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集錦六篇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集錦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1W 次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集錦六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仔細傾聽,理解散文詩的內容,感受落葉優美的意境。

2、運用詩中的句式,嘗試仿編詩歌。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落葉活動的樂趣。

4、讓幼兒感受歌曲歡快的節奏。

活動準備:

1、改編詩歌《秋天的落葉》。

2、清洗乾淨的秋天的落葉若干。

3、樹葉形狀的操作卡片每人一份。

4、記號筆、錄音機、音樂磁帶《秋葉》、《初雪》。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活動

1、引導幼兒想象樹葉飄落的動作,用形體動作嘗試表現。

提問:秋天到了小樹葉怎麼了?小樹葉是怎樣飄落的?(請個別幼兒學一學)

2、老師小結:小樹葉飄呀飄,有的落在地上,有的落在溝裏,有的落在小河裏,還有的落在了院子裏……。

二、欣賞《秋天的落葉》全文,理解散文內容。

1、傾聽配樂散文朗誦,幫助幼兒初步感知散文的內容。

師:小動物看到這些樹葉可喜歡了,它們是誰呢?我們一起來聽聽散文。

提問:散文詩的名字叫什麼?散文詩裏,你聽到了有哪些小動物?(有…有…還有)

2、操作卡片

(1)出示操作卡片:原來是小蟲、小螞蟻、小魚和小燕子撿到了樹葉。

卡片左列:小蟲、螞蟻、小魚、小燕子

卡片右列:小船、信箋、房子、傘

(2)操作要求示範。

師:小蟲爬啊爬,撿到一片樹葉,把它當做了小房子。

老師用紅筆把左列的小蟲和右列的房子連在一起。

師:那麼小螞蟻、小魚和小燕子把樹葉當做什麼了呢?我們再來聽一遍,聽的時候,請你們幫小動物找到它們的樹葉。

老師放慢速度朗誦三遍,幼兒在反覆傾聽的基礎上,根據詩歌內容的線索,完成操作卡的連線配對。

3、演示操作卡片,進一步理解散文詩內容。

提問:秋天到了,天氣怎樣?樹葉怎麼樣?

提問:樹葉落在地上(溝裏、小河裏、院子裏)誰看見了,它是怎麼說的?

根據孩子的回答,老師講述、演示圖片,突出動詞“爬、遊、飛”,強調“這真是挺好的××呀!”句式,幼兒學學說說。

4、配樂詩歌朗誦,幼兒輕聲跟念。

三、仿編詩歌,大膽表達。

1、引導孩子仿編。

提問:樹葉還會落到哪裏,會被誰看見,當做什麼呢?

老師先示範仿編:小白兔

樹葉落在草地上,小白兔撿起一片樹葉,“這真是挺好的扇子呀!”

2、孩子結合情境想象仿編。

每個孩子選一片樹葉,發揮想象。引導孩子把樹葉的大小和動物的大小加以比較,合理想象樹葉的用處,並運用“這真是挺好的××呀!”的句式進行仿編。

三、歌舞表現快樂。

師:小動物撿到了它們想要的樹葉,心裏可高興了,它們快樂地跳起了舞。

孩子扮演小動物拿着實物樹葉跳舞。這時的舞蹈,用了已經學過的舞蹈。

附一 散文詩《秋天的落葉》(改編)

秋風起了,天氣涼了,一片片樹葉從樹枝上飄落下來。

樹葉落在地上,小蟲爬起來,躺在裏面,“這真是挺好的屋子呀!”

樹葉落在溝裏,螞蟻爬過來,坐在上面,“這真是挺好的小船呀!”

樹葉落在河裏,小魚游過來,藏在底下,“這真是挺好的小傘呀!”

樹葉落在院子裏,小燕子飛來了,說:“來信啦,催我們到南方去啦。”

活動反思:

1.勤思纔出好課。

在 “江蘇省第三屆優秀評優課”上看見一節音樂課,課上老師巧妙地運用了圖譜連線法,孩子們很快學會歌曲,很成功。我就試想可不可以用到兒歌教學中來,於是,我就選用《落葉》這首兒歌,也用圖譜連線法,上完後發現效果不是很好:(1)圖片畫的是簡筆畫,不是很美觀,吸引不了孩子。(2)小朋友連玩線後就沒事做了,反而對手上的紙、筆感興趣。(3)因爲要發題板和收題板,所以也浪費了時間。綜上所說,我覺得好的方法並不一定適合每節課,用在別的課上很成功,不一定在這節課上就能成功演繹。

2.沒有利用多媒體教學。

整個活動的重點在於幼兒學說句式“樹葉落在什麼地方,誰怎樣的過來,把它當作什麼,這真是挺好的什麼呀!”難點在於續編重點句式。雖然在活動結束後,孩子們也能勉勉強強地說完整句式,但是,總是需要在老師的幫助和提醒下,才能說完整,整體顯得不夠流利。如果在活動中我能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如:樹葉落到了地上(出示一張樹葉落在地上的圖片),小蟲爬過來(出示一張小蟲爬過來的`圖片),躺在下面(出示一張小蟲躺在樹葉下面的圖片),把它當作小屋(出示一張小房子的圖片),讓孩子們看着圖片連起來說句子。這樣可以簡易散文內容,循序漸進地幫助幼兒理解,促使幼兒在學說和續編上就會更出色。

3.沒有一定的知識積累。

因爲在活動前沒做充分的準備,包括前期經驗的準備,仿編散文詩時,發現孩子對大自然的觀察不夠仔細,因此對秋天季節變化仍有很多細節沒有發現,平時接觸落葉的機會也比較少的,所以小朋友們的創編能力比較有限,對這方面知識的認識還是不夠,沒有達到我期望的效果。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嘗試創編故事《會走路的鳥窩》,能大膽想象表達自己的想法。

2、在看看想想說說中,萌發愛護小鳥的情感。

教學重點:幼兒大膽想象故事情節

教學難點:嘗試小組合作編講故事

教學準備:課件《會走路的鳥窩》、鳥窩PPT

教學課時:30分鐘

教育理論依據:

一)選材的依據:

1、源於園本特色。結合4月的愛鳥周活動,教師通過故事、繪畫宣傳等形式讓孩子們對鳥的生活習性及一些益鳥的特殊本領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實踐中孩子們對其話題很感興趣。故事《會走路的鳥窩》就講述了一隻小鹿小心照顧鳥寶寶的感人故事,對孩子們進行愛鳥護鳥的環保教育有積極的意義。

2、幼兒發展。《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指南》指出:大班孩子語言表達靈活多樣,併力求與別人不同;對文字產生了很大的興趣。

二)價值的分析:

提高幼兒對事物的觀察能力,從而更關注於生活、關注於身邊發生的事。

有利於培養幼兒護鳥的情感。

促進幼兒樂於學習,大膽想象表達的願望。

三)目標的內涵:

情感與態度:通過故事的編講、課件的欣賞,激發幼兒愛護鳥類的情感,樹立幼兒環保意識

經驗與認知:觀察到鳥窩對小鳥生活的重要性,引發幼兒關注鳥類。

語言與能力:能根據畫面及教師的提問大膽想象猜測並回答表述,培養專注傾聽、認真觀察及大膽想象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興趣導入:

1、出示漢字"鳥窩":你知道小鳥喜歡在哪裏做窩?(經驗回憶)

2、出示漢字"會走路的鳥窩":鳥窩怎麼會走路呢?(幼兒猜想)

3、出示"小鹿"圖片:原來這件事跟一隻小鹿有關,這是怎麼回事呢?

(二)想想說說:

1、幼兒分組進行編講故事"會走路的鳥窩"。

2、教師巡迴指導:大膽想象。

3、幼兒分組講述編講的故事:聲音響亮,人人蔘與,有想象。

過度:你們編的故事真有趣,那我們來聽聽鳥媽媽是怎麼說的?

(三)聽聽看看:

1、教師播放課件,幼兒欣賞。

2、提問:

1)現在你知道爲什麼鳥窩會走路了吧?

2)你喜歡小鹿嗎?爲什麼?

3、小結:原來小鹿一直用自己的方式在保護着小鳥。

(四)情感遷移:

1、這真是一個美麗感人的故事,那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來愛護小鳥呢?

2、鼓勵幼兒用廢舊物爲小鳥做窩。

教學評析:

此次活動是結合4月愛鳥周環保活動來設計與實施的,前期孩子對鳥的一些生活習性、與人類的友好關係及護鳥的知識有了一定的瞭解,在主題開展中孩子們對小鳥的家是最爲關心和感興趣的,基於此,通過在"課程資源"中的搜索,老師找到了這次活動點"會走路的鳥窩"。

其實故事的本身對幼兒來說並不難理解,但故事中蘊涵的教育價值卻很有意義,當然本着優化的原則,隨即教師對此活動進行了調整與設計,考慮到班中孩子語言發展的需要,即將活動的重點確立爲:幼兒大膽想象故事情節;難點爲:嘗試小組合作編講故事。

在活動中首先運用經驗回憶,讓幼兒重溫對鳥窩的認識。幼兒只有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才能展開想象;其次在問題設疑中步步推進,激發幼兒大膽想象,如:"鳥窩怎麼會走路呢?原來這件事跟一隻小鹿有關,這是怎麼回事呢?"鼓勵激發幼兒不斷地大膽地想象,正是有了這些想象的堆積,孩子們纔會有豐富的故事情節。

難點的確立也是基於孩子們一次次的發展需要的,剛開始時孩子的編講可能是個體的,這在活動中也有體現,慢慢地讓孩子們手持圖片有序的合作編,而今天的活動中試着讓孩子們每一組就一個想法進行編講,沒有序號、沒有圖片,有的只是每個孩子腦海中想象的畫面,然而最終要將她們彙編在一個故事中,這對她們來說協商、合理的排位、個體表達的組合是一個挑戰與考驗,活動中也花了一定的時間去讓孩子嘗試與練習,因此在難點的實施中我更多的運用了體驗法;當幼兒合作編講中教師適時的指導與推動也是比較有效的,如一組幼兒在編講中以1位幼兒爲主,其他的孩子幾乎沒話講,這與合作編講的目的是有距離的,於是老師進行了介入與引導,使其進行合理的分配。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掌握謎語的特點,引起對猜謎語的興趣。

2、在老師的啓發下,學習按物體的主要特徵來猜謎語。

3、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想象力及大膽在集體面前表達自己想法的能力。

重點:

讓幼兒懂得謎語的特點,並喜歡猜謎語。

難點:

讓幼兒知道猜謎語要仔細聽清楚每個字和每句話,並把幾句話連起來想,因爲謎面的每句話都是與謎底有關聯的。

活動準備:

兩隻盒子,裏面分別裝有小青蛙玩具和肥皂。

活動過程:

一、集中幼兒注意力,引起對猜謎的興趣。

1、出示兩隻盒子,提問:每隻盒子裏都裝着一樣東西不能看怎麼猜出裏面的東西呢?

2、告訴幼兒,老師要給大家念一首兒歌,這首兒歌是講一樣東西,但兒歌中不講出這樣東西的 名稱只講出它的樣子,用處或者是顏色,聲音和其他特點,這樣的兒歌叫謎語。

3、提醒幼兒仔細地聽,聽完後把幾句話連起來想一想,猜猜是什麼東西。

二.幼兒學習猜謎語。

1、先猜第一隻盒子裏的東西。

(1)教師朗讀謎語:小小遊泳家,說話呱呱呱,常在田裏住,捉蟲保莊稼。

(2)先請幼兒想一想,猜一猜,猜出的幼兒到老師耳邊來講。

(3)再次朗讀謎語,並解釋謎語。(幫助能力較差的幼兒理解)

(4)再請幼兒猜。(有意請能力中等及稍差的幼兒)

(5)教師出示小青蛙玩具,分析謎語內容,幫助幼兒掌握猜謎的方法:第一句是講小青蛙的愛好, 第二句是講小青蛙的叫聲,第三句是講小青蛙的住處,第四句是講小青蛙的本領。

(6)小結(鞏固掌握謎語的特點):兒歌中的四句話都和小青蛙有關係,說出了小青蛙的愛好,聲音特點和本領。但兒歌中並沒有"青蛙"兩個字,而是讓小朋友猜,這就是謎語。

2、猜一猜第二隻盒子裏的東西。

(1)教師朗讀謎語:看看像塊糕,不能用嘴咬,沾水搓一搓,都是白泡泡。

(2)教師解釋"沾水"的含義。

(3)請幼兒自己猜,猜出後到老師耳邊說出來。

(4)教師在桌上準備一盆水,再準備一塊肥皂,一塊方積木,一隻小紙盒,請一名幼兒到前面來取出自己所猜的物品,請大家評評他猜得對不對。

(5)通過操作活動幫助幼兒理解謎語,並請幼兒一起告訴老師謎語講的是什麼東西(6)提問:你們怎麼會猜出是肥皂的?(鼓勵幼兒大膽地表達想法)(7)小結:這四句話中雖然沒有肥皂這兩個字,但把肥皂的樣子和特點講出來了,所以小朋友一下就能猜出是"肥皂"了。

3、老師再請幼兒猜一則謎語,要求幼兒猜出來後不要用嘴講出來,而是到教室裏去找出來。

(1)教師念謎語:一個寶寶,圓頭圓腦;拍一拍,跳一跳;拍得輕,跳得低,拍得重,跳得高。

(2)猜到的幼兒就去找。(教室內放若干只皮球)(3)找到的幼兒可以拍一拍,講一講,這個謎語說出了皮球的什麼特點?

(4)提問:你們爲什麼找皮球?除了皮球還能猜別的嗎?

三、分組活動:猜謎語1、幼兒自由組合,四人一組圍坐成一個小圓圈。要求幼兒在老師講的時候認真聽,聽完後動腦猜。猜出來後,小組內幼兒相互講講爲什這樣猜。

2、教師巡迴指導,重點幫助理解力差的幼兒理解謎語。

3、教師每次朗讀一則謎語,幼兒猜出後,就出示掛圖,指導幼兒看看,講講。

教師共提供三則謎語:

丁零零,一頭說話一頭聽,兩人不見面,說話聽得清。

紅眼睛,白皮襖,長耳朵,真靈巧,愛吃蘿蔔愛吃草,走起路來蹦蹦跳。

身上穿着花花衣,兩隻翅膀真美麗,不會唱歌愛跳舞,花叢裏面採花蜜。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根據影片情節線索,初步瞭解音樂所表現的情緒色彩.

2、引導幼兒按音樂的段落用相應色彩感知音樂的情緒色彩.

3、激發幼兒自我保護意識,知道怎樣戰勝困難.

活動準備:教師準備:影片片段,音樂剪輯,色彩圖譜.

幼兒準備:心型表情卡

活動重點:能用顏色感知音樂情緒色彩.

活動難點:體會音樂的情緒色彩.

活動過程:1、談話導入:你們一個人在家待過嗎?

2、欣賞影片片段感受人物心情:凱文遇到什麼事情了?害怕嗎?他想到了什麼辦法?如果是你,你會想到什麼辦法?他最後勝利了嗎?請誰抓走了小偷?如果是你會請誰幫忙?

不錯的

3、小結:是的,光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能打敗壞人的,我們可以大聲的喊救命,也可以請鄰居,警察叔叔幫忙.4、感知音樂情緒色彩:

A段\"獨自在家\":聽到這段音樂你有什麼感覺?[害怕]可以用什麼顏色表示這種感覺呢?[黑色]

B段:\"想辦法\":他是怎樣想辦法的?[積極]用什麼顏色表示呢?[黃色]C段:\"勝利\":勝利後什麼感覺?[高興]什麼顏色表示比較好呢?[紅色]

5、整體傾聽,體會情緒色彩:讓幼兒拿出心情卡根據音樂體會節奏.6、肢體感知:讓幼兒用肢體表現對音樂的理解.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的:

1、喜歡參與測量活動,樂意運用自然測量的知識來解決所碰到的問題。

2、自主選擇工具,測量物體的長短

3、在動手動腦的活動中激發幼兒的探究精神,發展幼兒觀察、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活動準備:

1、長短不一的測量工具、粉筆

2、故事圖片

3、記錄紙、筆

活動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景

以故事的方式引入,提出問題:藍貓和淘氣的爭論如何測量小汽車的車頂長度?

幼兒討論

(二)幼兒嘗試活動

幼兒自選工具測量某一物體

引導幼兒比較觀察測量的結果,並與同伴對比,有什麼發現?

(三)討論

1、比較測量的結果

引導幼兒尋找測量結果與工具的關係

2、討論測量的方法

找準起點;沿邊線測量,不要偏離邊線;首尾相連

3、小結:使用測量工具的長短不一樣,那麼得到的結果也不一樣。

(四)幼兒自主測量

1、提出測量的要求:選擇一種工具,量時找準起點,用筆畫個記號,沿邊線測量,首位相連。

2、幼兒操作。

3、討論與總結:

(1)你用什麼工具測量的?結果是多少?

(2)誰也是用這個工具的?結果一樣嗎?

(3)你還測了什麼?結果怎樣?有人測的和他一樣嗎?你的結果呢?

(五)延伸活動

1、討論:還有什麼也可以當測量的工具?

2、我們身體的那些部位也可以當測量工具?

3、幼兒遊戲:跳遠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能通過觀察瞭解蝌蚪的生長變化。

2、蛙類的成長過程圖片。

活動準備:

1、在自然角的魚缸裏,養數條小蝌蚪。

2、蛙類的成長過程圖片。

活動過程:

一、觀察蝌蚪的特徵

請幼兒猜謎:河裏抓青蛙,抓到黑娃娃,大大頭來,細尾巴中的黑娃娃是什麼?幼兒自由回答。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水裏的蝌蚪,並提問:蝌蚪長什麼樣子?(頭大大的、圓圓的,有一條長尾巴,像個音符)

2、請幼兒再看一看每隻蝌蚪是否長的一樣?幼兒自由發言。

3、蝌蚪是怎樣運動的?是用身體的哪個部分讓它前進呢?(遊動、尾巴)

二、觀察蝌蚪的生長過程

1、觀察蝌蚪變青蛙的過程後提問:

⑴從小蝌蚪到青蛙會經過哪些變化?

⑵蝌蚪變青蛙是先長出前腳還是後腳?

⑶身體的哪個部分會消失?

⑷變成青蛙後都停在哪裏?幼兒自由發言。

2、教師以幼兒用書中蝌蚪的生長過程圖統整概念。

三、比較青蛙和蝌蚪

1、教師請觀察比較蝌蚪和青蛙,然後提問:

⑴青蛙長什麼樣子?(有四隻腳,嘴很大、眼睛凹凸的)

⑵青蛙是怎樣運動的?

⑶青蛙和蝌蚪外形有什麼不同?運動方式有什麼不同?

2、教師總結幼兒回答並統整概念。

四、觀察不同蛙類

1、觀察不同的蛙類後,提問:

⑴蟾蜍長得好像青蛙,有沒有發現它們哪裏不一樣?(顏色較深、皮膚有疙瘩)

⑵樹蛙和青蛙哪裏不一樣?(居住環境不同、腳趾沒有蹼有吸盤)

2、讓幼兒思考後回答,教師再總結說明幼兒的討論。

活動反思:

能說出青蛙的生長變化,能排列出蝌蚪變青蛙的過程,根據觀察幼兒用書上的內容,能說出兩種不同蛙類的外形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