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關於幼兒園美術教案範文彙編七篇

關於幼兒園美術教案範文彙編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4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美術教案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幼兒園美術教案範文彙編七篇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大班幼兒認知的積極性和能力在增強,他們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開始發展,喜歡觀察,愛想像,經常會發現周圍事物的變化。爲了滿足幼兒探究事物的興趣與需求,培養想像力、創造力,我班開展了主題活動“變化的世界”。“我希望的變化”正是其中的一個活動。

活動目標

1.積極自由地想像,感受繪畫的樂趣,並培養一定的合作能力。

2.對自己想像的內容能進行大膽、較具體的繪畫創作。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開展過一些談話活動,瞭解幼兒希望發生的變化。

2.物質準備:水彩筆,油畫棒,顏色、大小不同的繪畫紙,實物投影儀,輕音樂《迷霧森林》。

活動過程

  1.活動引入,幫助幼兒回憶自己希望發生的變化。

師:請小朋友說一說你希望身邊的什麼事物發生變化,爲什麼?希望它怎樣變化?(教師要重點引導幼兒回答出希望它怎樣變化,幫助幼兒將變化的事物具體形象化。)

幼1:我希望我家的門能檢測謊言。門上有一個屏幕,還有紅、綠兩個信號燈,敲門時,屏幕上會顯示敲門人的樣子,如果是壞人,一定會撒謊,門上的紅色信號燈就會亮。

幼2:我希望樓下的垃圾桶能自動分類。這種垃圾桶分上下兩層,上面一層會有一個小機器幫忙把扔進的垃圾自動分類,再通過幾個神祕通道傳送到下面一層的幾個垃圾桶中。

幼3:我希望能把新型火車鐵軌修到家門口,這樣能方便去兒童遊樂園玩。

幼4:我希望給遊樂園安上輪子和翅膀,只要說出自己的地址,遊樂園就可以移動到家的附近,那樣自己就可以到遊樂園玩了……

效果:在談話活動中,幼兒圍繞“我希望的變化”進行了大膽想像,教師引導想法相近或有相同內容的幼兒結爲一組,通過協商、合作完成同一個主題內容的作品。

  2.幼兒創作。(播放輕音樂)

(1)幼兒根據需求自主選擇大小不同的紙張。

想像內容較豐富或有合作需求的幼兒,可選擇大張的畫紙進行創作;有些幼兒想像內容適合於小型紙張,可選擇小紙進行創作。

(2)鼓勵獨立創作的幼兒對自己想像的內容進行大膽、較具體的繪畫創作。

(3)引導需要合作的各小組成員進行討論,明確分工,再以繪畫形式進行大膽表現。

如,有三名希望汽車發生變化(能裝上翅膀,能用果汁當燃料,能在水中開)的幼兒結成一組,通過交流,他們明確了分工,在構思畫面的佈局時,教師適時通過“在這幅畫中你們準備畫哪些內容,畫在什麼位置,每一個內容由誰來畫”等引導語,使幼兒對畫面佈局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路。

(4)重點指導:引導幼兒將事物如何變化的細節進行具體表現。

(5)完成作品的幼兒把畫好的作品貼到展板上互相欣賞。

效果:在創作過程中,不同紙張、不同繪畫場地、不同合作伙伴的選擇,都爲幼兒提供了寬鬆、自由的氛圍,孩子們在輕鬆的音樂聲中自由、積極、大膽地表現,體驗着自主創作的樂趣。

  3.作品分享。(使用實物投影儀)

(1)請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作品。

教師引導幼兒說出已完成的作品和自己開始想的是否一樣,如果不一樣,要說出哪裏不一樣,改變的理由是什麼。如,設計自動分類垃圾桶的幼兒在創作過程中又有了新的想法,他設計的垃圾桶還可以通過感應器自己開、關蓋子,這樣再扔垃圾時就不會把手弄髒了。

(2)請1~2名幼兒選擇自己想了解的作品,並提出自己的疑問,再請作者進行解答。

(3)教師選擇較有特點的畫請作者講述。

如,子豪小朋友喜歡科普類讀物,天文知識和想像力豐富,他給大家講述了自己的作品:他希望將來的宇宙飛船不僅能在太空中飛行,而且有很強的抗壓能力,科學家們可以乘坐它鑽入壓力非常大的宇宙黑洞中,去考察黑洞的組成成分、所含元素等。

效果:三種形式的分享,從幼兒的需求出發,充分調動幼兒的主動性,體現了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也使幼兒在展示自己作品的同時能關注到同伴,並從同伴的作品中分享經驗,達到互相學習、共同分享的目的。

  4.活動延伸

(1)幼兒利用過渡環節邊飲水邊欣賞展板上的作品,相互講述,分享有趣的故事。

(2)將幼兒作品粘貼到樓道作品欄中,請幼兒將自己的畫講給爸爸媽媽和其他班的小朋友聽。

(3)將作品製作成一本大書,投放到圖書區,供幼兒自由翻閱,交流分享。

效果:當老師把“還有很多小朋友的作品我們沒有欣賞到,你們有什麼好辦法”的問題拋給幼兒時,幼兒積極主動地想出了以上活動,把活動氣氛又一次推向高潮。幼兒在這一活動過程中,習得了更多知識與經驗,激發出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慾。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是湘版二年級美術下冊第六課。我們生活的藍色星球上,70%的表面是海洋,海洋孕育着生命起源,海洋是人類的母親。魚是兒童喜愛表現的對象之一,深藍色的海水裏生長着花紋漂亮、形狀各種各樣的魚類,同時還生長着各種門類的海洋生物,海底是一個充滿了生命活力和神祕色彩的水下世界。海底,在科技發展的今天將被人們進一步的認識與開發利用。

本課以此爲內容題材,分別以對稱剪刻、動手製作和繪畫的三種表現形式來實施教學活動,幫助學生認識、感受魚的形狀特徵,色彩變化,從而瞭解對稱形和不對稱形之間的差異以及表現時方式方法的不同,並在創作表現的基礎上促發兒童的形象思維和創造想像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只有瞭解學生才能上好課。平時我多與學生交談,瞭解他們的學習特點和學習需要,針對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把資料畫成掛圖、幻燈片展示給學生,開闊學生視野,引發學生的創作激情,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產生創作衝動。針對小學生好動,注意力易分散等特點,上課時我使用多種教學手段,營造聽、看、說、動的愉快學習環境,讓學生在“看看、想想、畫畫、做做、玩玩”中,找感覺、畫感受,開拓他們的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發展學生的個性。

三、設計理念

通過多途徑和多方法讓學生充分了解對稱形的特徵、魚的各種形狀和色彩的變化、海底世界多姿多彩的面貌,增強感性認識,調動他們的好奇心理和學習的自主性,使學生體驗到美術課的樂趣。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瞭解魚的基本形狀和特徵,並能剪、做、畫各式各樣的魚。

2、過程與方法:瞭解對稱形和不對稱形的區別,掌握基本的製作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操和保護生態的意識。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本課通過動手製作、遊戲活動、繪畫表現等三種不同的教學活動形式,讓學生從不同角度來表現魚的多種形態以及想像中的海底世界。

難點:讓學生通過剪刻、製作、繪畫的學習活動,引導啓發學生大膽想像,用自己的作品來表達個人的思想感情和對海底世界美好未來的豐富的想像。

六、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備好工具及材料,教師備好一個魚缸、若干金魚等。

教學過程

一課時(活動一、二)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播放課件《走進海底世界》。走進美麗而神奇的海底世界,引起注意力,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設計意圖:情境的創設使學生感到新鮮、有趣,直接誘發他們在感情和行爲上的參與意識,使學生很快融入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之中。]

二、觀察魚,瞭解魚的基本形狀和特徵

1、教師將放有魚的魚缸放在“視平展示臺”上,讓學生觀察大屏幕上的魚,引導學生認識、瞭解魚的基本形狀和特徵。

提問:

(1)你觀察到的魚兒是什麼樣子的呢?

(2)魚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頭、身體、尾、鰭。)

(3)魚的形狀和色彩有什麼特點?

2、出示單獨的各種魚圖片欣賞。仔細對比地觀察圖片,說說哪些對稱?哪些

不對稱?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認知水平、生活實際出發,使活動的目的明確,有層次性、漸進性,活動的難易程度等都隨着學生體驗的獲得而發生變化。]

三、吟兒歌,學畫金魚,形成技能。

1、教師邊吟唱技法兒歌,邊演示作畫步驟,讓學生在兒歌聲中欣賞畫金魚的

過程。(兒歌:畫金魚重情趣,首先一筆定身體。側峯三筆畫大尾,一對眼泡長腦際。勾上彎彎小嘴巴,淡墨畫弧鼓肚皮。最後添上兩小腿,畫出金魚做遊戲。)

2、學生齊讀技法兒歌多遍,在老師的指導下邊吟唱兒歌邊學畫魚。

3、師小結。

[設計意圖:兒歌簡短押韻,節奏鮮明,易記易唱,有遊戲性和趣味性,適合低年級學生集體誦讀、吟唱。在兒歌中同時滲透教學內容,與整體教學過程有機地結合。]

四、學對稱,剪的方法,加深認識。

1、剪紙魚。師演示步驟(折、畫、剪)提問:爲什麼要先折再剪?

2、學生自由回答。

3、師小結:先折再剪就可以剪出對稱的魚形。

4、學生嘗試練習:運用對稱和不對稱的方法各剪刻一個魚形紋樣。教師輔導。

[設計意圖:通過演示,引導學生在操作中體驗,在發現中感悟,化靜爲動,學作合一。]

五、玩“魚”戲水遊戲,培養集體、環保意識。

1、播放課件,製作手擺魚步驟:對摺、畫魚形、剪魚形、粘合裝飾。(注意:剪

出的魚形比手要大一些;粘合時魚尾不能粘合。)

2、學生小組合作製作。

3、通過學生製作的手擺魚作品,播放優美樂曲,讓學生以“搖頭、擺手、划水、彎腰”爲基本動作,再聯想魚的遊動,創作出“魚”戲水的新姿。師生同樂,營造一個海底大家庭的氛圍,增強學生的愛心。

[設計意圖:情境再現,加深了學生對環保重要性的認識,同時也爲學生的自由創意表達提供契機,使學生的情感得到昇華。]

第二課時(活動三)

一、回顧導入

1、播放前課所學內容,欣賞各種魚的圖片。

[設計意圖:藉助多媒體,從視、聽等多種感官去刺激學生,激發學習興趣與思考。]

二、激發想象——你說我說

1、

2、

3、欣賞圖片後提問:大膽想象一下海底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學生互相討論,舉手發言。師小結:同學們的想象很大膽、很具體,就像是一個真實的世界浮現

在我們的眼前。海底是一個沒有被開發的世界,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

神祕而美麗的海底世界吧!

[設計意圖:課堂活動主要是師與生、生與生的交流合作活動,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情感、體驗,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

三、技法傳授——走進海底世界

1、

2、

3、播放課件:神祕而美麗的海底世界。學生欣賞,談感受。師小結。(海底世界是神祕而美麗的,我們在作畫時要大膽地加入自

己的想象,把你心目中的和你希望看到的海底世界表現出來。

[設計意圖:創設有學生“構建而非複製”的活動情境,賦予學生創新的責任,激發學生創新的慾望。]

四、欣賞評析——學生作品(課本里面)

五、自由創作——學生髮揮想象

1、學生創作表現。出示要求:發揮自己的想象,畫一幅表現海底景觀的想象畫。

2、教師巡迴輔導。

[設計意圖:放手讓學生自主思考、自主創作、發展,達到“教是爲了不教”的效果。]

六、評價拓展——展評優秀學生作品

1、展評優秀學生作品,讓學生互相評價、互相學習。(評出“海洋之星”)

2、師小結:同學們,海底世界是神祕而美麗的,但人類對它們的瞭解是知之甚少的,所以我們要有建設和開發大海洋的雄心壯志。

[設計意圖:採用相互交流的方式,欣賞別人的作品,談自己的體會,在交流活動中提高自己的認識和能力]。

教學反思:

《海底世界》這課以魚爲題材,讓學生欣賞自然界中美麗的魚類,通過創設情境——觀察記憶——動物製作——遊戲活動——創造表現——評價交流的教學活動來引發思維,培養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豐富的想象力,並且認真傾聽學生的每一個發言,捕捉教育契機,及時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做好引導和疏通,因勢利導、有的放矢。因而使得課堂上學生的思維不斷跳躍,火花不斷閃現,整個課堂洋溢出鮮活的生命力。

在教學中,首先我通過播放課件讓學生欣賞、瞭解海底世界神祕色彩的面貌和各種各樣的魚類,又結合觀察魚缸裏的魚,來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以及調動他們的好奇心理和學習主動性,從而引導學生認識瞭解魚的'基本形狀及特徵。接着藉助圖片,我又進一步引導學生了解對稱形和不對稱形的區別,讓他們欣賞範作並探討製作方法,並讓學生快樂地遊戲,營造一個海底大家庭的氛圍,增強學生的愛心,同時也給孩子們以美的薰陶、美的享受。動態的課堂常常生成出學生的奇思妙想,大多數學生在活動的各個環節中積極主動參與、各抒己見,通過自評、互評及師評,評選出“海洋之星”。在這過程中,他們充分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以及小組合作的愉快。最後,我及時捕捉教育機會,相機對學生進行了環保教育,培養學生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情操。整節課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興趣盎然,認識和體驗不斷加深,使課堂真正成爲學生成長髮展的“生命過程”,具有生命的活力與情趣。

點評:

1、課堂教學目標的確立要因地制宜,適宜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學科特點。結合本地實際,抓住小學生的年齡特徵和美術學科特點,確定美術課堂教學目標是十分重要的。我校地處農村,經濟發展緩慢,藝術教育也相對滯後,人們對於課程觀念的轉變需要一個過程,再根據低年級小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等特點。因此,在確立教學目標、把握學科知識點時,要注意把興趣、動機、情感意志、人格個性等隱性的目標,作爲重要內容顯現出來。也就是要適當降低知識和技能的難度,提升興趣,個性品質、情感

態度和價值觀等諸多因素。從而,通過美術實踐活動使學生形成基本的美術素質,塑造學生豐富和完善的個性,培養創造精神,體驗活動的樂趣,以積極、健康的態度面對生活。

2、講究課堂教學的藝術性,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

教學是一門藝術,沒有個性化的教學就不可能有獨特的教學風格。作爲一名小學美術教師,要站在兒童的世界看問題、思考問題,因此我選擇了“遊戲”型的教學方式,注重學生的情感需要,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得到發展。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創設情境——觀察記憶——動物製作——遊戲活動——創造表現——評價交流的思維軌跡開展教學活動,一步步引導學生進入教學情境,感受知識技能,大膽動手嘗試,討論點評,使學生潛移默化地獲取知識,積極參與創造。

3、注重課堂教學中知識延伸的必要性。

《美術課程標準》突出了美術課在“形成學生創新精神和技術意識”方面的作用,強調美術課應“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和交流”,使美術課堂教學泛化到學生當前和未來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在《海底世界》一課中,我通過知識延伸讓學生了解海洋孕育着生命起源,海洋是人類的母親,對我們非常重要,應該保護它。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創作出自己想象中的魚以及心目中的海底世界,從而培養了學生的環保意識。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用沿葉子輪廓勾畫的方法畫出跳舞的葉子,能較好地完成作品。

2、大膽想象,創作出不同樹葉娃娃跳舞的姿態,體驗參與活動帶來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收集各種樹葉,白紙,勾線筆,蠟筆,音樂《會跳舞的葉子》、《秋日的私語》,範例一幅,實物投影儀。

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小朋友喜歡跳舞嗎?那好,我們一起來跳個舞。

播放音樂《會跳舞的葉子》和幼兒一起跳舞。

(二)認識一些樹葉

1、小朋友跳得真好看,小樹葉看見了,也想來參加了。睢。

2、出示範例,引導觀察

小樹葉是怎麼跳舞的(它的手和腳是怎麼放的)?請你來學一學。

3、除了會跳這些動作,小樹葉還會怎麼跳舞?(引導想出多種不同的跳舞動作,爲呆會兒的創作拓展空間。)

4、你們想不想也讓你的樹葉娃娃跳舞?那好,我們一起來看老師變出跳舞的葉子娃娃。

(三)師示範繪畫

1、取一片喜歡的葉子,把它放在適當的位置上,用勾線筆畫出輪廓,然後塗上顏色,畫上手和腳,就成了。你可以畫二個樹葉娃娃跳舞,也可以畫三個樹葉娃娃跳舞,畫好以後,可以把樹葉娃娃在哪個地方跳舞畫出來。

2、幼兒操作,師巡迴輔導,提醒幼兒注意畫面的整潔與美感,並添畫出樹葉娃娃在什麼地方跳舞?

(四)展示作品,師幼共同評價

1、你的樹葉娃娃是在什麼地方跳舞?它是怎麼跳的?請你來學一學。

2、這麼多跳舞的樹葉娃娃,你最喜歡哪一幅?爲什麼?

3、師簡單評價,結束活動。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兩邊向中心折,嘗試推折的折法。

2、體驗摺紙遊戲的樂趣和成功感。

3、大膽嘗試繪畫,並用對稱的方法進行裝飾。

4、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各色小方紙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導入活動,激發幼兒的興趣。

謎語:一匹馬兒四條腿,沒有尾巴沒有嘴,不吃飯來不喝水,安安靜靜等客人。教師引導幼兒說出答案:小椅子。教師出示小椅子摺紙。

二、教師示範摺紙小桌子步驟和方法,引導幼兒仔細觀察。

第一步:將正方形的紙兩邊向中心折。

第二步:再從上下分別向中心折。

第三步:將四角向外折出。

第四步:將折出的四個角向裏推折。

第五步:把四個角一一對摺後按摺痕拽出並壓折,小椅子完成了,你想不想做一把小椅子呢?

三、幼兒動手製作,重點觀察幼兒推折的方法,需要時給予適當的幫助。

四、作品展示和交流:說說自己最喜歡哪一個小桌子?提醒幼兒幫幫沒有完成摺紙的小朋友。

活動反思

由於幼兒在發展水平、能力、經驗等方面存在差異,所以摺紙活動中的表現也各不相同。這就需要老師及時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需要,給予適時的幫助,當幼兒停滯不前,原地踏步時,教師要善於啓發和誘導,並給予及時的鼓勵和幫助。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5

【設計思想】

我們小班的寶貝們在繪畫時常常會亂塗一氣,很難按照我的意願去完成繪畫任務,教學活動難以達到預期的目標。通過教研活動的學習,我嘗試讓幼兒自己融入到繪畫活動中,讓其可以即動口又動手、動腦地進行繪畫活動。我發現當幼兒融入活動中時,能夠興趣盎然的學習,觀察力敏銳,充滿想象力,興趣濃厚,學習過程中表現出非常高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爲了進一步培養幼兒的繪畫能力,提高幼兒的繪畫興趣,我設計了《可愛的小雞》這節活動課。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自己邊說兒歌邊畫小雞。

2、引導幼兒自由想象,不受約束的裝扮自己的小雞。

3、嘗試激發幼兒的繪畫興趣,讓幼兒愛繪畫,愛動口,愛動腦。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知道小雞的外形特徵;

2、物質準備:歡快的鋼琴曲,三隻可愛的小雞,繪畫材料若干;

3、環境準備:創設情境讓幼兒融入活動中,背景畫面可愛豐富,幼兒喜歡。

教學重點:幼兒學會邊說兒歌邊畫小雞,瞭解小雞的外形特徵。幼兒敢於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裝飾小雞。

教學難點: 讓幼兒融入繪畫活動,激發幼兒繪畫興趣。

教學流程:謎語導入――觀察小雞――說兒歌,畫小雞――裝飾小雞――結束活動

【活動過程】

1、猜小雞,用謎語引起幼兒的興趣。

播放音樂,在音樂聲中將幼兒帶入活動場,並請幼兒入座,展開活動。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位小客人,它呀,正在休息,小朋友們認真聽一聽老師講的謎語,猜一猜它是誰,然後讓我們一起喊出它的名字,歡迎它出來好嗎?

“尖嘴巴,花毛衣,愛吃小蟲和小米,渾身上下毛茸茸,說起話來唧唧唧。”

師:小朋友們,有誰知道它的名字嗎?

幼:小雞。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讓我們一起請出今天的小客人好嗎?

幼:好!

2、觀察小雞,培養幼兒與它的感情。

師:我請來的小客人可愛嗎?請小朋友們都來看看它,歡迎它好嗎?(引導幼兒和小雞打招呼,誇小雞可愛,嘗試與小雞交流,喂小雞,讓幼兒對小雞產生感情。)

3、聽故事,引出繪畫活動。

師:小朋友們,讓我們一起聽聽小雞的故事,小朋友們一定要認真聽哦。

教師講故事:“春天來了,花兒開了,草兒綠了,河水在嘩嘩的唱歌。

這一天,小雞從蛋殼裏鑽出來了,一隻,兩隻,三隻,它們睜開眼睛,東瞧瞧,西看看,望望天,又瞅瞅地。三隻小雞都像毛茸茸的小球,可愛極了,它們在草地上跑來跑去,咦,玩着玩着,最小的小雞不小心走丟了,它到處都找了,可是找不到……”

師:我們的小客人就是找不到哥哥姐姐的小不點兒,它想請小朋友們幫它畫一些照片,讓幼兒園裏的小朋友都幫它一起找哥哥姐姐,小朋友們可以幫忙嗎?

幼:可以。

提問:小朋友們說說小雞的樣子吧?(引導幼兒說出小雞的外形特徵)。

師:哦,小朋友們說的真好,讓老師來給小朋友們畫一幅小雞的照片吧(老師一邊說兒歌,一邊作畫)

師:小朋友們我畫的小雞漂亮嗎?

幼:漂亮。

師:現在讓我們一起邊說兒歌邊畫畫好嗎?

“身體像雞蛋”先畫一個有些扁的圓形,哦,小朋友們畫的真漂亮。

“眼睛亮又圓”請小朋友們注意要把它的眼睛畫得黑黑的又亮又圓哦。

“嘴兒尖尖在前面”尖尖的嘴巴可以幫助它們捉蟲子哦,一定要尖哦。

“嘰嘰嘰”它爲什麼叫呀?哦……原來還有腳沒畫呢,畫上腳吧。

“看見蟲兒叫的歡”畫上腳以後它就可以去捉蟲子了。好高興哦。

小朋友們畫的小雞可真漂亮啊,現在我們把它的照片交給盧老師,讓盧老師請大班的哥哥姐姐和幼兒園裏的老師幫我們一起去找一找好不好?(請配班老師幫忙進行活動,讓她帶照片外出尋找,然後將另外兩隻小雞帶回來。)

師:哇,盧老師幫我們把小雞找到了,小雞團聚了,它們謝謝大家哦。它還把照片送給小朋友了呢。

4、小雞展,給幼兒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

師:小朋友們,我們幫助了小雞高興嗎?

幼:高興。

師:小朋友們我們一起用小雞送給我們的照片辦一個畫展好嗎?

請你們自己選擇材料,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它們打扮的漂亮些,完成的小朋友老師幫你粘到展板上(引導幼兒自己動手製作,肯定他們的一切創意,提供他們需要的所有材料,給幼兒一個最自由的空間,讓他們自由發揮。)

5、結束部分:

師:小朋友們的作品真漂亮,這是我觀看的最美的畫展啦,你們都是充滿愛心的小天使哦。

你們今天開心嗎?

幼:開心。

師:讓我們一起隨音樂跳起舞來吧。(師幼一起跳舞離開活動場)。

【活動延伸】

1、將展板放在走廊裏供家長與小朋友欣賞,增加幼兒榮譽感。

2、在美術區,投放各種繪畫材料供幼兒選用。

家庭活動延伸:

1、請家長多陪幼兒,讓幼兒多看、多聽、多練,儘可能多的接觸大自然。

2、請家長多與幼兒交流,對他們的每一幅作品給予正面且積極的評價。保護幼兒的繪畫興趣。

【活動反思】

這節活動課幼兒非常積極,表現得很棒。幼兒肯定了我的教學方式。當我們嘗試改變並放棄傳統的“填鴨式”“灌輸式”的繪畫教學方式,讓幼兒主動融入繪畫活動中,主宰一切時,它們對繪畫的興趣會很濃厚,觀察力敏銳,記憶力增強,許多兒歌一遍就可以記得很棒。想象力也會很豐富,活動時積極且具有創造性。

詩畫教學讓幼兒的手、口、腦齊開發,打開了幼兒的思維和想象力的大門,促進了幼兒的繪畫興趣,讓他們在繪畫的天地中盡情的展開想象的翅膀。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嘗試利用紙的摺疊變化創作不同的“拉拉”小人,感受人物比例變化帶來的誇張效果。

2、樂意體驗在摺痕內畫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範例2張、人手粉藍各色紙3張、勾線筆人手一支、展示板。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課題,理解“頂天立地”

1、師:小朋友喜歡畫畫嗎?你最喜歡畫什麼?

2、師:今天老師讓小朋友們畫一個“頂天立地”的孩子,他叫“拉拉”。拉拉最喜歡用頭頂着天,腳踩着地,因爲他很想快快長大。

3、出示範畫,觀察範例。

師:給小朋友一點時間,觀察一下拉拉的模樣和大小,你要是觀察好了就請舉手。

師:現在請小朋友在籮筐裏拿一張白色的紙,一支記號筆,把“拉拉”畫在白紙上,記住,他是一個頂天立地的人哦。

4、幼兒作畫,觀察是否符合要求。

師:檢查一下你畫得是不是一個頂天立地的“拉拉”?

  二、在教師折過的紙上畫“拉拉”,發現畫面造型與紙張摺疊的關係

1、出示粉色紙,請幼兒說說,跟剛纔的那張紙有什麼區別?

2、請幼兒選擇粉色紙,在有摺痕的紙上畫“拉拉”。

教師提出要求

(1)不能打開有摺痕的紙

(2)畫面飽滿,“頂天立地”

3、展示部分幼兒的作品

師:你發現了什麼?拉拉的哪個部位斷開了?爲什麼會斷開?

想一想,斷開的地方爲何不一樣?他們斷開的地方都是畫在哪裏的?(答:摺痕上的)

有什麼辦法能把斷開的部位鏈接起來?這一次你又發現了什麼?

4、引導幼兒打開自己的作品,連接斷開部分,感受變形樂趣。

小結:畫在折線上的部位在打開後都會變長,所以如果想要把拉拉的哪個部位變長,就要把那個部位畫在折線上。

  三、第三次的嘗試自己摺紙後作畫

1、師:如果讓你再變一次,你會讓拉拉的哪個部位變?

2、教師交代要求

(1)取藍色紙每人一張

(2)自己根據想要變形的部位進行摺紙

(3)打開連接後,能在摺痕部位內添加有趣的畫面效果。

3、幼兒組內相互交流,發現。

4、出示幾張幼兒作品,進行賞析,從部位變化、變形效果、添加畫面入手。

5、全體幼兒相互欣賞同伴的作品後,最後一張作品進行展示。

活動延伸

1、出示一張橫折2次的“拉拉”,讓幼兒猜這一次“拉拉”的哪些部位會變?

2、幼兒再次思考新的問題並延伸操作。

幼兒園中班美術教案。學好美術課程可以很好的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讓孩子變得更聰明,還可以強化孩子的創造想象能力,讓孩子變得充滿創造力,提高孩子的審美能力。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喜歡畫畫,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

2、能認識和感知各種各樣的水,瞭解他們形態和顏色等。

3、幼兒能應用橫線,豎線,波浪線等畫各種形態的水。

活動準備

1.各色彩色卡紙,各種顏色顏料,棉籤若干,卡通小魚的貼紙若干

2.圖片-大海,瀑布,小河等

活動過程

一、出示卡通小魚,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漂亮的卡通小魚貼在老師的手背上)小魚游過來了,

和小朋友打招呼呢,讓小朋友們幫他找一個家。

二、讓幼兒認識各種各樣的水

1、圖片:小河

(1)教師:小河裏的水是什麼樣的呀,大家告訴我好嗎?

(靜靜的,平平的。)

(2)教師:小手指伸出來,我們畫一畫.

2、圖片:瀑布

教師:這是什麼呀?(是瀑布)

它的水是怎麼跑的呀?

(教師讓大家站起來至上而下的比劃。)

3、圖片:大海

教師:大海的水是像波浪一樣,一高一低一高一低。

教師讓小朋友站起兩手一起動作,還配上嘩嘩的聲音。

二、幼兒作畫

1、教師巡迴觀察,提醒幼兒要把棉籤寶寶“送回家”,不要弄混顏色。

2、觀察幼兒能畫幾種水,鼓勵幼兒大膽創造。

三、幼兒把卡通小魚貼在自己畫的水上,讓小魚找到家。

教師幫助需要幫助的幼兒把貼畫撕開。