生的條件——必須有光源。雖然影子的現象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常見的,但我們的孩子對於這一現象卻並不瞭解,因此,當我在進行前面那些步驟的時候,孩子們特別的認真,也特別的興奮,對影子充滿了好奇感,整個活動的過程幼兒的注意力非常集中。 本次活動以遊戲貫穿,即讓幼兒在活動中游戲玩耍,在遊戲中體驗學習,在遊戲中感悟道理。自然界是一個神奇的課堂,在其中,有着最生動的課程資源,而關鍵就在於我們做教師的去怎麼樣發掘和利用了。就拿本次活動來說,我覺得對於影子的探索還是表面的、膚淺的,主要的作用是引起幼兒的關注,引發幼兒的持久興趣。我們老師應該繼續在一日生活中,不斷的滲透、適時的引導。我覺得,只要我們做教師的做一個有心人,只要我們不斷努力地去創新、去挖掘、去發現,那麼我們的活動必將更加有效,我們的孩子必將得到更全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